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他们的娇宠[高H NP] > 第75章

第75章

大夫也是没有用的,四娘她不肯吃药。”或者等送药的人一走她就到了,这段日子她装病已经装出心得了。 三娘朝薛氏身边的沉香道:“良药苦口,不吃药怎么行?到时候四妹妹回了家,大伯母还不得怪父亲和母亲?沉香去后院找杨嬷嬷,让她找两个高大的婆子去四妹妹房里守着。等会儿大夫给开了药她若是还不吃的话,就动手喂一喂。” 紫珠一惊,抬头看想三娘,这是要灌四小姐喝药? 三娘却是朝着紫珠一笑,温柔和婉:“不吃药病就好不了,非常之时要用非常之法,我想即便是大伯父大伯母知道了也会明白我们一片苦心的,四妹妹也应当明白才是。” 紫珠看向薛氏,薛氏轻咳一声低头抚裙摆,当作没听到,态度很明显。 紫珠无法,只有先下去了。 三娘朝着薛氏眨了眨眼,一脸顽皮,接着朝着青黛道:“你等会儿让人告诉那大夫,若是实在诊不出四妹妹与什么毛病的话,就告诉他,可能是最近虚火有些旺了,让他多开一些黄连给去一去火。” 薛氏目瞪口呆:“这……这样好吗?” 三娘叹气:“没办法,总不能让四妹妹就一直这么病下去吧?咱们总要想个法子,让她‘痊愈’,若是不能‘痊愈’,那就要听话吃药。”二选一,必须选,没得商量。薛氏就是性子太好了,才让四娘病了这么久。 薛氏想了想忍不住勾起了嘴角,她毕竟年纪不大,在年龄差不了几岁的三娘面前还扮不了成熟稳重的长辈角色。 过后不久,五娘便来了。 她今日穿了很多,原本有些偏瘦的身子硬是让她穿成了臃肿的模样,甚至连进了屋子也不愿意脱掉自己身上的披风。 薛氏愕然:“五娘,你怕冷?是不是不舒服?若是不舒服的话……” 五娘忙道:“没有,没有,我没有不舒服。只是想着外头天冷,还是多穿一些妥当,免得又生病。” 薛氏想了想觉得也是这个道理,便也没有管她了。 屋里已经烧了地龙,只是烧的并不旺,即便是这样五娘脸上也热出了一层汗。 三娘眼睛在五娘那胖了一圈的腰上一扫,便转开了视线。 薛氏见屋里都安排好了,就吩咐外头的人准备出门。 这一次,待众人要上马车的时候,五娘却没有坚持要与三娘同乘一辆车,三娘便与薛氏一起坐了。 五娘上了车,将别的丫鬟都打发去后面车子上与别的仆妇挤着,只留了玉贵。 才一坐下,五娘就赶紧将自己身上那件多罗呢灰鼠披风给解了下来。 “呼——热死我了。”五娘垂头丧气道。 只见脱了披风之后,五娘身上更见臃肿,原本盈盈不堪一握的腰肢,胖了一圈,袖子里也是鼓鼓的。 “小姐,你穿这么多,不热才奇怪。”玉贵要去将五娘怀里的东西取出来,却让五娘避开了。 “不用拿出来了,我也不知道姨娘什么时候会出现,只有把这些东西随身藏着。总不能提着个包袱出去吧?而且这些都是些贵重的,让人别人拿着,看见了的话就不好交代了。” 玉贵只得作罢。 五娘昨日翻箱倒柜,将自己与崔姨娘这些年的月例和值钱的东西都收拾了出来,打算等会儿给崔姨娘。 她以前没事的时候听玉贵说,她年幼时家里遇到灾年总是要挨饿受冻,日子过得苦不堪言。便觉得去了外头肯定是要过苦日子的,而她在府里薛氏没有刻薄她衣食,所以她自己不需要这些东西,便决定偷偷拿给崔姨娘,让她以后不必吃苦。 这个时候她不禁有些感谢起薛氏来,崔姨娘被赶出去之后,她的东西薛氏都没有动,只让人全都交给了五娘,包过金银首饰。 “玉贵,你说这些钱够不够姨娘用很久了?”五娘不放心道:“我开始因该找三姐再借一些的。” 玉贵忙摇手道:“千万不要了,三小姐……三小姐那人,我总觉得有些邪乎,你找她借钱她没准就猜到了。” 五娘瞪了玉贵一眼:“三姐怎么就邪乎了胡说八道,下次可别让我听你乱说。” 玉贵忙道:“奴婢只是说三小姐聪明而已,没有别的意思。奴婢听说上次在孙府,三小姐把王爷郡主什么的都难住了呢。” 五娘点了点头:“那是自然,三姐自小就聪明呢。”五娘那一日虽然没有见到三娘与惠安郡主和惠兰县主俩个人的比试,但是她听回来的丫鬟们说了,想到自己的姐姐挫败了那两个讨厌透顶的仇人,五娘总是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 第三百一十八章 又见故人 大悲寺位于京城西郊,坐北朝南,背倚玉蝶峰,周围还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寺内有僧房九百九十九间,是最大的皇家寺院,历代主持都是由皇家钦定,还赐予一定的官阶。 