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 > 第220章

第220章

,源自燧发枪上弹簧技术,现在已经可以制造简陋的弹簧钢板了,就是代价太大,不过你丫是别想了,除非你把本王哄开心了,送你一辆!” 杨士奇:“???” 啥? 你大爷啊? 你清高,你了不起,你把我杨某人当成…… 不过这四轮马车真是平稳好使,更加贴合自己等人的身份啊! “汉王殿下方才可是说了,送臣一辆,不知何时……” 朱高煦:“???” 第517章 工厂模式!成熟的铁轨工艺! 遵化铁冶厂,是一座不夜城。 即便已是到了深夜,但整个铁冶厂还是灯火通明。 “王爷,诸位大人,铁厂并不因为入夜便停下他们的工作。” 海寿太监领着众人一边巡视铁冶厂,一边耐心地解释道。 只见那些个高炉仍然在不眠不休的工作着,将一炉炉通红的铁汁从高炉里导引出来,流进一个个模子里成型,然后等待其冷却之后,工人快速上前将其装车,运往铁冶厂仓库。 虽然还是早春,但厂区内依然是热气逼人。 所有的工人匠人,都只穿了一条短裤,赤着胳膊,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瞧见这一幕,杨士奇觉得颇为好奇,忍不住开了口。 “海寿公公,现在已经入夜了,怎么还让匠人们劳作?这不是在压榨盘剥他们吗?” 说实话,杨士奇很不理解。 世人皆知汉王朱高煦重视匠人,以一己之力改变了天下匠人的卑贱地位。 既然如此,海寿太监明明知道汉王爷来巡视了,怎么还敢如此堂而皇之地盘剥工匠? “杨大人可能不知,遵化铁冶厂实行两班倒工制。” 海寿太监笑眯眯地介绍道,“这是汉王殿下的建议,两班倒就是分为白班和夜班,每两个月轮换一次。” “轮换之前,高炉会检修一次,检修期间,工人们便会将班倒过来,以前上白班的,接下来两个月便开始上夜班了。” 众人:“???” 啥? 两班倒? 白班和夜班? 我尼玛啊,你可真是朱扒皮啊! 众人看向朱高煦的眼神都变了,神情变得古怪了起来。 这什么劳什子“两班倒”制度,明显就是为了提高铁冶厂的钢铁武备产量,所以才会如此日夜不停地运转生产。 但是,这样做,匠人们吃得消吗? “原来如此,难怪遵化铁冶厂的产量大幅度提高,原来竟是这样做的!” 杨士奇点了点头,又笑问道:“不过这样做,会不会让工人太累?” “不会。”海寿太监十分确定地摇了摇头。 “每一班工人工作六个时辰,休息的时间也能达到六个时辰,其实工人们都恨不得天天自己上夜班呢,因为夜班的工钱会高一点,也就是夜班补贴,反倒是调动了工人们上夜班的激情……” 朱高煦在一旁一言不发,静静地听着。 六个时辰,就是十二个小时。 两班倒轮换,保证铁冶厂的超高产量。 上夜班还有夜班补贴,在这个时代,可真是不容易的事情。 这已经有些后世工厂的味道了啊! “哈士奇,你明白了吗?” 杨士奇:“???” 嗯? 什么? 我明白个什么? 这位南洋相国大人愣在了原地,明显被汉王爷给问蒙了。 “遵化铁冶厂并没有增加多少人,也没增加多少工钱成本,只是在管理之上下了些功夫,便让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这就是工厂运作模式。” “南洋同样可以建设一座座厂坊,比如加工粮食的工厂、纺织布匹的作坊等等,关键问题在于,南洋七国那些土著居民不是好吃懒做吗?你只要把激励制度放在他们眼前,还怕他们不肯劳作吗?” 听到这话,杨士奇眼睛顿时一亮,明白了朱高煦的意思。 汉族子民吃苦耐劳,南洋土著好吃懒做,这是他亲眼所见。 但好吃懒做,也有一定的程度。 说白了,这些土著也是贪婪的,只是没有看到利益罢了。 只要把明晃晃的银子粮食摆在他们面前,还怕他们不肯劳作吗? 遵化铁冶厂的这种管理制度,的确值得借鉴学习。 “殿下高见,士奇明白了。” 