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妈妈的露水情缘 > 第486章

第486章

是这次回援的八千人,这些部队,我可以带去荆州吗?” 刘裕淡然道:“你的这些旧部,我会根据这次平定妖贼作战中,他们打到哪里,驻扎到哪里,就让他们归于哪州的军队。以后我们重建天下的秩序,不仅要削弱世家高门控制一地粮税人口的情况,也要解决这种兵为将有,军为帅有的私兵现象,这是引发割据的根源哪。” 刘敬宣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这些不是多年来的规矩吗,按功爵制度,打下的地盘,也应该归大将所有吧,寄奴啊,我知道你的用意,但是要这样贸然更改北府军,甚至是大晋建国以来多年的规矩,恐怕会有很多人转而反对你的,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少帅们,他们也想着走我们的老路,累功成为大将,拥兵一方,成为藩镇呢。” 刘裕沉声道:“这是祸乱之源,无论是宗室拥兵割据一方,还是大将割据一方,都是不可取的,如果我在立规矩的阶段就不能扭转这点,以后更不可能把军权收归国有了,阿寿,我希望这次平定妖贼之后,你能带头配合我,不再拥兵一方,而是朝廷让你去哪里,你就去哪里,这点,你能帮我吗?” 刘敬宣的嘴角勾了勾:“我爹就是因为削他兵权而被迫作乱而死的,如果换了别人想要我交出兵马,我就算起兵造反也不会答应,但如果是你,寄奴,别说是军队旧部,就是我这条命,你何时想要,也尽管拿去,我不会说半个不字!” . ===第四千四百六十五章 战后处置安人心=== 刘敬宣这些话说得斩钉截铁,没有半点的犹豫,配合着他那飘动着的长髯,以及坚定的眼神,直视刘裕,可以看出,这完全是他的真心话。 刘裕的眼眶中有些湿润,拉着刘敬宣的手,说道:“好兄弟,这辈子能有你这样的朋友,是我刘裕之福。北府军的兵为将有,拥兵自重的风气,自创始的那一天就开始了,想要扭转,也只有从我们这些大将自己开始改变。” 刘敬宣哈哈一笑:“你说什么都是对的,我会无条件地信任你,要我做啥就做啥,只不过有一点,那就是诛灭妖贼和北伐胡虏这两件事,可千万别扔下我,哪怕让我当个小兵,不,哪怕让我当个民夫,我也要参加!” 刘裕笑着拍了拍刘敬宣的肩膀:“好兄弟,我就是自己不去,也一定会让你去的,这是我们从军的初衷,无怨无悔,至死不渝。” 刘敬宣用力地点了点头:“明白,好了,事不宜迟,我也得赶快去做我的事了,寄奴,你这阵子太辛苦,好好休息一下吧,后面的大战,还离不开你的指挥呢。” 刘裕微微一笑:“谢谢你的关心,你去吧,我还有我的事要做。” 一刻钟之后,刘裕坐在帅位之上,看着对面坐在一张矮脚胡床之上的徐羡之,微微一笑:“查得如何了?” 徐羡之长舒了一口气:“经过多次的调查,晋陵公主始终一口咬定,那令牌是谢夫人一直让她随身携带的,因为百官的家眷尤其是女眷们全在宫城之中,不得随意外出,而她身兼谢家儿媳与司马氏公主的双重身份,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外出联系司马氏的宗室,所以这块令牌,一直在她身上,并非是诈取。” 刘裕的眉头一皱:“谢夫人也证实她所言非虚了?” 徐羡之点了点头:“是的,谢夫人证明了这点,所以,晋陵公主带着令牌之事,很多人都知道,并非她临时起意窃取,而皇帝临时起意想要离开宫城,去太庙祈福的事情,我也去皇帝那里核实过,问及此事之时,他连连点头,还拍着自己的肚子,应该是认在自己身上了。” 刘裕冷冷地说道:“想不到我们这个从来不会说话,也不知冷暖的皇帝,现在也突然开了窍,真是奇哉怪也。这么说,琅玡王也好,晋陵公主也罢,都不用承担责任了,全是皇帝自己的心血来潮?” 徐羡之点了点头:“现在看起来,确实如此,因为晋陵公主提到了妖贼攻城,已经杀到南塘,所以皇帝害怕了,想要去太庙祈福。琅玡王还说,他们不是临阵脱逃,想要逃命,直接走皇宫的秘道出城就可以,或者是召命你过来护驾突围,何必要去太庙多此一举呢。” 刘裕咬了咬牙:“看来,给了他们串供的时间,是我们多少有点失误了。那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斗蓬为何会在那里等着他们,他们如何解释的?” 徐羡之叹了口气:“这个事情根本无法解释啊,他们说斗蓬的行踪,他们又怎么会知道,也许是斗蓬在宫中有自己的眼线,皇帝只要一动,他们就会有所行动,不管怎么说,这兄妹三人,所有的说法都是严丝合缝,无懈可击。” 刘裕摇了摇头:“有没有任何能查出此事与谢混,或者是别的世家有关的地方呢?” 徐羡之摆了摆手:“完全没有,晋陵公主一口咬定和谢混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联系了,而且外界所有的信件都是要经过谢夫人之手,谢夫人也证明了这点。” 刘裕沉声道:“那谢夫人对于晋陵公主这次助皇帝出宫的事,有什么说法?” 徐羡之的嘴角轻轻地勾了勾:“除了收回那块令牌外,没有任何说法,她表示这是皇帝的家事,她毕竟是臣子,不能干涉,此事张扬出去,对于皇家的体面,对于谢家的名声,甚至对于你的军威,都不是好事,最好就此压下,就当没有发生过。后面她说会严格约束晋陵公主,不会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刘裕轻轻地叹了口气:“妖贼都退兵了,这城中的戒严,也会随时解除,这时候收回令牌,又有何用?罢了,此事到此为止。对于斗蓬是谢玄之事,她又有何解释呢?” 徐羡之咬了咬牙:“谢夫人说,谢玄早已经离世,再不是谢家之人,和她也是多年从没有联系过。这次谢玄也是直接找的王妙音,她甚至不知道斗蓬就是谢玄之事,直到我告诉她时,她也是无比地震惊。不过,她说,在她心中,谢玄早就死了,而且死的时候,是她在这个世上最喜欢最疼爱的弟弟。如果谢玄的逆谋之事需要株连谢家,那她愿意一已承担此罪责。” 刘裕的眉头一皱:“斗蓬是谢玄之事,现在没什么人知道吧。” 徐羡之点了点头:“按你的命令,此消息严格封锁,但当天毕竟有不少护卫,还有皇帝兄弟都见过了,消息不可能封锁住,现在已经有不少人知道了。就象黑袍是慕容垂一样。” 刘裕咬了咬牙:“那看来是封锁不住了,不过,现在有没有人要求谢家为此负责,甚至是要株连谢家呢?” 徐羡之摇了摇头:“都知道你和谢家的关系,没人敢这样提议。我也下了严令,天道盟的事情,就此打住,不得再议,对外公开只说天道盟这回在妖贼攻城中企图里应外合,已经被彻底消灭,世上再无天道盟。” 