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话语刚落,一群孩子也跟着凑热闹。 扯着嗓子喊:“赵老师加油!” “程老师加油!” “张老师加油!” 声音此起彼伏。 台下简直成了“助威大比拼”。 江妈怀里的五子棋没被吓到,反而异常兴奋,小手胡乱挥舞着,还一边蹬腿,嘴里咯咯咯的笑着。 江妈边撑着他的胳膊笑道:“你是不是知道他们喊的赵老师是你娘?” 嫂子们也都看傻了眼。 她们原本心里七七八八的复杂情绪,此刻全被这一阵阵呼喊冲得七零八落。 坐在后排的吴梅,手扶着隆起的肚子,被眼前这排场怔住了,大声对旁边一个嫂子耳边喊道:“这些人都认识小赵凤英她们?” 那嫂子点点头,大声回道:“她们是老师嘛,尤其是赵老师和程老师,去部队教过不少兵,认识人自然多。” 第256章 你变成了我要见的世面 吴梅没再说话,眼神却不自觉地紧紧盯着舞台上那一个个身影。 半晌,她轻轻地吐出一句:“还是,识字有文化好啊。” 潘小美抿了抿嘴,心里那点后悔快要溢出来了。 早知道这样出风头,她当初也参加这个手风琴表演了。 那这会也有人喊“潘老师加油了!” 这场面,也太风光了。她们就是拉成一坨屎,也没人在意。 最后还是主持人出来控场,场面才安静下来。赵静她们才正式开始手风琴表演。 《喀秋莎》的旋律缓缓响起,前奏低回悠长,带着一种冷静中的张力,像是从遥远土地上传来的一段故事。 台下,原本还在小声议论的声音一点点消失,会场慢慢静了下来。 经过长达几个月的练习,她们的演奏已经非常成熟老练了。六台手风琴如同六条并行的溪流,缓缓流过山谷,穿越一个个家属院的午后与夜晚。 那熟悉的老歌被她们演绎得既有力量,又不失温柔情感。 她们的动作干净利落,每一次推拉,每一个转音,都稳稳当当。 在琴声中,她们不再是谁谁谁的媳妇、谁谁谁的妈,而是独立鲜活的“她们自己”。 所有人都听得出神。 坐在前排姜原,像被琴声定住了一样,整个人眼神牢牢地盯着台上那个身影。 他几乎不敢相信台上那个穿着蓝色半身裙,姿态端正,眼神专注笃定,手法娴熟拉着手风琴的女人是张凤英。 这个和土地打了近三十年交道的女人,有一天竟然真的能把手风琴拉得这么好,还在这么多人面前表演 她真的像换了一个人。 想到她这段时间,每天忙着教书,识字,又赶着去练琴,他心里一时间有点酸,有点悔,又有点说不上来的钦佩。 嫂子们也眼都不眨的看着张凤英她们的表演,今晚的震撼实在太多了,一波接一波。 原来,她们练了这么久的东西是这样的。 她们这样坐在台上拉琴的样子,可真是,让人羡慕啊。 原本大家应该都是来见世面的,前头的节目已经够让她们回老家和亲戚老乡炫耀个几年了,谁知道,看着看着,还有一个世面是平日里和自己一样锄草种菜,洗衣做饭的邻居带来的。 原本大家都是一样的人,突然,你变成了我要见的世面。这让我心里如何不失落? 在她们复杂的思绪中,最后一个音符落地,舞台上安静了一瞬。 随即,掌声轰然响起。 像一场迟到的风暴,铺天盖地地响彻礼堂。 原本部队礼堂那天的场景,已经够让家属院的嫂子们羡慕了。但没想到——她们的羡慕才刚刚开始。 没过几天,大院的嫂子们就听到了新消息。 “你听说了没?赵老师她们被点名参加军区的文艺汇演了。” “军区在哪?” “在省里。” “不是吧?这才刚演完,又去省里?真的假的?” “真哩,我男人都说了,军区亲自点的,说她们上次表现得好,这次代表整个军区的家属们去表演。” 消息像发了芽的豆苗,窜得飞快。 最让人眼热的是,赵静她们从省里回来那天,还带了许多奖品回来。 那天刚吃完晚饭,大院门口就响起车声,有孩子一路跑回来说:“她们回来了,赵老师她们回来了。” 嫂子们一听,立马放下手头活计,三三两两聚到院门口。 只见赵静、张凤英、秋云她们一个个笑容明艳,精神头十足,一个士兵从车里往下搬东西,六床棉被、六袋大米,六袋面粉。 “我的乖乖,那是她们参加文艺汇演,军区发的奖品。” “哎呦,这棉被一看就厚实,一床得有八斤重吧,那米那面也得吃好一阵子吧?” “你们还说她们拉手风琴不能当饭吃,干的不是正经事,你看现在又是棉被,又是米面的,还能代表我们部队在外头争面子。我看这比咱们在家洗衣做饭强多了。” 这还没完,没几天,又有孩子在家属院门口大喊:“你们快看报纸啊。赵老师她们上报纸了。” 只见场坪的小黑板上贴着一份崭新的军区内刊报纸,右下角赫然是一张黑白照片——赵静她们六个人整整齐齐地坐在舞台上拉手风琴,神情专注,光芒四射。 