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末日了,但还要上学(NPH) > 第414章

第414章

送来,那不是聪明,而是愚蠢了。 明达便抽了她的笔道:“你常有理,我不与你辩,但此时是吃午食的时间了,万事皆休,先吃午食再说。” 明达拉着她去用午食。 小钱氏和五月正和宫女们在摆菜,看到她们两个相携而来,便笑道:“我想着上次便有宫人来说公主胃口不太好,不喜过于油腻的东西,所以就干脆做了些菜送过来,公主看合不合胃口。” 照顾公主的姑姑上前来扫了一眼,见咸菜其实只有一小碟,更多的是各色青菜,还有一道清炒的肉片,一道肉丸子冬瓜汤,看着便很有营养。 所以姑姑笑了笑,没有阻拦明达公主,退到了一旁。 明达看着桌上的饭菜也觉得很有胃口,拉着周满坐下,还让小钱氏跟着坐。 她先喝了一口肉丸子冬瓜汤,吃了一口肉丸子,眼睛微亮,“这是牛肉丸子?” 小钱氏笑着应是,“是,一头老牛,县衙这边批的杀条,我知道以后赶忙去选了两条肉,都是上好的,大部分都剁了给你们做肉丸子,还有的则切片,等晚上还能给你们炖个牛肉,那个也不腻,公主可以尝一尝。” 明达连连点头,也不知为何,府里的厨娘手艺并不差,但做出来的菜,明达不是看着觉得过于油腻没有胃口,就是看着清淡,一吃便又没了胃口。 倒是小钱氏做的菜,明明也没多美味,明达是公主,吃过的珍馐美味不知有多少,但这段时间小钱氏做的菜就是很对她的胃口。 以至于她这段时间都是去找周满吃饭,偶尔不去了还委屈得不行。 五月也给周满盛了一碗汤,小钱氏见她碗里的丸子有点儿少,便给她夹了两个,“快吃,吃了牛肉啊,孩子有劲儿,以后腿脚长得好。” 作为太医的周满,“还有这样的说法?” 小钱氏肯定的点头道:“自然,老话传下来的,不会错的。” 周满闻着鼻尖的美味,瞬间相信了,狠狠的点头道:“好!” 于是她把碗里的丸子全吃了,别说,真的好好吃呀,好劲道。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第2997章 常有理 用过午食,小钱氏便和下人们把碗筷收了,问道:“你们下午想吃什么茶点,我去给你们做。” 大宫女:……这才刚吃完午食呢。 明达此时肚子很饱,但依旧精神一振,道:“我想吃甜的。” 小钱氏道:“那我给你们做米糕吃?” 明达还没说话,周满已经连连点头,“好呀,好呀。” 她扭头和明达道:“我大嫂做的米糕可好吃了,是整个村子里做得最好吃的。” 不就是米做成的糕点吗? 明达在宫里也是吃过的,她是想吃甜的,但也没想吃甜米糕啊。 不过周大嫂做的东西总是与别人的有些区别,于是她颔首,“行,就吃米糕好了。” 周满扭头和她道:“等你吃了就知道了,我大嫂做的米糕最好吃了,爽口清甜,一点儿也不腻。” 她也没机会吃腻过。 米糕比较费力气和时间,还耗糯米。 周家地是不少,但糯米的产量比稻米的产量还低,每年周家都只种一亩的糯米。 除了平时所用,也就过年和大节气的时候小钱氏才会蒸了糯米饭捶成米糕。 但老周家人多啊,做的再多,那也是不够吃的,尤其是这么好吃的东西。 即便是现在周家不缺钱,也不缺糯米了,但因为做米糕太费力气和时间,小钱氏也很少会做。 这几年周满又经常不在家,更难吃到了。 所以算起来,她已经很久没有吃到小钱氏做的米糕了。 她道:“知道我最喜欢吃白善家里的哪道点心吗?” 明达:“白善家里的不就是你家里的吗?” “哎呀,说的是很久以前,不是现在,唉,现在贺嫂子做的糯米糍也没有容姨做的好吃。” 明达:“你喜欢吃糯米糍啊。” “是啊,就是糯米糍,”周满道:“糯米糍就是米糕炸一下,两道点心都好吃,但我大嫂做的米糕是百吃不厌。以前在村子里的时候,我的同窗和小伙伴们都特别羡慕我。” “可惜我也只能吃三块,多的就没有了,所以我只能分给白善和白二郎,其他人只能看着。” 周满能分到三块已经够多的了,那还是老周头和钱氏把自己的那一份给她了呢。 明达被她说得期盼起来,便拉了她道:“反正今日你休沐,白善他们下乡去了,你干脆留我这里吧,让大嫂在我府上做,需要什么东西列了单子让他们准备,也让厨房里的人帮忙。” 她的理由特别体贴,“总不好让大嫂太过劳累。” 周满嘻嘻的笑,“你是想让厨房里的人偷师吧?” 明达便撞了撞她的肩膀道:“我让厨房里的人也教大嫂一些菜品,他们的厨艺也很不错的,跟着我来的两个还是尚食局里出来的呢。” 周满眼睛微亮,立即点头,“好呀,我让大嫂在这里做。” 小钱氏自然没意见,实际上米糕只是费力气和时间,她觉得并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大家肯定都知道做的。 她不过是在这里做一遍,还能学到自己从没听说过的菜色,那才是占了便宜呢。 既然周大嫂都留在此处,周满自然也不走了,她去书房里继续写信。 明达跟着过去看,见她抽出信来,抬头就是“敬爱的陛下”五字,一下就惊呆了。 “你你你,你还要给父皇写信?” 周满点头,还是同一个理由,“信使不能白跑了。” 明达:“……你为何不上折子?” 周满道:“药的效果还未完全确定,怎能上折惊扰陛下?” 她道:“我私下写信就好。” “可我看你刚才给萧院正写的是公文。” “那怎么一样?