刘裕正色道:“你办得很好。此事也只能到此为止。谢夫人那里,我还要找机会专门跟她聊聊,但现在不是时候。朝中的政务,现在一切顺利吧。” 徐羡之点了点头:“这点倒是很顺利,这回守城成功不易,大家都松了口气,各部门的运转也是井然有序,只是遣散募集的义士,还有战后封赏之事,还需要你尽快制订一个标准,以安人心。” ===第四千四百六十六章 雄心壮志非民心=== 刘裕的眉头微微一皱:“不是按了原来的募兵时的标准,定下了规矩吗?难道现在按这些规矩,钱粮不够分了?” 徐羡之叹了口气:“是的,因为原来只考虑了在建康临时募兵五万左右,但现在的情况,是不止建康有募兵,江北,吴地等勤王之师,加起来超过十万了,现在还在源源不断地向这里汇集。大家都看中了这高额的赏格,尤其是吴地那里,谢混和郗僧施,还有很多其他的世家子弟,恨不能让自己庄园里的所有庄丁佃户都变成军士,来领这些赏钱呢。” 刘裕一下子笑出了声:“看来这赏格超过了对国家的忠义啊,当年连淝水之战,吴地的世家大族也没出这么多人力,灭燕之战,一个月也等不来三千人的轮换,可这次却一下子能出十万大军,有这样的动员力,那横扫天下,又岂是什么难事?” 徐羡之勾了勾嘴角:“那是有好处才来,没好处的话,这些人根本就不会出现在这个世上,全是被这些世家高门所隐匿,这种情况,你以前多次下令禁止,可现在看来,仍然无法禁绝啊。” 刘裕点了点头:“是的,其实这才是真正的鬼兵啊,有了这些力量,那谢混这些人就有着无穷无尽的人力物力,这也是他们可以对抗朝廷,另立新帝的本钱所在,我们这回打击完了妖贼后,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 徐羡之淡然道:“那现在怎么办,是降低以前公布的赏格,还是直接解散勤王部队,让他们回乡务农?” 刘裕微微一笑:“我倒是觉得,这次可能反而是一个机会,能摸清这些吴地的世家高门,豪强地主的实力,你说得不错,平时这些人都是鬼兵,在朝廷的各种清查之中,遁迹无形,但现在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那你说,是不是可以借机好好查查这些世家大族的隐匿人口之罪呢?” 徐羡之的双眼一亮:“这倒是个好主意,以前就有过国法,禁止这些世家大族隐匿人口,不过,这几年随着吴地的生产恢复,世家大族又开始干这个事了,很多人是他们借口在战乱中收留的无家可归的流民,只不过,通过官官相护,把这些人跟以前的南下流民一样,改到白籍里,甚至是连白籍也不入呢。” 刘裕冷冷地说道:“又是以前的老一套,然后说这些白籍给虫子啃了,遗失了,或者是找不到了,是吧。” 徐羡之笑了起来:“还是你寄奴聪明啊,这些招数你现在都明白了呀,不过,我先声明,我们徐家可没这样搞,还有胖子,我们是严格按你的这些命令和规定来的。” 刘裕点了点头:“我相信你们是这样做的,而且我也不止一次地听到消息,说因为你们严格守法按规矩来,给一些世家高门看成异类,甚至是疏远,要不是因为你和胖子现在身居宰辅,手握大权,只怕早就会给他们群起而攻之了。” 徐羡之正色道:“如果连我们都不遵守你下达的法令,就不能指望别人遵守了。不过,法不责众,如果人人违法,那你想处罚所有的家族,会引起众怒的,这也是穆之以前明知这种情况,却无法真正处理的原因。” 刘裕的眉头一皱:“为何当时不处理呢,有什么苦衷或者隐情呢?如果开头的几个家族能杀一警百,那后面还有人敢以身试法吗?” 徐羡之摇了摇头:“没这么容易的,开始这些世家大族不敢这样公然地大规模隐户匿民,但是天师道之乱,加上后来的桓玄进京,灭楚之战中,有大量的百姓流离失所,而且他们的身份,户籍这些,也很多是毁于战火之中,不可再考,倒也不是世家大族或者是吴地豪强刻意所为。” 刘裕沉声道:“那既然战乱结束后,这些百姓为何不来朝廷分地领田,重新恢复身份呢,当时不是也发布了相应的法令,有大量的无主之地可以分给他们吗?” 徐羡之叹了口气:“分地意味着要向朝廷纳税,征丁这些。纳税还好说,但这抽丁服役,是让百姓们恐惧和害怕的,当年孙恩之乱为啥能这么大声势,不就是因为司马元显的那个乐属吗?寄奴啊,不是所有人都跟你一样,心怀家国,想着北伐中原的,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尤其是京口之外的,只想着安稳地过日子,种地交税而已。” 刘裕默然半晌,才摇了摇头:“是的,我现在也发现这点了,以前我们在京口,几乎家家都是南下流民,每家都有人在跟胡虏的战斗中牺牲,所以北伐中原,报仇雪恨是所有人的共识,可现在我越是接触别的地方的百姓,越是发现他们并无此愿望,难道我们的这些认知,是与天下人为敌吗?” 徐羡之沉声道:“天下百姓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老婆孩子热炕头,对于什么家国天下,没太大兴趣,尤其是这吴地百姓,在他们看来,也许中原的汉人才是敌人,而那些胡虏,反而没那么可恨。朝廷如果以北伐的名义对他们加税抽丁,那就是他们的死敌,而在世家大族的庄园里,当个隐户,虽然税交的多一点,但不用担心有给抽丁服役,远征战死的风险。” 刘裕咬了咬牙:“明白了,原来从一开始的根子上,我们就和百姓们不是一条心,难怪这些世家高门能这样跟朝廷对抗多年呢,那看来我还得想想别的办法,让百姓从效忠朝廷而不是为世家耕作中得到更多的好处,他们才能站在我们这一边,我们的法令才能得以贯彻啊。” 说到这里,刘裕看向了徐羡之:“所以,当初这些世家高门以收留流民为借口的这种隐户匿民,我们不可以一下子全部追究,不然可能会犯了众怒,而且当时没禁止和查办,现在再查,名不正言不顺。但是,如果我们这次借机清查人口,让他们补税抽丁,这总可以了吧。”(本章完) ===第四千四百六十七章 大晋基层属世家=== 徐羡之笑了起来:“你的意思,是这些主动应募的壮丁们,本来是冲着赏赐来的,但是也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以前的事情可以既往不咎,但既然来了,就要把他们编户齐民,变成朝廷的治下子民,是吗?” 刘裕点了点头:“难道不应该这样吗?如果人口是一直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而不是掌握在朝廷手中的话,那我们就会越来越收不上税,征不到丁,存不了粮了。而且,吴地的土地,按理说应该是归于朝廷吧,什么时候,又变得归那些世家子侄们所有了?” 