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实证痛经,故以大辛大热之味直达胞宫,祛其沉寒,辅以活血调经之品以行之,2 月余时间,共服药23 剂,治愈数载痛经。 四、儿科常见病症近期治验案例选辑 86.初生胎黄,调治易愈 常某,男婴,13 天。2015 年9 月18 日首诊。其母告知:“孩子自然顺生,体重8 斤3 两,第二天发现脸色、眼睛微黄,医院即让喂服‘茵栀黄颗粒’,四五天过去了,脸黄、眼黄不退,全身也有些微黄,尿量少而色微黄,大便成形微硬,3 日不解一次,吮乳似欲呕吐,神情有些不宁。是否与我妊孕期间饮食过于口重,吃的肉类太多,加上夏天感受暑热等有关?” 观察婴儿的肤色暗红微黄,双目白睛微黄,舌苔偏厚微黄,指纹略显淡紫。 综合其母介绍,乃是在先天母体孕期感受湿热,即习惯所称 “胎黄”。湿热较轻的,一般7 天左右即可自行消退,湿热重的则需要药物调治,绝大多数都不难治愈。治宜清热利湿退黄,方用茵陈蒿汤加味。处方:茵陈3g,栀子、酒大黄各1g,车前子(纱布包煎)、茯苓、漂白术、陈皮各3g,甘草1g,2 剂。1 剂药煎2 次,药汁混合一处,煎取量总共不超过200mL,分多次少量温服,可以少加白砂糖融化于汤药中,1 剂药服2 天。切记保暖,谨防感冒。 茵陈蒿汤为治湿热黄疸第一名方,对于湿热发黄,二便不利,腹满口渴等症,为必用之方。加车前子、茯苓以助渗湿利水;加漂白术、陈皮以健脾行滞;加甘草以调和诸药。加减方乃是本于 “见肝之病,当先实脾” 的理论,胎黄多属胎孕期间感受母体湿热,方中苦寒清泻药恐伤及脾胃健运,故加入漂白术、陈皮,以健脾醒胃行滞。况且婴儿正气本来就弱,故而用药时必兼顾脾胃健运,勿伤及中和之气。 9 月23 日二诊。其母介绍:“按我们自己的观察,肤黄、眼黄、尿黄已经退得差不多了,大便顺畅,1 天解2 次,这两天吮乳也未见呕吐,神情已感正常。今天抱来就是请您看看是否好了,还需不需要再服药?” 观其肤色红润微黄,双目白睛黄退,指纹淡紫已不明显。胎黄已去八分,原方不可再服。为续清余热,每日仅用茵陈3g,开水冲泡,少加白砂糖融化饮,续调一二日即可。 按语:胎黄(新生儿黄疸)轻者,不治亦可自愈。若出生5 天后目黄、肤黄不退,或伴尿黄,大便暗黄而臭,婴儿烦啼不宁等症,即宜用药调治。无兼夹症者,一般都能三五天治愈。用药不宜过于寒凉,以防伤及婴儿稚嫩阳气。如本例用茵陈蒿汤加白术、茯苓、甘草,既不影响利湿退黄,亦可顾及脾胃运化,这样胎黄退后,乳食消化即可正常。若胎黄时日延久,便溏尿清,脘腹膨胀,不时呕吐,消化不良,精神委靡,甚至四肢不温,辨证当属脾肾阳虚的 “阴黄”,常用茵陈术附汤(茵陈、白术、附子、干姜、肉桂、甘草,用量根据体质、病情而定,一般用量与本例相近或偏低)为主,对证加减。脾虚气弱者酌加人参适量,脘腹膨胀、乳食不消者酌加陈皮、炒麦芽、炒山楂之类各适量,亦可7 天左右治愈。切不可概以湿热胎黄治,用药切勿过于苦寒,以防伤及脾肾气阳,反致胎黄不退,甚至呕吐泄泻不止,出现危候。胎黄属于脾肾虚寒的虽然不为多见,但用药时亦不可不辨阳黄、阴黄。不能因为胎黄容易治愈,而概用一方一法通治。 87.初生胎赤,色如涂丹 李某,女婴,55 天。2013 年4 月10 日首诊。其母介绍:“孩子生下时肤色即见深红,3 天后从头面、四肢到胸腹及全身,肤色红赤逐渐加深,皮肤干燥欲裂,啼哭不止,大医院诊断为‘湿疹’,但无论打针服药及外敷等治法,一点也不起作用,身上看着就像漆疮、烫伤一样,令人焦急心痛!后来又到几家医院治疗,诊断还是‘湿疹’,治疗依然无效。也找过中医,吃药后孩子肤色红赤似乎略浅,但又腹泻不止,啼哭更甚。至今已近两个月,别人看见都心痛,做母亲的干着急,不知道还该怎么办!” 诊视:孩子看着确如其母所述,皮肤红赤,状若涂丹,真像烫伤、漆疮,头面、全身几乎看不到正常皮肤。孩子不断啼哭,小手频频伸向头面欲挠痒状,可见她
相关推荐: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蔡姬传
洛神赋(网游 多攻)下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致重峦(高干)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盛爱小萝莉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