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是皇帝的女婿吗?” “崔某不相信,您一定也看得到,即便是大力扶持寒门崛起,推翻了我们原本这些旧的士族。那么新崛起的这些人,慢慢也会变成新一代士族,他们也不愿意放弃权力,会做出跟我们现在一样的选择。制约朝廷和君权,掌控权力,壮大己身、权力世袭交接……” “既然如此,那您做这一切岂不是没有了意义?” 静静的听完,萧锐没有着急回答,而是思考片刻,缓缓点头说道:“不错,我承认确实如此。但不代表我们做这一切没有丝毫意义。” “崔家主,无论到什么时候,阶级都是永久存在的,在下并不是想推翻阶级,而是承认并且面对它。” “而我们做这一切的目的,无法推翻阶级,却可以一直更换每个阶级的人,从而防止阶级固化。一旦各个阶级完全固定,上层的人一出生就在上层,底层民众终其一生都爬不上去,翻身无望,那这个国家距离毁灭也就不远了。” “这个天下想要的是什么?不是消灭谁,哪怕普通百姓对士族一层很讨厌,但也不妨碍他们也很羡慕,也想成为我们这样的人。而有这么一条可以让他们成为士族的道路,一个可以改变自身和后代命运的希望,就是这个天下想要的——一种有限的公平。” “庸者下、能者上,天下各阶层人才辈出,都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和天赋。如此生生不息、循环往复,国家在这种不断的竞争中安稳前行。这才是皇帝想要的。” “当然也是我萧锐想要的,早就想替天下寒门问一声:我们生来居于社会最底层,可凭什么此生此世、生生世世都要待在最底层?” “萧锐不是大善人救世主,也没想过让这个世界绝对的公平,只希望凡我大唐的子民,心志不屈者,命运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都可以凭自己的双手,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崔守真喃喃道:“生而平等……人人如龙?” “原来,御史台门口那石碑的碑文,是出自侯爷之手。难怪、难怪……” 哦? 萧锐连忙否认:“那是陛下手书,人人皆知。” 崔守真呵呵笑道:“是陛下手书不假,但碑文措辞大义,绝不是陛下所撰。我清河崔氏跟多少代皇帝都打过交道,包括当今皇帝,不敢说完全了解,但也敢断定,他没有那种气魄和胸怀。” “今日方知,侯爷这是深藏功与名。如此堪比圣贤的名声都不要,崔某佩服!” 萧锐老脸通红,那碑文也不是自己搞出来的,自己也是从前世剽窃的,怎么好意思愧领?于是他赶紧转变话题。 “喂,崔家主,您别总是吹捧在下,倒是来点实际的。萧锐跟你耗了这么多天,带着任务来的,要不您就看我面上,把女儿嫁给承乾吧。” “萧锐是承乾的老师,今日以家长的身份跟您保证,令爱嫁过去一定会幸福的,绝不会受到丝毫委屈。别看承乾是太子,如果敢薄待令爱,我随时揍他。” 唉……还真是执着,念念不忘结亲之事。 崔守真叹息道:“这天下,能让侯爷屈尊求人的,今日怕是头一遭,我崔氏荣幸。侯爷替太子前来说情,您确实有这个面子。” “罢了,崔某自知不是侯爷对手,早晚这闺女都要被你带走,就给侯爷个面子,同意将小女嫁给太子殿下了。” 什么?真的?真的同意了? “崔家主?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二人击掌为誓。 萧锐欣喜若狂,起身就要出门招呼李承乾,却被崔守真一把拽住了。 “且慢,崔某还有话要说。” “行,有条件随便提,聘礼什么的,只要我们拿得出来,尽请开口。