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影帝每天都在续费助理 > 第124章

第124章

这是肥差,却没想过此事的艰难,要在百姓心甘情愿的情形下筹集善款,哪里会那般容易。” “若是你来看,你以为什么情况下那些商人会慷慨解囊,除了上次匾额和著书立传这些?” 辛安心想,若是皇上愿意广纳后宫,给各商会会长家的姑娘一个机会,银钱还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想要银子就要付出,只要银钱给到位不是不能买到皇上的身子。 但这个想法她不会说出来,只是摇头,“我受父亲教导,辛家钱财皆来自祖辈和朝廷的恩赐,若是家国有需要必当竭尽全力。” “至于其他,倒没什么心得。” 徐夫人叹息着说这个差事的艰难,又问唐纲身子如何了,辛安道:“太医说再歇息几日也就能上朝继续为皇上分忧。” “若是你父亲身子康健,慈善募捐的事非他莫属。” 此话是试探,辛安笑道:“朝中事父亲从不与我们说,我夫君也没上朝的资格,只听闻好些人家都想为皇上分忧,这也是好事。” 第443章 老太太抬举陶怡然 徐夫人有些遗憾,在她看来辛安的确有些头脑,也会来事,但朝中局势就未免太为难她,又寒暄了两句便起身告辞。 送走了徐夫人辛安若有所思,还没等她转身有谨王府的小厮送了帖子来,说谨王妃请她明日过府一叙。 傍晚唐陌接了老太太回来,吃斋念佛的老太太得知唐纲的病不仅没痊愈反倒变的更重,眼圈都红了,王氏有一瞬间的愧疚,于她而言老太太是宽厚的婆母,这些年对她也多有照拂,她不应该让老太太伤心。 可她要让老太太开心那就是害了自己的儿子儿媳妇,孰轻孰重她还是分的清楚。 “就眼下京中的局势原本不应该这么早惊动母亲,可公主府上的小公子住在府中,张家老夫人几乎日日都来,不好没人陪着说说话,这才提早接了母亲回来。” 老太太叹息着,“你该早些差人告诉我这些,听老二说你这些日子忧心操劳身子也不好,辛苦你了。” “只要侯爷能早些病愈,儿媳不觉得累。” 老太太半点没怀疑她,在她看来这些日子唐纲和唐陌父子的关系缓和了不少,王氏作为妻子和母亲,应该知道要怎么做。 见辛安也瘦了一圈,拉着她的手又说了一阵辛苦,而后不顾自己舟车劳顿直接去了春华院,她添了嫡亲的曾孙孙,心里惦记许久了。 春华院里,刘姑姑抱着襁褓小心放在老太太的怀里,道:“小公子极为健康,嘴也壮,有劲儿,模样更是像极了世子。” 老太太看着怀里乖曾孙是怎么看怎么稀罕,神色舒展的褶子都少了几条,抬眼对陶怡然道:“你辛苦了,平安诞下侯府嫡曾孙,祖母要记你大功一件。” “甘露。” 甘露抱着一个大的匣子送到陶怡然跟前,“少夫人,这是老太太特意为您准备的,您看看可还喜欢?” 匣子打开,里面是全套的头面首饰,赤金镶宝石,瞧着富丽堂皇。 王氏看过眸中一闪神色很快恢复如常,扯出笑来,“这是母亲生辰那年父亲送的,还是父亲亲自命匠人打造,上头镶嵌的珠宝更是父亲亲自挑选。” “我记得母亲就在那年的生辰戴过一次。” 老太太眼露追忆,“这头面太贵重,又是你父亲的一片心意,便小心保管到了今日。” 两人都没看到陶怡然眼中一闪而过的嫌弃,在她看来这种金堆砌的首饰简直俗不可耐,嘴上浅笑着说了句,“祖母破费了,刘姑姑,小心收起来吧。” 