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生涯里,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十五年的空印案、十八年的郭桓案、二十六年的蓝玉案,前后加起来牵连被杀的官员文人超过十二万之巨! 而现在,眼前这个老二,准备走高皇帝的血腥杀伐之路! “太子爷,我给过他们机会了,也给过你机会了。” “赶赴北疆之前,我特意嘱咐过你,按部就班地推行新政,路子都给你铺好了,可是你怎么做的?” “六部百司的各项新政,现在都成了一团乱麻,你这个太子爷为了稳固朝堂大局,一直不偏不倚也可以,但你千不该万不该选择维护那些官员缙绅!” 朱高煦叹了口气,起身向外走去。 “我今日来这一趟,只是想告诉你,该发狠的时候,千万不要心慈手软!” “老头子那边我已经递了折子,他短时间内不会回京,等我厘清了这方朝堂,你才能踏出这太子府!” 话音一落,朱高煦转身就走,没有丝毫犹豫。 他还要去参加朝会,借着狎妓官员与落榜学子这两场案件,来一次大清洗! 此刻文武百官已经在太和门广场前等候,相比于喜笑颜开的武官勋臣,文臣缙绅此刻面色惨白,战战兢兢。 他们终于得知了消息,也明白这位汉王殿下回京当日,究竟干了什么。 陈公甫一案的涉案学子,全都被汉王朱高煦给杀了! 是的,全杀了! 打着锦衣卫搜捕瓦剌细作,这些学子拘捕逃逸的名头,将他们全给杀光诛尽了! 而且,他不但把人全杀了,还要杀人诛心! 这个狗贼汉王爷,竟然命人在十里秦淮那等风月之地,立起了一块巨大石碑,上面记录了方宾、周文方等乱臣贼子收受瓦剌贿赂泄露大明军情,甚至逼杀忠良陈公甫,最终被锦衣卫悉数剿灭一事。 呵,多么可笑啊! 方宾自作聪明,死了也就死了。 周文方等行凶学子,枉顾大明律令,将朝堂重臣殴打致死,死了也就死了! 但是,那些没有动手的学子,何其无辜也? 丢掉了性命不说,还被强行贯以卖国恶名,挂在石碑上受世人唾弃,遗臭万年! 汉王朱高煦这颠倒黑白,歪曲事实的手段,端得是个恶毒阴损! 正思索间,朱高煦施施然地走入了殿宇之中,一屁股坐到了小板凳上。 “既然人都到齐了,那就开始吧!” “张軏,公布一下案情经过。” 锦衣卫首领张軏当即摊开卷宗,将陈公甫一案以及方宾等人收受贿赂到被诛杀一案完美整合到了一起,甚至时间证据证人都准备得很是充分。 如果不是群臣心中都有数,此刻乍一听张軏的报告,只怕他们还当真会信了! 毕竟颠倒是非黑白,这可是锦衣卫的拿手好戏,对张軏而言没有什么难度。 张軏汇报完毕,整个殿宇内针落可闻,寂静到了极点。 朱高煦冷眼看着这些官员缙绅,直接出言道:“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案子也已经查清楚了,诸位可有什么疑问?” 一听这话,百官顿时开始了窃窃私语。 汉王朱高煦这是准备给案件定性,彻底坐实方宾周文方等人的通敌卖国罪名啊! 这要是真坐实了,方宾周文方等人会遗臭万年不说,连带着他们的家人族人都会因此受到牵连! 如果真是这样,那无辜惨死之人,何其多也? 刑部左侍郎金纯叹了口气,出列奏道:“汉王殿下,是非曲直是否真如张軏所言,还有待查证……” “查证什么?先前尔等还就陈公甫一案进行九卿会审,查出来真相了吗?” 听见汉王爷这话,众人都很是无语。 到底什么是真相,你心里还没点数吗? 你怎么好意思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儿,说出这种话的啊?