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世子爷别虐,娇奴儿嫁你大哥了 > 第24章

第24章

的,痊愈者时有之,减轻症状的为普遍。其中并无奥妙,也是与内科病症治法相同——辨证施治,对证用药。但不尽如人意的也时而有之。譬如就在治疗李某的期间,有一63 岁男性张某,左足跟因为外伤感染未及时处治,以致肌肉坏死溃烂3 年多,也是多家医院治疗无效来诊,经过半月余内外兼治,尚未见到明显好转迹象,即不辞而去;一75 岁女性刘某,右侧足背溃烂1 年余,亦是多处治疗无效而来,总共治疗3 次,即嫌效果欠佳放弃;一69岁男性谭某,中风偏瘫患者,双下肢足踝以下肤色紫黑,多处溃烂,3 月余不见好转,因为还有糖尿病,嫌医院治疗效果不佳,转而要我调治,调治不到1 个月,较小面积溃烂逐渐愈合,两块较大面积的尚有脓水浸淫,也不愿续治而放弃,等等。像这样的患者虽不为常见,但偶亦有之。所以谁说能百分之百保证治愈某病,我不敢相信。因为同是一种疾病,即使治愈率很高,也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完全治愈。其中原因复杂,譬如有些兼症甚至比主症还难治,尚不论患者缺乏耐心,求愈心急,中途放弃,以及犯禁不注意忌口等,都会影响疗效。还有许多潜在致病因素,谁敢说在治疗此病的同时,不会突发其他疾病?故而医者不能太自信、夸海口、打包票!唯一能做的,就是思虑周到,辨证无误,用药审慎,时时谨防出现意外,倾其所学,尽心治病。 68.痔疮出血,不愿手术 马某,女,43 岁。2012 年9 月3 日首诊。自诉:“痔疮出血已经两三年,内服槐角丸、外用痔疮膏也管用。无奈最近一月余肛门老是坠胀,大便时打个喷嚏或咳嗽几声,肛门处即喷出鲜红色血。也在肛肠科检查过,就是个外痔,多次要我手术治疗,但说还会复发,故而拒绝。先吃点中药看看,能治好最好。” 视其身体尚健,气色精神正常。观其舌质暗红,舌苔微黄乏津;切其脉,微显沉数。问她平时有无其他毛病?患者言道:“有糜烂性胃炎,容易口渴,时而胀气胃痛,大便解时不顺,偶尔秘结,总感觉火气大。” 据其舌脉反应及患者所述,属于中焦火旺,耗伤阴血,血热妄行。治宜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润肠。用槐角丸方为主加减。处方:槐花18g,枳壳12g,当归、黄芩、生地榆各15g,生地黄24g,侧柏叶15g,血余炭12g,白茅根、黑芝麻各30g,酒大黄(后下)6g,木香9g,生甘草6g,3 剂。1 剂药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中、晚食远各温服1 次。药渣宽水再煎,适温泡足。饮食一定要清淡,忌食一切辛辣热燥耗阴之物,如鱼、虾、牛肉、羊肉及八角、桂皮、葱、姜、蒜、花椒、胡椒之类,皆属温热耗阴之物,慎吃、少吃为好。另外,解大便时尽量少用力,以免血管破裂出血,还要注意肛门周围要清洁。 槐角丸功能凉血止血,主治肠风脏毒便血等症;加生地黄、血余炭、白茅根以增强凉血止血之功;加黑芝麻、酒大黄以清热润肠通便;加木香以理气而治腹痛坠胀;加生甘草以助清热泻火,而调和诸药。此方曾治无数肠燥脏毒便血、痔疮出血患者,其清热凉血止血之功较为显著。 12 月5 日,马某特来告知:“谢谢您啊,3 剂药还没吃完,痔疮出血即已止住,大便解时也已顺畅,肛门坠胀同时消除。