徐羡之叹了口气:“那些土地,名义上归朝廷所有,但建义以来的历次征伐中,都让不少世家子弟跟着混到了军功,得到了爵位,比如庾悦,他一个人参与了三四次大战,只他一个人,名下就可以有十几个爵位可以荫子侄,加上他带去的庾氏宗亲,足有四五十人之多,加起来的爵位,从男爵到伯爵,多达百余个,这些爵位加起来,足够让庾氏一家就占了大半个郡的土地。” 刘裕的眉头一皱:“有几个是普通爵,有几个是开国爵可以袭爵,袭地的?” 徐羡之正色道:“这点上,穆之控制的还是比较严格的,大多数的这种军功混来的爵位,只能做到身死爵除,要是真正的可以荫子的爵位,那就少得多了。这也是穆之按你的意思,和妙音一起跟世家大族们作的一种交易,起码,目前来说靠了大量的土地和爵位,保住了世家子侄们这一世的富贵,至于以后,那得走一步看一步了。” 刘裕咬了咬牙:“这样的交易,有违我的本意。但也是无可奈何的事,谁叫我们现在离了世家子弟,就没有人才能治理到最基层了呢,连那些流民百姓,本应该是国家发给他们土地,供其耕作,但他们宁可进入世家的庄园,成为佃户,也不愿意成为国家治下的子民,这中间的原因,需要我们反思。” 徐羡之勾了勾嘴角:“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百姓们怕给征兵去打仗,别的交税这些还好,但如果要是从军作战,那可能真的人就没了,就算活着,也要一去年余甚至是数年不得回家,一个家庭,若是失了顶梁柱的男丁,那就很难维持了。当初你进北府军时,是谢家一直在接济你的家人,这才让你们刘家能在你从军的这段时间过下去,但是一般人是享受不了你的这种待遇的。” 刘裕的眉头一皱:“是的,这点还是我们当初考虑不太周到。看到这种按户抽丁,用于作战的军制,不太适合当下了。我们原本也以为通过高额的战后赏赐,尤其是爵位赠予,可以让兄弟们有条件购地置业,从此过上好日子,可是现在看来,那些只会打仗,纯朴本份的兄弟们,就算拿到了钱和一些民爵,回家后置地,也会因为当地豪强的欺压而无法立足。” 徐羡之点了点头:“是的,如果说村长,里正,庄头这些最基层的吏员,还是世家高门的人,那兄弟们就算是猛虎,回乡后也斗不过这些人,这种案子,胖子,我还有孟昶审理了很多,有不少是故意激怒和引诱我们的这些回乡兄弟跟当地人起了冲突,然后下狱论罪的,也有一些是这些兄弟们在军中作风粗暴,回乡后会就水源,种子这些事情跟村人起矛盾,总之,大多数人是回去后过得不好,并不象我们原来设想的那样,回去后受人尊敬,甚至可以领导起一个村,一个乡。” 刘裕的面色凝重,点了点头:“我们在这些兄弟们没有接受过为官为吏的培训情况下,没有让他们受到读书认字的教育下,就让他们回乡,确实是疏忽了,也难怪他们没有办法在乡中立足,谢停云兄弟卖掉家乡的田地,进京谋生的事情,我一开始没多想,只想着王愉和太原王氏欺人太甚,可现在看来,他谢家本来在当地当了几十年的庄客,却要卖掉田产进京当个小摊贩,这本身就不正常啊。” 徐羡之叹了口气:“世家大族的根基深厚,百余年的经营,绝非一朝一夕,或者是几道法令就能解决的,他们能掌握朝政,靠的是教育方面完全归他们所有,治国理政的人才,都要出于士族,或者说大部分是他们的子侄。而他们能控制基层,也是因为吴地和扬州的各乡各村,村长到庄头,往往都是他们多年的庄客与佃农,即使是经历了孙恩之乱,这些基层小吏,仍然是认这些世家,为他们所服务,如果不解决这些最基层的吏员,让他们听命于朝廷而不是听命于这些世家大族,那你的所有政策,都是无法推行的。” 刘裕沉声道:“所以我现在在青州那里,要搞蓝翔吏校,就是想培训出这种能控制基层的吏员们,我知道这样做,阻力很大,但总要开始尝试才行。以前的这些流民,隐户藏在这些世家的庄园里,我无法去查实,但现在好了,他们主动地把这些人编成军队,前来勤王,那我们总可以按这些名册来查明身份了吧。” 徐羡之笑了起来:“你这招倒是很高明,可能他们都没意识到这点呢,不过,领了赏之后,你要解散军队,这些人又会消失了,到时候如何查找呢?” 刘裕冷笑道:“这并不难办,要领赏的话,得报出自己的户籍,姓名,带队的将官,是如何把这些人收到军队的,这些人又是怎么从的军,就以防止妖贼的间谍的名义,甄别查实他们的身份,如果是在籍之人,可以和名册户籍上对得上的,那就给钱,由专人负责带他们回原籍后解散。这个专人,得用军中将士,可靠之人,不可再用世家子弟和官员,没问题吧。” 徐羡之点了点头:“这个办法好,带队来勤王的很多并不是将士,而是当地的吏员,或者是世家的管家们,给了个虚职就带兵来了,但放回去的话,如果是军中的将士带队,那就可以查实身份啦。” (本章完) ===第四千四百六十八章 妥协退让为大局=== 刘裕笑着摆了摆手:“正好可以让这次守城作战中,受伤或者是染病,刚刚康复,却又无法继续作战的军士们带人回去,这些人应该和建康城的世家没有太大的联系,也不至于给轻易收买,只可惜鲜卑的虎斑突骑要打通大别山,跟荆州取得联系,不然让他们去做此事,是最合适的。” 徐羡之叹了口气:“只可惜我的护卫家丁们都给徐赤特这个奸贼收买反水了,我多年的护卫,居然现在都不可用,不然让他们清查此事,应该最好。此事非常得罪吴地的豪强和世家高门,找外乡人来做最好不过。实在不行的话,可以从江北那里找一批将士来执行。” 刘裕勾了勾嘴角:“这就不必了,查明户籍而已,不太可能做出手脚的,你这里让民部和仓曹吏员这些跟着军队一起回去,调出当地州郡的户籍,逐一排查,查到有冒领的,当场把人拿下,发的赏钱也追回,这样也不至于清空国库了。” 徐羡之沉吟了一下,说道:“寄奴啊,我看这个赏钱不能全发下去,不然拿了钱的军士,要是路上开小差跑了,那我们就查不到了,毕竟这不是正规的军队,只是临时募集的乡勇而已,他们对于家乡和吴地的地形比较熟悉,路上要是开小差,只靠押运的军士,一个人要看管几十个人,怕是管不过来啊。” 刘裕笑了起来:“那些人不是在京中要留下自己的姓名,身份和户籍吗,这样也管不过来?” 徐羡之摇了摇头:“没这么容易的,寄奴,因为要是连带他们前来的乡吏也说,这些人是伪造了身份,前来从军报国,而当时为了最快的速度派出人手援救京城,来不及一一核实,有了人编成了队伍就去建康支援勤王,那你怎么去问责呢?毕竟当时我们给谢混和郗僧施的命令,是要他们派出人马过来,至于这个人马怎么来的,要不要核实身份,可没说啊。” 刘裕叹了口气:“看来,这中间可以钻的空子和漏洞太多了,还是你有办法,押一半的钱,让他们回到出发地再去领,这样也能让那些人不至于中途逃跑。不过,要是他们也觉察出不对劲,半路还是跑了,那怎么办呢?” 