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快穿]情不自矜 > 第387章

第387章

一时半会儿捋不清。这次调研既然是针对产权改革的,那咱们就将目光聚焦到产权改革这方面,不要被其他事情分散了注意力。粮机厂目前最大的矛盾是什么?” 曾琴说:“职工对领导层缺乏信任。” 粮机厂的具体估值是多少,他们无从得知,职工也不知道。 但南方老板给出的2100万收购价,让职工们觉得这是在高价低估。 大家不信任厂领导和这个客商。 “粮机厂的情况看起来复杂,其实主要矛盾就是这个估值的问题。”狄思科摸着下巴说,“之前厂领导也有一些让人诟病的操作,但大家都忍了,唯有这次,工人的情绪一下子爆发出来,将厂区围堵了。” 满春华说:“昨天确实是粮机厂这些年的第一次。” “所以嘛,大家就是对这2100万的估值存疑,职工们觉得集体资产被贱卖了。” 前几年改制的时候,粮机厂给职工们配了职工股,只要粮机厂赚钱,大家就能跟着分红。 可惜这些年粮机厂一直在亏损。 满春华赞成道:“产权改革要把好资产评估这一关,粮机厂在这方面确实做得不好。” “资产评估由谁来做,非常关键,厂领导评的,职工不信。市领导评的,有些人也会存疑。”狄思科建议道,“资产评估这件事,需要一个权威机构来做。北京那边产权改革进行得很早,但这些年并没有闹出大规模上访的事情。在资产评估这方面还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张茂年问:“那边是由哪里评估的?” “市产权转让中心,专门做国企改制业务的。”狄思科介绍道,“市里没怎么宣传这个产权转让中心,应该也在摸索阶段。但所有要进行产权交易的国有企业,都需要将国有产权在这里挂牌上市,评估工作也由这个单位来完成。” 满春华说:“我们省里还没有这样的产权转让中心。” “支书,”狄思科笑望向满大姐,也看向其他组员,“咱们这次调研要不要来一把大的?” 满春华对他接下来的话,已经有了猜测。 不由在心里感叹,狄思科虽然年轻,但是眼光是有全局性的。 狄思科接着说:“咱们这次的课题报告是跟产权改革有关的,必然也要介绍产权转让中心。咱们要不要跟省里联系一下?东北的国有企业比较密集,设立产权转让中心,集中进行资产评估,最起码在评估这方面,可以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即使不能阻止国资流失,但也能尽量减少流失。 “你想建议省里成立省产权转让中心?”满春华对此是认可的,但是,“咱们调研时间有限,未必能看到效果。成立一个新单位,可不是几句话的事。” “成立新单位麻烦,但搞个试点还是简单的吧?”狄思科狡黠笑道,“可以让粮机厂来当这个试点单位嘛,反正他们正好要搞产权改革。” 几人相互交换着眼色,同时心想,就是不知道粮机厂的孟铁头敢不敢搞这个试点。 第201章 狄思科最近有些乐不思蜀了。 自从发现了招待所附近的早市, 他跟张茂年就每天去早点摊子报到。 听老板娘说,他们这里还有夜市,两人又喊上组员们一起去夜市上吃大排档。 “我愿意为了大饼子和酱大骨在东北多呆一段时间。” 邹舟最初只以为他们每天带回的玉米面大饼子, 是在农贸市场附近的早点铺子买的, 然而, 等他亲自去了一次早市以后,简直惊为天人。 除了京郊的农村大集, 北京可没有这么大规模的早市。 早市二人组很快变成三人组, 夜市的集体聚餐他也从不缺席。 狄思科又让老板娘上了一盘毛豆,笑着说:“要是支书那边进展顺利,咱们兴许还真能多呆一段时间。” 党校的调研组来到地方上调研,通常是由市里出面接待的。 但这次有满大姐的关系在,他们还没见到市领导, 就先跟省领导打了照面,并且在座谈会上向省里介绍了产权转让中心的设想。 省里能否接受调研组的建议,还真不好说。 后续的事情,得请满大姐出面才行。 组员们现在都是原地待命状态, 一边等省里的消息, 一边搜集调研素材。 狄思科几人喜欢来早市和夜市吃饭,也有这一层考量。 市场上的摊主们大多是下岗工人, 大家来吃饭的时候,总能从摊主和食客们的交谈中听到各路企业的八卦。 比如机电公司清产核算的时候,发现库存少了三辆汽车,成了一桩悬案。 又比如电子公司的销售经理,把截留的一百万销售款投资到私营工厂生产录音机, 一下子就挣了十多万。 大家一边喝酒,一边交流着厂里那点事, 最后总会总结一句,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穷庙里的方丈不愁没钱花。 当然,大家讨论最多的,还是最近的热门话题,粮机厂。 市里搞国企改革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光是粮机厂自己就经历过一次改制和一次下岗分流。 职工们对改革有意见是正常的,但是像粮机厂这次闹出这么大动静,甚至惊动了省里的,还真不多见。 “我听说孟铁头差点被工人打死了,现在还在医院躺着呢。” “不能吧?那孟铁头虽然总办不着调的事,但也罪不至死,”有心软的女同志便说,“大家要是对那个南方客商不满意,堵着他不让进也就差不多了。