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凌首先是相信扶苏会以大局为重,不可能杀他,还有便是以他的实力,扶苏还真杀不了他。 扶苏也不再多言,开始批阅文书。 绝大多数的文书,张良和尉缭都已经给出了处理办法,只要觉得没有问题,那便盖上皇帝的玺印便可。 六枚玺印分别代表军事、农业、财政、律法、朝堂、外交,各类文书盖的玺印皆不同,还有批阅是否同意什么的。 扶苏批阅第一份文书的时候就问道:“陛下,河内郡郡守上书,皇帝万年,秦业永昌,询问陛下何时巡游河内郡。” 赵凌睡意全无,眼睛瞪得老大:“这种无意义的文书就不要问朕了,凡是这种,回他,不巡游,替朕问候他双亲,令其以后不得再发此类文书!” “喏!”扶苏这些日子也学会用毛笔,一字一句地开始问候河内郡郡守的双亲…… “陛下,河内郡欲建立发电站,请朝廷拨款,要五千万钱,张良回的是地方自行处理,朝廷不予拨款。” 赵凌闭着双目,回道:“拨一千万钱给他,剩下的让其自行处理。” 国库是有钱的,张良批阅不予拨款,那以河内郡郡守王栎的尿性,这发电站多半要两三年之后才会开始。 他要的是五千万钱吗? 分明就是漫天要价。 给一千万之后,让他自行想招,他肯定一年之内就给弄出来了。 扶苏只是去三川郡待过几个时辰,对于发电站的事情并不算了解,但依旧按照赵凌所说的批阅便是。 “陛下,尚学宫若需半月之内修建完毕,还需拨款五千万钱,张良认为可以拨款。” “善!”赵凌只说了这么一个字。 若是以前,修尚学宫肯定花不了这么多钱,毕竟都是用的一些犯人,秦律严苛,百姓稍不注意就成了犯人,让他们修建学宫是不需要给工钱的。 赵凌登基之后,修建尚学宫虽然也用了一些之前修阿房宫的刑徒,但也请了不少工匠和民工,给足了工钱,花费自然就上去了。 尚学宫对大秦而言,就是收纳和培养人才的地方,这个头必须开好,直接批了便是,张良深知赵凌的心思,自然是直接通过。 国库充盈,赵凌也有意将权贵的财富散之于民,拨款没有理由不给。 “陛下……” 扶苏又开始了,赵凌想睡觉根本就睡不了,但也比之前自己批阅文书要舒服得多。 章台宫内, 第177章:从未称孤道寡 扶苏也是第一次批阅文书,特别是许多新事物的出现让扶苏摸不着头脑,他批阅文书的时候看得眼睛都直了。 各郡县上书的基本都是好事,各郡县治理得井井有条,灾民都得到了救济,北方大捷,又斩杀匈奴八万人。 只是军功报上来就需要筹集军费以及对将士们的赏赐,救济灾民和修建各种东西都需要朝廷拨款。 钱!钱!钱! 批阅了三个时辰,扶苏看到最多的就是要钱! 三十六个郡县,除了三川郡那边不需要朝廷扶持,其它郡县都在跟朝廷要钱。 郡守们好似商量好了,竟然全都要建发电站,还要朝廷派墨家的弟子去援助,要修路,要钱要粮! 还有科农令坐在当地招收有识之才,也需要给俸禄,还有收编儒家墨家农家的人需要给钱。 地方建厂,除了商人集资,朝廷也需要出六成,还要招收管理厂房的人员。 对于地方郡县要钱,张良、尉缭也无一例外全都驳回,让郡守们自行想办法。 两人更是上书,认为不可让郡守们养成这种习惯。 赵凌则是多少都给批了一部分,回复张良和尉缭的便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毫无疑问,朝廷需要各种庞大的开支。 赵凌各种拨款听得扶苏都已经麻了。 仅仅三个是时辰,批阅的文书要的钱就已经超过五亿钱。 扶苏忍不住问道:“陛下,国库有如此多的钱粮吗?” 五亿钱便是五万两黄金,赵凌的确从权贵们那里捞了不少钱,但也经不住这么折腾啊! 赵凌还是闭着眼睛,悠闲地笑道:“钱粮自然是有的,他们这些家伙知道国企集资了七十八万两黄金,又馋三川郡的现状,自然想要钱的。” “只要他们办事,这钱如何给不得?”赵凌笑道,“朕从各位贵族那里集资要办的便是修路、建厂,换取百姓的劳动力。” 基建何其重要? 路修好了,方便运输,长期以往,才能节约更多的成本,并且提高效率。 想致富,先修路!这点是没任何毛病的。 还有修建民房和给百姓的拆迁款,这些也是该准备的。 寒冬将至,一些百姓没有御寒之所,也不知要冻死多少人。 只要今年能庇护一些百姓,等春暖花开,一切都会好起来。 “长安候,现在知道当家的难处了吧?”赵凌睁开了眼,“天色已晚,与朕同食如何?” 扶苏起身,只觉浑身僵硬。 三个时辰,他批阅了两百多份文书,虽然有一半都问过赵凌,但也累得不行。 这些文书涉及帝国的方方面面,若
相关推荐:
呐,老师(肉)
掌中之物
蚊子血
大风水地师
皇嫂
生化之我是丧尸
高武:我的技能自动修炼
长夜(H)
妇产科男朋友
先婚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