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还有竹子暗纹。 这衣服一看就不便宜。 不过儿子在书院读书,穿的体面点也是应该的。 再看看椅子上张友和刚放在那的摞的老高的一堆衣服,王召霞就心疼的难受。 “友和,这得不少钱吧?光给志贤买一件就行了,你咋还买那么多回来,日子不过了?” “放心吧,都不贵,给咱全家人都置办上也花不了几个钱。明天带爹娘他们再去买几件。” 这段时间光代收白白菜和苦苦菜就赚了几万块,这部分钱都自己收着。 自家菜卖的钱全都交给了爹娘保管。 自从他跟着大舅哥收菜以来,他们老张家在村里逐渐有了话语权。 他在家里的地位更是与日俱增,赚的钱越多,他的地位越高,这都得益于娶了个好媳妇。 王召霞的衣服是王翠兰帮忙挑的,碎花斗篷皮草的也给她挑了一件,另外一件是淡粉色刺绣的棉袄。 两件衣服一摆开,王召霞的眼睛都看的挪不开了。 “好看吗?大嫂帮忙选的。” “嗯嗯!”王召霞激动的点头,“我穿上会不会太夸张了,这一看就不像干活的人了。” 张友和拿起那件淡粉色的棉袄给她套上,整个人显得娇俏了许多。 让他的记忆瞬间回到两人刚成亲那会。 那时候的王召霞刚刚15岁,面若桃花,不用打扮就让人移不开眼。 14年过去了,孩子都生了3个,老大都13岁了。 这些年,跟着她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 好在还有时间弥补。 “真好看!”张友和发自内心的说道,“明天就穿这身出门。” “这还没到过年呢,穿什么新衣服!”王召霞嗔怪的看了张友和一眼。 “明天咱们全家都穿上新衣服出门,给毕姑娘的这批衣服做做宣传。” 自己舍不得穿出门,一听给毕姑娘宣传衣服,王召霞立刻来精神了。 “行!” 翌日。 “友和,这衣服怎么穿啊?”王召霞拿着秋衣秋裤问道。 “直接套上,我来教你。”张友和帮媳妇穿好秋衣秋裤、袜子。 王召霞忍不住感叹,“看着这么小,穿身上居然一点也不勒,而且毛茸茸的,真暖和!毕姑娘家怎么那么多好东西!” 张友和想起在毕夏家里的见闻: 可以看戏的电视。 冬天也能很暖和的屋子。 夏天也能冻冰块的冰箱。 不用烧火就能做饭的电饭煲。 …… “谁说不是呢?毕姑娘家新奇的东西可太多了!” 吃过早饭,张友和一家人穿戴整齐,整整齐齐的出门。 张志贤三兄弟去叫爷爷奶奶、大伯二伯四叔他们了。 张友和提前去热车。 “召霞?”李婶子歪着头,不确定的叫了一声。 王召霞正在锁门,听到有人叫她,一扭头,笑着应道:“李婶子,我们要去菜坡村买衣服,你们要去吗?” 李婶子见果真是王召霞,惊叹道:“还真是你呀,要不是在你家门口,我都不敢认你。这一打扮跟大少奶奶似的。这衣服是在城里买的吧?真好看!” 王召霞害羞的垂了垂头:“李婶就知道笑话我,这是毕姑娘新上的货,友和说价钱不贵,所以带几个小的再去挑几件。” “毕姑娘上新货了啊?那我们得去看看,你等会啊,我去叫人。” “行,毕姑娘还进了不少大米,友和他们想明天去卖一些,你们要是也卖的话,别忘了带着买米的钱。” “嗳,好好好,我让他们都带着。”李婶踩着小碎步很快不见了身影。 张家老太太身后跟着十几口人。 女人们看到王召霞穿的跟大少奶奶似的,羡慕坏了。 纷纷围着她看。 王召霞噗嗤一笑,“大嫂、二嫂、四弟妹你们就别看了,友和说毕姑娘进的这批衣服随便哪件都很好看,到了我大哥家,随便选。” “每个人都买那得花多少钱啊,光给爹娘和孩子们买一身就行了,我们就算了吧。”老大媳妇李美华说道。 王召霞小声跟几个妯娌说道:“没事,你们就选吧,友和说了,他给你们补贴一半的钱。这是过上好日子后的第一个年,咱们都穿的喜庆点,明年的日子才能红红火火的。” “老三家的说的对,你们就别推拒了,咱们都买。红红火火的,日子才能越过越好。”张家老太太说话中气十足。 老太太都已经放话了,她们这些做儿媳妇的自然高兴的配合。 第 74章 被物价整凌乱了 到了王德发家,菜坡村的村民已经挤满了院子。 一大早王大妮就带着王二妮、王二勇在情报中心玩耍。 