打人可不对,万一被上面追究起来,有理也变成了没理。” “我当时在场呢,看得真真的!大伙儿把那南方老板的车围住了,不让他进厂。大家还算克制,没对外人动手,只想让他知难而退,放弃收购粮机厂。” 有人问:“那怎么还把孟铁头给打了,他那天不是一直在厂里缩着吗?” “他自己瞎出头呗,”爆料人继续透露,“那南方老板进不了厂区,就坐在车里给孟铁头打电话问他合作还要不要谈。孟铁头怕人跑了,就颠颠儿地从厂里跑出来接人。工人们对他有怨气,双方交涉不成功,情绪一激动就把人揍了!” “你们说,他把厂子贱卖了,对自己能有啥好处?私营老板买了工厂以后,肯定要让自己人当厂长,他这个厂长八成要被撤下去的。” 有人猜测:“人家兴许早就私下拿到南方客商的好处了,有了真金白银到手,谁还在乎一个厂长的职位啊。” 大家顿时不说话了。 隔了好半晌,隔壁桌才有人接着说:“工人们闹这一次也算值了,省里和市里都派了人去粮机厂调查情况,听说市里还承诺给粮机厂联系其他投资商。” 其他下岗工人不以为意道:“天下乌鸦一般黑,其他投资商也未必会给出好价钱。你等着瞧吧,粮机厂那地皮和设备的价格还是超不过2200万。” 张茂年还在用筷子抠着熏骨架上的碎肉,疑惑道:“孟铁头受伤了吗?之前没听说啊!” 第一天去粮机厂调研的行程被打断了,调研组一行人至今没有见到孟厂长本人。 但是,孟铁头的大名如雷贯耳,大家未见其人,却早就将他当成了熟人。 “好像没有吧,”曾琴蹙眉说,“要是真的出了这么大的事,支书早就跟咱们说了。” 满春华曾在粮机厂工作过七八年,在那里有自己的人脉。 而且随着满春华职位水涨船高,以前的老同事还会以粮机厂为引子,主动向她介绍情况拉关系。 粮机厂要是真的差点闹出人命,满春华不可能不知情。 然而,大家前一天还在夜市的大排档里听粮机厂的八卦,次日就被告知,可以去粮机厂实地调研了。 “支书,听说孟铁、孟厂长受伤住院了,咱们现在去调研合适吗?” “没事,都是皮外伤,去医院涂了碘伏就回家了。” 一行人乘车来到粮机厂的厂区,车子刚停稳便有几名厂领导迎了上来。 因着大家提前知晓了孟铁头受伤的消息,所以见到那个眼眶淤青的中年男人后,很轻易就确定了对方的身份。 孟轶兴将客人请进了会议室,自嘲似的说:“早就想请中央党校的同志们来我们厂做客了,可惜最近厂里闹出了点事情,让大家见笑了。” 正常情况下,客人们应该在此时说些客套话,然后将话题岔过去。 可是,满春华却开诚布公地问:“老孟,厂里跟那位南方客商是怎么谈的?怎么引起职工这么大的不满?” 孟轶兴苦笑道:“主任,我们把客商找来,还没正式谈过呢!客商只报了一个模糊的2100万的价格。按照我的预期,这个报价还是能再谈一谈的。结果那些工人不知被谁撺掇的,全都围在了厂门口,不让人家客商进门。” 他那天看见职工们扯的横幅,也被吓了一大跳。 没想到谈判还没进行就引起职工那么大的不满。 他去厂门口接应客商的时候,还被很多人骂做孟铁头。 孟铁头是他户口本上的曾用名,当年上户口的时候,户籍民警将“孟轶兴”写成了“孟铁头”。 即使后来去派出所改了过来,也在户口本上多了一个曾用名。 他这曾用名不知被谁听了去,就莫名其妙在厂里叫开了。 大家最初喊他孟铁头的时候还带着点调侃,后来再喊就全是讽刺。 他也知道厂子发展不起来,导致工人们对他有很大怨气。 但他能怎么办? 粮机厂在三年内换了三个一把手,每换一个人,厂里的总资产就要缩水一部分。 93年刚改制的时候,新成立的股份公司值四千万。 轮到他接手时,就只剩2500万左右了。 这玩意儿就像击鼓传花,厂子在许厂长手里那会儿就不太行,传到他手里以后,只过了不到四个月就全面崩盘了。 自己这运气实在是不怎么样。 满春华是其他企业的领导,她也不想对粮机厂的经营指手画脚,但这次还有调研组的课题任务要完成,大家对这个课题投注了不少心血。 她拧眉听孟轶兴滔滔不绝地诉苦,听了一阵子就打断道:“职工一直都很体谅厂里的难处,即使私下有抱怨,也没闹出什么大事来。这次的事情可以说是群情激奋,把大家的不满全都推向了最高点,咱们厂领导想没想过是什么原因?” 见厂长不吱声,有个副厂长站出来说:“大家对厂子有感情,还是不想卖厂子。” “去年也有客商明码标价来买地皮,那会儿工人们为什么不闹?”满春华说,“大家是想阻止卖厂么?大家只是不想低价卖厂!咱们要是把资产评估做到公开透明,职工们还能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么?” 孟

相关推荐: 我的傻白甜老婆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旺夫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乡村桃运小神医   红豆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过激行为(H)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