回不去归回不去,但南洋七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成了杨士奇的根基与倚仗。 在朝堂之上为官,同样需要臂助。 南洋七国建设发展得越好,他杨士奇在朝堂之上的地位也就越稳固! 更何况朝廷可是有着制度,南洋七国杰出学子同样可以入中央朝廷为官,那些人可都称得上是他杨士奇的门生故旧! 换句话说,不管杨士奇此次回京述职后,还能否回到南洋,他与南洋七国的命运都紧紧绑在了一起。 “走吧,去看看铁轨锻造厂!” 朱高煦对铁轨恋恋不忘,或者说他寄予厚望! 毕竟是铁轨啊! 这他娘地,铁轨都出现了,火车还会远吗? 杨士奇等人闻言,也是兴致勃勃地点了点头。 他们可是没有忘记,汉王殿下提出的那个宏伟构想。 这是铁轨锻造车间,巨大的车间四周并没有墙壁,只是头顶之上有一个顶蓬,由一根根石柱支撑。 朱高煦一行人站在一边,看着通红的铁汁从导流糟中流出,注入一根长长的模具之内。 数十个工人站在热气逼人的模具之旁,看着通红的铁汁在模具之内流动,不时挥动手里的工具,在模具之内或搅拌、或抚平,确保铁汁尽快成型。 工人们神情很是紧张,一是因为自身安全,二则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 要是成型的轨道之内有太多的气孔,这段铁轨便算是毁了,因为这样的不合格产品,装上使用之后,用不了多久,便会断裂。 毕竟铁轨锻造之初,就是为了承载矿石钢铁这等重物,所以磨损很是严重。 一旦轨道出现了太大磨损,那就必须要进行更换,因此质量有问题的铁轨,根本就不能投入使用。 模具弟的使用,看得杨士奇等人一头雾水。 他们没有想到,这小小的模具,竟然承受得住火红铁汁的炙烤! “王爷,诸位大人,这两种铁轨,一种用在直道之上,另一种用在弯道之上。” “当然,这种轨道车需要很大的转弯半径,转弯太急就会道致重心不稳,容易翻车。” 海寿太监指着那些已经成型的铁轨道,含笑介绍道:“这轨道头里的两个孔,便是用来连接两段轨道的,其实现在最麻烦的就在这里,接头之处,非常容易松动。” “一旦松动,就会造成极大的隐患,现在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将轨道装好之后,将接头之处封死,再需要更换的时候,在切割开,虽然麻烦一些,但为了安全,也只能如此了……” “刚开始这东西制造起来很是麻烦,幸而经由王爷的提点,铁冶厂才用磨具做出了第一批轨道,有了经验之后,剩下的事情就简单多了,如今铁冶厂锻造铁轨道的工艺已经十分成熟了。” 说实话,太监办事就是放心。 人不但能把事情给你办好,而且说话还好听。 朱高煦看着这些铁轨道,神情有些恍惚。 大明,是时候成立一个铁道局了啊! 第518章 水泥路与铁轨道!交通的意义! 两年。 朱高煦用了两年。 让北直隶的各大主要城市之间的驿道变成了水泥路。 随之而来地,就是北直隶商业呈现出了井喷式的爆炸发展。 北平商业圈、天津商业圈、保定商业圈、开封商业圈…… 一个个商业圈因为水泥路而贯通,真正做到了货通有无,汇通一方! 但,汉王殿下仍然觉得不太满意。 毕竟,这还只是北直隶,不是整个大明天下! 要是用这铁轨道勾连南北,那大明将会是何等模样? “海寿,这铁轨道可以加大生产,日后总会走到这一步的。” “到时候,铁轨道就会成为大明帝国的一根根血管,所有的物资、粮食、武器都可以通过这一根根血管,以一种无法想象的速度输送到帝国各地!” “诸位想过没有,这对我大明而言,将会是何等重要?” 众人:“!!!” 铁轨道! 铺设全国! 以铁轨道运输! 那大明将会是何等繁华富庶? 别的不提,单是这运输速度,就令人心驰神往! 比如,地方出现了灾情,以往朝廷赈灾济民自有一套流程。 