徐羡之平静地说道:“那只能自认倒霉了,不过,以我对于这些世家子弟的了解,他们是很贪婪的,如果没拿到想要的钱,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就冲他们这回能整出十万人过来以募兵勤王的名义来领赏,甚至不惜暴露自己庄园中的隐户人口,就知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老话,还是行得通啊。” 刘裕正色道:“那查出隐户之后,你有办法能让他们把这些钱吐出来,甚至更多地充公上交国库吗?” 徐羡之的眉头微微一皱,说道:“查出隐户后,就看是公办还是私了啦。如果是公办,那把人口编户齐民,收归国家所有,然后分配无主的荒地给这些丁男,让他们种地交税,但后续仍然会有不少麻烦,比如这些丁男可能会逃亡,或者是重新在世家高门的庇护下失踪成为佃农,我们想要征丁抽税,在基层缺乏足够多的吏员,能控制这些人的情况下,还是不容易。” 刘裕点了点头:“你说的私了,就是跟世家大族作些交易,允许他们继续保留这些丁男人口,只是需要按这些人的数量,以低于国家正税的钱,上交国库,而且我也不能再从这些人口里抽丁服役,是吧。” 徐羡之叹了口气:“这也只是不得已为之的缓兵之计,如果不这么搞,跟世家高门和吴地豪强现在就翻了脸,那你之后的平定妖贼作战,他们就不可能积极地配合,更不用说未来的北伐,平定天下之战了。我想,如果是穆之或者是王皇后在这里,也会作同样的选择。” 刘裕的眉头一皱:“那你有多大把握,这些世家豪强,会跟我们作这样的交易?他们会不会转而去扶持希乐,让希乐来取代我呢?” 徐羡之的嘴角轻轻地抽了抽,犹豫了一下,说道:“会的,如果他们能选择的话,肯定是宁可选择希乐作为合作方。但这件事,不取决于他们或者是希乐,而是取决于你。之前多年,希乐和谢混,郗僧施他们结盟,拉拢上层世家,而同时靠刘婷云四处活动,去结交中小世家和吴地豪强,所以,支持希乐的人,不在少数。这也是刘希乐在你征伐南燕时,敢于主动出击,想借军功与你夺权的根本原因啊。” 刘裕沉声道:“可是现在希乐失败了,虽然他动员了多年布局的地下军团,在这回的建康保卫战中也立了功,但最多是功过相抵,刘婷云也死了,之前给他提供军需粮草的不少世家,多年来对他的投资是打了水漂,他们还会继续支持刘希乐吗?” 徐羡之平静地说道:“我想,还是有一定的可能继续支持的,不管怎么说,前期已经花了这么多钱粮和心思了,要是现在就断了和刘希乐的关系,那无异于以前的投入打了水漂,再说了,他们也没有其他的合适人选。无忌已死,而阿寿跟你是过命的交情,这些世家高门,在北府军的大将大帅中,只有刘毅一个选择。所以,你只要能想办法控制住刘毅,把他远远地调任他处,不在建康城中或者是在吴地为官为将,那就能切断他们的关系啦。” 刘裕笑了起来:“这是我必须要做的事情,你放心吧,只要能借这次的清查,发现这些世家高门在吴地的地下力量,我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建康城中没有了希乐的地下军团,三吴之地也没了世家高门的后备大军,即使再有什么人想搞什么阴谋诡计,我也可以轻松平定啦。羡之,出征船队的事情,你还得多多费心,加快进度,荆州的道规那里,我不能拖太久,让他独面强敌。” (本章完) ===第四千四百六十九章 雍州兵马欲归乡=== 荆州,首府,江陵,刺史府。 刘道规一身将袍大铠,正襟危坐于刺史大案后的胡床之上,两列文武官员,分列堂下,左首第一位的鲁宗之,与右首第一位的檀道济,分别身着北府与雍州两支不同规制军团的衣甲,而他们的身边的将校们,也是同款打扮,看起来泾渭分明,但都不约而同地透出一股子英武之气,甚至还在明争暗斗,一较高下呢。 刘道规穿的,倒是荆州本地的衣甲,颜色上也雍州和北府两军截然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他的目光落在面前的一张塘报之上,神色从容,看不出有什么异样之处。 鲁宗之的身边,高大雄壮的鲁轨有些按捺不住了,沉声道:“征西(刘道规现任军职是征西将军,高过他荆州刺史的官位,而且这是军议,一般称呼军职),建康那边的方向,有什么战况和消息吗?” 刘道规抬起头,摇了摇:“仍然没有任何消息,自从刘希乐的豫州兵团在桑落州战败之后,我们和建康,豫州方向的所有联系就全部切断了。” 鲁轨有些不满地说道:“我们在江陵之战后就应该全军东进,跟刘希乐的豫州军团夹击妖贼才是,那样的话,也许豫州军团也不会全军覆没。” 檀道济的身边,傅弘之的声音冷冷地响起:“象齿兄弟,这种话请不要再说了,他刘希乐自己都不跟我们打个招呼,就全军西进,我们当时刚刚恶战一场,兵力损失也不小,还要整编俘虏,打扫战场,哪有余力再陪他打一场决战?” 鲁轨咬了咬牙:“话虽如此,但大胜之余,就算不跟妖贼决战,前出攻击长沙,岳阳,巴陵一带的妖贼后勤兵站,切断其补给粮道,也总是可以做到的。” 朱超石轻轻地叹了口气:“象齿兄弟啊,妖贼的主力可是直接大军开拔,全军东进呢,根本没顾虑后方的事,他们打败了希乐的豫州军团后,取得了其大军补给,然后迅速地攻掠江州,横扫豫州,一路之上,各路势力纷纷倒向妖贼,连豫西大别山区的氐人部落,也投靠了他们,这也是我们跟建康的联系完全中断的原因,现在整个东部,我们所知道的还在战斗的,只有庾悦的部队,还在江州打游击,这种情况下,我们贸然轻动,只怕会步刘希乐的后尘,遇到妖贼的伏击呢。” 鲁宗之看向了刘道规:“征西啊,小儿虽然年轻冲动,但说的话并非不在理,现在追悔上次的决战没有出兵,已经没有意义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我们都不知道建康方向的战况如何,就这样一直守在江陵,还要守到什么时候?” 刘道规的眼中闪过一丝冷芒:“我们不用太着急的,以我看来,建康如果有危险,早就丢了,而妖贼但凡在战场上取得优势,一定会向我们出示战死将士,尤其是高级将领的首级,以动摇我们的军心士气。” 檀道济点了点头:“不错,当初无忌哥战死的时候,他的首级就被拿到江陵城外的江面上恐吓我们。可是豫州军团如此惨败,他们也不过拿出周安穆等二十余名中级将佐的首级,刘希乐和几位副将的首级,都不在其中,这也能证明,他们应该是逃出生天了。” 鲁宗之的眉头一皱:“可是豫州军团全军覆没,却是证明了的战果。刘希乐并不是收拾残军退走,而是下落不明,就算他逃了出去,也不过是个光杆将军而已,豫州一失,建康再无屏障,而上次刘大帅跟我们说过,征燕大军暴发了疫病,一时难以回来,这种情况下,他们如何守住建康?” 刘道规平静而沉稳地说道:“我并不担心这点,刘大帅,我的大哥,他是无数次能创造奇迹的男人,也是大晋的柱石,如果建康被攻破,那妖贼肯定也早就会拿俘虏或者战死的朝中百官,甚至是皇室宗亲的首级来这里耀武扬威,到现在还没有点消息,那只能说明妖贼的攻击不顺,甚至是顿兵坚城之下,时间拖得越久,对我们越有利。” 