第141章
简惊魂未定,拿着杯子喝水,手抖得茶水乱泼,随口应付:“此乃意外,请上人不必多虑,我们明日一早就离开蟾光寺去洛阳。” 观山微一迟疑,怀着歉意说:“除了安抚,上师还有另一个意思,想请与您同行那位青衣侠士来归无常殿一趟,协助查清惨剧真相。” 杨行简诧异地指着韦训说:“他?” 韦训讥讽道:“真相就是你们措置失当,贪得无厌,不该把那么多人聚在一处敛财,关我什么事?再说,想借江湖人士助拳,你们已经有一个顶尖高手了。” 观山得到昙林指示,无论对方如何指责,都要以礼相待,诚恳地说:“观川师弟远离俗世已久,这些年除了诵经和护卫师父,别的事都不参与,对此事当真束手无策。” 宝珠在三十丈高的浮屠上吹了半天冷风,同样心慌腿软,喝了几杯茶水安神,此时才觉得魂魄归位,考虑了片刻,张口对观山说:“如果昙林答应我的条件,我就让韦郎去帮忙,否则免谈。” 观山一愣,看一眼杨行简,见他只喝茶不作声。心道这一行几人中,明明这位杨公是朝中官员,可仿佛他女儿才是说了算的领袖。 韦训头一次听见她在外人面前称呼他“韦郎”,一时怔忡,同样不说话了。 观山审时度势,恭敬地问宝珠:“请问娘子有何吩咐?” 宝珠毫不客气,直言索求:“你们把今日所有盂兰盆里收到的米粮、财帛全部拿出来赈济灾民,我就帮你们查明真相。” 观山大惊:“那是敬佛斋僧的布施,怎么可能随意花用?” 宝珠懒得跟他辩论,喝着茶挥手送客。 观山见没有商量余地,不敢擅自决定,告退后去跟昙林商量。 宝珠说:“今早吴家糖坊的人来讨要女儿,我刚开始以为那尸体就是失踪的吴桂儿,可就算河灯那么昏暗,也能看出那具死尸非同一般庞大,大约是个身形异于常人的巨人。” 韦训摇头否定:“普通身材的人在水里泡几天照样能肿成那模样,是男是女,还是得去看看身体细节。估计把香客们请出去后,僧人们就要着手打捞浮尸了。” 杨行简干呕了一声,只想立刻回房间躺倒,假装什么都没听见。 过了半晌,观山回来答复:“师父同意了,请各位去面谈商讨。” 饱经挫折终有捷音,宝珠精神为之一振,虽厌恶归无常殿的气味和壁画,仍顶着疲惫,带上韦训和杨行简去见昙林。 今夜大殿中灯火通明,昙林虽以三品散官身份致仕,拿着朝廷俸禄,但发生了这么重大的事故,仍然要向官方禀明缘故。所幸本地长官河南府尹窦敬身体不适提前离席,否则将他牵连进来,或死或伤,就难以挽回了。 昙林几年前腿脚就不再能支撑身体,需要旁人搀扶才能行动,为了应对这危机四伏的盂兰盆夜,他被安放在莲花座上,靠木质的座位支撑病躯。孔武有力的观川仍像往常那边坐在他身边,如同佛前护法神。 宝珠在昙林正对面的蒲团上坐下,韦训则与观川面对面相峙。 昙林认真端详了她片刻,缓缓说:“听闻芳歇娘子慈悲为怀,发愿以盂兰盆布施饥民,可惜漕运中断所波及的人巨万之数,这些米粮能喂饱的不过千人一餐,撑不到第二天他们就会继续挨饿受苦了。” 宝珠不为所动:“那这一千人会在今天感谢你的,谁知道明天又有什么转机?要是通济渠恢复畅通,江淮漕粮转运一轮只需要四十天。总有一天,大家都会吃饱的。” 昙林望着她青春而自信的面容,微微一笑:“老衲生于开元年间,少年时有幸见识过大唐盛世,就算在‘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时代,也没有什么‘大家都吃得饱’这回事。贞观治世、开元盛世,风调雨顺的丰年,仍有三成人需要紧衣缩食,勉强维持饿不死而已。” 这说法完全颠覆了宝珠以往的认知,甚至触及了李唐皇族的骄傲,她满心激愤,脱口而出:“你信口雌黄!” 昙林不理会指责,波澜不惊地说:“老衲于工部任职四十余年,专管屯田、水利、山林杂产等不入流的实务,没有比我更熟悉这些事的了。《法华经》有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 大唐国祚至今二百年,仅洛阳区域的记载就发生过洪灾四十余次,旱灾三十余次,其余地动、蝗灾、风灾不计其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总会有人饿死,这便是娑婆世界注定的苦难,只有觉悟才能逃脱这座熊熊燃烧的火宅。” 他深深叹了口气,似乎回忆起往事:“你还年轻,当年我们年轻时,都怀有‘喂饱天下每一个人’的远大抱负。如今行将就木,回首当年往事,仍然觉得自己天真的可笑。” 他目光转向韦训,徐徐说道:“除了你师父陈师古。” 106 ? 第 106 章 宝珠站在归无常殿外的长廊上,哭得满脸是泪。 吏、户、礼、兵、刑、工,工部乃是六部之末,朝堂上几乎没有他们发挥的机会,但凡有家世背景的官员都想方设法离开那个地方,最终留下来的都是些沉默安分的家伙,宴会上莫说是谈笑风生,连跳舞都显得木讷笨拙。 