遵您所嘱,饮食尽量清淡,这2 个月一切正常,免除了我一次手术之苦。” 按语:本例患者外痔出血属于肠燥火旺,血热妄行,亦与便秘用力过度,血管破裂有关。故见舌质暗红,舌苔薄黄乏津,脉象沉数。加之平时自感 “火气大”,有糜烂性胃炎等,这都作为用药依据。故而用本方以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为主,兼以润肠通便之味,以消除引起出血的原因,加以饮食注意,所以3 剂药止住痔疮出血,免除一次手术之苦。因为不少人痔疮手术后再度复发,故而倾向于中药治疗者也为数不少。个人即以上方为主,因人对证加减,一般都能在五六剂药后将出血止住。能够注意饮食等方面,勿进辛辣刺激之物,劳逸适度,特别是不能熬夜饮酒,暴饮暴食。能做到这些,出血止住后,即可减少反复复发。否则,仅仅止住出血,也只能暂管一时。 69.心烦尿黄,外阴红肿 刘某,女,45 岁。2013 年7 月20 日首诊。自诉:“平时容易心烦口渴,小便黄短,甚至舌尖红赤溃破,夜寐不宁。近几个月又出现带下色黄,腰腹坠胀,外阴红肿热痛,医院检查为‘妇科炎症’,治疗半月后外阴红肿热痛及黄带减轻。出院后不到半月,前症复发,外阴红肿溃破,黄带夹脓血水浸淫,疼痛比原先还重,内裤挨着即痛不可忍。又用西药治疗半月,效果不甚明显。最近心烦口渴加重,解小便时尿道热痛,足心灼热,夜寐更加不安。” 视其面色暗红乏泽,情绪略显不宁,舌质深红,舌尖红赤,舌苔黄厚微腻;切其脉,沉数微滑之象。 此为心火移于小肠、下焦湿热偏旺所致。治宜清心泻火,渗湿止带。方用自拟清带汤为主内服。处方:淡竹叶18g,麦冬30g,连翘15g,黄连9g,连外皮灯心草30g,川木通15g,金银花30g,生地黄24g,当归15g,苦参、黄柏(盐水炒)、樗白皮(麦麸炒)、生甘草各9g,3 剂。1 剂药煎2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晚食远各温服1 次,1 日1 剂。三煎药渣宽水,煎开后先熏后洗阴部。另用青黛、黄柏、煅石膏各30g,冰片3g,共研极细粉,凉开水调为稀糊,除药渣煎水熏洗外,另用淡盐开水清洗外阴,用药糊涂敷,干则随换。勤换内裤,保持清洁。尽量心情平和,劳逸适度,饮食清淡,勿食辛辣发病之物。 此方清心泻火利尿,燥湿解毒止带。用于心火过旺烦躁、下焦湿热偏盛引起的心烦尿赤、黄带不绝、阴肿热痛等症,加以外用清热解毒敷药,寄希早日消除患者痛苦。 7 月25 日二诊。自诉:“遵您所嘱,内服、外用,忌口、保洁,3 剂药服下,心烦口渴减轻,黄带略少,外阴红肿溃破、脓血浸淫也明显减轻。” 复诊其舌脉,未见有明显变化,看来患者平时自感心火偏旺不假,下焦湿热亦甚。嘱其上方续服5 剂再诊,煎服法及注意事项同首诊,外用继续。 8 月5 日三诊。自诉:“外阴红肿已消,溃破已经愈合,脓血浸淫3 天前已干净,黄带尚未完全消除。心烦口渴、尿黄及夜寐不宁已基本治愈。” 视其面色已见微润,心情比首诊时要好。舌质已转红润,舌尖红赤已退,舌苔淡黄津润,复切其脉,沉数转为细滑之象。乃是心火湿热已衰之征。嘱其上方续服5 剂,服法改为1 剂药煎3 次,1 日服2 次,1 日半服1 剂,以续清余热,巩固疗效。所嘱饮食等注意事项,最好再坚持一段时间。 按语:本例患者因为素体心火过旺,下移小肠,故而经常心烦尿黄,加之下焦胞宫湿热偏盛,心火夹湿热下注,所以黄带时下,外阴红肿热痛,甚至溃破脓血浸淫。