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还贵了将近四块钱。” 狄思科:“……” 果然啊,产品还是得亲身试用的。 “这也就是免费让我用,我才坚持用了,要是让我花钱买的话,我可不买,还不如买一罐子梅兰牌洗头膏实惠呢!” 狄思科点点头,用锤子砸了几颗核桃,剥好后往狄嘀嘀和狄嘀嗒的手心里各放两颗。 他俩嫌核桃外面那层皮太苦,每次都要像剥橘络似的,把核桃皮剥掉。 这是个细致活,能让两个小朋友安静几分钟。 狄嘀嘀窝在妈妈怀里剥核桃皮,好不容易剥好一颗,还没放进嘴里,就见身后伸过来一只手。 狄嘀嘀仰头瞅了妈妈一眼,认命地将剥好的核桃进贡给妈妈,又好脾气地去剥下一颗。 于童吃了闺女剥的核桃,感觉生孩子养孩子的那些辛苦总算见到了一点回报,心情很好地说:“你们厂新出的这个洗发水其实效果还行,就是包装设计不怎么样,看起来不太高档。” 她平时经常烫头发,偶尔也会染发,头发有点分叉毛躁的问题,用这款洗发水洗过以后头发摸起来会比之前柔顺一些。 但产品包装确实不怎么样,走的还是梅兰牌洗头膏的路线,透明罐子换成了透明瓶子。 比那些进入内地市场的国际品牌差了不知多少。 总体来说,就是一个字——土! 狄思科也觉得自家厂生产的这玩意儿有点土,而且他不只觉得包装土,连名字也有点土。 他曾建议厂里重新注册一个商标,给新上市的洗发水换个名字,也算是以全心的面貌重新出发了。 但是,曾厂长和另外几个副厂长都觉得,这个洗发水配方是根据梅兰牌洗头膏升级的,算是洗头膏的同一系列产品。 就像小红帽儿童牙膏和小红帽香皂一样,可以用同一个牌子。 曾厂长为了洗发水名字的事还非常民主地召开了一次职代会,当时参会的很多职工都对梅兰牌有很深的感情,便建议继续沿用这个老牌子。 少数服从多数,新产品就这样被冠上了梅兰牌。 一毛钱一袋的袋装洗发水出货量还不错,但瓶装版一直走货不佳,已经有积压的苗头了。 狄思科下班后不想去管厂里那些烦心事,看了一集《小龙人》,不知不觉就跟媳妇一起,把闺女儿子剥好的核桃全吃了。 狄嘀嘀剥核桃皮把小手都剥红了,结果她费了半天劲,一颗核桃也没吃到。 还是幼儿的狄嘀嘀小朋友越想越委屈,瘪着嘴就红了眼眶,先是默默掉了几颗金豆豆,而后声音越来越大,扑到奶奶怀里就呜呜哭了起来。 还在老实剥核桃皮的童工狄嘀嗒,懵懵地看着哭泣的姐姐,狄思科心里暗道不好,刚想将小童工抱离现场,就见弟弟也被姐姐传染,干打雷不下雨,嗓门洪亮地嚎了起来。 郭美凤心疼地将两个孩子都揽到怀里,听孙女抽噎着控诉了这对无良爹妈的所作所为后,生气地在狄思科背上锤了一拳。 想着不能锤儿媳妇,又在儿子身上补了两下。 狄思科:“……” 被亲妈痛批了一顿后,狄思科独自咽下苦果,给俩娃剥了一把纯白的核桃仁,才算是将功抵过,跟孩子们重归于好了。 * 因着剥了半袋子核桃,狄思科第二天上班的时候,感觉自己那指甲缝隐隐作痛。 正想着中午去医务室看看呢,钱运旺敲门进来说:“曾厂长想在下午开个碰头会,商量一下洗发水的问题。” 狄思科心说,这种会议已经开了四五次了,如果不换名字和包装,开再多的会也没用。 但下午还是准时去了会议室,他也想看看曾厂长这回打算拿出什么章程。 然而,曾厂长的提议,却让除了庄有德以外的所有人都懵了。 他想按照小红帽儿童牙膏刚上市时的办法,让几位副厂长认领责任田。 今年还剩半年时间,曾厂长认领一百万,副厂长每人认领八十万。 要是都能完成的话,到年底时也有四百二十万的销售额了。 