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不能忍的苦,受过这世间最难受的痛,胜便胜在心境之上,只这些都不足以道矣。 父女二人又论了一会儿琴,夜已交二鼓,谢元柏不便继续待下去,方才起身离开。 谢知微要送父亲,谢元柏没让她送,只看着院子上了锁,方才踱着步子回到了扶云院。 袁氏担心谢知微,便多问了几句,谢元柏没什么好瞒着她的,将在七谏斋里谢知微说的话,说与她听。 虽然早就知道,是白梅芷将谢知微带离了谢家护卫,可此时听到,白梅芷居然对谢知微还有这样的心思,袁氏气不打一处来,怒道,“不是我不孝顺,非要说老太太的坏话,看看老太太都往家里养些什么人?” “前次,姑奶奶三周年,老太太在法门寺与姑奶奶做法事,薛大姑娘才多大一点,心眼儿是真毒,大冷天里把湄湄推到了池塘里,再晚一丁点儿时间,湄湄就没了。如今,这白表姑娘一看就不是省油的灯,可是她为何非要和一个孩子过意不去呢?” 袁氏想了想,小声地道,“老爷,您说她不会是奉了老太太的命吧?老太太是在怪湄湄一天到晚找她拿回崔姐姐的嫁妆才会怀恨在心?若是这样,老太太的心也太毒了一些。” 谢元柏眸光闪动,他不动声色地笑了笑,“夜深了,先睡吧,有什么事明日再说。” 萧恂好不容易等到谢元柏走了,他才敢从树上跳下来,翻身就进了谢知微的书房。 谢知微虽早有预感,但还是吓了一跳,一双黑黝黝的眸子盯着他,满是不善。 萧恂被她看得有些害羞,一面环视着打量谢知微的书房,一面摸着鼻子,掩饰自己的窘态,问道,“看着我做什么?这么快就不认识我了?” 谢知微没好气地道,“这么晚了,你又来做什么?” 还差点被父亲发现了。想到方才的胆战心惊,谢知微便心有余悸。 “脾气挺大哈?”萧恂一撩袍摆,在椅子上坐下,也不和她计较,“《青囊书》还要不要了?” 谢知微伸出白嫩的小手,“拿来!” 萧恂朝她的手看了一眼,心里生出一股热意来,不敢多看,“改日拿来给你,这会儿不在身上,保证不欠你的。” 谢知微倒也不失望,问道,“那你来干嘛?” “没良心!”萧恂嘀咕了一声,也不跟她计较,“东厂那边已经把那几个地痞流氓送到顺天府了,顺天府少尹卢琦龄也是手段了得,三两下功夫,就把那些人省了个底朝天,那个金全如今被关在顺天府大牢里,这些人都好说,就你那个表姨你打算怎么处理?” 谢知微没好意思地朝他看了一眼,正好对上他似笑非笑的一双眼,烛火在他眼中跳跃,少年生了一双明眸,凤眼煌煌,明艳似骄阳。 知错就改,善莫大焉! 谢知微是个知错就改的好女孩,知道自己错怪了萧恂,眨巴眼,讪讪而笑。 萧恂白了她一眼,看到桌上的茶壶,自己动手给自己沏了一杯茶,一饮而尽。 见谢知微皱着眉头也不知道是没有想好,还是不好开口,萧恂很体贴地道,“你要是想不出好的,这件事就交给我来处理,如何?” 谢知微眼睛一亮,望着他,萧恂这才发现,就说那小胖子的眼睛怎么那么熟悉,原来是随了姐姐,他稍微走了一下神,很快就回来了,“你别这么瞅着我,不是我夸自己,干别的事不行,这打击报复,我敢说,全京城里,我要是说自己第二,没人敢说自己第一。” 谢知微忍不住笑了,“有这么损自己的吗?” 萧恂又没了个正形,将一张如画的脸凑到谢知微跟前,吐着气问道,“那你说说,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谢知微恨不得把他这张脸推的老远老远,热气喷在谢知微的侧脸上,烫的她的脸一阵发热,无端地,她就想到了一句话“相濡以沫”,心头一跳,装作不在意地起身,“要说话,就好好儿说话。” 