薛氏以前虽然没有来参加过法会,但是来烧过香。 三娘却是第一次来大悲寺,果然是天子脚下,连寺院也是巍峨大气的。 山东的那一座大濮寺,在山东也是算的上名号的了,可是拿到这里一比,也就是多了一分古韵,气势上却是差了一节。 若不是寺院周围群山环绕,三娘几乎要以为这里是另外一座紫禁城了。这里即便做不了宫城,当一座皇家别院也是绰绰有余的。 马车在寺院前的山门前停下,早有知客僧人走来相迎,不用这边报上名号,那小僧只看了一眼马车上的标识就认出了是王侍郎家的。 大悲寺有一个与别的寺院不同的规矩,那就是从山门进到寺院中,只能步行,不能借助任何的人力物力。据说这样才能显出向佛之心的虔诚。 不过讽刺的是,寺院却是允许一人坐銮驾上去的,那个人就是天子。不知道这个规定当年是谁定出来的,不过这也说明了,皇权凌驾与任何权利之上,即便是佛祖到了天子面前也要靠边站。 除了当朝,任何人其他人,即便是太后娘娘要进寺院也要走上去。 据说在五六十年以前,大悲寺还没有如今的规模,也不是所谓的皇家寺院。那时候正值上上一任皇帝年幼登基,政权被皇太后以及太后身后的外戚势力牢牢把持。皇帝到了亲政的年纪,太后都不肯放权,每日上朝都在垂帘后听政。 有一次,京畿地区连续三年大旱,民间有传闻说是牝鸡司晨,惹得天帝大怒,降灾示警。此谣言一出,差点引发京畿民众暴|动。群臣联名上书要求太后去西郊的寺院为国家祈福,也好暂时安抚一下民众。 太后被逼无奈,只有带着依仗去西郊的大悲寺,至于为什么是大悲寺,据史书上说,钦天监奏报当日太后的命星正好位于玉蝶峰之上。 太后到了大悲寺,主持亲自来山门前迎,却是想太后说了大悲寺的这个规矩,除了天子本人,任何人进寺都要步行,否则佛祖将要怪罪。 太后那几日正好被民众和群臣激得一肚子火,心想:好啊,如今连一个小寺院也要与我过不去我今日还就偏要坐銮驾上去,也让大伙儿看看,这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传言全都是无稽之谈。 于是太后执意坐了凤辇上去。主持见太后一意孤行,也是毫无办法,只领了其余人等跟在后头。 之后的故事就有些玄幻了,有人说太后的凤辇走到半路,晴天突降一个霹雳,把太后还有太后身边的近侍全都劈死了(后有人考证,一定不止一个霹雳,至少也要三四十个。) 有的说,太后原本是佛祖座下的坐骑,因不驯而私下凡尘,最后被佛祖收了回去,连她身边的人也都是她的毛发变的,所以一并收了。 还有的比较靠谱一些的说法是,这山间原本就隐藏了一些灾民,一拥而上将太后和她的侍从们团灭了。 反正不管太后的死法如何千奇百怪,匪夷所思,表达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太后和她身后的爪牙们都在这一条通往寺门的山阶上送了命。且原因不是触怒了神灵就是惹了百姓的怨恨。 在这之后,大悲寺因为灵验被皇帝颁旨,立为皇家寺院,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翻修扩建。 从那以后,没有一个人敢不自己走上这九十九级山阶进寺。 因为这样做已经这不仅仅是在冒犯神灵,还有谋反的嫌疑。 薛氏一脸兴味地听一个原本走在前头的夫人口沫横飞的说起这个故事,众人看着这巍峨的寺院的眼神也都变得不一样了。 三娘在一旁笑着听着,却是觉得上上一任皇帝,也就是当今天子的爷爷,到真是一个不简单的人。作为最终得利者,只有他从头至尾清清白白。 什么佛祖降怒,天收妖孽。不过是排除政敌的手段罢了,能在大权旁落朝中几乎无人之时,逆袭成功,且做到这般干尽利落的,整个历史上也没有几人。 进了寺,知客僧将薛氏与三娘等人迎到了寺里准备的客房,进去了才知道隔壁几间屋子正是分给了王阁老的夫人,也就是三娘的叔祖母李氏。 由此可见,这寺院的周到之处,当然也从侧面看出了圆滑。 薛氏因为想着要早些来,所以一早就出发了,李氏和王筝她们还没有到。薛氏便带着三娘和五娘在厅里喝茶。 三娘刚刚来的时候有一路打量,这个寺院各个院子里都有不少提个健壮的僧人,应当是武僧。能进来的都是有身份的人,一般上要是想混进来很难,所以崔姨娘若是想要进来做些什么的话,那这所谓的皇家寺院就真的是摆设了。 