狄思科问:“曾厂长,我们这八十万的责任田,是包括所有产品,还是只有梅兰牌洗发水啊?” “其他产品不用着急,先可着洗发水来吧。” 那就是他们平均每个月要卖出十三万的洗发水。 以洗发水目前的行情,这个任务不算轻松。 尹甘露和郭万全不约而同皱起了眉。 去年也有责任田,但去年小狄厂长当代厂长的时候,只给了他们三十万的责任田。 他们一个分管生产,一个分管技术,将销售任务压在他们身上本来就是不合理的,这次又要压这么多,两人心里能痛快就奇怪了。 尹甘露面无表情地说:“曾厂长,咱们几个分的这点责任田,对洗发水的整体销量来说杯水车薪。要想解决新品滞销的困境,首先还得在产品自身找原因。” “对啊,厂里把洗发水的价格定得太高了,已经跟那些进口品牌差不多了。除非降价,否则很难卖得出去。”郭万全耿直道,“如果是我的话,宁可多花上两块钱,买进口洗发水。” 曾浩田望向默不作声的狄思科,问:“狄厂长怎么看?” “我支持曾厂长认领责任田的决定,但是尹厂长和郭厂长说得也有道理,咱们的产品定价确实高了一些。” 众人:“……” 说了等于没说,和稀泥呢? 狄思科这会儿不得不和稀泥。 小红帽儿童牙膏的生产和销售是由他一手主导的,取得了还算不错的成绩。 曾厂长复工后主抓的第一个大项目就是梅兰牌洗发水,眼瞅着新品上市销售情况不佳,狄思科要是在这时候跳出来指指点点,很可能会打破与曾厂长之间还算和谐的关系。 而且,除了换名字换包装,他并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曾浩田一派大气地挥手说:“狄厂长,你有过小红帽新品上市的成功经验,要是有什么建议,你就直说,不要有顾虑。” 狄思科沉吟片刻,笑道:“小红帽能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竞争对手比较少,如今市面上儿童牙膏的知名品牌还很少,进口产品也没有进入内地,所以,去年刚上市时,很轻易就一炮而红了。” “但今年梅兰牌洗发水要面对的局面就完全不同了,进口品牌大规模占领洗发水市场,我前些天去大华超市一看,最好的货架位置摆放的全是进口品牌。他们无论在产品质量,包装,还是广告宣传方面,都要比我们强上许多。” 曾浩田微微点头,心里焦灼的情绪有所缓解。 他也听说了有些人在私下里传的小话,说什么小狄厂长刚来厂里就用一个儿童牙膏把厂子搞活了,这回换了他老曾来负责新品洗发水的上市,牛魔王又被打回了原形。 说这种话的人,完全就是扯淡嘛,他怎么不去看看现在的洗发水市场竞争有多激烈? 国产洗发水想要找到一条生路太难了! 狄思科继续道:“梅兰牌这个牌子历史太悠久了,物美价廉的印象在消费者眼里基本已经定型。这种认知很难在短时间改变,所以新品上市以后,价格定得太贵,老顾客并不买账。而年轻人又大多喜欢包装设计更亮眼时髦的进口品牌。” “咱们的产品很好,但是在市场定位方面还需要更明确一些。要么降价,继续走梅兰牌的平价路线,要么换名字换包装,进军高端市场。” 如果一直这样不上不下找不准定位,仓库里的积压产品只会越来越多。 尹甘露接话说:“这款洗发水的成本比洗头膏高很多,降价不太切合实际。而且它针对的是烫染人群,能经常烫发的女同志不差几元的洗发水钱,我建议彻底改头换面,模仿进口品牌,换上洋气的名字和包装,进军高端市场。” 庄有德不太高兴道:“模仿老外的东西,那不是拾人牙慧么。” 当时厂里采用梅兰牌这个老牌子,也是存了些与外国品牌一较高下的心气的。 可惜结果不尽如人意。 “咱们不是单纯的模仿老外,而是贴合市场需求,”狄思科坦然道,“在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尽力贴合市场,不是每个企业的正常选择吗?” 消费者喜欢什么,就生产什么,你非得跟市场拧着来,那不是擎等着被教做人么。 “还有一点,我认为这个针对烫染发质的产品定位,需要解释得更清楚一些。售货员经常被顾客问到,没烫头发的人可不可以用这款洗发水,这个定位其实无形中为咱们筛掉了一部分消费者。” “咱们这款洗发水有一定的修护滋养功效,其实任何发质的人都可以使用。所以,我觉得宣传语需要再调整一下,比如适合任何发质,特别是烫染发质。” 狄思科说完以后,会议室里陷入一阵安静。 几位厂领导都在各自权衡着利弊。 曾浩田并不是没有纠正错误的勇气,既然如今已经走偏了路,那就趁早改回来。 这回他也不提开职代会群策群力了,直接让几位主要领导举手表决。 同意更换名字和包装,让产品重新上市的人举手。 包括曾浩田在内的所有人都举了手。 “那就改头换面吧,不过这第二次上市要更加谨慎,产品包装设计就别用咱们厂设计科的方案了。” 曾浩田心想,不只是技术科的技术人员需要充实人手,设计科也需要输入新鲜血液了。 * 狄思科有小红帽儿童牙膏的成功经验,这次就被分派了洗发水包装设计的工作。 除了为小红帽设计包装的设计公司,狄思科还联系了港岛和新加坡的设计团队,先尽快出几个大致方案让厂里筛选。 在洗发水包装这方面,人家的设计确实更大方时髦一些。 “爸爸,我们想坐车车!”狄嘀嘀跑过来,趴在他的写字台上提要求。 “让舅奶陪你们玩去。”狄思科还在写材料,头也不抬地打发小丫头。 郭美凤和于童去天津参加电影首映式了,家里只剩狄思科带孩子。 二舅妈进来解释,“那两辆遥控车没电了,他俩想坐自行车。” “不行。” 狄思科言辞拒绝,上次弟弟坐在后座的时候脚丫子乱蹬,被卷进了车轱辘里,险些把他吓出心脏病来,所以他之后就说什么也不带他俩骑二八大杠了。 狄嘀嗒也跑过来,记吃不记打,一起加入央求行列,“爸爸,坐车车吧!” “你那脚丫子差点被卷进去,还敢坐车车呢!” 爷仨正在拉扯间,小阿姨敲门进来说,前院儿来客人了,找狄嘀嘀和狄嘀嗒的。 狄思科嘿了一声,奇道:“你俩才多大呀,这就有客上门啦?” 他带着两个孩子去前院儿,发现来人是刚搬进七号院的荣家祖孙二人,郭美凤口中的归国冤大头。 “荣大爷,您那院子都拾掇好了?” “拎包入住,我们也没什么可收拾的东西,随便擦擦洗洗就差不多了。”荣润良今天没穿西装,入乡随俗地穿了一件老头衫,冷不丁一瞧,还真跟胡同里的土著大爷似的。 洋气的杰克也脱下了小西装,穿着跟他爷爷同一风格的服装,背心短裤皮凉鞋,看上去跟他家狄嘀嗒差不多了。 三个小朋友已经欢快地凑在了一起,杰克转过身,将他后背的机器猫小书包展示给双胞胎。 “这是我的Doraemon!” “哇!”双胞胎这回是真的羡慕了。 他们虽然上了幼儿园,但是每天都是空手去空手回,从没背过小书包,更何况是这种机器猫小书包呢。 杰克还想跟小伙伴显摆一下他的书包,另一边荣润良已经将两只一模一样的机器猫书包交到了他手里。 荣润良对狄思科解释:“上次多亏了您家孩子把我们杰克带回家,这是他送给两个小朋友的礼物。” 杰克昂着下巴点点头,然后很正式地将两个书包送给了双胞胎姐弟。 叽里咕噜说了一长串英文,大致意思是以后你们上学就可以背书包啦。 狄思科仔细听了这孩子的口音,问:“荣大爷,你们是从英国回来的吗?” “对,他父母工作忙,从小是跟着保姆长大的,一句中文也不会说。”