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奠。 私下里,宰相等人找到了许侍郎,大家最关心的还是议和结果,不,应该说是求降结果! 第七百六十六章 高句丽贵族的选择 许侍郎脸色难看的看着众人,良久不说话,众人很是不解,纷纷催促。 长叹一声,许侍郎讲述道:“我这一趟出使,根本就没见到大唐皇帝。” “什么???白跑一趟?那你怎么跟大王说大唐不同意议和的?你敢捏造军情?” 许侍郎却自嘲的笑了,“我只见到了大唐的兵部尚书侯君集,人家说,我身份不够,不配去见大唐皇帝。而且议和的事也不用去麻烦皇帝了,他一个兵部尚书就有权力给否决掉。” 嘶…… “这是大唐的权臣吗?” 权臣?什么权臣啊! “我想,一个兵部尚书算不得权臣,更多的是对我高句丽的蔑视吧。”高句丽的大对卢感慨说。 许侍郎点头,“不错!侯君集告诉我说,大唐此次开战,目的就是灭国报仇,所以没有和谈的可能。” “那其他的事呢?你不会就这么被打发回来了吧?”有人着急问道。 所有人全都盯着许侍郎,显然大家都更关心另一个问题。 许侍郎苦笑道:“我问过了,即便是我们主动纳降,人家也不会饶过我们的性命。说什么打土豪分田地,要在高句丽全境施行,做到绝对的公平,不能有失偏颇。” 什么??? “太可恶了!既然如此,那就跟他们拼了,想要我们的命,他们也别想好过,我们全力反攻,就算是死,也要咬下大唐一块肉下来!” “没错,那就跟他们拼了!” “太霸道了,主动投降都不许?我们跟他们有个屁的仇怨?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众人七嘴八舌的大骂不止。 唯有高句丽宰相始终保持着冷静和沉默,等众人骂过一阵,宰相开口了,“真的没有转圜余地吗?大唐不是嗜杀之国,为何非要我们的性命?” 啥?大唐不嗜杀? 众人颇为意外的看向了宰相,“大对卢,您看看契丹的下场,举族被屠戮的不剩几个人了,这不叫嗜杀?” 有人猜测说:“听说那是契丹背信弃义,惹到了大唐的冠军侯,若说嗜杀,也是大唐的冠军侯萧锐嗜杀。大唐皇帝应该不会吧。现在萧锐在百济呢,他应该顾不上我们。” 其他人忍不住笑了,“萧锐?区区一个冠军侯,没有皇帝的点头,他能调得动兵马?” “就是,区区一个背信弃义就被灭族,那真论起来,我们跟大唐的仇恨,可远比契丹要深的多。” 额……这么算下来,也就难怪人家非要杀人也不和谈了。 就在这时,许侍郎有些无力的说道:“那侯君集倒是给了一个说法,但却是个不可能办到的方法。” “哦?什么方法?” “对呀,说说看,自古降将无尊严,无非就是狮子大开口羞辱我们罢了!” 呵呵……羞辱?人家都懒得羞辱。 想起之前在侯君集面前的那一幕,许侍郎心中升起一股无力之感,在座之人,没人比自己有更深切的体会。我们自诩高句丽贵族,可在人家大唐眼中,连普通的大唐百姓都不如呢。 “他们提的条件是,要我们献出一切财产和田地,跟高句丽所有人一样,做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只有这样才会饶我们一命。” 什么??? “这不可能!让我们跟一群贱民一样?种地当个泥腿子吗?我呸!这是侮辱,奇耻大辱!” “故意的,他们肯定是故意的,就想折辱我们!” “不,我猜他们是想故意把我们打下来,然后丢给下面那群贱民,让贱民们折辱我们,那群大唐人就可以高高在上的看着取乐。” …… 果然,意料之中,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反应。