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镖拿到兄妹二人身前给他们看。 别人的飞镖尾巴绑的是红绳等记号,她的倒好,全部拴了细长结实的多股线绳。 殷乐得意的问:“妙吧?这样我就不用跑来跑去的捡飞镖了!” 当然了,她还留了八枚没绑绳子的,可以用于更远的距离。 况且要是距离过远,绳子太长反而会增加重量和阻力,飞镖的威力会大打折扣。 二郎和三郎跑了过来,瞅瞅那带线飞镖,又看看地上脆裂的陶碗,齐声低呼:“还能这样?” 为什么不能呢?殷乐把飞镖收进随身腰带里,蹲下身一边收拾碎陶片一边说: “好的东西未必适合,但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兄妹四人哦的点点头,学到了学到了。 想起明天收租子的事,一大四小对视一眼,赶紧把碗筷收拾好,一起为明日收租做准备工作,既兴奋又期待。 秦瑶回到卧房,关上房门把院里吵闹的声音挡在门外,点燃屋内烛台,在桌前坐下,打开了先前还没看的信。 信打开,和从前繁琐风格不同,这次只有两页纸。 看到开头“问娘子好”四个俏皮字,秦瑶秀眉一挑,忽然觉得这段忙碌疲惫的日子里终于多了点趣味儿。 余下,通篇都是刘季给家里人的问候。 秦瑶脸皱了起来,她合理怀疑刘季在水字数,只为了把这张信纸填满弄得好看些。 信的最后,才有一句没那么废话的话: “嘶~”秦瑶忽然觉得牙酸,抬眼一扫,桌上还有刚刚李氏端来的蜂蜜乌梅饮,赶紧拿起来猛干了一大口。 蜂蜜的甜味瞬间扫走了那股酸,牙齿终于舒服了。 秦瑶放下信纸,回头,大开的窗外,漫天碎星散布在夜空中。 院内几盏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晃,刚刚还在院中吵闹的人不知何时已经消失,整个世界都安静得不像话,能清晰听到山风拂过的声音...... “殷乐!加课时间到了!” 秦瑶猛的站起身,朝后院喊了一嗓子,大步走出门来,挽袖朝后山行去。 后院新建的偏屋里传来殷乐紧张的回应,紧接着屋门一开,殷乐一边系着练功服一边着急跟上师父前进的步伐。 师徒二人练到亥时初才从后山下来,殷乐已累成狗。 李氏一家搬回来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夜归的师徒俩夜里能够洗了澡再回房睡觉。 灶间热了一大锅水,师徒俩一人一桶热水,一个在老的淋浴房,一个去后院新建的淋浴房,匆匆洗完战斗澡后,院里的灯全部熄灭,一切归于宁静。 睡过去之前,秦瑶脑子里还在思考着明早要如何转移村民们的仇恨。 想着想着,放弃了。 明日事明日再想,会周公去也! 一夜好眠,秦瑶睡到了自然醒。 凌晨时分殷乐出门挑水的动静也不知是习惯了还是真的太困,她压根没听见。 秦瑶起来时,家里的牛车和马车都已经架好停在大门外。 兄妹四人特意换了一身方便行事的凉快麻衣,正在把他们要带的东西往车上搬。 家里几对箩筐都带上,能多装些稻谷回来,少跑两趟。 还有算盘和称,这可是最重要的物件,万万不能落下的。 笔墨纸砚都装在二郎的书箱里,整个书箱往车上一塞,拍拍手,这才回来吃早饭。 今日早饭做得清淡,白粥配小菜,炎热的早晨能来上这么一口,舒服一整天。 早饭吃完,母子五个外加一个殷乐,一块儿出门。 殷乐赶马车带着二郎三郎四娘。 大郎自己赶着牛车,秦瑶不是太放心,跟他同坐一车到村井,发现小少年牛车赶得有模有样的,便放下心来。 “路上慢点。”秦瑶叮嘱。 几人笑应着,稳稳驶离刘家村,向镇上驶去。 秦瑶看着他们驶远,直到不见人影,这才收回目光,定了定心神,开始干正事。 从里正那抄来的征税文书展开,涂上家里带来的稀粥,略吹吹,趁着那股黏糊劲,把文书贴在村里告示栏上。 村民们围聚过来,关心问:“村长,是粮税文书吗?” 