皇宫内库没有的,我萧锐想办法也给凑上。”萧锐拍胸脯应下。 崔守真摆手道:“不是那些俗物。侯爷需要答应我两个条件。” “简单,别说两个,就是……等等,让我放弃扶持寒门这件事不成啊。”萧锐差点许错承诺。 崔守真笑了,“不是,一码归一码,女儿给了太子,我们的事是我们的事。” “这其一,女儿许给太子,皇帝怕是要借机分化五姓七望。我们清河崔氏不愿被人嘲笑说攀附皇室,背上一个叛徒的恶名。所以还请侯爷出个妙计,能够保全清河崔氏的名声,不让其他家族怀疑,也不让皇帝趁机打压分化。” “若能做到,宁儿你们可以领走。” 这个…… 萧锐摩挲着下巴,思考片刻,忽然笑了,“说起来不怕崔家主笑话,来之前在下就想了一个损招儿,若您执意不给,我也没办法,不能带兵强抢。但是嘛,又不能看着你把女儿许给别人。” “那我就放出话去:崔宁儿被太子看上了,谁若是敢出头和崔宁儿结亲,那就是跟我萧锐为敌,四海八荒天涯海角,我萧锐必杀之!” “以我萧锐的恶名,怕是没人敢娶你闺女了。早晚你也要就范。呵呵,见笑了,实在没什么其他的招数了。” 噗……崔守真想吐血,幸亏自己脾气好,如果是个火爆脾气,将萧锐师徒赶走,怕是这一招早就现世了。 “咳咳,虽然恶毒了些,但也算凑效。委屈侯爷自污己身了。”崔守真没好气的拱了拱手。 “咳咳,客气了客气了,萧锐的名声早就臭了,不碍的。”萧锐老脸一红,尴尬的摆手,“您再说说下一条。” 第三百七十九章 崔家的条件 崔守真眼神深邃地看向了屋外,意味深长的说道:“其二,将来无论李承乾做不做太子,侯爷都要保证他和小女的安全。” 嗯???这个…… 萧锐被惊到了,满是诧异的看着崔守真。 崔守真叹息道:“当年太子建成之事,唉……前车之鉴啊!作为一个父亲,不求女儿如何尊贵,只想她平安喜乐。” 这是一位好父亲。 萧锐感慨的说道:“原以为您要跟陛下提两个条件,却原来全是跟我提的。” 崔守真也笑了,“跟皇帝提条件?古今帝王哪个不是反复无常之辈?崔某相信侯爷的人品和能力。” 萧锐摆手道:“别再吹捧我了。行,我答应你。无论未来什么变故,我尽最大能力保住他们的性命。至于帝位、或者能不能当皇后,这些我干涉不了。” 崔守真点头道:“足够了。这是对侯爷的请求,不是交易。” 说到这里,崔守真唏嘘道:“不怕侯爷笑话,崔某此举也是先小人后君子。跟皇室结亲,虽然是顺水推舟,但见识过侯爷的手段,也难免有提前布局的心思。若是将来五姓七望战败,被拉下高位,那么小女能在皇室享受安稳富贵,有个好归宿,也是好的。” 萧锐哈哈大笑道:“怕是不止这些吧?若是承乾能够即位,令爱不为皇后也是贵妃了,崔家也就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二人对视一眼,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萧锐认真的问道:“崔家主,五姓七望的实力我不清楚,您最清楚,怎么?这么没信心?您就一定是失败一方吗?” 崔守真盯着萧锐的眼睛,反问道:“侯爷以为呢?您不就是抱着必胜之心来的吗?” 二人心照不宣,再次大笑了起来。 有一种东西叫做大势不可逆。当一点星星之火燃起的时候,是不需要什么精密布局谋划推手的,早晚有一天会燃遍全世界。崔守真已经看到了这一层。 萧锐伸出一根手指,“十年,最多十年,你们必然会被我拉下神坛。” 崔守真没有说话,他不知道说什么。因为眼前之人无败绩。 念及在清河被款待了这么多天,萧锐语气温和的劝道:“崔家主,与其等着被人推下去,不如急流勇退,早日布局,或许还能给崔家一个全新的未来?” 崔守真拱了拱手:“多谢侯爷好意。您是现在就将小女带走?还是以后再来?” 