药用淡竹叶、连翘、黄连、麦冬以清心泻火;灯心草、木通以清热利尿;苦参、黄柏、樗白皮以清热燥湿止带;金银花、生地黄、当归、甘草以凉血活血、消肿止痛,加以外用涂敷药清热解毒、燥湿收敛,也算是因人制方,对证施治。故而能在较短时间内治愈此患。而后续用5 剂缓服,乃是续清余热,以图巩固疗效,加以注意自我调养,顺访1 年余,外阴红肿未再出现。 70.局部湿疹,全身银屑 许某,女,40 岁。2013 年4 月1 日首诊。自诉:“20 天前右侧胸前巴掌大一块面积生出大小不等的褐色硬疹,大的如豌豆,小的如米粒,奇痒难忍,抓破流黄水。找您没上班,到某三级医院检查诊断为‘过敏性湿疹’,在皮肤科住院治疗不到7 天,湿疹长满全身,又过7 天,原先的湿疹溃破干痂仍痒,白屑连片,后起的依然奇痒、溃破,黄水浸淫。后又诊断为‘银屑病’,说是很不好治。又治7 天,新疹虽然减少,但旧痕肤色淡紫,白屑布满全身。您看我颜面、颈项、四肢,包括躯体各处,都是色如云斑,白屑成块连片,奇痒难忍。不说上班,就连走出去都感到尴尬。” 视其能见到的地方如颜面、颈项、双手及下肢胫足等处即如所述,可谓 “体无完肤”,云斑状瘢痕夹表面白屑,用手轻轻抓之,纷纷落下。观其面色微黄枯糙,舌质暗红,舌苔微黄厚腻;切其脉,滑而微数之象。 此为俗称的 “牛皮癣”,即银屑病。辨证当为湿热偏旺,血虚风燥。故而面色枯糙,舌红苔黄,脉来滑数。问她月经如何?患者回言:“量偏少,色暗红,前后无定期。” 这与辨证吻合。治宜清热燥湿,养营润肤。方用自拟疏风养血润燥汤内服,加外用方熏洗。内服方:防风18g,地肤子30g,僵蚕15g,生地黄24g,当归15g,制首乌、玉竹各24g,紫草15g,黄柏、苦参各12g,土茯苓、白鲜皮各18g,生甘草6g,5 剂。1 剂药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中、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 次。四煎药渣合下方外用药宽水同煎,趁热先熏后洗全身,1日熏洗2 次。饮食清淡,忌食一切辛辣燥热及发病之物,如海鲜及水产品、猪头、猪蹄、酒、黄豆芽等。保持心情平和,谨防感冒,劳逸适度。 外用熏洗方:苦楝树皮、雷公藤根皮、当归、紫草、千里光、土槿皮、露蜂房各30g,5 剂。1 剂合上内服方药渣1 剂,煎煮15 分钟,头煎取汤先熏后洗全身,二煎连药渣熏洗。1 日熏洗2 次,熏洗时注意保暖,谨防感冒。 内服方以疏风清热、燥湿解毒为先,如防风、地肤子、僵蚕、黄柏、苦参、土茯苓、白鲜皮、生甘草等;兼以养血润燥之品,如生地黄、当归、制首乌、玉竹、紫草等。用于血虚风燥,奇痒色枯,白屑脱落等症,有一定疗效。 外用方主要作用为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养血润燥,减少白屑。此方仅与内服药药渣同煎外用熏洗,切不可内服,因为有大毒! 曾用上2 方内服外洗,治愈数例20 岁左右女子全身牛皮癣,由于患者治愈后坚持忌口养护,3 年以上未再复发。但用于病程较长、年龄偏大的男性牛皮癣,仅可见效,减轻奇痒及皮肤白屑,但完全治愈者甚少。 4 月7 日二诊。自诉:“内服外洗5 剂药后,全身奇痒已轻,肤色暗紫略浅,干燥白皮减少,效果比较显著。” 观其颜面等处确如所述,肤色暗紫略退,白屑减少,原有瘢痕亦有缩小趋势,但其舌脉并无明显变化。原方不变,续服10 剂,服用法及注意事项同首诊时所嘱。 