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朋友做局?可是,后来仔细回想,不像。因为当时奥门的这位朋友,屡屡劝说他停手,是自己当时昏了头,一心想着回本,不知不觉的越陷越深。 两百多万的欠款,他倾尽所有积蓄,也只填补了一小半,怎么办? 依旧是他的朋友,给他出了一个良策——做个局,从老头子那里弄点钱。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局做得很成功,只是,他没想到,后果如此严重。 老头子因此去世是他没想到的,他更没想到的是,老头子的六百万港元,最后分到他名下,只有一百万,还不足以还清欠款! 这钱怎么花的?朋友给他算了笔帐。 租用和购买真品瓷器,花费两百万,掮客和诈骗团伙拿走了一百万,购买赝品、房租、招待贾郑廷和贾立文的各种花费一百万,最后只剩下两百万。 朋友从两百万中抽走一百万,很直接明了的说,这是他的酬劳。 担心受怕一场,还让自己的父亲丢命,最终只落得一百万,贾立武此时也知道,自己被朋友骗了! 可又能怎样?这种事,还真的不能透露一个字! 等他带着这一百万,想要填补奥普赌场的债务时发现,四个月时间,自己所欠的一百多万,已经利滚利,又到了两百万!自己带来的一百万,只够还一半! 所以,他才如此着急的变卖父亲的遗产,若不是马继明的坚持,他早已答应徐占堂的条件。昨天,他已经被奥门赌场那边逼得,准备将瓷王堂内几件真品偷出去变卖抵债。 可是,卢灿的及时出现,让他再度看到希望——两家竞争,价格肯定能上去。 没想到,今天马继明又给他送来惊喜,还是东瀛土豪! 停车场有不少人,贾立武重新低下头,表情肃穆。 “贾老板,我家少爷想和你聊几句。” 一位大汉挡住他的去路,认识,昨天见过,纳徳轩少东家身边的保镖。 “卢少?在哪儿?” 见自己?贾立武心底嗤笑一声,能有什么事?脚丫子都能想到!人呐,就是贱!昨天你要是答应,今天还用见我?不过,他的面上还是很客气的问道。 停车场西北角的偏僻地,卢灿没下车,贾立武也没在意,自己拉开宾利的车门钻进去。 “卢少,又见面了?”他笑呵呵的主动向卢灿伸手。 卢灿似笑非笑盯着他看,对他伸出的手掌熟视无睹。 “一口价,五千万,瓷王堂店铺、贾老的收藏,还有瓷王堂仓库的库存,归我!” “卢少开玩笑吧!”贾立武收回手臂,扬扬眉,面带笑容的耸耸肩。 “我很认真的,你再考虑考虑,美元结算,一次性结清。”卢灿的神色同样没变化,依旧那副笃定的模样。 “如果卢少还有兴趣,请派人参加明天的竞标!我很忙,告辞!” 贾立武觉得,对方是不是疯了?就这要求,还找自己谈判?这要求我还不如刚才饭桌上直接答应东瀛的那个小子?伸手拉车门,一条腿迈下去。 “吴玉普,贾老板不陌生吧。”卢灿没阻止他,淡淡的说出一句话。 吴玉普?贾立武一开始还真的没想起来这名字,等他的脚踏上地面时,忽然想起,这人,不就是那个新加坡的古玩掮客吗? 他怎么知道的?他提这个名字干嘛?贾立武的心,顿时揪了起来。 贾立武在车门前站定,不过,车门没关,看着车内的年轻人。 “如果贾老板记不起来的话,那王嘉瀚、李瑞年、鹏哥、英嫂,这几个人,贾老板应该有印象吧。”卢灿冷冷的扫了他一眼。 晴天霹雳!贾立武的腿越来越软,整个身体靠着车身缓缓的倒了下去。 这三男一女,正是他奥门朋友找来的骗子团伙!贾立武为了促成这个局能成功,和他们吃过两次饭,将父亲的喜好,一点一滴的都告诉他们。 他们的名字,他怎会忘记? 