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但是,谁都知道,汉王这是为了给陈公甫报仇雪恨,却偏偏又不敢开口吭声。 毕竟陈公甫已经死了,方宾周文方等人也已经死了,继续再纠结这场大案,已经没有什么必要了。 甚至有可能触怒这位监国汉王爷,让他借助此案来一场血腥大清洗! 这是所有人都不愿见到的。 金纯沉默了片刻,转换了一下思维。 “汉王殿下,如若按照张軏所言,那方宾周文方等人便是通敌卖国的逆贼,按律当诛九族,敢问汉王殿下,他们族人该如何处理?” 说到底,方宾周文方等人已经死了,他们现在担心的是这些案犯的家人族人,不愿见到他们无辜惨死。 毕竟真要按照诛九族的标准来算,这三百余名案犯牵扯到的族人只怕得有好几万之巨,难不成全都因为那莫须有的通敌卖国之罪给杀了? 那大明律令还有什么公平公正可言? 这陈公甫一案堪称天下第一大冤案! “这些案犯的族人并不知情,全部诛杀有些西过重了。” “上天有好生之德,本王也不愿多造杀孽,加之海外诸王正是用人的时候,所以他们的族人就改为流放吧!” “兵部与诸王交涉一下,定下一个价格,将这些案犯族人全部打包卖给诸王,便于他们治理刚刚打下来的大明新土!” 满朝文武:“???” 啥? 卖人? 卖给海外诸王? 我尼玛啊,那可是多少个书香门第之家啊,你打算把人家给打包卖了? 汉王朱高煦,这是准备开买卖读书人的先河? 第409章 打入奴籍!发配上瘾的汉王爷! 不杀。 打包卖出去。 听到汉王爷这话,所有人都愣住了。 汉王朱高煦这办法,简直比杀了那些人还难受啊! 毕竟此次案子中的涉案学子,大多都是出身京畿地区的书香门第,官宦世家! 可你朱高煦倒好,直接转手把人家给卖了! 读书人的威严与骄傲何在? 这简直就是杀人诛心啊! 绝不能开这样的先河! 一想到这儿,立刻有人坐不住了。 金纯怒斥道:“汉王殿下,怎可开此买卖人口之先河?更何况他们大多都是有功名在身的士子官员……” “呵,金惟人,本王看你是昏了头吧?” “这些人是犯官家眷,哪里还是什么士子官员,哪里还有什么功名在身?” “按照大明律令,通敌卖国者家眷应当连坐,诛九族,本王减轻了他们的刑罚,改为流放海外新土,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更何况这些犯官家眷自然是要打入奴籍,子子孙孙世代为奴,怎么着买卖奴役触犯大明律令了吗?” “金大人府上有多少奴仆?他们又是怎么来得?金大人不妨解释一下,本王也很想听听。” 汉王朱高煦一连串地质问之下,直接令金纯哑口无言。 金纯没有想到,这汉王行事作风如此酷烈,杀了人还不够,还要将其家眷打入奴籍。 难怪他先前要颠倒是非黑白,原来目的在此。 毕竟大明朝买卖奴隶是合法的,不少官员为了享受生活,都会在家中畜养大量家仆杂役。 所以,汉王如果真这么做,谁都挑不出任何毛病。 要是真论起来,他金纯家中同样有着不少奴仆,哪里还有资格指责汉王朱高煦? 一想到这儿,金纯只能无奈叹了口气,黯然回到了原位,不再出言。 革除功名,打入奴籍,那这些书香门第算是彻底完了。 要怪就只能怪他们家的子弟自己愚蠢,非要去招惹这位汉王殿下。 朱高煦眼见无人吭声,直接开口将此事定性。 与其真个诛九族,造成数万人的杀孽,不如把他们发配去海外新土,帮助宗室亲王治理地方。 随后他又扭头看向了新任大理寺卿贾谅,主动询问道:“贾子信,官员狎妓一案如何判决?” “汉王殿下,太祖杖六十的律令过于严苛了些,并且我朝皇帝陛下多次提出宽省刑狱,以仁义教化天下……” “故而在大理寺臣僚的复核之下,下官建议可将犯官酌情量刑,以贬谪为主!” 