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 顺妃倒是惦记侄女,这会儿也只能等着,等着侄女自己想明白。 重阳节前,徐皇后着手编纂的第一部 书《劝善》完成了,里面主要记录了历代贤人的嘉言善行。 她带着三公主魏楹,一起将这本《劝善》呈递到了永平帝面前。 永平帝仔细翻阅,发现《劝善》一共分为十二篇,分别是劝君、劝臣、劝夫、劝妻、劝父母、劝儿女等等。 君有君道,臣有臣道,夫有夫道,妻有妻道。 人人都有自己的身份,若人人都遵守各个身份间应有的善行,自会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永平帝边看边点头,最后放下书,握住徐皇后的手道:“此书甚好,只是辛苦你了,人比编书前都瘦了一圈。” 徐皇后笑着摇摇头,看向站在一旁笑的魏楹:“我只管吩咐下去,事情都是楹儿盯着翰林院做的。” 永平帝自然也夸了爱女一通。 魏楹知道父皇嫡母恩爱,而且功劳确实属徐皇后最大,她谦虚一番就识趣地告退了。 女儿一走,永平帝就把徐皇后拥到了怀中。 这一年多徐皇后除了料理后宫,其他的时间几乎都放在编书上面,而她编《劝善》一书,其实是为了替他拉拢天下文人之心。《劝善》遵循圣贤之道,文人学子观之必然盛赞皇后,有贤后自然也有明君,百姓们听了文人们的话,渐渐也会忘了他夺位的不正。 永平帝不后悔夺位,可天下百姓看不到他的无奈,只会诟病他欺了侄子。 “能娶你为妻,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事。”永平帝低低地在徐皇后耳边说,连“朕”也不用了。 徐皇后抬起头,看着丈夫眼角渐渐多起来的皱纹,眼中浮起泪光:“我只愿能替你分忧。” 永平帝笑着替她擦去泪花。 重阳祭祖,永平帝携徐皇后率领一众儿女,去孝陵祭拜先帝。 回来后的第二日早朝,永平帝宣旨昭告天下,封嫡长子端王为太子,另择吉日举办册封大典。 端王领旨谢恩。 四位王爷与文武大臣们齐齐跪下,先拜帝王,再拜太子,口称千岁。 磕头时,楚王魏昳偷偷看向身边的三弟。 魏曕依旧还是那张没有任何表情的冷脸。 魏昳收回视线,藏起了自己的不甘。 第156章 (魏曕便心情很好) 早朝散去不久,永平帝封端王魏旸为太子的消息就在宫里宫外传开了。 最先知晓此事的,自然是宫中的后妃与皇孙们。 咸福宫,小太监一打听到消息,赶紧来禀报顺妃娘娘。 顺妃温氏深深地松了口气,面上也露出笑容来。 作为永平帝的妾室,顺妃一直都很敬重徐皇后,也觉得嫡长子魏旸是太子的不二人选,要不是儿子告诉她外面竟然有关于储君之位的各种猜测,还牵涉到了儿子,顺妃根本就没想过自家母子还会卷入这种大事当中。 顺妃一点野心都没有,只想一家人平平安安的,她觉得王爷就够尊贵了,不必再冒险争皇位。 太子不定,儿子要被人猜疑,现在太子终于定下了,儿子也就安全了。 至少顺妃是这么觉得的,所以她很高兴。 淑妃崔氏居住的长春宫离咸福宫很近,二妃关系也亲厚,得知魏旸封了太子,淑妃笑着来了咸福宫,邀顺妃一路去向徐皇后道喜。 顺妃也才换过衣裳,两人就一块儿出发了,在淑妃刻意的引导下,路上她们都在夸赞魏旸从小到大的种种过人事迹。 她们离得远,抵达坤宁宫时,丽妃李氏、贤妃郭氏已经到了,正陪着徐皇后说笑。 顺妃、淑妃加入其中,四妃同时向徐皇后贺喜。 徐皇后自然熟悉这四妃的性情,顺妃、淑妃都是本分之人,贤妃虽然出身将族却性情爽朗,偶尔随性一些容易让人觉得骄纵,其实并无野心。只有丽妃自视甚高,时不时言语挑衅一二,不过无论丽妃还是楚王甚至楚王的孩子,都缺点明显,徐皇后从未将这一家放在心上。 最关键的,徐皇后相信永平帝是个明君,相信永平帝不会公然违背祖宗礼制,放着贤名在外的嫡长子不立,而去立哪个庶出王爷。 