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份答卷交得可还满意?” 看秦瑶收起了自己带回来的本子,刘季期待的问。 秦瑶拍拍本子,微笑着说:“好处少不了,等我整理出来,第一本两年模拟真题就是你的!” 刘季眉头微皱,这听起来不像是什么好东西吧? 秦瑶起身,“睡觉了,记得关门,明早把早饭做好。” 嘱咐完,进屋关门,睡觉去。 刘季也累了,懒得多思,清水洗把脸冲个脚,回自己的小屋休息。 先前他还挺看不上这小房间,没想到现在居然这么怀念。 没有脚臭味儿、没有打鼾声、没有咬牙声,安安静静,只有虫鸣鸟叫,空气都无比清新。 一夜好眠,醒来时朝阳刚从天边露出一个尖。 刘季爬起来做早饭,以为自己就是最早的了,没想到一转眼,主卧房那边居然亮着灯光。 秦瑶已经把纸张按照应试的试纸宽度裁剪出来,又做了写题卡,正在往卡上写县试题目。 县试有两道,她这是初试题,按照这边通俗说法,叫童生试。 过了初试,才算获得科举资格。 还有一道五月或六月开考,是为正式县试,也就是秀才那个级别。 这两种考试一年一次,之后的为三年一次。 如今新帝登基加恩科,为一年一次。 秦瑶正在做模拟试卷和真题练习册。 托了先前去丁府做保镖的一个月,她从丁小姐和余管家口中得知不少科考信息,知道考试流程大概是怎么一回事。 有了基础流程信息,再按照这个流程把相应考题做出来,在家就能实现模拟考。 县试初试每年二月开始,共考五场,黎明前点名入场,限当日交卷。 答卷格式为:每页十四行,每行十八字,卷子共有十多页,另附空白纸数张。 考试内容为:四书文二篇,试帖诗一首,并且规定了相应的答题格式,不许超过七百字。 余下四场皆为复试。 所谓复试,是科考制度之一,以防取士不公,所以会对初试入选者重新命题再次进行考试。 复试时间一般在发榜后,具体时间不定,也不一定会复试,一般是有人举报榜单不公平,才会进行。 秦瑶知道的这些,刘季是全然不知的,也不知道书院先生怎么教的,这种科考流程都没跟考生提前说。 不过也有可能是刘季刚入学,先生觉得他连基础课都没过,没有说的必要。 谁让他的同班有大半是小孩子呢。 “嘶~”想到这,秦瑶觉得有必要让先生给刘季调个班。 他可是要参加科考的,又不是来书院启蒙识字的,概念完全不一样。 早饭时,秦瑶就把这事说了,刘季尴尬的挠挠头,“这……起码要把四书都背熟了,先生才给调。” “就那么几个字你还没背完?”秦瑶大惊,怀疑刘季是不是脑子不好使。 刘季委屈的嘟囔,“我哪有时间背课啊,都用来写你给的那个什么科考题目和参考答案了......” 这次换秦瑶挠头,她有点发愁,明年二月就要上考场,剩下的时间只有半年。 时间紧任务重,那就从今天开始往死里学! 秦瑶犀利的眼神扫过来,正在吃馒头的刘季忽然有种不详的预感。 135 学习计划表 “刘季,你进来!” 秦瑶忽然在她屋里喊了一声。 这会儿早饭刚吃完,刘季正好把灶台擦干净,把大郎和四娘洗好的锅碗放到橱柜里。 “娘子,有事?”刘季没挪动,站在厨房远远的问,连头发丝都写着警惕二字。 秦瑶嗯了一声,又催一遍,“快点进来!” 随后对大郎兄妹四个说:“山坡下落下来很多干柴,你们去捡点柴火回来,注意安全,就在山下捡,别走远了。” 大郎哦的应声,招呼上还在堂屋背书不想走的二郎三郎,拿起秦瑶给做的小柴架,自己和二郎一人一个,又给三郎四娘一人一只小背篓。 没指望龙凤胎能背柴,主打一个陪伴,意思意思装两根回来。 四娘还想粘着阿娘呢,好不容易秦瑶今天没去水磨厂留在家。 不过小姑娘最机灵了,看看浑身写满警惕的阿爹,又看看俨然一副老夫子神情的阿娘,跑进主卧房,亲了阿娘一口才背着小背篓,跟哥哥们离开。 走时,大郎还贴心的把大门合上,以防止家里有什么家丑外扬出去。 刘季举目四望,满心绝望。 他一步一叹,终于在秦瑶杀气腾腾的不耐怒视下,加快速度走进主卧室。 这不是他第一次进来,但平常也很少到这间屋子里。 抬眼一看,就是挂在墙上的弓箭,和摆放在床头的大刀。 