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非要局限在世家子弟中呢?胖子,你手下的文吏,也不全是世家子弟吧,也有低层士人,也有自学成才的平民,甚至这回青州这里来投奔你的本地人士,比如那个什么喜欢吃大梨的王玄谟,是这个人吧。” 刘穆之微微一笑:“是的,这人在青州也算不得大族豪强,但游学四方,水平还是有的,现在在我手下作事,以后在青州这里办学教谕,他也是可用之人。” 王妙音咬了咬牙:“原来,你想动世家根基,彻底取代我们,就是要用这些学校啊,我娘早就看出这点了,她还真没说错!” 刘裕正色道:“妙音,国家要强大,要发展,就不可能让少数人永远地占据和垄断这些资源,权力,对世家也一样,如果不是世家间的竞争,逼着子侄上进,那早晚会变成王国宝那样的蛀虫,只会辱没祖先之名。你们谢家虽然家风一直很正,但现在的人才已经远不如相公大人和玄帅那时,这点,你否认吗?” 王妙音沉声道:“那是我们自己的事,我们会重新教育好子侄,让他们上进,居安思危,不肯上进的,就打发到边野乡村,守几个小庄园终此一生,到他们的子孙辈,连小庄园也未必会有,但你现在要做的,是连这些小庄园也要夺走,去分给外人,这是我们不可能接受的。” 刘裕摇了摇头,叹道:“妙音,那我问你一句,之前孙恩起事叛乱的时候,你们王谢子弟,世家子侄们,几乎占了全吴地的小庄园,大晋一半以上的人口,最好的土地,都在你们手上,结果孙恩登高一呼,从者如云,不到一个月时候,八郡沦陷,成百上千的世家子弟,不仅失了这些基业,连命都没了,那个时候,夺这些小庄园的,是我们北府军人,还是妖贼?” 王妙音的嘴角微微地抽了抽:“是妖贼,但他们的背后,是天道盟这样的邪恶组织,并不是…………” 刘裕摆了摆手,打断了她的话:“你不能因为敌人邪恶,强大,就把自己的责任推得干净。占了天下的资源,就得负起相应的责任,国家的存在首先就是为了保护百姓,如果你们世家大族占了这些资源,却连自己都保护不了,说得过去吗?” 王妙音咬了咬牙:“那得是国家军队的责任了,你们京口不也是开国以来就免税免役,就是要你们出兵打仗的,我们世家子弟的长处在于管理,你们的长处在于战斗,大家各司其职,不然,这百年来的军械粮草,难道是你们京口自己种出来,造出来的吗?” 刘裕微微一笑:“可是天下只有一个京口,不过十万人丁,就是把吃奶的孩子全算上,也只能出几万兵马,我们大晋地方万里,人口数百万,上千万,难道全要靠一个京口出兵吗?你们谢家组建北府军的时候,可是面向整个大晋,而不止是一个京口吧。” 王妙音的眼中光芒闪闪,陷入了思考之中。 刘裕的眉头一挑:“其实道理你非常清楚,世家子弟之所以保护不了吴地,是因为他们手里没有军力,能打的,能从军的,你们多年来都是远远打发到京口,江北这些穷乡僻壤,有用的时候要他们保命,太平的时候就巴不得他们消失。” “以前的敌人是北方胡虏,来自北方,所以军事重镇,职业军户就放在北边,孙恩他们是第一次在吴地,江南反叛,所以一下子就能八郡沦陷,因为,吴地只是你们世家大族们种地产出的庄园之地,你们在这里只需要农奴,佃户,不需要军人,说白了,这种分配,是不合理的,真的碰到危难之时,无兵可用,没人能保护你们!” 刘裕看着刘穆之,继续说道:“江北六郡其实也是一样,只不过反过来,在这里你们世家只需要军人打仗,甚至为了降低胡人掳掠的兴趣,故意多年荒废江北,导致这里民不聊生,只出军人或者盗匪山贼,连粮食供应,都要依靠你们吴地庄园的施舍。” ===第三千七百九十五章 大义灭亲终难取=== 刘裕的双目炯炯,声音洪亮,继续说道:“长此以往,这里只能自保或者出军户,本该是富饶之地,鱼米之乡,生生就给弄得人烟稀少,胡人都没兴趣来打劫,我们自己更不可能把这里作为前进北伐的基地!” “妙音,这种为了自己家族的私利,而让国家积贫积弱的举动,不能再持续了。不然,等我们这一代人老去,不在之后,再出妖贼乱于内,再出强胡侵于外,我们的子孙后代,拿什么去抵挡?” 王妙音默然半晌,久久,才叹了口气:“你说的是有些道理,我们也一直在反思,但你不要以为,打倒了世家高门,就真的可以天下人人平等了,那些平民子弟,立功上位,没有底蕴和积累,最可能的结果就是一两代子孙后就腐化堕落,甚至本人这辈在取得富贵后就骄奢淫逸,不思进取。现在不少北府军老弟兄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你难道也要否认吗?” 说到这里,王妙音的粉面带霜,继续道:“不管怎么说,能混到现在的世家门阀,多少也是有些积累,有些家风的,至少知道从小要教育好子侄,要让他们学会本事,读书认字,以后也要多学兵法战策之道,学习治国理政之术,就象你,如果打仗,是喜欢用自己熟悉的,一起成长起来的老兄弟,还是想用刚刚入伍,连自己也不知道的新兵呢?” 刘裕笑了起来:“说到这里,妙音你就自暴其短了啊,军队,战士是严重需要依赖体力的,你二十岁时再能打再精壮的汉子,年过四十,五十之后,也难以胜过过二十岁的年轻人了,这就叫拳怕少壮。哪怕对我也是一样,所以我在战场上的位置只能越来越靠后,从一线的搏杀变成了坐在这帅台上指挥。” 王妙音的秀眉微微地蹙走,没有说话。 刘裕收起了笑容,继续说道:“所以我们这些老兄弟,立功升职,从小兵一个个杀到将帅的位置,开始把任务从亲自冲杀变成指挥作战,因为我们经历的多,经验丰富,知道战法兵事,所以能胜任指挥。我们把我们的徒弟,我们的子侄带在身边,让他们也经历战争,也能有指挥才能,把这打仗的本事流传下去,这就是你们世家高门经常说的,兵家将种。” 王妙音点了点头:“是的,兵家将种,将门虎子,但和我们也是一样的,几代人之后,无法保证后代还有这个能力和本事,最典型的不就是桓玄吗?不过两代人,就只剩下野心没啥将帅之才了。” “甚至连桓玄,都算是将门子弟中好的,别的多半还不如他呢。裕哥哥,就算你以后的儿孙,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因为文化方面可以读书认字,但打仗要亲自上战场,太危险了。” 刘裕点了点头:“所以,无论是文还是武,无论是将门还是世家,都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小家利益,因为我们的数量太少,太有限!” “你不能指望国家的人才,无论是治国的文官还是打仗的武将,永远从这些家族里出。” “只有把这个范围进一步扩大,让越来越多的人能习武学文,掌握文武才能,才可以有人才的起码数量。在大量的数量里进行选拔,才能出真正的俊杰。” 王妙音微微一笑:“就如你这样的真正的俊杰,不也是给相公大人看上了吗?