鲁宗之咬了咬牙:“对征西你确实有利,但对于我们雍州兵马,可就未必了。征西啊,不是我催促出兵,实在是因为我们雍州有自己的特殊情况,毕竟这里离襄阳,离南阳诸郡有千里之远,我们这回出征,带走了雍州军团的主力,现在襄阳空虚,更要命的是,秋收的时间已经快要过去了,如果我们再不回去,恐怕今年地里的粮食,又无从收起啦。” 檀道济的脸色一变:“老鲁,这个时候,可千万不能分兵啊,收割麦子的事,让妇孺都能办到,何必要这一万五千精兵回去呢?” 鲁宗之的眉头一皱:“这次不一样,我们跟后秦已经交恶,现在虽然没有公开开战,但是后秦在洛阳的兵马,却是多次出现在秦晋两国的边界上,我昨天接到消息,更是说后秦的步骑三万余,已经在洛阳以南集结,准备攻打雍州,这个时候,粮食全在地里还没收割,要是割麦收粮的时候,碰到秦军来犯,那就是人粮两空了,甚至几个大城,都可能会给攻取。” 说到这里,鲁宗之顿了顿:“既然征西判断现在的情况过了最危险的时候,建康也在我们的掌握之中,那我们留在这里也没太大意义,请征西给我二十天时间,等我的兵马护送了百姓收割完粮草,轮换了部分兵马之后,一定还会再来的。” 朱超石的眉头一皱:“老鲁,这个时候,粮食少收一年都没什么的,官仓里有存粮,实在不行,荆州这里的粮草也可以支援你们。但若是分兵,荆州这里突然有战况,或者是前方军报传来,要我们进京勤王,那我们就少不了你这支精锐军团了。” 鲁宗之的脸色有些不好看:“难道荆州的北府名将,精兵锐卒,就离不开我这万余雍州军团了吗?荆州的粮草已经收割完毕,却让我雍州的麦子烂在地里,有这个道理吗?” ===第四千四百七十章 换装易帜援雍州=== 檀道济和朱超石等人相互看了一眼,脸色都不太好看,在这个时候,雍州兵马想要回去,万一妖贼打过来可就少了一大助力,但是于情于理,又不能不放这些已经来了大半年的援军们回家,毕竟呆在这里离上次的大战已经近三个月了,一直无所事事,这确实是个两难的问题。 刘道规的声音缓缓地响起:“既然鲁将军这样说了,也确实离秋收结束只剩几天,后秦兵马虎视眈眈想要来抢粮抢人,那我们没有理由继续留下雍州兵马,只不过,我想问一下老鲁,你是一定要这支兵马回雍州休整,与家人团聚个二十天呢,还是只要收了麦子就回来?” 鲁宗之勾了勾嘴角:“我的这些部下也是从雍州的各村各乡征召而来的,平时也是务农为生,想要回家,那基本上一放要一两个月的,路上都需要时间,还要重新集结,非常麻烦,所以这次我们回去,是不准备解散回各家,而是集中在襄阳甚至是更北的樊城一带驻扎,让百姓们去收割麦子,他们起到保护和威慑后秦军的作用。” 朱超石勾了勾嘴角:“原来你们是怕后秦军过来抢粮,所以要回去驻守一段啊,可惜了,正好是在这个时候。” 鲁轨叹了口气:“小石头啊,你是不知道雍州南阳那边的情况,当地的后秦驻军,很多也是那些部落征召来的蛮子,他们是天生的强盗,以前跟大晋关系不错的时候,还能约束一二,但也有军士假扮马贼强盗的,后来两国交恶,干脆彻底就不装了,尤其是秋收时节,就会几十人,数百人一股地过来打草谷,不仅是抢粮食收麦子,还会抓壮丁和女人小孩,以补充其人口,我这几年带着雍州北边的守军,跟他们打过很多仗了。” 檀道济点了点头:“略有所闻,雍州是北方的门户,也经常会有关中和中原的汉人百姓,不堪受到胡人的欺负,举家南下的,两国为了这个事情,互相间搞的摩擦也不小。” 鲁轨正色道:“是的,现在南下的流民里,也有时候会有些后秦安插的奸细,想要过来作内应的,所以在这种秋收的时候,他们关中的流民收了粮食后举家逃亡的,总也会有个几十数百户,这些需要我亲自带兵接应,并排查核实其身份,征西啊,真的不是我们在这个时候故意想走,而是实在是需要离开个十几天,二十天,等这些事情处理完,我们马上就回来。” 鲁宗之微微一笑:“是的,基本上就是要保护收割秋粮,威慑后秦军不敢造次,再一个是为了接应南下的流民,他们往往也是要秋天收了粮食后才能走,再拖一段时间,分散去收粮的后秦军重新集结,他们想走也不容易了。征西啊,我们快则半个月,慢则一个月内,一定会回来的,反正现在在这里也无事可做,再说我们这次回来的话,还可以带几十万石雍州的粮草回来,减少荆州的消耗呢。” 刘道规笑着摆了摆手:“你们是来帮忙的,而且是帮了大忙的,得是我们供应你们吃喝,甚至是提供个百万石军粮作为答谢才是,怎么好意思让你们带粮草过来呢。不过,你说的这些情况,我已经了解,我看这样如何,你们去当阳,长坂那里,不回雍州。” 鲁宗之的脸上闪过一丝疑惑:“这又是为何呢?” 刘道规平静地说道:“现在当阳那里,是集结了荆州北边的各地兵马,以防妖贼从江夏一带的进犯,同时为雍州作为后援,确保两州之间联系的通畅。那里的守军也有一万左右,虽然战斗力与雍州军不可比,但人数并不少。” 鲁宗之点了点头:“是的,这一万多兵马,如果来江陵,三天左右就可以到,如果不是因为要防备桓谦的余党和流落各处,作为盗匪打劫的那些苟林的部下,是有点浪费了。刘遵考将军现在就是带着这些部队驻扎当阳,我觉得如果平定完了这些余匪,可以让这支部队大半回来。” 刘道规笑了起来:“他们毕竟是一些民夫壮丁临时征召起来的,缺乏训练,战斗力跟我们这些主力部队不好比,所以剿灭这些小股残匪,用了两个多月还没打完,不过现在已经不差多少了,就两个大寨子还没攻破,如果是换了老鲁你的雍州兵马,我想,三天之内,就可以清理完成啦。” 鲁宗之点了点头:“这话没错,如果是我们雍州军,打两个山寨,不要说三天,一天半就可以拿下了,不过,我们这回没有空,要回雍州呢,如果回来的路上,倒是可以顺手帮忙破寨平贼。” 刘道规沉声道:“去雍州要来回近两千里路,走就要走十天以上,太远了点,时间浪费在路上,没有意义,我看这样如何,你们去当阳那里,和刘遵考所部交接一下,换下装备与衣甲,让刘遵考的军队,穿着你们雍州军的衣甲,打着雍州军的旗号,回到南阳,如果觉得这样做有破绽的话,可以让象齿为将,打先锋,带着千余本部人马,先回襄阳,而老鲁你带着大部分的主力,换上荆州兵的衣甲,留在当阳那里,一边破贼平寇,一边等我们这里的消息,万一有事,也可以随时来援。” 朱超石哈哈大笑起来:“好,太好了,这个办法好,这样雍州兵就留在当阳那里,离这里不过三天的路程,急行军的话,两天就能赶回,如果是骑兵为先锋杀回来,一天多点就能赶到。这样就算妖贼大军前来,也能赶回来参战了。