贾立武靠在车轮上,有些呆滞,脑袋中嗡嗡作响,只有一句话翻来覆去的滚动:这件事,他怎么会知道? 卢灿从车厢中探出头,见他没事,“地上脏,贾老板还是坐到车中吧。我们还是继续刚才的话题比较好。” “你想怎样?!”贾立武红着眼,低声怒吼。 “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你刚才没听明白?”卢灿的嘴角翘起一道弧线,有些鄙夷。 “就这?”贾立武此刻只想赶紧将这件事填平,否则自己会立刻身败名裂,对方提什么要求他都会答应。 “所以,我说你进车内谈谈更好。” 那年轻人此刻的笑容,贾立武恨不得伸手挠一把,可他不敢。 “我对你们贾家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不感兴趣。”等贾立武重新钻进车内,年轻人似乎在安慰他,还顺手递给他一瓶矿泉水。 “你大概还不知道我舅舅是干什么的,数字K葛辉的大名,你应该听说过吧。”卢灿说这话,也是担心这家伙狗急跳墙,事后找人报复自己。 “我拜托他找人,其实最开始,是想帮你们贾家拿下这些骗子,换个人情,好去购买贾老的收藏。”他微笑着摊摊手,“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 “贾老板,你真让我意外!” 一番话,说得贾立武脸色青一阵白一阵。 “不过,你放心,那几个骗子,已经处理干净,这算是我送给你的第一件礼物。” “至于第二件,我五千万买下贾老的遗产,价格并不算低。不过,为了你有个好借口,我可以答应你们贾家,未来我的虎园博物馆,将留一家名为瓷王堂的专馆,专门陈列贾老的遗藏,以示怀念。这第二件礼物,你看,是不是能够说服你的家人?” “至于第三件……” 卢灿从车厢保险柜上,抽出一份文件,递给他。 “这是吴玉普的原版供词,我可以先送给你,等交易结束,其他四人的供词,也一道交给你。” “骗子没了,供词也是原版,这下贾老板应该能放心了吧?” 第316章 峰回路转 徐占堂站在容喜大厦九层办公室落地窗前,眉头紧缩,手中的雪茄已经自动熄灭。 接触古玩是一次很偶然的机会。 五年前参加广交会,在文德路的一家小巷口,碰见有人躲在犄角旮旯里售卖瓷器,他花了一共五十五元的外汇券,买下全部六件瓷器。 回香江后,一位古董行的朋友,给他这些东西估价为六千五百港元。 转手之间,赢利一百多倍,这让他第一次见识,“盛世古董”的强大经济价值。 于是,他组织专门的人马,开始研究古董行业,得出的结论让他非常惊讶——近十年来,精品古董的平均年升值率超过四成,这可是比股票增值速度更快的单一货品! 于是,他一只脚踏入古董行。不过,他很清楚自己的短板——本人对古董一窍不通。因此,他摒弃了传统的倒腾古董的买卖,而将目光落在精品、真品古董上。 他看中的是长期持有精品古董所带来的增值、保值效益。 五年来,他收藏的古董,大多数来自各大拍卖会,或者来自店铺的镇店之宝,数量达到五百之上,品质无一不精。 这让他这位“外行人”,在古董行业也颇有影响力。 因此,这次瓷王贾郑廷的遗产想要出手,他就获得别人的秘密告知。 办公桌上,有一份很详实的有关贾郑廷遗产的分析报告。 贾郑廷的收藏,总价值不低于三千万港元;瓷王堂店铺,评估价为一千万港元;瓷王堂的货品加库存,总价值为三百四十万。 贾郑廷的遗产,总评估价为四千三百四十万。 财产审核及评估团,特别给出两条建议。 其一、贾郑廷的个人收藏,具有较高的升值潜力,溢价五百万都是可以接受的。 