老太太眼中只有乖曾孙,并不介意陶怡然的冷淡,倒是被甘露看了个清清楚楚。 “这孩子生的可真像老大小时候,那时候老大也是这个小模样。” 老太太稀罕的不行,甘露笑着提醒,“老夫人还多了一位小孙女,可要让乳母抱来看看?” 月姨娘是妾室,老太太自然不可能去她屋子里探望,道:“再让乳母将七斤抱来,那孩子也该有个名字了。” 王氏接了话,“早前还孩子病了一场,玉姨娘就给娶了个奴儿的小名,贱名好养活,至于大名等侯爷去病愈后再给取一个,那孩子被玉姨娘照看的好,白胖可爱。” 不得不说唐荣在生孩子上还是有点门道的,三个孩子的模样都好,那个七斤,不,是奴儿连王氏都很喜欢。 很快两个孩子都被抱了过来,大的奴儿快半岁,正是可爱的时候,睁着黑溜溜的大眼睛好奇的四处看,老太太将嫡曾孙给了刘姑姑,抱着奴儿又是一阵稀罕,“这孩子生的真好。” “是像老大,这小脸圆乎的,真漂亮。” 奴儿爱笑,笑起来抱着小手啃,给老太太的心都啃化了,因还喜欢连曾孙女都没抱,只让乳母将孩子抱近些她仔细看了两眼,夸了几句。 少不得又给玉姨娘和月姨娘各自赏了些好东西,出门就催起了王氏,“老二媳妇也从淮江回来了,这子嗣上的事你这个当婆母也要催一催,都是同一日成的亲,老大那三个孩子你也看了,多可爱。” “老二也别整日忙着差事,子嗣是大事,这点要和老大学学。” 大孙子纵然有不好的地方,但他有三个孩子,这就是功劳。 王氏笑道:“这子嗣都是缘分,他们小两口心头也有数,以前道长不就说了吗,老大那个院子望子嗣,如今看来道长也是高人。” 老太太笑着,心情格外舒畅,“老大在任上只怕过的不好,你得记得隔两个月就给他捎带些用度过去,别委屈了他。” 王氏脸上的笑差点没绷住,她的儿子从回京到现在就没歇息过,累死累活的,当父亲的看不见,只觉得他抢了功,当祖母的也看不见,眼里心里只有给她添了三个曾孙的大孙子。 老大媳妇生了儿子成了大功臣,老二媳妇里面忙碌就了‘辛苦了’的三个字。 此刻,她为自己,为自己的儿子儿媳感到不公。 老太太累了,回了春荣堂很快歇下,王氏一个人在院子里站了许久,随后是长长的叹息,再然后便让人将之前隐瞒老太太的那些事以及外面对陶怡然传言尽快说给老太太知道。 老太太轻松开怀的日子过的太久了,谁都想疼一疼,这样很不好。 此时的唐陌正在屋子里看谨王府送来的帖子,啧啧有声,“这可真不容易。” 他媳妇应酬结交的本事他从来不怀疑,可即便她费尽心机前后几个月也没什么进展,“谨王府的关系可真不好攀。” “说明人家谨王不仅权势滔天还是谨慎之人,越是这样我们越要多花点心思,徐家就已经很不错了,但几个徐家都不见得能比得上一个谨王。” “林姐姐可说了,在这京城里,谨王世子妃说的话比太子妃还好使。” 辛安打量着唐陌,“最近瘦了好些,明日我让人重新给你量身再做几身衣裳,去年的穿着应该有些宽大了。” “再让秦伯来给你把个脉,配两张药膳方子补一补,我让你中午去药膳坊用饭,你去没?” 唐陌放下帖子,“去了,手底下那些人知道后都厚着脸皮跟着我一起去,回回都去那些人,吃的还多,我也就不常去了。” “你傻不傻?” 辛安说又不是摆宴,就是几个菜能花多少钱,“为了不让别人吃就让自己委屈?” “明日开始就去,本来就累还吃的不好哪里受得住,为了让你吃好我愿意顿顿请那些人吃饭。” 这话给唐陌感动坏了,搂着媳妇就红了眼圈,“哪学来的这些话,听的人怪感动的。” 