既然早已料定儿子会做储君,今日诏书一下,徐皇后也没有什么喜出望外的情绪,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不骄不躁。 丽妃表面笑着,其实心里酸得要死。 她一直都不服徐皇后,两人一个娘家是跟随先帝立下从龙之功的顶级新贵,一个是立足金陵几代的世家望族,本就是旗鼓相当,只因为先帝厚爱徐家,才点了徐皇后给表哥做正妻。 她低了徐皇后一头,如今她的儿子也要低徐皇后的儿子一头。 如果表哥刚登基就封魏旸为太子,两年过去丽妃差不多也认了,可表哥硬是拖延了两年没立,丽妃就看到了一丝希望,觉得表哥册立储君,可能会走“立贤”的路子。 魏旸有守城之功,她的儿子魏昳也有,当年同样在平城遇到危难时日以继夜地在城内奔波。 魏旸有治水之功,儿子也有啊,一个巡视黄河一个巡视长江,长江难道比黄河短吗? 丽妃没量过,想来是差不多的。 再说治家,魏旸把一个歌姬出身的孟姨娘宠成什么样了,她的儿子虽然风流,却始终敬重纪纤纤这个正妻,没做出宠妾灭妻的事情来。魏旸、徐皇后就是太能装了,将魏旸宠爱孟姨娘的事情掩盖了下去,只派人煽风点火散播魏旸的贤名,贤,贤个屁! 学宫。 皇孙们也都知晓了此事,只是上午功课紧,一直到凑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八个堂兄弟才聊起此事来。 “恭喜大伯父册封太子。”衡哥儿最先向大郎、三郎、六郎贺喜道。 三郎咧嘴笑,六郎也露出些得意的意思。 十五岁的大郎在桌子下面轻轻踢了三郎一脚,笑容温和回应衡哥儿:“都是自家兄弟,五弟客气了。” 二郎无声地朝衡哥儿做嘴型——马屁精。 衡哥儿只看到二郎刚刚吃完肉沾到的一嘴油光,默默别开眼。 大郎自然也注意到了二郎的小动作,笑道:“好了,都吃饭吧。” 歇晌的时候,八个兄弟还是躺在一个大通铺上。 自家兄弟挨在一起,最左边是大郎、三郎、六郎,跟着是二郎、四郎,再是衡哥儿、循哥儿,以及八郎。 右边传来八郎均匀的呼吸,循哥儿悄悄睁开眼睛,朝左边看去。 衡哥儿朝弟弟侧躺着,几乎弟弟刚看过来,衡哥儿就睁开了眼睛。 兄弟俩默默对视,衡哥儿示意弟弟睡觉。 循哥儿就乖乖睡着了。 衡哥儿看着弟弟长长的睫毛,心里有一点不是滋味儿。 他不是嫉妒大郎他们,也没有觉得大伯父不该做太子,衡哥儿只是心疼自己的父王。 他的父王战功赫赫,跟着皇祖父打过金国,也一路打到了金陵。 衡哥儿跟着父王一起洗过澡,他亲手摸过父王身上的几处伤口。 父王不但能带兵打仗,还能查案破案,还会画出那么好的画,文武双全。 除了不是嫡子,父王哪里不比大伯父强? 衡哥儿不舒服,可他知道,他不能让任何人察觉他的情绪。 两三刻钟过去,八兄弟陆续醒来。 衡哥儿起得早,去净房解手,里面有两个恭桶,六郎占了一个。 衡哥儿刚要用另一个,三郎提着裤带吸着气跑了过来。 衡哥儿主动将位置让给三郎。 三郎哗啦啦地放水去了,衡哥儿走开几步等着,这时,大郎也进来了。 注意到三郎与衡哥儿的位置,大郎无奈地朝衡哥儿笑笑:“明明你是弟弟,反而更像个哥哥。” 衡哥儿笑。 他本来就是哥哥,是家里一双弟弟妹妹的哥哥。 散学后,八兄弟一起出宫,分别上了自家王府的马车。 循哥儿已经忘了封太子的事,那毕竟是长辈们要关心的,他此刻更在意的反而是傍晚要被父王检查背书。 循哥儿就乖乖地拿着书,看一会儿背一会儿
相关推荐:
皇嫂
大风水地师
孩子的父亲是个女的
女儿红
恶毒雌性野又茶,每天都在修罗场
谁说总监是性冷感?(百合ABO)
贵妃母子民国文生存手札
永乐町69号(H)
试婚
医武兵王混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