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礼貌。 昙林微微一笑,宽容地说:“所谓礼教,也不过是人间虚妄的表现,执着于这些,跟执着于皮相那种有形之物一样,都是应当破除的执念和迷惘,放下就好。” 宝珠道:“大和尚破除迷惘的方式,就是把一个死去的女子剥光了放在这里看着她慢慢腐烂吗?” 韦训对她直截了当的质问很是欣赏,只略微补充了一句:“池子里那个其实是个男人。” 到这种地步,杨行简已经不知该如何挽回,只能无可奈何地听着。 只见昙林点了点头,直言承认:“这便是我破除迷惘,明心见性的方式。禅波罗蜜门云:谓佛为众生贪着世间五欲,以为美好,耽恋沉迷,轮回生死,无有出期,是故令修此九种不净观法,自然除灭贪欲,消尽惑业,得证道果。” 他指着池中白骨说:“此人生前是寺中僧人,重病垂危时,自愿将身后躯体托付给归无常殿,供进行九相观修行的同门使用。” 宝珠疑惑地问:“什么是九相?” 昙林耐心地说:“正如殿上壁画,第一为新死相,第九为枯骨相。中间腐败过程:第二肪胀、第三青瘀、第四血涂、第五脓烂、第六虫食、第七剥裂、第八曝骨,九种不净之观,就是九相。一一观想,便能断除人对肉-体和情欲的执着,不管生前身份高低,男子女子,容貌美丑,死后都是一样的腐烂恶臭,不值得留恋。” 宝珠本就极聪明,听这老僧循循善诱地解释,心中若有所悟,刚开始的厌恶敌对情绪略微淡去。然而回想刚才所见艳尸壁画,仍然觉得不太舒服。 杨行简惊异于昙林对佛法的孜孜追求,为了开悟得道,一名出身太原王氏的致仕高官竟然能忍受腐尸荼毒,日日观想,还为此作画,真叫人刮目相看。 韦训问:“你们用稻米收购饥民尸体,也是做这个用了?他们死的时候,可没自愿烂在这里吧。” 昙林身边那个魁梧僧人忍耐不住,出言呵斥:“竖子唐突!吾师言传身教,诲人不倦,你听不懂就罢了,不要不识好歹地乱插嘴!”其声音中气十足,传遍整座大殿。 韦训笑道:“我就是插嘴,你要来打我吗?” 那僧人伸手摸到德山棒,起身就要放对,昙林伸出干瘪的手臂,轻轻拦住他:“观川,不要冲动,三毒贪、嗔、痴的嗔字,你始终克服不了啊。” 被称作观川的僧人一愣,立刻丢下棍棒,重新坐下了。 昙林看向韦训,微笑着对观川道:“像你观澄师弟,天资卓越的年轻人总是有些傲气的,他不执着于礼,不屈威武,也不盲信,是有慧根灵性的人。” 韦训不屑一顾地撇了撇嘴。 观川听见“观澄”二字,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忍住了。 杨行简和宝珠则想:难道昙林口中的观澄,就是那个还俗娶亲的画师吴观澄?都已经还俗了,昙林还这样高看他,是因为那人确实有灵性,还是因为昙林身为丹青妙手,欣赏吴观澄画师的天赋? 杨行简还记得今日来蟾光寺的目的,请求昙林卜卦批命,昙林也猜到前下属的意图,欣然同意了,请他写下生辰八字。 杨行简立刻打开算袋,提笔在纸上落下两个八字,第一行属于一位贵人,第二行是自己的。又殷勤恭敬地问询宝珠:“芳歇也想试试吗?” 宝珠好奇心强,立刻点头,兴致勃勃写下生辰,转头问韦训:“你算不算?我来帮你写。” 韦训根本不信相面算命那套,照实说:“我是无父无母的孤儿,没有生辰八字。” 十三郎说:“我只知道哪年生的,不知道时日。”两个人都没有写。 杨行简将纸张交给昙林,他只略微一看,转手交给观川收起来,对杨行简说:“我年老力衰了,明后天把批语给你。”说罢再将韦训上上下下打量一番,叹息低语道:“观澄也是孤儿。”话语中颇觉遗憾。 给了八字的人他不认真瞧,没给八字的倒仔细端详,这让杨行简觉得很是费解,心道难不成这青衣小贼福薄命短的相貌偏生前程似锦? 此时,殿外回廊传来脚步声,紧接着一个年轻僧人绕到屏风后,向昙林施礼一拜,宝珠觉得眼前一亮,原来是入寺时用稻米购尸的漂亮和尚观潮。 “上师,今日布施出去一石零二斗米。” 昙林问:“有不当死而死之人吗?” 观潮一脸愁苦地说:“有一个。” 昙林道:“等会儿我去看一眼,其他人好生安葬。” 宝珠问:“什么叫不当死而死之人?” 昙林回答说:“便是世人所惋惜的死者,如年少者之死,丽人之死,康健者之死。如我这般年老体衰丑陋多病的老东西死了,那只是理所应当的天道而已。只有不当死而死之人,才能使观者感到惋惜。” 杨行简因为昙林无所忌讳的自嘲震惊,忙说:“上人不必如此。” 宝珠也呆了:“难道你是在找一具横死的年轻貌美的女尸?像壁画上那样的?” 观潮道:“不是师父要找,石灰池中那一具就足够我们观想修行用了,是洛阳一位大人物委托师父绘一套新的九相图用以破除心魔,我们不得不找。” 