可是看五娘的样子,崔姨娘似乎在今日会有什么行动。三娘觉得依着崔姨娘那种性子,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的,她具有一种从社会底层爬出来的人的那种韧性,可惜没有用到正道上。所以崔姨娘若是出现,应当不只是要见五娘这么简单的。 所以崔姨娘今日若是有所行动的话,应当是要在寺外的。刚刚三娘有注意到,寺里虽然秩序井然,但是寺外还是围了好些民众的,即便他们都被众僧侣们拦在了山门之外,却没有阻止他们带了贡品之物在山下朝拜。那里到是鱼龙混杂,要藏身不是难事。 而大悲寺奉行的是严进宽出的原则。 她到是好奇,若是崔姨娘要针对的人是她,要以什么借口将她骗出去? 而且,她如此大胆,肯定是不止一人的,这么短的时间,她又是怎么找到帮手了。 三娘虽是在喝着茶,却是心不在焉,直到一阵清脆笑声伴随着脚步声传了进来。 “听那知客僧说你们早就到了,我还不信呢,我和母亲出来的时候天还没有亮呢。”王筝很是自来熟地先走了进来。 两家本就是一家,到也没有什么顾忌。 薛氏和三娘五娘见王筝进来了,知道李氏也一定是来了,忙起了身。 王筝笑道:“我母亲就在隔壁呢,我过来看看你们。” 薛氏表示要带着三娘和五娘去给李氏见礼,王筝却是道,李氏就是要她来吩咐暂时不用过去的,等到法会的时候到了再一并去。 原来李氏终究是年纪大了,爬了这么高的阶梯,有些头晕,想要歇一歇。 薛氏与三娘几人又问了几句,知道李氏没有什么事情,便打消了过去探望的念头。 王筝陪着说笑了几句,便小声对三娘道:“成之来了,她和苏夫人就在那边不远呢,我们过去找成之说话。” 王筝和苏敏之的婚事已经正式定下了,定了亲,王筝便不能去苏家随意走动了,三娘也不好一个人去苏府,因此从上次在孙家分开之后到是许久未见了。 只是按着这里的礼数,王筝遇见苏夫人是要去请安的,她想拉着三娘作陪。 三娘还未开口,薛氏就知趣地道:“三娘你陪着阿筝去吧,我正好也要休息一下。” 三娘便点头应了,又看向五娘道:“五妹妹要跟我们一起去么?” 五娘自从进了寺神经就一直紧绷着,坐在一边没有说话,听人喊她,吓了一跳。 三娘便又问了一次,五娘这时候哪里敢乱走,忙不迭地摇头:“我不去,我刚刚走路走累了,要歇会儿。” 王筝瞪着五娘道:“你才多大点儿的人,走这么会儿就要休息?以后老了还得了”一副长辈的模样。 五娘低头不语。 三娘笑了笑:“算了,让她歇着吧,我们过去。” 王筝也就是随口教训一下,见三娘起身,自己也连忙站了起来,挽住了三娘的胳膊,一副亲密的样子。 薛氏见她们姑侄如此,不禁摇头失笑,后来又想到自己与三娘有时候也是这般亲密的。 苏家分到的院子离着这边说远也不远,说近也不近。王筝与三娘,在知客僧的带领下,一路小声说笑,到也不觉得路难走。 只是在路过一座殿的前面时,从那座佛殿中走出来了四个僧人。当头的那一个浓眉大眼长相方正,体格极为健硕,即便是穿着冬衣,也能看出他有一副很好的身材。 三娘当即就是一愣,这是一个熟人。 四娘前,孙氏寿宴,她与宣韶跟踪一个厨房的管事,结果却是遇到了那管事与一个和尚偷|情。那管事在之后不久有了孕,而后有好几次,三娘看到那个浓眉大眼的小孩子,心里都是一阵别扭。 她却再也没有见到过那个和尚,不想今日却是在这大悲寺里看见了。 三娘记得他的法号好像是……悟深。 “怎么了?”王筝见三娘停了下来,奇怪地问道,她转头顺着三娘的视线看去,只看到几个和尚远去的背影。 第三百一十九章 沈菜鸟 “没事,我们走吧。”三娘笑了笑,示意王筝继续前行。 路上,三娘装作无意般问那带路的小和尚道:“小师傅,你们寺里这么多的僧人都是自小就在寺里的么?” 那和尚念了一声佛号道:“有些是年纪尚幼就被从各个寺院里挑选来的,有些却是经过朝廷四年一次的考试进寺的。来参加选拔的都需要所在寺庙主持的推荐信,还必须精通佛法。” 三娘点了点头,原来那还是个六根不尽的高僧啊。只是不知他知不知道自己在这世上还有一个儿子,想必还在山东的那个管事也不一定就希望他知道的。 苏夫人分到的院子与她们的差不多大小,隔壁的却是沈夫人和沈凤娇。 三娘和王筝找来的时候沈夫人正带着沈凤娇过来与苏夫人说话。 三娘与王筝上前去给苏夫人和沈夫人行礼问安,有与苏成之,沈凤娇见了礼。 “你们年纪都差不多,想必是聊得来的,在一旁说说话,亲近亲近吧。”苏夫人很是和蔼可亲。 