这是要转移话题了。 萧锐摆手道:“以后再来吧。现在直接带走,就像从清河抢人一样,传出去都说我萧锐是土匪了。对崔家名声也不好。” “对了,可以请小姐出来跟承乾见一面了吧?那小子可是对令爱情根深种,不到一个月,清瘦了不少。” 崔守真笑道:“哈哈哈哈,这些我全都看在眼里,否则也不会放心把女儿给他。” …… 一天之后,两个小年轻终于见面了。崔家花园里,谁也没有去打扰。 “呜呜呜,你再不来,爹爹就要把我许人了……”崔小姐哭的梨花带雨。 李承乾傻乎乎的就在一旁看着,满脸的焦急,最后掏出那个定情的小手绢递了上去。 崔小姐噗嗤一下就笑了,躲过手绢,嫌弃的说道:“木头,就不知道哄哄人家吗?” “啊?我以为你跟我一样,哭一会儿就不哭了的。那我要你别哭了,你会听我的吗?”李承乾呆呆的问道。 噗…… 崔小姐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你也哭过呀?是当初逃命时候吗?羞羞羞……这么大的男孩子了还哭鼻子?” 李承乾一脸的认真,“不是的,逃命的时候,还有被颉利抓去的时候,我可一下都没哭过的。是、是在家里,被母后打了才哭的。” 这时,崔小姐拿着那手绢闻了闻,“这什么味道?咦……你是不是把我的手绢弄脏了?” “没有没有,我不舍得拿它擦汗的,一直贴身放着,可能是、是汗味儿吧?”李承乾连忙解释。 “汗味儿?刚刚我拿着擦汗了,你是说我身上汗味儿很臭吗?”崔小姐故作生气的倒打一耙,心里却甜甜的,知道对方将手绢贴身带着。 “不是不是,是我的汗味儿……”李承乾实在硬气不起来,心说刚才你拿着是擦眼泪吧?哪里擦汗了? …… 两人呆了足足一下午,说了许多话,多数时间都是崔小姐在说,李承乾在听。 当天晚上,为了表示对崔守真一家三口当初救了太子的谢意,萧锐借用小厨房,亲自下厨做了一顿家宴,同时也是离别宴。只有崔守真一家三口,萧锐和李承乾,连李君羡都没资格列席。 本来萧锐是客人,崔家就是再不济,也不可能让客人下厨的规矩。但拗不过萧锐的坚持,其实也是萧锐吃够了崔家的伙食,想给自己改善改善。 对于没走出过清河的崔家三口来说,能吃到长安厨神的手艺,绝对是不容易的,能让萧锐亲自下厨,怕是皇帝都得出其不意。所以这顿饭吃的相当满意。唯独李承乾面对美食味同嚼蜡,刚见一面就要分开了,怎么吃的下去嘛。 第二天一早,萧锐一行就离开了清河崔氏。像是行军一样匆匆而走,同时放出消息,冠军侯生气了,在清河崔氏跟崔守真磨了一个月,崔守真丁点面子不给,冠军侯只能带着太子折戟而归、无功而返。 一张萧锐亲手书写的告示被张贴在清河县门口,内容大意就是:“崔守真之女崔宁儿,太子李承乾看上了,我萧锐做媒将此事定下,将来必定八抬大轿过来把人接走。世上谁若是不长眼,敢应下崔守真女儿崔宁儿的许亲,就是与我萧锐为敌,四海八荒、天涯海角,我萧锐必杀之!” 有落款,有冠军侯大印。 一时间举世哗然。好家伙,冠军侯是个狠人呀,你们得不到,你也不让别家得到?这不是耽误了人崔家小姐吗? 告示张贴不到一个时辰,就被清河崔氏的人暴怒揭走,送到了崔守真面前。崔守真大怒,立即发表声明说,萧锐敢阻我女儿婚事,清河崔氏跟冠军侯萧锐势不两立。 告示被揭走有什么用?最近这段时间,清河县都快被探子挤爆了,这一个时辰的张榜,足够将消息传遍天下了。 谁人不知冠军侯萧锐是个二愣子?杀人如麻的二愣子,皇帝都拦不住……啧啧,完咯,惹上了萧锐,崔守真的女儿是嫁不出去啦。 无数人都在嘲笑崔守真,包括五姓七望其他家族的人,但谁又知道,崔守真此时正拿着那份萧锐手书的榜文欣赏呢,“好字、好字啊!外界传言,冠军侯萧锐文武双全、诗画双绝,他的字万金难求,果然名不虚传。” 