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发芽 > 第131章

第131章

语决定了倒下这人的命运。 宝珠疑似身在梦中,已经不知该作何反应,杨行简也听见了那两人的商讨,疑惑不解地道:“昙林上人是远近闻名的有德高僧,收购尸体是个什么状况?” 韦训道:“反正要投宿,不如你去当面问本人。” 毛驴迈步前行,宝珠看到路旁一个男人挑着担,担中乘放着个不着寸缕的稚儿,只有三四岁年纪。宝珠情不自禁地望向那个四肢如骷髅、腹部畸形隆起的脏孩子,孩子也同样回望她。 黑白分明的眼瞳中透出一种超越生死的冷漠,他不哭,也不闹,只是平静地睁着眼睛。 她转头问十三郎:“袋子里还剩下些许豆粕?” 十三郎的反应却是惊慌,压着声音说:“嘘!别当众提那个!” “低下头,别看他。”韦训平淡地道,“你救不了他,救不了所有人,就不要给虚假希望,否则这些人会一拥而上把你撕碎生吞。” 他牵着驴回头望了一眼,确认宝珠穿戴好了帷帽和衣服,宝珠发现他眼中跟那孩童有着一模一样的冷漠。 “这些人……会怎么样……”她有气无力地问出这句话,但并不指望听到任何回答。就算此时截下粮车,缓解一时饥荒,那么关中的百姓则会挨饿。 韦训回过头去继续前行,许久之后,他说:“人各有命,死生在天。” 向来仪态端方腰杆笔直的宝珠低下高傲的头颅,深深埋下肩膀。 一路打听问询,一行人赶在天黑前来到了大蟾光寺。远见一片宏伟建筑群,楼阁殿宇交相辉映,近千间僧房参差相连,东西南北四角各有一座五层高的浮屠,规模竟然比许多亲王府还要庞大。 自北魏作都洛阳,朝野民间笃崇佛教,庙宇宝刹甲于天下。至高宗武周时期,则天大圣皇帝前后在洛阳居住了近五十年,登基后更舍下长安,以洛阳为都城。为巩固统治,她自称弥勒佛转世,派人编写《大云经》颁布天下,洛阳俨然变成一座佛都。 前后近四百年经营,蟾光寺早已是中原闻名的大丛林,有这般规模也极令人惊叹。 除了尼庙,普通寺院为了避嫌,通常不接待女香客投宿,为了让宝珠得到更好的待遇,杨行简拿出鱼袋亮明官员身份,先行一步进入蟾光寺打点。 因路上所见所闻,宝珠心境沉重紧张,一路上没变过姿势,此刻双腿酸麻酥软,坐在鞍子上动弹不得,她向来自傲于弓马娴熟,不肯承认骑驴骑麻了腿,坐着一声不吭。 十三郎见她不下驴,奇怪地问:“又不想住这家了吗?可是快天黑了,再去找别的地方恐怕来不及。” 韦训见她姿势僵硬,便猜到她腿麻了,伸出双臂说:“下来活动活动筋骨。” 宝珠知道继续坐着情况不会有什么变化,无可奈何,只能接受帮助,向他倾身过去。韦训便双手握着她腋下轻轻托抱下来,扶着她站好。 然而宝珠还没在他怀里稳下来,韦训就撒手后撤,趁她还没软倒,抓住十三郎塞到她怀里撑住了。 要说搭着肩膀倚靠,矮一些的十三郎确实更趁手,但这样明显的避嫌,倒似被炉火燎了爪子的猫似的,宝珠本来就心情不好,如此更加郁郁不乐,冷着脸从肩头扯下青衫,劈手扔回原主身上。她扶着十三郎,再不回头,一瘸一拐地往山门内走去。 韦训捧着自己的衣服,复盘刚才动作,依然想不到更好的处置,默默低着头站了一会儿,微不可闻地叹了口气,将青衫团了团塞回包袱。 前庭站着四五个衣衫褴褛的饥民,用独轮车推着两具饿殍,正在等待。那两具尸首明明是新死之人,却浑身干枯蜡黄,像是被熬干了油脂的饿鬼一样,只剩下一张人皮包裹在骨头上。 没想到进门就看到这般场景,宝珠心下错愕,驻足观望。片刻后前殿走出来一高一矮两个僧人,高个子那个年约二十六七,生得清秀俊美,是个很漂亮的年轻人,神色却憔悴沉郁,身后跟着一个小沙弥,年纪和十三郎差不多。 年轻僧人合掌向庭院中的饥民施了一礼,气度高雅,翩翩有仪。 “人死如灯灭,请诸位檀越节哀,蟾光寺会好好供养他们的。” 饥民并不在乎亲人身后事,其中一人抢着问:“听说能够换米?” 那年轻僧人的神情更加哀苦,点了点头,吩咐身后的小沙弥道:“妙证,去库房取两斗米来兑给众位檀越。” 另一个饥民哀声叫道:“求大和尚再多施舍些吧!家中人口众多,能爬起来抬尸的只有我们几个了。” 小沙弥颇有些为难,看向年轻僧人,询问:“观潮师兄?” 被称为观潮的僧人垂下眼帘,缓缓摇了摇头:“师父之命,一粒米都不可多给。” 宝珠震惊地看着他们用米购尸,双方交付,饥民将饿毙的尸首卸在庭院中,欢天喜地用独轮车将带壳的稻米推走了。 双尸中有一具是个妙龄少女,看年纪与宝珠差不太多,个头却很矮小,或许她的亲人觉得死人用不着穿衣了,送来之前就将她剥了个精光,好似一块干腊肉般裸露在空气中。观潮脱下自己的僧衣,仔细将少女裹好,珍而重之地抱起来。 起身抬头,眼神对上惊愕的宝珠,他视若无睹,仿佛看入虚空,和另一个僧人将两具尸体都带入寺中了。 