她很喜欢王筝,也喜欢三娘,见两人来了很高兴。 沈夫人好好打量了三娘几眼,又往她身后看了看,问道:“今日王侍郎府上就只有三小姐一人过来么?” 三娘低头轻声道:“我与五妹妹跟着母亲来了,二姐姐手上的伤还未好全,就在家养着了。” 沈夫人不由得有些失望,她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见过那位王家二小姐,自己未来的儿媳妇呢,虽然听皇后说,是个长相与性子都极好的,可是她还是想要看一看才放心。 三娘自然是看到了她眼中的失望了,心中喟叹一声,便与王筝一起坐了,和苏成之,沈凤娇说话了。 “皇后说过几日就安排凤娇进宫去,只是她这木讷的性子,也不知……”沈夫人咽下了下面的话,朝这边的沈凤娇看了一眼,语气有些担忧。 进宫?三娘和王筝对视了一眼,又看向沈凤娇。 沈凤娇的面容看着似乎比上次见到的时候要白一些了,依旧是有些羞怯,不怎么爱说话。但是别人对她说话,她却是很高兴的。可见她自己也是想打进圈子,却是不善于表达。 虽然之前对沈家在这个时候接来一个妙龄沈姓女子有过一些猜测,不想皇后到真打的是这个主意,而且还安排人在那批秀女之前进宫。这样,若是沈凤娇在这段时间有了身孕,那么那些后来的美人们便失了先机。 “原本不应该让她这会儿再出来的,不过想着她以后要出来就难了,我便还是带了她来了。反正这里是佛门净地,与别处是不同的,太后娘娘也不会说什么。”沈夫人柯氏,到是一个心善的。 三娘和王筝虽然将柯氏的小声说话听在了耳里,但是也装作一副没有听到的样子,之后沈夫人也意识到当着几个小辈的面说这些不好,便让沈凤娇带几人去她的屋子说话去。 几人去了隔壁,闲聊了几句,沈凤娇好几次想要开口,却都找不到话头。三娘和王筝都是善解人意的,便故意找了机会让她起头说话,眼中的笑意也是柔和亲切。 沈凤娇心中一松,开口道:“对了,你们有没有听说,惠兰县主的未婚夫……没了?” 三娘一愣,眨了眨眼,看向王筝,一脸莫名。 王筝想了想:“沈小姐,你说的……没了,是何意?”是婚事告吹,还是人死了。 沈凤娇见几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消息,松了一口气。她在社交上头还很生疏,不知道在有些场合什么事情该说,什么事情不该说,以前也没有人教过她:“就是前几日我朝与蒙古在北边发生了一次小规模的冲突,县主的未婚夫正好是先锋,不想最后却是折在了那场交锋中。” 是死了? 三娘和王筝便不好再说什么了,谈论人家未婚夫的死讯,实在不是一个太好的话题,难免让人觉有些幸灾乐祸。虽然她们自己,甚至包括透露这消息的沈凤娇都不是这个意思。 只是,这件事情她们三人都没有听说过,而着沈夫人的话这段时间一直被拘在家中的沈凤娇却是知道?三娘来京不久,不知道到也说得过去,可是交友甚广的王筝也不知道,可见这件事情并未在京城的圈子里传开。 想到这里三娘心中一动,似是不经意道:“这件事情我们到是没有听说过,不会是误传吧?沈小姐是从哪里听来的?” 原本沈凤娇见自己绞尽脑汁想出来的话题没有人接,心里还有些失望,见三娘终于开口相问心中便高兴了,可是却是质疑她消息的可靠性。 于是沈凤娇急急道:“怎么可能是误传这是我不小心从我堂兄的属下那里听到的。” 堂兄?沈惟?三娘挑了挑眉,确实不置可否的样子。 沈凤娇以为三娘不信,一股脑儿地解释道:“昨日我不小心到了我堂兄的书房外头,他的两个属下正好从他书房里出来,我不好见外院的男子便找了个地方藏了,想等他们走了在去寻我的丫鬟和婆子们,正好听见他们两人说话。他们说镇北将军的次子死了,还说……好像还说那位叫孟安的小将军,死因有些蹊跷。” 沈凤娇一脸懵懂,这些她根本就不懂,只是听到什么说什么。 三娘和王筝却是已经听出些不对劲儿了。 孟安死在了战场上,却是死的有蹊跷? 为沈惟一个闲散之人为何会这么关注北边的情况?还刻意去查那位孟安的死因?沈惟现在只是在朝中挂着一个员外郎的闲职,平日并未参与政事。 不知怎么的,三娘突然想起了孙金生说他姐姐的死有些蹊跷的事情,看了一脸懵懂,不知道自己透露了什么了不得的消息的沈凤娇,三娘不禁为她抹了一把汗,只希望傻人有傻福。又想到自己,王筝和苏成之也被殃及了好像…… “沈小姐,以后这件事情不要再对人说起了。”三娘朝着沈凤娇道。 “为何?”沈凤娇到也没有打算见一个人就说的,不过她不明白三娘为何这样交代她。 “因为你昨日是不小心听到的呀,若是人家和我一样问你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你岂不是要与许多人说起你是偷听到你堂兄两位幕僚的谈话?被太后娘娘知道了可是会生气的。”三娘忽悠道。 “呀——”沈凤娇捂住了自己的嘴,一脸惊恐。 王筝轻咳了一声,安慰道:“别怕别怕,我保证今日这话就我们几个听见了,不会传出去的。我王筝的话向来算数,若是传了出去你只管来找我就是。”说着王筝看了三娘和苏成之一眼。 三娘忙笑着点头:“这是自然,我也不会说的。”苏成之看了几人一眼,点了点头。 沈凤娇松了一口气,她虽然进京不久,但是也听说过王阁老家的小姐是个好脾气又重承诺的。 “那就好,谢谢你们了,我……我不该乱说话的。”沈凤娇一脸懊恼。 王筝笑眯眯:“那沈小姐你自己可也要记得不要说出去哦,也不要与人说你把这件事告知了我们,我们都当作你未说,我未听。” 沈凤娇忙点头同意。 几人又聊了一些别的,三娘发现这位沈小姐真的是一点心机也没有,这样的人能成为皇后的臂膀?若是后宫都是这样的人的话,那沈月娥说不定真的可以出头了。 正说着话,那边有丫鬟道苏公子进来了,来给苏夫人请安来的。 王筝愣了愣,看了三娘一眼,起身笑道:“瞧我,与你们说着话到忘记了时候了。母亲和三嫂嘱咐我们要早些回去了。我们便先回去吧?”后一句是对了三娘说的。 三娘知道王筝是怕苏敏之又针对她,不仅她委屈,两家人也是尴尬。她也不想看到苏成之,便也立即起身朝苏成之和沈凤娇道别。 沈凤娇难得遇见聊得投机的人,倒是有些不舍。苏成之想起之前的不愉快,也不好留着人。 两人去了苏夫人那边道别,苏夫人却是道:“怎么才来就要走?阿筝,我还有些话要与你说,等会儿再走。”苏夫人笑眯眯道,她以为王筝是不好意思见苏敏之,便半是要求地坚持道。 这下王筝到真不好独自离开了。 三娘见状忙道:“既然苏夫人有话要交代,那姑姑你就留下吧我回去与叔祖母打一声招呼,她不会说什么的。” 王筝只有点头:“那你先回去,我一会儿就过来了。” 三娘行了礼便独自带着丫鬟们离开了。 一出了院子,就见苏敏之姿态潇洒,大步流星地走了过来,三娘暗自翻了一个白眼,不过这怎么也是未来的姑父,便恭谨地低头立在一边。苏敏之见到三娘脚步一顿,三娘没有抬头,只朝着他的方向行了一礼,等他过去。 苏敏之只顿了顿便过去了。 三娘抬头,松了一口气。她真不想吵架。 不想才又走了两三步,就见到一个身姿挺拔的清冷身影。 三娘下意识就想朝那人笑,可是想到自己现在身在何处,回身望了望苏敏之刚刚消失在院门前的身影,三娘不由得俏眸微眯。 第三百二十章 少年情意 宣韶今日的装扮有别与以往,他头戴明盔,身着齐腰甲和蟒纹曳撒,腰间还有佩剑,身姿挺拔,步履沉稳。发着乌光的金属盔甲坚硬的质地让原本就清冷的他看着更加冷硬。 只是原本冷凝的神色,在看到迤逦行来的身披白色披风的人时,眼底闪过他人难以察觉的柔软神色。 三娘步子不急不缓,深紫色的裙裾在白色披风间的间隙中若隐若现,那一抹浓艳的色泽被更加的彰显出来,让人不禁眼前一亮,不忍转开视线。 三娘在离着宣韶三步远的地方止住了步子,盈盈行了一礼,抬起头来明眸善睐,巧笑嫣然:“宣公子这是……去哪里?” 这句话原本没有什么,三娘的语气也一如既往的柔和,但是宣韶却很奇怪,自己多年来在无数的危险中练就出来的警觉告诉他,有危险沉默了一瞬,宣韶才道:“我是替我母亲送祭品来的,刚刚正好遇见了苏敏之。” 三娘松了一口气,她还以为他要跟苏敏之进去呢,这让她心里有些别扭。 宣韶便又离奇地感觉到危险解除,这让他有些错愕,不由地认真看了三娘几眼。 三娘轻咳一声,笑得更加柔和:“既是如此,那你就赶紧办事去吧我回去那边的院子。” 宣韶点了点头,退开一步让三娘前行,却并没有离开,而是跟在了三娘的身侧。 三娘微微疑惑地转首,正好对上了宣韶那深邃幽静如寒潭一般的眸子,三娘心中一悸,立即转过头来,宣韶的嘴角却是挂上了愉悦的笑意,让他整个人看上去也柔和了许多。 三娘没有说话,宣韶也无言,两人便这样走着。 周围一直有一列列僧侣来回穿梭,却是衬得两人无比悠闲。 直到来到了一处拐角,周围没有人,宣韶微微听了听,突然右手一动,手掌摊开在了三娘的眼前,那看上去干练无比,指节修长的手上是一直青花瓷的药盒。 三娘惊讶地看了宣韶一眼道:“又是什么药?” 