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h好像被继兄强制爱了 > 第169章

第169章

国眼下有了这么多厉害的文武人才,倒也不差项羽一个,也没什么可惜的...” 第119章 秦王政二十年, 正月下旬,由于各处秦吏尚未就位,李信与桓猗便主动率领大军驻留楚地镇守, 由王翦率五万人押着楚王与令尹昭让回到咸阳,当然,上回攻秦而逃的景初及其族人, 也在这趟秦军俘虏之列。 唯有屈氏一族, 在族长屈附的早早谋划下,趁着当日秦楚两军交战混乱之时,已带着一万封地士卒, 逃往楚国南边的百越之地。 山高路远的百越诸地,比起楚国而言, 对中原列国更是无比神秘的存在。 而神秘,往往意味着暗藏未知的危险。 值此全军大胜之际, 行事稳妥的王翦, 自然不会为区区一个屈氏和一万楚军, 要带秦军南下冒险穷追不舍。 他知晓, 自家王上满怀雄心壮志, 秦国来日,定是要吞并百越之地的, 但时机绝不是现在。 再者,离开了楚国政权庇护的屈氏, 去了旁人的地盘上, 亦未必能再兴起风浪来。 嬴政听闻王翦请罪禀告此事后, 非但没怪罪他, 还当众称赞道, “百越之地山脉众多, 河道密布,非但地形比楚国复杂数倍,更有世人闻之色变的瘴气毒虫,我秦军若贸然追击屈氏而去,纵是未中对方引蛇出洞之埋伏,亦恐要遭受损兵折将之逆局...老将军行事果然稳妥!” 跪于殿中的楚王与昭景二族之人,不由暗暗将屈氏骂得狗血淋头,同是王族后裔,屈氏逃命却不带上他们?真乃冷血无情之辈! 他们边砰砰磕头,边哭嚎着恳求秦王饶他们先前攻秦之罪,尤其是楚王,磕得最响哭得最洪亮—— 秦灭五国后,宗室大臣们尚能保全安定,留在列国故地的豪强们,甚至并未被剥夺土地与财富...可五国君王就不同了! 眼下,除了齐王还被软禁在咸阳,旁的君王皆已在各种意外中离世。 楚王是真的担忧,自己哪一日也会突然遇到“意外”啊! 楚国宗室们,刚开始倒着实并不慌,不过是装腔作势假嚎几声罢了,有人还偷偷抬起头,瞄向殿上龙章凤姿的年轻秦王,盼着对方早些说出那句“寡人以仁义治天下,恕尔等无罪”... 可他们等了半天,见先前神色淡淡打量他们的秦王,却转头看向殿中大臣们,问道,“不知诸位爱卿以为,寡人该如何处置楚国王族之人?” 李斯登时眸光一闪,立刻就听出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王上不想饶了他们。 心念急转间,他还迅速揣测出王上此举隐藏的缘由:如今六国皆已覆灭,秦国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收拾毫发无损的六国贵族了。 先前为稳定局势与人心,秦国并未对六国贵族宗室开刀,他们手中,仍握有大量远胜秦国宗室数倍的封地,李斯知道,这是王上绝不能容忍的。 再者,他当日所见的神画之中,在王上病逝后,各地纷纷拉拢乱军起事反秦的,皆是得了王上宽赦的六国贵族豪强,王上岂会再给他们坐大的机会? 是以,李斯断定,废分封一事已不远矣! 他马上站出来提议道,“王上,依王老将军所言,楚王负刍擅自更改耕地田垄间距一事,导致去岁楚国官田粮食欠收九成,饥荒近在眼前!待我秦国接手楚地,朝廷还需拨粮救灾,此乃负刍之罪也...” 自然,他心知肚明,此事绝非楚王一人之过。 列国之中,唯有楚国宗族势力最为强大,屈景昭三族如今更与君王分权而治,楚王此改耕昏计,若无三族附和绝不会顺利施行。 但这个中隐情,他必须让楚王自己说出来——而秦国,只需扮演受害者角色,进行最后的正义追责。 