萧院正是我上官,我可能做出了一种新药,说什么都要和上官报备一下的。” 明达:“总之你就是有理由,你干脆叫常有理算了。” 周满笑嘻嘻的问她,“我要给陛下寄信,你要不要顺便也给陛下和娘娘写一封信?” 明达就认真的想起来,然后认真的问她,“到底是你家的人送信,还是我的侍卫回去送信?” 之前几次往京城的信件,都是写着写着就变成明达的侍卫回去写信了。 虽然她是不介意的,但这会儿明达就想占周满的便宜。 周满也特别的大方,宠溺的和她道:“我的人送,我的人送,你只管把信拿来。” 明达一听,立即在边上找了张桌子坐下,让宫女们伺候笔墨,“我还要给长豫姐姐,三哥,大嫂和三嫂写信。” 周满豪气的挥手,“写!我都给你送!” 几封信而已,能占多少地方,到时候往盒子里一装,包袱一包,背着就能走,几封信还能装成几辆车不成? 明达却被她的豪气感动了,于是也提着笔思考起来她要给父母亲人写什么信呢? 周满已经给皇帝写了满满一大张的字,犹嫌不够,还抽出一张白纸来继续。 信件并不慢的到达京城和江南,送到各人的手上时,柳大郎的病已经好了。 不仅柳大郎一家,就是周满和文天冬都兴奋得不行,这说明他们做出来的药是有效的。 周满道:“可惜相似的病患在青州城不好找,不然可以收集到更多的用药数据。” 文天冬也惋惜,“要是在京城就好了。” 周满就垂眸思考,“其实也不是不可以,”她道:“我们可以将做好的药送回京城,或是送到边关去。上次太医署发过来的公文,说哪几个学生去了边关?” 文天冬愣了一下后立即道:“苏木被契苾将军抢去了军中。” 周满立即道:“将药给苏木送去一些,叮嘱他使用的事项,让他记录好用药的数据。除了他还有谁?” 周满不太记得,但文天冬却记得,因为这些都是同窗,而且他们联系还挺频繁的,时常有信件来往。 文天冬悄悄看了一眼周满,毕竟,他这里可是有周先生的,他打败了这么多人才抢到这个位置,太医署的其他学生不免羡慕嫉妒,于是就特别想知道他跟在周先生身边都学到了什么。 而他也想知道他们的就业情况,所以一来二去的,他们的交流就多了。 文天冬拍着胸脯表示,“先生放心,这事可以交在我身上。” ※※※※※※※※※※※※※※※※※※※※ 作家的话 晚上十点见 ☆.第2998章 重视 周满想了想,便决定给萧院正也送一份回去,顺便把制作的详细方法给他寄去,多管齐下嘛,说不定京城更快出结果呢? 萧院正根本没想到周满又给他写了一封信,还寄了东西,他今天刚收到她让人送回来的公文和信件。 前者是公务,后者是私事。 萧院正在折子和信之间迟疑了一下,决定还是先拆信,有了心理准备,她折子上写什么他都能够坚强的承受住。 而此时,皇帝也收到了周满的信,嗯,跟着明达的信一块儿进宫来的。 其实要不是有明达的信,周满的私信并不能那么快的到皇帝跟前。 真以为谁都能给皇帝写私信不成? 真以为皇帝闲到每天都会看外头人寄给他的私信吗? 别看他是皇帝,给他寄信的人还是很多的,比如王氏的族长,他就很喜欢写信和皇帝探讨一下棋艺。 虽然皇帝很不喜欢隔空与人谈棋,但为了维持彼此的感情,他偶尔也要看一看,再回个信的。 但他很消极怠工,收到的私信都是丢在一旁,等哪天心情不好,或是心情大好又有闲心时就去看一看。 周满和白善的信件要不是总跟着明达的一起回来,皇帝便是会特意挑了他们的信先看,也不会看得这么及时的。 此时皇帝身前就摆着两封信,他在两者之间来回看了好几眼,最后还是先看闺女的,并不只是因为这是他闺女,更因为周满会给他写信,总觉得不会有废话,说不定最后还得叫人来议事,所以先看闺女的。 明达的这封信就是问候信,顺便报平安的,告诉皇帝她在青州过得很好…… 皇帝笑眯眯的看完,收好信后便去拆周满的信。 古忠给皇帝奉茶,站在一旁悄悄的看他的脸色,就见他脸上的笑容一点儿一点儿的消失,放松的姿态慢慢坐直…… 但熟悉皇帝的古忠知道,他这不是生气,而是看重。 古忠垂下眼眸站在一旁,就听见皇帝用手指敲了敲桌子,有翻动纸张的声音,半晌后道:“去宣萧院正和工部侍郎,不,将尚书请来吧。” 古忠应下,躬身退了下去。 皇帝就来回翻动周满的信,在那几行新药的疗效上点了点,看了眼她在后面的展望。 虽然有种说大话画大饼的感觉,但周满平时就给人这种感觉,他们却不能否认,她真的很靠谱。 即便这是画的大饼,也值得皇帝张嘴去啃一啃,何况这可能还不是虚画的大饼,而是真的,还带肉馅的! 萧院正拿到皇帝递来的两张画,这才知道周满都把主意打到了皇帝身上。 皇帝问他,“周满在信上说的新药果然那么厉害吗?” 萧院正只能躬身道:“臣没见过周大人所说的新药,因此不敢下定论,但以周大人的为人,她应当没有特意夸大。” 皇帝沉吟,“若新药真的可以抑制外邪侵入伤口,那战场上的伤亡还要再降。” 萧院正是大夫,想的更多一些,道:“不止如此,此药若真如周大人所言,对于一些外邪入体而起的咳疾、肺病,甚至是脏病都有效果。” 皇帝和旁听的工部尚书:…… “不过周大人也说了,现在新药刚做出来,药效未曾试验过,且此药本身就具有风险,因此不能滥用。” 皇帝道:“让周满送一些药回来,太医署在京城试药。” 京里有很多死刑犯,各种病人也多,试药的速度要比青州可快太多了。 萧院正也是这么考虑的,但这不是没来得及写信就被叫来了吗? 