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出轨有理 > 第105章

第105章

悉吃透这三本书。 同时,作为三本全新的教材,每个人读起来都有不同的见解,还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才是。于是撰书人许敬宗、岑文本等人走到了台前。朝廷在长安城外搭台,每日他们都轮班上去讲书。 这么大的场面,这么好的读书识字机会,别说是前来应试的考生,就是有点闲暇的农夫、脚夫、菜贩子等人,也都纷纷自发购买蒙学三册书,经常过来听课识字。 “延族兄,这般露天讲学的盛况,比之传说中的稷下学宫如何?”休息时分,岑文本闲聊问道。 许敬宗,字延族,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博通经史,素有才名。只是因为年轻,一直在幕后负责文学撰书,很少走到台前。 岑文本,字景仁,武德四年投唐,贞观元年任职秘书郎,一直在李二身边掌管机要文件。后来被萧锐要来著书定计。 听到岑文本的问题,许敬宗哈哈大笑了起来,“景仁兄,今时今日,全民识字之盛况,远超传说中的稷下学宫。” “何以见得?单单比人数可不行,当年稷下学宫百家争鸣,虽然人数没有今日多,但个个都是人中龙凤,盛况空前。”岑文本追问道。 许敬宗挥手扫过说道:“百家争鸣?今日这里不是百家争鸣吗?我们这里汇集了各行各业,算得上百业争鸣了吧?” 百业争鸣? 岑文本哈哈大笑了起来,对着许敬宗竖起了大拇指,“没错,百业争鸣,稷下学宫里面可没有庶民。” 许敬宗感慨道:“要感谢侯爷给了我们这个机会,要不然你我怕是还埋首案牍呢。哪像今日这般,高台之上,面对万众讲学。还能在蒙学三册上面留名……” 岑文本深以为然,“不错,蒙学三册是侯爷和赵先生主笔,我们却也被列名,还被推出来代表撰书人讲学,侯爷淡泊名利之心,在下望尘莫及。” “两位大人,有听课的百姓也想要报名参加考试,我们回答不了……”下属来报,前面出事了。 二人赶紧停下闲谈,快步走上讲台。 聚起来哄闹的是一群布衣褴褛的年轻脚夫。 “各位,各位,不要拥挤,有什么问题可以一个个问出来,我们现场答复。”岑文本提着纸喇叭大喊道。 很快人群停止了骚动,一个年轻的汉子作为代表开口了,“大人,陛下开了恩科,声称科举落地者可以报名恩科。恩科主要考核对蒙学三册的理解。” “可我们这些人也天天来跟几位大人学习,蒙学三册我昼夜不休的在研读,自问已经学会了里面的所有文字。” “但我们不是上一届科举落第者,我们只是一群没念过书的脚夫……” 明白了,他们也想报名参加恩科。只是却被现如今的恩科规则限制了,无法报名。 岑文本为难了,转头看向了旁边的许敬宗,“延族兄,这个问题?好像不是你我能够回答的。” 许敬宗点了点头说道:“确实,我们需要回去请示陛下。” 岑文本朗声说道:“各位,因为想让天下所有百姓都有书读,都能识字。所以陛下特意开恩,举办恩科取才。目的是想选拔出一批愿意担任学堂先生,同时够资格教授蒙学三册的人才。只是,恩科规则已经定下了……” 看到这群年轻汉子面露失望,许敬宗抢过大喇叭喊道:“规则没说限制行业,没说脚夫苦力不准报名。但科举场地有限,能不能扩大考试,我们需要请示朝廷。请各位理解。” “多谢两位大人。” 安抚好了骚乱的人,留下岑文本继续讲学,许敬宗火速赶往皇宫。 李二听完大喜,“百姓读书识字的热情高涨,才听书一个月,就敢说完全掌握了蒙学三册?这是天才嘛。既然是天才,给你们一个机会报名恩科考试,有何不可?” 