见秦瑶颔首,围聚过来的村民就更多了,人们围着告示栏,识字的便读出文书上的内容给其他村民听。 秦瑶站在一旁,时刻做着补充。 当看见村民们知道今年增加粮税,大受震惊准备来质问自己时,秦瑶抢先喝了一声: “我知道大家都很急,但请大家伙先别急,听我说!” 村民们全部朝她看了过来。 秦瑶被一双双饱含愤怒和不解的眼睛包围,硬着头皮一本正经的谴责道: “都怪里正瞒得紧,要不然我也不至于昨夜从镇上回来才知晓朝廷增加粮税的事,害得大家伙这般没有准备,受了委屈......” 村民们眼中的不解瞬间变得清明,大气的冲秦瑶说:“不怪村长您,要怪也是怪里正,这般天大的消息竟也瞒着,临了才来说,搞得大家伙都不高兴!” 远在镇上的里正突然打了个大大的喷嚏,奇怪的看了看头顶火辣的烈日。 不冷啊,怎么感觉后背凉飕飕的呢? 527 中秋节 秦瑶凭借着甩锅,成功引导村民们把不满情绪都发泄了出来。 毛撸顺了,税收工作也得以顺利进行。 其实对老百姓们来说,朝廷政令只要不是过分到让人活不下去的程度,他们从来不敢反抗。 所以即便心中有再多的不忿、委屈,但在强大的皇权压迫之下,该上税还是上税。 顶多每个村会出那么几个反骨,给村长们制造出那么一点点小麻烦。 比如缺斤少两的,又比如以次充好的,以及耍赖说听不懂人话拒不执行的。 总之,这些抱有侥幸心理的人每年都要闹上一场。 往年老村长管事,年纪大了没那么多精力,也只得先由着他们闹腾,等大部分粮税收齐后再处理。 但这种办法得到的结果太随机。 秦瑶绝对不允许自己办事的时候有人给自己添堵。 于是从收税正式开始的那一天开始,便先去了去年那些不听话的几户,‘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半天不到就结束了战斗。 刺头被拔光,后续就顺利多了。 村里祠堂在税收节点还得充当仓库,秦瑶在祠堂门口摆了桌椅和称,每天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 连着守了三天,秦瑶觉得这样也不是办法,她可不能把自己晒中暑,全村村民还等着她来带领呢。 于是乎,傍晚吃完晚饭便背着手在村里溜达。 成功抓来五个步了刘季后尘的村溜子,摁在祠堂门口,给本村长好好干! 什么? 不会写字不会看称还不会算数? “你们要不要看看村长我的拳头有多大?”秦瑶邪笑着依靠在竹椅上转了转手腕。 五个不业青年吓得再也不敢说一个不字,学!现在就往死里学! 忙碌中,中秋节到了。 村中稻田里的稻子收了九成,只剩下一些偏远田地里的稻子还没收回来。 这段时间老天爷一直很给面子,没有下大雨。 这对老百姓来说,便是难得的风调雨顺丰收年。 中秋节这日,家家户户都停下来歇了一天,文具厂也放了一天假。 人们把家里好吃的好喝的都拿出来,全家聚在一起,庆祝这难得的快乐时刻。 老宅那边叫秦瑶一家过去一起过节,秦瑶拒绝了,今年她要在自家好好过一次中秋节。 “我们来做月饼吧!”秦瑶兴致勃勃道。 三郎立马响应:“阿娘,我要吃月饼!” 四娘嫌弃的瞅了小哥哥一眼,“馋死你算了。” 可转向阿娘时,又换了一副期待神情,“阿娘,你会做月饼?” 见大郎二郎,还有殷乐都好奇的看过来,秦瑶两手一摊,“不会。” 众人:“......” “但是有人肯定会。”秦瑶来到厨房门外,“噗呲噗呲”试图引起正在忙着和面的李氏注意。 李氏又不是聋子,早就听见母子几个在院里的说话声。 好笑的回头道:“洗手,等我把面和馅料弄好就端到堂屋里来,大家伙一起做。” 孩子们顿时兴奋起来,嗷嗷叫着冲到洗水槽前排队洗干净手,冲进堂屋里等着。 秦瑶和殷乐也开心的问:“我们能帮点什么忙吗?” 李氏不客气的吩咐起来,“夫人去生烤炉,乐小姐你把堂屋的桌子收拾出来,我这边马上好。” 师徒两重重一颔首,得令! 