不过叫来了也好,萧院正看了一眼韩尚书,总比他自己去工部找人钻研针筒要好得多。 皇帝在此,既有便利,不用他是王八蛋。 所以萧院正直接举着周满的那张针筒图画道:“不过周大人说,此药暂时没研究出服用的来,而是液体注射入体起效,所以这工具也至关重要。” 皇帝就看向韩尚书。 听了半天,完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叫来旁听太医署研制新药的韩尚书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在这里了,他沉默了一下,不得不上前一步躬身应道:“臣会尽力而来的。” 皇帝便脸色一沉,严肃的道:“不是尽力而为,而是必须做到。” 他眼中冒着寒光的瞪着韩尚书,“已经有了神药,若是因为工具不凑手用不了,朕……朕得呕死!” 别说皇帝了,就是韩尚书一想都觉得很呕得慌,他默默地应下了。 皇帝这才说起另一件事来,他慢悠悠的拿出另一张画,问萧院正,“这上面的树是什么药吗?” 萧院正仔细的看了看后摇头,“臣没有见过。” 皇帝就皱起眉来,“这是周满画的,说是要找这种树,谁要是能找到便许对方一个找她问诊的名额,朕以为这是一味很重要的药材呢?” 萧院正便响起了周满信中所写的事,忍不住问道:“不是说凡是她没见过的生物都算在其中吗?” 皇帝:“……哦,她也写信告诉你了吗?” 不错,她还让他和认识的药商药农宣传呢,说她来者不拒,要是不想要问诊的名额,要钱也可以。 她会视送来的生物珍贵程度给钱的,十万钱以下她都能接受。 萧院正差点儿怀疑她贪污受贿了,不然哪来这么多的钱,这样的财大气粗,一样东西便可能给出十万钱,那人家要是送来百十种,她得给出多少钱去? 皇帝就摸了摸下巴,最近周满怎么如此热情? 她不是有孕了吗,竟然不是研究新药,就是满世界找药物的? 没错,在皇帝看来,周满要找的就是药物,还说什么得是她没见过的植物和动物,皇帝心中一动,问道:“朕听闻周满一直在写药典,其中记载了她见过的所有药物?” 萧院正也心中一动,垂眸沉思起来,他忍不住心潮澎湃,这可是名留青史的事啊。 萧院正正色了些,一脸严肃的拱手行礼,“臣会尽己所能的帮助周大人的。” ※※※※※※※※※※※※※※※※※※※※ 作家的话 晚上十一点见 ☆. 第2999章 留名 皇帝微微点头,眼睛也闪闪发亮,周满要是能写出来,于他也是一大功绩,将来后人提起药典也会提起是在他为帝时写的,还得了他支持。 这么一想,皇帝第二天上大朝会时便将这事儿当个笑话告诉诸臣,他把周满画的那张图拿出来给众人看,问可有人认识? 很好,成功的为难住了众臣,没人认识。 皇帝便笑道:“看来诸卿都被周卿给难住了,罢了,这张图便给你们吧,她可是和朕说了,谁要是能找到这株树带到她跟前来,或是其他的,她没见过的植物和动物,凡是活的东西,都能够与她问诊一次。” “不管是什么病,她都会尽力去救治,”皇帝笑眯眯的道:“以周满现今的医术来说,这个承诺不可谓不重了。” 百官若有所思起来。 当然,坐在最前面的那一拨人是不太担心的,他们有特权,就算自己去请请不到,还能和皇帝申请要太医们去看病。 不过有备无患嘛,他们请太医看病没问题,但家属却有些难啊,而且亲朋之间万一有需要呢? 自从太医署在京城也建了一家医署后,官员们再想请到萧院正刘太医和周满这样的太医看病也困难了。 尤其周满现在还不在京城。 于是不少人都将此事记在了心中,决定回去和亲朋好友们谈论一番,要是有人需要,那就去寻摸些周满可能没见过的生物来,应该不难。 但也有人表达了不开心,“这不是损耗民财吗?周满这是要做奸佞吗?” “陛下并没有勉强人,全凭个人需要,怎能算损耗民财?” “周满便是太医,治病救人是她的本职,如今却附加了条件,诸公不仅不反对,反而还大家赞赏,使病患损耗财物人力,这还不算损耗民财吗?” 唐鹤听到这些议论,脚步略停,便上前笑眯眯的道:“几位大人多虑了,周大人给出的这个奖赏自然不是面对在职责范围内的病患,而是给的那些找不起她问诊的人。” 对方略一瞥眼,看向唐鹤,“小唐大人,周满现在不过是一署令而已,平民百姓都可找她问诊。” 唐鹤微微一笑:“她现在是署令,但几年之后,谁能确定她还只是一个署令?” 他道:“以周大人的医术和医德,高升是迟早的事,她给出这个机会是对自己将来的医术极有信心,目光长远且力有所及的人可以准备准备,毕竟周大人给出的这个机会,又不是要求对方立时用了,若有幸得了这个机会,留着等待将来有需要时用上,岂不是两相得宜?” 边上一直没说话,或者同样为周满说过话的人微微颔首,正是这个道理。 说白了,这就是周满拿着手绢站在路口和他们招手,告诉他们,她将来的医术会高不可攀,且地位也会很高,尔等可能找不起我看病了,现在给你们一个投资的机会,你们投资了,便能在前面很远很远的路口找到我,让未来的那个我给你们指定的人看病。 所以他们要不要投资呢? 废话,只要见识过周满医术的人,自然都会投资。 她今年才多大,但医术已经能跟萧院正齐肩,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历数她进京以来的作为——治好了太子的不育,开腹取子,开膛治好了小公爷,救了病危的皇帝一次,天花以及种痘法的提出…… 论医术,谁能够不从心里信服她? 