荣润良叹气道,“我这次回来开医馆,正好把他一起带回来好好学一学中文。” 狄思科还想问问医馆的情况,狄嘀嘀却背着新书包跑过来显摆:“爸爸,我可以背着书包去上学啦!” 狄思科瞄一眼三个孩子背后硕大的书包:“……” 你们上学要带的东西,还没这个书包沉呢! 第131章 荣家祖孙乔迁新居, 在胡同里闹出了不小的动静。 归国华侨的身份本就引人侧目,荣润良正式入住后,又挨家挨户地拜访街坊们, 并告知大家, 他的中医馆即将正式开门营业, 欢迎大家来医馆就诊。 医馆地址就是他买下的那套两进四合院,前院充当诊室和药房, 后院是他们祖孙的住所。 整个医馆只有两个人, 医师是他本人,学徒是他那个一句中文也不会讲的小孙子杰克。 尽管他订做的药箱药柜已经陆续被送进医馆了,但他这一系列操作落在街坊们眼里,仍跟闹着玩似的。 医馆开业后,大家碍于情面, 在门前经过时会道一句恭喜,像老狄家这样收到过人家礼物的,还给荣大夫送了开业花篮。 但是真正上门求医的却一个也没有。 早年间破四旧的时候,中医受到了不小的波及, 好中医十分难寻, 再加上报纸上经常报道一些江湖郎中坑蒙拐骗的新闻,让很多老百姓对中医缺乏最基本的信任。 而且这位荣大夫在国外生活了大半辈子, 老外能懂什么中医呀! 所以,大家宁可绕路去医院挂号看西医,也不会去家门口这个荣氏医馆看病。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排斥中医,也有对荣润良的中医水平比较好奇的。 比如郭美凤。 她打小跟着老娘学唱戏, 整天舞枪弄棒难免有个磕碰擦伤,她小时候看的可都是中医, 心里对中医是比较认可的。 天津的电影首映式结束后,她紧接着又跟着剧组跑去上海宣传,舟车劳顿的郭老师感觉自己后颈和左腿有点酸痛,就打算去荣氏医馆看看,给荣大夫开个张。 她带着孙子孙女上门时,荣润良正领着杰克辨认药材。 杰克连中文都不会说,面对药材名更是两眼一抹黑,瞧见小伙伴进来了,他立马拉着双胞胎跑了。 “荣大夫,您这教育也太超前了,杰克才三岁就开始认药材啦?” 这不是揠苗助长么。 “三岁不算小了,我们荣家都是三岁开蒙的。” 荣润良也是三岁开始学医,小时候吃过学医的苦,所以到自己儿子三岁时,就没有强制给他开蒙。 结果荣家几百年基业在他这里断了传承,他已经年过花甲,培养的徒弟里无一人姓荣。 自己儿子对中医全无兴趣,就只能将眼光放在孙子身上了。 郭美凤听他介绍了原委,暗自感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荣大夫再有钱,也要面对后继无人的窘境。 她原本是来看大夫的,可是一聊起闲篇儿就刹不住车,忍不住打听:“荣大夫,您从小就在国外长大,还是后来出国的?” “我在北京长到十几岁,抗战胜利后,跟随家人去了英国生活,在国外开了几十年中医馆。不过,若想把中医手艺传承下去,还是要回国发展的,这不就带着孙子回来了嘛。” 荣家祖宅就在北海公园这一带,但他按照记忆找过去时,发现那里已经变成大杂院了。若想重新购回太过麻烦,索性就在距离不远的地方重新购置一个院子,够他们祖孙居住即可。 荣润良为郭老师把了脉,收回手说:“您身体不错,多注意休息,保养关节就好。晚上回去泡泡脚,如果还得不到缓解,可以贴一贴膏药。” 闻言,郭美凤笑逐颜开道:“不是我跟您吹,我可是天天锻炼身体的,这健康状况能打败99%的同龄人。” 荣润良唇角抽了抽,起身为她取了两贴膏药。 