欣赏一阵,然后悄悄交给了女儿崔宁儿收藏,“宁儿,收好这个东西。这份手书,将来可以当你的聘礼了。说不定还能当成一段佳话呢。这世上,怕是没有比冠军侯更可靠的媒人了。” 崔宁儿羞红了脸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收下。 第三百八十章 谁是二愣子? 皇宫里,李二已经等了足足一个月消息了,萧锐可是拍胸脯能办到的,我这边分化五姓七望的后手都安排就绪了,就等你那么约定一下,立刻就派人煽风点火开整了。现在倒好,你跟我说铩羽而归?就放了句狠话?有个屁用啊! 人家咬死了不将女儿嫁你,你狠话虽狠,没人敢娶又怎样?大不了人家将女儿送去出家做女冠…… “去,告诉萧锐这个二愣子,回来以后立刻入宫见朕!别想躲进萧家庄。” …… 躲?我为什么要躲?辛辛苦苦在清河耗了一个月,风餐露宿的来回几千里,就是为了你儿子的婚事,不找你要好处能行? 萧锐带着李承乾,兴致勃勃的入宫了。 “呵,这不是拍胸脯说,马到功成的萧侯爷吗?怎么回来这么快?放一通狠话就回来了?”皇帝奚落道。 额……萧锐心说,你吃错药了吧? “父皇,姐夫帮忙把事情办成了的。”李承乾赶忙帮腔。 “成了?”李二持疑的看向了萧锐。 萧锐看了一下四周,然后对李承乾说道:“承乾,你先去拜见母后吧。我跟陛下有话要说。” 这话一出,在场的长孙无忌、房玄龄也识趣的退场,包括内侍老高。小书房里就翁婿二人。 萧锐解释道:“岳父,崔守真答应嫁女了。” “哦?答应了?那外面传言怎么回事?” “那是我们故意布置的迷阵。崔守真答应嫁女,但却不愿脱离五姓七望,不想被其他几家挤兑,所以只能出此下策。” 李二皱眉道:“怎么?我的太子娶他女儿,还要藏着掖着?” 萧锐笑道:“当然不是。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您这边已经准备好了,只要亲事一成,就开始分化打压五姓七望,对吗?” 李二点了点头算承认了。 “崔守真也看到了这一点。他们还不想认输,所以不愿因此被打压。” 李二不解道:“既然如此,他为何又要同意嫁女呢?” “那是因为我给他看了一样东西,并且明白告诉他,五姓七望、乃至整个士族阶级都要变天了。把他吓住了,嫁女也是一个赌注。” 赌注? “是的,等我们打败了五姓七望,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去接人了。”萧锐自信道。 李二白了一眼说道:“胡闹嘛!五姓七望是这么容易打败的?没有十几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如何能将他们连根拔起?难不成让承乾等几十年?你就是这么考虑的?” 萧锐早就习惯了和皇帝的争吵,也不着急,他悠悠的坐下自顾自的倒水喝茶,气得皇帝真想过去踹一脚。 “岳父,许敬宗和岑文本那边有成果了。” 嗯?李二愣住了。 “新式造纸术已经改进到第三代,造纸成本再次降低。” 真的? “另外,我改进了印刷术,印一本全新的书册,仅仅需要一天就能完成排版开印。” 听到这一条,李二心跳都有些加快了。 似乎嗓子有点干,咽了口唾沫,压抑住心中的激动,李二沉声问道:“你是说?” “没错,我们的十年扫盲计划可以实施了。” 真的? 萧锐将之前在崔家的一套,跟皇帝讲了一遍,李二眼中异彩连连,不住叫好。 “这么说,你将这一切都告诉崔守真了?他害怕了?” “没错,他是个聪明人,能够看懂形势。大势不可逆。我们做这一切都是阳谋,他们挡不住的。” 李二抚掌赞道:“好,好得很!贤婿,明日、明日大朝会,你一定要来。就议这个扫盲大计。” 