有一万多人马去雍州,想必后秦的奸细也认不出这是不是真正的雍州军,加上传递消息所需要的时间,后秦主将是不敢轻举妄动的,等他们知道上当,我们这边的秋收和接应流民的事,也都完成了,他们再想有所动作,也来不及啦。” (本章完) ===第四千四百七十一章 宗之亲回雍州地=== 鲁轨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个办法不错,只要我带少量兵马先锋而行,到了雍州,后面大军也着雍州军的衣甲旗号,后秦军就不敢轻举妄动了,这几年的这种边境秋收摩擦战,他们可是给我狠狠地教育过不少,现在有所异动,无非也是看我们父子带兵在外,想占点便宜罢了,真要说大军攻打雍州,我看是不敢的。” 鲁宗之沉吟了一下,说道:“不错,我们在后秦的内线人员也说,秦军上次大军出动,屯兵豫西北,联合司马国璠,司马楚之这些叛贼,作出要大举进军的样子,但是后来却是收兵撤退,连带着司马国璠他们也退回了后秦境内。” “现在不排除司马国璠,司马楚之这些人想要趁机夺占我雍州的一些边地,他们本就是大晋的叛徒,吸引起一些大晋内部对朝廷心怀不满的桓楚余党,是有优势的,我倒不是怕秦军来袭,而是有点担心司马国璠他们也象在豫西北那样搞几个钉子,长期驻扎来恶心我们。” 檀道济点了点头:“是有这种可能,不过,桓氏和司马氏是有大仇的,你说的桓楚余党去投奔这些司马氏的反叛宗室,可能性不太大吧。” 朱超石摆了摆手:“道济,我不这样想,桓氏和司马氏的宗室亲王们争权夺利,势同水火,是因为他们想争夺天下的控制大权,想争夺九五之位。可现在,桓楚亡了,司马氏的这些宗室也是叛国弃家,跑到后秦那里流亡,两边都是失意之人,也不存在争权的可能,那就有可能同流合污,并在一起。” “就象妖贼,曾经也跟桓谦,苟林他们有过合作,当时一起要冲着荆州来呢,但是等妖贼打败无忌哥之后,就是大举东进,想要夺取建康,一举推翻大晋,桓谦和苟林二贼就跟他们翻了脸,自行其事。可见这些坏人,反贼们,一旦没有了共同的目标,就会散伙甚至反目成仇,但如果有共同的目标,就可能联合。” 刘道规接过了话头:“小石头的话,深得我心,贼人们是有可能联合的,这些大晋的叛贼,后秦也不会多喜欢,留在后秦境内,要消耗他们的粮草,占据他们的地盘,甚至将来可能尾大不掉,割据自立,所以他们是肯定想把这些人早点赶到大晋境内,让他们来消耗大晋才是。” 说到这里,他看向了鲁宗之:“老鲁,你担心的就是这次雍州军团长期在外,可能会给司马楚之他们也趁机攻占些地盘,然后招纳雍州范围内的各路贼寇,以后秦为后盾,割据一方,尾大不掉吧。” 鲁宗之面色凝重,点了点头:“正是,如果只是来打打草谷,抢点秋粮,甚至是劫掠一些人口,我倒不用太在意,但是要是占了一些边境的郡县,尤其是占了武关那一带的上庸,陕城这些地方,隔断了关中流民南下投奔我们的通道,甚至可以吸引我们这里的人投奔他们,那可就麻烦了。” 说到这里,鲁宗之沉声道:“若是这些反贼夺了我们秋收之粮,再占了州郡,以这些粮草为旅馆,让雍州各地的叛贼,还有盗匪们,甚至是一些雍州大族庄园坞堡中,那些受了欺负想要脱离的庄客佃户们,都去投奔,那势力,可就会增强了。” 刘道规若有所思地点头道:“是的,若是内外勾结,就麻烦了,雍州这里,本身就是北上想投胡虏的大晋内部反贼,和胡虏那边想要南下的流民义士,以及各地的豪强寨主,坞堡大族们很多,民风强悍凶狠,很多也是在各地打散了的散兵游勇,来此以佣兵的身份立足。也只有老鲁这样的猛人,才能镇得住。” 鲁宗之叹了口气:“我自己就是当初关中南下的流民,深知这点,在这里的人,不怎么讲忠义家国,只认实力,谁有兵有粮,他们就投靠谁。之前我一直带兵镇守,谁来打谁,才让本地人服气,这回我出来大半年了,雍州内部已经有了一些杂音,说我在荆州战事不利,甚至是给扣为人质,部队也给吞并了。” “我的一些在外地的部下,其实也是当地的有力人士,连他们都在悄悄地问我,究竟在荆州这里怎么样,是不是就回不去了。其实他们的这回秋收,一直没有自己行动,自己派兵去保护收粮,也是想看看我这个刺史,这个将军是不是真的就不管他们了。” 朱超石倒吸一口冷气:“怎么还会有这么麻烦的事?都是朝廷的兵将,官员,这一听,弄得跟山寨码头似的啊。” 鲁宗之正色道:“因为雍州之地本身就是身处中原与荆州,还有关中的交界,人员复杂,自古的时候就有朝秦暮楚之说,这里的百姓忠于哪国,也是看你有没有实力,而不是空口谈什么家国大义。” “老实说,就算是我,当年从关中逃离南下,一来是跟当地的一个豪强有仇,呆不下去了,另一个,也是看当时桓氏在荆州的实力强大,公开张榜招纳天下英杰,还经常出兵保护从关中南下的流民,这才让我下定决心呢,现在来雍州的人,也多半如此,要是你连雍州本地的百姓都无法护佑,那更不会有人来投奔了。” 刘道规点了点头:“那老鲁你还是要坚持全军带去雍州,稳定局势吗?” 鲁宗之沉吟了一下,说道:“既然你说了可以用当阳的驻军易帜换甲来替换,这也不失一个办法,只不过,只让鲁轨带千余人回去,那容易给看出破绽,我意,由我本人带五千人回去,留一万人驻守当阳,鲁轨带队留在这里,对雍州军民就说偏师正在围剿当地的山贼,征西,你看这样如何呢?” 刘道规微微一笑:“就按老鲁你说的办,不过,你可得快点回来哦。” 鲁宗之的脸上闪过一丝喜色:“多谢征西的成全,一个月内,我定带两万大军回归!” ===第四千四百七十二章 子弟为质雍州固=== 傅弘之摸了摸脑袋:“两万?鲁将军你不是只带五千人马回去吗?怎么回来就有两万人了?” 鲁宗之笑道:“我这次回去,如果能吓得后秦不敢出兵,我们粮草充足,那雍州各地的豪强就会放了心,甚至是关中还有中原之地的不少势力,也会转而投向我们,来雍州定居。我如果是吸纳了这些力量,那雍州兵马,能一下子多出来两万以上,而且这些人想要立功得赏,如果在雍州无仗可打,那肯定会自告奋勇地来荆州这里与妖贼作战呢。” 刘道规点了点头:“这也是你检验这些新附之人的一种手段吧。” 鲁宗之摸了摸自己的胡子,得意地说道:“是的,人心隔肚皮,是不是奸细,战场上见分晓,新来之人总要做点事情证明自己的能力,也证明自己对大晋的忠诚,我在雍州接纳这些远来流人的办法,就是来了以后,先让家属留在襄阳城外的军营之中,一来有军粮可以吃,在军中也可以得到保护,二来让他们也能在军中做点后勤之类的事情,顺便充当人质,如果他们家的男人在前线反水或者是作战不利,那后方的这些家属,就得当奴隶了。反之,如果是奋勇作战而死,那我一定会收养这些家属的。” 刘道规叹了口气:“这种还是类似靠控制人质的办法来控制军队,不一定能得到别人的真心啊。” 鲁宗之冷冷地说道:“我没有征西你的气度,只能用这样的办法,因为在雍州之地,我见多了各种背叛与离弃,最后想来想去,只有这个办法能控制住人,而且来雍州的,也都知道我的这个规矩,他们肯来,就是愿意接受这点。