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我笑了!” …… 一众后妃们围在摇篮旁边,一个个对小公主简直喜爱极了。 她们都暂无子嗣,小公主是李承道的第一个子嗣,她们看着她同时想着自己以后生出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的。 “德善姐姐,小公主她有名字吗?” 郑苒一边逗着小公主,一边抬头看向了德善女王,好奇问道。 德善女王笑了笑,回答道:“名字暂时还没起,只有一个小名叫柔儿,至于正式的名字等陛下为她来取。” “柔儿,真好听。” 呼延热娜眨了眨眼睛,小心翼翼地戳了戳柔儿婴儿肥的脸蛋,不禁飒然一笑。 柔儿似乎也被她的笑容感染了,跟着咯咯笑了出来,丝毫不怕生,令众后妃们对她更是喜爱。 “初次见面,姨娘也没什么送的,这个长命锁就送给柔儿吧,祝我们家的小公主健康长大!” 萧秋雨取出一只打造精致的黄金长命锁,放在了柔儿的摇篮里面,然后宠爱地摸了摸她的小脑袋。 长孙无垢也拿出了一块玉,笑道:“这是进贡的和田暖玉,愿柔儿和这块玉一样出落得越发丽质。” “我从庙里求来了一块平安符,希望柔儿能平平安安的。” 郑苒将一只锦囊放在了摇篮中。 其余后妃们也纷纷送出了各自的见面礼,或是贵重,或是寓意不俗。 只有呼延热娜因为不知道今天德善女王到来,所以没准备礼物,所以大为窘迫。 最后她干脆将自己戴着的一条绑着一颗狰狞狼牙的项链给摘了下来。 “这是我十二岁那年亲手射死第一只狼的牙齿,我们高原传说佩戴狼牙的人,狼灵会守护他,就、就送给柔儿吧,可别嫌弃……” 呼延热娜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别人送的东西都贵重或者寓意非凡,就她送了一颗狼牙,实在是有些丢人。 然而德善女王却没有丝毫嫌弃的意思,伸手接过了这条项链,然后柔声谢道:“多谢呼延修仪了,这份礼物很贵重。” 一番赠礼后,郑观音有些嗔怪地说道:“你们都把礼物送了,本宫都没什么能拿出手的了。” 众后妃纷纷笑着告罪。 就在这时候,李承道也来到了长安宫,将众女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参见陛下——” 除却郑观音外,众女纷纷下跪行礼。 “起来吧,何须多礼。” 李承道说道,然后朝宫内看了看,笑道:“柔儿呢?朕的长公主到了,难道不让朕看一看么?” “陛下,在这里。” 德善女王不禁一笑,然后侧了侧身子,露出了身后的摇篮。 李承道大步走上前去,看向了摇篮中的柔儿。 而柔儿清澈明亮的大眼睛亦好奇地看着他,然后朝他伸出了小手。 李承道心中一动,伸手轻轻握住了她那小小的、软软的手掌。 在握住她的小手的一瞬,李承道莫名地感到一种无形的悸动,眼前这个婴儿,是他的血脉后代。 从这一刻开始,李承道才感觉自己不再是未来的来客,而是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人。 看着李承道看向柔儿那温柔的神色,众后妃心中都很是羡慕,不知道她们什么时候才能有子嗣呢? 看了好一会儿后,李承道方才收回目光,转身对德善女王说道:“辛苦你了。” 她在怀孕和分娩之时他都不在侧,这让他多少有些愧疚的感觉。 “陛下哪里的话,陛下远在长安依旧心系臣妾,已经令臣妾感动了。” 德善女王微微笑道。 在新罗安胎的日子里,李承道基本上每隔一个月都给她写信询问情况。 要知道李承道身为大唐帝王,每日要操劳的事情数不胜数,还专门写信送到新罗,已经是极为难得了。 放眼后宫诸妃,没有谁能有这般待遇。 “承道,如今柔儿也回长安了,你身为父亲,打算给她取什么名字?” 郑观音询问道。 德善女王笑道:“是啊陛下,取名一事必须要您来负责才行。” 李承道早已想好了柔儿的名字,因此不假思索地说道:“清宁公主,李柔。” 不只是名字,封号他都一并取好了。 封号一般分为三种,第一种以国家来命名,这种比较少见。 第二种以以封地来命名,如平阳公主,大都是这样命名。 第三种就是有所寓意,诸如太平公主、太安公主,清平公主这样的,这种只有帝王特别喜爱的公主才能得到这样的封号。 清宁公主,无疑就是第三种。 “此番你难得来长安,就在长安多待一段时日吧,新罗那边有乐徐在,不必太担心。” 李承道说道。 德善女王刚想说些什么,忽然有一道唱礼声音传来。 “无上皇驾到——” .. 