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辜的人受累了。 因为需要血量较多的缘故,下午的抽血采用的并不是指尖取血的方式,而是在胳膊的血管上抽取了静脉血。 宝宝的皮肤白,这会儿抽血留下的淤青显得格外明显。 “哎呀,怎么青了那么大一块。” 茅要芳都没有注意到自己一下子就被转移了注意力。 “真的疼啊?肯定疼,那么大一块呢。” 什么身体乳,早就被茅要芳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妈给你洗了红枣,咱们吃红枣去,明天你还想吃什么,妈也给你买。” 明明女儿都和自己一样高了,胖乎乎的茅要芳还搂着闺女的肩膀,像哄小孩子一样哄她。 直到两人走远了,浴室里才想起稀稀拉拉地水流声。 刚刚的那番对话,都落在了薛若若的耳朵里。 越是离得近,好像就越发控制不住的嫉妒了呢…… 她仰起头,面孔对准挂在墙壁上的喷头,洒落的水珠冲刷着面孔,顺着脖颈将整具身体淋湿透。 手柄被转到了最右边的位置,水很烫很烫,被淋到的皮肤瞬间就变得通红。 身体上越是痛苦,她的内心好像越是平静了…… ****** 早餐很简单,就是白粥加一碟榨菜和一碟豆腐乳,只不过宝宝的粥碗里多了一个剥好蛋壳的水煮蛋。 薛若若还是默默喝粥,连摆在面前的榨菜和豆腐乳都没有主动夹一下。 就连抠门的两口子都觉得这样有些过了。 “夹了菜吃,白粥又没啥味道。” 茅要芳这人脾气也停直的,看不顺眼,就直接说了。 “还是你喜欢吃甜粥?要我给你舀点白糖吗?” 这些东西都很便宜,稍微吃一点,也不至于心疼,再说了,眼前这个好歹是主动给他们写了欠条的债务方啊,对她太刻薄了,她会不会不准备还钱啊? 薛若若喝粥的动作顿了顿,拿起筷子,夹了根榨菜,吃粥的动作又快了许多。 “爸妈,我们去上学啦。” 吃完饭,背上书包,宝宝冲着爸妈摇了摇手,离开了家,薛若若跟在她身后,慢吞吞的,似乎是想要拉开两人的距离。 在两个孩子离开后不久,家里来了两波上门的客人。 第一波客人是薛家的老熟人了,村委的干部,外加几个拿着医药箱子,上门做检查的医务人员。 “老薛啊,你们家就你们两口子和你们闺女三口人是吧,你闺女应该还在上高中吧,没事,他们高中应该也会做检查,今天就给你和你老婆抽个血吧。” 村委的干部拿出一本本子,记录下每天做检查的名单。 “诶,老刘,怎么忽然就要抽血做检查了呢,我跟我老婆几个月前刚做过体检,体检报告还在家里呢,要不我给你看看,就不做了吧。” 薛百里想着一滴精十滴血,一管血里起码有几百嫡血了,说明抽血对男人的肾不好。至于他老婆就更不容说了,女人的美容补品都打着补血益气的宣传口号,这血抽多了能是好事吗? 当然,他更加好奇的是全民抽血的目的,希望能借这些话从村委这儿套出点东西来。 “这不一样。” 显然薛百里也不是第一个拒绝的了,他们这里老一辈因为房子的缘故,几乎都很有钱,但是学问没有跟上去,很多人还存在一些愚昧反科学的思想。 “老薛啊,这是上头的命令,你也别为难我了,再说了,这不是免费体检吗,白捡的便宜你还不要啦?” 村委倒是吃准了每个人的个性,果然,薛百里夫妇对免费这个词语没有任何抵抗力。 两人琢磨了一下,既然这样,那就抽呗。 “这是你们养的宠物吧,毛色真好。” 进屋的时候,几个医护人员打扮的工作人员就已经将小院打量了一圈。 薛家的前院挺大,尤其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拥有这样一个院子,可以说是奢侈了,可显然,这家人对这个院子的利用率并不高。 一棵大榕树,一口水井,一个狗窝,除此之外,这个院子里没有种植其他任何花草蔬果,土地上光秃秃的一片,连点杂草都没有,看上去有些浪费了。 “这次普查包括了宠物,等会儿我给你们家大狗也抽一管血,帮它做个检查。” 这句话一出,薛百里和茅要芳更觉得不对劲了。 从来也没听说过国家还出钱免费给每家每户的宠物也做检查的,这件事哪看哪怪,一点都不符合常理。 只不过碍于对国家和政府对信任,两口子也没说什么。 “宠物也不要钱吧?” 茅要芳追问了一句。 “不要钱,都是免费的。” 工作人员很和气,在准备针管的时候,还装作不在意地问了一句,“我看您家院子这么大,怎么不种点花花草草呢?” “别提了,今年买到了一些假种子,种下去根本就不发芽。” 说起这件事茅要芳就来气,像她这么精明的人,怎么可能放着一这块空地不种点什么呢,只不过今年她从小贩那里买来的种子有问题,种下的蔬菜种子,没有一个发芽的,这不是后来干脆买了一块地吗,解决了蔬菜瓜果问题,之后也懒得自己种了。 不过说起这件事,茅要芳忽然记起来,这蔬菜种子没怎么长,杂草好像也不怎么长了,难道是那假种子的毒性太强,把这块地给污染了? 听茅要芳解答了这个疑惑,工作人员也不再说话,因此错过了这么一个讯息。 一群人都没有注意到,在他们聊到种子的时候,原本趴在狗窝里惬意地甩着尾巴的大黄愣了愣,然后默默转了个身,脑袋趴在狗窝里,屁股露在狗窝外。 只要看不见,它就不会觉得心虚了。 不过它的这个动作也方便了工作人员抽血,不等它反应过来,人家就拽住了它的后腿,麻利地抽了一管血出来,贴上名字,封存到箱子里面。 第二波人在这波医务人员离开后不久出现,本来茅要芳正准备要去买菜呢。 “您是茅要芳茅女士对吧,我们是广市国土规划局的工作人员,关于你家在南郊那块占地面积二十七亩的农田拆迁问题,我们想和你商量一下。” 几个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出现在了家门口。 “又是拆迁!” 茅要芳有些烦恼,家里已经有那么多房子了,第一次买地,怎么又遇到拆迁了,到时候赔了钱,放银行现在利息那么低,恐怕还得再买房买地,这不是瞎折腾吗。 再说了,那么大片的农地可不是那么好买的,这会儿拆了这块地,她上哪儿再买一块类似的田地去?以后一家人的蔬菜瓜果还得继续从市场上买,价格要贵好多呢。 这个又字就很灵性了,站在门口的几个男女笑着在心里落泪。 再想想涂公村这个地址代表的财富,大家瞬间有种柠檬精附体的感受。 第134章 灵气复苏9 自称是国土局工作人员的几个人拿出了自己的工作证明, 并且给出了两种补偿方案。 一种是1:1.3面积置换,只不过茅要芳那块土地是一个整体,国家补偿的可能是相对比较零散的几块地, 位置也在郊区, 但不是南郊,而是东郊。 按照市价来说, 虽然都是郊区, 可东郊向来发展比南郊好, 土地价格比南郊更高,虽说是1:1.3的面积兑换,可按照总价格来说,几乎可以达到1.35倍的市价。 还有一种赔偿方案是现金赔偿,茅要芳当初购置那块田地的时候花费了一千八百四十五万, 国家愿意给予两千两百万的征收补偿。 这个赔偿比例, 约莫是1:1.2。 因为在华夏国, 这种因为历史遗留问题留下来的私人农业用地,虽然允许民间私人转让, 可对土地的用途, 有着严苛的规定,一般来说, 很难卖出高价。 之前茅要芳买地的时候, 原地主已经在中介那里挂牌近半年了,中间三次降价, 可见这类土地转手的难度。 所以国家愿意一次性给予1:1.2的赔偿, 也可以说是相当厚道的了。 她买下这块土地,办理好所有手续,前前后后也就过去了一个半月不到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能有三百多万的利益回报,恐怕很多人都已经动心了。 