还有就是雍州各地的豪强和山寨,我不能强行派兵去接手他们的地盘,那会激起他们的反抗,但也不能坐视他们尾大不掉,所以,我也是要他们派儿子过来。” 檀道济点了点头:“雍州质子旅,早有耳闻,听说这一旅足有五百精锐,可都是雍州各路豪强山寨的寨主之子啊,这回随你前来的,也有这支部队呢。” 鲁轨笑着摆了摆手:“在我们雍州军中,没人把这支部队看成是人质,大家是同吃同住,一起训练的好兄弟,我从当兵开始,也在这个旅里,和全旅的兄弟都认识,而且,我也曾经到过这些兄弟们的山寨,堡垒之中,跟那些大叔大伯们也都混熟了,这算是互相到对方的地盘上服役一段时间,以结其心哪。” 檀道济服气地点了点头:“怪不得老鲁你能在雍州稳坐这么多年,还是很有手段的啊。这么看来,你确实要回去一趟,光是这个质子旅,如果长期呆在我们这里,他们的父叔们,会心生疑虑的。” 鲁宗之正色道:“所以,我必须要回襄阳一趟,除了收粮之外,也要稳定人心,在雍州也一直有传闻,说是征西对雍州早就有想法,想要借机除掉我们父子,然后接手质子旅,以此来强迫雍州各处势力效忠。如果我在这里呆太久,质子旅也迟迟不在雍州出现的话,恐怕这种流言,会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 刘道规笑了起来:“那些流言不攻自破,如果我们想要雍州,那一纸调令,让老鲁你带兵赴任他处,比如去当豫州刺史便是,何必这么麻烦呢?” 鲁宗之的脸上闪过一丝难言之色,笑道:“我这个人比较恋家,不想动来动去的,雍州是我呆了二十多年的地方,对我来说,已经是故乡了,别说豫州,就是拿扬州刺史来换,我也不想动呢。” 刘道规的嘴角微微勾了勾,转而笑了起来:“老鲁啊,咱们都是朝廷的封疆大吏,手握重兵,镇守一方,但再怎么说,我们也是臣子,需要服从朝廷的调遣,就象我,也在这荆州有四五年了,我的家眷,亲卫们也在这里,他们的不少人都在这里成家立业了,但如果是朝廷需要我们去别处,比如说去巴蜀,去中原,或者到建康为官,那我也得随令而行,第二天就交印上路啊。” 鲁宗之的眉头微微一皱:“这个道理,我鲁宗之当然明白,征西啊,你看这回妖贼起兵,荆州危急,不用朝廷的调令,甚至我都没接到你的求援信号,这不就自己带兵来援了嘛。老鲁自然清楚,我们鲁家的今天,是谁给的,是怎么得来的。如果是朝廷命令,大晋的要求,我自当肝脑涂地。” 说到这里,鲁宗之的双眼猛地圆睁,话锋也为之一转:“不过,因为这二十多年来,老鲁一直呆在雍州,所以很多雍州的豪杰,比较认我老鲁这个人,人家把儿子都送到我这里接受营伍之事的训练了,就能看出这种信任,要是突然换个人去当这雍州刺史,恐怕这种信任合作关系,都无法继续了吧。” 刘道规心下雪亮,明白这是鲁宗之不想离开雍州的说词,但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得顺着他的意思,不然把他逼急了,以为朝廷真的要夺他的权,收他的雍州,恐怕这鲁宗之回去后就不会再回来了呢。 于是刘道规哈哈一笑:“老鲁,在雍州地界,只有你说话算数,这点,无论是我大哥,还是我,都很清楚,大晋不可一日无雍州,雍州不可一日无你鲁刺史啊。放心,我这里可以向你保证,只要我在荆州一天,这雍州刺史,肯定是你老鲁的,就算你不想当了,象齿也会接替这个位置。” 鲁宗之的脸色一变,他也没有料到,刘道规居然会作出这种承诺,他上前一步,直视刘道规:“征西,此话当真?” 刘道规收起了笑容,正色道:“这是军议,这里是帅府,军中无戏言,我身为荆雍军团的主帅,身为荆州刺史,说的话怎么可以不作数?老鲁,你放心,就算你这回立功升迁,进京为官,只要我刘道规还坐在这个位置上,雍州,仍然由你的公子接手,有违此言,人神共弃!” ===第四千四百七十三章 授受大州非权宜=== 刘道规右手举指向天,左手则按在胸口,这是京口人最隆重的发誓姿势,所有人都为之色变,就连刚才一刹那间想要劝谏刘道规的朱超石和檀道济,这会儿也只能生生地把到嘴边的话给咽了下去,转而一声叹息。 鲁宗之的眼中泪光闪闪,沉声道:“既然征西都这样盟誓了,我还有何可说的?一言为定,我去雍州一趟,马上就会回来的,雍州上下,只要我鲁宗之还活着,就一定会全力供征西的驱使。” 鲁轨嘟囔了一句:“我们本来就是要听朝廷的号令的啊,父帅你…………” 鲁宗之打断了鲁轨的话,正色道:“不,象齿,你听好了,我们谁的话也不听,只认征西这位大哥的。朝廷今天姓谢明天姓桓再后来又可能姓刘,我们鲁家经常不知道听谁的好,但给了我们鲁家能一直镇守雍州的誓言,只有征西,所以,只要征西还在荆州当刺史,或者是以后到了朝中掌权,他的命令,你必须服从,明白了吗?” 鲁轨连忙点头道:“明白,父帅,孩儿誓死追随征西。” 众将们心中一阵感慨,鲁宗之这也是精明人,拿住刘道规的话头,连儿子未来的雍州刺史之职,也包括在内了,这算是一种另类的托以子侄吧,只要刘道规不倒,只要他还说话算话,那这雍州,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就一直姓鲁啦。 刘道规微微一笑:“这是应该的,我刚才就说过,大晋不可一日无雍州,雍州不可一日无你老鲁啊,即使老鲁不在位了,小鲁将军也一定能守好雍州的,等到北伐成功,雍州不再成为边境时,是去是留,到时候一定会尊重鲁家的意见,我还是这句话,只要我是荆州刺史,那雍州,就要麻烦鲁家的。” 鲁宗之笑了起来:“好了,那我们说什么也要帮你守住荆州,让你一直当这个刺史呢,多的不讲了,我们速去速回,安抚好了雍州的豪强们,我会带新的援军过来的,象齿,你也动作快点,当阳那里,还要你早点到位呢。” 这父子二人相视一笑,先后走了出去,而雍州将佐们,也纷纷行礼退下,人满为患的殿中,顿时就少了一小半的人,空气也变得清新起来了。 刘道规神色平静,看着周围的荆州和北府将吏们,说道:“大家也各自去准备一下,有备用的荆州衣甲,现在就可以和雍州的将士们互换一下,免得到了当阳之后换装来不及,各部清点好人马粮草,随时准备出击。小石头,道济还有王长史留下,其他人退下。” 所有人依令而行,偌大的殿上,就只剩下了四个人,一身文官服的王镇之,在所有人都出去之后,才轻轻地叹了口气:“征西啊,你怎么能就这样把雍州给了鲁家?这种私相授受,可是违背朝廷法令的啊,要是给人弹劾,你自己都要丢官啊。” 刘道规淡然道:“鲁家父子的心思,你们还不明白吗?他们想跟桓氏一样,世袭雍州,哪儿都不去,就算有人入朝为官,也要有子侄继续留守雍州,如果我不答应他们,没确保他们的地位,那可能鲁宗之就会一去不回,或者是从此出工不出力,今天在军议上他突然提及秋收回州之事,其实就是在向我,向朝廷要条件,要待遇,以换取他的忠诚。” 