如果将来他们或者他们的亲朋会病到绝境,这世上有能救他们的人,那个人有九成的可能是周满; 论前程,除非下一个皇帝是恭王,不然就算太子不能安全登基,其他皇子上位也会礼遇周满。 这可是多了一条命的太医啊。 所以为什么不投资? 连与周满关系那么好的唐鹤回到家里都和唐夫人道:“告诉家中外出的下人,以后出门多看看路边的花花草草,要是有没见过的植物,挖回来。” 唐夫人伸手摸了一下他的额头,“怎么,才出门半日就沾上周满的坏毛病了?” 唐鹤伸手拉下她的手,“这怎么是坏毛病呢?” 他一脸严肃,义正言辞的道:“我就一直觉得她这是好习惯,对未知充满了探知欲,要不是有这个好习惯,她医术能这么好吗?” 唐夫人认真的打量他,半晌后道:“周满现在不在这儿,她要回京了?你提前练习拍她马屁?” 唐鹤:“……我是那样的人吗?我是认真的。” 见他一脸严肃,唐夫人信了他,问道:“可昨天看完信不是已经吩咐下去了吗,好端端的怎么又想起来重提这件事?” “今日大朝会,临退朝时,陛下特意提了一嘴,”唐鹤感叹道:“她可真够厉害的,还给陛下单独写了一封信。” 唐夫人惊讶的瞪大了眼,“然后陛下还替她与百官宣扬了?” “不错,今日过后,只怕用不了多长时间,各州县也会听闻这个消息的。” 真以为周满的目标是京城的这些官员吗? 当然不是了! 你们这些官员都在京城,能给她找来什么没见识过的东西? 她的目标是大晋州县下的官员,大晋这么大,她有这么多地方没走过,没见识过的生物不知凡几。 皇帝当然也知道这一点儿,他在大朝会上提起此事,不过是想借百官的口和手传播到大晋的每一个州县去。 毕竟这算是周满的私欲和私心,他这个当皇帝的不好明着下旨,大家在大朝会上当个笑话论一论,听一听还是可以的。 唐夫人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儿,经过皇帝金口出来的话,那才是真的天下闻名,只怕过一段时间连番邦都能听到,周满这次算是一朝闻名天下知了。 她不由坐直了身体,“陛下为何……如此关切此事?” 唐鹤摊手,“我不知道啊,或许是看重周满?” 唐夫人默默地看着他。 唐鹤便起身道:“我去看看爹。” 老唐大人看了他一眼便告诉他,“听说周大人有挖些花花草草的习惯,曾经还和济世堂的药商药农要过生药材,她拿到生药材后都会作画,还会详细写下其生长环境,甚至是栽种方法。” 见儿子还是一头雾水,老唐大人就用书轻拍了一下他脑袋,没好气的道:“太医院那边有传言,说她在写药典,可能会倾注其一生所得,此书即便不能在陛下任上完书,将来历史留言,也必是历经两朝,而陛下这一朝至关重要。” 唐鹤这会儿听明白了,皇帝这是为名,他要在药典的历史上掺和一脚,留下美名。 ※※※※※※※※※※※※※※※※※※※※ 作家的话 明天见 ☆. 第3000章 惊喜 大朝会过去,最先受到影响的是太医署里的学生。 大朝会刚结束不到两个时辰,中午吃饭的时候,学生们就从先生们那里听到了风声,而先生们自然是从可以上朝的太医署官吏那里知道的了。 太医署才提品不到一年,一切都还在摸索中。 吏部给他们调派了不少官员过去协助运行医署,刘太医等人也被加封,所以一开始太医院的太医们呼啦啦的跟着上朝过一阵。 但一阵过去,发现他们在朝会上没什么用处,很多事听不明白也就算了,还耽误他们的工作。 每日的朝会让他们的工作时间大量的延长。 于是先是部分太医退出了小朝会,只参加大朝会,后来是除了萧院正及和刘太医齐肩的罗大人外,其他人都不去小朝会了,连大朝会都只五品及五品以上的太医才会参加。 五品以下的,还是专心钻研医术吧。 对了,罗大人是吏部第三个委派过来的副官,给萧院正打下手的,前面两个都因为和太医院里的太医们有些不可调和的矛盾,被萧院正使劲挤走了。 这位罗大人家世很好,为人温和有礼,是从南疆调回来的,他之前在岭南道任官,从四品,平级调回京城,也算是升官。 也正因为他是从岭南道调回来的,萧院正从不敢只看他温和的表面。 听说那边夷族甚多,足有双十之数,他们不识礼仪,有时候靠的就是蛮力,能在岭南道有所作为的官员,一听就不是善茬。 果然,他前脚出了大朝会,后脚便去找刘太医打听了一下这位素未谋面的周大人。 虽然他进太医署后没少听人说起这位厉害的周大人,也从侧面了解过对方,但真正开口和周满熟悉的刘太医等人打听起来却是第一次。 他主要想知道这位周大人哪来这么大的底气开出这样的条件来,然后皇帝还在大朝会上给她作保? 没错,皇帝的行为在罗大人看来就是作保。 将来周满要是不认这事儿,大家是可以找皇帝的,毕竟这事儿可是从他这里宣扬出去的,尤其还是在大朝会这种公开的场合。 刘太医就笑道:“周大人在医学上的天赋极高,便是我和萧院正这样年纪的太医,此时也只能望其项背,有此天赋,她又努力,将来不可限量,所以她这个承诺份量可不低。” 罗大人早已有心理准备,但还是惊讶了一下,然后问道:“不知周大人为何要找没见过的生物?” 刘太医道:“周太医认为世上万物皆可入药,只在于怎么入,效果何如。