萧恂怕她恼了,见好就收,不跟她闹了,正色道,“那几个地痞流氓,领头的那个你猜是谁?” “是谁?”谢知微捧哏道。 “他自己交代,说是他叔叔是永昌伯府大管事养的外室的一个兄弟。” “外室?”谢知微愣了一下,萧恂顿时窘得满脸通红,有些后悔跟她说这个,忙摆手道,“这些你不用管,我是为了告诉你,这事儿恐怕跟永昌伯府脱不开干系。” “永昌伯府是老太太的娘家。””谢知微倒也意外,她的手指轻轻地捻着裙面,眼中闪过一道寒光,“永昌伯府倒是老太太的一个软肋。” 她想着,她要彻底拿回母亲的嫁妆,只怕只能从永昌伯府下手了,把老太太的心肝儿肉一齐儿切掉,她才会知道痛。 萧恂将她的神情看在眼里,心里有了计较,道,“我打听了一下,你们家这个白表姑娘的外家就是永昌伯府,永昌伯有个小儿子还没有婚配,今年十七岁了,人长得一表人才,读书骑射虽然不成器,但斗鸡走狗这些纨绔的活计炉火纯青,这般人才,说实话,要是还打光棍,就可惜了些。” 第184章 求凰 “自古以来,男婚女嫁,老一辈的人不都喜欢亲上加亲吗?”萧恂板着一张精致的脸,用义正严词的语气说出这些不成体统的话来,不知为何谢知微只想笑,她忍着笑点点头,道一声“嗯,然后呢?” “本王觉得,一个已经及笄的姑娘总是住在你们家里不是个事,再加上,你四叔不是马上要娶新妇了吗?怕引起不必要的矛盾,本王建议,白表姑娘与永昌伯府的小儿子倒是可以凑成一对好事,如此,就是皆大欢喜的局面了,县主觉得呢?” “尚可!”谢知微彻底绷不住了,笑出声来。 萧恂也笑看着她,只见姑娘笑容明媚,颜笑如花,明亮的烛火照在她肌肤胜雪的脸上,漆黑的眼眸里闪着星星一样明亮的光,一滴笑出的泪花儿噙在她的眼角,令萧恂的嗓子眼一阵干涩,他不自在地咳嗽了两声,挪开目光,端起茶碗,一饮而尽。 “哎……”谢知微见萧恂端错了茶碗,忙要拦着,已经迟了。 萧恂也没法再留了,他腾地起身,重复道,“总之,这件事,你交给我吧,等着看好戏!” 说着,他准备从北窗翻出去,窗前摆着那架古琴,圆头伏羲式,黑漆,金徽,鹿角灰胎,古朴雄浑,气势如雷,萧恂不由得眼睛一亮,道,“这是春雷?” 谢知微骄傲地点头道,“嗯!” 萧恂看出了她难得的显摆之意,回身走到她跟前,低头道,“知道号钟在哪儿吗?” 谢知微略愣,也看出了他眼中的得意,不由得好笑,面儿上却格外认真地点头,“知道!” 萧恂惊诧,问道,“在哪?” “不是在你那儿吗?” “你怎么知道的?”萧恂越发惊讶了,难道说,小狐狸暗地里其实对他很关注?想到这里,萧恂身后有条毛茸茸的大尾巴在摇,得意得不行。 “哎呀,原来你还向别人打听我啊,你要想知道我什么,直接问我不就好了?我什么都可以告诉你的!” 谢知微倒是被他这得意样儿逗乐了,噗嗤笑道,“你自己告诉我的,你不知道?你这里都写得清清白白了,号钟在我这里,羡慕吧,嫉妒吧?” 萧恂被闹了个满脸通红,尴尬得想要找个地方钻进去了,嘟囔一句,“哪有?” 他彻底待不住了,转身便要从北窗出去,他手长,随手在春雷上拨了一番,一串《凤求凰》的琴音如流水一般泻出。 谢知微正疑惑,他怎么随手拨了这么一串音,春雷音,如洪钟,如金磬,如羯鼓,如苍海龙吟,若试春雷琴,当最好用《潇湘云水》曲,最为合适。 不及多想,萧恂已经如一道光影,消失在夜幕之中了。 他出窗上树,海棠枝叶摇曳,在夜风里发出萧瑟之音。 