许侍郎叹息一声,没再多说一句话。 宰相冷哼一声,“如果我们能够献出全部财产和田地,那还在这里争论什么?哪怕是现在,我们就可以在高句丽完成这件事。献出我们所有的东西,全部分给百姓,如此也能收获民心。甚至一次组织起几十万兵马都不是难事,还用得着跟他大唐扯皮?” 额…… 您这话,倒是话糙理不糙。 有人小声说道:“可是,我们就这么等着,好像是在等死呀。将来如果大唐攻破王城,我们再想答应,人家也不同意了。到时候别说财产,怕是性命也保不住,连做个平民的机会都没有。” 宰相白了一眼说道:“怎么?你想答应?呵呵,那不用费事了,你现在就可以丢下一切,带着你的家小向西去投奔了,以普通百姓的身份。我想,王上是不会阻止的。” 额……当然不是!下官跟大家是一条船上的,但凡有一分机会,都要搏一搏。 “没错,正是此理!富贵险中求,搏一搏!”不少人附和说。 许侍郎不解道:“搏?怎么搏?半壁江山都丢了,现在高句丽士气全无,我们拿什么搏?” 众人沉默了。 宰相站出来正色道:“既然大唐不给我们留活路,那就只能跟他们拼了。” “之所以跟他们求和,是为了我们各自的身家性命。现在这条路走不通了,只有一战。” “可若是开战,我们并不擅长,那就只有一条路了——全力支持大王!” 哦? 大家聚精会神的听着宰相的分析。 “求和是想放弃大王,换来我们的活命和富贵。但开战的话,我们就跟大王一样,全部身家都寄托在大王身上了。” “既然如此,那就不要藏着掖着了,大王现在缺兵、缺钱粮,我们就全力支持,拿出全部身家,陪大王赌一把。” 啊?又是全部身家?众人傻眼了。 宰相冷哼一声:“怎么?不舍得?现在舍了钱财,是为了守住我们贵族的身份,是为了募兵。若真的能募到二十万兵马,大唐就灭不了高句丽。等大唐一退,我们还是权贵,到时候还会缺财富吗?” 许侍郎也硬气吼道:“对!搏一搏,与其战败被大唐杀人夺财,不如豁出去,跟他们战上一场!” 众人沉思片刻,不少人咬牙决定,“没错,那就听宰相的,豁出去了!支持大王!” …… 恐怕连渊盖苏文都没想到,一次简单的派个使臣,回来之后竟然促成了满朝文武的空前团结。 第二天高句丽朝会,听着宰相的提议,渊盖苏文都懵了,“大对卢,你说什么?分地?学着大唐那边,在我们境内也实施分地政策,把所有土地平分给天下百姓?” 第七百六十七章 呕心沥血的宰相 大对卢语气坚定的说道:“不错!臣就是这个意思。” 这是为何? “王上,请恕老臣言语无礼,事到如今,存亡之际,也不必藏着掖着了,老臣就直说了。现如今我高句丽半壁江山已失,实力大损,兵无战意,民无战心,多方劣势对我们很是不利。大唐在西边肆意屠戮,可以预见,若是我们战败,在场的所有人下场都不会太好。” “而且前日王上派人去议和也被赶了回来,说明他们压根就没想跟我们和解。既然一丝余地都没有,那不如跟他们背水一战。” 渊盖苏文点了点头,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正如你所说,兵无战意、民无战心,如何背水一战? 大对卢转头扫视了一眼满朝文武,跟不少人都对了一个眼神,然后大对卢大声解释道:“王上,正因为兵无战意、民无战心,所以我们才应该对他们做战时的激赏。” 哦?战时的激赏? “不错,正是激赏。但以往的战时激赏,不过是赏赐些钱财、官职爵位,并不能拉住所有人,而高句丽人员最多的是普通平民,只有对平民的激赏才能换来最大的战斗力。” “可往常大战,朝廷从来只对平民加征徭役,并未做过什么激赏,最多也就是减轻些赋税和平时徭役,这些东西百姓并不会动心和感激朝廷。更别提想让他们保家卫国,挺身站出来卖命打仗了。” 