其二、香江地产的风险系数很高,有可能在明年年初崩盘,不建议入手。 正是这第二条,致使他的收购团队,在此前的一周时间内,与贾家兄弟展开拉锯战,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 现在,形势突变,不仅纳徳轩的少东家加入竞买,竟然连东瀛人都踏足进来。早先那一对一的收购谈判优势,荡然无存。 这两家对手,均非易与之辈。纳徳轩的那位少爷,回收圆明旧物,投巨资建博物馆,港人皆知;东瀛人财大气粗,背后有多家东瀛收藏机构支持,来势汹汹。 该如何破局? 将手中早已熄灭的雪茄,用力的从窗口向远方扔去!接着,他揉揉太阳穴,表情坚决,喃喃自语道,“看来,得做回小人了!” 他缓步走回大班台,从抽屉中拿出一份小小的复印文件。 如果贾立武看见,他绝对能吓得半死——赫然是他亲手写下的并交给奥普赌场的欠条! 是的,徐占堂也有秘密武器。 一周前,他陪同客户去奥普开心时,偶然从一位赌场朋友那见到原件。本着有备无患的原则,他花了拾万港元,买了一份复印件。 看来,这份复印件,即将派上用场! 他拨通秘书室的内部电话,“帮我订一家酒楼,我要邀请客人晚餐。” …… 老学斋的二楼,贾立文、贾立武兄弟都在。马继明笑呵呵的拿出一份文件,递到两兄弟面前。 “明天,你们兄弟俩,就按照这些条款,让三家出价。” “原则只有两条:其一,必须捆绑销售;其二,价高者得。” 这件事能到现如今的程度,马继明终于松口气,三家竞争态势出现,总算不辜负老友的嘱托,现在,只希望它能顺利结束,自己也能从中抽身。 贾家两兄弟聚在一起,翻阅着这份马继明亲手拟定的竞价流程。 很规范。 明天上午,三家购买方,在公证团的陪同下,最后一次检查货品并估值。随后,由公证团人员当着买家的面,封库,直到标底公布,才由中标人重新开启。三方买家都可以安排自己的安保人员看守,提防调包。 投标时间为明天下午三点,结束时间为明天下午五点。 随即,贾家会请公证团开标公布结果。 本着“古董不过夜”的原则,一旦公布结果,中标方可以安排自己的安保值守,或者立即将货品运走。此后,货品好坏真伪,与贾家无关。 不过,在换守卫之前,中标方必须支付标的额一半的款项。 马继明弄得很正规。 公证团一共有五位,都是他出面邀请的,他本人就是其中公证负责人。 贾立文看完后没说话,点头同意,可贾立武,越看心头越苦——答应纳徳轩卢灿的事情,不好办啊! 老头子临死之前,将这件事托付给马继明,他才是整个事件的策划主导者。别看自己前段时间很活跃,那不过是马继明不愿意露头而已。 自己拿什么否决他的方案? 这一切事务中,没有看到马继明一丝一毫的私心杂念,纯粹是为贾家着想的!贾立武再浑,好赖还是能分辨的。 他心神一阵恍惚,这可怎么办? 眼前闪过一张张香江报纸的大版面报道——中义租车行老板贾立武陷兄弑父谋夺家产! 浑身冷不丁打了个寒颤,不行!自己得想办法! 今天贾立武很异样,马继明老江湖,从他进门的脸色,到沉默的言行,再到现在的神色,和前几天相比,无一不异常。 马继明盯着贾立武问道,“阿武,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要说?” “啊?”贾立武心虚,被他的话吓一跳,他根本没听清马老问什么。 马继明眉头微皱,有些不高兴,敲敲办公桌,大声说道,“我是问你……对明天的竞价安排是否满意?” “这个……”贾立武表情迟疑,肯定是有意见啰。 