而后阻止了她欲掏钱包付账的动作,“我之前跟您先生碰过面,还一起吃过饭。两贴膏药而已,这次就不收诊金了。” 郭美凤傻眼了:“我家老头子已经去世十几年了,您不是刚回国嘛?什么时候跟他吃的饭啊?” 荣润良:“……” 双胞胎喊王先生爷爷,喊郭老师奶奶,这两人不是两口子么? 郭美凤很快想到三个小朋友的认识过程,嗐了一声说:“那老王算是我家孩子的姨爷爷,可不是亲爷爷。” 她拿着两片膏药颠了颠说:“我这颈椎和膝关节痛是职业病,老毛病了,要是您这膏药的疗效好,我帮您在胡同里好好宣传宣传。” 荣润良对冷清的生意不以为意,他精力有限,多数时间要用来教导小孙子,不过,想想他们祖孙还要融入新环境,便点头接受了郭美凤的好意。 * 郭美凤将那两贴膏药用完后,身上松快了不少。 她抽空在街坊间帮荣大夫做了宣传,为他介绍了两位有类似毛病的老太太后,很快就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家老四身上。 老四即将大专毕业,再有不到半个月就要走上工作岗位。 找工作是件大事。 当年老四在老五的建议下,去清华读了自动化大专班。 这个大专班只办了三届,他们这一届是最后一届,在此之后清华就取消了大专班。 所以,全家都非常庆幸老四抓住了这唯一可能上清华的机会。 但是,今年市里搞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清华也是改革试点之一,连本科生都不能百分百包分配,更遑论他这个专科生呢。 狄思科这几个月接连去各大高校搞招聘,给人家分享就业经验,当然不能把自家亲哥忘了。 他其实早就给四哥看好了电力公司技术员的工作。 去年日化厂三天两头欠水电费,他经常招待电力公司的领导,双方也算混熟了。这两年电力公司正在推行电力自动化,四哥学的就是自动化专业,去电力公司算是专业对口。 狄思科回家把这事跟郭美凤和四哥说了。 郭美凤当即就念了一声佛。 电力公司好呀,那是纯纯的铁饭碗,各大国企工厂都在嚷嚷着倒闭下岗的时候,只有电力公司稳坐钓鱼台,老百姓不买香皂洗发水没什么,但能不用电吗? 捧上这个铁饭碗,老四以后的日子就不用愁了。 技术员的工资高,福利待遇也好,没准儿还能分套房子,郭美凤恨不得按着老四的脑袋让他赶紧答应下来。 然而,老四就是个犟种! 当年高考的时候就是死心眼,如今要毕业分配了,他那股犟劲儿又上来了。 不想去电力公司当技术员! 他这三年的考试成绩还不错,全班三十个人,他拼了命地学习,能争取排在前十名,也算是中上水平。 但他努力学习只是为了有个漂亮成绩,其实对这个专业并不喜欢。只要想到以后要每天跟那些设备打交道,他就对未来的生活提不起丝毫兴趣。 而且当技术员是要外出或下车间干活的,他不想干,只想找个坐办公室的工作。 学校不包分配,让他们自主择业对他来说是好事,要是真的被分配去工厂了,他即使不想干也得捏着鼻子认下来。 这回他可以找个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然后,他就给自己找了一个留校当后勤老师的工作。 郭美凤听说他这个决定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变了又变,不知该用什么表情面对他。 老师,又是清华的,这工作确实体面。 但老师前面又加了“后勤”两个字,就让郭美凤心里犯嘀咕了。 她前些年在剧团的时候,也是干后勤的。 