渊盖苏文点了点头,“大对卢所言有理!接着说下去。” 听到王上肯定了自己,大对卢仿佛更有气势了,“王上,我等愿意跟大唐决一死战,是因为在场之人全都跟高句丽性命相依。” “可普通平民百姓不是,他们似乎不在乎谁主政朝廷,无论是谁在统治朝廷,都需要百姓耕田缴纳赋税,所以才有了现在的民无战心,甚至许多人主动投向了大唐那边。” 渊盖苏文脸色平淡的点了点头,是这个道理,百姓就是这样,就像那满地的小草,风往哪边吹,他们往哪边倒,谁赢他们帮谁。说一句有奶便是娘也不为过。 大对卢接着朗声道:“王上,老臣以为,只有让百姓把身家性命也绑在高句丽身上,我们才能在现如今的情况下抓住一线生机。” “所以我们可以效仿西边大唐,把所有的土地平分给百姓,同时朝廷主动拿出财物帮助百姓安家生存,不仅要学大唐那种方法收拢民心,更要比他们做的好才对,这样百姓就不会因为羡慕西边的政策,而纷纷向西投效了。” “只有让平民百姓主动的、自愿的留在这片土地上,我们才有机会。只有让他们知道,站出来一起对抗大唐,就是在保护自己的土地田产,我们才能重新聚拢民心、凝聚战意。” “否则的话,还是现在的一盘散沙,从贵族到百姓,各自都在打各自的算计,那别说抵抗大唐了,再拖延一段时间,不用大唐进攻,我高句丽的百姓就该跑光了。” 嘶…… 这一席话,直说的渊盖苏文头皮发麻振聋发聩,惊讶的眼珠的都快掉下来了,有些快不认识大对卢了。 这还是本王亲手任命的宰相吗?确定不是被人借尸还魂了? 你这一番话,简直说到本王的心坎上了,当君王的最怕什么?不就是下面一盘散沙,全都在搞自己的小算计,没人顾全大义吗? 而当君王的最期盼的是什么?当然是上下一心,团结用命了! “王上,大对卢之策,一箭双雕。此计若成,既能为国收下民心,又能激发百姓斗志,到时所有人一致仇恨抗唐,全民皆兵,我高句丽何愁保不住?” “是啊王上,臣附议!” “王上,臣也附议!” “臣也附议!臣愿意捐出全部财产和土地。” “臣也愿意……” …… 额??这是? 将近三分之一的官员主动站出来支持,渊盖苏文彻底傻眼,这是商量好的吗? 当然,当然是商量好的。 但这不是重点。 到了这个关头,什么拉帮结派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能让所有人都团结一心拥护朝廷,别说你们拉帮结派,就是让我给你大对卢封个王都不算什么。 渊盖苏文是没有想到,这帮贵族如此有魄力? 我虽然平时也很想让你们团结起来听我的,但我也没想过把全部土地平分呀,最多就是加大激赏征兵而已,你们倒好…… 有那么一瞬间,渊盖苏文恍惚觉得,这大对卢比自己更适合当高句丽的王! 看着眼前三分之一的朝臣都跪倒在地,渊盖苏文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沉默片刻,他轻咳开口:“咳咳……诸位爱卿为国之心,天地可鉴,本王甚是感动。可知易行难,我高句丽百姓数百万,即便是加上本王所有的财产田地,也不够分的。我们总不能纵兵逼迫天下贵族跟着一起捐赠吧?” “那样的话,恐怕等不到百姓的支持,下面那些短视的贵族们就开始叛变了。” 是啊,上次逼捐就发生了许多流血事件。 听到王上这样说,大对卢豁然起身,转头对着在场的武将们喝问道:“诸位同僚,刚才老夫的话,大家是否认同?”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说话。 “现在大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生死与共。大唐对待贵族的手段你们是知道的,屠戮全族,一个不留。