次日,谢知微因受惊,闺学里放了一天假,她起得有些迟了,没有去扶云院用早膳,等过去的时候,没有看到谢明溪便问起来,“溪哥儿呢?” 袁氏笑道,“一大早,宸郡王府那边来了人,说是与溪哥儿约好了的,要带溪哥儿去军营,日头还没有升起,他就跟着去了,说是今日要一整天呢。” 谢知微坐着与袁氏说话,春晖堂那边,兰鸢来了,给二人行过礼了,对着谢知微道,“大姑娘,老太太昨日夜里起,就病了,这会子起不来床,连早膳都没有用,可否请个大夫来瞧瞧?” 袁氏的脸立时就沉了下来,春晖堂里请大夫一向还需要禀报什么人吗? 老太太此举分明就是在恶心她闺女,有了昨日的事,袁氏也没打算再给自己挣个好名声了,冷笑一声,“兰鸢姑娘,不知是你自己来的,还是老太太吩咐你来的?” 兰鸢来,便自觉不妥,只她是服侍老太太的人,老太太吩咐下了,她如何能不听? 兰鸢也知道,若得罪了大太太和大姑娘,自己也讨不了好,她噗通跪下,垂着头什么也不说。 袁氏见此,心也稍微和软一些,欺负一个下人,没什么意思,便道,“你起来吧,老太太的一些事,你禀给我就是了。大姑娘虽然理着府上的中馈,可也管不到老太太的屋里去,毕竟隔着两辈儿呢。” 袁氏寻思着,这恶人要做的话,就她来做好了。 一大早,不等天亮,老太太便将屋里的一个从卢家派来的婆子遣回了娘家,将昨夜里在谢家受的委屈一股脑儿地说了。 永昌伯府里,继承爵位的是老太太的嫡亲兄长,比宁远伯府还不如的是,宁远伯府还有个姑奶奶是宫里的太妃娘娘,膝下有个封了长公主的女儿,多少还算得上是一份靠山。 永昌伯府里入了宫的姑奶奶老早就葬入了妃园寝,服侍先帝去了,男丁里头,早两辈人就没了出息,还能把日子过出去,永昌伯府靠的是给谢家当续弦的这位姑奶奶。 金嬷嬷被送进了家规堂,若非谢家要脸面,此时,金嬷嬷早就蹲顺天府的大狱去了。 被派到永昌伯府的是常嬷嬷,她娘曾经服侍已故的老伯夫人梳头的嬷嬷,一把手艺传给了她,如今常嬷嬷专服侍冯氏梳头,算是永昌伯府的老人了。 “给伯爷太太请安!”常嬷嬷跪在永昌伯夫妇的跟前,磕了头,便哭道,“老太太的命苦啊!如今在谢家,是半点人样儿都没有了,自从大姑娘当了家,家里上上下下一点儿脸面都不肯给老太太。” 之前,老太太的陪嫁管事金全来过了,找伯爷商量事情,将老太太的一番谋划都说了。 虽然这事儿,做起来风险极大,一旦被谢家知道了,或许会祸及永昌伯府满门。 只是,这事儿由不得永昌伯夫妇多想,这些年,若不是谢家这位姑奶奶,永昌伯府早就落魄到摆地摊卖家当了。 要怪只能怪谢家这姑娘一天到晚盯着崔氏的嫁妆,让人不得安生。 “这么说,谢家这位大姑娘可真是不一般啊!”太太孙氏吃惊地道,实在是这么多年了,谢家姑奶奶什么时候吃过瘪?谢家的大太太袁氏,身为长房长媳,也从来没有在老太太跟前讨过好,忍气吞声过了这些年,姑奶奶没有输给袁氏,居然在一个十岁的小姑娘跟前栽了跟头。 第185章 弹劾 孙氏是真不信。 “太太别不信,太太是没有看到我家大姑娘那嘴脸,说起话来,用咱们表姑娘的话说,那是刀光剑影,不给人活路。老太太是长辈,家里顶顶辈分高的长辈,大姑娘就敢当着全家上下的面给老太太没脸,偏偏老太爷也不给句公道话,反而还站在大姑娘这边,还说什么,这个家迟早要交到长房的手里。” 常嬷嬷义愤填膺,“太太想想,若是谢家交到了长房手里,以后伯府还是谢家的姻亲吗?” 必然不是了,卢氏才是谢家的姻亲。这点厉害关系,永昌伯和孙氏还是清楚的。 “这谢家的大姑娘到底仗着什么?