正要下令谁都可以报名,萧锐却劝住了,“不可。天下投机者众,如果放开了谁都可以报名,那我们没有那么大场地,也没有那么多考卷准备。不如给那些人一个预选的机会。” “侯爷说的没错,陛下,听课的太多了,上到六十岁的老农,下到几岁的娃娃,每天人数不下万余,如果他们都报名,那不是平白浪费朝廷的人力物力?”许敬宗担忧的说道。 李二问道:“藏锋,如何预选?” 萧锐略微沉思说道:“简单,开设一个小考场,凡是在规则之外报名的考生,先要当着考官的面默写出蒙学三册,如此才能破格参加考试。否则没有参于恩科的资格。” “好主意!如此肯定能选出天赋异禀者。”许敬宗抚掌大赞。 李二满意的点头,“如此,那就吩咐国子监派人立刻督办此事。” 长安盛况空前,越是这般,五姓七望越发忧心,照这个趋势,大唐马上要大兴文风,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一定要想办法阻止他们呀。让那些泥腿子跟我们一样识字当官?岂有此理? 第三百八十三章 阳谋对阳谋 “不就是区区恩科吗?一群落第的寒门蠢货,选拔出来给人当教书先生?能教出什么水平的学生来?让他们办,将来的学问一代不如一代,即便是全民识字,又有何用?最多是写封家书、平时记账用。”博陵崔氏的崔敦礼轻蔑的说道。 此人眼光毒辣,这种看法虽然偏激,但却是有道理的。如果求学的人,从头到尾只是学了这蒙学三册,那得到的仅仅是识字,学不到什么有用的知识。用来科举求功名是远远不足的。 荥阳郑氏的郑叔平附和道:“不错,真正高深的、有用的学问,还是在我们各自的家学传承。那些泥腿子妄想读几本蒙学册子,就能入朝堂跟我们一争长短?痴人说梦。” 礼部侍郎、出自清河崔氏的崔君肃却担忧的说道:“此言差矣,朝廷选才,重点是遴选。百姓人人识字,虽然全是粗浅的识字,但架不住百姓人数众多,百里挑一不行,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呢?总能有那么一个两个天赋异禀的人才。” “有些人才的光辉是掩盖不住的,在下以为,或许这才是朝廷推行全民识字的真正目的。” 郑叔平追问道:“那书籍呢?书籍怎么解释?高深的学问书籍,普通百姓可购不到,而且没有名师指点,想读懂都难。” 崔君肃认真道:“书籍不是问题。冠军侯可以低价印刷出蒙学三册,就能够低价印出天下任何一本书。我们各自的家学府库确实高深,但不要忘了,皇室藏书库一样不简单。开放皇室藏书库,我们这位陛下,是有这个气魄的。” 嘶…… 众人沉默了。 博陵崔氏的崔敦礼沉声道:“如果各种藏书都能低价购入,那讲学先生就不是问题了。世间天才、奇才,多是无师自通者,或者以天地自然万物为师。如君兄所说,有些人才的光辉是掩盖不住的。” 这、这可怎么办?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看着人才被朝廷搜刮走? 没错,五姓七望要的不是灭杀所有人才,而是想将人才揽入自己怀中,也就是跟朝廷竞争人才。 虽然五姓七望家大业大,一代代族中子弟繁衍的如大树一般,枝繁叶茂。但跟整个天下的百姓一比,人数就不值一提了。 有时气运这种事真的玄之又玄,出现某一代良莠不齐、或者才俊断流,也不是稀奇的事情。 当自己家中这一代不出顶梁人才的时候怎么办?那就只能借助外力,招揽一些民间天才,过来效忠也好,联姻改姓也好,总之要死死的绑在家族的战车上。如此才能保证一代代的传承不绝。 不是学识传承,而是手中的权利传承。 