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复淋雨、冷浴,饮食寒凉,三伏天睡地上,等等,造成咳嗽屡治不愈已有多年。后到多家大医院检查过,都说没啥大问题,可就是老治不好。中医、西医都治过,都好不了多久,不明原因的又复发。特别是劳累过度、天气变化、受凉受热、灰尘或油烟熏呛都会引起咳嗽。痰不多、色白,偶感胸前痞闷,心慌气短,全身无力。而且随着年龄增大,复发的次数也越加频繁。曾多次试用小单方治,或者索性不治抗一抗,结果是病情愈重,花钱更多,身体更差。” 刻诊:视其形体薄弱,面色?白,舌质偏淡,舌苔薄白津润;闻其声音,明显气息不畅;切其脉,细弱无力。辨证:脾肺气虚。治法:益气止咳。方用温肺汤为主加减。人参12g,茯苓、钟乳石、海浮石各15g,橘红12g,甘草9g,桔梗、川贝母(研为细末,分3 次汤药调服)各12g,炙款冬花、炙紫菀各18g,五味子3g,干姜6g,大枣5 枚,3剂。头煎冷水浸泡半小时,1 剂药煎3 次,药汁混合一处,早、中、晚饭后半小时各温服1 次。四煎药渣宽水,煎开后适温泡足。饮食一定要温和,远离寒凉及荤腥油腻之物。注意保暖,谨防感冒。尽量回避粉尘及油烟熏呛。 此方取自温肺汤,去半夏之温燥、木香之行气,保留人参、茯苓、橘红、钟乳石、甘草,以益气温肺、宽胸化痰;另加海浮石、桔梗、川贝母、炙款冬花、炙紫菀、五味子、干姜、大枣8 味,以增强温肺止咳之功。用治与张某相近患者咳嗽日久之脾肺虚寒证,疗效较为稳妥。若能因人对证加减,其效更良。若属气虚感受风寒,表邪未解,虽似寒咳吐痰清稀的,此方不可轻用,以防 “引贼入室”,滞留寒邪,反致肺气失宣,咳嗽难愈。 11 月7 日二诊。自诉:“服药已经见效,胸闷气短咳嗽减轻,精神也就随之好些。您交代的我都很注意,争取今年冬天舒坦一点。” 复诊其舌脉,未见有明显变化,可能是病程较久所致。药味不动,原方续服5 剂再诊。 11 月17 日三诊。自诉:“现在胸闷气短咳嗽已消除八成,自己感觉已基本正常,比以往冬天好得多。再服几剂不想吃了,等明年春天看看咋样?症状不严重就扛过去,不行再来麻烦您。” 见其面色微润,隐隐微红,舌质淡红,舌苔薄黄津润;脉来细缓,略显有力;闻其说话声音,气道已显顺畅,病情有明显向愈之征。但是患者不愿长时间服药,医者也不能勉强。便嘱其上方续服5 剂,服用法及注意仍同首诊。 按语:如张某一样,每到秋冬季来临时,即开始咳嗽,拍胸片等检查肺部无异常,但咳嗽屡治不愈者较多。病程如果日久,也有不少兼有其他疾病的,治疗起来就更难。张某幸无其他兼夹疾病,仅是脾肺气虚,偶感气短乏力,不耐寒凉等症,故用温肺汤加减,以温肺益气止咳。后来每于秋凉时,连续3 年提前调治,至第4 年,老咳嗽病总算基本治愈,以后未再明显反弹。然而不能坚持治疗的,往往10 年以上每逢秋冬季便咳嗽,虽不为多,但偶亦有之。 本患者的咳嗽毛病,一是病程长;二是年龄偏大;三是自感气短乏力,且屡治不愈,面色?白,舌质偏淡,脉来细弱,其肺气虚寒的征象已赫然眼前。故以益气温肺、止咳平喘的温肺汤为主,再加以祛痰止咳之味,方得对证有效,服药十余剂,咳嗽方能平息。至翌年秋末冬初,又连续调治2 年,虽然是多年咳嗽,终得基本治愈。 35.老年咳喘,痰涎壅盛 赵某,男,77 岁。2011 年4 月7 日首诊。自诉:“我的身体还算可以,现在还干些农活,也不觉得很累。就是咳喘病已20 年以上,发作时不分春夏秋冬,无论受热、受凉,或饮食荤腥油腻及寒冷之物,便出现胸脘痞闷,痰涎增多,咳喘不止,有时用氨茶碱也不起作用,睡觉不能平躺,背部畏寒,腰腿强滞,饮食乏味,肢体乏力。三级医院检查,除确诊为
相关推荐:
蝴蝶解碼-校園H
沉溺NPH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恶蛟的新娘(1v2)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弟弟宠物
红豆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