朱高煦听见贾谅这话,差点没绷住笑出声儿来。 这贾谅的确是个人才,为了给那些官员寻找一个合适的减刑理由,那可真是张口就来啊! 宽省刑狱,以仁义教化天下,不用洪武朝的严刑峻法约束天下子民,这是建文皇帝朱允炆干的事情。 朱棣攻入金陵即位称帝之后,将建文年间改变的制度几乎全部恢复为洪武旧制,根本不予承认建文皇帝的那些新政。 也就是说,永乐皇帝宽省刑狱,根本就是个笑话,一直用的还是洪武朝的严刑峻法! 相反,朱棣也重用陈瑛、纪纲这些爪牙奸臣,大兴党狱屠戮官员,几乎与太祖高皇帝如出一辙。 不过现在为了合理发配那些狎妓官员,朱高煦自然也不会点破此事,借坡下驴全给流放出去。 “既然如此,那吏部配合大理寺,酌情给这些狎妓官员处罚。” “嗯,南洋旧港与东海澎湖鸡笼山等地,正急待官员前去布政,就优先分配去这些地方为官吧!” “吏部还要尽快举荐贤才,填补这些人的职位空缺,不能因他们而怠慢国事!” 看着汉王与贾谅唱双簧,群臣也算是听明白了 合着这位汉王爷,从一开始就是打的这个主意,将这批狎妓官员流放海外新土。 咋滴你这是发配人发配上瘾了啊? 只是可惜了老寺卿汤宗,就这样被逼得黯然致仕,白白失去了朝堂公卿之身。 不过两件大案就此解决,汉王没有再造杀孽,群臣对此还算比较满意。 然而汉王殿下带给群臣的意外惊喜,似乎还未说完。 “澎湖鸡笼山地缘价值极高,朝廷准备在此地建立水师基地,所以需要一位贤才干吏前去坐镇,出任东鲲布政司布政使一职,诸位可有贤才举荐?” 东鲲一词,出自《汉书》,即是指鸡笼山。 鸡笼山的地缘价值不必多说,朝廷在此地建省是势在必行。 哪怕后世子孙不孝,失了倭国与琉球群岛,只要将东鲲紧紧抓在手中,大明就不会有海外之祸。 群臣一听到这话,顿时就有些意动。 毕竟这布政使可是从二品,掌一省之政事民政,乃是妥妥的封疆大吏! 而且澎湖鸡笼山与南洋旧港不同,毕竟离中土距离很近,来往时间不算太长。 再者说来这地方上的子民,大多都是移居海外的汉民,土人反倒是数量不多,真要前去布政的话,阻力也不会太大。 真要是去了,镀上一层金,将来定然可以顺利重返朝堂宰执中枢! 毕竟布政使期满之后,可升为太常侍卿、光禄寺卿、太仆寺卿等中枢职位,再往上那可就是朝堂公卿了! 这对于不少需要资历政绩的朝臣而言,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蹇义当即出列奏道:“臣举荐户部侍郎古朴……” 得,又是古朴,看来这位贤臣的确能力卓越,赢得了一众大佬的点头认可。 朱高煦暗自点了点头,但他心里有些不太愿意。 因为他接下来会进行商税改制,需要古朴夏元吉这些钱粮大才从旁辅佐,现在可不能把他扔到鸡笼山去。 蹇义这一开口,就如同开了个好头,群臣纷纷出言举荐贤才,甚至还有人毛遂自荐。 直到顾佐顾喷子出列,举荐了一位令所有人都大为意外的贤才。 “汉王殿下,臣举荐内阁学士杨溥……” 杨溥? 朱高煦一愣,随即扭头看向了面无表情的杨溥。 日后的三杨名臣,杨士奇正在南洋旧港为大明开疆拓土,杨荣也终于洗尽铅华留在岭北行省坐镇一方,唯有这杨溥还在中央朝堂守着内阁,跟个闷声虫一样,安安静静地让人忽视。 不过这杨溥的才华,并不输于杨荣与杨士奇。 主要是杨溥朴实正直,廉洁好静,没有城府,个性恭敬谨慎,每次上朝,都顺着墙跟走,即使对隶属小官,也不敢怠慢。 虽然他这性子显得有些谨小慎微,但是鸡笼山太过重要,交给他杨溥更令人安心。 “杨溥,你可愿意?” “下臣愿为朝廷分忧!” 杨溥其实也没想到,顾佐会举荐自己出任此职。 但是转念想起冷清落寞的内阁,加上杨士奇与杨荣都开始了自己的征途,杨溥也不愿就此颓废沉沦下去。 布政一方,更能让人快速成长起来,所以杨溥直接点头答应了。 “汉王殿下,澎湖鸡笼山等地刚刚内附,为防止宵小作乱,刑狱司法一事同样重要,臣举荐原大理寺卿汤宗,出任东鲲按察使一职!” 汤宗,东鲲按察使! 这倒是个不错的人选。 “准了,还有那批狎妓官员,直接送去澎湖鸡笼山,先把布政司的架子搭起来,收拢民心。” 东鲲布政使,杨溥! 东鲲按察使,汤宗! 第410章 东鲲攻略!汉王手把手教你致富! 侯显很忙。 忙得脚不沾地。 自从他成了水师转运使,就一天没有闲下来过。 先是转运粮草物资,将张辅黄福送到交趾,而后继续南下将朱高燧杨士奇送到南洋旧港。 人家是抵达目的地了,他却立马就得带着船队返航,配合朝廷转运人才送往澎湖鸡笼山。 这不船队刚刚休息了几天,他这个转运使又接到了一个大项目,将杨溥汤宗这些东鲲布政司的官员,送往东鲲布政。 一想起这个,侯显就觉得很是不爽。 前脚刚把楚王朱桢给送过去了,后脚又得转运这些官员。 丫的汉王殿下就不能一次性搞清楚,这不是平白浪费财力物力吗? 不过侯显也只能想想,毕竟现在朝堂之上局势晦涩难明,他哪里还敢有什么意见。 皇帝陛下明明大捷还朝,却始终停留在北平行在,并没有直接回京的意思。 而汉王率先回京,直接夺回了监国大权,据说还封了东宫太子府,回京当日就大肆清洗了一番。 眼前这批前往东鲲布政的官员,连同东鲲按察使汤宗在内,那都是此次被汉王清洗掉的对象。 汤宗与杨溥看着这些装满货物的大船,同样是百感交集。 杨溥还好,毕竟他是想去东鲲布政的。 杨荣与杨士奇都寻找到了自己的前进道路,杨溥也不甘示弱,想要做出一番政绩。 因为如今的朝堂局势,可以说是汉王一家独大,而且还是在皇帝陛下的有意纵容之下,似乎那位停留北平的皇帝陛下,当真动了易储的心思。 易储啊! 太子爷的处境可想而知。 一旦易储,太子被废,太孙被废,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汉王爷的上位,注定会伴随着一片腥风血雨。 杨溥不敢去赌,赌皇上会不会易储,他也不愿眼睁睁地看着太子被废,自己却无能为力。 与其如此,不如远离这方朝堂。 毕竟,在杨溥心中,真正的明君,始终是太子朱高炽。 即便汉王朱高煦的确做出了不少利国利民的仁政,但他朱高煦不适合为君啊! 汤宗同样心情复杂,站在码头上怔怔出神。 他没有想到,汉王逼迫自己交出了大理寺卿一职,却又转手任命自己为东鲲按察使。 这一来一去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大明各行省级地方官员分为三司,分别是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布政使管“民政”,按察使管“刑名”,都指挥使则管“一省军务”。 按察使掌刑名按劾,这也算是汤宗的老本行了。 甚至,让他汤宗这位曾经的大理寺卿,出任东鲲按察使,还有几分屈才了。 货船装满了货物后,众人也随即开始上船。 侯显同杨浦汤宗二人打了声招呼,随即就去忙着自己的事情了。 他是天子内臣,与杨溥汤宗真的不熟。 而且侯显是宦官内臣,汤宗杨溥都是正直文人,双方都不太愿意过多交往。 所有人员上船完毕,船队再次启航出发,直奔澎湖鸡笼山。 汤宗眺望着茫茫大海,一时间陷入了沉思。 