崔家?崔家如今不是还没有进京城吗?” “太太难道忘了?”常嬷嬷提醒道,“咱们家那位大姑娘啊,也不知道是走了什么狗屎运,皇上居然封了她一个二品县主的爵位,听说这不是一般的县主爵位,还有封邑,大姑娘那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 若是论品秩的话,老太太那三品的夫人诰命在大姑娘这个二品的县主诰命前,还真是不够看,得反过来行礼才行。 “就说你们老太太要让本伯做什么吧!” 常嬷嬷松了一口气,总算是说到了正途上,她重新给伯爷磕了头,“老太太说,咱们家大姑娘就是仗着这个爵位才在家里为非作歹,对上不孝,对下不友,既然她不是一般的姑娘,是有爵位的,若要评理就只能到皇上跟前评理。伯爷是老太太的娘家人,少不得该站在老太太这边为老太太说句话,撑个腰。” 永昌伯府和谢家做了这么多年的姻亲,不说逢年过节,寻常亲戚走动了,就是永昌伯府办红白喜事,谢眺都不曾来过。 可以说,冯氏嫁到谢家这么多年,谢眺从来没有跨过永昌伯府的门槛,包括当年新婚三日回门,都是冯氏一个人回来的。 对此,永昌伯府对谢眺那是一肚子意见,娶了他家的姑娘,这是在瞧不起谁呢? 但是,谁让永昌伯府落魄呢,朝中无人,一句话都没有人帮忙说,只要一说起,世人都说这门亲事是永昌伯府利用宫里的娘娘谋的,都说这门亲事是先帝按着谢眺的头做下的,先帝为了玷污谢家的门楣,才把永昌伯府的姑娘指给谢眺为妻,做了宗妇。 永昌伯府就是贴在谢家门脸上的一坨狗屎,是先帝专程用来恶心谢家的,竟没有一个人同情永昌伯府。 天长日久,后来,谢家的老二和老四年纪大了,懂事了,也不迈永昌伯府的门槛了。 机会来了! 永昌伯只觉得一颗心怦怦跳得厉害,他端着茶碗的手都在颤抖,怒道,“谢家枉为名门望族,谢眺对嫡妻不敬,儿孙对祖辈不孝,哼,他谢眺当我永昌伯府的人都死光了,简直是欺人太甚。” 常嬷嬷一面哭一面火上浇油,“谁说不是呢?二老爷和四老爷从小就和老太太不亲,眼睁睁地看着亲娘被欺负成这样,还站在长房这边助威,这是要把老太太往死里逼啊!” “说起来,梅姐儿如今还没有找到吗?”孙氏皱着眉头,对永昌伯道,“伯爷,梅姐儿好歹也是二姑奶奶留下来的一点血脉,丢也是在谢家丢的,难道说,大姑爷对这事儿一点儿责任都没有?” “这件事,我要向皇上上折子!”永昌伯气冲冲地,气得脸都潮红了。 初冬的暖阳,高高地悬在天空,将麟德殿上的琉璃瓦照得一片金黄。 谢眺从正殿出来,远远看到一道大红彩绣麒麟殿的身影从西挟门过来,他拱手行了个礼,正要朝麟德门走去,便被一道阴柔的声音喊住了,“谢大人,请留步!” 陆偃三两步走了过来,一个小太监,捧着一个紫漆识文描金仙庄载泳长方盒,毕恭毕敬地走在陆偃的身后。 谢眺知道,陆偃这是要送奏折进殿里去,忙谨慎地行礼道,“督主,不知有何吩咐?” 陆偃含笑道,“吩咐不敢当。圣人曰君子慎独,修身齐家方可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谢眺以为陆偃说的是风夕节当晚的事情,他脸涨得通红,心里把老妻恨得要死,却只能拱手,越发恭敬,战战兢兢地道,“督主,下官有愧!” 陆偃冰雪聪明的人,知道他是误会了,也不多说,只偏头朝小太监看了一眼,小太监忙将匣子打开,陆偃将最上面的一份奏折拿出来,递给谢眺。 谢眺不敢接,但也不能让陆偃一直这么举着,心说,他敢给自己为何不敢接呢? 