宣韶顿了顿,摇头:“不是药。” 三娘眼中闪过好奇,见周遭没人,机灵的丫鬟们全都往后站了几步远,偏头的偏头,埋首的埋首。便自己从宣韶的手中将那青花瓷的小药盒拿到了手中。 三娘指尖微微的凉意碰触到了宣韶的手掌,轻微的接触,却是让宣韶心中像是被羽毛挠了一下,痒痒的,不知所措。 “这是什么?”三娘拿着药盒小心认真的打量了几眼,这盒子与以前宣韶给他送的用来装药的瓶子极其相似,三娘敢肯定,这绝对是一只药盒。 宣韶却只是看着三娘,没有说话。 三娘嗔怪地朝宣韶一笑,拧开了瓷盖儿,一股淡淡的薄荷混合着不知什么花香的味道钻入了鼻尖,白色的瓷盒内,鲜艳的色泽和透亮的颜色让人忍不住想要吃上一口。 尽管还不知道是什么,三娘面上的愉悦也是任何人能看出来的,宣韶眼中的碎钻一般的亮光便更加璀璨。 “这个,可以吃吗?”三娘炸了眨眼,朝宣韶道。 宣韶愣了愣,想了想之后点头:“可以,不过不好吃。这个是……胭脂。” 最后两个字宣韶说得很轻,还朝三娘身后的丫鬟们那里看了一眼,好在没有人注意,他的不自在便减轻了一点。 三娘看着宣韶的模样,努力憋住了笑,她知道自己若是笑了,那以后就别想收到这种让她心情愉悦的礼物了。 不过微笑却是可以的。 于是三娘嘴角的弧度比往日上扬了几分,连弯着的眉眼中也是盈满了笑意:“这个,我很喜欢,味道很好闻,颜色也是我最喜欢的。” 宣韶以前不明白,为什么每次爹给娘送了礼物之后,爹会笑的比娘还要开心。不过,他想,他现在能明白爹爹当初的心情了。 看这她因自己的原因而愉悦,是一件很能让人快乐和满足的事情。 “只是……这胭脂怎么与我买的那些不一样呀?”三娘有些疑惑,这与其说是胭脂还不如说是唇膏,因为是膏体的。 宣韶有些尴尬:“时间来不及了,所以没有干。” 三娘一愣,看了看手中的胭脂又抬头看宣韶,有些不确定道:“这是你自己做的?” 宣韶抿了抿唇,没有说话。 看着面前一身盔甲的宣韶,在看了看自己手中色香俱全的所谓“胭脂”,三娘觉得自己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将两者联想到一处。 最后,实在是忍不住了“噗哧”笑出了声。 这一出声三娘就知道要糟了,果然,抬头看宣韶他脸上的尴尬更甚,嘴唇微微抿起,看着像是有些懊恼。 三娘立即转移话题道:“我真的很喜欢,以后你再送我一个干了的吧。” 宣韶看了三娘一眼,没有说话。 三娘又接着顺毛,语气却是有些娇蛮:“我就还想要一个。” 不知怎么的,宣韶心就软了:“好。” 三娘便冲着宣韶甜甜一笑。 宣韶往一旁移了一步,将两人的距离拉开,三娘正觉得奇怪,就听到了脚步声。 “悟深师弟,等会儿天王殿那边就交给你负责了。”一个声音道。 另一人念了一声佛号:“师兄尽管放心便是。” 前面的岔路走来了两个和尚,见到三娘等人便微微驻足双手合什,低头念了一声佛号便有匆匆走了。 宣韶却是皱眉盯着其中那个身材魁梧的和尚的背影,浓眉大眼的和尚,目露沉思。 三娘见宣韶注意那悟深,就知道宣韶定是认出了他就是四年前的那个花和尚。不过当时宣韶并未见过人,难道只凭借声音就能认出来? “刚刚过去的人,你有没有觉得眼熟?”宣韶沉吟道。 三娘想起了当时他们不厚道地在人家门外听了好久的壁角,最后她还忽悠了宣韶一回。三娘面露疑惑:“眼熟?我是第一次来大悲寺,怎么会眼熟?” 不想一直跟在后面的白英却是拆起了三娘的台:“呀,我想起来了,刚刚那个和尚不就是悟深大师吗?以前在山东的时候,他去过我们府上做法事呢开始遇见到奴婢还没有想起来。” 白果也连连点头:“对对对,就是他,奴婢也想起来了。听说他已经离开清明寺两三年了,不想却是到了京城的大悲寺了。” 见宣韶看了过来,三娘面不改色:“听你们这么一说,我到是也觉得眼熟了。世上相似之人那么多,若只是长相相像便罢了。连法号都一样,那应该就无差了。” 宣韶见三娘的神色,似是没有将悟深与那一晚那个与厨房管事偷|情的和尚联想起来,也不想再提及那一件让他尴尬万分的事情,便点了点头,不再说那悟深的事情。 两人又并肩走着,宣韶将三娘送到离王家所分到的院子不远处,反正来都来了,向顺便去同长辈问个安也是理所当然,三娘与宣韶都是这么想,不想还未到院门口,一个身着黑衣面容普通的男子便朝着她们走了过来。 那人看到三娘微微一愣,继而便附在宣韶耳边轻声说了几句。 宣韶眉头一皱,有些犹豫地朝三娘看了过来。 