这点,连贾立文都看出来了,他也皱着眉头,“阿武,马叔的安排很妥当,没什么吧。” “不是!” 贾立武连忙否认,现在,只能将卢灿送给他的第二件礼物拿出来,当挡箭牌了。 “今天中午,我见到纳徳轩的那位少东家,他有个提议,让我很矛盾。” “哦?什么提议,你说说看。”马继明其实有些恼火了,自己辛苦帮贾家筹谋,结果老友的儿子,还另有想法? “卢灿卢少东家不是准备建设虎豹别墅博物馆吗(正式名称尚未对外公布)?他的意见是,想要打包拿下父亲的遗产,然后挑选其中的精品,单独开辟一馆,就叫‘瓷王堂’馆。” 这个意见啊?听着貌似还真不错。 马继明不由得沉思起来,手指轻叩桌面。 中华文人,求名之心,很重,港人尤重!后世内陆多少带姓名的教学楼、图书馆,基本都是港台捐赠的。慈善助学之心当然值得称颂,可也不能说这些资助人没有求名之心。 能以单独馆藏,并且还有专门的署名,这似乎是对老友为瓷一生的最佳褒奖。 马继明一时间有些犹豫。 有戏!贾立武见此,连忙又敲边鼓道,“中午见到卢少东家之后,我就寻思这件事。” “我家老爷子,在香江收藏圈也算鼎鼎有名的人物,他就这样默默无闻的故去,我们做后辈的,心中有愧。” “现在,有机会让他留下令名,我觉得,哪怕我们作后人的,损失点,也能接受,毕竟,这些财产都是老爷子一手赚来的。” 咦?马继明眼神闪烁,疑心大起。 贾立武这番话说得,有礼有节有孝心,远超自己对他的认知,与前些天急切的想要处理遗产的态度,差别也太大了吧! 等他说完,马继明立即抬眼,语气严厉,“阿武,你不会拿他什么好处了吧?” “没有!真没有!”马继明的态度越是如此,贾立武心头越是轻松——这说明马继明真的开始考虑自己的建议。他连忙赌咒发誓! “那……卢少东报了什么价?”马继明看他不像撒谎,口气终于松下来。 “五千万港元,美元支付,一次性!”贾立武终于松了口气,这事,十有八九能成! “这样啊……”马继明手指继续叩着桌面,陷入沉思。 他很清楚,五千万港元的价格,不算低。至于六千万,那是报价,都清楚,那是预留了部分还价空间的。当然,如果三家竞标红眼了,还是有可能突破六千万数额的。 “阿文,你怎么说?” 说起来,马继明对贾立文的印象更好一些。为人还算实诚,不像贾立武那么活份,上次也不知怎么鬼迷心窍,昏头了,造成如此恶果。 看他的神色,想要完全恢复,估计还得有段时间。 “我啊……听马叔您的。”贾立文的回答不出乎预料。 “那行!阿文,稍后你帮我约约卢家少东家,我俩再找他谈谈,究竟什么情况,问清楚点。”虽然对贾立武的说法有些意动,他还是很谨慎,准备自己见见这位最近闻名香江的收藏界新人。 贾立武在旁边,眼神闪烁,寻思着稍后怎么给卢灿提前电话,叮嘱两句。 从老学斋出来,刚到家,贾立武就接到一个晚宴邀请电话。 徐占堂的。 …… 电话铃接连响了三声,卢灿站起身来,歉意的对来访的客人笑道,“长泽先生,真对不起,我要接个电话。” 来纳徳轩总部做客的,正是长泽茂! 这家伙悄无声息的闯到纳徳轩珠宝总部,直接点名要拜访卢灿。 此时,他坐下还未及五分钟,两人尚未谈到重点话题。 电话是贾立文的。 能接到贾立文的电话,让卢灿有些意外。晚宴?马继明也参加?他顿时意识到,自己还真的忽略这老家伙在这次事件中的作用。 卢灿看了眼沙发区正襟危坐的长泽茂,笑笑,然后满口答应下来。 晚宴所为何事,卢灿心底很清楚——贾立武那家伙帮自己说话了。 放下电话后,卢灿很想将眼前的长泽茂打发走。 他来能为什么事?无非是希望自己退出竞争呗!这怎么可能?