第二百六十九章 大唐臣子们的算计 “无上皇驾到!” 伴随着太监的唱礼声,一名身着明黄色龙袍、略显消瘦憔悴的老人在太监的搀扶下走入了长安宫中。 正是李渊。 “参见无上皇——” 见到李渊后,长安宫内所有人,除却李承道之外全部下跪行礼。 而即便是李承道也微微低头表示敬意。 按照礼制,皇帝在世时禅位给太子,那便成为了太上皇;而若是禅位给皇太孙的话,那便是无上皇。 不过虽然如此,皇帝见了无上皇也是不需跪的。 “皇祖父,您怎么来了。” 行礼过户,李承道主动上前去搀扶李渊,说道。 李渊自禅位后,便一直居住于临湖殿里面,虽然无政务之忙碌,但他的身体依旧一日不如一日。 子女全部死亡,这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所以心气日渐低沉,非药石可医。 不过他今日居然主动来了长安宫。 “朕是来看看朕的曾孙女的,没想到朕这把老骨头,还有看见曾孙女的一天,咳咳……” 李渊微微笑着说道,但随即便是一阵咳嗽,脸色苍白了几分。 李承道见状心中很是不好受,但也只能压下心中的叹息之意,尽力露出一丝笑容,道:“柔儿在这边,皇祖父过来看看。” 说罢便扶着李渊走向摇篮。 德善女王伸手将李柔从摇篮中抱了起来,就要交给李渊。 然而李渊却摆了摆手,道:“朕就不抱了,朕这幅病体暮气沉沉,不能靠的太近,不然会影响柔儿的健康,朕看看就行。” 说罢隔着两步远的距离看着德善女王怀中的李柔,目光慈祥而柔和,亦有着一丝深深的悲伤之意。 朝气蓬勃的新生命,与他这死气沉沉的残躯,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 “好啊,好啊……承道你终于有子嗣了,朕也能放心了。” 看了李柔许久之后,李渊方才感慨道,然后将目光投向了李承道,“承道,你今年也到了及冠之年,该行及冠礼了吧?” 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 在古代,冠礼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即便是帝王,若未行冠礼,都不得亲政。 周成王幼年继承武王之位,但周公一直摄政至其成年。 蠃政十三岁即秦王位,但也直到二十二岁,“冠,带剑”,方才亲政。 从天子至士庶,冠礼都是“成人之资”,未行冠礼,“不可治人也”。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四而笄。 冠而生子,礼也。 男未经冠礼,不得成婚。女子未经笄礼,不得出嫁。 男子行冠礼,便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 及冠,代表着男性真正成年。 未及冠而婚娶甚至亲政,李承道绝对是历代帝王中的第一个。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他的皇位可是真正打下来的,所以亲政没有人会反对。 至于婚娶那就更不必说了,身为皇帝你不成婚不诞子嗣,满朝官员都不会答应,更何况皇室就李承道一根独苗了,所以谁还在乎这些腐礼。 “及冠礼么?” 听到李渊的话,李承道微微一怔,他都快忘了这回事了。 今年他确实已经整整二十岁,是时候该行冠礼,正式成年了,虽然这对他现在而言意义并不大。 而李渊却记得清清楚楚。 “你登基以来的所作所为朕都看在眼里,你是比朕优秀百倍的皇帝,大唐交给你,是朕这辈子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 李渊笑着说道,拍了拍李承道的肩膀,“能亲眼看着你行及冠礼、看着你真正成年,朕这最后一个心愿也了了。” “皇祖父,你……” 李承道闻言心中大恸,想要说些什么,但是却又不知道怎么开口。 李渊倒是看得很开,笑道:“朕的身体朕知道,你露出这幅表情干什么,朕现在不还是好好的么。” 李承道心中一叹,最终还是收起了心中的悲意,勉强笑道:“朕明白了,朕会马上令礼部着手操办及冠礼一事的,还要烦请皇祖父为朕取一个表字。” 男子成年后,除父母长辈外他人不得直呼其名,只能称呼表字,否则便是大不敬。 “这是自然,你放心便是。” 李渊笑着说道,又看了李柔几眼后,便拒绝了李承道的挽留,返回临湖殿了。 …… 德善公主带着长公主李柔返回长安,在朝野之中着实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不只是因为李柔乃李承道的第一个子嗣,还因为另外一件事情。 第二日早朝。 李承道宣布了对长公主李柔的册封。 “朕欲封嫡女李柔为长公主,封号清宁,封地蒲州天水郡,各位爱卿可有异议?” 朝廷之上,李承道开口说道。 李承道话音落下,众臣你看我我看你,谁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就在李承道决定拍板此事时,兵部尚书忽然站出来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李承道有些不悦,不过还是耐着性子道:“怎么,任尚书对朕的册封有所异议?” 兵部尚书摇了摇头,道:“不,陛下对长公主的册封臣无异议,臣只是想问问陛下为何不一并册封德善女王?” “什么?” 李承道顿时一愣,册封德善女王?什么意思。 吏部尚书此时亦出列道:“陛下打算何时册封德善女王为妃?臣以为此事应当尽早完成。” 听到他二人的话,李承道眉头紧皱,沉着脸道:“朕何时说过要册封德善女王为妃了,她乃是新罗女王,如何入朕后宫?” “陛下此言差矣。” 礼部尚书李纲居然也站出来了,正色道:“德善女王已经为陛下诞下龙嗣,按照古礼必要入陛下后宫为妃,岂能在外继续做那新罗君主?” 连续三个尚书站出来说这件事,李承道也感觉到了有些不对,眯起眼睛道:“诸位爱卿,这是何意?” 在说话之际,李承道目光却瞟向了站在各自位置上没有说话的贾诩、长孙无忌、魏征等人。 他隐隐猜到了什么了。 果不其然,在李承道问出这话之后,贾诩躬身道:“陛下,臣认为……当设辽东都护府,接掌辽东全境!” .. 第二百七十章 群臣逼迫,皇帝也无奈 太极殿内,一片肃静。 继贾诩之后,魏征也慢吞吞地站了来,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是应当设立辽东都护府,进而接管辽东全境。” 紧接着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纷纷开口,皆是差不多的请求。 就连朝中大臣们也尽皆附议,总而言之就是让李承道收德善女王入后宫,然后设立辽东都护府,慢慢从新罗手中接掌政权,掌控辽东。 朝中大臣们的意见一致统一,这是少有的情况。 李承道压下心中升起的那一丝怒意,平淡地说道:“新罗已经是我大唐藩属国,如今德善女王更是为朕诞下长公主,日后可接掌新罗政权。” “众位爱卿为何一定要坚持要设立辽东都护府,让朝廷接掌辽东?” “这对藩属国下手的事情传出去,我大唐的声名何在?!” 他之前虽然也想过是不是要灭了新罗掌控辽东,但是因为德善女王,他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接受了新罗的臣服,让新罗政权以藩属国的形式继续存在下去。 可现在这些朝中大臣们却联合起来让他收复整个辽东。 “陛下。” 长孙无忌面不改色地开口,抬头看向了李承道,“辽东地理位置超然,偏远但并不贫瘠,若留下新罗存在,恐怕会养虎为患。” “就算陛下让长公主接掌新罗政权,让新罗一代两代、三代四代都安分守己,但是五代六代后呢?拥有李氏皇室血脉后的新罗王室,真的甘心一直做我大唐藩属国吗?” “我大唐去年虽然灭高句丽、百济,但却无力全面掌控辽东地区,可如今却是不同了。国库充盈,兵强马壮,轨道铁路各大主干线均已铺设完毕,兵力粮草随意输送全国几大重地,完全可以派兵接掌整个新罗。” “现在德善女王来长安,正是一个好机会,陛下只需将德善女王封妃收入后宫,便能名正言顺收取新罗政权,而不废一兵一卒,此等良机不容错过。” 说到这里,长孙无忌朝着李承道深深一礼道:“臣知陛下颇宠德善女王而不忍动手,但请陛下为大唐万世计,收复辽东!” 长孙无忌大拜后,殿内文武百官全部下拜,齐声道:“请陛下为大唐千秋万代计,收复辽东!” 百官齐齐下拜,这样的场景无比震撼人心。 但是李承道的目光凌厉,神色十分阴沉。 自登基以后,他第一次感受到来自臣子们的压力,但是他无法指责分毫。 没错,他留下新罗政权只是因为和德善女王的感情,而从大唐的利益角度来看,新罗完全留不得。 文武百官们共同向他施压,即便是他身为帝王,在百官的意志之前也只能妥协。 这便是大义! 只有在这般大义面前,他的强势才无法表露出来,若他强行压下臣子们的意见,只能令君臣离心。 