在她的印象里,无论哪个单位,后勤基本都能跟养老画等号。 有些人从一线岗位退下来的时候,还不到退休年龄,单位一般会将这批人安排到后勤岗过度几年,等待退休。 “你年纪轻轻的,怎么想着去干后勤呢?” “我想留校,现在只有讲师和后勤岗在招人,我这条件够不上讲师,就只能干后勤了。” 郭美凤:“……” 她说不动老四,就想再跟老五商量商量。 “那后勤的活我都能干,哪还用得着他一个大学生去干?这不是浪费人才嘛。” 狄思科笑道:“那也得看是哪里的后勤啊,我四哥要不是本校大专班的学生,这后勤还未必能轮得到他呢。” “清华的后勤,也是后勤啊!”郭美凤念着电力公司的好,只想让老四去电力公司捧铁饭碗。 “人家在清华当后勤,后面不是还有个老师的称谓么。”狄思科将光溜溜的狄嘀嗒提出澡盆,一边用毛巾给他擦干,一边说,“我四哥那个性格,要是能留在学校当老师也挺好的。” “您就这么想吧,电力公司那个是铁饭碗,但人家清华也不可能倒闭呀,留校也相当于捧上铁饭碗了。学校里的学习氛围浓厚,我四哥爱学习,兴许以后还能升个本科,再考个研究生呢!” 狄思科心里有点遗憾,但四哥大学都毕业了,还挺有自己的想法,他这个当弟弟的不可能什么事都包办了。 人家要是能凭本事自己找工作,那不是更好么。 郭美凤劝不动老四那个犟种,只好由着他的想法,让他留校当后勤老师了。 等他去单位报到,正式上班后,郭美凤特意给他打个电话,询问他在学校负责什么工作。 老四在电话里挺乐呵地说:“暂时管理男生宿舍楼。” 郭美凤:“……” 这也没坐办公室啊! 好好的电力公司技术员工程师不干,非要留在学校管理宿舍! 她放下电话被气得太阳穴突突跳,都想掐自己人中了。 * 狄思科听到这个结果时,还浅浅羡慕了一把四哥给自己找的这份轻松工作。 日化厂决定将洗发水改头换面重新上市以后,再一次组建了新产品上市领导小组。 曾厂长任组长,狄思科担任副组长。 除了产品研发,其他所有工作都要推倒重来。 经过厂里对比研究后,产品包装设计和电视广告,仍然委托给了为小红帽设计包装的深圳设计公司。 可是,即便有了合适的包装,狄思科心里仍是悬着的。 洗发水市场的半壁江山,60%的市场份额已经被三四个进口品牌占据了,剩下的40%,才是几百个国产品牌争抢的地盘。 要想在这种激烈氛围下突出重围,不用点非常手段是击不起什么水花的。 他这两天没干别的,几乎天天在批发市场蹲点。 “厂长,先喝点汽水吧?”钱运旺瞅瞅天上的大日头,将一瓶冰镇的北冰洋递给狄思科。 狄思科接过汽水,瞟一眼他被晒得红彤彤的脸蛋,忍不住问:“你怎么不戴个帽子?” “我,我忘了……”钱运旺没想到领导会接连两天往批发市场跑,他整天坐办公室,哪用得着戴帽子! “领导,咱一直在这蹲着,有啥用啊?要不咱找个地方吃饭去吧?” 他们在一个日用百货摊位对面呆了两个钟头了。 这个摊位是专门批发日化产品的,有各大品牌的洗发水,牙膏,香皂,卫生巾之类的,摊位非常大,各类产品应有尽有。 “你没发现么,除非顾客点名购买进口品牌洗发水,否则那个老板娘绝不会主动为进口洗发水推销。” 钱运旺快被大日头晒晕了,哪还顾得上这些,他下意识问:“那老板娘为啥不推销?” 狄思科也想知道,所以他趁着摊位前没有顾客的时候,摘下遮阳帽,主动跟老板娘搭腔了。 老板娘才三十出头,见到狄思科你你你了半天,就是喊不出狄思科的名字。 狄思科在原地扭了两下,老板娘一拍巴掌说:“Disco!” “哈哈,对,我是狄思科。” “您怎么来批发市场了呀?”老板娘热情地将她的小板凳让给狄思科坐。 