现在,自己胜券在握,和他废什么话? 自己很忙,和马继明这位前辈初次见面,还得准备点礼物,让这老家伙对自己的印象有所改观。初次见面,准备什么礼物呢? 哪有时间和长泽茂废话? 不过,重新坐下会谈后,长泽茂的第一句话,就让卢灿一阵心跳。 “欣闻香江第一家中华文化博物馆即将开馆,我致以深深的祝贺!长泽家族与中华文化渊源颇深,我代表家族,向贵馆捐献明清古籍二十本,聊表心意!” 说完,他从手包中抽出一页纸,递给卢灿。 来真的?卢灿有些诧异。 此时,东瀛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广撒金钱,缔结友谊。 没想到竟然能撒到自己的头上? 这算不算意外之喜? 卢灿此时已经非常后悔,台北宪兵俱乐部密室中的那些东瀛书籍,太着急出手了,如果放到现在,绝对能从这位长泽茂的手中,换取足够份量的中国古籍。 而不是现在这张纸上二十本普通的明清古籍。 这件事,让他再一次长了教训。 第317章 绿窗遗稿 对东瀛人,卢灿向来不吝以最坏的心理来揣度对方。 “长泽先生的盛情,维文深感谢意,不过……瓷王堂贾老的遗藏,我恐怕不能想让。”对方没明说,卢灿自行挑开这一条。 “您应该也知道,我的虎园博物馆即将开业,在馆藏级藏品上,缺额不小。所以……”他摊摊手,示意道。 “喔,不不不!”长泽茂的中文很流利,他笑着摇摇头,“我这次来香江,更是想结识朋友,这几本明清珍藏文本,是赠送给您的收藏馆,您无需因此而多想。至于贾老先生的收藏,我们各凭本事竞争,与此无关。” 真是这样?卢灿哈哈一笑,将手中的纸张折起,“如此,就多谢长泽先生!我一定在展览时,标明这是来自东瀛长泽家族的赠予。” 所谓的交朋友,卢灿自然是不信的。 果然,不一会,长泽茂开口说道,“前一段时间,有幸与坂本五郎前辈聊天,他告诉我,香江出了一位鉴定天才,在台北的一次鉴定比试活动中,很轻松就赢得一位老鉴定师。” “听说您的事迹,让我感动,如此年轻就懂得展示传统文化的精髓,竟然斥巨资买下虎豹别墅建博物馆,实在是太让我佩服了!” “因此,我这次来香江岛,第一时间就想要见见,他口中的天才。” 看来坂本五郎那老家伙,从台北见面后,没少打听自己的消息啊。卢灿笑着回赞道,“哪里,不过是沾了祖父的福荫,懂一点皮毛,哪像长泽先生,家学渊源深厚。” 长泽茂正正身体,“坂本五郎前辈,从台北带回不少珍惜的日式古籍。我听说,这批货物,与您有莫大关系。” 见卢灿皱眉,他连忙又解释道,“您放心,这件事在东瀛声势很大,但没人知道这批物品出自那里。我也是因为静嘉堂文库收购了坂本先生的书籍,才偶然探听到一丝消息。” “我想拜托维文先生,不知您手中,是否还有日式古籍?如果有的话,我们静嘉堂文库愿意与您交易,肯定会给与您最丰厚的报酬。” 难怪他带着二十本明清古籍上门,根子出在楚臣卖给坂本五郎的那批书籍上。 呵呵,他这是撬坂本五郎的墙脚呢。 坂本五郎以一百七十二万美元从楚臣这里拿走六百多本东瀛古籍,转手给静嘉堂文库,肯定还要再赚上一笔,如此,静嘉堂文库至少要掏二百五十万美元。 如果能从卢灿这里直接拿货,要便宜很多呢。 他这次来找卢灿,确实是想交朋友——为卢灿以后直接找静嘉堂文库出货做铺垫。 想明白之后,卢灿态度变得热忱多了,他确实需要一个有很强实力的出货渠道。 “真的很遗憾,上次偶然间得到的那批日式书籍,已经全部出货。不过,下次还有机会的话,我一定去东京找长泽先生,还望先生不怕打扰哦。” 这一结果,长泽茂已经想到了,他更想要的就是卢灿这句话。 