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眨了眨黑白分明的眼睛,李青卓点点头,“玄之兄。” “就是,就是,青卓你说话也太客气了。”旁边的人这般说道,“我们都喊弘大哥,毅哥。” 李青文过来敬酒,亏得杜老头的嗓门,才知道原来弘毅和二哥竟然是同窗,不由得感叹,同窗情义深厚。 因为有禁宵,所以这场宴席才堪堪结束,李家的众人将醉酒的诸位送回私塾,根据李青文的授意,李青贵给徐青元装了几斤羊骨头。 李青文拉着苏元宝的手送苏树清和苏树仪,苏树仪告诉儿子少吃糖,谁牙疼谁清楚,苏元宝把空空如也的口袋翻给爹看,“弘毅不听话,他牙疼。” 苏树仪放心的离开了。 秦林和朱纯,杜家父子都去后院住下,李家其他人拦着弘毅不让走,“好不容易来一趟,晚上在这睡,有地方!” “就是,我们这离城门还近,你几时换班,不耽误!” 苏元宝也似模似样的上去扯住弘毅的裤子,小大人一般劝道:“太晚了,不能乱跑。” 小家伙被铺子里的酒味熏的脸扑扑的,要不是李青文一直扶着,怕不是都要歪歪斜斜的坐在地上了。 最后李青卓开口,弘毅留了下来。 待回到后面院子,李青文都快要累瘫了,一顿饭,比考三天试还要累。 他和苏元宝俩人洗白白,然后互相给对方揉了揉肚子,一同倒下去。 因为脱衣服的时候发现糖糖又回来了,苏元宝这个晚上的梦都是甜甜的。 这个好日子,李青文也梦到了想要见的人,第二天早上,摸着嘴巴,久久不能回神。 苏元宝梦呓一般道:“好甜。” 李青文附和道:“又甜又软!” 俩人在床上滚了一通,然后各穿各的衣服,爬起来吃饭,去私塾喂狗。 秋闱结束,也意味着李青文要再次忙起来,准备明年春天的省试。 朱纯进京述职,秦林和李茂贤小聚几日后,俩人又同去了成州,去寻程年明,分别多年,三兄弟再次相聚,自然有说不完的话。 第226章 因为秋闱, 庄园外面的田收割和花圃的零落并没有太多人注意到,待风吹落叶满天飞,李青文早上起来连打了几个喷嚏, 才发觉, 天冷了。 换上了厚衣服,李青文给被窝里的一团软乎乎掖好被子, 下楼, 牵着毛毛等狗一起跑步。 天冷对于它们来说反而更高兴了, 奔跑间满身的厚毛晃的气势非凡。 围着庄园跑了两圈, 李青文浑身冒热气, 狗狗们俱是还没有尽兴的样子,李青文将绳子交给吉祥, 让他继续带着狗跑。 吉祥是庄园里做事的小厮, 也兼顾早上帮李青文遛狗。 这些大狗的旺盛精力, 不是跑几地里就能消磨完的, 如果不让它们跑够了, 这一天也甭想消停。 跑完,李青文回去把苏元宝给挖出来, 简单的擦洗之后,俩人一起洗漱、去吃饭,然后各自去学堂开始一天的学习。 因为考中了举子,李青文现在跟三个室友同堂听课,接触的多了,比从前的关系更亲近一些。 傍晚下学时分,有一行人从外面走进来, 个个都很面生, 但看身上的儒服, 应该是国子监的学生。 待那些人走近了些,旁边有人认出了领头的那两个,“是刘定之和陈阳……” 这话一出口,不少人的目光悄悄的投向李青文,但李青文忙着去喂狗,并没有留下看热闹,只留下了个匆匆的背影。 虽然李青文没凑上这个热闹,但晚饭后,他还是在后面的狗窝旁边,遇到了这群来客。 这些人是来找徐青元的,仰慕他的琴艺,想要拜师学艺。 但徐青元手受伤,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 李青文到时,正好听到他们之中一人问旁边的吉祥,“这些狗是哪里来的,卖不卖?” 毛茸茸,威风凛凛的大狗实在太惹眼了。 “多谢兄台厚爱,它们是在下养的,不卖。”李青文拱手说道。 一看到李青文,毛毛它们都纷纷靠过来,又拱又扑,兴奋极了。 那人不太死心,又问:“五十两卖不卖?” 五十两可不是个小数目,能买一匹不错的马了。 摸了摸毛毛的脑袋,李青文摇头,道:“它们祖祖辈辈都活在北方,京城天气暖后,会很难受。” 已经解释了,但对方好像并没有听进去,反而道:“一百两?二百两?三百两?多少你才肯卖?” 徐青元脸沉了下来,“陈公子,这又是何必?” 同行的其他人也想劝,但看陈阳面色不好,都不吱声了,陈家势大,他们仰人鼻息,不敢惹陈阳生气。 其中一人不想闹僵,冲李青文拱手道:“在下国子监刘定之,还未请教兄台?” 李青文回礼,报上名字。 刘定之面上带着浅浅的笑,“原来是李兄,幸会幸会。” 