呸……真·势利眼。 刚才叫我二愣子,现在就是贤婿?您是皇帝呢?还是变色龙? 次日大朝会上,皇帝提出全国扫盲行动,犹如一颗核弹般,惊呆了满朝文武。特别是五姓七望这些世家大族的官员。 偏偏他们也不敢站出来明着反对,这可是实现孔圣人毕生的目标,开民智,让人人都有书读呀。谁敢拦着,那就是举世公敌。 士族一层的确强大,可比起普天之下的平民百姓来说,那就是九牛一毛,谁敢拦着平民百姓读书识字,那不用朝廷管制,百姓们自发聚起来就能砸了他们的宗庙。 经过三天特殊朝会的商议,决定先推出两点举措,其一就是各地官府负责售卖蒙学三册,一文钱一册,人人都可以来买。全国统一价格,严禁任何私人或者官府加价,查出一件立即下狱严惩。 另外在各个县衙门口,刻书宣化,每逢初一十五,各地县令都要亲自出门,给百姓教授讲述刊刻的蒙学书籍。 为什么大唐读书人少?一来是书册珍贵,二来是私塾先生紧缺,许多百姓家里买起两本书,却无人教导识字,也是无用的。而且更多的普通人都是家庭穷苦,温饱都成问题,哪里还有闲钱和时间去识字呢? 现在有政策,县令初一十五出门授课,专门教蒙学识字,大大的缓解了没有蒙学先生的难题。 萧锐更是组织了一批人,将三字经编成童谣,传遍四方。这样的话,孩子们一边念诵着童谣,一边对照着县衙门口的石刻,慢慢也可以认得许多字。 总之这一条条的政策和层出不穷的手段,不仅仅是五姓七望,许多门阀世家都慌了。 士族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就是因为识字。不,是因为常年把控着读书人。每个强大的门阀世家,都有自己很高档的、秘传的家学传承,这才是各家的根基。 普通老百姓的孩子,哪怕再有天赋,识字无门,不还是做不了官? 可现在好了,先是土豆粮食推广全国,让人人吃得起饭。现在又是书册便宜到一文钱一本,让人人都读得起书,要不了多少年,天下人人都识字,那朝廷岂不是想用谁当官都行?岂会只用士族子弟?萧锐和皇帝下的是连环计呀。 “怎么办?怎么办?一文钱一本的书?别说寒门子弟了,就是那些街头的乞丐,一天随便也能乞讨来一文钱的。萧锐,萧锐……这是真正的阳谋,怎么破局?” 不仅仅是荥阳郑氏、范阳卢氏,几乎所有家族都在发愁。 当然,也有许多家族拍手叫好,比如孔圣人的后人,孔家孔颖达就亲自登门道谢。复圣颜回的后人,颜家颜师古也送来贺礼…… 一时间萧家庄可热闹了,来了许多生面孔。 萧锐推也推不掉,自己又不喜欢应酬,只能将老师李纲夫子请了过来。 孔颖达提到:“侯爷,既然那书册都一文钱一本了,为何不干脆免费发放呢?那样岂不是给百姓减轻了负担,可以有更多人、更快的读书识字?” 免费? 萧锐想吐血,一文钱一本,我都得搭上运费,你还想让我免费?那不得赔死?你是来道贺的?还是来给我添堵的? 赵德言却笑着接茬道:“孔祭酒,免费的东西,人们可未必会珍惜。在下曾建议侯爷定价十文一册,只有让百姓们感觉读书识字的来之不易,才会更努力的珍惜机会。” “可惜侯爷宅心仁厚,不愿赚百姓的血汗钱。” 嘶…… 孔颖达拱手道:“赵先生说的是,是在下糊涂了,确实不该免费。” 萧锐眼珠一转,一个念头萌生,既然来了这么多大儒世家,不利用一下怎么行呢?扫除文盲,人人有责! 第三百八十一章 首届恩科 想好之后,起身对着在场众人行了一礼,萧锐发愁的说道:“诸位前辈,实现孔圣人开民智的理想,光靠萧锐一个小辈可不行。在下不过是有几枚铜钱俗物罢了,能给百姓提供书籍,却无法教会他们读书识字。” 赵德言一看就知道,萧锐这是有歪主意想坑人了,于是唱起了双簧,“侯爷,不是已经让各级县令每月讲学两日了吗?” 