双手捧过之后,也不打开,陆偃含笑道,“谢大人不敢看?还是觉得本座只有批红掌印之职,没有私下传授奏折之权?若事关国家大事,本座自然不会在这麟德殿的门口行此事,谢大人放心看吧,一应事,有本座!” 说完,陆偃转身离开,小太监眼观鼻,鼻观心地跟在他的身后,亦步亦趋。 谢眺忍不住将奏折打开一看,气得一阵眩晕,幸好路过一个太监,及时扶了他一把,谢眺道谢之后,便行色匆匆地出了麟德门。 等坐到了车上,谢眺才冷静下来,忍不住想到,陆偃为何要把这本奏折给他?永昌伯府参微姐儿的奏折,陆偃单独挑出来给他是几个意思? 虽说,这的确关系不到国家大事,但哪有上奏给皇帝的奏折能够随随便便就给人拿走的? 想到这里,谢眺不由得多想了些,这满京城里谁也不敢得罪陆偃,不管谁家办什么喜事,都会给陆宅发一份请柬,可也从来没有见陆偃去谁家贺过,倒是上次,微姐儿被封县主,陆偃说是奉旨来送贺礼,可陆大人要不想来,随便派个太监来宣旨,谁也说不出个什么来。 说白了,如今的朝堂之上,泰半以上的事都是陆偃说了算。 皇上初登基那些年,还算励精图治,自从陆偃接替陆淮中掌司礼监,皇上便日渐依赖陆偃,甚至不惜违背祖制封陆偃为掌印使,允许陆偃一个宦官称臣,陆偃也成了从古至今真正意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在朝中,说一不二。 第186章 奇事 陆偃为何要这样帮谢家?还是说,他帮的只是微姐儿? 皇帝在东暖阁小憩,他已经听惯了陆偃的脚步声,眼睛都没有睁,不待陆偃行礼,便道,“阿偃来了?” 陆偃示意小太监将匣子放到了炕几上,朝小太监点了点头,小太监忙蹑手蹑脚地躬身出去了。 “皇上,臣送奏折来了。”他恭敬地,微微含笑道,“说起来,今日出了桩奇事。” “什么事?”能够得陆偃称一个“奇”字的,能是什么大事?寿康帝来了兴趣,睁开眼,眼中满是笑意,“阿偃说说,让朕也乐一乐!” “皇上之前因端宪县主救了臣一命,赏了端宪县主一个爵位,原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这天下是皇上的天下,皇上乐意赏谁便赏谁。有人因此对端宪县主生出羡慕嫉妒之心,这也是人之常情,只是,连臣都没想到,头一个跳出来的是永昌伯府,参端宪县主的奏折都送到皇上跟前来了。” 皇帝皱眉道,“这与永昌伯府什么干系?” “是臣没有说清楚,永昌伯府是谢眺的夫人冯氏的娘家!” “这不是亲戚关系吗?” “皇上英明,端宪县主受封,这应是与有荣焉的事,臣想着,永昌伯府怕是对臣不满,又不敢与臣对上,方才恨上了这个救了臣一命的端宪县主吧!” “岂有此理!”皇帝气不打一处,终于想起来了,永昌伯原先领了一桩为十二监衙门采买的差事,永昌伯胆大包天,居然将在街上随便买的梳子以次充好送到宫里来,说是出自常州府邢家,结果被进宫请安的襄王妃一语道破,还把皇帝的一个妃子笑话了一番,说她没有见过真正的邢家梳子。 那妃子哭到了自己跟前,皇帝自然大怒,下旨夺了永昌伯的差事。 皇帝记得当时去宣旨的是陆偃,永昌伯因此而把陆偃恨上了?这哪里是在恨陆偃,这分明是在恨皇帝。 “朕记挂着当年,冯氏为先帝妃子时,母后病了,令冯氏抚养过朕几个月,朕念着这份养育之恩,才没有虢夺了永昌伯府的爵位,这点子小事,原本就是冯缵贪赃枉法欺君,他不但不念朕对他网开一面的恩情,反而还记恨朕,真是胆大包天。” 