第444章 哪只眼睛看出来她是好人? 唐陌现在是有媳妇万事足,自从他媳妇从淮江回来他就又过上了好日子,除了操心外面的事外,府中的一切都无需费心,有媳妇身后支持他,他什么都不怕。 两人相拥着给予彼此力量,气氛温馨和谐,一道非常突兀的声音自门口传来,“你们在做什么?” 张言睿小朋友睁着大眼睛好奇的站在门口,唐陌无奈低语,“这个厚脸皮的小子怎么还赖在这里?” 张家老太太日日都来,祖孙两人感情与日俱增,听说张家为了他还专门请了个厨子进府,偏这小子就是不回去,将侯府当成了自己家,没事就在院子里追狗逗猫,半点不愿学习。 辛安笑着松开唐陌转身,“大人的事你一个小孩子莫好奇。” “有什么好奇的。” 小子明明不好意思还非得做出一副我见过世面的样子,“我父亲和母亲也总这样,我见过的。” “你们这么大的人还抱抱,羞羞。” 唐陌打趣他,“你小子也就是现在嘴硬,等到了年纪还不知道要追着谁求抱抱。” “我才不会,哼。” 在侯府待的久了,和辛安是越来越熟悉,跑到辛安跟前拉着她的手,“你别要他咯,等我长的比他高了我就娶你,你给我当媳妇,我母亲有好多宝贝,都给你。” 辛安当场就笑出了声,觉得有意思的不得了,“这话你是不是和你母亲也说过?” 张言睿竟还认真的点了头,“我父亲不答应,还揍了我。” 唐陌表示,“我现在也挺想揍你。” 辛安笑的太高兴,眼泪都笑了出来,“你说我是不是挺美,挺好看?” “还行。“ 张言睿故作深沉,“但我母亲比你好一看一点,只有一点点,她要是知道我说你比她好看,她会揍我的。” “没有人可以比我母亲好看。” 辛安擦了泪,“我接受你的解释,你懂的还挺多。” 小屁孩装大人,让人开心。 她是高兴了,唐陌是怎么看怎么看不顺眼,也不公主的车马是怎么回事,怎么还没回来把人给弄走。 夜里,洗香香的唐陌钻进了被窝里,搂着媳妇小心表露了心中的渴望,“我们要个孩子?” 辛安勾着他的脖子笑的眉眼弯弯,“我从淮江回来就开始调理,秦伯说我身康体健,可以要个孩子。” “建议你这段时日少吃酒,少疲累,要让身子保持最好的状态,这样生的孩子才健康。” 唐陌眼睛都亮了,他媳妇这是告诉他她已经做好了要一个孩子的准备,“今晚月色正好,最适合要孩子了。” 一夜好眠,次日一早皇帝想看外孙,命人来请辛安带着他的外孙一起进宫,辛安差人去谨王府知会一声便带着人上了车,路上见张言睿一副很无聊的样子,心下就有了想法,“今日进宫后你就在宫里住两日可好?” “你嫌弃我?” 小屁孩还挺敏感。 辛安放软了声音,“得知你丢了,你外祖父急的吃不香也睡不下,派了人四处去找你,你回来后他肯定希望你能在身边陪伴他呀,你说你跑出宫小住,他心里多伤心。” “都这么几天了,他虽然隔三差五的能见到你,但哪里有你日日陪在他身边让他开心?” “你不是说你母亲最想你外祖父吗,他是你母亲的父亲,你母亲还没回来,你是不是应该替你母亲多陪陪你外祖父?” 张言睿小朋友沉思了片刻,觉得她说的有道理,最后认真的点头,“行吧,那就住两日。” “这才对嘛。” 辛安又建议他出宫后应该再去张家住两日,“你祖母那么大的年纪还整日跑来陪你,那可是你父亲的母亲,是他最敬重的人,你也要替你父亲多陪陪她。” “等你出宫到张家小住,我会来看你的。” 张言睿疑惑的的看着她,“不是想赶我走?” “这话说的,我是那种人?” 