你们就不怕吗?” “为了这些身外之物,难道真的要等到人家打进来,杀得我们亡族灭种吗?” “现在赌上一切,我们还能保住贵族身份,只要挺过了危机,我们照样是人上人。可若是此时犹豫胆怯了,呵呵,人家杀进来,面对大唐的陌刀,我们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了。” 话说到了这里,终于有人坐不住了,一名将军大喝一声站出来,“特娘的,大对卢说的对,豁出去了,跟他们拼了!左右是个死,不如赌一把。” “没错,带我一个,只给我留些吃用的口粮,其他的家业老子全捐出去!” “也算我一个……” …… 不多时,满朝文武全都跪倒请命,大对卢心下一定,会心的笑了:大事可成! 随即,整个人仿佛耗尽了精气神一般,就这么昏倒在大殿上。 “快,快传太医……” 第七百六十八章 竟有此事? 战时铁血变法?竟有此事?还真是少见! 消息传到大唐皇帝这边,已经是半个月后了。 “这位高句丽王还真是个人物,竟然有如此魄力?幸亏我们动手早,否则让他在高句丽做大十年,恐成我大唐心腹之患也。” 李绩附和道:“陛下,这位是枭雄不假,但此次高句丽敢铤而走险,跟上次那个使臣是有关系的。” “哦?这是为何?” 李绩分析道:“自古以来,君王新政变法并不新鲜,但能推行者却寥寥无几,只因变法就是触动贵族利益,被人阻挠破坏居多,阻力极大,故而多有不成。” “而此次高句丽却一反常态,据情报说,此次高句丽变法是朝臣主动发起的,然后高句丽王才拍板决断。” “能让所有贵族都团结起来背水一战,只有一个原因——走投无路!” 李二缓缓点头,“茂公,你是说,上次那个使臣来求降,我们不准,把他们逼急了,狗急跳墙,所以团结一心,要壮士断腕,跟我们决一死战?” “臣以为,大致便是如此了。”李绩眉头紧皱,沉声劝解道:“陛下,战机易失,趁着他们刚刚变法,国内生乱,臣以为,我们正好可以趁机发兵,一举灭了高句丽。” “否则的话,若真的让那枭雄变法成功,全民皆兵,稍微一煽动,就能拉起几十万兵马。到时……” 是啊,到时再想灭国,怕是难了。 沉默片刻,李二突然放声大笑。 “哈哈哈哈……他想要临死反扑?朕给他这个机会!” 什么?? 李二拍了拍李绩的肩膀,自信的说道:“茂公,仗打到此时,才是最有意思的。一边倒的战争甚是无趣。我们大唐出征一年多了,围城、截杀、招降、攻心等等……几乎什么策略都用过了。高句丽一败涂地,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可越是如此,朕就越觉得无趣。如果高句丽如此不堪一击,那他渊盖苏文就当不起枭雄的称号。” 李绩着急道:“陛下,不是高句丽太弱,是我大唐确实强,强大到可以碾压一切。现在高句丽只剩下三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垂死挣扎罢了。” “现在的高句丽,就像一条被逼入穷巷的疯狗,趁着机会一棍子打死算了,如果真的让这条狗拼死咬上一口,怕是又要徒生变故,不知道多少大唐儿郎要战场殒命……臣请陛下三思。” 作为一个将领,而且是大唐少有的智将,李绩此时仿佛一名谏臣,单膝跪地请谏。 看着为了减少伤亡跪地请命的李绩,李二摇了摇头,自己岂能不知?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于是他反问了一个问题:“茂公,如果易地而处,是你我在渊盖苏文那个位子上,我们该如何应对?可有他这等魄力?” 额,这个…… 李绩犹豫了,不,应该说他被问住了。