朱超石的眉头一皱:“我最不能理解的就是这点,他来荆州也大半年了,早不提晚不提,偏偏今天提,秋收也过去一大半了,明显只是一个借口而已,出了什么事情,让他要提这个条件呢?” 檀道济喃喃道:“也许,他也是要给自己留后路了,毕竟希乐哥战败,豫州军团全军覆没,建康那里打了这么久没有消息传来,至少说明妖贼还占了上风,还能封锁我们跟建康之间的联系,看来是凶多吉少。万一妖贼真的攻下建康,他也要想想未来怎么办啊。” 刘道规平静地说道:“我们早就商议过,不管建康是否失守,我们身为大晋的官员和将校,都要奋战到底,直到恢复大晋,但我们是北府军,而王长史他们则是食大晋多年俸禄的士人,我们这些人,尽忠报国,以死相拼是没问题的,可是普通的百姓,将士们,就未必会这样想了。” 朱超石点了点头:“是的,一朝天子一朝臣,就象之前桓玄篡位,建立伪楚时,天下人也是顺从了,若不是寄奴哥奋起反抗,我们现在可能还是楚人呢。” 檀道济叹了口气:“也是因为桓玄倒行逆施,诛杀北府旧将,又不抚恤百姓,这才让天下人失望,但如果真的让妖贼得势,攻取建康,那我们就可能象之前的北府宿将,无终伯,袭叔,谦叔,素叔那样,被妖贼屠戮了,毕竟,跟他们打了这么多年,相互之间仇恨太深,他们是不会放过我们这些为将的。” 刘道规正色道:“我们这些将校和士族们,受了国恩,食了君禄,需要一死报国,就算大晋没了,我们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也得战斗到底。可是鲁宗之他们不一样,他们跟妖贼没太深的仇,一向也只是盘踞雍州,如果变天,他们是有可能倒向妖贼的,就象桓楚灭亡后,身为桓楚州刺史的鲁宗之,也是归顺了大晋一样。在这种时候,我身为荆州刺史,有节制诸州,便宜行事的大权,为了稳住鲁宗之,确保雍州兵马在这种时候站在我们一边,不得不这样做。” 王镇之长舒了一口气:“征西的胸襟见识,真的不是凡人啊,当初你也是为了让鲁宗之心服,单骑入他大营,还把江陵托付给他,这才取得了鲁宗之的信任,今天的事,虽然于朝廷礼法不合,但也是无奈之举,我是会为你作这个见证的。” 刘道规微微一笑:“不,镇之,你理解错了,我这并不是权宜之计,或者说事后耍赖不认账,而是确实想起码让鲁家在雍州为官两代人,要想此地太平,安定,非如此不可!” (本章完) ===第四千四百七十四章 官员轮换控雍州=== 檀道济的眉头微微一皱:“可是,这样直接把整个雍州就姓了鲁,那不就是第二个桓氏荆州了吗?恐怕就连寄奴哥也不会答应的。道规哥,您虽然有便宜行事之权,可是这样裂土分疆,仍然是不妥吧。” 刘道规平静地说道:“从程序和法令上来说,确实不妥,但是从实际角度考虑,未来的十年,二十年,雍州由鲁氏一族来控制,是必须的,换了其他人去那里,管理不好,甚至会引发内乱的。” 檀道济有些不以为然地说道:“这可未必,他鲁宗之能镇守雍州,也不过是十几年前桓冲在北伐之后,把这南阳之地让给他这个出身关中流民的流民帅来管理罢了,到现在一直没有换人,换了别人,一样可以的。” 刘道规摇了摇头,叹道:“道济,你想的太简单了点,鲁宗之这个雍州刺史,能坐得稳,可不是随便派个人就行的,桓氏有那么多的部将官吏,就象小石头的父亲,为何不让他们来坐这个位置呢?小石头,你说说看。” 朱超石点了点头,说道:“先父在时,也曾经和我说起过这个问题,他说南阳之地,朝秦暮楚,从东汉开国时,就是豪强遍地,听调不听宣,连光武大帝也是亲征此地,才换取了邓氏为首的诸多豪强的表面臣服而已,这里北接中原,西北通向关中,南边与荆州相邻,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也形成了不少家族各据一方,如果碰到乱世,那就会有各路人马进占,互不统属,现在的雍州,就是这样。” “所以要能统治这雍州,就得象鲁宗之说的那样,以力称雄,这个力,不止是军力,实力,更多的是要让豪强大族,山贼马匪们服气的亲和力。鲁宗之自己是流民帅出身,从关中南下到此地,起码和关中南下的流民,有天然的认同感,再加上通过质子旅的这种方式,能互结信任,要知道,他可不止是收人家为质子,鲁轨作为他的儿子,一样是到这些山寨里当过质子的,相互间的信任,才是雍州这些年来平安的原因。” 王镇之点了点头:“是的,这种豪侠的性格和绿林盟主的作派,才是鲁宗之能镇得住雍州的原因,至于鲁轨,他从小就和这些山寨的关系不错,认这些寨主,堡主们为叔伯,所以在鲁轨的手中,也能稳定雍州。” 刘道规笑了起来:“还是镇之明白整理啊,我这个两代许他鲁氏镇守雍州,也不是心血来潮,不会让他管到第三代,因为鲁轨为人虽然强悍好战,是个难得的将才,但他并没有鲁宗之这样的格局和眼光,要他也学他爹那样,拿自己儿子去山寨当质子,他是做不到的。” 檀道济有些不服气地说道:“那鲁宗之怎么就能做得到?道规哥,你这样的断言,是不是有点草率了?” 刘道规摇了摇头:“因为鲁宗之是从关中南下的第一代流民帅,他一路亡命,历经艰险,也要被迫与那些对自己有敌意的人合作,为了生存,一切都好说。这就是他受了桓氏的收留庇护之恩,分疆裂土之情,但最后在桓楚灭亡时,也迅速地向我们投诚效忠的原因,因为,他要保全族的性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与之相比,什么忠义友情,都可以放一边。” “但是鲁轨不一样,他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记事开始,就是将军公子,未来的雍州少主,所以心高气傲,让他去当质子的那些山寨,也不敢真的把他怎么样,都是待若上宾,因为,如果鲁轨过得不好,那他们的质子,就性命堪忧。只要两边互相维持着忠诚和上下级关系,鲁轨就不会有危险。” 朱超石笑了起来:“所以,鲁公子的日子过得太好了,没有鲁宗之的那种艰难岁月,在他的手上,恐怕是做不到完全能控制住雍州的。” 刘道规点了点头:“现在的雍州,是边州,与后秦接壤,就象鲁宗之说的那样,他能靠自己的影响力和关系,引诱关中和中原的流民南下,也要阻止大晋国内的人,从雍州北上进入后秦叛逃,可谓任务艰巨,所以,在这个时候,不能打破雍州这十几年来好不容易形成的内部平衡,这个平衡,就是指鲁宗之和那些各地

相关推荐: 莽夫从打穿肖申克开始   人在斗破,但全员NPC   朝朝暮暮   可以钓我吗   恶毒雌性野又茶,每天都在修罗场   试婚   他来过我的世界   大风水地师   罪大恶极_御书屋   抽到万人迷但绑定四个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