辛安拉着他的肉爪子,“我们不是朋友吗,等你母亲回来后你也可以随时来侯府寻我,我也会去看你。” 张言睿说了,“你是好人。” 辛安嘴角微抽,“我谢谢你的认可。” 哪只眼睛看出来她是好人? 进了宫,张言睿见了皇帝也不行礼,小跑着扑进了皇帝的怀里,说,“外祖父我可想你了。” 此话一出皇帝的一颗心顿时就软了,上了年岁的人就喜欢儿孙绕膝,搂着外孙就问他最近过的好不好,进的香不香,张言睿都一一的答了,又问:“我想祖父了,晚上可以和外祖父一起睡吗?” “哈哈哈,想和外祖父住一起?” 皇帝开怀大笑,“外祖父就依了你。” 祖孙两人说笑着好似完全忘了辛安这个人,也没人会去提醒,辛安便一直低眉顺眼的站着,等着皇帝稀罕好了外孙才看向了辛安,问,“你父亲的病如何了?” 辛安并不隐瞒,只说唐纲是有思虑过度才导致的身子不适,“太医开了药,母亲也时常劝说,眼下已经好多了。” 这些太医已经在皇帝跟前回禀过,皇帝只是不解有什么事能让唐纲想那么多,人都想病了。 “本来是好了,一时间京城流言纷纷,父亲得知怒急攻心才乍然倒下。” 皇帝的目光落在张言睿握毛笔的手上,示意他可以随便写几个字,并未看向辛安,只是问他,“外头传言你如何看?” “皆是揣测而已。” 辛安的态度向来明确,“都是捕风捉影的事,那几马车的东西不过是母亲和我采买的淮江土仪,准备回来赠送亲朋好友。” “在淮江的时候父亲就病了一场,许是舟车劳顿也可能是水土不服,和我爹相熟的人家送了些土仪药材前来探望,一并带回来,哪里来的上百万的银子?” “且不说父亲有没有那样的想法,也没那样的条件,募捐的每一笔银子都是在无数双眼睛盯着的情况下清点入账目,接受百姓监督,若父亲能拿百万两,那么淮江的官员大大小小都不会少拿,那得要收到多少募捐款才成?” 第445章 终于等到了机会 辛安说的有理有据,从容稳健。 皇帝有眼睛在淮江,也有自己的判断,要说唐纲一点没动手他不相信,他不是那么天真的皇帝,但要说多了他更不相信,唐纲有多大的胆子他清楚。 “你对这些事倒是清楚。” 辛安微微欠身,“臣妇并非养在深闺的姑娘,也曾帮家中查阅账目打理买卖,是以家中说事并不会避着臣妇。“ 皇帝忽然就对商户家的姑娘有了兴趣,“其她商户家的姑娘也都和你一样?” “各家有各家的不同,但相比起来规矩上没有官宦人家的那样严厉。” 皇帝心里有了想法,忽然来了句,“关于你大嫂的那传言你如何看?” 这个问题纯属皇帝好奇。 “没有亲眼所见便不好评说。” 皇帝抬眼,“是不好评说还是不愿评说?” 辛安福礼,“臣妇并非心胸宽阔之人,做不到以德报怨,不予评说是臣妇身为侯府媳妇的规矩,不好评说是怕会带上私人恩怨胡说。” 皇帝觉得有趣,倒是甚少有人在他跟前如此直白的说自己心胸不宽,看来对侯府大房怨念颇深。 “看来是心里有数。” 辛安都还没想好要如何回答这尴尬的话题,赵公公悄无声息的进了门,“启禀皇上,谨王求见。” “来的正好,让他进来。” 辛安自动后退两步站到了边上,待谨王和皇上见礼后辛安才朝他行礼,皇帝招呼谨王去看张言睿写的字,辛安忽然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应该在赵公公说完话后就离开,这下好了,更尴尬了,再要离开时机很不好掌握。 等到谨王夸完张言睿的字又说笑了两句皇帝的目光才重新落在了辛安身上,辛安赶忙福礼,“臣妇告退。” “不忙。” 