她有个喜好,便是将自己见过的生药材画下来,再详写其生长环境和栽种方法……” 他微微一笑道:“别小看了这一张张纸,日日积累,假以时日,订立成册,这便是一本巨著。” 刘太医摸着胡子道:“她现在还只是热衷于挖些植物,抓些动物,等她更有钱有势了,恐怕连石头泥土这些都不放过的。” 罗大人好笑,“难道石头泥土也可为药吗?” “那是自然,”刘太医顿了顿后笑道:“夏日炎热苦闷,罗大人不就起了汗疹吗?那时候太医署给您配的药粉里便有滑石粉,大人用得可好吗?” 罗大人:…… 刘太医摸了摸胡子笑起来,以为罗大人是担心周满此举让太医署在朝中不好过,因此安抚他道:“罗大人放宽心,也只有庸者才会抓着这事不放,连陛下都为周大人说话了,此事不会对我们太医署不利的。” “不,”罗大人若有所思道:“目的若是为了修著药典,何不让更多的人参与进去?我们太医署这么多学生难道是白费的?” 刘太医:“嗯?” 于是太医署的学生们都知道这事了,他们议论纷纷,“周大人此法可真好,如此记录,将来后人再识药,岂不是只读一本药典就可?” “周先生这是要名留青史了吧?” “哎呀,你们怎么还有空想这个,还是想想等药典出来我们要背多少东西吧。” “那都是后辈们的事了,不与我们相干。” “哼,傻子,周先生给我们上课时就不止一次的说过,学医者都是要活到老学到老的,学无止境知道吗?” “……行了,大家都别吵了,”一个学生道:“先生们告诉我们此事不是为了让我们说闲话的。” “那是为了什么?”一个学生问:“难道是为了让我们去找周先生没见过的药材,送去与人争抢问诊的名额?我,我等就不必了吧?” “傻子,这是共同参与修著药典的机会。” “你才傻呢,我不相信一本书上能把我们的名字都记上,光是写名字都占去多少地方了?” “不会记作太医署多少多少级的学生吗?”一个学生怒道:“能让你沾点边就算不错了。” “可我等如今人在京城,听闻周先生以前就喜欢拿着小药锄到处挖,京城这附近还有什么是周先生没见识过的?” “等我们毕业去往地方医署就好了。” “对,若能去到地方,尤其是周先生没去过的地方,肯定有她没见识过的东西。” “现在我们不能有所作为,但学长学姐们可以呀。” “对对对,给学长学姐们写信。” 哪里用得着他们写信,周立如正在写呢,本来她只想找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同窗帮忙找一找,但听了罗大人的吩咐后,她便给所有能联系得上的同学都写了信。 罗大人说的对,天下何其大,物种何其丰富,光靠小姑一人不知需要付出多少才能收集齐全,但若是他们一起动手就不一样了。 众志成城,有他们在速度肯定更快,当然,太医署将来的名望和名气也更大就是了。 罗大人没想过周满会不同意,因为仅从他对周满的了解来看,她是一定会答应的。 周立如见太医署里有这么多学生野心勃勃的想要参与进去,也很高兴,直接就给小姑写信,高兴的道:“小姑,你大业将成。” 周满收到信时都惊呆了,然后问科科,“是不是惊喜坏了?” 科科惊喜得数据都快冲出峰值了,周满眼睛也亮晶晶的,“我也惊喜坏了。” ※※※※※※※※※※※※※※※※※※※※ 作家的话 晚上十点见 ☆.第3001章 忘事儿 她是想请人帮忙,这才给这么多人写信的,但没想到能请来这么多人,最惊喜的是,陛下竟然愿意在大朝会上为她宣扬此事。 这可比什么好处都管用啊。 俗话说的话,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周满将信捂在心口,和科科保证道:“我以后会好好给陛下干活儿的。” 科科:……和他说这话干什么?而且,它对她也不差,甚至陪伴的时间还更长,为什么就不给它好好的干活儿? 皇帝跟她才有多少感情? 周满心中高兴,脸上便笑眯了眼,“皇帝见我听话,说不定能在大朝会上多提两下这件事,要是能够给各地县衙下个公文就更好了。” 科科想着这事最后受益的还是自己,便不再嫉妒,“宿主努力!” 周满原地转了转,想要将此事与人分享一下,结果走到小门才想起来白善下乡去了。 她只能转头回去,和扶着自己的西饼道:“我们去找公主。” 明达公主也一个人在家里呢,周满进来时,她才午睡起来,看到周满便招手,“快来,我今天下午吃桂花糕。” 周满:“……你明明怀的是个男孩儿,为什么这么喜欢吃甜的?” 这话一出,明达公主怔了一下,边上的大宫女们也纷纷愣住,然后惊喜的看向周满,“周大人,您说的是真的吗?” 周满坐在了明达身边,也捏了一块点心吃,闻言抬头,一脸迷茫:“什么?” 宫女连忙道:“就您刚才说的,我们公主怀的是个男孩儿。” 周满眨眨眼,看向明达,“我说了吗?” 明达看着她颔首。 周满:……她忍不住在心里问科科,“科科,我说了吗?” 科科:“宿主,你说了。” 周满一脸沉痛,放下才要咬的点心,“明达,我发现我生病了。” 明达见她这么难过,忍不住坐直了身体,问道:“你生什么病了?要不要把白善叫回来?” “我近来忘事越来越严重了,”她道:“以前我第二天要做什么,只临睡前咻的一下想一下,速度极快,就那么几息的功夫就能想全,然而第二天都不必要特意去回忆就能想起来。” “但现在我临睡前想着第二天要做的事,觉得就一会儿的功夫,等回过神来的时候,两刻钟就这么过去了。”