刘牢之他们也没给埋没,如果你把世家门阀中的精英全盘给打倒了,一夜之间全给换了,无人主持大局。” “那有点小才却无背景家世,没有积累底蕴的那些人一朝上位,要做的恐怕就不是去举荐发掘人才,而是为自己的家族谋取私利了。裕哥哥啊,人性中的自私和贪婪你是改不了的,不要总以为世家高门才这样,普通人同样如此,而且很可能更加贪婪,因为他们以前没尝过富贵的滋味,一旦尝到,更不愿意失去。” 刘穆之笑了起来:“我怎么感觉妙音在说我啊。” 王妙音平静地说道:“我没针对你穆之,但这种情况,现在很普遍,就连裕哥哥的弟弟刘道怜,这几年干的贪婪枉法之事,也不在少数吧,还有很多借军功起家的北府将士,他们在地方上横行霸道,不比当年的刁家兄弟来的逊色。现在裕哥哥你掌权时他们尚且如此,如果你不在了,那更不可想象。” 刘裕点了点头:“我承认你说的有道理,人有私心,无论何时,手上有了权力,总想给自己,给家人谋取富贵,所以,要制约这样的情况,就得需要制订严格的,合理的法规和政策,从上位者自己做起,约束自己的家人,约束自己的子侄,比如刘道怜,我也是今天才知道他这些年做了这么多恶事,打完之后,他的彭城内史这些职务不能留了,甚至我需要把他交给有司审理,国法处置。” 王妙音的脸色一变:“万万不可,裕哥哥,这种骨肉至亲的桉子,谁都可以处理,但你不行,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首先是违了孝行,有背人伦,一个连亲人都不顾的冷血之人,大家不会觉得你高尚,只会觉得你可怕。” 刘穆之也叹了口气:“是的,忠孝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一个人如果对家人不孝,那大家会认为对国家也不可能忠到哪里去。就象王莽,曾经大义灭亲,以国法处死了自己打杀奴婢的儿子,看起来是刚正无私,但最后证明,他不过是杀子求名,给自己谋取更高的官职和名声,以便自己篡权夺位,自立为君罢了。” “寄奴啊,你再不喜欢刘道怜,也不要公开处理他,这不会有好的效果。只会削弱你的地位,让人不敢接近,就算你的理想再崇高,再远大,没了权力,也难实现了。” 刘裕轻轻地叹了口气:“他违背的是国法,祸害的是百姓,如果我不处理,那更没有人敢法办他了。妙音刚才说的不少北府兄弟,开始腐化堕落,祸害国家,不就是因为看着刘道怜这个典型吗?” ===第三千七百九十六章 国法不上士大夫=== 刘穆之的眉头微微一皱:“寄奴啊,你不要会错意思了,不是说不处理刘道怜,而是说,你不能公开,当典型处理,这是两回事。” 刘裕咬了咬牙,沉声道:“你们说的这种处理,不过就是内部处理的路子,板子高高举起,再轻轻放下,借口官职调动任免,免了他彭城内史之职,然后换个清水衙门上任,或者给个虚爵回家赋闲,对不对?” 王妙音和刘穆之对视一眼,点头道:“是的,这种处置,既不让他继续害民误国,又保存了你的面子,千百年来,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都是这么来的。” 刘裕冷笑道:“好个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说来说去,仍然是几千年来的这套,只要是士人,世家,那就算贪赃枉法,杀人越货,也最多是个罢官了事,而普通百姓,给活活打死,欺负死,也是无冤可伸,你们还觉得这是理所当然?这国家,这天下,永远只是占人口不到百分之二,三的这些士人,世家的,而占了人口绝大多数的,名义为人,实为牛羊畜生,对不对?” 王妙音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她长叹一声:“我知道,这是不对的,也是你毕生奋斗想要改变的事,但是要改变千秋万载以来的习惯,不是一朝之事啊,裕哥哥,你也知道,士人敢这么狂妄,纯粹就是因为他们掌握着管理国家,治国理政的本事,这些,不是普通百姓有的啊。” 刘裕咬了咬牙:“别人我不好说,道怜我还不清楚吗?他从小痴愚,就是个二傻子,你们说百姓平民没有治国之才,他的才智,连平民百姓都不如,成天就会抱着几个玩具玉壁在那里流鼻涕,所谓贪腐,根本不是他本人所为,而是他身边的那些士人,世家子弟,你们以为我不知道吗?因为他傻到连钱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真要说猪狗一样,喂饱就满足的,他就是这样的人!” 刘穆之默然半晌后,终于叹道:“是的,真正贪腐的,是他幕府里的几个人,我也都知道,庾家的,郗家的,刘家的,朱家的几个小子,打着彭城内史府的旗号在外面占地圈田,欺男霸女。” “我之所以劝你不要深查这个,内部处理,也是因为这不是你刘家一家的事,闹大了,不仅你的名声受损,十几个大世家和京八新贵家族,都会跟着倒霉。” 刘裕冷冷地说道:“所以,就是一帮腐朽堕落的世家子弟,混到了我那个脑子不好使的兄弟身边,打着他的旗号在外面干尽坏事,然后以为我会跟别人一样,顾及自己的名声,不愿意受牵连放弃自己的权力,所以处置不了他们,,就算处理,也只能如你们所说的这样,内部,悄悄的处理,刑不上大夫,对不对?” 刘穆之脸上的肥肉微微地跳了跳:“是的,你如果想实现你的宏图伟愿,就只能这样处理。刘道怜当上彭城内史,也不是你的施舍,而是当年起兵建义之时,他也立了功,这是他应得的。只不过因为你的关系,给他的封赏和官职稍稍比平常人多了点,也没人会计较这些。至于那些世家子弟,也是按自己的爵位和官职授予的,就算不放在你兄弟身边,也会在别处。” “天下的吏治腐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解决。如果全都不允许贪腐,那就会没人出来做官做事。你有再多的雄心壮志,要有兵有粮,都需要有人去帮你征丁抽税,这中间必然会产生阳光之下的黑暗,在现在吏治不完善的时候,你只能依赖世家子弟和士人们治理,寄奴啊,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的途陉,是百折千回,从来不是一条直路。” 刘裕咬着牙,死死地盯着刘穆之:“所以,就象刚才你跟我说的一样,这些黑暗,你不想让我接触,而是改为你自己处理吗?” 刘穆之叹了口气,脸上闪过一丝落寞之色:“你以为我想天天面对这些事情吗?但治国理政,从来不是请客吃饭,从来不是对着那些跟你一样高尚的人,小民只想丰衣足食,士人则想着荣华富贵,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都很少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受苦受累,却为他人谋得好处。