她不是狄思科的歌迷,但是能在自己摊位前见到明星,也很让她激动啦! 这个迪斯科长得可真不赖! 狄思科坐上她的小板凳,从塑料袋里掏了一瓶汽水递给她,笑着说:“我是来搞市场调研的,看看产品卖得怎么样。” 他在批发市场呆了两天,没想到批发市场的客流量比商场和超市的流量还大。 这里批发零售都能卖,有些会过日子的主妇,就会来批发市场采购。 “那些进口洗发水的电视广告打得那么猛,应该挺畅销的吧,您怎么不给顾客推销进口洗发水啊?” “人家那么有名,我还推销什么,想买的人自己就找过来了。” 狄思科指了指她家牌匾上的几行小字,“您不是海XX和飘X的代理商么,怎么反而不正经推销他们的产品?” 要是其他人来问这种问题,老板娘通常会以一句“关你屁事”来应对,但是对面的人换成了帅气的大明星,老板娘的态度明显好了许多。 她迟疑半晌才低声透露:“这两个牌子在我这里是跟其他商品捆绑销售的,比如您要是想买一千块的海XX,就必须再买一千块的其他产品才行。” 狄思科:“……” 这不是强买强卖么? 钱运旺惊讶地问:“真有人买吗?” “当然啊,我卖海XX给客户的时候,全是出厂价,我这里一分钱也赚不到。” 她是海XX的代理商,从厂家拿货的时候,拿到的就是出厂价,自己再卖的话,本应该加价5%,以批发价销售。 但是,她要是想一直以最低出厂价拿货,就要完成海XX规定的销售额。 而海XX实行的是区域多家代理商制,全市代理商众多,彼此间的竞争相当激烈,为了争抢客户完成销售额,各大代理商只能争相降价。 像老板娘家,就是以出厂价进货,再以出厂价出货,海XX广告打得猛,市场份额大,属于畅销产品,所以,客户来她家进货的时候,用海XX搭配其他产品销售,既能赚取其他经销产品的利润,又能笼络客户。 听了老板娘的解释,狄思科一时哑口无言。 瞧瞧人家这产品知名度和畅销度,不但自己不愁卖,还能带动其他产品的销量,即使一分钱也赚不到,代理商也要抢着卖。 “其他代理商也像您这样以出厂价销售吗?”狄思科问。 “那不一定,我们搞批发的,属于薄利多销,日化产品的批发价一般只比出厂价多5%,有些代理商会把利润压到1%-2%。像我这样捆绑着卖,平均下来能有2.5%的利润。比他们那样卖货还能多赚一点呢。” 狄思科往各大批发市场跑了一个礼拜。 果然如老板娘所说,进口洗发水在中间商这里的利润非常低,他们在进口洗发水身上基本赚不到什么钱,但是由于人家市场份额过大,总有客户过来拿货,他们不卖还不行。 经过详细调研以后,狄思科回去写了一份策划。 在新一周的产品定价会上,他提了一个新的观点。 以新产品“逸丝烫染修护洗发水”为试点,为批发商让利5%,保证批发商可以获得10%左右的利润。 “每个批发商都有一批固定的下游客户,而且下游客户在拿货时,往往会接受批发商的建议,他们说一句’这款产品最近走货不错‘,比咱们打十条广告都管用。” 狄思科向定价小组的成员,介绍了他这些天在批发市场的经历。 “在其他产品普遍只有5%利润的时候,咱们厂将利润让到10%,即使与进口洗发水捆绑销售,批发商也会率先为客户推荐利润更高的逸丝洗发水。” 庄有德提出异议:“狄厂长,你这个办法确实能在批发商那里实现快速走货,但是零售商毕竟不是真正的消费者,他们把货拿回去以后,要是卖得不好,兴许就是一锤子买卖,下次就不会听劝拿货了。” 狄思科赞同地点头,“所以,咱们要想办法让消费者也听劝。” 众人:“……” 全国那么多消费者,您打算怎么劝人家买啊? “咱们前期不是做过市场调研么,影响消费者购买决定的因素,主要是朋友推荐、包装吸引、广告影响、产品功效,还有产品知名度。”