皇帝道:“谨王有些事要问你。” 辛安又觉得机会来了,“谨王请问。” 谨王问的也是募捐的事,但关注点和徐夫人问的不太相同,他想知道百姓对募捐的真实看法,以及辛家在整个募捐当中起到的作用,可以说直接问到了点子上。 没辛家敲动商会募捐就不会那么容易,天高皇帝远,商户怕朝廷更惧怕大商户,因为大商户会直接让他们倾家荡产,再做不了这样的买卖。 大商户发了话,商会里的那些小商户就会跟随,那些渴望加入商会的就会行动起来,有他们造势百姓就会盲从,最后那些世家官宦也会出面赚名声。 辛安心头有些激动,谨王问询此事,只怕是皇上已经有意要将此事交到他的手上,便挑挑拣拣的说了些,主要突出辛家在此事当中付出的努力,又道:“那些日子公爹身体不适,定下章程后是由我爹和夫君在奔波运作,具体如何我夫君唐陌最清楚,王爷可召他一问。” 谨王‘嗯’了一声,“少夫人若是方便请传话唐副指挥使,请他今日傍晚入王府说话。” 辛安心头大喜,面上神色如常,“是。” 谨王没有再要问的,辛安再次提出告辞,皇帝点了头,辛安便快速退了出去,张言睿还舍不得的看了她一眼,皇帝好奇,“言睿,你喜欢那位二少夫人?” 张言睿点了头,“她是好人。” 皇帝笑问,“可有说法?” 张言睿歪着脑袋想了想,道:“好看,有钱,大方,给我吃肉,对我好。” 皇帝失笑,说的好似谁不给他吃肉一般,“如何对你好?” “以前在府中见过许多来拜访母亲的人,那些人给我带好玩儿的东西,会说好听的话,明明我做的事是错的那些人还会夸,父亲说那些人不是真心的,只是想巴结我。” “她不会,她对我有些凶,说嫌弃我的话,是真心对我的。” 这理由让皇帝有些哭笑不得,谨王道:“辛家在不晓得言睿的身份之下还能待他不错,看来是良善之家。” 皇帝乐呵呵的笑着,让人将张言睿带去皇后宫中便和谨王说起了正事,牢里还关着一批人,有些事要早做决断。 辛安并未去和太后以及皇后请安,出宫后直接去寻了唐陌,告诉他机会来了。 “你好好准备一下,尽量表现的出色些,给谨王留下个好印象,尤其是谨王世子。” “一会儿我就回去谨王府,拜礼我带了,你去的时候无需带礼,别搞的目的太明显。” 唐陌郑重点头,他媳妇好不容易给他弄来这么个机会,他若是办砸了实在不该。 简单说了两句辛安便掉头去谨王府赴约,见到她的时候谨王妃笑着请她坐下,“可是刚从宫里出来?” 辛安老实回答,说她先去寻了唐陌,“王爷吩咐的差事不敢耽搁,让娘娘久等了。” 谨王妃看着她带来的礼物,道:“怎的带这么些东西来,你太客气了。” “都是些淮江土仪,算不得贵重,也就是贪个新鲜,娘娘不嫌弃才好。” 谨王世子妃坐在她对面,本对她送的礼物没什么兴趣,但其中一匹纱让她觉得有些不同,“这纱颜色不错,可有什么说头?” 谨王妃和辛安的目光都落到了那匹纱上,看着是普通了些,辛安起身抱起那匹纱展开一块对着门,门外一切一览无余,“这纱颜色清丽淡雅,是从海外来的,从里往外看不太影响视线,但从外往里却什么也瞧不见,不挡光亮又不显影。” 她转过身再请两人看着纱,目光却透不过去。 要市面上的纱轻薄飘逸却透影,辛安送的这匹比之世面上那些纱绝对是稀罕物。 在送礼一事上,她甚少会出错。 “倒是稀罕。” 两人都是有身份的人,自然不可能露出什么一脸赞叹等没见过世面的模样,甚至都没起身,辛安觉得再正常不过了,要是站起来露出一副看稀奇的样子才有问题。 