萧锐摇头摆手,“杯水车薪、杯水车薪……” “识字读书可不容易,孔圣人说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那些贫苦百姓们、住的距离县城偏远的,怕是没机会听县令讲课。且半月一讲,间隔时间太久,又能记住多少?” 赵德言叹息道:“是啊!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大唐现在太缺识字之人了。民间私塾先生可是要收费的,普通百姓根本念不起私塾。” 萧锐无力道:“是啊。陛下本意是想在各县开设官办学堂的,免费的学堂。还说哪怕朝廷勒紧腰带,从口粮里挤一挤,也要让孩子们能够识字。” “谁成想受制的不是钱粮,而是识字的读书人,能够担任学堂先生的读书人。太缺了。” “据我所知,在最偏远的几个县,他们的县令还都是文盲不识字呢。” “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让各地县令,每月讲学两日。” 这…… 孔颖达和颜师古等人,可都是人精,听到这里如果再不明白,那就是要装糊涂了。 对视一眼,孔颖达起身说道:“侯爷,我孔家族中有一批学问浅薄的子弟,资质平庸无法为官,送去治学问也有些欠缺,但若是教人蒙学识字,应该是够了。如果侯爷不嫌弃,就让他们到侯爷手下听用如何?” “真的?有多少人?”萧锐激动的上前握住了孔颖达的手。 “约莫二三十人吧。” “不够,差的远啊。”萧锐略显失望。 颜师古站了起来,“侯爷,我颜家也有一批子弟,同样送到侯爷手下吧。不多,十几名。” 有这两位带头,其他几位也纷纷站了起来,或多或少都提出送本族子弟过来。 萧锐挨个致谢,这么一凑,真的凑出了百十人呢。 “诸位放心,这第一批送去各地的学堂先生,只要能够踏实在当地教学五年,且教学成果不错,将来全都召回长安,本侯亲自保举,每人都有一份不错的功名。” 此言一出,众人喜笑颜开,一个个都盘算着,回去多送几名不成器的族中子弟过来,跟在冠军侯手下历练,就算混得再差,也能有一份功名,可是大好事。比在家里当纨绔的强。 老李纲笑吟吟的看着这一切,虽然徒弟的心机很明显,大家都看懂了,但大家也都理解,萧锐说的都是实情,而且他着急也是真的。 “藏锋,靠各个家庭拼凑出来的学堂先生,毕竟有限。读书人真正多的,可不在座。” 萧锐苦笑道:“恩师,您说的极是。弟子也知道是杯水车薪。天下八成读书人都在那几家,可人家怎么会给我用呢?他们巴不得将天下所有书籍都收归自己所有,巴不得学问成为他们一家之言。” 老李纲抚须道:“错了,老夫说的不是世家,是民间。” “民间?别闹了,恩师,我们现在商议的,就是怎么往民间传播学问。如果民间读书人最多,那还用得着我们现在这么忙活吗?”萧锐还是没明白。 旁边的赵德言好像懂了,拍案叫绝,朝着老李纲躬身行礼,“夫子妙计!不错,天下读书人最多的,还得是民间。” “赵兄,你们到底在打什么哑谜?”萧锐着急了。 赵德言解释道:“侯爷,夫子说的,应该是寒门。不是庶民。” “寒门?” “不错。世家子弟读书人的确很多,但人家是含着官印出身的,可不会屈尊给您当学堂先生。但您不要忘了,天下寒门无数,每年来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九成都是寒门。多少人落第之后,留连长安久久不去?还有那些投卷的,虽说不是个个文采斐然吧,但也都是有一定学识的。” 萧锐眼前一亮,惊喜道:“恩师,您是说,可以征辟这些落第书生来做学堂先生?分配到全国各地的官办学堂?” 李纲抚须笑道:“不错,如果按照刚才你给他们几人许下的承诺来办,想来会有无数人愿意领这个差事。” 