陆偃将一盏茶递到皇帝的手边,阴柔的声音温和,“皇上,为这等人生气不值当,臣看着,皇上这些日子吃端宪县主开的药膳方子,气色好了许多。” 说起这个,皇帝不由得想到昨日夜里在一个新进宫的美人身上龙精虎猛,哈哈一笑,道,“还别说,端宪这小丫头一手调理身体的本事还是不错,朕看皇后,怀这一胎比别的妃子们要轻松多了,昨日去看,都长胖了。” 陆偃莞尔一笑,“这是大雍的福气!” “可不是!”皇帝很高兴,扫了一眼炕几上的奏折,没什么兴趣,随口问道,“都有些什么事?” 陆偃捡几件重要的事说了,“……今冬北边提前降雪,从河间府那边快马加鞭来的奏折,交河和沧县受灾严重,当地房屋坍塌,死伤惨重,已经出现了流民……” 皇帝不爱听这些,只是一两个下县而已,摆摆手,“这些,阿偃你自己决策,若是无法决策,就交由六部商议处理。” “是!” 陆偃便将后面几桩事都按下不提,只说皇帝感兴趣的事,“皇上,若往年,这个时候皇上该启程前往北苑冬猎了,臣本来已经安排好了,礼部呈上了奏折,言冬至日乃吉日,适合祭天,地点设在乾位,若去北苑,与乾位正好背道而驰了。” 按照先天八卦,坎位在南方。 皇帝想起了什么,“对了,上次说少华山上几个土匪占地为王,派了谁去剿匪?” 陆偃道,“臣正要向皇上禀报此事,少华山那帮土匪原是莱州蔚县分过来的一支,匪首是一个叫做朱武的人,被白莲教教主,自称李二太子的贼匪封为地魁王,手下七八百喽啰,前次怀远侯派麾下猛将黄信领三千强军前往讨伐,因时运不济,中了对方埋伏,黄信被活捉,如今怀远侯正整兵欲亲自前往讨伐!” “还讨伐什么?”皇帝猛地将手中的茶碗往地上一扔,吓得角落里服侍的小太监全身一哆嗦,只听见皇帝怒道,“三千强军,对付七八百个小喽啰,居然败了,连主将都落到别人的手里了,这是把朕的脸面扔到地上去踩!” 陆偃也不着慌,打了个手势,忙有小太监过来收拾地上的残局,他又亲自倒了一盏茶递给皇上,“皇上,胜负乃兵家常事,黄将军恐怕是轻敌了才有会遭此败仗,吃了这次亏,下次他应当会长记性了。” “长什么记性?朕的兵士是用来给他买教训的?韩振一天到晚在朕跟前说黄信胸有谋略,勇猛无双,乃韩信再世,结果呢?”皇帝想到三千将士,在七八百个喽啰面前全军覆没,他倒不是牺牲不起,只是觉得丢脸。 这要让天下人知道了,会怎么笑话他这个大雍之主? 皇帝问道,“阿偃,你可有推举的人选?” 陆偃想了想,温和的目光迎上了皇帝看过来的视线,“皇上,韩振有从龙之功,禁军统领,依臣之见,不若还是派宸郡王领兵出征。宸郡王年少有为,上次平叛,以军功进封宸郡王,朝中颇有微词,以为皇上不重宗室爵位,臣以为这次正好是机会。” 皇帝又被气了个倒仰,“这大雍乃是萧氏天下,朕看重个晚辈,赏赐个爵位又怎么了?都是些什么人在乱嚼舌根?是不是那帮子御史?” 陆偃笑了笑,“皇上,还真不是那些御史们,他们这些人,讲究个文人骨气,若是有什么话会当面说,说这些的反而是军中一些人。” 皇帝兀自气难平,陆偃怕把皇帝气出个好歹来,便招手让小太监过来,将炕几上的奏折全部都收起来,他看了一眼钟漏,提议道,“皇上,今日冬阳甚好,不若去御花园走走,臣方才进宫,从御花园那边过来,看到几丛兰花开得甚是不错。” 第187章 护卫 “那就去看看,阿偃,你不用陪朕了,你且忙着去。” 陆偃恭敬不如从命,笑道,“多谢皇上体恤,臣告退!” 他朝李宝桢使了个眼色,李宝桢忙上前来,将一只手递给皇帝,陪着皇帝朝御花园去,一面笑道,“皇上,臣听说,几位殿下在那边烤栗子吃,一面喝茶赏花呢。” 