而他被迫同意之后,毫无疑问会最先迁怒到领头那一批人的身上,这种手法他实在是太熟悉了。 “贾诩……” 李承道深深看了一眼伏在地上的贾诩等人。 今日这一幕,明显是他们所策划的,而且已经做好了承受他怒火的准备。 沉默许久之后,李承道一言不发地站了起来,直接冷哼一声,拂袖离去。 “退朝!” 李承道离开之后,文武百官们这才抬起头来,只是一个个都面带愕然之色。 “这……贾大人,这怎么办?陛下没有同意啊。” 吏部尚书看向了贾诩,忍不住说道。 “不行,一定要让陛下同意此事,明天咱们继续上奏!大不了豁出去这条老命了!” 兵部尚书撸起袖子,满脸凶狠地说道,引起不少官员们的附和。 若是两三个官员,他们还真不敢坚持下去,但是如今满朝官员们都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他们底气十足。 “不必了,陛下会同意的,我们再强逼就过了。” 贾诩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的。 长孙无忌苦笑道:“这下子可是把陛下得罪惨了,以下逼上,这可是犯了大忌啊。” “我真是昏了头才会听你的计划,刚刚陛下不说话真是吓得我一身冷汗。” 杜如晦抬起袖子擦着脑门上的汗,一脸心有余悸。 “不过,很刺激不是么?” 贾诩一脸促狭的笑容。 众臣一愣,然后纷纷大笑了起来。 把一向睿智独断的陛下逼得无可奈何,脸色铁青…… 确实刺激啊! …… 李承道的心情简直郁闷极了,本来高高兴兴地给女儿册封,没想到贾诩那群人带着朝中百官给他来了这么一出,怎么能令他不郁闷。 御花园里,李承道将一杆方天画戟舞得虎虎生风,寒光闪闪,凌厉之至极。 他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练武发泄心情。 “嗤——!” 李承道一戟掠过,将一座两人高的假山拦腰斩为两半,同时还小声骂着些什么。 “真是过分,皇帝就不是人么?一点私心也不准让朕有?这群逆臣,朕非得找个由头把你们俸禄全扣了!” …… 李承道舞戟,周围无人胆敢接近。 大多数宫女太监们还是第一次看见李承道展现武力,一个个都是目瞪口呆。 咱们这位陛下一力斩杀尉迟恭、程咬金那些猛将,真不是假的啊。 不远处冯立看着这一幕,颇有些神伤地叹了口气。 这都登基三四年了,陛下的武艺半点没有退步,要他们这些侍卫简直没有用啊,就算真有刺客,他们来保护刺客不被陛下打死吗? 就在李承道练戟之际,德善女王不知道刚好与长孙无垢、郑苒、呼延热娜人带着李柔来御花园散步。 “陛下这是怎么了,怎么突然在御花园练武?” 郑苒疑惑地说道。 “好厉害啊!” 呼延热娜大感震惊,虽然她知道李承道武力惊人,但现在才有了个直观的感受。 德善女王也有些疑惑,她总感觉李承道今天戾气颇重,似乎心情不太好的样子。 “我去看一看,你们稍等。” 想了想后,她将怀中的李柔交给了长孙无垢,然后朝李承道走了过去。 .. 第二百七十一章 许诺竞选皇位的资格 御花园里,德善女王刚想要走过去,却被冯立给拦住了。 “女王,陛下他现在的心情不好,您还是不要过去了。”冯立委婉地劝道。 “为何,出什么事情了?” 德善女王柳眉一挑,朝冯立询问道。 冯立挠了挠头,说实话具体情况他也不知道,只是听说今天早朝上所有大臣们一起联合给李承道施压来着,惹得李承道震怒不已。 “朝中的事情吧,那群文臣您也是知道的,不找天子不痛快,他们就不痛快。” 冯立耸肩道。 “我知道了,我去看看吧,没事的。” 德善女王不禁莞尔,然后越过冯立朝李承道走去。 正在舞动方天画戟的李承道感受到背后有人靠近,一戟往身后刺去,戟尖稳稳地悬停在了离德善女王眉心一寸处的位置。 而德善女王站在原地一动不动,都不曾后退半分,胆色惊人。 “你怎么来了?” 见到是德善女王,李承道微微一惊,将手中的方天画戟放了下来。 德善女王笑了笑,说道:“听闻今日朝中有大臣惹陛下生气了,所以臣妾过来看一看,到底是何事让陛下如此震怒?” 李承道微微一滞,他还没想好怎么与德善女王说此事,于是随意说道:“没什么,你不用担心。” 见到他的神色,德善女王忍不住问道:“是因为柔儿册封的事情么?不要大唐国内的封地也是无所谓的。” “要真是此事那反倒好办。” 李承道叹息一声。 “是朝中大臣们联合上奏,让朕将你纳为后妃,同时设立辽东都护府,逐步接掌新罗政权,收复辽东半岛。” 他最终还是决定不对德善女王隐瞒此事,因为迟早是要坦白的,大臣们的请求他无法拒绝。 “什么?” 