你这种搞法,我不客气地说,无论是百姓,还是士人,都很少有人喜欢。因为你已经改变了他们千百年来的生存方式,你的雄心壮志,和他们想要的,并不那么一致。” 刘裕沉声道:“这话不对,我不是为了我自己,我是为了国家,为了未来,胡虏不灭,妖贼不除,今后除时会卷土重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王妙音微微一笑:“但是离淝水之战已经过了二十多年,快三十年了,除了这次的南燕小小地掳掠了一回淮北,大晋的百姓已经有几十年没有见到胡骑了,大多数人的目光就是这样短浅,为了从小到大没见过什么胡骑,好好的小日子不能过了,你是流血流汗为他们打拼,可他们却不会领你的情。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听到打仗就头皮发麻,而对于世家高门来说,一打仗就得捐钱抽丁,都是有损他们的利益,既然阻止不了你打仗,那就得平时多捞点,这样才能回本。” 刘裕恨恨地一跺脚:“原来我为国征战,倒成了对不起他们了,天下间竟然有这样的道理,我今天也才算开了眼。” 王妙音沉声道:“这就是现实,裕哥哥,你没办法一夜之间杀光天下士人,世家,更没办法一夜之间换上无数的跟你一样高尚,又有治国才能的人帮你管理整个天下,所以,在你的那个什么吏校能产生大量人才之前,你还是只能跟世家高门合作,如果你六亲不认,把刘道怜和其他的幕僚一起处理了,那恐怕就算我和我娘,也无法再帮你跟其他大世家沟通了,到最后就是两败俱伤,你想天下没有贪官污吏,那起码现在就会没人帮你做事干活,你的雄心壮志,顿成泡影。” ===第三千七百九十七章 大业未成操之急=== 刘裕长叹一声:“你们说的对,是我有些操之过急了,妙音,谢谢你跟我说了这么多,你一直站在我这一边,这让我非常感激。曾经有那么一瞬间,我…………” 王妙音的眼中充满了幽怨,轻轻地叹道:“傻瓜,当初为了和你在一起,我甚至可以抛弃我的家族,离开相公大人,离开我娘,顶着所有世家的非议跟你在一起,若不是因为命运的安排,你我无法维护当年的婚约,现在的我,早就是你的将军夫人了,又怎么会以一个世家子弟的身份跟你在这里交涉?这些年来,我们的关系渐行渐远,但我对你的初心始终不变。” “我知道,你高尚,你正义,你想改变这个腐朽的世界,你想让众生平等,你有神佛的思想,有上帝的境界。但裕哥哥,凡事欲速则不达,身处这个浊世,你不能只有清流,也要学会如何跟浊浪相处。尤其是这些浊浪你现在离不得,摆脱不了。我和穆之这些年来不是借用你的权势给自己的家族谋好处,要是我们想这样做,那还找你做什么?我谢家几十年来都是手握大权,若不是想求个清平世界,还要提拔你这样的人吗?那我们应该去找的,去联姻的是王国宝,是桓玄!” 刘裕点了点头:“是我误解了,可能是因为给世家高门一直掌握着命运,甚至陷害过很多次,当我知道连相公大人他都是黑手党的一员,尤其,尤其是造成了你我的分离,所以我…………” 王妙音摇了摇头:“如果相公大人真的不想对这个世界作出改变,那也不会去跟王国宝这样的人决裂,不会想要提拔你这样的草根之士,来得罪整个世家,更不会因此得罪了黑手党的其他几个镇守,最后差点家族不保。刘裕,不是只有你在对抗这个黑暗的世道,在世家中也不乏有识之士想要扭转乾坤,你不能因为自己吃过亏受过苦,就把所有的世家子弟,都说得一钱不值,都认为只顾私利。” “国家强大,家族才可能强大,这个道理,我们岂会不知?但人有惰性,家族有传承,生而富贵,自然会有很多人不思进取,如果通过读书明礼都无法扭转,那就只有想办法把他们慢慢淘汰,这就是相公大人当初想招你为婿,进入我们谢家的原因,既然生儿子生女儿是老天注定,无法更改,那就起码能把有力的才俊招婿入门,在血亲之间形成竞争。” “刘裕啊,你也不想想,相公大人连北府主帅这样重要的职务,都要给玄叔,而不是给自己的亲生儿子琰叔,他难道是你说的那种自私之人吗?但他能做到的,也只有这一步了,如果他直接把北府帅职给你这个与谢家毫无关系的外人,那首先谢家内部就不可能同意。所以,想要替代世家,想要从他们手中拿回权力,你首先得成为世家的一员,或者是长期为他们做事,这点你难道现在还不明白?” 刘裕正色道:“相公大人的苦心,我现在是清楚了,以前我曾经错怪过他,觉得他也是在利用我们,但现在,随着自己也坐到他的那个位置,我渐渐地不这样想了,我连北府老兄弟,连自己的亲弟弟有时候都无法约束,更不要说他对自己的家人了,越是时间长,越是明白掌这天下之权的不易。” 王妙音上前一步,眼睛里水波流转,直视刘裕:“这是人性,我们改变不了,有了富贵后,不能指望所有人都能锐意进取,世家子侄如此,平民豪杰也是同样。身在贫贱之时,想着翻身求富贵,那人的能力,就会通过奋斗而激发。但一旦权势在手,那就会想着江山永贵,万年不易。这是不分富人和穷人的。” “世家子弟再怎么说,书读的多,有文治的本事,而且家族间,家族内的竞争,也逼得一些想要上进的子弟会去做实事,比起突然富贵,无所适从的平民子弟来说,出人才的机会还更多呢。” 刘裕的眉头一皱,摇了摇头:“但是妙音你想过没有,世家的数量太少,世家子弟的数量有限,就算一万个人里有五百个人肯上进图强。也远远不够的,因为平民的数量,百倍于世家子弟,一百万个人里,有两万个人肯奋发向上,那也远远强过世家内部的力量。以前世家掌握治国之才,是因为他们垄断知识,控制文化只能在自己家族内流传,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有了印刷之术,可以做出成千上万的书,让平民子弟也能有文化,有本事。” 王妙音的秀眉一蹙:“对这个事,我反正一直是有保留看法的,有才者未必有德,小人得志,不一定就是好事。世家传承百年,有自己的约束和规矩,虽然也有不肖子孙,但可以通过掌门人来控制,象刘道怜这样枉法祸国的,又是你的弟弟,何人可以约束他?” 刘裕咬了咬牙:“所以我得公开处理他,用国法来约束,通过这样的处理,让天下人都知道,国法面前,人人平等,不是谁的家人,亲戚就可以豁免,你说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是不对的,王子犯法,也应该与民同罪,以后我们想建立我们理想中的那个天下,想实现少年时改变世界的梦想,就得从自己做起。” 刘穆之突然开口道:“寄奴,现在大业未成,需要人来投奔,暂时还不能直接处理自己的亲属,六亲不认的人,会让人害怕而远离,这是人之常情。我们知道你是为了理想和大义,但在普通人看来,你这就是故意为了求名而拿亲人立威,其心不可测。一个人如果连至亲都不能容,那还能容得下谁?” 刘裕咬了咬牙:“我是为了国家,执行国法,这很难理解吗?” 