面前的谦谦君子,李青文之前听过不少他的事情,知道这人曾经是林唯盛的弟子,也是乘龙快婿,不过刘家揭发了林唯盛,亲事也退了,如今反目成仇。 另外几个人可没有刘定之这般镇定,听说了李青文的名字,神色微变,显然也清楚李青文的身份。 陈阳终于用正眼打量了李青文几下,没再继续加钱买狗,甩袖离开。 “这、这……”其他人瞧了瞧眼前,又看了看离开的陈阳。 刘定之冲徐青元和李青文歉意的笑笑,赔了两句不是,离开了。 等他们走了,徐青元“哼”了一声,把手伸向桃子。 桃子立刻伸出大舌头舔啊舔啊,李青文看着他指尖哆嗦个不停,只觉得无奈,这么久了,竟然还怕成这样。 桃子舔了一通,徐青元手上的“受伤”的红色竟然没了,干干净净,带着薄薄的茧子。 见李青文盯着手看,徐青元道:“懒得跟这些装模作样的人打交道,胭脂是花瓣做的,吃了没甚大碍。” 李青文:“……” 这事过了没多久,李茂贤和秦林回到京城,纵然有万般不舍,但惦记着家里的一切,要回边城。 虽然想要留爹和四哥一起过年,但想到家里的娘亲和嫂子、大哥还有侄子侄女们,以及那些恁多的活物,终究是边城那边更让人挂心。 趁着旬假,李青文和三哥一起,将该买的东西买全,然后将爹爹和四哥等人送到码头。 来的这些人留下一些,之前跟李青宏一起在西城铺子忙的人则回去探亲,好几年没回家了,都想的很。 李青卓也请了假到码头相送,三兄弟一直等到载着亲人的大船走的看不到影子,这才回去。 因为毛毛它们的离开,苏元宝伤心难过了好些日子,虽然不哭,但大眼睛无神又无助,看的只让人心疼。 他每天都想快点长大,这样小叔和爹爹就同意他去边城看毛毛,所以苏元宝吃饭比从前都多了些。 李青文也舍不得,但是算了算,毛毛它们到京城后的吃东西花的钱,那点不舍之情,微微的淡去了一点,只是一点。 京城的第一场雪下来时,李青文将褥子卷起来,铺上了双人的睡袋,他和苏元宝钻到里面,外头再压上大大的被子,密不透风。 每天抱着苏元宝醒来,李青文都觉得胸口处发烫,小孩子果然就是小火炉啊。 这样睡唯一不好的就是,苏元宝每天早上的头发都飞了,李青文给他梳理时都要多花些功夫。 私塾的卧房铺不了火炕,想要取暖就只有两个法子,一个是汤婆子,一个是火盆。 怕一氧化碳中毒,李青文跟另外三个室友商量,不在卧房里面生火,并且向他们展示了睡袋这种好东西,秦屿他们有样学样也弄了一床厚厚的睡袋,屋子里就没放火盆。 再冷些,苏元宝的夫子都回老家了,苏树清过来,想把苏元宝接回家,但小家伙舍不得李青文和睡袋,没同意。 就这样,李青文上课时,苏元宝坐在他旁边,翻看那几本故事书,偶尔会趴着睡觉,坐在最后面,并不会影响其他人。 李青文现在不光跟苏元宝讲故事,还同他说在边城的种种趣事,苏元宝听的眼睛发直,让李青文在床上扎了个帐篷,他们把睡袋放在帐篷里面,过了一把宿在野外的瘾。 私塾里都是外地的学子,有的回家,有的不回家,雪音私塾这边空了一半,月北私塾那里依旧是满满当当。 月北私塾里大都是些家境普通的,束脩不贵,往返京城和家乡之间所费巨多,所以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回家,不分昼夜的埋头苦读。 因为读书太认真,腊月的时候,月北私塾着了好几次火,茅草房烧黑了好几处。 当然都不大,很快就扑灭,并没有甚么人受伤。 闲暇时,李青文会把江淙来的书信重新读两遍,也想着爹和四哥早日平安到边城,将自己的信送到江淙的手里。 因为信都是捎的,以防万一,李青文写的很含蓄,所以无法倾泄的思念之情在夜晚袭来时,扰心挠肺。 私塾放假后,李青文带着苏元宝回到京城,刚坐下,林婉君捧着着新衣服过来,说是给他和苏元宝做的,让他们试一试合不合身。 李青文还在想她是甚么时候住进来的,和苏元宝俩人换好后,动了动手脚,确实很合身。 谢过之后,林婉君点头离开。 晚上,李青文问三哥,才知道林婉君搬到这里已经一个多月,城东林家的宅院已经卖了,她一个弱女子不能孤身住在外面。 林唯盛甫一遭难,他的夫人便忧心病倒,本来体弱,结果这一倒下,殒了命。 后来,林唯盛被押解到京城,在大牢中过世,林婉君被退亲后,只剩下了孤单单的一人,其他人不想招惹麻烦,她能倚靠的就只有李青卓。 正是因为她的遭遇太惨了,所以即便知道有些不妥当,但李青宏还是截出一个偏院给林婉君住。 