一旦某一代节点断流,导致手中的资源和权利易手,被他人顶走,那再想争夺回来就难了。毕竟谁身居高位,都想让自己手上的权利尽可能的流向自己的家族后人。也就是权利的私相授受。这一招古往今来,代代都这么用。 在科举之前,根本不用这么麻烦,九品中正制取仕,家族血脉排首位,大家制定的规则就是这样。 在科举制出来之后,不讲血脉了,但出题、考试、管录取的这群官员,不还是世家出身吗?想鱼入龙门?可以,投卷。说白了就是展示一下才华,然后纳个投名状。表示向我们效忠了,我们才录用并扶持你们做官发展。 否则的话,哪里来的就回哪里去吧,落第。 你说什么?为国选才怎么办? 我管你们怎么办?陛下手中没有人用?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我们首先考虑的是,陛下用的人不能是对付我们的。 言归正传,讨论到此时,大家都觉得开恩科这件事,又是一个难题,针对世家的难题。 只见太原王氏一名年轻的小子走了出来,对着一众长辈行礼,朗声说道:“各位叔伯,晚辈有个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太原王氏的王硅站了出来,笑着介绍道:“各位,介绍一下,王汲善,家兄的小儿子。一直在家中治学,第一次出门,大家多关照。” 博陵崔氏的崔敦礼笑道:“王汲善?早就听说王氏出了一个了不得的才俊,深藏不露,丝毫不亚于天下排名前五的才子。应该就是你了吧?” “哈哈哈哈,好,太原王氏的麒麟儿。有什么想法,畅所欲言。这天下人才辈出,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对付萧锐,我们这群老朽快跟不上了,还得靠你们同龄年轻人。”郑叔平也附和道。 王汲善再行了一礼,这才说道:“既然冠军侯行的是阳谋,恩科我们没理由反对。那不如就参与进去。” “参与进去?我们帮着朝廷教书育人?替他们完成全民识字吗?”不少人的脸色拉了下来,这特么馊主意,你到底哪一伙的?是嫌我们死的不够快? “贤侄,之所以他们举行恩科,就是因为急缺读书人,更缺教书先生。天下八成的读书人都在我们这边,你这个主意……莫非有什么说法?”崔君肃提醒说,算是给了王汲善一个解释的台阶。 王汲善点头说道:“不错,我们当然不是单纯的帮朝廷教书育人。” “各位叔伯,大家要明白,无论我们帮与不帮,都挡不住朝廷教书育人的决心,我们不帮忙,最多延缓他们一年两年时间罢了。最终还是一样的。” “但我们插手的话,就不一样了。” 范阳卢氏之人嘲讽道:“说了半天不等于白说吗?我们今日聚在一起讨论的就是,如何定计参与破坏了他们的全民识字。” 王汲善笑了,“为什么要破坏?刚才君叔说了,朝廷是为了选才,万里挑一的选拔奇才。让忠于朝廷的人去教学,去选才,选出来的当然是朝廷的人。” “但如果我们参与进去,教书的学堂先生全是我们的人,是不是可以比朝廷更早的发现人才?到那时,举荐不举荐的,还不是我们说了算?” “是留下为我所用?还是隐藏起来不为人知,主动权都在我们这边。” 嘶……这、这是釜底抽薪之计呀! 崔敦礼哈哈大笑起来,“妙极!不愧是王氏麒麟儿,出手不凡,以阳谋破解阳谋。王兄,此子将来成名,不亚于他冠军侯萧锐。” “咳咳,崔兄过奖了。这孩子还浅薄的很,尚待历练。”王硅连忙谦虚说。 第三百八十四章 不算高明的招数 国子监的招生现场,就在国子监门口摆了一个登记桌案,旁边张贴着告示,想要破格报名,需要先默写蒙学三册的告示。 告示用的是大白话,只要是真的能学完蒙学三册的人都能认得。