然而最贴近民生的同样是这个六部之末,像昙林这样干了几十年一线实务的官员,随手拿出几个典籍里的数字来论证观点,活在云端的宝珠根本不是对手。没过几招,被他驳斥到得泪水夺眶而出。因不想在对手面前示弱,只能爬起来跑到外面哭。 韦训掏出帕子来哄她:“你是要用查案换他的粮食,不是用金豆子换,再哭就亏大了。” 宝珠呜咽着说:“我就是忍不住啊……” 因为常年辩经说法,很多高僧口才都极好,然而昙林气人不在于辩才无碍,而在于他言之有物,有多年官方赈灾救灾的实际经验,连洛阳天津桥因洪水重建了几次都一清二楚。况且说到饥馑人口数量,常年生活在底层的韦训也没有提出反驳意见。 与昙林那种饱经世故的行家比起来,她的想法不仅天真幼稚,还不自量力。哭得停不住,是因为意识到自己的虚浮。更深层的绝望,则是昙林这样一生奋斗在一线的官员,最后的结论是无法可解,只有遁入空门祈求逃脱轮回才能解脱。 杨行简两头劝不住,一边是不能公开身份的天家公主,一边是位高权重出身名门的前上司,谁都不能得罪,一想起是本人主动提议来大蟾光寺投宿,恨不得伸手狠抽自己两耳光。 宝珠把自己的帕子哭湿了,再换上韦训的,忍不住埋怨:“你明知道我的主意不合时宜,就是不提醒。” 韦训说:“你现在不是知道槐花和榆荚能当饭吃了吗?这就算精进了。那句‘千人一饱,明日再看转机’说得也很好。” 宝珠把脸埋在巾帕里,心想在宫中时,断然不会有人敢跟她对着干,出宫后跟人激辩,要么对手太弱,要么借着杨行简的官威,次次占据上风。如今第一回遭遇不顾忌她身份的强手,才一下见了真章。就算韦训想方设法给她捧场,仍改不了一败涂地的事实。 韦训见她这回哭得尤为凄惨,很想伸手过去碰碰她以示安慰,可从没干过这事,不知道要怎么表达,最终只是一张接一张递给她布帕。自从知道她有这哭起来停不住的毛病,他身上日常就带着四五张帕子备用。 输了总是难受的,凤凰胎是没来得及孵化的幼鸟,没见过蛋壳外面的世界,自然不敌真实的雪雨风霜,倘若是成年的强大神兽,一开始就不会受人谋害活埋地宫。 终于,宝珠哭够哭足了,擦干净脸,深深吸了口气,转头又往归无常殿走。 韦训劝道:“既然条件已经谈成,你别理那老秃头就是了。” 宝珠回答:“阿娘说最稳固的利益关系就是互相有诉求,他针对我不过是因为看不上我逞能,那我偏要逞能给他瞧瞧。再说他一个致仕朝官,怎么会认识陈师古?这事我好奇得紧,一定要问个清楚。” 说罢,再次回到大殿之中,坐到蒲团上向昙林发问:“你提到那个姓陈的,是什么意思?” 昙林这一回看向杨行简:“知敬知道的,陈师古是大历年间进士,与我同年登榜。” 杨行简解释道:“那是我刚出生前的事了,叙述的人语焉不详,听说是个二十多岁登第的奇才,却患了狂症,没两年就弃衔而去了。” 俗话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进士科难度极高,一年通过者不过十几二十人,年过半百能够考中就算年少有为,二十多岁及第简直是传奇。正因为如此难得,将来必定飞黄腾达,有人弃之而去,才尤为使人痛惜。 昙林摇头:“不是狂症,是中了痴毒。”他看向韦训:“后来,那人就回到江湖中,开始授徒。” 他的话无异于霹雳,宝珠和杨行简张大嘴巴,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同时瞪向韦训,而韦训则摊开手,无辜地道:“前半段我从没听说过。” 杨行简咳嗽了两声,郑重地说:“上人误会了,确实有个同名的陈师古,但那人是个见不得光的盗墓贼。” 昙林气定神闲地说:“没有误会,是同一个人。陈师古此人虽是庶族出身,但才气横溢,武艺超群,脑子跟常人根本不一样。考得上进士科,也干得出杀人越货、发丘盗墓的勾当。当年放榜之后的曲江游宴上,我第一次见到陈师古,他腰间悬挂的就是这把剑。” 说着,指向韦训腰间的鱼肠,“老衲多年钻研古董金文,不可能认错这种上古名器。” 一阵难堪的沉默之后,杨行简突然“啊”地大叫了一声,猛然从蒲团上站了起来。 “我不信!我不信!”他双手颤抖,激动地连声否认。 杨行简出身名门,一向以君子之仪自傲,举止仪态极好,宝珠还从未见过他这么当众失礼过,一时目瞪口呆,昙林摇头叹道:“知敬也有执念。” 弘农杨氏四世三公,家世悠久显赫,人才辈出,通过科考进入朝堂的成员数不清。可杨行简运气不佳,别说进士科,明经科都连续落第两次,最后走的是门荫入仕,说白了就是靠祖辈的功勋特权当官,从此落下
相关推荐:
白蘋楚江秋
我是个大师3
金粉(重生)
逆灵惊神
联姻老攻为何那样
特种兵之每天一亿熟练度
药仆救了落魄高岭之花后
我的天赋太过努力
她来了
[HP]和德拉科谈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