三娘忙笑着道:“你先去忙吧,等事情忙完了再来也不迟,公务要紧。” 宣韶心中微暖,也不坚持,朝着三娘点了点头便转身去了,那黑衣人还好奇地偷偷瞄了三娘一眼才迅速跟上。 三娘目送着宣韶离开,才转身回走。她手心还握着宣韶给她的那只瓷盒胭脂,触手自然是凉的,却让三娘心中极是温暖,嘴角也一直微微扬着没有放下来。 可是等去了见了薛氏,三娘的好心情便顷刻间被淋淡了不少。 五娘刚刚说要去找她和王筝已经出去了,现在还未回来。 三娘坐在桌边,手心捧着一碗薛氏刚刚让丫鬟递给她暖手的热茶,伸手揭开了碗盖,看着茶叶舒展着在黄汤中浮浮沉沉,心中有些烦闷。 她虽然话说得决绝,可是这么几年来在山东王家,与她关系好的姐妹只有元娘和五娘。即便五娘一直是在演戏,那也是付出过感情的,否则怎么能将姐妹情深演绎得连她都要相信了?可是崔姨娘就是一根横在她与五娘中间的刺,无法忽视,还是不是会钻出来扎你一口。 薛氏去了隔壁找李氏说话,三娘说要歇一歇没有跟去。就这么坐了许久,直到外头有人来报说五娘身边的雅阁丫鬟要见三娘。 终于来了…… 三娘微微垂眸,将手中的茶碗放下:“让她进来吧。” 进来的是五娘身边的一个小丫鬟,并不是那个叫玉贵的。 小丫鬟行了礼后便掏出了一张叠好的信笺恭谨地递上:“三小姐,这是我们小姐身边的玉贵让婢子交给你的。” 三娘接过了信笺,微微展开了,上面的字迹有些歪歪扭扭,像是没念过书的人写出来的,又像是故意用左手握着笔写的,无法判定出自何人之手。 第三百二十一章 见招拆招 三娘两眼就将信看完了,眉头却是越皱越紧。 那小丫头见三娘脸色变了,有些害怕,怯怯地站在一旁。三娘看了她一眼,面色渐渐平静,笑着道:“你先下去吧。对了,玉贵是跟着五小姐的吗?” 那丫鬟松了一口气,忙点头道:“小姐走出去一段路,就说不舒服要回来,可是到了院门口又说自己头上的一只发簪不见了,打发了我们四处都去找,只留了玉贵姐姐。玉贵姐姐当时便给了婢子这张纸,说要是婢子路上见到了三小姐就把这个给您。可是我路上没有遇见三小姐您,到是听人说您回来了便赶了回来,不过五小姐好像又出去了……” 三娘点了点头:“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那丫鬟立即退下了。 三娘低头,又将手中的信笺看了一遍。 这封信笺的落款出人意料是一个有些陌生的名字,夏桑。她自称是赵氏身边的旧人,以前是赵氏身边的贴身丫鬟。 三娘的记忆里没有这么一个人,之后被柳氏打发出去的那些人她大致都知道是哪些并没有一个叫做夏桑的,不过三娘想起来有时候听赵嬷嬷说起赵氏在闺阁中的事情的时候,倒是曾经有出现过这么一个名字。 信中主要是对自己近年来一些不幸的遭遇吐了一番苦水,接着便提出了想要三小姐看在她与赵氏的情分上打发她一些银子,让她可以与丈夫做一些小生意糊口,可是接下来却提道,若是三娘愿意帮她,她为了表示感谢她愿意告诉三娘一些秘密。 让三娘皱眉的是,信中暗示这个秘密可能会影响赵氏的名声以致威胁到她和王在王家的地位。 信上怕三娘不信,还特意提到了赵氏在嫁给王栋之前,曾经与另外一个姓张的男子议过婚,两人还是情投意合,可是最后因那张姓男子家中败落,刘氏不满意这门婚事,便没有同意。不过在赵氏嫁给了王栋之后,这个张姓男子还悄悄与赵氏会过面,甚至连会面地点她都知道。 信上说,若是三娘对这件事情不感兴趣不愿意去见她的话,那她就将这件事情告诉愿意给愿意给她帮助的好心人。 并且信最末还诛心道,因为王与王栋长得一点也不像,她的话总会有人愿意信的。 夏桑提出了见面,还是单独见面。 若真是涉世未深的小姑娘看了这封信定是又羞又气,或是恨不得前去找人对峙,或者因担心赵氏名誉被毁,悄悄带了银子前去。 反正一定是不会带太多人,也一定会去。 若是三娘没有发现五娘有问题,今日接到这封信她还真会以为自己给人勒索了。不过这封信出现的时机这么巧,要让三娘觉得这事情与崔姨娘无关也难。 在加上既然是来要银子的,语气却是有些激将的意思好像不把人刺激得要冲去找她算账不罢休似得。 这是找人要银子的态度?未免也太大爷了点。 所以三娘断定,这封信定是崔姨娘要引她出去的诡计,且其心可诛,手段卑劣。 至于信上的内容,三娘是一个字也不信。若这信是崔姨娘写的,她若是握有赵氏什么把柄,何必等到今日才拿出来用?当初又何必冒险给赵氏下药?