刘穆之微微一笑:“大家当官做事就是为了求富贵,就是为了利用国家,利用国法给自己,给自己家谋好处,这很难理解吗?” ===第三千七百九十八章 世家天下终极态=== 刘裕睁大了眼睛,额头之上,青筋都在轻轻地跳动着,刘穆之的这些话,每个字都在刺激着他的心,他很想大叫着反驳,却是无法叫出来,因为,他知道,刘穆之说的,才是残酷的现实。 刘穆之轻轻地叹了口气,说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高尚的人只是少数,能始终在权势富贵面前不改初心,有着为他人服务的伟大理想和节操的,那是圣人。或者说,那些可能就不是人,寄奴啊,你是这样的圣人,但不要指望大家都是。现在咱们坐到这个位置了,手握大权,你的一句话就能让千万人改变命运,那就得慎之又慎,只有对天下大势,对人心本性有着充分的了解,才能决定我们的施政律令哪。” 刘裕咬着牙,沉声道:“那就要找跟我们志同道合的,愿意为了这个国家,为了天下百姓做贡献的人当官,而不是找那些你刚才说的,只为自己谋利益的人。” 刘穆之摇了摇头:“如果你总是抱着这样的想法,那无论是世家还是平民,都恐怕没多少有才学之士,有勇力之士来效力了。人出来做事,无论文武,首先是要考虑自己的好处,这不是什么错误的事。别说世家子弟,就是咱们当年一起投军的北府兄弟,哪怕是铁牛这样耿直纯朴的兄弟,你说他为啥从军?是为了解救胡人治下的汉人百姓?是为了保护别人?别逗了好吗,寄奴,他从军就是为了赚钱娶媳妇的,就这么简单。” 刘裕点了点头:“是这样的,这很公平,他卖命流血流汗,保家卫国,国家给出他回报,给他足够多的军饷,让他娶得起老婆,这不就行了吗?做军人如此,做官吏也应该如此。贪污腐败,拿远远超过俸禄的东西,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人确实应该为了自己,但不能说为了自己,就去拿不该拿的东西。” 刘穆之点了点头:“是啊,那是有国法的约束,但实际上,如果人的权力提高了,普通的国法约束不了他了,或者说,明面上的国法约束不了他,大家多年来有暗进而的一套规则行事,那你如何去管理,去约束呢?寄奴啊,世家的这套法则,玩了几千年,刑不上大夫这些,从夏朝就开始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有权力的人总想着永远占有权力,让子孙后代也有权力,因为权力关系着现实的好处,手中有权,才能占田圈人,奴役别人。” 刘裕正色道:“这就是我们要改变的世道,我们当初从军报国,就是要改变这个黑暗的世道,而不是让自己变成其中的一份子,不是让自己取得权力后象黑手党那样永远地去欺压别人。妙音,你自己说,难道相公大人当初扶持我这样的人上位,取代原来的世家子弟,是为了让我变成王国宝这样的人吗?” 王妙音平静地说道:“当然不是,谁都看得出当时的世家子弟,越来越多的已经不堪重用,腐朽不堪,如果是天下太平之时还好,但在外有强胡,内有荆州的情况下,如果还是过去的那套,只会亡国灭种,国家要是完了,那世家又怎么可能存在,所以,非常之时,用非常之人,相公大人看中你和刘毅,何无忌,刘敬宣这批人,重用你们这批底层士人成立北府军,就是想对世家大族,进行部分的换血,吸纳新生的力量。” 说到这里,王妙音顿了顿:“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他仍然是想维系世家天下的这个体系,只是要找一些出身草根的人新加入世家天下,形成新的冲击。淘汰掉一些已经不可救药的家族,如王国宝,如刁逵这种。但是,他也绝不希望全无根基,一朝富贵的军人,就彻底控制国家大权,因为他们没有底蕴,没有积累,行事不讲原则,如果真的小人得志,那会很快成为新的大患。” 刘穆之正色道:“妙音说得好,人一无所有的时候可以拼命奋斗,但一旦有了富贵,就会懈怠慵懒,不思进取,继而害怕失去现有的富贵,更害怕子孙后代重新归于贫困,于是就会不择手段地在自己手里有权力之时,敛财保权,这就是腐败的根源。” “刚才我们已经说过了,很多北府兄弟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战场上贪生怕死,平时在地方上巧取豪夺,而世家子弟如果与他们结交,勾结,上下其手,那就会形成可怕的文武一体的现职官僚,其对当地百姓的掠夺,更胜从前!” 刘裕咬了咬牙:“难道,这种情况就无法改变吗?我们新培训的吏士,就不能尽早地掌权,打破这种局面吗?” 刘穆之摇了摇头:“很难,寄奴,人性如此,不是你可以改变的,你是高尚的人,是为了天下百姓而奋斗,而奉献自己的人,但你这样的圣人,万中无人,大家出来投军做官,说白了还是为了自己,位置低下,受制于人时则服从国法军规,但一旦掌权之后,则会想办法脱离这些约束,给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因为从根本上来说,他们和当初投军时没有区别,都还是为了自己而已。” “所谓的吏士,现在第一批是培训北府兄弟,京八党徒们的子侄,后面会有一些难以出头的底层士人加入,但这些人,老实说,也不可能象你一样,不为自己,只为他人,他们在无权无势时会尽力报国,手握大权后,仍然会为了自己。和今天的那些北府兄弟没有区别,寄奴啊,你想让这世上的人都跟你一样,成为圣人,恐怕不是你这辈子能做到的。” 刘裕一动不动地看着刘穆之:“所以,你的意思,仍然是要保留世家天下的这个体系,只不过增加大家出头的机会,刺激所有人能变成新的世家,继续坐在天下百姓的头上,作威作福,因为这样的世家起码会比暴发的平民要讲规矩,对不对?” ===第三千七百九十九章 身后之事不可定=== 刘穆之轻轻地叹了口气:“寄奴啊,我说句你不爱听的,这是你的理想和现实妥协之后的最好结果了。你一个人当圣人是不够的,先得让天下的世家起码都成为圣人,能够跟你一样爱国胜于爱家,爱百姓超过爱自己的家人亲友。” 刘裕沉声道:“我没这么高尚,只不过,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百姓的数量,远远多过自己的家人,如果不为百姓谋福利,那百姓也不会提供力量来保家卫国,最后国破家亡,损失的还是自己家族。要想自己的子孙延续,家族永存,就得先保证国家的强大和存在,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吧。” 刘穆之点了点头:“是很好理解,但为什么这么多饱读诗书的世家子弟都不愿意去执行呢?因为大多数时候,你说的这些国破家亡的,只是风险,只是可能,就算是北方强胡,真正地想要灭我大晋,百年来也只有淝水一次,为了这种很难遇到的危险,去动摇自己现实的利益,你觉得有几个人能做得到?” 