但茅要芳不是一般人啊,她银行户头上的存款还是九位数呢,你就给她最小的八位数,她能动心吗? ”我不拆,这块地是我买来种菜吃的,你们小年轻一看就不逛菜市场,不知道现在外面的菜贩多黑,卖的菜都缺斤少两的。“ 茅要芳耐心听完这些工作人员的话,然后毫不犹豫地摇了摇头。 …… 菜贩黑!!! 三百多万足够买一辈子绿色蔬菜了吧! 几个年轻人默默发酸,这或许就是有钱人独特的脑回路吧。 “茅女士,是这样的,上面对于您手上这块土地有重要的规划安排,对于赔偿方案,我们两方可以再沟通沟通。” 几人中比较有话语权的中年女人上前一步,仔细一看,她就是之前出现在郊区,神神叨叨说着什么灵眼灵地的女人。 茅要芳也是个精明的女人,一听女人的话,她的眼神闪了闪。 她懂得的道理不多,但也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很多人抢着要的东西,大概率是好东西,茅要芳觉得,国家可能是要征地建什么大型的公共设施了。 这样一来,她就更不能轻易松口卖地了,她琢磨着,国家既然选址在那一块,肯定有自己的用意,如果她不肯卖,或许会选择买下附近的一些零散用地。 到时候国家建完了那个大型公共设施,没准她的地还能跟着涨价呢,那才是长久的利益,比一次性拿一笔补偿划算多了。 “不卖不卖不卖。” 茅要芳接连说了三句不卖,表示自己坚定的决心。 “我们真的是带着诚心过来的。” 女人苦笑,她意识到,自己的态度太急迫,恐怕让对方意识到这块土地的价值了,在不缺钱的情况下,对方显然也不会轻易松口答应拆迁。 “我实话实说了吧,那块地很重要,上面已经下达了规划,要在广市建一座可以容纳两万学生的大学,你名下的那块地就在规划范围之内。” 不仅如此,还是最重要的一块,正是因为那块地的存在,学校的选址才会最终确定在那里。 当然,后半句话她没有说,因为这会儿她即便说了,可能也会被眼前这个女人当成神经病。 “没听说广市要建大学城啊?” 茅要芳愣了愣,广市虽然是华夏经济重心,但说实话,拿得出手的高校并不多,一听要建大学,茅要芳感兴趣了。 “现在看来,您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改变主意了,这样吧,请您今天晚上七点半,务必打开华夏一号频道,观看今天的晚间新闻。” 没来由的,女人说了这样一句话。 “那我们就不打扰了,这是我的联系方式,之后几天,我还会上门拜访,打扰了。” 她也没有解释,只是递给茅要芳一张写着姓名和电话的名片,然后离开了薛家。 “新闻,难道新闻上会说建大学城的事?” 那可是华夏一号频道啊,会播放广市建大学这样的事情吗?就算要报道,估计也只是几秒钟的快速播报吧。 茅要芳还是不准备卖掉那块地,可对方的话她却记在了心上。 ****** 早上,宝宝和薛若若一前一后走进教室,这会儿教室里的同学一部分埋头“借鉴”作业,一部分大侃特侃着昨天的几段视频,闹哄哄的,两人也不是什么焦点人物,走进教室的时候,没有引起旁人额外的关注。 倒是一些学生好奇今天薛若若怎么准时上学了,但因为本来就和她关系冷淡的缘故,也没人将这件事放在心上。 沉闷的学习时间开始了,作为准高三学生,高二的学习任务就已经十分繁重了,每天都是上不完的课,刷不完的试卷,本来还能稍作放松的音乐美术体育课老师似乎也感受到了紧张的学习氛围,身体健康的日子越来越少了…… 下午第三节课是改成数学课的音乐课
相关推荐:
永乐町69号(H)
莽夫从打穿肖申克开始
试婚
老司机和老干部的日常
爸爸,我要嫁给你
大风水地师
朝朝暮暮
掌中之物
可以钓我吗
病娇黑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