4 月19 日三诊。自诉:“服药继续有效,全身原有瘢痕已经去掉1/3,奇痒症状明显减轻。就是服药期间胃不舒服,食欲有些下降,精力也感到不如服药前。” 视其面色依然萎黄乏泽,舌质暗红已退,舌苔转为薄黄津润;复切其脉,滑数转为细滑之象。此为湿热风燥已衰之征。牛皮癣虽已好转,但苦寒伤阳,脾胃中和之气受损,故而出现纳差神疲等症。内服方药味不减,加入党参18g,焦白术15g,陈皮9g,以健脾益气行滞。续服10 剂,改为1 日服2 次,1 日半服1 剂,其余仍同首诊。 5 月20 日四诊。自诉:“上次药服后牛皮癣已经好得差不多了,胃口也恢复到基本正常,所以自己又取10 剂,照您嘱咐内服、外洗、忌口,从不敢吃发病之物。” 观其大面积皮肤已恢复正常,瘢痕退去,只留下淡褐色印迹。面色已见微润,舌质红润,舌苔淡黄而薄;复诊其脉,细缓之象。嘱其三诊方续服10 剂,服用法仍同首诊,外洗继续,忌口养护不可忽略。 本患者共治疗2 月余,牛皮癣痊愈,瘢痕皮肤色泽不到3 个月即恢复正常。由于她继续忌口养护,续访3 年,旧患未见反弹,饮食、精神及月经等方面也都与患病前无异。 按语:本例患者的牛皮癣,既湿热偏盛,又血虚风燥,故用防风、地肤子、僵蚕、生甘草以疏风清热解毒;苦参、黄柏、白鲜皮、土茯苓以清热燥湿止痒;当归、制首乌、玉竹、紫草以和营养血润燥。用于治疗此类证型的牛皮癣,有疏风清热、燥湿止痒、和营润肤之功。病程较短的,内服外洗,且能遵嘱忌口者,疗效较为显著,治愈者亦常有。但若病程较长,反复复发的,则只能减轻症状,如缩小面积,减轻奇痒,控制发展,部分皮肤色泽恢复正常等。 回忆较为容易治愈的患者,大多都是年轻女性,而且多数都是先为局部湿疹,而后演变为全身牛皮癣的。至于为何由湿疹在治疗过程中演变为此患,不得而知。因为在我治疗各种湿疹的过程中,尚无出现牛皮癣的先例。又为何20 岁左右女性此患容易治愈?可能是她们比较注重容颜,所以极其认真地服中药,也不嫌外用熏洗麻烦,还特别注意忌口养护的结果。我作为传统中医,认识水平也只限于此。是否还有其他原因?有待深入研究。总之,牛皮癣确实不好治,但也不是绝对治不好。 三、妇科常见病症近期治验案例选辑 71.经期超前,一月二至 李某,女,23 岁。2012 年3 月27 日首诊。自诉:“月经期总是超前,少则7天以上,甚则一月二至,1 次经期7 天左右,1 个月身上干净不到20 天。血量不是很多,也没血块,余无不适。问过同龄女孩,大部分都是一月一行,像我这样的并不多见。除此之外,就是手足心经常发热,偶尔心烦口渴,夜寐不实,容易生气。现在是本月第二次行经,已经6 天还未结束。” 视其面色略显暗红而乏津润,舌质深红,舌苔薄黄,津液不足;切其脉,沉滑微数之象。 由上可见,辨证应为血热妄行,故而每次经汛超前,甚则一月二行。治宜凉血调经,方用清经汤为主加减。处方:牡丹皮、地骨皮、白芍各15g,生地黄24g,当归、知母各15g,黄柏、青蒿各12g,茯苓、麦冬各15g,茜草、丹参各30g,桑寄生24g,6 剂。1 剂药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 次,1 日半服1 剂。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加陈醋半斤,适温泡足。饮食尽量偏于清淡,勿食辛辣燥热之物。保障睡眠,心情平和。 清经汤功能凉血调经,主治经期超前而属于体实血热者。