林青文想的是,林婉君到底是个闺女,咋样也不好跟他们哥几个住这么近,哪怕在旁边买个小院子,找几个婆子和丫头一起作伴也好。 又不缺这个钱。 他把银子都拿出来了,李青宏摇头,却没有说为甚。 李青文便从后院搬到了前院,跟三哥还有李青勇他们一起睡。 晚上起夜时,李青文听到后院有人呜呜的哭,深更半夜的,这动静实在有些骇人。 就在他浑身发毛之时,就看到二哥披着衣服去了后院。 不久后,哭声停歇,李青文从茅房回去,躺了好久,才等到二哥携着一身的寒气回来。 李青文原本还想问问二哥咋回事,但是李青卓累极了,沾到枕头就睡了过去,李青文便只能先把这个念头压下去。 如同往常一般起来,李青文洗漱好,给苏元宝扎好头发,坐到桌前,一身素淡衣裙的林婉君端着几个精致的小菜上来,柔声道:“饿了吧,快些尝尝。” 李青文赶紧起身道谢,“婉君姐,你也吃。” “我吃过了。”林婉君挽了挽发丝,又出去端了些汤进来。 吃完饭,李青文把苏元宝送回苏家,给他堆了个丑哭的雪人,这才离开。 第227章 年前, 李青宏在坊市中找的人传来了消息,碰到几个倒夜香的人,好像是并州的人。 李青文正好无事, 跟着三哥去了琼乐坊。 琼乐坊在外城的东南方向,名字虽然好听, 但居住在这里的大都是贫民, 做着京城里最苦最累的活。 在踏入这里之前,李青宏一个在京城呆了好几年的人都很吃惊, 没想到繁华的京都竟然还有这么破败的地方。 路上的污水结成了黑色的冰,房屋杂乱,一片接着一片,一个屋檐挨着一个屋檐, 要停下来仔细看,才能看到其中的窄小的胡同,房子之间仅能一人通行,幽暗阴森,看不清里面甚么光景。 京城的寒冬也是难捱,这里行走的人大都衣着单薄,补丁摞着补丁,露在外面的脚腕和脸一片青白。 窄街上还游荡着一些神色不善的男人, 让人一看就会绕路而行。 在来这里之前,从很多人口中听说了极脏极乱,一定要小心,不要独身一人。 即便已经很小心了,李青文进来后, 衣服的口袋处还是被割了好几个口, 真的神不知鬼不觉, 若是钱袋在衣服外面挂着,怕是一百个也不剩下甚么了。 不过李青文钱袋子在衣服里头,如果是出远门,钱放的地方会更加的隐蔽,这是陈氏一直叮嘱的。 跟着带路的人,他们找到了一个叫高老九的地头蛇,这个人在琼乐坊是一霸,面对李青文他们时,嘴角扯着娴熟的笑,眼神却如同饿狼一般。 并州百姓逃到京城周边时,这个人用极少的银子和粮食,从流民手中买下了男娃和女娃,濒临饿死的人为了活路,不得不卖儿鬻女。 买了许多年轻的男女,高老九转手再将机灵的卖到城中的人家做丫鬟、小厮,女娃长的好看可能会卖给青楼妓院,或者是扔到胡同里面做暗娼。 李青文和三哥先找到的走街串巷倒夜香的是隔壁村的马玉杰,是他们六奶奶娘家的人,是正儿八本的亲戚。 马玉杰是高老九买下的人之一,因为笨手笨脚的,一直没卖出去,便被指使做这种捡屎倒尿的活计。 李青文来,是想从高老九手里把马玉杰的卖身契买回来,然后再从他这里打听,其他人被卖去了哪里。 一开始,李青文以为这人会很难缠,没想到,他们说明来意后,高老九十分痛快的应下了,而且竟然没有坐地起价,拿了银子后,把他手里的马玉杰在内的九个人的卖身契都痛快的还了回去。 虽然高老九对李青文他们客气,但将买回来的这些人视为牛马,这些年,马玉杰他们虽然没饿死,但干活累的太甚,挣的每个铜板都交回去,生病只能挨着,能活下来,真不知是幸事还是难事。 知道从此以后自由后,九个男女哭的像是个泪人,他们的年纪跟李家哥俩差不多,但逃难再加上被卖,受了太多的磋磨,之前都浑浑噩噩的,现在脸上有了光彩,算是显露出几分活气。 他们身无长物,离开琼乐坊时个个都空着手,先被李青文送回城东。 因为额外收下了李家兄弟的银子,高老九派人带着他们逐个去找卖掉的人,大都是在做丫鬟小厮,有的被卖去做修
相关推荐:
交流_御书屋
女奴的等价替换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村夜
旺夫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万古神尊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乡村透视仙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