站起身来,长泽茂向卢灿微微鞠躬,提出告辞,“期待下次合作,打搅了!” “长泽先生在香江还会逗留几天,是吗?”卢灿也着急出门寻送给马继明的礼物,没挽留,陪着他走出办公室。 “这次贾郑廷老先生的事情处理完毕后,我会拜访几位前辈,应该能逗留三四天。有什么能帮上您的?”东瀛人一如既往的客套。 嘿嘿,还真有! 别忘了,东瀛宪兵俱乐部那一千多块的备前烧瓷板,被切割下来堆放在思源斋的库房中,现在尚未处理呢。 眼前这位接盘,很合适。 只不过,今天实在是没时间聊这件事,卢灿含含糊糊的说道,“我想请长泽先生吃顿便餐,不知您什么时间合适?” 这是这位少年递过来的橄榄枝?长泽茂很自然的认为,他想以这种方式表达对自己赠送二十本明清古籍的感谢。 “您太客气!要不,后天我给您电话?” 交好年轻人等于交好未来,长泽茂懂得这个道理。 送到厂门口,长泽茂从车中抽出一方书匣,说出一句让卢灿啼笑皆非的话语:“赠君明珠,还请善待!” 卢灿强憋着笑意,点头感谢。 毕竟还是夷人,即便是中国通又能如何?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唐代张籍的诗句,哪能用在这里? 他代表静嘉堂文库,赠送的二十本古籍,算不上多贵重,都是坊刻本。其中明代坊刻善本三册,《千家诗》一册,《旧唐书》两册。 清代书籍十七册,卢灿最看重的一本,就在这里面。 送长泽茂离开,卢灿连忙打开书匣,不得不赞扬一句,东瀛人在书籍收藏管理方面,要比香江科学得多。 这些古籍善本并非珍本,但依旧保存的非常好,几无破损。 卢灿抽出自己看重的那本。 宋锦函套,磁青纸面,耿绢包角,红泥印字,绿窗遗稿,封皮下角印扫叶山房刻印。 这正是明清有名的民间刻印社,扫叶山房康熙四十六年刻印的《绿窗遗稿》。 这是一本诗稿,作者是一位才华横溢,可惜命短如蚕的才女,元代女诗人孙淑孙蕙兰。元代诗人傅若金之妻,她的父亲孙周卿,亦是元代著名作曲家。 因家教影响,她的作品以小令为多,诗风清雅素净。《玉镜阳秋》评论她的诗时说:“淑诗学字,是女郎语,冉弱静好,每一讽咏,想见妆铅点黛时气韵。” 可惜天妒红颜,二十三岁就去世了。(她丈夫傅若金《殡志》中说,蕙兰“年二十三,于我归湘中,五月而卒”) 孙蕙兰更传奇的是,她被明清两代朝廷,立为“妇范”,也就是做女人的标准。 她常毁弃自己的诗稿,家人劝她,她说:“偶适情耳,女子当治织絍组紃,以致其孝敬,辞翰非所事也。” 大致意思是,她说,女人的才气,不过是点缀生活的情趣,不能过去追求,自己还有父母孝顺、家中主妇工作要安置,不能一味的去做非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正因为她的贤惠和美德,去世后,丈夫傅若金异常怀念,搜其稿,编集成册,题曰《绿窗遗稿》。 卢灿翻开首页,就看见傅若金所提的《窗前柳》:“窗里人初起,窗前柳正娇。卷帘冲落絮,开镜见垂条。坐对分金线,行防拂翠翘。流莺空巧语,倦听不须调。” 内文纸张为开化纸,微黄细腻;白口;四周双边栏;红泥印,软体字钞本;版心有扫叶山堂印记;整册书,十七个筒子三十四面。 正品,品相完美! 《绿窗遗稿》被各大刻印社印制,广泛流传,因此本册算不得珍本,但扫叶山房的刻印本很少见。 这家刻印社在明清古籍中,很有名气。 始创于明代万历年间,在康乾盛世时,达到顶峰,最后关闭于1933年,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民间刻印社之一。 