于是不少想要碰碰运气的人,读完之后就摇头离开了,全文默写有点太难了。 反倒是有许多半吊子,不认得告示写什么的人,稀里糊涂的就冲去报名,然后被领进国子监一处小考场默写,不多时就被轰了出来,滥竽充数也敢进来?浪费我们的笔墨纸张。 “敬告诸位,谁若是再敢滥竽充数,字都认不全进来考试,浪费朝廷纸张的,决不轻饶。”负责的官员对着报名人群呵斥道。 官威一震还真有用,立时散了一批。 那人笑了,“这才对嘛。短短一个月时间,能够熟练默写蒙学三册的人,都是百中无一的才子,长安城拢共多少人?加上年龄的限制,能选出一百个报名的就不错了。” 可是没过两天,变故横生,国子监门口竟然被围堵的水泄不通,黑压压许多人拥挤着来报名。 这什么情况? “各位,你们没看到告示吗?难道你们全都会默写蒙学三册?” 抢着报名之人纷纷应和。 负责的官员很是不满:“来报名的,排好队,先把那告示明明白白一字不差的念一遍,如果错一个字不许报名。” 是啊,如果告示都认不全,肯定是滥竽充数的。 令他没想到的是,一个个的竟然真的能念出来?无奈,只能挨个登记,让人进去考试默写。 负责人叮嘱登记的,“你认真些,盯住他们不要骚乱。本官就不信了,长安城埋没的才俊这么多?他们所有人都能默写出来蒙学三册?” 这时考场监督的人跑了出来,“大人、大人,小考场坐不下了,考生太多,您看是不是向上面汇报一下?” 很快,国子监祭酒孔颖达被惊动了。 “既然敢来报名,那就是有底气,让他们考,左右不过是多花费一些纸张罢了,现在新式竹纸造价低廉,朝廷花的起这个钱。开放大考场,多派人手巡回监察。” “祭酒,怎么可能有那么多人能学会?即便是我们国子监的人,想在一个月内熟练的默写出蒙学三册,也极其不容易,这里面肯定有阴谋呀。” 孔颖达抚须笑道:“我怎么能不知道这是阴谋?可他们全都是按住规矩来的,我们如果将人拒之门外,那才是真的中计,到时更糟。” “听我的,先把人放进来,看看他们到底什么诡计,再做打算。出了问题我来负责。” 一个时辰之后,孔颖达亲自来到了国子监大考场。 这个能容纳二百人同时考试的考场,一个时辰了,竟然还是座无虚席?学问暂且不谈,这群人好有毅力。 监考官小声汇报着,“祭酒,事情不对头。这群人里面,大多数都是有识字底子的。绝不是刚刚蒙学。” “哦?何以见得?”孔颖达不解。 监考官目光如炬,认真的分析道:“握笔的手势、写字的熟练度,这些绝对骗不了人。如果是初学者,哪怕苦练一个月的写字,能握住一笔一画的慢慢写就不错了,可他们不是,他们的手势、行文速度,甚至还有许多人是临过帖的。绝不是初学者。” 孔颖达看了看日头,“过去了这么久,如果照你这么说,他们写字速度很快,应该早就默写完了蒙学三册吧?怎么还都好好的坐着?” 监考官沉声道:“不错,这正是问题所在。祭酒您看,里面不少人,他们是在假装一个字一个字的慢慢写,假装初学者。似乎是在故意拖延时间。” 拖延时间? 孔颖达仔细观察之下,还真的如监考官所说,不少人在演戏。 他不动声色,缓缓走到其中一人身边,低头看着对方默写。对方似乎有些心虚、或者紧张,甚至还用手捂着不给看。 孔颖达呵呵笑着说道:“不错嘛,初学一个月,就有这么熟练的笔法,才华可见一斑。” 说着,伸手拿起了对方的试卷,那人还不情愿,跟来的监考官呵斥道:“这是国子监孔祭酒,检查一下你的作答怎么了?莫非你考场舞弊,心虚?” 此言一出,那人没有了遮掩的理由,只能松开手。 孔颖达打开试卷一看,微微惊讶,却不动声色,笑着说道:“呵呵,对当下粮食蔬菜的价格很了解嘛,府里的账房?” 那人脸色通红,吭哧道:“对不起大人,在下默写不出,弃权了。” 