刘裕沉声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平时就上下离心,官民仇视,真要是危险到来时,又如何应对?何况大晋的敌人只有胡虏吗?天师道的妖贼,荆州桓氏这样的军阀,难道就不是敌人了?天师道之乱,可以在世家经营了百年的吴地一呼百应,几乎灭掉大晋,这教训还不够深刻?” 刘穆之叹道:“所以,只有杀到头上时,才会悔之晚矣,但之前会贪得无厌地去压榨吴地的佃户,百姓。而且,就算是妖贼,难道他们是为了天下穷苦人而战斗吗?孙恩,卢循之流,就算不考虑天道盟的背景,他们也不过是想成为新的世家罢了,夺取权力之后,会比王家,谢家这些世家更凶残,对民众的压榨会更凶狠,你不否认吧。” 刘裕点了点头:“跟妖贼,藩镇军阀相比,世家当然要好一些,但道理还是一样的,掌权之人,要在平时就主动关心民生疾苦,要给民众希望,只有这样,才能家国一体,上下一心,就象同为世家,上次天师道大乱之时,很多平时欺负人的世家,给百姓带着妖贼主动消灭了,而平时对民众不错的谢家,王家,大难来临时,还是有不少世代佃户愿意舍命来救的,给王凝之欺骗变成鬼兵的那几万人,不就是这些平时恩德的回报吗?” 王妙音叹道:“终归还是负了这些人的信任,我娘现在天天吃斋念佛,就是想赎回当时的罪孽,他们是信了我娘,信了谢家才喝下那些符水的。” 刘裕正色道:“是的,其实民众百姓,要的不多,他们并不要你谢家的田,甚至就算这些地归于谢家名下,他们世代租种,只要不把他们逼的家破人亡,他们仍然会感谢谢家的恩德。这些事情难做到吗?” “这些地,本就是国家的地,本该就是分给这些百姓自己耕种的,因为历史遗留的问题,成了谢家王家的私地,这些百姓给人夺了自己本该有的田地,还得感激夺自己土地的世家,妙音,你觉得如果哪天这些佃农,庄客们觉悟了,想明白了这个问题,他们会如何看世家大族?” 王妙音淡然道:“那些也是因为大晋开国之初,这些地本是吴地豪强的,在我们王家,谢家这些北方世家来江南之前,就世代是本地豪族所有,当年开国的世家借着大晋南渡的机会,把这些地盘,从本地豪强的手中收回,成为世家的产业,也因为这些土地,可以安置南下的流民,成为我们的庄客。” “几十年来,靠了这种模式,大晋保持了稳定,你不能因为你的理想,就把这套说得一无是处。乱世之时,没这么多公平可讲,当时的情况是为了大家能抱团活下去,就象南燕,这么多族人,部众要依附于慕容氏,就连贺兰部,也是只能听其号令,难道这就是公平的吗?” 刘裕点了点头:“是的,我不否认当时这样分配土地和资源,有其合理性,在后面延续,也保持了大晋扬州,吴地的平安。但现在已经不是百年前永嘉之乱的时候了,现在大晋早已经站稳脚跟,开始反过来北伐,收复失地。总不能说还是这一套,千秋万代。至少这些世家大族世代占有的土地,那些远远超过爵位应该占有的土地,应该还给国家了吧,应该分给天下百姓了吧。” 王妙音咬了咬牙:“这个问题,不是早就谈过了吗,军功得爵,按爵分地,而且你也答应了,让慕容氏的族人,还有自愿成为我们世家高门家兵家将的老兵,军功算在我们世家的名下。怎么,这点你想反悔?” 刘裕摇了摇头:“妙音,我刘裕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吗?从我们认识以来,我何曾主动失信过?既然答应了你的事,就一定会做到。但我的意思是,不可能王家,谢家,庾家,郗家这样的大世家,永远继续占有这些资源,更不能靠着一些暂时性的政策和措施,就是千秋万代,势力越来越大。” 王妙音的神色稍缓:“所以,你只是一时权宜,保世家门阀现在的利益,将来早晚还是要收回的?” 刘裕正色道:“这世上没有千年不变的皇朝,也不应该有千秋万代的世家,子孙世代争气,那可以家族永享富贵,但如果没那本事,也立不了功劳,就只能接受慢慢地衰落,起码,你不应该永远占着位置,却卡住别人的上升之道。国内的英才无上升之道,那早晚会叛乱造反,国外的胡虏如果知道大晋无才勇之士,那一定会大军入侵,到这时候,国破家亡,难道又有什么好处吗?” 王妙音轻轻地叹了口气:“罢了,这些是身后之事,我们管不了。裕哥哥,我现在只想问你一句,你准备要我如何这回跟世家高门交代,这灭了南燕之后的事,你要如何处理?” 。: ===第三千八百章 有才无德祸国患=== 刘裕正色道:“不是都说过了吗?青州的慕容氏牧场,收归国有,汉人豪强大族的土地,暂时保持不变,然后这些国有的牧场,由世家大族代管,慕容氏的族人,分配到各个牧场,但不分配牧区和牛羊,算是租借国有资源使用,要靠打仗得军功和赏赐来攒钱置业。” 王妙音的秀眉一蹙:“还有呢,我要听你的全盘计划,不止是青州一地,而是战后的整个大晋。” 刘裕澹然道:“未来的五到十年内,都是平定天下,北伐收复失地的时期,也是我们大晋的文武两个集团,合作互利的时期,我不会去马上对世家高门的既得利益下手,也不会改变现行的模式,仍然可以让你们世家大族从军或者是供应军需,以此立功得爵,有爵位就可以多分到土地,可以吸纳无地的流民,新征服的民众,这些我都可以继续保留。” 王妙音点了点头:“朝中的权力,还是现在的分配模式吗?” 刘裕回道:“是的,朝中的权力,未来的几十年内仍然是由世家大族和京八党分享,至于以后培训出来的吏员,新士人,因为他们没有立功,不能直接进入朝堂,我会安排他们在新征服,新收复的地区,从事最艰苦也最基层的工作,这些小吏之事,想必你们世家子弟也看不上吧。比如在这青州以后深入到乡村,当村长,里正,一个人去面对几百户异地的百姓,甚至是异族,你们愿意吗?” 王妙音的嘴角勾了勾:“任务艰巨,危险重重,收益又很少,这些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恐怕没什么世家子弟愿意去做。” 刘裕看向了刘穆之:“那你说会不会有人去做?” 刘穆之平静地说道:“世家子弟当然不会去做,因为他们不用做这等流外小吏也能过得很好。但普通的士人,就难说了。尤其是那种家道中落,家境贫寒的这种,现在这样的人在新办的庠序,乡学里可是有成百上千的,他们连学费都出不起,是国家出钱,让他们学习在基层收税抽丁之事,劝课农桑之法,只要能坚持下来的,肯定不会让自己的所学,无用武之处。” 刘裕点了点头:“很好,当上个吏员,就有成为官员的可能,如果有了官身,就有了士籍,以后可以免役减税了,我当年从军北府,就是因为给刁逵陷害,夺了我里正之职,从此要全家四口人交税,难以为继,才跟你结伴投军的。” 刘穆之哈哈一笑:“我比你好点,娶了个世家之女,也跟着沾光可以免役,不过,我们都是当年穷得家徒四壁,又不愿意从事农事,不会经商,所以才得从军挣钱,补贴家用,老实说,要不是北府军的军饷是平常部队的三倍,我们也不会想着靠这点军饷来支撑家庭的。” 