先是地方官员上报户部,户部再请旨皇帝派遣专人前去灾区核实灾情,之后才回京上奏朝廷,由皇帝与九卿大员商议赈灾措施,最后才开始赈灾…… 别的不说,这一套繁琐复杂的流程走下来,不知多少灾民已经无辜丧命了。 但如果有了这铁轨道,哪怕是按照这套复杂繁琐的赈灾流程办事,朝廷也可以节约大量时间! 而时间,就意味着生命,就意味着朝廷可以多救一些灾民! 再比如,皇上上次御驾亲征挥师北伐,号称亲率大军五十万,实则真正的战兵不过十万而已。 然而为了给这十万大军提供粮草辎重,朝廷为此征调了陕西、甘肃等省民夫青壮不下五十万! 仅仅只是为了向前线输送粮草! 仅仅只是为了支撑十万大军打赢这场战役! 而这五十万民夫青壮至少要输送一两年,而且在输送粮草的途中,也会有不少损耗,吃喝住行都要算在里面的话,那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加之战争一旦开始,没个几年时间结束不了,这些民夫青壮大多都是家中的顶梁柱,他们一旦被征调,那就会耽误农时,导致粮食减产…… 战争,打得就是钱粮! 但是,如果有铁轨道呢? 十万大军前脚出塞,不过一月粮草辎重便可全数抵达! 不再需要五十万民夫青壮! 也不再需要一两年的运输时间! 这一来一去之间,就意味着朝廷节省下海量钱粮! 再比如,蒙古蛮夷常年寇边扰境,为了生存每年岁秋水草肥美部落强盛的时候,都会南下劫掠打草谷,准备部落过冬的物资。 但是人家也不是傻子,大明北疆边境防线狭长,总会有防守疏漏的地方。 攻陷一地杀入长城,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而朝廷收到消息后即便立刻调集邻近兵力前去绞杀,时间也只怕过去了一两个月。 等大军赶到的时候,别说绞杀蛮夷了,人家早就劫掠祸害了当地百姓,带着钱粮女人躲回草原了! 但是,如果有铁轨道呢? 马车不只可以输送粮食辎重,还可以运输战兵将士! 一旦出现蛮夷寇边,大明战兵可以迅速抵达战场御敌,护国卫民! 总而言之,这铁轨道如果真能铺设至全国,那意义真的太重要了! 海寿太监琢磨了片刻,硬着头皮开口道:“王爷,您说的那个……可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啊!” 可不浩大吗? 甚至可以说是异想天开! 将这铁轨道铺设至全国各地,那得需要多少钢铁? 而且还有种种因素限制掣肘,这法子固然是极好的,可是真正实施起来,可能性却不大。 那位皇帝陛下,决计不会同意这等“劳民伤财”的事情! “是,工程量是很大,也没让你现在就完成啊!” 朱高煦没好气地笑骂道,“一年不成那就十年,十年不成那就百年,这铁轨道完全可以作为我大明的百年大计甚至千年大计!” “你好比从这遵化铁冶厂到北平城,一路之上,也有山有水,但逢山我们可以挖洞,过水我们可以搭桥,只要能修好,那这条轨道所带来的经济上,军事之上的意义,便不可估量!” “哈士奇,王景,白天我看到只不过数匹挽马,便可以拖动十几个车厢,只怕有上万斤的矿石在路上飞奔,看他们运行的速度,足以甩开传统的运辅几条街道去,这样的运载量,这样的运行速度,如果运用到民生与战事上面,完全可以改变我们整个大明的生活方式!” 听到这话,王景与杨士奇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道理很简单,如果我们有了这种遍布国内的轨道交通,以后那里发生了战事,我们调动士兵,便不再需要士兵们用两条腿辛苦地赶路!” “这车既然能运货,为什么不能运人呢?或者只需要将车子改装一下对不对?