易地而处,感觉很熟悉呀,武德九年,大唐也曾在突厥颉利的铁蹄之下,被迫签订了城下之盟。假如当初颉利不接受和谈,而是直接冲杀围攻,长安能守住吗?该如何破局? 呵呵……破局个屁啊!如果有其他破局办法,当年李二也不会搜刮了城中所有贵族富户,拿出去赔偿给颉利买命了。 沉思良久,李绩想不出对策只能摇头,甚至他觉得,易地相处,我们换到渊盖苏文那个位子上,或许没人家的魄力,敢战前铁血变法。万一失败了,高句丽亡的更快。 李二笑着说道:“茂公,朕想看看,在这样的形势下,高句丽能做到哪里?” “现在我们两个就像两个棋手在对弈,原本朕以为他只剩下推子认负了,没想到竟然还可以模仿我们这边,来个绝处逢生。呵呵,得一对手不容易,可不能轻易弄死他。” 李绩劝道:“陛下,这本来就不公平,按照您说的,他本就就走投无路了。现在想绝处逢生,那也是您给他机会。若按照兵法,现在我们带兵杀过去,他没有一丝机会可言。” 李二摆手道:“朕明白。但如果着急杀他,岂不是说朕怕了他?留着,让他随意折腾,真能变法成功,朕也服他!” “即便是变法成功,实力的悬殊,差距还在,他们的生死还是捏在我们手上,所以不用担心。” “茂公,这种全新的国战方式,古来未有吧?我们何不认真一些,将之执行到极致,看能否为兵法再开一篇?” 嘶…… 为兵法再开一篇? 李绩起身,躬身行礼,“陛下胸怀,老臣佩服!” 他已经看明白了,这位皇帝似乎开始不满足于攻城略地,竟然想要在兵法上面青史留名?啧啧……还真是帝心难测!也只有这般人物,才能以天地为棋,众生为子。 虽然面上附和着皇帝,但李绩心里却是关心战局胜负的,真的让高句丽变法成功,全民皆兵,拉起几十万拼死抵抗的兵马,我们怎么打?总不能掉头回去吧?这场仗已经打了一年多,半途而废,岂不是步了前隋大业帝的后尘? 转头出了皇帝的大帐,李绩命人给冠军侯送了一封急报,想让他劝劝皇帝。 如果说这个战场上,还有谁在意士兵的生死,那非冠军侯莫属。 萧锐在新罗也收到了情报,说高句丽大刀阔斧的铁血变法,甚至主动学着大唐这边,打土豪分田地。 “这渊盖苏文不错嘛,是个人物!可是主动割肉,去腐求生,真的能成功吗?我很想看看。” 无论在哪个时代,让权贵主动放弃既得利益,都跟割他们的肉没区别,基本上没听说谁成功的。所以得知这个消息的萧锐,嘲讽的看了一眼北方,渊盖苏文还真是自大了。 “不行,我得给陛下去封信,这个时候别出兵灭国,给高句丽一个机会,看看他们能不能成功。” 他信发出去了,皇帝李二收到的同时,萧锐也收到了李绩的书信。 “呵呵,英雄所见略同,陛下跟我是一样的好奇。既然如此,李将军这封信就不用回了,估计我那封信也该到了。” 高句丽这边,渊盖苏文把变法大计全都托付给了手下文武,他自己亲自坐镇边境,带领手下七万大军严密防御,生怕这个时候大唐趁机进攻。 朝臣有如此大的决心,自己这个君王也不能怠惰怕死,七万对十五万大唐重兵,即便是打不过,也得拼死多争取一段时间。只要此次变法成功,高句丽就能绝处逢生。 可让渊盖苏文纳闷的是,足足一个月了,消息应该早就传了过去,为何大唐却纹丝不动呢?是对我们不屑一顾?还是背地里有什么阴谋诡计? 他哪里知道,大唐君臣拿他当演员了,一直在围观看戏呢。 第七百六十九章 要不孩子随你姓? 新罗王宫里,女王金德曼挺着大肚子在妹妹的搀扶下,来回的挪动脚步,眼看着距离临盆没几天了。所以萧锐干脆直接搬到了新罗居住,亲自处理新罗的一切军政要务。 把百济这边的事务全都托付给了冯智戴兄弟两人,为此,冯智戴还调侃说:不是说好的兵分两路灭国的吗?侯爷您倒好,出来打仗顺便纳了个妾、然后还不耽误生孩子…… “侯爷,最近下面有些流言您听说了吗?”