杨溥站在他身旁,忍不住低声道:“老大人,您说皇帝陛下……真有易储的心思吗?” 听到这话,汤宗脸色微微变了变。 “弘济(杨溥字),这些不是你我该考虑的事情,陛下自有决断!” “汉王的确一心为国为民,但他行事作风太过酷烈,如果他真成了大明储君,只怕将来的大明朝,比之洪武朝更加严峻。” 杨溥叹了口气,第一次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自从他杨溥被汉王从诏狱里面捞了出来,就一直安分守己地做着本职工作,亲眼目睹了汉王朱高煦推行的各项新政仁政,也眼睁睁地看着汉王朱高煦打压官员缙绅。 诚然,那些新政有不少的确是利国利民,但是那些新政对于士绅缙绅而言,却无异于是灭顶之灾。 汉王朱高煦,不知为何对天下读书人充满了敌意,尤其是程朱缙绅与名教子弟。 如果他真能够上位,那这方天地间,还有读书人的出路吗? 汤宗看着杨溥,叹道:“弘济,别再想那些了,现在你我也改变不了什么。” “你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尽快抵达澎湖鸡笼山,将东鲲布政司与按察司的架子搭起来。” “如今镇守东鲲的那位楚王朱桢,可不是什么简单货色啊!” 楚王朱桢! 洪武年间南征北战的骁勇名将! 在诸王大会上,楚王朱桢接受了汉王朱高煦的邀请,亲自镇守澎湖鸡笼山,并且说出了“我楚王府尚有男丁在世一日,鸡笼山一日便是大明的疆土”这等豪言壮语! 面对这样一位英雄人物,并且后面要与他经常打交道,汤宗与杨溥都觉得有些为难。 海上的航行生活枯燥乏味,一众官员起初还兴致勃勃地在甲板上面看大海,看头顶追逐着海船的海鸥,看早晨朝阳升起的壮丽,看落日在在海平面上一点点隐去的遗憾。 甚至不少官员缙绅还诗兴大发,开始吟诗作对,亲自体会到了什么叫“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意境。 然而再美好的景色天天看也就没有了初时的心情,加之出海之后海浪的颠簸在造成了大部分人晕船,连杨溥这个小年轻都不例外,汤宗更是老命都去了大半条,天天都是在半晕半吐中度过。 终于当他们再次看见陆地的时候,激动得一个个眼泪都掉了下来。 “到了!终于到了!” “我的老天爷啊,可算是到了啊!” “老大人,我们终于到了!” 十来天的折磨,早已让汤宗瘦得只剩下了皮包骨头,他在杨溥的搀扶之下,艰难地走下了大船。 踏上陆地的这一刻,众人从没有如现在这般,感觉脚底下的陆地是如此亲切,如此的令人心安。 此刻码头上面,楚王朱桢正率领大军布防,可谓是给足了杨溥与汤宗面子。 “二位可真是让本王久等了啊!可算是将二位贤才给盼来了!” 朱桢这话说得一点不假,他是真心希望朝廷多派点人手给自己。 毕竟管理一个国家,需要武力予以威慑,也需要贤才干吏治理政务。 他朱桢现在麾下就只有六卫三万战兵,一群大字不识几个的武夫,想要治理好澎湖鸡笼山,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好在侄儿朱高煦没有忘记自己,一有犯官就立马给自己送了过来。 然而当朱桢得知费用消息时,整个人都愣在了原地。 “杨溥,你说什么?什么要收费?” “水师出海费用、陆军援助费用、犯官读书人的购买费用……这是汉王殿下提出的,已经开始向各地诸王征收了。” “老子就占了一个岛,连可以耕种的田地都没有几块,而且还是受他邀请,他还有脸问老子要钱?” “咳咳,楚王殿下莫急,这有一笔《东鲲攻略》,汉王爷手把手教你致富……” 第411章 新式碉堡!