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张仲景创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等方,这些方的清热力量相当之强,因方中生石膏的用量均为1斤,相当于250g。 清代余师愚著有《疫疹一得》,擅长用生石膏治疫疹、温病,曾有“非石膏不足以治热疫”的临床见解。他可能认识到石膏对于温病的重要性,创制清瘟败毒饮,方中用大剂量生石膏六两至八两,相当于现代的180g~240g。 民国名医张锡纯先生也是擅用生石膏的高手,人送外号张石膏,其创制的石膏阿司匹林汤是中药、西药结合的典范。 白虎汤的煎法是用水一斗,相当于现代的2000mL,生石膏在沸水中的饱和度大约为30g/L,那么用量超过60g,生石膏即不再溶解,而用量高达250g的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等方,岂不是白白浪费许多石膏? 单纯煎煮石膏60g的确达到饱和,但我们也应该知道,石膏不是单用,而是与其他药物配伍。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粳米对石膏具有促溶作用,或粳米与石膏同煎易形成混悬液。《经方杂谈》记载:“20世纪90年代,农村的饮水问题尚未解决,仍饮用浅井水,味苦涩。因水中多含钙镁等矿物质,烧水的铝壶数月便结一层厚厚的‘水锈’,主要是水中的钙离子因加热而形成的钙盐。一次,烧水的壶漏了,只能用做饭的铝锅烧水,半月的时间,锅内也结了一层‘水锈’,后购得了新壶,再次用烧水的锅煮稀饭,不料饭熟之后,‘水锈’全都混入饭中了,不能吃了。因悟谷米(做饭用小米,白虎汤用粳米,同类)可使‘水锈’溶解,难怪烧水的壶用久了生‘水锈’,而做饭的锅从来不生‘水锈’。由此想到了白虎汤中的石膏、粳米,石膏主要成分为硫酸钙,微溶于水,若不用粳米汤煎药,石膏难以被吸收利用。这么说,粳米不仅仅能护胃、养胃,还有促进石膏吸收利用的作用,是白虎汤中不可缺少的一味。” 药理研究证实,对伤寒、副伤寒混合疫苗或消毒牛乳致热的家兔,石膏煎剂灌胃或灌肠有解热作用,含石膏的白虎汤解热作用更强,但用草酸钠去钙后,白虎汤即无解热作用,而内服氯化钙也能产生解热作用,故认为石膏的解热作用与其中所含的钙有关。 既然石膏清热作用与其所含的钙有关,那么钙的析出越多,其清热作用就越强。所以,临床大剂量使用石膏时,需配伍促溶药如粳米。因为粳米含大量的淀粉,笔者大胆推测,含大量淀粉的药物能够对石膏产生促溶作用。如药房一般不备粳米,有的医者用山药来代替之,其实并不难理解。 2.量小能够除烦 《本经》即载石膏能够“除邪鬼”,《名医别录》谓之止“烦逆”,《药性论》载之治“烦渴”,主“烦满”,《日华子本草》用之治“心烦躁”等,可以看出,石膏清热除烦的作用已被古籍广泛记录。 《伤寒论》之大青龙汤主治“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证属太阳伤寒兼里有蕴热,故用麻黄、桂枝等以发汗解毒,用小剂量的石膏(如鸡子大)以清热除烦。 心烦一症,有热证,也有寒证。如果伴有自汗出而口干者,属热者居多,临床在辨证处方的基础上,配以石膏、连翘等,常收佳效。 现行教材言自汗者属气虚,盗汗者属阴虚。依笔者之见,不论是自汗,还是盗汗,实热者居多,清热即能治愈,屡试不爽。当然,对自汗、盗汗伴有口干、口渴而心烦者,非石膏莫属。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的经验,只要出现口干就可以用石膏。 1.大柴胡汤加味治疗支气管炎案 焦某,女,60岁,形体偏实偏胖,2013年12月23日初诊。儿媳伴诊。 自述有支气管炎病史18年,每年冬天必发。刻诊:胸闷、气喘、咳嗽达数周之久,服过中成药、西药,疗效不显。吐痰量少,但易咯,咽喉不红不肿,纳可,口干但不苦,咽干,头晕,二便调。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有力。否认高血压病史。据其儿媳称,婆婆晚上说梦话较多,有时从梦中哭醒。处以大柴胡汤加味:柴胡30g,黄芩10g,姜半夏20g,枳实20g,制大黄10g,白芍20g,生姜30g,大枣30g,桔梗10g,生石膏30g。4剂,煎服,每日1剂。 12月27日二诊:胸闷减,阵发性咳嗽亦减,口干、唇干,不欲饮水,舌苔黄腻,脉弦滑有力,大便调。上方加生石膏至100g,继服6剂。
相关推荐:
数风流人物
总统(H)
云翻雨覆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蔡姬传
绝对占有(H)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