虽然他知晓,正是楚王这昏招,才给了苗不嚭以流言煽动楚人的机会,进而逼得项燕无奈率主力大军投降的。 实则,比起秦军持久攻伐导致的伤亡与粮草损失,王翦应诺以粮食从楚人手中换麦杆、引来攻楚进城加快,算下来,秦国倒还减少了几分损失——麦杆晒干,便是冬日上好的草料。 而他这话一出,楚王立刻抬起哭肿的泪眼委委屈屈看向嬴政,秦国欺人太甚,你们若不抢楚国城池土地,又何须为那些贱民耗费粮食? 可他不敢表现出半分怨气,只得急切辩解道,“外臣冤枉啊,还请秦王明鉴!此计并非外臣所愿,乃是令尹昭让再三劝外臣下诏施行的...正因如此,我楚国去岁秋收之税赋,足足减产了九成之多呜呜呜,还请秦王为外臣做主啊...” 说着,他便扭头恶狠狠瞪向昭让,当日自己若是知晓,改一两尺之庄稼间距为半尺,会让楚国粮食减产如此之多,是定不会同意这破主意的。 减产的可是官田之粮,是进楚国国库的税赋啊! 若放在往日,楚王是不敢瞪昭让的,他借助三族之力而杀兄即位,饱受宗室权臣制掣之苦,面对三族之人少不得要客气几分。 但今日身在咸阳章台宫中,殿上有威仪赫赫的秦王在,他忽然就升起了几分胆气,似乎秦王真会为他做主似的... 昭让也是个油滑的,听了楚王这话急忙哭丧着脸道,“秦王请勿听信我王一面之词,外臣亦是冤枉的啊!外臣根本不懂农耕之道,不过是随口一说,哪知我王偏偏就信了...” 楚王正要反驳,却听昭让又激动道,“对了秦王,外臣要揭发屈氏与景氏!他们早就知晓田垄不可为半尺之距,却闭口不提醒外臣与我王,这才为秦国酿成如此大祸,还请秦王严惩呐...” 祸水东引,谁不会啊! 而自认为并无半分过错的景初,立刻就跟昭让针尖麦芒地对质起来。 秦国大臣们面面相觑,这楚王与昭让...皆是全然不通农耕之事,竟一个敢提改田垄间距为半尺,一个敢真下诏让官田按此建议耕种? 再有,这屈景二族依赖王权而生,既早知此事不妥,竟为了排挤昭氏而假作不知,实在可笑。 要知道,减产的虽是官田,但当饥荒在楚国大面积蔓延之时,宗室们未受影响的封地,必会成为饥民唯一的觅食目的地,在求生欲的支配下,饥民们必会冒着被宗室军队杀死的风险,接连不断地涌入封地抢夺粮食。 如此一来,宗室又岂能独善其身? 秦国大臣们着实难以理解,楚国这帮君臣宗室,究竟在想些甚? 嬴政眸光幽深扫视着他们,终于开口给楚国减产之事下了定论, “如此看来,此事并非楚王一人之过,昭氏景氏二族,亦当以同罪视之,可寡人向来以仁政治国,着实不忍怪罪诸位...” 说着,他状似无意瞥了李斯一眼。 李斯立刻心领神会,上前义正严词道,“王上不可啊!我大秦自商君变法以来,凡事皆依法而行,依律而判,既然是楚国君臣致使我秦国损耗粮食,便该按秦律处置他们,臣以为万不可开此先例啊...” 韩非跟着出列附和道,“王上,臣认为李廷尉所言极是,大秦以法为绳,而绳绝不可挠曲啊!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贵贱之分,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犯禁乱法者,皆不可赦!”(1) “楚王与楚国宗室诸人因蠢、因恶,而行乱政害农之道,若无秦国及时接手楚地,真不知今岁淮水之上,将有几多庶民饿殍浮尸也!他们行下如此罪孽深重之事,我秦国又岂能因对方之王族身份而轻拿轻放?还请王上依秦律腰斩之!” 其实,韩非快完工的秦国新律中,早跟君王商议后废除了腰斩、五马分尸等酷刑,但他早察觉出王上在与李斯对戏,自然要出手再添一把火。 