公主金胜曼小声问道。 流言?什么流言? “就是不少人看到姐姐快生了,所以就有了其他想法。” 女王金德曼呵斥道:“妹妹,不要胡说!” 萧锐却好奇的摆手,“不,说下去,我倒要看看,谁敢造我们的谣?莫不是以为危机已经过去,反悔了?” 金德曼连忙解释:“没有的事侯爷,您别多心。其实是下面的人看到了新罗的变化,在这几个月里,侯爷把新罗治理的很好,比以往强盛许多,所以都盼着侯爷能一直留下来。” 一直留下来? 萧锐有些错愕,“这怎么可能呢?仗打完的话,本侯是要回去的。毕竟长安才是我的家。” 金氏姐妹眼神有些暗淡。 “当然了,你们现在都是本侯的人,也要跟我一起回去,那里也是你们的家。这新罗嘛……民少国弱,又怎么比得了长安的繁华?” 公主金胜曼撇嘴道:“侯爷,这里好歹是我们的娘家,故土难离,从小到大都生活在这里,几乎没离开过。将来跟着侯爷去了长安,再回来,就不知道何年何月了。” 萧锐揉了揉金胜曼的头发,柔声安慰道:“这里既然是你们的娘家,自然是什么时候想回来了,随时都可以回来看看的。就怕将来你们见过了繁华的长安城,就不再思念故土咯。” “长安城真的有你说的那么好?”金胜曼好奇问道。 “呵呵,本侯说好不算,得你亲眼所见才行。对了,接着说流言的事。” “哦哦,对,流言还没说完呢。”金胜曼连忙讲述起来,“大家知道侯爷不可能永远留在新罗,所以害怕万一您走了,朝廷再派来的人,不用心治理新罗怎么办呢?所以,所以……他们就想,能不能……” 说着,她眼神看向了姐姐金德曼的肚子。 萧锐明白了,脸色也拉了下来,冷哼一声:“所以,他们就想把主意打到本侯的孩子身上?” 女王金德曼连忙解释:“侯爷息怒。下面的人未必是坏心思,只是担忧而已。而且如果是我们的孩子将来能治理新罗,是有许多便利的,毕竟这里也是他的家……” 萧锐眉毛一挑:“哦?要不,等孩子出生,让他随了你的姓吧?” 公主金胜曼惊喜道:“啊?真的吗?这个不用……” “够了!不必再说了。”萧锐呵斥道:“收起你们那些不该有的小心思。本侯的孩子,不是政治的牺牲品,本侯也不会拿孩子跟别人做交易。如果有人胆敢不安分,本侯不介意把这处土地重新血洗一遍!或许只有流血才能让人清醒。” 说完,萧锐拂袖而去。吓得两女浑身颤抖,直接瘫软在地。 萧锐已经看穿了一切,这不是什么流言,而是两女借着流言之名试探自己呢。 想屁吃呢?我萧锐的孩子留下来,给你们新罗当酋长国王?就你们这点家业,在老子眼里屁都不值。 盘算的可真好,姐妹两个委身于我,既能解了新罗之危,又能获得大唐的帮助,从而使新罗走向富强,将来超过高句丽和百济,已经是肉眼可以预见的。 但把我的孩子留下执掌新罗,这味道就完全变了。孩子有一半新罗王室血脉,继承新罗大统没问题,甚至还非常方便,新罗百姓会夹道欢迎。但在萧锐的角度就不是这样了,这就相当于新罗女王找大唐冠军侯借了一颗种子。 然后不仅有了优秀的血脉继承新罗,还能以此获得大唐各种资源帮扶……啧啧,这哪里是举国投降啊,分明就是高明的借鸡生蛋! 难怪萧锐会如此生气,这新罗姐妹两个是把人家当傻子吗?拿萧锐当种马? 几天之后,萧锐在玄甲军的护卫下,来到了百济。 “哟,不是说好的,在女王生产之前就不回来的吗?是有什么要事?还是担心我管不好一个区区百济?”冯智戴笑着调侃。 萧锐黑着脸说道:“没什么要事,想跟你换换,我来治理百济,你去治理新罗。” “哦?这是为何?发生了什么事?”冯智戴很好奇,“再说了,新罗那是你新夫人的娘家,我去插手治理,万一掌握不好分寸,得罪了新媳妇,将来枕边风一吹,你还不给我小鞋穿吗?” 