刘裕叹了口气,看着王妙音:“你看,当年我们为何参军,你作为高高在上的世家小姐,是不知道的。如果当年你就那么嫁给我了,恐怕要跟着我吃苦,不一定是好事。” 王妙音摇了摇头:“且不说当年你要是跟我完成婚约,肯定得是你来谢家,而不是我去你那里,就算退一步,相公大人答应是我进你刘家的门,也一定会考虑到这点,给我大笔丰厚的嫁妆以作家用,再怎么说,不会让我跟着你受苦。” 刘裕摇了摇头:“你如果进我刘家门,那肯定得跟我们同甘共苦,我是不会接受外来的捐助的。要那样我还不如做你谢家的上门女婿。” 王妙音正色道:“这不是一个生活的问题,而是涉及谢家的尊严和脸面,如果你作为我们谢家看上的未来可用之才和力排众议招来的夫婿,连老婆的日常生活也维持不了,那我们谢家就无法再领导世家,很快,你在军中也不会再有机会,如果是王国宝,刁逵这样的人掌军,你还有出头之日?恐怕连命都保不住了。裕哥哥,人得向现实低头,再怎么有大志,力量不足时,该退让的也得退让,就象我们的婚约,最后也是不得不解除。” 刘裕叹了口气:“是的,哪怕是现在,我们也得互相退让,找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未来。我知道,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团结,世家高门,包括我们京八兄弟的想法,需要时间去慢慢地扭转,未来的那些想出人头地的士人,在多年为吏,做出贡献之后,可以开始得到大量的低等爵位,到了这个时候,才是真正能让你们世家大族作出改变的时候。” 王妙音澹然道:“那得看以后的发展了,也许,世家高门会提前下手,在这些底层士人起势之前,就把他们收归门下,成为宾客,幕僚,这些也不是你能控制的。” 刘裕笑了起来:“就算如此,也不是坏事啊,总归是有一大批新人进入权力的体系,开始能分权治国了,世家高门不管如何,都无法再独自拥有知识和文化,京八党也不可能永远只有京口一处,我要的就是这样的国家,不是说人人都平等,而只是人人都有接受教育,出人头地的机会。至于这机会的大小,肯定不是完全一样的。” 王妙音点了点头:“这是好事,国家要越来越强大,那确实得有更多的人有治国安邦的文武之才,只不过,你除了授人才能,更需要建立起一个稳定的体制,能确保这些人不把才能用在歪处。就象郗超,桓玄这样的人,你能说他们没有才吗?有才无德,才是真正的天下大患啊。” 刘裕正色道:“你说的德,是指象现在的世家高门这样,建立起了稳定的秩序,而且愿意遵守?” 王妙音点了点头:“世家不是一成不变,也接受竞争和挑战,就象我们谢家,也是有起有落,但你能保证,你这样新培养起来的后起之秀们,他们能做到相公大人那样,为了国事而暂时退让,甚至放弃权力吗?如果你做不到这点,甚至你本人做不到这点,那最好还是不要轻言改变!” ===第三千八百零一章 德为何物天下重=== 刘裕轻轻地叹了口气:“这意思就是说,你觉得世家大族,会遵守所谓的德,就是那套传递了千百年的规矩,所以,最好是保持不变?” 王妙音的秀眉轻轻一挑:“也不叫不变,我和相公大人,还有我娘都认为一成不变会变得腐朽堕落,必须要改变,但不是你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突然间就换一批底层平民,完全取代这些世家高门,皇亲贵族。这只会引发大的动荡,没有世家在上面稳住局势,天下必然大乱。你这种,就是不打仗的孙恩卢循式的改变,纯粹不过是底层夺权而已,甚至你都没有给这种底层夺权,划出规矩。” 刘裕沉声道:“因功得爵,以爵得官,有国法约束得到富贵以后的行为,如果有人当了官后就为祸天下,那就按国法处置,这不就是规矩吗?” 王妙音摇了摇头:“你的这个规矩不过是自己天真的理想而已,实际上做不到,就象刚才穆之说的,绝大多数人投军做官都是为了求富贵,都是为了自己得利。能做到自已得利的同时有功于国,有利于民,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我们能做的,不过是在现有的体制上进行一部分的修改,能调动起愿意上进的人的积极性,给他们希望,让他们能在搏取富贵的时候,做到对国对民有益。” “裕哥哥,你必须得明白,不是说你搞了惠及天下全民的教育,讲武,甚至是土地分配,他们就会对你,对国家感恩戴德了,就愿意跟你一样高尚,一生只为北伐大业服务。刚得到好处时他们会感激几天,但很快就会进一步地想要更多,一无所有时只想吃饱穿暖,衣食无忧时就想要荣华富贵,妻妾成郡。这是基本人性,你改变不了。” 说到这里,王妙音的眼中冷芒一闪,上前一步,直视刘裕的双眼:“刚才你问我什么是德,那我现在再说一遍,所谓的德,就是尊重已经被证明行之有效,能让天下安定的规则,是天下人普遍认可的行为方式。不是说你高尚就可以拿你的这套来要求所有人,如果你没办法保证用你这套来取代原来的那套,不会引发天下大乱,那你的这些理想,就不宜以过激的手段来进行,只能徐图之。” 刘裕叹了口气,从内心深处,他是不愿意接受王妙音的这个说法的,但他也明白,哪怕是后世的那位伟人,要把人人平等,翻身做主人的想法灌输到全国每个人的头上,也是需要毕生的奋斗。 甚至在国家建立,大权在手后,那位伟人还是要不停地发动各种大规模的社会动荡,来推行这些想法,实现再革命等,可见这绝非易事。 伟大如那位,也因此犯下了一些错误,至今仍有非议,可见这种移风易俗,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真的给某些野心家所利用,扛着大旗反大旗,只为谋取自己的私利,夺取天下的权力,那就可怕了。 念及于此,刘裕开口道:“所以,你认为,还是应该保持世家天下的模式,只不过先一边让世家内进行换血,让有上进心的人掌世家之权或者成为新兴的世家,同时普及教育,打开民智,让更多的平民有上升的希望和余地,对不对?” 王妙音和刘穆之对视一眼,点了点头,说道:“是的,这是相公大人,也是我娘一直以来想做的。保持世家仍然掌握大权,最多是原来的江南世家和新兴的京八兄弟结合,成为新的世家,按照你说的这个以功得爵的标准,占据主要的官爵和土地,人口,也就是掌握国家的大权。” “国家大事,渐渐地由这些有爵之人来商讨,慢慢地扩大,以后收复的地盘多了,底层的士人和从军的百姓,因功得爵的也会越来越多,如此一来,既保证了现有世家和京八兄弟的基本利益,也能给你实现你的理想,争取时间和机会。” “裕哥哥,你要明白,我和穆之绝不是你的对立面,但我们也不想成为世家子弟的对立面,那种混吃等死,不思进取的世家子弟,我们也觉得应该淘汰,但你如果想很快把所有世家都淘汰了,那只会把本可联合的力量推到你的对立面去,而大晋,也一定会再次分裂。” “到那时候,你所有的设想,都不可能实现。