屋内并无多少装饰,连根花草点缀也无,所以大桌上那一张张答题纸,就格外醒目。 “坐下!” 秦瑶手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拿了一根竹条,“啪”的往书桌前凳子一甩!惊得刘季呼吸都漏半拍。 “娘子,咱们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吗?”刘季弱弱提醒,“没必要舞刀弄棍的。” 嘴上说着,身子下意识服从,战战兢兢坐到书桌前的椅子上,双膝并拢,两手搭在膝盖上,背挺得笔直。 竹条点点桌上的题目卡,“这是我一大早起来做的模拟卷,你每次只回家一天,时间紧张咱们就直接开始练吧。” “从现在开始,这间屋子就是考场,我就是主考官,你就是应试的人。” “现在是县试二月的初试,你开始答题吧,按照科举的答题格式规范做题,限今日晚饭前交卷,我先测一下你现在是什么水平。” 说着,又把四书这四本书摆在桌案旁,“念你基础薄弱,所以今天是开卷考。” 说完这些,又把写下来的答题格式规范守则放他面前,秦瑶便在对面的床上坐下,盯着他,瞬间进入考官角色。 刘季懵了足足一分钟,才有所反应。 他想开口说什么,秦瑶立马喝了一声:“肃静!” 刘季难以置信的看着眼前这一切,心里想,早知如此,这次休沐就不回家了! 不过这模拟考试看起来还有点意思,他便勉为其难试试吧。 刘季深吸一口气,拿起了题目卡。 可一看到上面要求的试帖诗,顿时两眼一抹黑,只想扔下题目卡就跑。 抬头虚虚看‘主考官’一眼,算了算了,写就写呗! 幸好他还记得樊秀才说的科考答案。 照着抄不行,就模拟一个差不多的出来交差。 见刘季真的开始写考卷,秦瑶也暗暗松口气。 试帖诗刘季花了一个时辰才做完,余下时间已经不多,还得写七百字的答题,还是有格式的。 他想申请一下去茅房,秦瑶准了他半刻钟。 刘季出了后门就想跑,秦瑶早有预料,一竹条抽到他小腿上,顿时一阵惨叫哀嚎响起。 重新被秦瑶提回‘考场’,在武力镇压之下,总算是老实下来。 这题目是从中午一直答到傍晚太阳下山也没能写完整。 但时间一到,必须收卷。 试卷一交,刘季感觉自己已经体验过一回真实科考,神情恍惚,用脑过度,累到虚脱。 秦瑶嫌弃的把他赶出去做饭,自己坐在桌前检查这份考卷。 全文不过五百字,写得不知所云,抄书都没抄到点子上。 秦瑶自己看过四书全内容,虽然她没有去背,但有前世读书的基础在,对这些词句理解起来很容易,甚至可以说是轻松简单。 这份答卷换成她来写,最多两个小时,及格线肯定能过。 倒是那试帖诗,她恐怕还得学一学才能写得出来。 刘季这篇试帖诗,秦瑶不知道水平怎么样,但可能是仿造了人家秀才的正确模版,看起来稍微像点样子。 总结下来,基础太差,悟性较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秦瑶现在也看明白了,揠苗助长行不通,基础还是要打好。 剩下半年时间,先把四书啃下来,一个月一本,四本就是四个月,剩下的两个月用来加深,刚刚好。 学习表秦瑶当场写下来,递给刘季,让他带到书院去,就照着这个学习表来学。 “那学堂里先生安排的呢?”刘季惊讶问。 秦瑶摆摆手,“你自己解决,找先生说,或者是自己调整学习表匹配学堂进度,随便!” 刘季哦了一声,飞快瞄一眼这张排得满满当当的学习表,上面连他吃饭、睡觉、上茅房用多长时间都严格限定了,顿时一股窒息感扑面而来,就......想死。 却没注意到,大郎和二郎看到这张表格时眼中的惊讶与艳羡。 秦瑶冲两个小少年挑了挑眉,“你们也想要?” 大郎和二郎猛点头,“嗯嗯!” 秦瑶总跟他们说,努力就会有回报。 天赋确实不可或缺,但那种东西对普通人来说遥不可及。只要能达到最终目的,做个小镇做题家又如何? 所以大郎和二郎隐约能意识到,阿爹手上这份看起来排得满满当当的学习表,就是他们到达最终目的地的捷径。 “还是你们识货。”秦瑶揉揉两人的小脑袋,承诺等他们去学堂后,也给他们制定一份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表。 “谢谢阿娘!”二郎兴奋道。 大郎虽然没说谢,但眼里满是感激。笑着挽起衣袖,把阿爹做好的菜端上桌,摆好碗筷,“阿姨,开饭啦!” “走吧。”秦瑶招呼院里喂鸡的龙凤胎,“吃饭!” “来啦~”四娘忙拉着小哥哥一起去石槽边舀水洗干净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受着半个月才有一次的美味儿。 母子五人用光盘行动证明了她们对刘季厨艺的认可。 根本抢不赢的刘季,咬牙切齿:“我谢谢你们!” 136 缴纳粮税 短暂一天的休沐结束,刘季拿了生活费,便迫不及待赶回书院。 这次还是秦瑶把他送到金石镇,然后他自己再走到县城去。 秦瑶返程时,买了不少日常生活用品,顺带在镇上打听有没有卖田的消息。 田地是老百姓最重要的资产,一般人没走到绝路都不肯卖。 因为买肉次数多,且每一次都是两斤往上的买,镇子上的屠户已经认得秦瑶,听见她打听卖地的事,让她直接去县城当铺问。 “不过你小心些,当铺里那些伙计都是人精,仔细别被他们骗了去。”屠户提醒道。 秦瑶倒是没想过还有当铺这个门路,好奇追问:“当铺不是收典当物的吗?他们还卖地?” “这你就不懂了吧。”屠户大哥笑着说:“你想想看,咱们普通人家最值钱的物件是什么?” 金银细软那都是富贵人家小姐妇人才用得起的,普通人能典当的东西,除了土地还能有什么? 秦瑶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 这么说来,当铺里压着的地契田契肯定有很多。 屠户又道:“不过你们村子里要是有人想卖地的话,那还是跟同村人买比较好。” 普通老百姓最忌讳去的两个地方,官府是其一,当铺就是其二,能不去还是不去的好。 “谢谢你啊屠户大哥。”秦瑶把买肉钱付掉,接过刚买的三斤肉,冲屠户感激的点点头,转身离开。 但秦瑶到刘家村一打听,暂时没有人想卖地,便将买地这件事先放下了。 她打算来年开春前再问,一二月的时候,存粮吃完了,麦子还没长成,可能会有人想卖地。 不过太差的地秦瑶不要,她要买就买好的,起码也要像现在租的这些良田一样,不管是自己种还是走投无路想出手,都更有价值。 当然,良田价格也贵,她问过刘老汉,刘大福租给她的那十亩好地,一亩能卖八两到十两之间。 这么一算,秦瑶发现自己手里现在这一百两银子,才买得起十亩左右。 那与其现在高价入手,不如再等一等,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机会,同时也能攒下更多银子,争取一步到位。 买得多还能谈个批发价呢! 打定了主意,手头那一百两银子秦瑶暂时不打算动,专心经营水磨厂。 一转眼,半月过去。 水磨厂这边,工人们已经熟练掌握生产流程,流水线生产初见成效。 按照现在的生产速度,十月中旬那三十套小型水磨可以如期交货。 刘木匠也轻松不少,和秦瑶以及被秦瑶挑出来的顺子一起,加入销售工作中,时不时就往镇上和其他村子走一趟。 一面维护老客户,一面发展新客户,隔两三天能带回来一单。 虽比不上秦瑶一出马就是十七套,但涓涓细流绵绵不断,十分稳定。 里正领着人来收粮税,村里热闹了好几天。 今年是个丰收年,粮税也比旧朝低了很多,老百姓脸上很少见到不情愿。 不过家里人口多,土地少的人家,十五分之一的粮税对他们来说,仍是一个巨大压力。 秦瑶家地少,粮食交了一百九十多斤,挑了两担就完事。 刘老汉家的可就多了,今年种了一百一十亩,连壳总收成两万四千两百斤,应缴纳粮税一千六百斤,结余两万两千五百
相关推荐:
树深时见鹿
万古神尊
开局成了二姐夫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秘密关系_御书屋
沉溺NPH
红豆
蝴蝶解碼-校園H
村夜
我的风骚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