王绾掩下眼中精光,也跟着上前道, “王上,臣倒以为,我秦国此番因楚国王族宗室之过而损失惨重,若对方能诚心弥补秦国之损失,倒也罪不至死...” 若说李斯突然跳出来扯楚国粮食减产一事,他尚未反应出对方有何意图,那么韩非方才空口白牙唬人之言,倒让他品出了几分潜台词——王上,想要楚国宗室手上的封地! 既然如此,他自然要加把火暗示对方。 眼看旁的官员也纷纷跟着附议,吓得面白如纸的昭让忽然福至心灵,急忙匍匐着膝行上前,苦苦哀求道, “恳求秦王饶了我等一命!若能有幸保全昭氏族人性命,外臣愿以昭氏族长之名,将楚国封地全赠与秦王赔罪偿债!还请秦王网开一面啊...” 他这一说,景氏立马跟着恳求秦王,愿献上楚国封地与财物弥补秦国损失,只求能以庶人身份继续活下去。 荣华富贵谁不爱?可百年来,秦法之严苛早在列国间如雷贯耳,楚国宗室眼下不过是阶下囚徒,若秦王真要按秦法之罪名,将他们腰斩于市...昭氏与景氏宁肯早早舍财保命! 毕竟,若他们被秦人杀死,那些土地和财宝也会离他们而去。 果然,昭景二族此言一出,李斯的面色登时和蔼起来,韩非的眼神也立刻温和起来,连端坐殿上的秦王,亦和颜悦色颔首道,“寡人素闻昭景二氏乃楚国最讲信义之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在昭景二族话事人笑得比哭还难看的期待中,他突然话锋一转,满脸无奈道, “但尔等乃堂堂楚国宗室贵族,若骤然间沦为秦国庶民而失去封地,恐怕世人皆认为寡人为不义之君,赔偿一事尔等莫要再提,还是依韩非与李斯之言按秦律办吧,如此一来,尔等皆可保全楚国宗室贵胄之名...” 昭让与景初着急忙慌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慌乱的恐惧:保留楚国宗室名分被腰斩,哪比得上当个庶民活着? 无论时人有多信奉神灵,也绝不会有人认为自己只需一死,便能成为神灵——死,永远比不上活着。 昭让急忙眼巴巴看向嬴政,继续哀求道,“我昭氏有良田数百万亩,虽无法弥补秦国之损失,但还请秦王勿要嫌弃啊!我等是自愿将土地财物赠与秦国的,绝不会传出秦王不义之言...” 景初亦急忙附和着这话,李斯却”恍然大悟”面北拜道,“王上,臣倒想出个法子,既能为秦国挽回些损失,又能成全昭景二族之心意。只需王上将事情真相公布于天下,世人自然便会明白,我秦国并未强夺楚国宗室土地财物,不过是对方诚心赔罪之举...” 他心头暗暗冷笑着,呵,老夫此计,能借助民意成功除去楚王,而不让我王沾上半分污名。 在昭氏与景氏的点头如蒜中,楚王早已瘫软在地,怔愣着盯着地砖半晌未出声。 宗室尚有封地私产能向秦国“赎罪”,而他呢?他的土地财产,早被秦军抢走了,他没有私产! 思及此,楚王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早知今日,他当初何必费尽心思拉拢屈景昭三族,何必冒着杀兄之名非要做这个楚王? 若他不当这楚王,纵便最后楚国灭了,他也能凭借手中的封地财产,在秦国的步步紧逼下保留一条性命啊! 报应,这就是报应啊! 当日,嬴政便欣然采纳李斯的建议,下诏将楚王伙同屈景昭三族,乱改耕作之法,导致楚国官田减产九成之事宣之于众,并将景昭二族愿将封地财物、全赠与秦国赔罪一事亦公布了。 很快,这事便传遍了秦国各地,正如李斯所料,无论是最注重农耕的老秦人,还是无比珍惜高产粮种的新秦人,皆为楚国君臣荒唐之举而愤怒万分。 