熟地黄换以生地黄,加知母、麦冬、茜草、丹参、桑寄生,以增强清心除烦、凉血止血之功,而助原方凉血调经。非欲额外加药,乃是今之药效渐不如以往,产地及生长时间、采集、炮制等皆不按法度,即沈括所言 “物是而质非”。加之今人服药多杂,耐药性较强,故而往往处方较大。其用意就是期待疗效显著,如期治愈疾病。而“专心经略财物” 者,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也无须强扯硬拉属于经方派、时方派等 “派别”。负责任医者,只图用药有效,早日治好患者的疾病。 4 月7 日二诊。自诉:“药服至第二剂经期结束,按上月第一次行经时间,应该就在这两天。若能这次不来,坚持到20 日经期至,那就是一月一行了,而且时间还没超前。” 视其面色暗红及舌质深红略退,舌苔依然薄黄,但已微显津润;复切其脉,尚无明显变化。嘱其原方续服3 剂,服用法及注意事项同首诊时所嘱,看看经讯如何再诊。 4 月15 日三诊。自诉:“我特别高兴,可能这个月不会再行经2 次了!” 患者虽然高兴,但我却担心用药是否过于寒凉,若因此闭经不行,则为医者失慎。复诊其舌脉,与二诊时并无明显变化。为稳妥起见,改用四物汤加味,使之能在本月20 日前后经汛如期而至。处方:当归、川芎、赤芍各15g,酒炒生地黄18g,醋炒柴胡、酒炒香附各15g,泽兰18g,红花、桃仁各6g,丹参24g,3 剂。煎服法基本同首诊,每次服药时加老红糖30g 于汤药内,以助活血调经。另嘱:若本次行经时间超过7 天不净,应及时来诊。若在7 天内结束,下月仍然行经1次,超前时间在5 天左右,即算已经正常,可不再续服汤药。 11 月29 日四诊。自诉:“4 月份第三次服药刚尽剂月经即行,没超过7 天结束,半年来月经一直正常。这个月可能是喝了点酒,行经已经8 天尚未结束,我生怕再回到半年前那样,所以赶紧再来看看。” 视其舌质、舌苔,复诊其脉象皆与常人无异,仅是面色略红。用首诊时方嘱其续服3 剂,正常即可。 按语:本例体实血热,月经先期,甚至一月二行,用清经汤再加凉血调经之味,调治数次,已经正常。经期正常后,只要不饮酒及过食辛辣上火之物,保持心情平和,勿熬夜劳累,经汛即一月一行,经期不超过7 天结束。病因单纯,所以治之易愈。但这样病因单纯的案例并不多,临证所见大多都是虚实夹杂、寒热交织的患者。此类患者若不认真调治,或者不注重医嘱,不加以自我调养,多难在三两个月内调好。想回归到一月一行,超前错后及经期时间都不超过7 天,经期中无明显不适症状,则需认真调治,并加以自我呵护,方能治愈后疗效巩固。 72.经期滞后,甚则隔月 朱某,女,25 岁。2013 年9 月1 日首诊。自诉:“经期老是错后,少则十天八天,多则半月以上,甚至两月一行,严重时3 个月不来月经。经血量也偏少,偶尔有清稀无味带下。自感比别人怕冷,特别是小腹及下肢双足,即使是夏天,也感到不温。行经前后小腹冷痛格外明显,经行不畅,伴有血块,口淡纳差,多食脘胀,精神欠佳。多处治疗都说是‘宫寒’,但是调好后不久,还是老样。这次已经50 天仍无行经反应,现在若不调好,听人说结婚后可能会影响生育。” 视其面色?白,舌质偏淡,边有齿痕,舌苔薄白津润;切其脉,细迟乏力之象。辨证:脾肾阳虚,寒湿下注。治宜温肾助阳,燥湿健脾。方用自拟暖宫汤为主。处方:炙黄芪30g,人参、焦白术、茯苓、当归身、熟地黄、川芎各15g,鹿角胶9g(烊冲),益母草18g,炒吴茱萸、炮附子、桂心各6g,大枣15g,炙甘草6g,5 剂。