它还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大规模开连锁店的刻印社。从十八世纪初一直到清代谢幕,扫叶山房先后一共开设了四十九家刻印社(中途有不少关闭的) 因此,他们印制了大量中华文稿,扩散向周边国家,其家族席氏,是清代有名的藏书家。不过,在席家关闭扫叶山房时,他们家的藏书一共一万三千册,也被东瀛人全部买走。 这本《绿窗遗稿》,估计也是那时流落东瀛。 东西还不错。 卢灿摇摇头,旁边的丁一忠不解,既然东西不错为啥还摇头? “没想到我虎园博物馆,接受的第一份捐赠,竟然来自东瀛!实在是……”卢灿自己想想也觉得好笑,同时也心惊东瀛人的公关能力,真的很强。 让丁一忠将书匣塞进后备箱,稍后顺带这送到虎豹别墅入档。 现在嘛,去荷里活道那一片逛逛,看看有没有合适的礼物,买一份,送给马继明。 马老没接触过,可毕竟和自己还有些关系——十一月份到访香江的故宫博物院专家张中行老先生,可是马老的师兄哦。 张中行是马钰藻老先生的关门弟子,马钰藻又是马继明的大伯。 也不知道张中行张老,与马继明是否认识。 今晚倒是可以那这个,拉拉关系。 “去荷里活道?”丁一忠回头问道。 “嗯!古籍字画精品,在荷里活道!去那!” 摩罗街的古董品类集中在物件上,杂项较多;而荷里活道一直占据香江艺术品交易的领头羊位置,其根本原因在字画、瓷器。 香江收藏圈的人都知道,选精品字画,去荷里活道准没错。(这一分布规律一直延续到两千年,最后因为荷里活道大拆迁打破传统) 至于乐古道,那边就是杂货铺,啥都有。 荷里活道很窄,这也是新世纪后大拆迁的根本原因所在。 卢灿有一段时间没来这边了,甚至纳徳轩文武庙店都已经好长时间没进去过,今天刚好也去看看。 “咦?这不是卢嘉锡家的那孙子吗?” 卢灿一脸黑线,自己刚踏上荷里活道,就遇到这老东西——墨博轩的张鼎辰! 这老头依旧一幅大裤衩,挂篮背心,扇着蒲扇,站在街边,一口京腔京韵,对卢灿喊道。 他又占自己便宜了! 他是前辈,和爷爷的关系还不错,卢灿只得忍着,腆着脸笑眯眯,“张爷好!” “过来过来过来!”张鼎辰说话跟放炮似的,不停的用蒲扇招呼。他对卢灿能精准判断自己店内几十种纸样的事情,还耿耿入怀。 “干嘛呢?这么急?”等卢灿靠近,他还“慈爱”的给卢灿扇扇脸上的汗。 这汗怎么来的?还不是您老那句孙子给吓的? 不过这话可不能说,卢灿连忙致谢,“想给长辈寻一件礼物,字画、古籍都行。马上要用,这不……一头汗吗?” “买礼物?刚好!我手头刚进一批货,还不错!要不看看?” 话语是询问,可老家伙直接一把抓住卢灿胳膊,对与他聊天的老者点点头,扭头就走。 他家有好货?卢灿有些怀疑。 算了,去看看吧。 嘿嘿,卢灿没想到,还真的有惊喜! 第318章 两场晚宴 “泽润叔好!”卢灿被他拽进门,正赶上张泽润和两个伙计吃西瓜。 “咦?阿灿来了?来来,吃西瓜,秋西瓜解暑。”见父亲拽进来的卢灿,五大三粗的张泽润连忙起身招呼。 “吃!吃!就知道吃!赶紧的,上库房把那一套《奎璧书经》拿来!”老头子手臂一挥,霸气十足,将儿子和两位弟子赶跑,自己拉着卢灿坐在西瓜桌旁,“来来来,我俩吃!” 卢灿无语!这老家伙还真是…… 张泽润套起一件汗衫,准备出门,他又在后面喊道,“捎带着把那几幅画带来,这小子有钱,坑他一把天经地义!” 张泽润听到此话,一脚踢在门槛上,一个趔趄差点栽倒。 卢灿乌云满脑,黑线遍布。