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看阿婆可好?” 锦初从大梵山下山回京,就将当初的盛家仆人全部归还卖身契,给了自由,巧阿满一家也在其中。 锦初犹豫了片刻后点点头。 跟着巧阿满进入胡同巷子,左拐右拐,来到了一处小院子,推开门,院子里晒了许多草药,一个佝偻着腰的老妇人正在翻草药,听见动静转过头,惊愕万分地看向了锦初:“姑娘!” “巧阿婆。”锦初喊。 巧阿婆拉着锦初的手,泪眼婆娑:“老奴听说姑娘去了京城,如今看着姑娘过得好,悬着的心也松了。” 锦初微微笑,看着小院子被收拾得干净整洁,很是替祖孙俩感到高兴,巧阿婆忽然说:“姑娘,有一样东西曾是老爷留下来的,老奴一直想找机会给您,奈何身子不争气。” 巧阿婆颤巍巍地起身回屋,片刻后拿来了一只锦盒,盒子上雕刻着一朵莲花。 这是盛家标记。 打开锦盒,里面是半枚玉佩,玉佩中央刻着半个字,甚字。 看见玉佩的那一刻,锦初眼皮跳的厉害。 甚…… “几年前老爷将庄子里囤积的粮草都带走,将这个给了老奴,说什么有机缘再给姑娘,老奴也不知什么是机缘,今日能见到姑娘,大抵就是机缘吧。” 巧阿满点头:“锦初妹妹,阿婆为了守您回来,日日都让我去老宅附近晃悠,生怕错过消息。” 锦初微微笑,将玉佩收起。 临走前还留下些散银,巧阿婆说什么都不肯要,硬是让巧阿满追上前,硬塞回去;“我和阿婆采药为生,不缺银子。” 闻言,锦初也不好再给,和巧阿满告别后,重新回到祖宅门前马车上。 马车出发。 锦初却攥紧了那枚半枚玉佩。 回京的途中,锦初和姬承庭还是两辆马车,偶尔在半路歇息的时候,两人才会碰面。 气氛安静又怪异。 终于马车抵达了京城脚下,时隔一个多月顺利返回东宫,方嬷嬷看见人回来了,喃喃道:“瘦了,比走的时候瘦了一大圈。” 锦初哭笑不得。 方嬷嬷又拉着锦初小声问:“太子妃这一路和殿下单独相处,可有……?” 欲言又止,暗含打探 锦初不愿多说,支支吾吾找了个话题扯开了,方嬷嬷只当是女儿家娇羞,也不再多问。 等方嬷嬷去张罗吃食的空隙,红栀凑上前:“奴婢给太子妃请安。” 锦初知她有事要禀报,点点头;“说吧。” 红栀道:“从您走后,萧良娣就病了,太后将人接去慈安宫,至今还没回来,还有件事,宫里的贤妃娘娘刺伤了云王爷,被皇上打入冷宫。” “贤妃为何要刺伤云王爷?” “您大婚那天,云王爷喝醉酒误闯贤妃宫中,轻薄了贤妃,宫中多了流言蜚语,贤妃娘娘一气之下去找皇上撑腰做主,结果巧遇云王爷,又被羞辱一顿,贤妃娘娘拔簪刺伤了云王爷,奴婢打听过了,伤势不轻,昏迷了好几日才勉强保住性命。” 锦初了然。 只是没想到北梁帝会为了云王爷罚了受害者贤妃,贤妃是宫中的老人了,伺候了北梁帝也有几十年了。 说罚就罚,未免有些太不近人情了。 刚换好衣裳,慈安宫里的人就来请她:“太后听闻太子妃归来,请您过去坐坐。” 锦初扬眉:“走吧。” 这次她带上了红栀。 第104章 从东宫到慈安宫莫约半个时辰,所过之处,宫人们都会规规矩矩冲着她行礼。 “给太子妃请安。” 一开始有些不适应,渐渐地,倒也习惯了。 来到慈安宫。 宫里飘散着一股淡淡的药香味,一路被宫人引进门,站在廊下略等了会儿才被带入内殿。 林太后斜靠在软榻上,整个人气色微弱,懒懒地抬起头看了眼锦初:“太子妃来了。” “臣妾给太后请安。” “不必多礼,赐座。” 落座后,林太后又开始咳嗽起来。 “太后。” 萧良娣担忧地上前抚背,又是端茶送水,一套流程下来极熟练的样子,等林太后喘口气,气色平稳了才问起:“你和太子出去一个多月,路上可有什么新鲜事?哀家入宫多年,极少出宫,也不知宫外是什么景象了。” 锦初了然,明白林太后这是侧面打听勇王被杀的事,她眨眨眼,一脸无辜地摇头:“回太后,臣妾满心惦记着父亲,辜负了沿途风景。” 林太后皱起眉:“这么说,你是什么都不知道了?” “不知太后想问些什么?” “你!”林太后语噎。 萧良娣转过头看向了锦初,语气柔的能掐出水来:“是关于淮安的,粮仓被烧毁,太后知道后气病了一场,勇王和殿下关系和睦,怎么在淮安发生这种事,锦初,你可要知无不言,不得隐瞒。” 锦初斜了眼萧良娣。 萧良娣悻悻道:“妾身失言,还请太子妃见谅。” 林太后却摆摆手:“一个身份而已,何必这么斤斤计较,哀家记得你们姐妹关
相关推荐: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红豆
篮坛大亨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我的风骚情人
白日烟波
我的傻白甜老婆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