1剂药文火缓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中、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 次,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适温泡足。饮食要有规律,不可早晨或晚间不食,还要温和而有营养,远离寒凉之物。要注重保暖,不可久睡、久坐,适当运动,以配合治疗。 此为因人制方,以治脾肾阳虚,经血量少,不能按月来潮者。方中四君子汤加黄芪以补脾益气温阳;归、地、川芎、鹿角胶、大枣以补益肝肾精血;附子、肉桂、吴茱萸以补火祛寒舒郁;益母草以活血调经。诸药相合,以成健脾温肾、补血调经之功。常用于脾肾虚寒,经期滞后,腹痛肢冷等症,效果较为显著。能够谨遵医嘱,注重自我调摄,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9 月13 日二诊。自诉:“服药至第三剂时月经已来,5 天多结束。这次经期小腹冷痛明显减轻,血块减少,口淡纳差及精神欠佳也有好转。” 复诊其舌脉,面色未见明显变化,舌质略显微红,齿痕略浅,舌苔依然白润;脉来略显细缓。治法方药已是对证,经汛虽至,症状减轻,但是脾肾阳虚尚未根本好转。嘱咐她原方续服10 剂,改为1 日服2 次,1 日半服1 剂,其余同首诊时所嘱。若能在服药后的10 天内经汛至,不适症状续有减轻,可经期结束后再来复诊。 10 月15 日三诊。自诉:“这次行经和上次相比推迟了2 天,不适症状基本消除。平时腰以下怕冷、下肢双足不温等症也有减轻。” 视其面色及舌质已见微红,舌苔薄黄津润;复切其脉,转为缓匀而略显有力。此为宫寒已散,病愈之象。方药依然不变,嘱其每月于经期结束后服5 ~10 剂,服用法及注意事项仍同首诊时所嘱。连服2 个月后,如月经每月一行,错后时间不超过7 天,经期无明显不适症状,即可停药。但要谨记首诊时所嘱,注意个人调养,以防老问题重现。 按语:此案和上例虽然都是月经不调,而上例则属血热妄行,经期超前,甚则一月二行,故用清经汤以凉血调经;此案则属脾肾阳虚,经期滞后,甚则二三月一行,故用参、术、附、桂等味以益气温阳、补血调经,都属对证施治,因而皆在较短时间内治愈。之所以都能在预期时间内治愈,除了辨证无误、用药对证外,其病因也都并不复杂,而且皆能谨遵医嘱,注重自我调养,所以才有如此疗效。如果既不认真调治,又不注重自我调养,即使医者再用心治疗,也只能是屡治屡犯,时日延久。严重的不但影响孕育,而且对身体也会有一定伤害,故而有“女子以血为本” 之说。经血如期而至,一月一行,色正而量适中,5 天左右结束,亦无明显不适症状,是谓血和循经之兆。如此则何虑身体不健,婚后不孕?然而近几年遇到过3 例未婚女子,年龄分别为31 岁、25 岁、27 岁。其中27 岁的竟然长达8 年一滴月经未至,其余2 例也都是1 年以上、将近两年月经不潮。我是竭尽全力、绞尽脑汁地用药调治,除1 例尚在调治外,可谓是 “寸功未见”。之后才知道27 岁的患者几乎跑遍全国,经过无数名医治疗,也都是无功而返。即使是现在还在调治的31 岁患者,也已经吃药近3 个月,身体倒是逐渐比以往好了起来,但月经仍然是毫无音讯。我行医已五十余年,真还是在调经中第一次“连吃三个败仗”,可谓老中医遇到新问题矣!我作为一名基层中医,也只能是竭尽全力应对,再难也得坚持,总想在我这里少一个失望者。 