合着,我就是那冤大头? “张爷,您刚才提到的是金陵奎璧斋?原版?”卢灿吃完一瓣西瓜后,擦擦嘴问道。 “当然原版,不是好东西,我能拿给你?”他一抹嘴角的西瓜子,说道。 如果是奎璧斋原版刻印,那还真是好东西! 奎壁斋为明天启、万历间福建莆田郑大经(字元美)在金陵设的刻书坊,为当时金陵最富盛名的书坊之一。 因其刻书精工雕印,极为精美,翻刻郑氏刻本者甚多,名声盛极一时。后人直接以斋号为书命名,如《奎壁书经》《奎璧礼记》等,广为流传,可见其名声之盛。 解释一句为什么叫《奎璧书经》就是夸赞他的书印的好?当时的《礼记》《尚书》等教材,以国子监官刻本质量最好,因此又叫《监本xx》,把奎璧斋刻印的这些教材叫做《奎璧xx》,就是说奎璧刻印的版本,不比国子监刻印的差。 “书经”即《尚书》,“尚”即“上”,意指上古时代的书。它保存了商周时期的一些重要史料,相传由孔子选编而成。 《监本书经》这本书,卢灿以前接触过。中大图书馆中有一本,光绪年陆润庠(清同治年间状元)监制,国子监翻刻奎璧斋版本。 清代国子监翻刻一家明代坊刻本,呵呵,所以,奎璧斋的刻印技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完胜清代官刻本。 等卢灿兴高采烈的离开墨博轩时,天色已经擦黑。 他左手中是一只书匣,内盛放《奎璧书经》一套三册,保存的很不错。 这套书来自台岛,内页一共有边角印、赏印、题字印等各色钤印十六方,传承有序。 最新的一方为“傅孟真赏”。 傅孟真是谁?五四运动总指挥傅思年,大教育家、历史学家,1950年在台北去世。 聊城傅家是三百年传承的大家族。入清以后,这套书一直为聊城傅家所收藏, 卢灿推测可能是傅家失窃,或者傅家侄孙辈不孝,盗出家中藏品,致使这套物品流落到自己手中。 真要把这套《奎璧书经》送给马继明? 卢灿还真的有些舍不得,不过,他估计马继明未必会收,太过珍贵,尤其是当着贾立文的面。 出出手吧,反正对方不会收。 时间快到了,卢灿一时间又没找到替代的礼品,于是拎着这套书册,直奔相约地点。 …… 另一场聚会已经开场。 东胜酒楼的招牌是淮扬菜,“扬”即扬菜,以扬州一带为代表的长江流域,“淮”即淮菜,以淮安一带为代表的淮河流域,因此,淮扬菜以河鲜为主,讲究和、精、清、新。 酒过三巡,徐占堂终于放下筷子,笑眯眯的看着贾立武。 “徐生,我真的想要帮你,可是,你不清楚内幕啊……”见徐占堂看着自己,贾立武也放下筷子。今天之所以答应徐占堂的邀请,因为他感觉明天的事情大局已定,不如今晚提早给徐占堂透露点消息,卖个好。 “内幕?不知贾老板所为的内幕是?” “家父去世时,老学斋马继明马叔,刚好在病榻前。马叔在行业内人脉广泛,处理这些事情经验也足,因此,家父让我兄弟俩给他磕头,拜托他来处置所留家产。” “我和大哥两人,只是听从马老的吩咐办事而已。和您的收购团队,几次谈判结果,我们如实的汇报给他。”他双手一摊,无可奈何的样子,“我根本没有处置的权力啊。” “竟然是这样?” 徐占堂用力捏紧手中汤勺,眼中闪过一丝愤怒,马继明老家伙这不是坑人吗? 他和马继明有过两次交集,两次从老学斋
相关推荐:
我的师兄怎么可能是反派
狂野总统
老师,喘给我听
她戒之下 under her ring
将军夫夫闹离婚
穿成炮灰后和灰姑娘he了
阴影帝国
祸国妖姬
修仙有劫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