三人的衣服在一群小军大衣中格外的显眼。 当即孩子们就跑回家,带着家里大人来买衣服。 来到王德发家才发现,何止小孩子的衣服,大人的衣服竟然也这么好看。 看看王翠兰穿在身上,活脱脱一个有钱人家的正头娘子。 虽然现在人家确实是,但之前穿的跟她们一样啊。 村长穿着新衣服在村子里一溜达,男人们也被吸引了过来。 一传十十传百,王德发家的院子很快就被挤满了。 以前来买东西的人比较少,王大妮一个人就可以忙的过来,尤其是大米卖了高价后,几乎没有人来买东西了。 今天不行了,得全家齐上阵,还请了外援。 王大妮站在柜台后边的椅子上,勉强才能顾得过来,眼睛跟雷达似的扫视全场。 喇叭里清脆的声音不断循环播放: “外衣加裙子80,裤子30,鞋子20,秋衣秋裤一套20。” 大家一听这个价格,不贵! 他们菜坡村卖菜卖的早,有时候毕夏临时加量也是从他们村出。 至今,每户都赚了一万来块钱了,地里的菜才卖了两亩地。 如果全部卖完,少说也能赚七八万块钱。 对于这150就能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换一身的价格来说,真不贵。 给全家人都买上一身也能买得起。 再一换算现在的米价。 嘶—— 这么贵! 屋子里瞬间少了一大半人。 只有小部分人要么单件,要么只给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买了全套。 总之,销量并不好。 人群散去,王召霞带着婆母、妯娌们一块进去挑选衣服。 姹紫嫣红,一排排衣服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女人们的眼球。 “娘,这件正红色适合你,过年穿多喜庆。” “你就别打趣我了,我一个半截身子快入土的人了,哪穿的了这么艳的衣服?” 张家老太太拿下一件暗红色的棉袄,对老大媳妇说道:“这件不错,既喜庆,又不招摇,你觉得呢?” “嗯,娘可真有眼光。” 几个儿媳妇的吹捧,逗的老太太开怀大笑起来。 人少了,王大妮放松下来,从椅子上下来,冲着张志贤招招手。 张志贤还在被屋子里的物品震惊时,就看到王大妮那鬼鬼祟祟的样子,有些失笑。 走过去,问道:“怎么了,大妮?” 王大妮从身后的柜子里拿出一个精致的收纳笔帘,“给!送给哥哥的!我用我工资买的哦!” “工资?”张志贤没听过这个词。 “就是月钱啦!” “你还有月钱?”张志贤惊讶的目瞪口呆。 大妮才几岁?都已经有月钱了? 王大妮小脸一红,“也没有了,我每天还要跟着夏姨姨学习识字,爹爹不准我要姐姐的工资,不过姐姐准许我每月从这些东西里挑一件。” “我看到哥哥来了,所以选了这个送给哥哥。” 张志贤再次震惊的张大了嘴,“你还识字了?” 他没回家的这一个来月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点点哦!”王大妮用手做了个一点点的手势,然后又苦恼道:“不过是这上面的字。” 王大妮随便拿起一件商品,指着上边的文字说道。 张志贤低头看了一眼,有差别,但不大,大体意思还是能读懂的。 那也很厉害了。 “那这是什么?”张志贤解开笔帘上的绳子。 “毛笔哦,哥哥应该能用的到。” 张志贤一听是毛笔,笔帘还没有打开就收回了手。 一支普通的毛笔也要几百文,好一点的就要一两银子。 当然十几两,几十两,几百两的也有。 那就不是他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能接触的到的了。 “这个太贵重了,我不能收。” 王大妮疑惑,她只知道雪霁王朝的笔墨纸砚很贵,但多贵她还不清楚。 不过姐姐店里的一点也不贵啊,她打开看过了,里边有15支毛笔,从细到粗都有。 一套25元,才能买四盒薯片,他们兄妹四人一分,几口就没了。 “哥哥不喜欢吗?” “不是喜不喜欢的问题,是太贵了。你知不知道毛笔要多少钱?” “哥哥你在考我吗?这里所有的价格我都记的很清楚哦,这个要25元。” 