说完赶忙躬身行礼,快步走出了考场。 监考官不解的看向孔颖达,孔颖达递过了那张试卷,只见上面写着大米价格几文一升,蔬菜一文多少…… “这、这是把考卷当账本了?他根本就不是来参加考试的。” “来人,把那个故意捣乱之人给我拿下!” 监考官暴怒。 孔颖达挥手拦下了他,“让他走吧。” “可是祭酒……” 孔颖达按住监考官,然后对着围观的众考生朗声道:“各位,如果是带着任务来的,大家还是各自回去吧。你们家里又不缺这碗饭吃,何必来给朝廷添乱呢?朝廷不缺你们浪费的这点笔墨。” 监考官心说,都什么时候了,您还跟他们讲道理? 果然,听到孔颖达的劝解,所有人都没有动。 略微一思考,孔颖达就笑了,“明白了,原来你们在这里拖延时间,就是为了耗尽国子监的人力。或者说——是故意耽误真正应考的人?” 监考官恍然大悟,“祭酒,您是说,他们都不是诚心来报名参加恩科的,目的是挤走那些真正报名的?耽误他们排队的时间,让他们报名不上?这是谁这么恶毒?” 孔颖达呵呵笑道:“谁出的主意?看看他们都是哪家的人就知道了。只是,这个恶毒的计谋,却不怎么高明。破之太简单了。” “祭酒,把他们全都拿下,交给长安县勘问清楚,揪出幕后主谋。”监考官愤怒道。 孔颖达摆手笑道:“不用这么麻烦。去通知前面招生之人,所有前来报名应试的,登记的时候一律先验明照身帖。人贴合一,身世清白才能报名。且已经试过之人不能二次报名。” “看看他们有多少适龄的族人、下人往这里送。” 听到这里,考场上的众人脸色一变,但眼神却有些不屑,心说我们最不缺的就是人,不行从外地源源不断的调人进来。 可下一秒,孔颖达就打破了他们的幻想,“哦对了,所有报名之后没通过之人的名单,最后汇总一下交给陛下,想来早晚有一天可以用的。” 噗……这老东西太狠了吧? 什么意思呢?很简单,原本五姓七望到底有多少人,大家都只是猜测,没有什么实际根据调查。现在倒好,如果被他们挨个实名记下来,慢慢不就统计出来了吗?将来如果朝廷清算打击,这可是有名单可查的,躲都躲不开。 明白了这个,许多人起身表示弃权,要赶紧回去把这个情况报告给上面,孔颖达这老东西是个人精,计划已经流产了,再派人来捣乱,那就是自投罗网。 第三百八十五章 炸窝 “这是谁出的馊主意?该不会是那姓王的小子,纸上谈兵头头是道,用到实处却是这种上不得台面的小手段?” “不是王家。王硅可十分看重他的侄子,这种馊主意,王硅一定会拦着的。” 不少人都在猜测嘲笑。最后一查才知道,是荥阳郑氏的人。 “荥阳郑氏?一个年轻子弟?郑子和?” “明白了,这是要跟萧锐叫板啊。看来,我们这边的后辈,不服萧锐的人不少呀。好事!”博陵崔氏的崔敦礼笑了。 身边的老仆担忧道:“也许,这个郑家的年轻人不是跟萧锐较劲。” “哦?萧锐在洛阳大大的打了荥阳郑氏的脸,郑家子弟无不恨之入骨,不冲萧锐来,能冲着谁来?对付上面那位?呵呵,年轻一辈怕是还不够资格。”崔敦礼不信。 老仆小声说道:“主子,据说那郑子和,是在听说王家的王汲善出山之后才出门的。” “嗯?怎么?他是冲王汲善来的?” “应该是,萧锐名头太大,压得一代人喘不过气,如果他敢跟萧锐较劲,当初在洛阳的时候就不会隐忍不出。偏偏现在出门,想必是要跟王汲善一较高下。” 崔敦礼冷哼一声:“不成气候。都什么时候了,还不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萧锐已经够强了,现在身边又有了天下第二的薛礼,天下第五的冯智戴。” “唉……我们五姓七宗的年轻一辈里,没有这样的天纵之才,如果还不能团结起来,即便是这一战我们胜了,将来我们老一辈退下来,前途还是堪忧啊。” 