狄思科缓声说,“各大厂商都在后四项上做文章,但是第一项’朋友推荐‘,却基本没有人来做,我觉得咱们可以在朋友推荐这方面下下工夫。” 有人开玩笑说:“咱总不能无中生友吧?怎么让朋友推荐啊?” “那种意志非常坚定的人毕竟是少数,很多人在做决定时,很容易被其他人影响。商场和超市的货架上,洗发产品有数十种,咱们的产品能否被消费者选中,其实就差这临门一脚。” “所以,我建议,在产品刚上市的这段时间,厂里应该在每个主要商场和超市货架前,设立一名美发顾问。让美发顾问充当朋友的角色进行推荐,帮消费者做临门一脚的选择。” “这个人力成本太高了吧?” 狄思科冷淡道:“广告支出比人力支出高多了,国内劳动力成本低廉,咱们在广告、产品和管理方面比不上进口品牌,但可以以人海战术取胜。新品上市正是大量铺货的关键时期,现在不加大投入,还等到什么时候?” * 给批发商让利的提议,还需要进一步讨论,但是厂里已经开始招聘美发顾问了。 清一色都是青春靓丽、形象好气质佳的年轻女性,可兼职也可全职,每推销出一瓶洗发水,可以获得5%的返点。 200毫升装的洗发水定价是九块九,美发顾问每卖出一瓶,就能得到5毛钱。 如果一天能推销出一百瓶,就有五十块的收入。 厂里的许多职工家属都跑来报名了。 要是自家狄嘀嘀的年纪能再大一点,狄思科都想把闺女送出去赚钱了。 暑假干上一个月,怎么着也能赚回来一千块吧? 然而,他闺女现在不但不能赚钱,还整天嚷嚷着花钱。 入夏以后,以防闺女脖子上起痱子,狄思科又把她带去四联理发馆消费了。 剪个头发,顺便弄个漂亮造型。 这次为她服务的仍是苏晓,狄嘀嘀偶尔也会在家里见到对方,今天刚一见面就弯着眼睛,乖乖地喊:“三伯母。” 苏晓红着脸答应一声,带她去洗头了,“我们刚换了洗头床,让小姑娘试试吧。” 狄思科本来想说她昨晚刚洗的头,今天不洗也没什么,不过瞧他闺女那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他还是闭了嘴。 人不大,还挺爱享受的。 苏晓将小朋友抱到床上躺好,调整好位置和水温后,温柔地问:“水温合适吗?太凉或者太热要大胆说啊!” 狄嘀嘀闭着眼睛,舒服地哼哼两声,被三伯母按得昏昏欲睡。 狄思科坐在旁边等待,见她倒了些洗发水在手上,出于职业习惯,忍不住开口问:“嫂子,你们理发馆用的是什么牌子的洗发水啊?” 苏晓报了一个名字,也算是几十年的老牌子了,但是在大型商场和超市基本见不到。 “你们这个洗发水会经常换吗?还是要常年使用这一种?” 苏晓想了想说:“偶尔也会换换,这种事一般都得听经理的安排。” 狄思科心说,经理也得听厂家销售员的吧,理发馆的洗发水消耗量大,这玩意儿的回扣应该不少。 他瞅瞅理发馆里坐成一排的女同志,脑袋上都顶个大塑料球烫头发。 要说哪里的烫染人群最多,那真是非理发店莫属了。 与其费劲在商场里分辨哪个是烫染发质,不如直接把货放在理发店里代销,卖给这群刚烫完头发的女同志。 狄思科问苏晓:“三嫂,我们厂最近有一款针对烫染发质的高端洗发水刚刚上市,想找几个理发馆搞个免费洗头的活动,到时候可能会在报纸上宣传一下,你们店有可能参加么?” 第132章 白蕊是广播学院新闻专业的大三学生, 暑假期间,正在本市的日报社当实习记者。 就
相关推荐:
顾氏女前传
万古神尊
旺夫
深宵(1V1 H)
猛兽博物馆
村夜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