周满一脸的忧虑,“关键是我这么仔细的想了,第二天还总是能忘记一些事,到现在甚至都严重到忘记自己才说过的话了。” 明达还没说话,一旁的姑姑已经笑道:“周大人,这不是常人都会有的事吗?说句实在话,其他人正常的时候尚会丢三落四,更不要说有孕的时候了。” 她看了眼周满的肚子,脸上的笑容更甚,“尤其像大人这样的,都这个月份了都还每日去医署,隔几天还要去青州一趟,也就旬休的时候休息两天,奴婢也见过不少孕妇,像大人这么健康的,这还是头一次见。” 所以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这也是她没有干涉明达公主跟着周满的养胎方法养胎的原因,因为她这一胎养得实在是太好了。 姑姑热情的夸奖了周满好大一通。 周满高兴不已,又捏起点心来,眼睛亮闪闪的看着她,“真的?” 姑姑狠狠的点头,“真的!” 周满便扬开了笑脸。 姑姑趁机问道:“所以周大人,我们公主怀的是个男孩儿?” 这也没什么不能说的,所以周满直接点头,“没错!” 她不仅自己把出来了,还花了积分让科科看过了呢,所以万分的确定。 她不仅看了明达的,还看了自己的,所以最近她很热衷给明达和自己把脉,就是为了更熟悉脉象的区别。 姑姑和宫女们都高兴不已,忍不住双手合十念了一声佛,想到周满似乎更喜欢老君,又变换手势念了声“无量天尊。” 周满愣愣的看着她们,扭头问明达,“你更喜欢男孩儿啊?” 明达抿嘴一笑道:“我还想生个女孩,但她们都怕我身体不好。” 所以大家都觉得明达公主可能一辈子只会生这一个孩子了,自然是男孩最好了。 不然就算白二郎不敢纳妾,但私底下谁知他会不会有怨气呢? 当然了,此时驸马和公主情深,还没有这种危险的想法。但作为公主的人,这些事情她们都要考虑到的。 当然了,当着驸马师姐的面,她们也没敢明说,而是道:“这可是驸马和公主的长子呢,意义自然非同一般。” 周满也没往心里去,倒是记起白二郎了,“也不知他们三个现在是一处,还是分开着呢,这都去两天了,何时才能回来?” 明达也想念起来,“应该可以吧,他们这次下乡不是为了验收服役吗?” 白善三个本来是分开的,但现在碰在了一处,不,应该说是五个,因为方县丞和崔先生也被白善派出来了。 甚至方县丞和崔先生一直在外面,他们都出外差半个月了,这会儿胡子长得有些不规整,身上的衣服也有点儿……味道。 此时他们两个正和白善三个蹲在路边看着役丁们返工,将一截道路挖开,重新填埋石子和泥土,拉着石碾压过去又压过来,将路面压得特别平整。 方县丞脸色很臭,和白善道:“大人,这样的偷工减料又懒惰的役丁就应该扣下来严惩才是。” 白善道:“这不就是在严惩吗?” 方县丞自认爱民,但这会儿也忍不住道:“大人太仁慈了些。” 崔先生也忍不住点头,道:“大人,普通百姓有普通百姓的治法,刁民也有刁民的治法,不可一同视之。” 白善却道:“依照律法和规矩来就行。” 方县丞:“这罚也太轻了,只怕他们将来会得寸进尺,而且我们还损失了他们这段返工的食水,这些可都是要花钱的。” 白善依旧是不急不躁的样子,“不是还罚了他们多去官田里劳作十天吗?” 方县丞依旧不甘愿,“才十天……” 白善却坚持,“十天就足够了,这是本县通过精细计算得来的,这一段路返工的损失就是他们所有人的工钱。” ※※※※※※※※※※※※※※※※※※※※ 作家的话 今天太累了,所以只更新两章,明天再补 PS: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忙碌,今天终于定下了装修公司,突然发现宝宝穷啊,后天开始加更赚钱吧 ☆.第3002章 父母官 方县丞觉得惩罚太轻了,不过他扭头看了一眼白善,还是什么话都没说。 白善刚来时,他还担心这位年轻的县令管不好北海县,甚至会让北海县的情况更坏,毕竟前一位路县令不仅看上去精明强干,本人也是真的精明强干。 白善看上去过于年轻和温和了。 但他后面对宋家,对大井村小井村的土匪却又一点看不出来温和,下手狠准稳,借着盐场和太子的势将北海县的豪绅都给压到了地上; 他还以为这位白县令是笑面狐狸,结果他又是真的温和善良,发役令征召役丁,不仅提高了役丁的伙食,还缩短了役丁劳作的时间,降低了强度,为此他们还分两次召集役丁,错开他们的服役时间。 不然,全县所有役丁同一时间服役,早二十多天前就服役完了,此时他们何至于蹲在路口吹着冷风看他们挖土? 方县丞想了想,觉得对百姓温和的上官总比对百姓严苛的上官要好,所以在表达了两次反对意见后,见白善坚持己见,他便不再纠结这件事。 五人蹲在路口看着他们挖土填土碾土,夕阳快落下时,梆子声响起,正站在路上的役丁们立即丢下手中工具拔腿就往放饭的地方跑。 很多人都跟着前头的人丢了工具,跑了两步看到揣着手站在路边的白善,他们不由脚步微顿,忐忑的目光接触到白善冷淡的目光,心中更忐忑了。 几人咽了咽口水,再次忍不住去偷看白善,见他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目光似乎更冷了。 他们也不知道怎么想的,直接转头回去,将自己才丢下的工具捡了起来,等他们回过神来时,已经抱着自己的工具低头跑远了。 