老仆点头附和道:“现在,老奴算是明白,为什么当初颉利不惜脸面也要刺杀萧锐了。” 崔敦礼眼神一肃,沉思片刻,摇头说道:“我们跟颉利不同,而且……” 而且什么,他没有往下说,老仆也猜到了,那就是萧锐不好杀。不仅仅是萧锐已经成势了,而是因为萧锐背后的兰陵萧氏,同样不可小觑。 无论兰陵萧氏的人如何狡辩,甚至跟着各大世家一起骂萧锐不肖。但事实上,谁家如果出了这么一个盖压当代的子弟,做梦都能笑醒,肯定会不惜举全族之力保护着。当着外人的面骂,也是一种保护。 萧锐背后的皇室、兰陵萧氏,还有萧锐母亲背后的独孤家族,三大家族都不是好惹的。 言归正传,荥阳郑氏的郑子和已经被长辈叫去挨骂了。 郑子和却浑然不觉的辩解道:“都是那孔颖达老儿多事,如果不是他出的毒计……” 住口! “连自己的对手是谁都没弄清楚,就派人动手捣乱?你那不是捣乱,你是给我们添乱。”郑叔平训斥道,“你想对付萧锐?可你派人去搅乱恩科预选考试,那就要计算清楚,首先会对上孔颖达。” “只有你把孔颖达难倒了,后面的萧锐才有可能露面。” “孔颖达是谁?那是天下有名的大儒。” 郑子和不服气道:“不就是仗着孔子后人的名头吗?有什么了不起?国子监祭酒?不过是一个徒有虚名的腐儒,只会教书……” 啪! 郑叔平一巴掌抽了过去,郑子和直接被打懵了。 “三叔,我……” 郑叔平冷哼道:“腐儒?别忘了,你刚刚败在了这个腐儒手上了,人家仅仅两句话就打败了你!那你算什么?” 郑子和无言以对,小声说道:“我只是一时大意,没想到他敢阻挡我们……” 郑叔平恨铁不成钢的说道:“唉,多年的养尊处优,已经让你自大到目中无人的地步了。” “我们五姓七望确实强,可不代表这个世上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命令其他人。还有那么几家是可以不给我们面子的。比如皇室,还有圣人之后的孔家。天下读书人都尊孔圣人为先师,所以谁都得敬孔家三分,谁得罪了孔家,那就是全天下读书人的公敌。” “你可明白?” 郑子和无奈点了点头:“是,侄儿记下了。” 郑叔平接着说道:“再说那孔颖达。他可不是无能腐儒。他是天下有名的贤者名师。当年老秦王府的十八学士之一。何为秦王府十八学士?那就是秦王身边的十八谋士,全都是谋略高绝之人。” “你小子,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跟人家比起来,还嫩着呢。” 郑子和倔强道:“三叔,我不服。这次只是一时大意,给我点时间,我一定能把这次恩科给搅黄了。” 郑叔平摆手道:“搅黄恩科?呵呵,用不着搅黄。太原王氏的王汲善已经想出了对策,以阳谋对阳谋,把我们的人派去参加恩科,直接安插到各地,来个釜底抽薪。将来即便是发现人才了,那也是首先效忠我们的人才。” “所以,你还是回家多读几年书,沉淀一下吧。再或者跟在三叔身边,见见世面,帮帮我的忙也行。” 言外之意就是,我们已经按照王汲善的定计准备动手了,不用你添乱。你水平不够,回家读书再学学去吧。 可郑叔平却不知道,这个侄儿哪里是省油的灯?他压根就不是冲萧锐来的,他就是冲王汲善来的,现在你刚骂过郑子和,当着他们的面表扬王汲善?那不是往伤口上撒盐吗?火上浇油。 郑子和躬身行礼告退,“多谢三叔关照。侄儿刚来长安不久,想在这里见见世面,多逛一逛。” “行,那就去多走多看。有什么想法,先来跟我聊聊,我同意了你才能去办,长安城卧虎藏龙,莫要莽撞。” “是,侄儿记下了。” 转过头来,他就去了西市喝起闷酒,王汲善?