片刻后,杨行简带着两个穿着体面的中年僧人出来,向宝珠介绍: “这一位是蟾光寺监院师——观山和尚。”僧人一副花白胡须,面容恬淡谦和,合十行礼。 “这一位是知客师——观云和尚。”僧人身形微胖,面容肥白,满脸堆笑行礼:“贫僧这厢稽首了。” 监院和知客都是一座丛林中非常重要的高等职位。监院是一寺之监督,总揽寺院庶务;知客如同其名,专职外交接待。寻常香客等闲见不着这些高级和尚,只有官员、富豪、诸方名德之士登门时才会亲自前来接客。 十三郎心想自己去寺院中挂单时能见到寮元就很不错了,走遍四海八荒,哪里都是官威管用。 观山与观云心中却觉得很是奇怪,拿着鱼符的朝廷官员来访,寺中理应郑重接待,何况此人提到他曾是方丈昙林的下属。 但这位杨公话里话外都在抬举自己女儿,介绍的礼仪向来是由低而高、由内而外,为表谦虚,通常先从自家人开始,他却先将蟾光寺的人介绍给女儿,仿佛那不是闺女,而是自己的老娘或是上司。 而这个容光照人的高贵少女也无谦虚之色,只朝他们微微点了点头,没有丝毫见到大丛林高僧的恭敬之意。 观云堆着笑说:“杨公屈尊来访,蟾光寺蓬荜生辉,观山师兄已经着人去通报上师,请先随我二人略微游赏寺内风景,稍后便引诸位相见。” 看过刚才那一幕,宝珠可没心情游览,直截了当地问:“你们寺里用稻米购买尸体,是什么意思?” 佛寺取景来源《洛阳伽蓝记》后略 伴随大运河的衰落以及频繁的战争,安史之乱后,从洛阳转运到长安的漕粮数量逐渐走低,但仍然是漕运重要的一个节点 96 ? 第 96 章 听了宝珠诘问,观山和观云同时一愣,观山不善撒谎,脸上出现了些许尴尬之色,低声说:“不该在正门接待那些人的。” 杨行简道:“芳歇问得极是,此事甚是奇怪,我也想知道个究竟。” 观云立刻奉上微笑,恭敬地道:“二位檀越不知,这是我师父昙林上人与众不同的布施之道。水旱频频,世道艰难,久饥则人相食,此乃大罪孽也。上师不忍看到这般地狱景象,便以稻米换取饿殍,以免尸首被饥民所食,他们拿走粮食可多存活几日,我们则收殓死者安葬在供养人提供的墓园之中,各得其所。二位檀越若有兴趣,有空可到郊外墓园中探视。” 杨行简和宝珠一听,同时松了口气。 韦训将毛驴和牛车安顿好,在旁站立已久,听观云这样解释,忽然插嘴问道:“你们怎么知道收购来的尸体就是自然死亡的,要是有人饿极了故意杀人换米怎么办?” 观山和观云见这青衣奴出言不善,不愿多做解释,观山简洁地回答道:“我们会检查,发现凶死之人,当然是要报官的。天色已经不早了,若是太阳落山,寺中最著名的景色就看不到了,还是请二位随贫僧一览为快吧。” 在他催促之下,一行人跟着两个僧人深入大蟾光寺中。 蟾光寺原名瑶光寺,最早由北魏宣武帝所修建,原本是一座尼庙,于隋末战乱中损毁,唐初重建。天宝之乱洛阳两次沦陷于回纥,人口凋零,十不存一,蟾光寺有幸得到洛阳一位大人物捐献供养,才得以重现昔日荣光。 建筑规模宏大、装饰华丽就不用提了,最令人震撼的是寺中拥有大量佛教题材的壁画。合寺几乎没有白墙,壁上绘有数以万计的佛、菩萨、罗汉、护法神将,细腻地描绘了种种神通变化、本生故事、六道轮回等各种佛门典故,琳琅满目,不胜枚举。 一路欣赏过去,杨行简赞不绝口,道:“昙林上人雅擅丹青,在这样的佛寺中出家,倒是很适合他。这么多壁画,不会是他一个人画的吧?” 观山道:“上师已经年逾古稀,腿脚不便,最近几年很少亲自动笔了,这些壁画有些是前朝古人留下的,有些是洛阳著名画师作品,还有些是徒弟们的手笔。” 他顿了顿,自豪地道:“画圣吴道子扬名之前曾在洛阳生活多年,在这里留下了大量画作,是寺中的无上珍宝,画圣当年居住的禅堂我们还保留着。” 太阳半落,光线越来越昏暗,二僧点燃烛火,引着众人往方丈所在的院落前行,一边走,一边如数家珍地介绍壁画内容。 行至一处大庭院,宝珠见院中栽种着一株两人合抱粗的巨大桂花树,观云道:“这便是蟾光寺第二大景观——木樨祥云。这株古木有千岁之龄了,每年都是洛阳区域最早开花的木樨树,这第一枝盛放的桂花,惯例要献给洛阳最尊贵的女子。武皇当年在时,年年都有宫中太监拿着金盘来取。” 杨行简笑道:“如今洛阳最尊贵的女子,当属东都留守的夫人了吧?” 二僧点头称是。 宝珠眯着眼睛往树上看了看,见树梢上已经有了一粒一粒的小花苞,桂花向来

相关推荐: 侠士无双   浮生涯   吃了我的饭团你要还   斗罗:我为仙帝被比比东逼婚   郡主横行   玄幻:开局被九位圣女逼婚   她来了   特种兵之每天一亿熟练度   药仆救了落魄高岭之花后   [HP]和德拉科谈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