咳咳…… 一旁的张士贵将军轻咳提醒,这不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吗?冯智戴这才看出萧锐脸色不对。 “张将军,出什么事了吗?” “这个……”张士贵不太敢说,抬头看向了萧锐。 萧锐冷哼一声,“怕什么,他早晚要知道,全部告诉他。” 得了军令,张士贵愤怒的说道:“娘的,新罗人不仗义,看侯爷对他们太好,竟然敢在背后玩小心思,想算计侯爷……” 听完前因后果,冯智戴的脸也拉了下来,沉思片刻,冯智戴含怒说道:“明白了,这件事你不方便出手,全交给我了,我一定办的明明白白的。” “等下咱俩交接完百济的事务,我收拾收拾就出发。你放心,我一定给你出了这口恶气。” “对了,那金氏姐妹好歹算是你的人,而且还大着肚子,我派人给你送过来吧,你如果看她们不喜,送回长安就是。留她们在新罗,难免会碍手碍脚的。” 萧锐点了点头,“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生了,这一个月内不宜奔波移动,等她生了孩子,坐完月子,安排船送长安吧。” 冯智戴点头说道:“哼,蛮夷之国就是不懂礼数,该早些送回长安学学礼数的。” 萧锐对张士贵说道:“老张,派五百玄甲军给智戴,新罗这帮人已经不能完全信任了,智戴,你要注意安全。” 冯智戴哈哈大笑道:“不妨事,女王还在手上呢,我们在百济兵强马壮,又培养了几万本地城管,他新罗敢动我?借他们十个胆子!” 第七百七十章 出事了 自从萧锐含怒离开新罗,金氏姐妹就一直惴惴不安,想追上前去跟萧锐认错,奈何女王金德曼挺着大肚子,根本无法出行。 而萧锐走后,新罗又无人署理,给百济这边去公文也需要时间,所以只能是让公主金胜曼代理,由女王在背后指点。可越是这样,那群大臣们越发有想法,如果能把公主金胜曼留下,那就更好了。 他们哪里知道金氏姐妹的苦楚,恶了萧锐,新罗上下谁都没有好下场。偏偏这种私事,还不能拿出来明说,所以金氏姐妹有苦难言。 缺了萧锐的悉心护理照料,金德曼又是个三十岁的高龄产妇,情况很是不好。 虽然在后世三十岁算不上什么高龄产妇,但在大唐这个年代,绝对算!而且这个年代生孩子就是鬼门关,新生儿成活率不足七成,许多妇女都是在生孩子的时候,不幸难产,导致了一尸两命,悲剧数不胜数,可以称得上是世间常态。 当然了,古代生育成活率低,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结婚太早,许多十三岁就嫁人的,十六七不嫁人生孩子,就是大龄剩女,朝廷有政令——官媒包办强制婚配的。 而女子十三——十八岁,往往还未长开,盆骨没有发育完成,这个也是后来导致难产的重要因素。 这不,在萧锐离开十天之后,金德曼终究是出事了,新罗的御医却吓得不敢上前,生怕有个闪失而牵连自己。 公主金胜曼气得拔刀逼着一帮御医出手,这才勉强有人敢用安胎方子试试。 “哼!算什么人嘛,一生气扭头就走,压根不管姐姐你和孩子的死活,我看那人就是个没良心的,就知道杀人,传言果然不假……”金胜曼骂骂咧咧的埋怨着萧锐。 女王金德曼强撑着虚弱的身体呵斥道:“住口!还不长记性吗?忘了自己是什么身份了?
相关推荐: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天下男修皆炉鼎
云翻雨覆
屌丝的四次艳遇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盛爱小萝莉
[快穿]那些女配们
大胆色小子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