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八千一百户,仅比那个曹参一万零六百户少了一点,他排名第二。封的户数排名第二,当然在这个时候,刘邦还没有讲,刘邦在临终之前给吕后交待,相国的人选的时候,曾经对周勃说过一句话,这句话叫:“安刘氏者必勃也”。安定刘姓江山的只有周勃,你可见刘邦是多么看重周勃,所以周勃入选的可能性也很大。 第四个有可能入选的人,萧何,萧何为什么能够入选呢?也是两个理由:第一在分封列侯的时候,刘邦站出来为萧何说话,刘邦还举了个例子,说你们叫功狗,萧何是功人,这功狗、功人就是专门为萧何说的话,可见在刘邦的心目中间萧何是指定要封的,所以萧何是非常有希望出任第一功臣。第二个理由呢?就是萧何所受到的重用,特别是在楚汉战争的这四年多的时间之内,萧何是留守大后方的,整个关中、汉中、巴蜀统统归萧何管,全权处理。 所以这四个人我觉得最有希望,那我们现在来总结一下,刘邦对这四个人是个什么样的感情呢?我觉得刘邦对张良是敬重,你看“自择齐三万户”,称他为三杰之首,这是敬重。刘邦对曹参,这个军功最多的功臣是感激。刘邦对周勃是信任。刘邦对萧何是依重,特别依靠他、重用他。这四个人在刘邦的眼中间地位都不低,那么最终谁会成为第一功臣呢?实际上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个功臣们怎么看,怎么来看这个问题。第二个刘邦怎么定,结果一征求功臣的意见,功臣们的意见第一是集中。第二是明确,这个集中跟明确,集中到谁身上呢?曹参。所有的功臣都认为曹参攻城掠地,功第一,他的功劳是第一的,所以功臣们一致推荐曹参是第一功臣,曹参我们刚讲过,刘邦对他很感激,他立功很多,那刘邦会不会把第一功臣给他呢?不会。刘邦心里想给谁呢?想给萧何,那么刘邦想给萧何不是很简单一件事吗,他是皇帝,他说话就行了嘛,但是刘邦的话不好说出口,你想想,在萧何封列侯封他的食邑的时候,大臣们都不同意,认为萧何没有军功,萧何只在后方保证供应,那叫什么功呢?那叫事功,萧何不能算,最后刘邦说了一个很奇怪的理论,你们是功狗,萧何是功人,硬是把萧何提上去封了一个列侯,给了他八千一百户的食邑,那个时候刘邦已经站出来反驳了群臣的意见,大家都不敢说话了,现在等封完了要排座次,功臣的意见和刘邦的意见又不一致了,刘邦需要第二次站出来,这个话就不好说了,为一个人,一个领导为自己的一个部下,站出来说一次话好办,再一次还要站出来说,有点碍口,但刘邦心里边是真想定萧何,所以在这个结骨眼上,大臣们的意见表示出来了,皇帝不吭,在这个关键时刻来了一个人,站出来一个人,这个人叫鄂千秋,鄂千秋基本意思是这样的,他说曹参确实功劳很大,攻城掠地、斩将杀敌,功劳非常大,但是他所有这些功劳叫什么呢?叫一旦之功,而萧何的功劳是什么功劳呢?萧何在刘邦作战最艰难的时候,保证他的军粮,保证他的兵源,那是万世之功,曹参再厉害,他是一旦之功,萧何你不管怎么说,他是万世之功,我们怎么能够让一旦之功凌驾于万世之功之上呢,阿千秋讲了这番话,他强行把两个人的功劳分开,一个叫一旦之功,一个叫万世之功,讲完,没有等大臣们再接话,刘邦跟着就说讲得好,讲得好,立即表态,命令下诏书,说萧何今后上殿是:“剑履上殿,入朝不趋”。什么叫剑履上殿呢?就是萧何上殿的时候可以带剑,一般的大臣上殿先把武器交出来,萧何可以带剑,第二什么叫带履呢?带履就是穿着鞋,一般的大臣上殿的时候得把鞋脱了才能上殿萧何准许他第一可以带剑,第二可以穿鞋,这叫带剑履上殿。还有一条叫入朝不趋,趋是什么呢?趋就是小步快行,就是所有大臣上朝都要小步快走,年龄大走不动怎么办呢,年龄大走不动要做出来一个小步快走的架式,以示对皇帝的尊敬,唯独萧何可以入朝不趋,那就是说别人都是小步走的时候,萧何可以慢悠悠地迈着他的官步上朝,所以刘邦就决定萧何第一,不但决定萧何第一,还允许他三条特权,带剑上殿,穿鞋上殿,入朝不趋,这还不算,刘邦还把萧何的父母,萧何的兄弟同时都封为列侯,同一天都封了列侯,这还不算,封完以后再给萧何加两千户,这就非同一般了,不说原来封了一万,我再给你加两千户,额外增加两千户,萧何就这样成了第一功臣,好了,第一功臣就这样诞生了。 那么这一个
相关推荐:
新年快乐(1v1h)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深宵(1V1 H)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过激行为(H)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顾氏女前传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