上头还写着一段文字: “部队家属精神风貌的榜样。军区文艺汇演中特色节目《喀秋莎》由我部家属自发组织演出,展示了我区军属的文化素养与生活热情。她们值得所有家属学习。” 这一炸,炸得整个家属院都快翻了天。 “不是吧?她们还能上报纸?” “上报纸,那不就是……得算大人物啦?只有大人物才能上报纸呢。” “她们还照了相。哎哟喂,我这辈子都没照过相呢。” 嫂子们一边围在黑板边看报纸,一边嘴里感叹不休,脸上表情复杂的很,有惊叹,有艳羡,也有掺着一点点“我怎么没在里头”的懊恼。 旁边的潘小美,看了报纸,回到家差点把指甲咬秃了。 报纸贴出来后,导致有些心思活络的嫂子跑去张凤英、秋云她们几个那里问,下一次文艺汇演能不能加上她们? 张凤英她们忙道:“今天的才刚结束,明年有没有文艺汇演都不知道哦。再说了,你们想参加,也可以自己组一个队,扭扭秧歌什么的都可以。” 嫂子们听出了拒绝的意思,只能讪讪离开,刚走到张凤英家院门口,便看见姜副政委拎着一大袋面粉,一壶油,几尺布回家。立马眼睛一亮:“姜副政委,这是部队发福利了?”姜副政委家有,那她们家也有。 姜原脚步一顿,声音比平时提了几分道:“这个啊,不是部队的福利,这是咱们部队后勤部奖励我们家凤英的,说她们去军区文艺汇演,为我们部队增了光,特地发的。” 这话一出,周围又静了一瞬。 大家脸上的笑意瞬间都收了起来,纷纷转头就走,还有完没完了,这奖品是发了没完是吗? 天天刺激她们。 赶紧走赶紧走,眼不见心不烦。 嫂子们走了,张凤英亮着眼睛走了过来,“这是奖给我们的?”一边说着,一边就准备上前接过东西。嘴角都快咧到耳后根了,眼里满是掩饰不住的喜悦。 没想到学了一个手风琴,就有这么多好事。 她从来没想到,一把当初几乎是咬牙买下的手风琴,竟像一把钥匙,替她打开了一道原本不属于她的人生门缝。 她刚准备弯腰接过东西,姜原就避开了,“我来,我来,这个重。”他说着,一只手拎着东西往屋里走。 张凤英怔了下,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意外。她轻轻拍了拍手上的灰,站在原地看着姜原的背影,不由挑了挑眉。 啧,以前她挑一担水回来累得喘粗气,都不带看她一眼的。现在竟然还知道说这话。 她心里一边想,一边慢慢弯起嘴角,有些得意地轻哼一声。 果然啊,人只要自己变好了,别人自然也会对你更好了。 姜原把东西放进屋角,回身站了一会儿,又开始在屋里踱步,像有什么事憋在心里。 张凤英一看他这样,就知道他有话要说。她倒也没催,只是坐到炕边,扯开一个布袋理起布来。 姜原支支吾吾地站了好一会儿,终于憋出一句:“那个,你最近是不是,有没有那个动静?” 张凤英正把布叠整齐,听到这话,手一顿,脸腾地一下红了。 她转头斜了姜原一眼,板着脸道:“你问这个干嘛?你还想再生一个啊?” 姜原一被问,语气倒弱了几分:“之前不是你说想再生一个嘛。” 张凤英“哼”了一声,把布摞到一旁,淡淡道:“那是以前。我现在没时间生孩子了。” 姜原一脸震惊地看向张凤英,“你,你咋没时间生孩子了?” 张凤英站起身,看向姜原认真道:“刚准备和你说这事,我和秋云她们报了镇中学的夜校—高小班,读完就能拿高小毕业证。读完高小班,我还要读初中班,拿初中毕业证。你说我有没有时间生孩子?” 姜原愣住了,眼睛睁大了一圈:“夜校?你这是怎么突然想起读夜校了?” “我们那次去省里表演后,军区首长专门跟我们讲,说我们家属积极向上,给了我们两个去南省大学的进修机会。读完就能拿到中专毕业证。不过参加那个还要通过一个文化水平测试,不然去上课都听不懂人家讲什么。我们几个里头自然是小静和家慧文化水平最高,通过了那个文化水平测试。”张凤英说完一脸艳羡。 姜原听了也是一脸可惜,然后又道:“这
相关推荐: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蝴蝶解碼-校園H
婚里婚外
恶蛟的新娘(1v2)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鉴宝狂婿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沉溺N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