皇帝顿时兴致来了,大步朝前走去,“走,去看看!” 陆偃出了麟德殿,朝麟德门出来,迎面看到了韩振从东挟偏殿出来,整了整衣袍,抬眼看过来,他唇角含笑,不动声色地看了韩振一眼。 “陆大人!” 韩振忙快步从廊檐下下来,朝陆偃拱了拱手,“陆大人,陆大人这是刚刚从麟德殿出来?不知这会儿皇上可在?” 陆偃似笑非笑地看了韩振一眼,“本座不敢打探皇上的行踪,韩大人要见皇上,可递了折子?” 韩振正是早就递了折子,向皇上禀报了黄信因为对少华山地势不熟,那帮土匪在山里和黄信打游击,奏折里一力为黄信脱罪,并主动提出要再领三千军前往少华山剿匪。 韩振心里一股无名之火直往外冒,他一个武将,一贯看不惯陆偃这些阉人,倨傲地道,“本侯自然递了折子的,不过,所有递上去的折子,要先经过内阁,再经过你们司礼监,才能到皇上跟前,本侯才问过兵部,折子已经递到了司礼监,不知陆大人是否送到了皇上跟前?” 陆偃偏头朝身后的小太监看了一眼,那小太监连忙从里头拿出了韩振的那份折子,双手呈给陆偃,陆偃接了过来,看也不看递给韩振,“这些折子都是本座才呈上去的,正要返回六部存档封印,那就劳烦侯爷,本座的人也少跑一趟。” 韩振怔怔地接过了折子,他连忙打开看朱批,谁知上面一个墨点儿都没有,韩振震惊了,正要问,一抬头,陆偃已经过了麟德门,大红彩绣麒麟袍迎风飞扬,青年迎风而行,若同踏着彩云而归。 陆偃回到了旧曹门街,不起眼的黑顶青幄马车进了角门,停在了影壁前,汤圆公公忙迎了上来,一面递过凳子,让督主踩着下来,一面禀报,“督主,温公子来了!” 陆偃如同戴了一张面具的妖魅脸上,出现了一丝动容,他朝屋里走的脚步稍微快了一点。 一盏茶后,陆偃换好了衣服,月白色地柿蒂蟒纹织金锦圆领长袍,腰间束玉带,白玉簪将他一头乌黑的头发箍在发顶,眉眼如画,坐在南窗下,端着一碗茶才喝了一口,窗边便出现了一道人影,“你终于回来了?” 陆偃也不抬头,但唇角已是微微勾起,“你什么时候到的?我让你办的事都办妥了吗?” 这人一身白衣,头发用一根银丝带绑着甩在脑后,年约二十来岁,一张圆脸充满喜庆,乌黑的眼里充满了笑意,他纵身往上,坐在窗沿上,甩动着两只脚,“你火急火燎地叫我给你找来这对姐妹,难不成你现在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命有多珍贵了,要在身边放两个人了?” 陆偃懒得跟他废话,吩咐汤圆公公,“把人带上来吧!” “是!” 汤圆公公领命而去,不多时,便带进来两个年约十三四岁的小姑娘,生得一模一样的一张脸,个头身高也看不出异样来,猛一看,就好似眼花了,把一个人看成了两个人。 那两个小姑娘不等陆偃发话,便双双上前,单膝跪在陆偃面前行了个江湖礼,“杜沅杜沚见过公子!” 陆偃手里捏着茶杯,他低着头默然半晌,点了点头,“
相关推荐:
绝对占有(H)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误打误撞(校园1v1H)
小白杨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蔡姬传
醉情计(第二、三卷)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云翻雨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