等堂屋和烤炉都弄好,李氏这边的原料也备好了。 众人聚在堂屋,开始跟着李氏学包月饼。 用到家里的模具时,大郎和四娘兴奋的拿起这些模具介绍: “这是我们去年和阿旺叔一起做的梅花模和福字模!” 说着,忽然情绪低落下来。 秦瑶抬头一看,兄妹四个加上一个小来福,全都是一副思念模样。 “怎么了?想阿旺了?”她好笑问。 五个孩子嗯嗯点头,阿旺叔已经走了好久了。 秦瑶轻松一笑,“算算日子,下个月他们应该就回来了,很快的。” 四娘突然想起自家的怨种爹,担心嘟囔:“也不知道阿爹这次还能不能考倒数第一。” 二郎无语。 三郎小小声,“妹妹,你可以盼着阿爹考倒数第二嘛。” “都别嘀咕了,李姨一个人都快要把月饼全部做完了。”大郎无奈提醒道。 至于阿娘和乐师姐,一个比一个不中用啊,看那馅料都要从饼皮里炸出来的几个梅花月饼,大郎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小少年专门分出一小碗馅料放到师徒二人身前,“阿娘,乐师姐,你们两自己去一边玩吧。” 殷乐惊喜:“真哒?” 秦瑶瞪了徒弟一眼,指着她面前的炸皮月饼,“你这做的都是什么东西,不知道细粮精贵?等烤出来这些你都给我吃完!” 殷乐不可置信的瞪大了眼,师父您要不看看您手里的月饼有多稀烂? 当然了,这话是不敢说的。 师父就是天,师父说啥就是啥,替师父背锅乃徒儿之幸! 自己给自己洗完脑,殷乐重重一点头,“师父放心,徒儿会吃完的。” 秦瑶这才满意的点点头,孺子可教也。 放下手上模具,“没几个了,留给你们年轻人多锻炼锻炼。” 说罢,撤走回屋,光明正大的躺着。 小算盘掏出来,算一算家里今年的收成。 殷乐带着四个孩子去收租子,拿回来稻谷12500斤,黄豆1100斤。 自家五亩西瓜地卖了72两银子,五亩稻田产出稻谷2300斤。 粮税减免,所以得到的便是全部的。 上半年还有不少余粮,这次添一些进来凑齐一万斤囤着,余下多出来的八千斤稻谷全部以三文一斤的价格卖了24两银子。 黄豆全部留着自己吃,李氏厨艺好,豆浆、豆花、豆腐都换着花样做。 还能发发黄豆,冬天当新鲜蔬菜吃。 又或者多做些豆腐,然后加工成各种口味儿的豆干。 秦瑶倒是想过再弄个增项,比如把李氏做的豆干拿出去酒楼出售什么的。 不过后面算了算成本和收益,香料价高,豆干制作时间长,人力也有限,加上镇上和县里本来就有人做这个,竞争力大,累死李氏也没什么赚头,果断放弃。 还是做给自家人吃好了。 最后一笔账目拨完,算盘上便是秦瑶现在手上的全部现银数额,一千一百九十六两。 528 看榜 九月刚刚到来,官府便派下人来,催促粮税。 所幸村里的粮税都已经收齐,秦瑶得令次日,便组织村中青壮将粮食送到县里粮仓,圆满完成税收任务。 如此,忙碌的秋收总算结束,秦瑶这个村长也得以松口气。 不过这期间,官府又来要了十几个徭役前往邻镇修筑河堤。 这种在县内的徭役已经算是很好的了,因为是重体力活,官府会给每人每天发四斤粮,不需要自带食物。 就是苦了家里人,在秋收这么重要的关头损失一名强劳动力,会辛苦很多。 这种时候,刘家村村民才会欣喜发现,村里忙忙碌碌这一年,自家居然已经有了可以请短工的余钱。 而这一切,都是文具厂的功劳。 看着全村人一起集资重新修建起来的文具厂一点点成型,刘家村全体村民都十分期待它建成后会给村里带来怎样的巨大变化。 不过在新工厂修建完毕之前,村里另外一个重要建设项目已先竣工。 学堂建好了。 孩子
相关推荐:
恶毒雌性野又茶,每天都在修罗场
被恶魔一见钟情的种种下场
炼爱(np 骨科)
可以钓我吗
大风水地师
爱情公寓之学霸女友诸葛大力
全能攻略游戏[快穿]
有只按摩师
呐,老师(肉)
罪大恶极_御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