落后在后面的人看到他们回身拿工具,便也不由的回身去拿…… 看他们都跑远了,回去拿了饭碗老实的去排队打饭,白善便冷冷地收回了目光。 殷或叹息一声道:“这就是从众,众人中有一人先为恶,可以带动着身边的人一起做恶行;有一人先为善,也可以带动着身边的人一起做善行。” 白二郎嘿嘿一笑,拍着白善的肩膀道:“别伤心了,你们北海县的民风一直不淳朴,你又不是不知道,慢慢教化呗。” 白善横了他们一眼道:“我现在就在教化他们。” 他道:“从规矩开始,我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的,行为上先须得守我的规矩。” 白善意味深长的道:“规矩嘛,守得久了,深到骨子里,也就成了他们心中所想,自然也就教化了。” 一旁的崔先生忍不住问,“那大人为何不严惩他们?让他们知道害怕,自然会更守规矩。” 白善微微摇头,“不对,严惩他们,让他们恐惧,就算他们行为上遵守了这些规矩,心里却不认同,反而会觉得本县的规矩是错的。现在这样正好,他们不守规矩,本县照着规矩来罚他们,就算他们心里不恐惧,也好叫他们心里知道,他们就是错的!” 他道:“既然要守规矩,那就从本县开始守,我守了规矩,他们自然也要守规矩。” 这一连串的规矩让其他四人沉默了一下,半晌后,崔先生拍马屁道:“大人以身作则,是我远不能及的,惭愧惭愧。” 方县丞也思索起来。 白善已经抬脚往放饭的地方去,“走吧,我们也去吃饭。” 白善他们也摸出了一个饭碗,排在役丁们的身后去打饭。 在前面打饭的衙役看到他们手抖了一大下,正伸着碗接菜的役丁瞪大了眼,一脸不可置信的看着衙役。 白善掀起眼皮看向衙役,衙役吓了一跳,不敢让县令认为他虐待役丁,立即舀了一勺菜拍在了役丁的碗里,瞬间将那大海碗堆得尖尖的了。 役丁的眼睛瞪得更大了,或许是怕衙役将多打的菜索要回去,他双手捧着碗立即跑了,跑到前面领了两个杂粮馒头,转身就走了个背风的地方先快速的吃起来…… 白善拿着碗上前,给他打饭的差吏讨好的冲他笑笑,然后一脸纠结的给他打饭。 白善也只拿了一个大海碗,所以他是要多打一点饭呢,还是少打一点儿,把空间留给后面打菜的人? 好纠结呀,县令大人到底是更喜欢吃饭,还是更喜欢吃菜? 白善似乎看出了他的为难,在他要铲第二下饭时起步走到了前面…… 打饭的差役瞬间松了一口气,但后面打菜的衙役却提起了心…… 白二郎和殷或他们都排在白善身后,但差役和衙役们也不知为何,对他们就没这么紧张。 明明这几位公子身份也不低的,最后他们归结为白善不仅是县官,还是现管的原因。 五人打了饭,也在附近找了块草地一块儿坐在吃起饭来,护卫们也端了碗坐在他们附近吃。 别说,这菜看着不怎么样,但吃起来感觉还不错,主要每个人碗里不是有块肉就是有块油渣。 特别是油渣,谁要是能吃到一块油渣,那是能炫耀一天的事。 白善运气就极好,他碗里就有一块,翻出来给他们看,自得道:“看来我运气不错。” 白二郎就翻出两块油渣给他看。 只落到一块肉,还是瘦肉的殷或和白善一起默默地看着他。 方县丞大口咬了一个杂粮馒头,吃下去后便将心中积压许久的问题问出来,“大人为何如此在意役丁的伙食?” 说真的,在第一次拿到白善给的服役要求清单时,他整个人都惊呆了,他以为上面是对役丁的要求,却没想到是对县衙的要求。 上面直接将役丁的待遇提高了一大截,早食、午食和晚食全包不说,每一顿还多增加了一个馒头一碗饭,还要求每餐不得少于两个菜。 连馒头的杂粮和白面的配比都提高了,让杂粮馒头更白了一些。 白善道:“民以食为天,不算这一批役丁,整体来说,他们服役的效率是不是提高了?” 方县丞颔首,崔先生道:“但这点效率还不足以我们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吧?据我所知,严格要求下,这样的服役效率也是常有的事。” 白善便道:“但他们也是我的子民啊。” 他道:“本县是他们的父母官,不管是修路,修水利,本意都是为了造福百姓,既然如此,在实行的过程中,我这个父母官也心疼他们,造福他们有什么不对?谁说服役就一定要苦哈哈的生不如死?” ※※※※※※※※※※※※※※※※※※※※ 作家的话 下午七点见 ☆.第3003章 不一样的童年 几人怔住,说不出话来。 没谁这么说过,只是大家习惯性的这么认为而已,能用最小的代价得到相同的结果,为什么要主动付出这么大的代价? 白善似乎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道:“修路和修建水利并不是结果,使其有价值,造福于百姓才是结果。所以我们最终的结果是造福百姓,那在实行的过程中,我们为何又要与我们‘想要的结果’对立起来呢?” 几人恍然大悟,只有殷或一脸平静,“但其他县没这个能力,或者说,他们认为这些物资可以做更多的事,而不是放在役丁身上。” 白善赞许的看了他一眼,“所以要想全天下统一服役标准,不仅需要诸公同意,以法令行之,还需要大量的资源。” 他道:“在土地有限,人口渐多的情况下,要想得到足够多的资源,那只有一个办法。” “提高产量,”白善目光幽深的看了看殷或后看向官道远处的田野,“种子、工具、耕作的方式,还有肥料的制作,这些都可以影响粮食的产量。” 