即便将来再无战事发生,那也可以用来作为远行交通工具,方便老百姓出远门对不对?” “以前那些个文人,一旦离别就忍不住吟诗作对,那是因为他们这一别可能此生再也见不到面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交通不便!” “只要我大明将这铁轨道铺设至天下各地,那朝廷对这方山河的掌控将会攀升到一个无与伦比的地步!” “到了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太平盛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众人听得激动莫名,心驰神往。 杨士奇同样如此,甚至他更加激动。 南洋七国疆域加在一起,也远不如大明幅员辽阔! 而且南洋七国各自国土面积,也都算不得太大! 那么,这水泥路与铁轨道,一旦用在南洋七国…… 这才是真正的社稷神器啊! 杨士奇目光顿时变得火热了起来,死死地盯着那些铁轨道。 就是不知,这铁轨道工艺,汉王爷能否…… “汉王殿下,这铁轨道……” “滚!” “???” 第519章 北平新都!耕地扶持基金! 北平! 杨士奇看着这座未来的新都,整个人有些失神! 自离开了遵化铁冶厂,他便同汉王殿下前来这北平新都。 二人一路上抵足畅聊,南洋大明无所不谈,时间也悄然逝去。 只是当真正见到这座北平城后,杨士奇已然愣在了原地。 北平,杨士奇印象中,这还算是苦寒之地。 元末乱世群雄并起,你放唱罢我登场,将中原山河打了个稀巴烂,连带着人口大量锐减。 后太祖高皇帝定鼎山河建立大明,推行各项休养生息的仁政善举,大明才得以修养生息,渐渐恢复元气。 然而紧接着就爆发了一场靖难之役,天下百姓再次陷入了战乱苦难之中,尤其是作为主战地的北方,更是深受其害。 一直到了永乐年间,皇帝陛下多次御驾亲征挥师北伐,输送粮草的民夫青壮也大多就近从北直隶抽调,这就更加造成北直隶粮食减产,百姓子民生活困苦。 杨士奇早年间靠游学为生,曾经游历过北直隶诸省,所见所闻都是民不聊生。 当年汉王朱高煦那首《荒村》,可谓是北直隶百姓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 “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 “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天灾不断,赋役沉重,村落荒凉,十室九空。 百姓子民,佣工还债,卖子完粮,民不聊生。 这,就是杨士奇印象中的北直隶。 然而此刻映入眼帘的北平,却是一座繁华热闹的宏伟都市。 人流如织,商贾云集。 大街各种店铺林立,从珠宝古董、绸缎皮货、字画笔砚,到衣裳布匹、刀剪陶瓷、纸花玩物,应有尽有,煌煌一派盛世之景! 这前后对比,未免也太强烈了些! 汉王朱高煦,究竟怎么做到的? 杨士奇有些吃惊,忍不住看向了朱高煦。 “汉王爷,臣回京当日,户部尚书夏大人亲自于码头相迎……” “呵,那老货是为了粮食吧?”朱高煦轻笑了一声。 夏元吉就是一头老貔貅,为了钱粮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这两年来他朱高煦在北直隶大力发展商业,难免会动用大量劳力,导致北直隶粮食减产,这也是无可避免的事情。 可夏元吉这老貔貅才不管你是为了什么,不断上奏弹劾朱高煦,甚至还写信来骂他。 要不是朱高煦忙着自己的商业大计,没工夫搭理这老貔貅,他真想回京暴打这厮一顿! 杨士奇见朱高煦脸色不太好看,顿时笑问道:“汉王殿下英明,据夏老大人所说,北直隶这些年来粮食大幅度减产,那为何这北平反倒是愈发繁荣了些……” “简单。”朱高煦看着繁华喧闹的北平城,骄傲开口道:“本王岂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虽然发展商业重要,但是粮食减产的问题也要解决,这还得多亏了皇甫云和。” “皇甫云和?” 