73.月经不调,超前错后 杨某,女,26 岁。2012 年3 月6 日首诊。自诉:“准备结婚,可是月经一直不调,不是超前,就是错后,超前错后的时间大致都在7 天以上,每次经期都在10 天左右结束,接着出现杂色带下,虽不严重,但淋沥不净多日。婚检说是输卵管不够通畅,有可能影响怀孕。除此之外,出现杂色带下时,阴部感觉不适,时而心烦多梦,口苦,胁胀,头痛,腰酸,小腹坠胀,偶尔便溏,畏寒怕冷,下肢经常不温。西医检查为‘妇科炎症’,中医大多说是‘月经不调,妇科杂病’,吃药打针也都有一定作用,但都不能完全调好。” 视其身体尚健,气色精神正常,面色也看不出有何病象;舌质略显深红,舌苔偏于黄腻;切其脉,浮缓沉弦,略偏于数。 据其脉证表现,乃是上热下寒之候。故见上则心烦口苦,下则便溏畏寒。经血前后无定期,复加杂色带下,青年女性,病情真是有点复杂。治上则清热除烦当慎;治下则温阳祛寒助热,治则用方颇难适择。唯有先调其月经,兼治带下,以观其服药后变化,再调整治法方药。方用定经汤为主加味。处方:酒制菟丝子30g,酒炒白芍、熟地黄、当归、茯苓、山药各18g,炒荆芥穗、柴胡、醋炒香附、川芎各12g,煅龙骨30g,白扁豆15g,炙甘草6g,5 剂。1 剂药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中、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 次。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趁热先熏后洗阴部,然后加热泡足。饮食需要有规律,早、中、晚必须吃饭,还要温和而有营养,忌食寒凉、辛辣两类饮食。保持心情平和,切勿熬夜及久睡久坐,并加以适当运动,见见阳光,对身体有好处。 定经汤功能温肾调经,主治经水先后无定期,因于阴气乘阳,胞寒气冷,血不运行,经水乍少而超前推后者。加香附、川芎以舒郁理气活血;加龙骨、白扁豆以收敛止带;加炙甘草以补中益气,调和诸药。先调治经带,以观其变化,而后随症易方用药。 3 月13 日二诊。自诉:“上次服药时经期尚未完全结束,已有杂色带下、阴部干涩等不适症状,且有腰酸腿软,5 剂药还未尽剂,经血已经结束,杂色带下也基本干净,其他不适症状亦随之减轻。个人觉得服药对证,有信心配合治疗。” 复诊其舌脉,均与首诊时相近,未见有明显变化,但依患者所述,应是用药对证有效。嘱其原方续服10 剂,改为1 日半服1 剂,以缓服续调。个人饮食等方面注意仍同首诊时所嘱。 3 月29 日三诊。自诉:“上个月经期来潮是2 月28 日,今天已经是3 月29日,只感到腰腹酸胀,但经血尚未来潮。不过以往超前错后都是7 天以上,按上次仅推后了一两天。” 再观其舌脉,舌质已见红润,舌苔微黄津润;脉来缓滑微弦之象。嘱其

相关推荐: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乡村透视仙医   婚里婚外   村夜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顾氏女前传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白日烟波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