直接将这件事情抖出来,赵氏根本就不需要崔姨娘动手王家就能直接将她处置了。 想了想三娘却是借口要更衣将人都屏退了,裁下后面那一张信纸中空白下来的大部分拿出自己每次出门总是让丫鬟们备着的笔墨,刻意将墨汁调淡了些仿着那封信上的字迹和语气又写了一封信。 若是那字写得好又有特色,那还真不好仿,不过要写糟糕了谁还不会啊? 三娘重新写的这封信笺隐去了信中说赵氏不检点的那一部分,威胁的把柄换上了王栋因不满原配赵氏,纵容妾室下毒谋害发妻。若是三娘不去见她,她便将王栋的丑事传扬出去让王栋没有办法做官云云。 三娘吹干了墨迹,又仔细检查了一遍,见没有破绽了才又将信折好。 不管她自己信不信赵氏的清白,这些只要是让人看见了,心里总是会引发怀疑的种子。三娘不能让赵氏死了还不得安宁。 做完了这些,开了门,那边便到王筝回来了。 三娘便去了隔壁李氏那里,将自己仿写的那封信笺给了李氏。 李氏看完怒道:“竟有这等刁奴 王筝也提出了三娘开始的那几点怀疑,李氏怒气过后冷静一想便也觉得这封信是有问题的,又找了那送信回来的小丫头好好问话。 小丫头正慌慌张张,见了李氏就道五小姐出去了这么久了还没有回来。 李氏面色变得更加严肃了,脸上哪里还有平日里对着小辈们宠爱慈祥的模样?周围伺候的人无不噤若寒蝉。 五娘原本打算出去匆匆与崔姨娘见一面,给了她东西就回来的,时间若是把握的好,她便说自己是因为贪玩所以才偷溜出去了一小会儿,估计也就是惹一番责骂而已。 不过世事总是人算不如天算。 五娘将披风上的帽子带上,跟在玉贵后头匆匆出了寺。果然,要进寺不容易,要出去却是没有人管的。 下了三门前的那九十九级台阶,出了僧人们拦起来的人墙,五娘便有些不知所措起来。 山门外挤满了平民百姓,见一个穿着打扮一看就是金贵的小姐只带了一个小丫鬟就从寺里出来,眼神中的好奇是怎么也遮不住的。 普通劳动者对那些豪门贵妇们的生活总是好奇想要窥探的。 比方此时就有小媳妇看着五娘手腕上不小心露出来的金镯子两眼放光:“呀,那是金的咧。俺娘说,每年来这里不但能祈福还能见一见世面,果然是真的。” 还好五娘头上的首饰已经让披风上的帽子给遮住了。 “娘,她们是不是每天都有猪肉炖粉条吃?”一个三四岁的娃娃留着口水问小媳妇。 小媳妇瞪了自己家娃娃一眼,手指点着他的额头:“呸,跟你爹一样没见识!她们才不吃猪肉炖粉条咧,有钱人的小姐顿顿都是红烧肉,还是肥肉多瘦肉少的五花肉!” 小娃娃于是一脸憧憬。 这时候人群中一个穿着布衣,脸上与这些经年在田间劳作的农人一般黑的妇人露了脸,五娘一眼看见,眼泪就出来了。 “姨娘——” 崔姨娘朝着五娘使了个眼色,便转身往人少的地方飞快走去,五娘和玉贵连忙跟上。 这些贵人在劳动民众的眼中也不过是个风景而已,与戏台上的戏子差不离,上场时他们瞧着津津有味,退了场他们也就抛在了脑后。 那些人的生活毕竟离他们太远了,只是看个热闹罢了。 所以五娘一离开众人视线,便也没有人再注意了。 “姨娘——”见崔姨娘停下了,五娘跑上前去抱着崔姨娘的腰就不肯放下,眼泪也簌簌往下掉。 崔姨娘眼睛也发红,伸手揭开了五娘头上的披风,仔细打量她。 “怎么瘦了这么多?”崔姨娘心疼道:“是不是又生病了。” 五娘摇头:“我没事,就是想姨娘了。姨娘你的脸怎么了?腿又怎么了?刚刚撞到哪里了吗?”五娘发现崔姨娘刚刚走路的时候有些一瘸一拐的。 崔姨娘乌沉沉的眼睛中闪过恨意,却道:“没事,脸上是我故意弄的。腿……会好的。” 五娘不疑有他,想起自己身上带着的行头,忙将披风解开,从腰间掏出两个鼓鼓的包囊塞到崔姨娘手中:“姨娘这些是我们的钱,你拿着。我在府里有吃有穿,用不了这些,玉贵说外头的日子很苦,你拿着钱买几个丫鬟伺候你。” 说着又将自己袖子里的两包银子拿了出来:“这个是你存起来的月例,夫人将它们都给我了,你也收着。” 崔姨娘看着五娘从自己的身上掏出了这么多的东西惊讶之余,心中也是暖

相关推荐: 沉溺NPH   山有木兮【NP】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鉴宝狂婿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猛兽博物馆   深宵(1V1 H)   我的风骚情人   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