杨行简暗暗纳罕,以昙林上人的地位,竟然还有人能让他画不得不画的图,可见就算修到五蕴皆空,只要还活着有一口气在,就得受这世道的约束,布施灾民虽然是善举,但果然另有目的。 韦训听在耳中,心下更是戒备,偷偷瞧了宝珠两眼。要说年轻貌美健康的少女,她是般般符合,这蟾光寺的邪性之处,实在令人警惕。 观潮汇报完今天的账目,迟迟不愿离开,昙林看出他眼中哀痛,问:“怎么了?” 观潮走过去跪在昙林面前,含着泪道:“师父,徒儿细算过账,大寮库房中的囤米足够我们用上三个半月,为何不多周济一些给灾民?他们每次向我哀求,我只能厉声拒绝,这太折磨了!” 昙林深深叹了口气,轻抚摸他的头顶说:“你是最有慈悲心的,但太年轻,还做不到洞悉人性。一具饿殍可供人食用的部分,刚好与一斗米差不多。假如你多给了,就会有人为了换米而故意杀死亲人,只有米与肉等量,才能维持人心不坠入魔道。不要试探人性幽暗之处!” 老僧深沉的嗓音在殿上回荡,许久没人开口说话。他那双垂垂老矣的眼中有一种洞悉世事,兼且悲悯众生的神色。 昙林诚恳而温和地对观潮说:“并非只有财布施是修行,法布施和无畏布施一样是修行。明日就是盂兰盆节,超度困于地狱的亡人是目前寺中最重要的任务,法会准备的怎么样了?” 观潮收了泪,整理情绪,片刻后又恢复到那副冷淡中略带哀愁的样子,将盂兰盆会上繁杂的诸般事务一一向昙林汇报,不需纸上备忘,法器数量、斋食准备都如指诸掌。 昙林听过,赞扬他用心,又问:“观澄呢?法会上需要他展示技艺。” 观潮听见尊师问那还俗的师弟,似乎略有不快,说:“最近半个月都没有见他,想是去城里寻他妻子去了。” 昙林沉默了片刻,叹了口气,嘱咐观潮说:“你和观云一起招待这四位贵客,带他们去上客堂。” 他转头对杨行简等人说:“观潮是大寮的典座,掌管斋堂,寺内僧俗的一切饮食用度都归他管,若有斋饭上的需求,尽管找他。” 观潮应下,拜过昙林后,引领这位来自长安的官员以及他的亲眷随从去住宿的地方。 本章资料:《敦煌写本「九想观」诗歌新探》《由“九相图”管窥东亚佛教图像的本土化》 如今网络上可以搜索到的九相观实物资料大多数来自日本,不过跟佛教流传的途径一样,这个题材起源于印度,发展在中国,再东渡去日本。因此日本流传的“九相”诗文,经常假托一个中国的来源,如传白居易和苏轼所作的“九相诗”,前者可能真的存在但已经失传,后者的则确定为托伪作。本卷所用诗歌就是参考托伪苏轼的《九相诗序》 九相到底是哪九相,根据佛经来源有好多版本的说法,《大智度论》《大乘义章》《摩诃止观》《放光般若经》等都有自己的看法,这里就不统计比较了。 国内实物有敦煌残卷,新疆克孜尔石窟、吐峪沟石窟壁画,都有僧侣面对枯骨、肿胀尸体进行观想的画面。 98 ? 第 98 章 走出归无常殿,过了回廊,宝珠心中仍然觉得别扭,特地停下等前面的人走远了,招手呼唤韦训过来。 韦训停在三步远的地方,问:“怎么了?” 宝珠继续招手让他靠近些,他却站着不动,宝珠蹙着眉头说:“你知道什么叫‘附耳密谋’吗?” 韦训眨了眨眼,说:“也用不着那么近,我耳力好得很,有事只管说。” 宝珠脸上登时色变。最近这些天,不知这人有什么毛病,平日相处谈笑自如,就是莫名其妙地故意回避。好像刚才在山门外她腿麻了,他也只是扶下来便撒手了事,是避嫌?是顾忌?是厌恶? 韦训眼见宝珠脸色变幻,从不解逐渐变成羞恼,紧接着要勃然大怒,意识到自己是有些过分了,连忙编了个理由搪塞:“我身上有味儿,天天伺候那头驴还有牛,牲口是很臭的,你多久没洗澡我也多久没洗澡了。” 宝珠一愣,回想起归无常殿里的恶臭,狐疑地抬起袖子闻了闻自己,转念一想,确实互相保持得体距离比较好。 她清了清嗓子,压低声音说:“你看见大殿里那幅美女新死相的壁画了吗?” “呃……” 韦训犹豫迟疑,回忆画里的女人似乎没穿衣服,不知这句问话是否带有陷阱,可那幅巨型壁画近十丈高,要说没瞧见,扯谎就太明显了。他小心看着宝珠的脸色,回答:“看……是看见了,但我没有仔细看。” 宝珠东观西望,见四周无人,吩咐道:“今天夜里你去偷一罐颜料,把那幅图给我全部涂抹掉。” 一听只是恶作剧而已,韦训稍微松了口气,点头答应了:“那容易得很。” 宝珠又认真叮嘱:“不许乱涂乱画,平涂覆盖上即可,就好像……就好像给她盖上一层被子。更不许在壁上留下你那猞猁的涂鸦。” 韦训一一应下了,笑道:“既然是作弄光头,就不必老老
相关推荐:
吃了我的饭团你要还
穿成年代文漂亮女配
联姻老攻为何那样
妖女难为[穿书]
匡扶汉室,她是认真的
我是个大师3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
漠北迷梦
从射雕开始穿越诸天
金粉(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