因为在世人眼里,你只会成为王莽之流的人物,即使是站在你这边的人,能帮你夺取表面胜利的人,也一定是想象你一样夺权,你老去或者死后,必会人亡政息,绝不可能实现你的理想天国。” 王妙音说得情真意切,眼中光芒闪闪,几乎眼泪都要流下了,看得出,这些话都出自她的肺腑和真心。刘裕的心中一阵感动,说道:“妙音,胖子,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其实这么多年来,你们不一定认同我的想法,毕竟你们已经是世家子女,是在这个体系中得到好处的,我要革命,变法,说白了对你们的伤害最大。但就算这样,你们也一直在支持我。” 刘穆之叹了口气:“我和妙音,还有夫人,相公大人,玄帅这些人,虽然身为世家子女,但是世家天下的弱点,我们也最清楚,其实我们不可能象普通的世家贵族那样,想着为了子孙永远垄断天下大权,而去祸国殃民,我们跟你一样,也想着的是权力在手时,能造福苍生。” “但是寄奴啊,凡事不可操之过急,妙音刚才说的好,这个德字,就代表着固有的规矩和天下人的普遍认知,你想变法图强,那就不能操之过急,不损害旧世家的利益,甚至让他们得到好处,他们才能支持你。” “你一方面现在离不开他们的支持,另一方面也保证不了扶持的新人,新势力是不是能遵守你设定的规矩,那就暂时不宜大动,循序渐进的好。吴地的世家利益,你不能动,甚至在江北六郡,也得拿出足够好处,这才能安世家之心。” ===第三千八百零二章 分出江北行交易=== 刘裕勾了勾嘴角:“穆之,你这是什么意思,江北六郡,你也是要我拿出来分给世家高门?” 刘穆之平静地说道:“寄奴,你刚才不是说了,要处罚道怜吗?不管你是公开治罪,还是私下罢官,这彭城内史,都轮不到他做了,对吧。” 刘裕咬了咬牙:“因为不归道怜了,所以我就要把这些地方,分给更腐败的世家子弟吗?你也说了,道怜其实只是个智力低下,给左右所唆使的昏庸之人,真正欺人占地的,还是那些世家子弟!” 刘穆之澹然道:“道怜身边的那些世家子,一并罢免,但空出来的官位,你得让世家子弟担任,江北六郡的那些已经经营了数年的田地,庄园,你得让这次战争中出了力,立了功的世家子弟占据,作为交易,能让他们不插手,染指青州之地,我和妙音想跟你商议的,就是这个交易。” 刘裕双眼圆睁,厉声道:“哪有这样的交易?就算分配江北六郡之地,也肯定是首先要分给有功将士才是,这是我们出征前就说好的。彭城内史,刘道怜不胜任,就换刘敬宣,向弥他们去。这里好不容易开发了几年,成为能提供大量军粮和人口的宝地,哪能果实成熟了,就给世家这样窃取?” 王妙音叹了口气:“裕哥哥,你莫要这样动怒。之前我可是和世家高门约定和承诺的,灭了南燕之后,要把慕容氏的部众分给他们,成为世代家丁部曲,你直接就给我否决了。所以这回,我只能退而求其次。” “既然不能拥有剽悍善战,骑射娴熟的鲜卑私兵,那就只能分配给他们土地,庄园这些现实好处了。青州是新复之地,人情未复,在这里分地,恐怕大多数的世家贵族不肯前来。而以前的边郡江北,这回随着南燕的灭亡,成了内地,以前不肯来这里的吴地世家,都肯来了。作这个交易,他们是愿意的。” 刘裕冷笑道:“这种不花多少力气,跟着混点功劳,把本该交给国家的税赋人力,变成了自己的奉献,然后靠着这点奉献,就把膏腴之地据为已有,这买卖不要太划算。那照这么说,下次我要是北伐后秦,夺取中原豫北之地,青州变安全了,那就得再把开发好了以后,安定的青州之地分给世家高门,作为下一次请他们支持的代价?” 王妙音澹然道:“下次的事下次再说,你要是下次有本事完全从国库里就能凑出攻灭后秦,夺取中原的物资和人力,或者说打的快点,三个月就能结束,不需要后方运粮出人,那就由你说了算啊。就象这回青州,本地的豪强大族供应了军粮和人力,你就可以保留他们的土地,庄园,佃农,为什么换了建康的世家,就不可以了?” 刘裕咬着牙:“青州的大族,可没既想占着朝中的大权,又要地方上的好处。照你这么说打下一处,就得交给世家高门一处,那这天下大权,岂不是永远是世家高门的?” 王妙音平静地摇了摇头:“跟着你征战的京八兄弟们,不也得了功劳吗?他们没有治国理政的才能,但有征战沙场的本事,你提升他们的官职,增加他们的爵位,他们也同样有了富贵,可以出将入相,到时候成为新的世家高门,把那些办事不力,占着位置不做事的给淘汰掉,不就行了?” “裕哥哥啊,只要有国家,有权力,那世家高门掌握大权,就是避免不了的事,你不能一下子废了这个世家天下的体系,只能慢慢地用新兴的,立了大功的底层人士加入世家体系,成为新的世家。” “然后,你再给普通民众这种希望,让他们在学到治国打仗本事的同时,也能相信可以靠自己的奋斗,为国建功立业,成为世家,享受富贵。这才是你实现你理想的唯一办法。而不是在大家并不接受人人平等这套的时候,就消灭世家。” 刘穆之点了点头:“妙音说的没错,一下子打倒世家不可能,只能在保留世家的情况下,先慢慢地给世家换血,现在是乱世,还有很多仗可打,很多地方要收复,最大的好处就是军功得爵这套是大家都接受的规矩,平民百姓从军报国,建功立业,那是现在可以做到的,比兴办教育,教授吏治之道,再让底层士人治政得功,要快得多,也更容易让人看到希望。” 刘裕咬了咬牙:“世家占了太多的庄园田地,这治政之功,只会归他们,而且象刚才说的那样,将士们依附世家,打仗的军功也算在他们名下,以后军功出头的好处,也会归了世家大族,胖子,你别以为我看不出这点!这个什么缓兵之计,是为世家谋福利,缓的是我,不是他们!” 刘穆之微微一笑:“听起来是这样,但你也不想想,以世家高门现在的状况,以他们子侄多不成器的情况,他们哪来的这么多人才?现在不比我们当年,想要出人头地只能依附世家子弟,如果从军,那就是京八兄弟说了算,连世家也只能合作进来混取军功而已,有真本事的人,不一定象当年一样,只有拜在世家门下,才能出人头地了。” 说到这里,刘穆之顿了顿:“想想我们当年投军吧,没有世家的关照和提拔,确实不行,但现在在吏士学校的那些人,还有新进军中的那些人,哪怕是鲜卑部众,就算不靠了世家,难道就出不了头?我手下的人里就有不少是全无根基背景的,只要做事得力,难道我还会打压他们不成?寄奴啊,我们建立起了这个以功得爵的体系,看似微不足道,但已经是改变天下规则的一大步了,就连世家,现在虽然仍然占据优势,却也得开始适应这个体系了,假以时日,必成定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德!” ===第三千八百零三章 江北佃农从何来=== 刘裕的神色稍缓:“你的意思,是以后的地盘越来越多,天下越来越大,所以可以通过占更多的地方,来解决世家独大的问题?” 