德善女王即便再如何镇定,骤然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依旧为之色变,“收回辽东半岛入大唐国土?!” “嗯。” 李承道闷闷地应了一句,身为帝王,连答应自己女人的事情都做不到,这让他感到十分不爽。 叹息一声后,他继续说道:“朝中全部大臣都一致上奏,逼迫朕做出决策,朕……无法拒绝。” 德善女王神情有些恍惚,因为李承道的话而沉默了。 朝中所有大臣联合起来一致上奏,这代表着什么她十分清楚。 这代表着臣子们的意志,不容帝王拒绝的意志! 天子当然有权利拒绝,但这对于任何一位英明的帝王而言,都不会这样去做。 若臣子们的要求不合理也就罢了,关键是收复辽东半岛,对大唐有百利而无一害,这怎么拒绝? “抱歉。” 李承道轻叹一声,将神色恍惚的德善女王给揽入了怀中。 德善女王没有拒绝,就这么被李承道抱着,只是神色有些落寞,抿着嘴没有言语。 她并不怪李承道,因为她明白这不是李承道能够改变的事,李承道不仅仅是她的夫君,更是大唐的天子,身上背负着万钧重担,这是他的责任。 “这就是弱小的悲哀啊……” 德善女王再一次感受到了深深的无力感,新罗弱小,因此命运只能被大唐所摆布,而毫无反抗的余地。 她除了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外,根本无能为力。 但是新罗也是幸运的,由于她的努力,新罗至少避免了和高句丽、百济一样被铁骑踏破的下场,国内百姓和军队不会有无谓的死伤。 这对于新罗而言,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臣妾理解的,陛下不必自责。” 德善女王收起心中的悲哀之意,对李承道笑道。 她已经看开了,既然是不可阻挡的命运,那就随他去吧,又何必做无谓挣扎呢? 至少,她找到了她所爱的人。 “放心吧,朕不会亏待于你的,你入宫之后若再诞下皇子,那么朕给予他竞争皇位的资格。” 李承道再次做出了自己的承诺。 德善女王闻言美眸一下子瞪大了,惊喜之后忍不住迟疑地说道:“可是……朝中臣子们会答应么?” 她再怎么说也是外邦的女子,就和之前李承道宣布她怀孕后时一样,大臣们大都反对让她剩下的孩子成为大唐皇子。 “他们会答应的,也不得不答应。” 李承道毫不客气地说道。 …… 翌日早朝,李承道阴沉着脸走入了太极殿。 朝中百官们看见李承道的神色后,一个个心中都是忐忑;而也有如六部尚书这样的大臣们暗暗撸起了袖子,准备再次上谏。 李承道走上九龙台阶,坐在了龙椅上。 殿内大臣们见状一咬牙,就准备再次冒死上谏。 豁出去了! 然而就在这时,李承道的声音忽然响起。 “诸位爱卿的提议朕回去好好考虑过了,辽东都护府……可以设立。” 李承道的话音落下,那些准备再次上谏的大臣们皆是一愣住了,撸起的袖子还没放下来。 陛下居然……同意了?! 而贾诩则是一副不出所料的神色,脸上挂着一丝笑容。 在众臣震惊之际,李承道接着说道:“……收复辽东半岛乃是大事,务必要平缓过渡,不要引起新罗国民的抵触情绪,因此都护人选需要好好斟酌。” “此外关于德善女王,朕将封其为贵妃,而她的子嗣,也将拥有继承朕之皇位大统的权利,诸位可有异议?” 李承道威严的目光从每一位大臣的身上扫过。 贾诩率先出列道:“陛下英明神武,此决策臣等无异议!” “臣附议。” 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杜如晦亦开口附和。 领头的这些大臣们都这么说了,其余臣子纷纷跟随着一起附言。 李承道如此轻易地就答应设立都护府收复辽东,这着实让他们感到意外。 至于新罗女王子嗣拥有成为皇子、争夺皇位的权利,这又有什么不可以的? 新罗一旦收复,那就是大唐的国土了,新罗女王自然也算是大唐子民,生下的孩子争夺皇位
相关推荐:
吃檸 (1v1)
致重峦(高干)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学霸和学霸的日常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天下男修皆炉鼎
数风流人物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凄子开发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