说着拿出计算器,点了几下继续说道:“跟12斤大米差不多的价钱哦。” 张志贤苦笑一声,“那你知不知道现在大米什么价格?” 他已经听父母说过了,他们卖的大米350文一斤,根本不是他们这些普通百姓吃得起的。 王大妮认真的点了点头,“知道,在姐姐那,一斤米能买一瓶水。在这里一斤米能卖350文,350文是姑父以前工作35天的工资。” 张志贤嗔笑:“既然都清楚,那你还送!” 王大妮睁着无辜的大眼睛:“可是在夏夏姐姐那里,一棵白白菜能买28套这种笔啊。” 张志贤:“……” 王大妮又拿出一把没有包装的毛笔,说道:“这种更便宜,一块五两支,在夏夏姐姐那,一棵白白菜能买一千支这种笔。” 张志贤:“……” 他被王大妮说的两边的物价整凌乱了,这个账有点算不过来。 用大米计算,这些东西贵的他只能仰望。 用白白菜计算,一个铜板一千支毛笔,约等于不要钱。 张友和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妹妹送你你,就收着吧,这些东西在毕姑娘那里确实很便宜。” 父亲都同意了,张志贤笑着收下,“谢谢大妮。” 张志贤摸了摸笔帘,上面带有米白色的仙鹤图样,精致又好看。 打开笔帘,书法、绘画用的各种粗细不一的笔一应俱全。 张志贤脸上立刻露出灿烂的笑容,眼神中透出满满的喜悦。 王大妮也跟着开心,她就知道哥哥会喜欢。 “哥哥,要不要买纸,也很便宜哦,400张只要25元。” 经过刚才王大妮拿白白菜一通换算,他现在看什么都跟白捡的似的,已经不想思考米价了。 张志贤狠狠地点了下头,“要!” “大妮,还有什么好东西?” 王大妮又一股脑的拿出了墨水、笔记本、签字笔、铅笔橡皮、国画颜料36色。 这些东西是夏夏姐姐听说姑姑家的哥哥在书院读书,专门送来的。 张志贤只恨自己怎么只生了两只眼睛,眼花缭乱的都看不过来了。 第 75章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晚上毕夏过来时,王大妮向她汇报衣服的销售情况。 上衣170件,裤子125条,秋衣秋裤190套,雪地靴170双。 毕夏听后微微皱眉,“大妮,大家有没有说对这些衣服哪方面不满意?” “姐姐,不是衣服的问题。现在米价太贵了,350文一斤。150元的衣服如果买成大米去卖的话,能卖26两银子。一大家子都买上新衣服的话,那银子够盖好几座大宅子了。” 毕夏:“……” 人都是趋利的,不到2块钱一斤的大米卖350文,换谁都知道该怎么选。 毕夏短暂的沉默让王德发误以为她是在担心衣服卖不出去。 连忙解释道:“毕姑娘,大米不是一直这种行情。最近外边的大米进不来,加上咱们大米好,才卖出了这么高的价格。等城外的路通了,大米就会降价了。不会持续太久的。” 然而毕夏想的却是,既然现在米价那么贵,何不帮村民们先赚够建房子的钱。 “王大哥,咱们这里盖一座宅子需要多少银子?” “200两就差不多了,想要修建的气派一点就得300两左右了。” 现在卖白白菜给她的一共47户,其中3户是刚开始卖菜给她,她们现在赚的钱能买多少算多少,暂时忽略不计。 剩下的44户按照300两计算,总共要13200两,差不多38000斤大米,去掉昨天运过来的数,再运28000斤就够了。 一年算下来应该不会超过政府允许的标准。 “王大哥,你们下次去卖粮时问问还能收多少粮食?其他东西收不收,比如压缩饼干、面条、棉衣、棉
相关推荐:
醉情计(第二、三卷)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误打误撞(校园1v1H)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快穿]那些女配们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综漫] 受肉成功后成为了禅院家主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