刘穆之正色道:“是的,现有的世家,把子侄几乎全放出去占了庄园田地,也不能尽得吴地州郡,这回就算以军功给他们分点江北六郡的地方,也无伤大雅,因为之前江北各地的庄园,也多数是世家门阀派了庄头在打理,比如我们去过的那个平虏村,就是如此,这回只不过名份上可以多按爵位把国有的土地,暂时让他们打理而已。” 刘裕的眉头一挑:“可是这个按爵赐地,那只要爵位还在,就收不回了啊,之前只是由他们代管,现在就是授田了,性质不一样。” 刘穆之摇了摇头:“赐地也不过是能拿法地拿三分之一的食邑而已,之前因为有南燕在,世家门阀并不愿意在江北之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开发,因为随时都要怕南燕打过来,可现在不一样了,南燕一灭,江北成了内地,变得安全,那他们肯定会加大开发和投入的力度,就算是为了自己合法的三分之一收入,也会用力。所以,就算这些地方给了世家子弟作为爵位食邑,但我们国库的收入,也必然会大大增加。” 王妙音说道:“而且,爵位分地,总是有限的,要在江北拿地,也得放弃一些现在的庄园,比如说,江北要拿一百亩的新地,那吴地这里可能要上交个五十亩左右,一些吴地的庄园,可能会因此卖给吴地的土豪地主,或者,这回因功得爵的将士,也有机会在老家买一些世家大族准备放弃的田地,这种机会,以前可未必有啊。” 刘裕讶道:“可是,很多将士们不知农事啊,要了地也没用,以前不是都要把那些赏赐之地转卖给世家高门,或者让他们代管吗?” 刘穆之笑了起来:“寄奴啊,此一时彼一时,以前立功得爵的是你和铁牛这样的人,本就不会种地,而且得的爵都是五等爵这样的高级爵位,分封动不动就是几十上百顷地,家中如果没有雇佣佃农,当然无法打理。” “可现在这种情况,立功的将士成千上万,以军功都很难得到高级爵位,很可能就是一些不能世袭的民爵而已,这些爵位不过多分个几十亩地,完全可以自种,而且,以前世家门阀为了把地再抢回手里,巧取豪夺,尤其是会在灌既的水源和肥料,以及种子和农具上做手脚,逼得大家只能放弃这些土地,但这回不一样了,要是世家主动放弃这些庄园田地,又怎么还会用这些招数呢?” 刘裕看着刘穆之:“那这回你可得盯紧了,所有的法令和爵位占地,要严格执行,这次立功新得的爵位,我要亲自过目,要占江北的地,得拿出起码一半面积的吴地庄园来进行置换,总不可能便宜全让世家高门占了。” 刘穆之点了点头:“这是一定的,我敢这样跟你说,就是计算过这些利益的分配,吴地开发多年,有些地方已经不如刚刚开发的江北六郡土地肥沃,世家子弟们有换新地的机会,是求之不得的,只不过,现在占便宜容易,以后想再换回来可就难了,只要我们控制好爵位是何处,封地在何处,就可以慢慢地把吴地的世家高门,向北方发展,离了盘踞百年的根本之地,很多事情,也就好办了。” 王妙音的嘴轻轻地都了起来:“穆之,你这是什么话,搞的好像是要调虎离山,对付我们似的,别忘了你的岳父江家,也是你说的吴地世家的一员呢。” 刘穆之哈哈一笑:“我们这些世家,都是从北方,从中原迁到吴地的,比如你们谢家,就是陈郡过来的,而王家,则是出身琅玡,现在有机会收复失地,正好是可以衣锦还乡的时候,而我刘家的祖上,正是这南燕,齐鲁之地呢,这可不叫调虎离山,而是可以有机会收复失地,夺回祖坟的壮举啊。妙音,这个道理,你得让各大家族理解才对。” 王妙音点了点头:“是这么个道理,不过,土地的事好说,人力怎么办?世家高门新得了江北之地,那就得需要不少人来耕作打理,这方面,如何解决?” 刘穆之看向了刘裕:“寄奴,这点你有什么想法?再回以前的那种黄白两册,世代庄客的路子,是肯定不行了,但这些地分给了世家门阀,就不太可能再分给普通百姓耕作了,打完南燕后,也会有大量的南燕百姓南迁到江北安置,是不是可以考虑给这些人先安排进世家的庄园耕作,就象在南燕的慕容氏牧场的处理方式呢?” 刘裕的眉头微微一皱:“这点,我考虑过,以后的江北人力来源,可以有两方面,一个方面,是妖贼。这回他们再次兴兵作乱,一路上招降纳叛,部众现在已经有十余万,还裹胁了不少沿途百姓,等我们打败妖贼之后,这些人无处可去,我们不必象上次那样,把他们作为奴隶,格斗士来安排,可以分到这些江北的庄园,让他们劳作赎罪,每年出产的粮食布帛,按市价折算钱,给他们一个十年八年之后,能拿这钱去购置一块普通百姓能得的田地宅院的机会。” 王妙音笑了起来:“还真有你的,裕哥哥,这又是提前把妖贼的党羽算到这里面了呀。” 刘裕点了点头:“老实说,现在还跟着妖贼的,那是当年宁死不降的老贼,还有就是他们从广州带出的当地俚侗蛮人,这些人有机会来到中原江淮之地,必然不想回去了,再千里迢迢地把他们送回原籍,也不是容易的事。所以,安置在江北,由世家代管,也有北府军镇守广陵,料来无人敢在这里再生事端,慕容氏的鲜卑人需要教化,这些岭南蛮夷,一样是需要学习如何融入我们汉人的生活。” ===第三千八百零四章 五服之外难言亲=== 刘穆之点了点头:“这倒是个思路,不过,就算是消灭的叛军,不过十余万人,算上他们的家属,你最多弄个二十万人迁到江北六郡,当地开发所需要的人力,可不止这些啊。” 刘裕澹然道:“江北那里本来就有二三十万人,而且南燕灭了之后,这齐鲁之地也会有不少汉人流民南下,进入相对更安全的江北之地,如此一来,江北可以有上百万的人丁,足够开发耕作了。这些人如果暂时不分土地,但可以以免税赋的方式,留下三分之一到四成的种田所得,相信也是乐得其成的,我们以前算过,这样的比例干个十几年,足够自己在任何地方,买下一大块田宅。” 刘穆之正色道:“所以,江北的人力,暂时用这些不需要分地的人口,就足够用了,只不过日后这些人积累了财富和家业之后,世家大族在那边按爵分地的时间也差不多到了,这时候就让他们自耕田产家业是吗?” 刘裕看向了王妙音:“这样处理,你觉得合适吗?短期内,中期内江北之地还是世家高门所有,几十年后,爵位到期不能继续保有后,那必然土地要部分回收,当然,如果这些年世家子弟够争气,能挣到足够高的爵位,可以保留现有的土地庄园,但那是儿孙自己的努力了。” 王妙音澹然道:“这个没关系,裕哥哥,我再说一遍,我是站在你这一边的,但是世家高门的利益和整体上的世家天下的体系,我需要维护,中央的朝政权力,按爵分配,这保证世家的嫡流,主家仍然可以有权,而那些乡下,农村的庄园,本就多是支流,庶子们去继承,这些人,我们管不了他千秋万代,能给个庄园让其自食其力,已经是仁至义尽,至于他们儿子
相关推荐:
先婚后爱
蚊子血
长夜(H)
孩子的父亲是个女的
恶女嫁三夫
老司机和老干部的日常
将军男后(修改版)
大风水地师
九品道士
生化之我是丧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