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震惊到县衙的差役们。 嘉林城不算穷,但主要畜力是骡子和驴,马匹少,好马更少,卢栩那六匹马在他们这儿可是有价无市的。 他们新来的大人,有钱啊! 卢栩不在乎别人怎么想,他的弟弟他知道,卢舟肯定不会宅在县城的。 既然他一定会四处巡视,留好马给弟弟,方便他带人手,去哪儿也安全。 “硬件”检查完,卢栩对“软件”还算满意。 嘉林城的官差们虽然比不得关外,但放在关内素质算尚可。 兴许是他们总要看守维护石桥的原因,官差们大半都常年风吹日晒,一个个皮肤黝黑身材劲瘦。 剩下那些白白胖胖的,除了几个文吏,不用想也知道全是些关系户。 卢栩刚从关外回来,自己还做过县尉,看惯了虎贲军和蛮族人,也天天看他们北庭县的官差如何操练,对嘉林城的混子们相当不满意。 弱不禁风。 卢锐一拳能打三个。 不过弄清楚他们背景前,暂时也不好马上叫他们滚蛋。 卢舟询问起当年劝他走的那名官差。 他至今还记得那句“我们自己的城,我们自己来”。 如今,他来履行承诺了。 考上进士,考上状元,做个好官。 他不知道对方姓名,只记得对方相貌端正,神情坚毅,顶天立地。 卢舟正式上任时,召集齐了县衙所有官差。 在全县八十多官差、文吏、杂役中,卢舟一眼便认出了当年那名官差。 卢舟问:“您还认得我吗?” 风吹日晒看上去更凶更严肃了的官差愣了愣,不记得了。 连卢舟给他解释清楚时间地点他也不记得了。 嘉林城是交通要道,每次会试前都会有许多读书人路过进京,人太多了,他记不住的。 不过,虽然不记得书生卢舟,他却记住了县令卢舟。 到卢舟被调去别处,到后来嘉林县又来了好几任县令,他记忆最深的还是卢舟。 他们这位年纪不大的新瓜蛋子县令没辜负少年时的梦想与许诺,从正式上任后就开始勤勉工作。 兴修水利,兴建学堂,劝课农桑,将淤泥滩涂改为良田,疏通河道,修建防洪堤坝。 还详细调研统计了历年过桥的行人路人,改革过桥费用,由从前的过桥人、畜、车通通五文,改成行人不收钱,农耕家畜不收钱,贩卖牲畜一畜两文,小车三文,大车五文。 入城费和过桥钱是他们嘉林城重要的收入,卢舟这么一改,靠桥吃饭的官差们先急了。 他们的饷银可全靠石桥赚,日常修桥维护也全靠收过桥钱。 起初他们非常反对,但试行一年后,他们发现虽然针对每个人收费少了,但每日过桥的人数变多了。 总体算下来,竟然和从前收到的银钱是差不多的。另外,除了过桥钱,县衙其他收入明显增加了。 他们想了想,恍然大悟,人多了嘛! 尤其是附近村镇的百姓们,从前他们舍不得那一人五文钱的过桥钱,有人宁肯背着筐子篓子弄个竹筏或者攀着绳桥渡江。 往年每年都有几个因此丧命的。 而现在不同了,行人过桥不收钱,两岸的百姓过桥的多起来了,对岸每天有百姓来城里卖菜卖鱼卖农货。临近地区的百姓,为了安全,也愿意多走一段绕到嘉林城过江。 城中人多了,做小买卖的比从前多了,城中的大小商铺和卖吃食的小贩也比从前好干了。 第二年,卢舟减免了一半的入城费。 过桥的商人更多了。 从他老家来的商队也开始在嘉林城做买卖。 城中的变化肉眼可见,官差们比别人感触还更深一些——他们越来越忙了。 城里人多了,事多了,他们看管不过来了。 县衙收入多,银钱宽裕,卢舟又新招了一批人手。 第二年下半年,卢舟开始实行考核制度。 考核其实很轻松,官差们该出勤出勤,该巡逻巡逻,不许无故不来,有事要按流程请假。 不许对百姓说脏话,不许鱼肉百姓,不许打劫过路行商。 每日巡视县城商铺、街市时不许糊弄了事,不许收贿赂。 另外,每个月抽查十人要背律法,背熟的有赏,背错了不罚,但累计五次都背不好,平日表现还不行,诸如出勤不足,被百姓举报等等,来年就要除名了。 他们这些老官差也很烦背律法,每次抽查前都黑着脸烦躁焦虑。 但看着往年那些靠关系混日子的混蛋们一个个被踢出队伍,留下的也得和他们一样的干活,他们就快乐起来。 