幼年的时候就被你欺负,从小到大,听到的都是你这个王家麒麟儿的传说,耳朵都起茧子了,没想到啊,在长安还是被你压过一头!哼,釜底抽薪的阳谋?破局恩科?我偏不让你如意,我郑子和办不成的事,你也休想办成! 完了,如果让郑叔平知道,自己这个侄儿心胸狭窄,天生反骨仔,不知道会不会被气死。刚才肯定不会对他和盘托出王汲善的计划。 第三百八十六章 世家废物 长安西市醉仙楼,众所周知冠军侯萧锐的产业。 无数人以在此请客吃饭为荣,甚至有传言说,来长安可以不游曲江池,但不可不上醉仙楼。这里酒菜是全长安最贵的,所以普通百姓根本来不起。也因此,顺势成为了文人雅客的聚集地。 “混账,本公子没醉,把你们东家叫来!” 醉仙楼二楼突然喧闹起来,不少人纷纷侧目观望,很快醉仙楼掌柜上来了,“公子,您喝醉了,我们安排人送您回家吧?不知您住在哪里?” “你是何人?” “在下是这醉仙楼的掌柜。” “你是萧锐?”那人醉眼惺忪的睁大了眼。 掌柜心中不喜,谁敢直呼我家公子大名?听这语气似乎是对头呀。 “不是,冠军侯是在下的主家。不知公子何人?可是与我家主人有旧?”掌柜的想探听对方底细。 对方虽醉却不傻,不屑的说道:“怎么?想探本公子的底?无妨,别人怕他萧锐,我郑子和不怕。小爷郑子和,来自荥阳郑家。让萧锐来见小爷!” 荥阳郑家?围观之人都笑了,快别提郑家了,被冠军侯整的抬不起头,今日还敢来人家的产业闹事?这小子活腻了吧? 掌柜的脸色不虞,但本着顾客至上的服务态度,还是忍着怒火劝道:“原来是郑公子。您喝醉了,在下派人送您回去吧,饭钱改日再算即可。荥阳郑氏名声在外,这点东西不算个事。” 郑子和却不依不饶,一把推开了掌柜的:“去,把萧锐叫来!今日萧锐若是不来,小爷就不走了。” 这…… “来人,搀扶郑公子下楼,送去给郑家。” 郑子和一看,这是要用强? “谁敢动小爷?”疯癫的打砸一通,郑子和突然扑到了掌柜怀里,借着酒劲凑在对方耳边小声说道:“去叫萧锐来,我有事跟他商量。” 嗯? 掌柜的愣了一下,仔细打量着眼前的郑公子,心说什么情况?你到底是真酒疯还是假酒疯? “小二,郑公子喝了多少酒?” “回掌柜的,二斤。” 二斤?哦,二斤倒是不多,他们这些世家子弟,往往来喝的都是高档葡萄美酒,醇厚不烈,二斤不至于醉多厉害。 “掌柜的,不是二斤葡萄美酒,是二斤烧刀子。”小二补充道。 什么???烧刀子?他?就他?能喝二斤高度烧刀子? 这怎么可能?许多酒量好的武将也不能呀,他一个文弱书生…… “抬走抬走,这还不醉到姥姥家去了?赶紧送到长安城的郑家,让他们解酒送医。等下如果在咱们这里喝出了事,我们可担待不起。” 掌柜的不耐烦的催促起来,酒楼上来四名护卫,直接将瘦弱的郑子和扛走了。 “喂,你个刁奴,大胆!速去办事,否则……” 否则?否则个屁呀,说话都说不清了,还这么大架子?这货八成是没带钱,想用喊来侯爷,通过较劲的方式赖账……都什么玩意儿嘛! “对了,去个人,跟对方把酒钱算清楚,顺便把护送他的路费也算进去。荥阳郑氏的人家大业大,肯定不会赖账的。” 看着床上罪的不省人事的侄子,郑叔平气得牙

相关推荐: [快穿]那些女配们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大胆色小子   烈驹[重生]   取向狙击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凄子开发日志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