只有天下粮食充足,他们才能用人去做更多的事。白善已经意识到,不能让人被土地绑缚住,不然许多的事他们都做不了。 比如修建码头,现在龙池修建码头的人,其中有一半从外地来的长工中挑选出来的,剩下的才是从本地招募的。 现在是农闲时候,所以龙池干活的人还很多,但等到来年开春,只怕才开始准备春耕,人便会少一多半去。 因为他们需要回去耕地。 所以他得想办法,把人从土地上带出来,这样他,还有天下间像他这样的官员才有人可用。 这样的事他不好和方县丞崔先生说,所以只提了一句后便转开了话题,和白二郎笑道:“所以小时候我们很单纯,许多事都想当然。” “我们想着役丁辛苦,而他们每人吃用也不多,吃好了干活儿的效率也更好,疑惑傅县令为何不对他们好一些?”白善自嘲的一笑,“当时还发誓,等长大一些,要是有本事见到陛下,一定要认真的谈一谈这事。” 但真见到皇帝后,总是有比这件更重要的事,而当无事发生了,白善也能想得更多了,知道这件事不是“告状”就能解决的。 说出来,不过是博人眼球,让人觉得自己过于浮躁天真罢了。 一直到他自己当了县令,白善自己这么做了,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数据,这才有底气和皇帝上折提及善待役丁。 但这也只是让此事走到了台前,要想像他们小时候想的那样,让役丁不再害怕去服役,他们去服役不会伤亡,不会饿坏、冻坏、累坏…… 有足够的饭食吃,有暖暖的衣穿,劳作时间和强度合理,生病了有医治…… 做到这些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走,白善一抬头便能看到天边映照的夕阳,忍不住展颜一笑,和白二郎殷或道:“虽然小时候想的事的确天真,到了现在也做不到,但我依旧希望将来能够不忘初心,一直往下走下去。” 他伸手拍了拍白二郎,问他,“你呢?” 沉迷于看杂书,写话本的白二郎总算想起了小时候灾难性的遭遇,他眼含热泪道:“那等明达生了孩子,我和陛下要个县官当一当?” 白善看他一脸委屈的样子,不由噎住,“你想当就当,不想当我也不勉强你,干嘛这么勉强?” 白二郎:“我觉得你没说错呀,我们小时候想做的事都没做好呢,就是现在,我也没觉得我们小时候想的就是错的,可,可我能当好一个县令吗?而且我好像也不是很想当县令。” “可不外放,我怎么实现那些事,只在翰林院里我也帮不到你们啊。” 白善就狠狠地拍他的肩膀道:“谁说在翰林院里就不能帮了?陛下让你写的话本,怕,不,是神仙杂记,你写好了吗?” 他挤眉弄眼道:“这杂记要是写好了,说不定效用比我和周满每日下乡还要强呢。” 白二郎就把泪花憋回去了,“写不少了,你要看吗?回头我把稿子给你看看?” 他顿了顿后道:“不过你和周满只许看,不许改,明达看过了,说我写得极好。” 白善就提起了一颗心,怀疑的看着他,“你怎么写的?是写的神仙吗?” 白二郎就斜眼看他,冷傲冷酷的道:“还是文曲星和太白星呢,他们在天上时便是一对,下凡时也成了一对,你说巧不巧?” 白善心底觉得更不好了,正要把人拉到树林里逼供,一直在旁边不说话的殷或突然开口问,“你们小时候为何会想这么多?” 白善自觉他们是正常的,碰见了就想,而且先生都布置了课业,学生完成先生布置的课业不是很正常的吗? 见殷或这么惊奇,便问道:“那你小时候在想什么?我自觉我们挺正常的,这都是先生布置的课业。” 殷或就沉思起来,难道真是他不正常? 也是,他本也与一般孩子不一样,殷或便颔首道:“是我少见多怪了。” 他请白善和白二郎见谅,解释道:“我小时候都是自己跟着先生读书,偶尔生病了一两个月见不到先生也是正常的,或许是先生没来得及给我布置这些课业。” 他道:“我小时候想最多的是生死之间的事。” 一旁的方县丞和崔先生已经僵成了两块石头,面无表情的坐着一动不动,心里却在欢快的吐槽,这哪儿正常了? 两边谁也不正常,谁小时候不是想着吃喝玩乐的事?最大的烦恼也应该是读书吧? 什么役丁的权益,什么生死,谁小时候回想这种问题? 崔先生僵硬的扭着脖子去看方县丞,所以这就是他们二人总也考不上进士和明经的原因吗? 方县丞默默地转开目光,不想和崔先生被归为同一类,虽然他小时候也是想着吃喝玩乐和烦心读书的事。 白善已经叹气道:“你想的可比我们深奥多了,我是要进京城时才想生死之间的事。” 殷或就问他,“你想清楚了吗? ※※※※※※※※※※※※※※※※※※※※ 作家的话 晚上九点见 ☆. 第3004章 聚集 “想清楚了,”白善微微抬着下巴道:“我虽想生,但人固有一死,我只希望不负良心,余生活得坦坦荡荡,若是不能,也算死得其所了。” 周满当时也是这么想

相关推荐: 我的风骚情人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乡村透视仙医   过激行为(H)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NTR场合_御宅屋   蝴蝶解碼-校園H   旺夫   白日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