谨王妃请她坐下说话,伺候的人轻手轻脚的将这些东西都收了下去,此时谨王妃才道:“今日请你来原本也是为了淮江募捐一事,但你在宫里遇见了王爷,又有唐副指挥使会登门解惑,王爷交给我的差事倒是让他自己给办了。” 第446章 辛安脑子转的飞快 唐纲病在床上,关于淮江募捐的事最清楚就只有唐陌和辛安,两人半点都没觉得抢唐纲的功劳有什么不妥当,这功劳他又占了几分? “王爷忠君爱国乃是我们小辈的楷模,只要是王爷要知道的,我们自是知无不言。” “慈善募捐不仅为百姓也为朝廷,我们夫妻能在其中起到一丁点的作用,很是荣耀呢。” 辛安说的真诚,谨王妃很满意她的态度,自从谨王府回京这位唐家二少夫人就有意想要和王府走近,有些小心思却不让人反感,且看她要做什么就是。 “听闻你娘家的买卖做的大,徐家有些买卖也交到了你娘家手上?” 辛安心头一紧,扯出笑来,“徐家每年都要采买大量的糖,恰好前两年我娘家的生意遇到些问题便寻求了糖这个新的买卖,也算是遇合适了,徐家要的量大,我爹正好有路子,由我牵线促成了这桩买卖。” “不仅是徐家,张家也有这个打算。” 这是张家奶奶亲口告诉她的,张老将军已经书信张家儿郎,往后军中的糖和茶都由辛家出货,这就代表他爹不仅可以是盐商、糖商,还能做茶商。 同时表示此事不必刻意避开谁,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事。 谨王妃倒也不意外,辛家找到了张老将军的孙子,张老将军有所表示很正常,玩笑道:“如此说来要不了几年你的娘家就会成为我朝响当当豪富。” 辛安面上掩饰不住的欢喜,又谦虚道:“富甲一方许有可能,但要成为真正的豪富太难,别的不说,淮江姚家,徐州林家,西北商家等实力就远超辛家,想要成豪富尚有好长的路要走。” “不过今日得娘娘吉言,说不定会有那一日。” “听你这意思你对各地商户倒是有些了解?” 这才是谨王妃好奇的地方,此刻的辛安脑子转的飞快,比寻常时候还好使,直接就猜到了谨王妃这话的意思,道:“商户做天下买卖,走南闯北对各地的风土人情多少知道些,对当地的世家富商也略有所知。” “只可惜我是女子,并无出门经商的机会,倒是我那弟弟打小就跟着天南海北到处走,回来就会和我说一路趣事以及感悟,让我不用出门也能知道一二。“ 谨王妃一脸赞赏,“你父亲和弟弟对你爱护敬重,我虽未见过他们,也能窥见辛家的和睦,家风正直,你生在了好地方,即便未曾出门看天地你的所见所闻也已经超过许多闺阁女子。” “我爹是个极好的人,弟弟随爹,这是我极大的福气。” 她的话让谨王妃对她多了些了解,又问了几句淮江的风土人情便有些乏了,辛安起身要告辞,谨王世子妃亲自送她出门,“半个月前母亲病了一场,到现在都尚未彻底恢复。” 辛安恍然,“难怪今日见到王妃娘娘便觉

相关推荐: 乡村透视仙医   新年快乐(1v1h)   篮坛大亨   鉴宝狂婿   过激行为(H)   淫魔神(陨落神)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镇妖博物馆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虎王的花奴(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