那恐怖的坚硬防御力! 朱桢:“???” 啥? 攻略? 这是嘛意思? 朱桢接过这本《东鲲攻略》,细细翻阅了起来。 刚刚打开第一页,就看见了汉王朱高煦的亲笔署名。 “嘶……汉王还会写书?他那虎背熊腰的模样,真是……难以置信啊!” 朱桢捋了捋胡须,脑海中浮现出汉王提笔写书的场景,神情顿时变得古怪了起来。 那画面太美,不敢想象! “我说,杨溥啊,这书真是汉王写的?” “楚王殿下放心,这真是汉王亲笔所写,毕竟这里面有些东西,我等真是闻所未闻。” 一听到这话,朱桢彻底打消了疑虑。 那个汉王朱高煦捣鼓得东西,常人还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似乎这个汉王爷,自从上次受伤后,整个人瞬间就开窍了一样,不但性情大变不再强势夺嫡,而且还一门心思地扑在政务国策上面。 大明朝,也在这位汉王爷的折腾之下,迸发出了完全不一样的生机与活力。 一想到这儿,朱桢就很是好奇。 但眼下还不是研究这本攻略的时候,他领着杨溥汤宗等一众官员,来到了码头附近的就近官署。 这是朱桢当初抵达之后,一砖一瓦自己盖起来的,全都是清一色的青砖水泥房,颇有几分别样风情。 “楚王殿下,这屋舍造型挺别致啊!” 汤宗有些好奇地上前打量,忍不住左瞧瞧右看看,好奇二字直接写在了脸上。 毕竟他们世世代代住的地方可都是古典木质房屋,哪里见过这等通体灰色的青砖水泥房。 朱桢没好气地耸了耸肩,笑道:“这是工部匠人建造的青砖泥瓦房,据说使用了皇家制造局大匠研制出的特质材料,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凝固成型,所以这一排排的青砖泥瓦房,不过只是十天半月的时间就建造好了!” 众人:“???” 啥? 几天时间? 这么多的屋舍? 只花了个十天半月的时间? 这怎么可能?! 汤宗率先摇了摇头,不肯接受这个可怕的事实。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寻常房屋从选址到地基再到……” “不,有可能!”杨溥镇定地摇了摇头,看向群臣,淡淡解释道:“你们还记得去年河南水患,汉王殿下下令全力救灾,并且让工部尚书宋礼亲自带队赶去赈灾。” “后据奏报得知,宋礼率工部匠人,半月时间内于高处修好了一座又一座的屋舍,容纳安置了数万饥民流民,灾情也因此得以缓解,宋礼本人因此得到灾民的感恩戴德,甚至家家户户为他立长生牌!”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那些房屋应该与楚王殿下使用的一样,所以才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成型,给数万灾民流民提供了庇护的家园。” 汤宗等官员听到这话,瞬间陷入了沉思。 好像的确有这么回事,不过关于赈灾的事情,他们却不甚关心。 因为当时正值汉王朱高煦监国理政,朝野上下人人惶恐不安,谁还会在意灾民流民的生死? 再者说来,这大明河山连年天灾不断,他们这些官员能够做的,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现在经过杨溥这么一提醒,群臣倒是回忆起了这件事情,只是没有想到一场天灾成就了宋礼的贤名。 