尤其他们大人开始要抓武术和操练后,那就更有意思了。 人家堂堂县令,拿着棍棒刀剑和他们切磋,把混日子的混蛋们打得屁滚尿流。 可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一个官差,连县令都打不过,好意思回家哭么? 回家爹娘孩子都嫌臊得慌。 他们大人每天和官差们一起吃饭,逢年过节自掏腰包给大家买酒买肉,也从不吃独食。 一年中,有一半的日子骑马在全县巡视,遇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从来不畏难。 有时候来不及回城,晚上住在百姓家里,睡个柴房也不嫌,赶不上吃饭了,在田间地头买人家个瓜果,蹲在地上就啃。 没官架子,也没读书人架子,特别特别接地气。 只有升堂办案时才显得特别有威仪。 卢舟上任不足一年,征服了全县的官差和百姓的心。 听说他还自己洗衣服缝补衣服,官差们的家眷们听说了都不忍心,纷纷跑到县衙要给他洗衣服洗被褥。 城中百姓知道他就一个人住,卢舟上街,附近的百姓也总问他吃饭了吗,有脏衣服吗,晒被子了吗,带伞了吗,又出门啊带干粮了吗? 搞得卢舟无奈之下,有一个月每日出门都在跟热心的百姓解释,他已经找了浆洗衣物的铺子了,已经有人洗了,吃的带了,伞带了,水也带了。 官差们也劝他别太节俭,他们大人明明挺有钱的,怎么这么不会过呢? 但最令他们佩服的,是卢舟扩河道的壮举。 嘉林城位于江边,又是江流最窄处,历来最频繁的天灾就是水患。 哪一届有点抱负的县令、郡守,都要来视察,雨季前要督促加固桥梁和堤坝,但水患也从来没停过。 卢舟翻阅了现有的所有县志,对比历年水患,自己分了几个级别,又带人实地勘测河道、堤坝、桥梁,绘制图纸,向工部求助。 他想扩宽河道,增加泄洪口,不求一劳永逸,至少保证嘉林城不会因大雨就受灾被淹。 按照他的评级,从严重到不严重,分了甲乙丙丁四个级别,甲等是百年不遇的大洪灾,他想保证嘉林城和附近的村镇可以扛过乙等的水患。 他的思路曾经也有人想过。 洪灾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水道收窄,突逢大雨江水上涨全聚到窄口处来不及下泄,冲垮堤坝淹了两岸。 河对岸是山,虽有路,因为长不出什么庄稼,除了租车马的小店,并无村镇。 而嘉林城则不一样了,这里人口密集,城外村镇也很密集,哪次都受灾严重。 前朝起就有官员提过平掉对岸一座山,扩大水道。 但嘉林城存在的意义就是水道窄,过江易。 一旦扩宽水道,那石桥就不足以搭到对岸,没了石桥,嘉林城还靠什么过活? 无论是为了城中靠桥生活的百姓还是出于调兵遣将的便利,历代从来没支持过这个方案。 卢舟上奏后,他上司的郡守不同意。 没钱。 没人。 没可行方案。 他不会拿一个城为代价给一个年轻的小县令做政绩跳板。 别说卢舟只是个当过伴读的状元,哪怕是太子亲自来,他也不会同意的。 卢舟还被郡守叫去骂了一顿。 陪他去挨骂的官差们都劝他,他们县税收渐渐有了起色,以后有钱了把河堤加高加宽就是了。 卢舟却不这么认为。 大岐不是年年国富力强,嘉林城也不可能永远繁荣。 历史上嘉林城几次石桥垮塌都是因为财政艰难,没钱护桥。 桥都顾不来,就更别说防洪堤坝了。 一旦遇到年景不好,或战乱年代,即便有钱修桥,也没钱治理城内的洪灾。 县志中写,前朝末年战乱时,还有百姓从坏掉的堤坝偷砖
相关推荐:
孩子的父亲是个女的
女儿红
抽到万人迷但绑定四个大佬
被恶魔一见钟情的种种下场
凡人之紫霄洞天
人在斗破,但全员NPC
重生之公主要造反
恶女嫁三夫
流氓修仙之御女手记
谁说总监是性冷感?(百合A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