堂堂一个君王,恁多高官大臣,竟敢不经核实便胡乱篡改田垄间距,让百姓面临减产饥荒之绝路,简直罪该万死!若没有他们的王上好心前去拯救楚人,今岁还不知要饿死多少... 底层百姓的心是滚烫的,在物伤其类的悲愤下,各地汹涌的民意,皆在盼着朝廷能杀了楚王,他们不希望此人活着浪费秦国粮食,其中,以楚国各地的呼声最为强烈,若非忌惮秦君君威,有些大胆的楚国游侠,甚至恨不得前往咸阳亲手刺杀楚王——楚王在位之时,他们忍得有多绝望,如今恨意就有多滚滚沸腾。 没有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能原谅因君王的昏聩而致粮食减产九成——那是九成救命之粮啊! 倒是昭景二族,因主动献土地财物赎罪而躲过了一劫舆论风波,因为他们献给秦王的土地,定是要分到百姓手中耕种的,而直接种朝廷的官田,无须再多缴纳额外杂税,对百姓乃是利好。 在各地源源呈来的请愿书面前,秦王只得“忍痛”下令:杀楚王,平民愤! 那一日,当楚王负刍在临死前,最后麻木地抬眼望向天空时,心中只剩下一个念头—— 寡人悔之晚矣! ... 而昭氏与景氏皆被贬为庶人,被打发前往燕国耕种。 如此一来,算上逃亡的屈氏一族封地,秦国在楚国实质占有的土地,达到了九成之多,远超过楚王在位时的四成,可见屈景昭三族在楚国势力之强。 至于剩下的一成土地,分散在旁的楚国小宗室手中,嬴政倒也不急着收拢——虽然以楚地之辽阔,仅是这一成封地的面积,便要比韩国故地大上许多。 他此番与大臣一唱一和夺取景昭之封地,目的有两个: 一则,楚国重宗室而轻群臣的传统,导致景昭两族世代积蓄之实力,远胜列国宗室,若两族来日暗中联手作乱,朝廷迟早还要再派大军来平复一趟楚地,何苦来哉? 二则,先前若收韩魏宗室之土地,必会引来尚未攻之国宗室的警惕,反倒送给他们一个齐心抗秦的由头。 列国宗室贵族若与诸国联手,将会扰乱秦国扫平天下的进程,是以,秦国必须以“一切如旧”的假象,让他们放下戒心,没有切身利益之忧的宗室们,自然不可能拼尽全力助君王守国门。 而如今天下已定,民心大安,秦国再无中原隐患,四海疆域,亦该尽握于秦君之手。 此番以赔偿为由,收走昭景二族之封地,既是在试探六国贵族,也是在提醒六国贵族——这天下,已是嬴氏之天下! 在秦国派出本土文武官吏,前去接收楚地各郡县之时,又按约派士卒押运粮食南下,将换回的一车车晒干的麦秆黍杆,直接运入驻守军营。 自从楚怀王被张仪骗去商於,最后客死他乡后,对他们的王满怀同情的楚人,对秦人是满怀怨恨的。 在楚国,悄悄流传着一句民谣,“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可见楚人早已预设好,纵便楚国亡了,他们亦是要报仇的。 可随着楚人面临饥荒的绝境,随着他们助秦军一道逼降项燕,形势便开始急转而下:千千万万的楚人,在日夜盼着秦国能言而有信,尽快将粮食运来跟他们换麦杆。 许多人甚至在家中悄悄商量着:若秦王真会派人送来粮食,助他们能吃上几口粥熬到今岁秋收,他们愿对着东皇太一

相关推荐: 神秘复苏:鬼戏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恶蛟的新娘(1v2)   交流_御书屋   将军在上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我的风骚情人   我的傻白甜老婆   淫魔神(陨落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