杨士奇听到这个名字有些愣神。 这名字倒是有些熟悉,不过怎么就想不起来了? 王景一语道破了关键! “王爷说的是……大明钱庄?” 杨士奇:“!!!” 皇甫云和! 大明钱庄总经理! 以前的汉王府管家! 汉王殿下这话是什么意思? “不错,就是大明钱庄!” “三年时间,北直隶各大重点城市,早已开设有大明钱庄!” “针对粮食减产的问题,本王让钱庄推出了一些全新的业务,旨在激励百姓子民耕田种地。” “比如说……耕地扶持基金!” 众人:“???” 耕地? 扶持? 基金? 啥意思? 种地还需要扶持? 这不是民户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民户种地,匠户锻造,军户卫国,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啊! “北直隶的百姓生活困苦,想必你们心中都有数。” “这耕地扶持基金,说白了就是老百姓可以在钱庄获得一笔低息贷款,拿着这笔钱去购买种子农具,然后种在钱庄指定的田地里面!” 听到这话,众人更是感到不解。 低息贷款? 那利息能有多低? 而且还是种在钱庄指定的田地里面? 大明钱庄不就是一个搞借贷的钱庄吗,哪里来的田地? 再说了,就算是多了一块地,该缴纳的赋税还是得缴纳,老百姓的收成其实还真不一定比之前多。 因为你地多了,缴纳的赋税也多了,谁能保证今年的收成一定会好? 这个法子,好像有些得不偿失啊! 而且北直隶粮食减产,关键问题在于没有青壮劳动力,而不是没有田地没有钱粮! 杨士奇将心中的疑问缓缓道出,却引来了汉王殿下的白眼。 “你说的这些,老子自然清楚,老子又不蠢!” “那些田地都是这两年本王惩治贪官污吏与地方士绅后收刮的田地,全都放到了大明钱庄旗下,所以老百姓们在这些田地里面耕种,不必向朝廷缴纳额外的赋税,只需要给大明钱庄一成的收成!” 众人:“!!!” 麻了! 彻底麻了! 我尼玛啊,你要疯啊! 汉王这是把官员士绅的田地,变相给予百姓子民啊! 而且朝廷也无权征税! 这才是最震撼人心的地方! 朝廷不能征税,皇帝陛下能忍? 别说皇帝陛下了,夏元吉只怕都能骂死汉王爷! 把官员士绅的田地,通过大明钱庄,补偿给百姓子民! 汉王殿下这无异于是得罪了整个大明天下,上到皇帝下至士绅! “汉王殿下,您……皇上能同意吗?” 杨士奇神情有些凝重,硬着头皮问出了这句话。 “呵,为什么不同意?” 朱高煦冷笑了一声,“这两年北直隶缴纳给朝廷的商税,是以往的十倍有余,完全足以弥补减少的农税了!” “再者说来,等粮食生产恢复了,农税自然也就涨上去了。” “本王把官员士绅兼并的田地,重新还给老百姓,朝廷该得的税收不减反多,为什么不同意呢?” “话虽如此,可是……” 杨士奇张了张口,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或者说有些话说不出口。 可是这样一来,您这位汉王爷就是彻底将那些士绅给得罪死了啊! 田地是士绅的根基命脉,您倒好直接给人夺了去,还近乎免费分发给老百姓! 如果说朝廷收归国有,那些士绅还能够理解,毕竟权势再大也大不过皇帝陛下。 可是,这些田地最终被汉王给免费送给了那些泥腿子,你让士绅官员怎么接受得了? 杀人,还要诛心! 难怪汉王爷这两年风评越发不好了! 朱高煦无所谓地耸了耸肩,满脸地不在乎。 “呵,等郑和他们回来了,本王还要送给这些士绅官员一份大礼!” “北直隶终究只是北直隶,整个大明还不知道有多少百姓饿着肚子!” 杨

相关推荐: 盛爱小萝莉   屌丝的四次艳遇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痞子修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