楚王朱桢笑着点了点头,“没错,使用的应该正是同样几种材料,什么水泥混凝土还是什么东西的,不过这几种材料都是战略物资,所以外人不得窥伺,更无法得到制作配方!” “我们这些宗室亲王出发之前,工部会派遣一个工程队跟着我们,专门负责海外新土的建造工作,官署王府甚至各州府郡县的衙门等等,都由他们负责建造,而且还有最重要的一样防御工事——碉堡!” 众人:“!!!” 碉堡? 这又是啥? 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啊! 见他们满脸茫然不解,楚王朱桢索性暂时放下《东鲲攻略》,笑着开口道:“既然诸位都未见过,那就随本王同去见见吧!” “刚好今日有一座新碉堡刚刚建成,需要检验一下其坚固程度是否合格。” 听到楚王这话,众人都是兴趣大增,不出意料地纷纷跟上。 毕竟他们日后就是这澎湖鸡笼山的布政官员,自然要先了解一下此刻地方上的情况,尤其是作为武力威慑的楚王战兵。 而且这什么水泥混凝土,如果真如同楚王殿下说的那般神奇,短时间内就可以建造大量屋舍,那完全就是一件神器利器,可以帮助他们这些官员快速打开局面。 甚至杨溥已经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利用这坚固屋舍,去吸引诱惑那些土民夷民,直至彻底对大明归心! 等到众人抵达现场时,已经是夕阳西下,日薄西山。 那碉堡是灰色的一体式建筑,此刻在夜幕映衬之下,就像一只匍匐着的巨兽,随时都要择人而噬。 这灰色建筑完全就是一个整体,上面开着几个孔洞。 汤宗与杨溥上前用手摸索半天,竟然没有找到一丝的缝隙,顿时惊为天人! 没有丝毫缝隙,那代表着敌人想要攻克这碉堡的难度大大增加,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上去的地方,只能硬生生地拿人命来堆! 楚王朱桢命人搬来了椅子,施施然地坐下后,便对心腹偏将点了点头。 后者当即会意,检验当即开始。 先是一队甲士手持劲弩,对准了碉堡各处,随着偏将一声令下,劲弩利箭激射而出,一阵密集的响声传来,然而那些利箭仅仅只是在墙面上留下一个白点,竟然没有任何的效果! 看到这一幕,所有人都是惊讶万分。 这玩意儿未免也太坚硬了吧? 似乎觉得力度还不够,又觉得有些丢了楚军的面子,楚王朱桢大手一挥,命偏将拉上来两架床弩! 众人:“!!!” 我尼玛啊! 你至于吗你啊? 不过是实验一下,至于动床弩吗? 即便汤宗杨溥这些文臣,都知道床弩杀伤力是何等可怕! 这床弩那箭头跟长枪一样,如果一个人直接被射中了,那就好像是被串上串儿,必死无疑! “目标碉堡——准备!放箭!” 伴随着偏将一声令下,只听得“哐”的一声击锤被砸下,下一刻手臂粗大的床弩弩箭携带着恐怖巨力,狠狠地砸在碉堡灰色的墙面上! 刹那间,令所有人傻眼的一幕发生了。 原本应该狠狠插进墙体的弩箭,竟然被崩飞了,翻滚这飞向远处,掉落在了地上! “继续射!” 楚王朱桢的眼睛里闪着兴奋的光芒,他仿佛看到了这碉堡屹立在楚国每一片土地之上世世代代镇守楚国边疆! 嘭嘭嘭! 床弩的声音一次次响起,却始终无法突破碉堡的防御! 良久之后,楚王朱桢这才下令停手,起身大笑
相关推荐:
蔡姬传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总统(H)
数风流人物
【快穿】嫖文执行者_御书屋
烈驹[重生]
[快穿]那些女配们
误打误撞(校园1v1H)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