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娇生灌养(NPH) > 第13章

第13章

所以我们根据这么个记载来看,不能够推翻《史记·陈涉世家》的记载,也不能做那样一个解读,那是对观众、读者的一个误导。假如说真有误了期限只罚钱不杀头,你想想陈胜、吴广何必去冒死造反呢?罚几个钱就让他罚啊,拿自己的命去赌啊?假如陈胜、吴广疯了,他俩神经搭错筋了他俩要去造反,那九百个人凭什么跟他去啊?那九百个人如果知道误了兵役只罚钱不杀头何必跟着陈胜、吴广去造反呢?他俩要是出了神经问题,那九百个人都出问题?那解释不通的。但是大泽乡起义,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标志性的事件,对蛰伏在、潜伏在芒砀山的刘邦来说可真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改变他命运的一个机会、一个事件。 陈胜、吴广起义以后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陈胜、吴广当时起义的时候他们想到什么呢?只想着冒死一搏,因为陈胜、吴广在起义之前他们商量的时候说过这么两句话“等死,死国可乎?”同样是个死,为了国家的事情去死可以不可以呢?所以写了个“等死,死国可乎?”可以看得出来陈胜、吴广在起义的时候,他认为你现在起来造反也是个死,我们现在不造反赶到那个地方误期还是个死,同样是个死那就拼一下,这就是他们起义的一个出发点。对起义前景的一个基本看法就是等死,他认为起义肯定是个死。但他俩都没想到这个起义所引发的那个反应,就像我们今天原子弹内部的引爆一样,原子弹引爆的原理就是由一个反应引发了一连串的反应,所以我们现在看《史记》的《秦始皇本纪》、《陈涉世家》、《高祖本纪》,你都可以看得出来陈胜、吴广起义以后,各地的老百姓纷纷把自己的父母官杀了,专杀父母不是亲父母,父母官,把父母官全杀了,杀县令的,杀郡守的比比皆是,而且成为一种天下的大趋势。各地都把自己的地方官一杀,然后就起来响应陈胜、吴广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 这件事情引发了沛县县令的思考,沛县的县令也是县令啊,他觉得各地的老百姓起来都先杀父母官,他也是个父母官,他就担心别人起来要杀他,所以他做了个决定,我也起兵反秦,我也起兵反秦我不也成了造反派头头吗,我就不会被杀了嘛,但是他和他手下的两个人去商量这个事,这两个人是谁呢?一个叫萧何,一个叫曹参,和这两个人商量,这两个人说他,说你这个想法很好,但是未必行得通,为什么呢?你就是秦政府任命的县令,你去号召老百姓信你吗?县令说那怎么办呢?萧何和曹参就给这个县令出了个主意,现在最好的办法把我们沛县逃亡在外地的那些逃犯召回来,等他们回来了,利用他们的人,他们起码有百十号人吧,我们利用他们的人再胁迫沛县的老百姓,大家就不得不听我们的。这县令一听可以召逃亡在外的人,你想想萧何、曹参指的是谁?刘邦。已经潜伏在芒砀山的刘邦,所以这个县令同意了以后,就派谁去找刘邦呢?派了那个卖狗肉的樊哙,樊哙娶的吕媭,刘邦娶的吕雉,吕媭跟吕雉是亲姐妹,他俩是连襟,这样就让樊哙去找刘邦,找到刘邦以后刘邦当然很高兴,本来“潜伏”,“潜伏”的滋味不好受啊,大家知道啊。刘邦那一种“潜伏”也不好受,在芒砀山没吃的、没喝的,也没有豪华别墅住着,你说在大山里头“潜伏”着,很难受。 正在这时候听说县令请他回去,那乐不可支啊,对刘邦来说这叫柳暗花明,所以刘邦就立即带着几百人回来了,等他回来的时候,县令变卦了,县令为什么变卦了?萧何、曹参派了樊哙去找刘邦以后,县令就在琢磨这个事他觉得刘邦他也知道,泗水亭长现在成了一个逃犯了,他手里边有好几百号人,他要来到以后,刘邦这个人平时就不太尊重上级,等他来了又有几百号人,那他的势力大我能控制他吗?所以县令一想这个事不行,所以赶快下令两条第一逮捕萧何、曹参把他俩杀了,这是他俩出了点(子)叫找刘邦。第二立即关闭城门不让刘邦进来。萧何、曹参不是一般的人啊,这两个人七年之后都是刘邦西汉的开国功臣,萧何是开国功臣第一,曹参是开国功臣第二,两个人都做了相国。所以你看《史记》有《萧相国世家》也有《曹相国世家》,两个人都是刘邦的西汉政府的两个相国,所以这两个人很有智慧的。所以早就防着县令这一手,县令一说要抓他俩,他俩立马就逃了,就从城墙上翻过去去找谁呢?找刘邦去了。找到刘邦把情况一说刘邦一看城门关了,不让自己进,萧何、曹参又把消息带过来了,那刘邦就要拿主意了怎么办?

相关推荐: NTR场合_御宅屋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乡村桃运小神医   乡村透视仙医   女奴的等价替换   婚里婚外   秘密关系_御书屋   旺夫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篮坛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