萧锐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恩师,姜还是老的辣!弟子服了。您这一句话,能让大计提前十年实现。” 老李纲哈哈大笑道:“迟暮之年,能看到盛世的曙光,能帮上点忙,老夫责无旁贷。只可惜,老夫没有十年了,看不到咯。” “怎么会?您老可是要长命百岁的,一定能看到。”萧锐宽慰道。 老李纲摆手道:“人活七十古来稀,孔圣人也不过活了七十二岁。人不能太贪心,我这身体,这两年如果不是你这个好徒儿照顾的好,怕是早就入土啦。” “行了,到了我这把年纪,多活一日就是多赚一日,为师早就看开了。还是说正事吧。” 颜师古担忧的说道:“夫子,侯爷,用那些落地书生做学堂先生,单纯的教人蒙学识字没问题,但这些人良莠不齐,每个人品德不一,是不是需要甄别遴选一下?” “毕竟教书几年,就可以免去科举被录用为官的,难免有些浑水摸鱼之辈。” 孔颖达也点头道:“不错,若是有人应付差事,随便对付几年,然后就去当官了,岂不是祸事?” 萧锐沉思道:“孔祭酒,可否从国子监遴选一批人,常年走访巡视各地,监督考核他们的教学情况呢?” 孔颖达思考片刻,点了点头,“此计可行。” 旁边赵德言开口了,“用后考核?为什么不在用人之前就考核呢?干脆对那些落第之人开一场专门的科举。不测时政、不测学识,就考他们对蒙学之事的理解,还有对这几册蒙学图本的见解。若能通过者,方可被派去担任学堂先生。” 萧锐抚掌大赞:“好主意,开一场别样的科举,不选拔官员,选拔学堂先生。我们这就上书陛下。” “科举之外的选才?为落第之人另辟之路。选上了,就是五年之后的官员,不如就叫作——恩科?朝廷格外开恩的科举?” “妙极,就叫恩科!” 第三百八十二章 撰书人露面 三天之后,朝廷又下达一封诏令。开恩科,为国选才。 何为恩科?简而言之就是,如果你愿意为国家免费效力五年,会分配到各个地方的官办学堂教书。只要实心办事,五年之后就能成为国家正式品级官员。 但这样的好事,也不是人人都能去的,还是要经过选拔遴选,确认人品、学识、以及教学天赋。当然了,比科举的门槛要宽泛许多。从此以后,恩科放在科举的次一年举办。同样是每三年一次。为那些落第书生提供了多一条的前程。 当然,如果你自信才华足够,科举能够考中,不愿效力五年才去做官,那可以不参加恩科,等着三年一次的科举,如果中榜就可以提前步入官场。 以上就是恩科的全部解释,一时间全国轰动,来自各地的寒门学子纷纷涌入长安城。 可在恩科背后,皇帝等人的谋划里,对恩科选材更加看重。因为这些在民间教书历练了五年的学子们,将来如果做官,会更加理解民生疾苦,这五年的艰苦历练,应该是一件好事。 恩科放在两个月后,考什么呢?跟科举不同,这次挑选的是学堂老师,专司各地孩子们的蒙学,所以学识方面,考三字经、千字文、声律启蒙,这三本蒙学教材。 人品方面考一篇实例分析。教学水平方面,同样是写一篇个人对蒙学的见解。 其中蒙学三册,这是三本新书,所有学子都未曾读过。但现在已经火速传遍全国出售,所以就要求所有学生,在临考的两个月内,尽快熟
相关推荐:
突然暧昧到太后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蔡姬传
误打误撞(校园1v1H)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取向狙击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盛爱小萝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