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不满半月,肉烂见骨,又诊断为 “腓骨下端骨髓炎”。治疗半月,脓血渐无,骨露变黑,其痛益剧,寝食难安。后欲截肢未允,出院回家。曾请数人治疗仍无效,且疼痛愈甚,至今已3 月余。诊视患者精神委靡,面无华色,如蒙尘垢,脉细弱,微兼弦数。患处骨露色黑,干如木炭,患肢自膝至足背灰暗水肿,按之深陷不起,此贴骨疽之坏症也。 综上所见,初起为丹毒无疑,但皮破肉烂见骨,仍用寒凉之药确为不妥。患者年逾七旬,本已不足,加之疼痛日久,正气复损,以致毒邪深陷、皮破、肉烂而见骨。如此坏症,岂只患者骇然,即使医者亦鲜见矣。为验其预后,令自采白菜连根、萝卜连叶、蒜苗、生姜、野黄菊全株连根、蒲公英、紫花地丁七味,量不拘多少,去净泥土,放砂锅内加水煮数滚,去渣,再熬至稀糊状,放一日夜,涂患处,干则随换。3 日后往视之,见露出干枯之骨表面湿润,患者曰:痛稍轻,夜睡得眠片刻。此用药应验之兆也,可治之。遂拟温阳解凝、扶正化毒法,内服外敷。内服处方:生黄芪60g,当归24g,熟地黄15g,麻黄3g,肉桂3g,炮姜3g,炙穿山甲6g,炒白芥子9g,陈皮9g,金银花30g,生甘草9g,牛膝6g,7剂,水煎,兑温黄酒服,1 日1 剂。外用:生肌玉红膏少加麝香、冰片、天然牛黄为细粉混匀,厚涂患处,1 日一换。 9 月17 日二诊。露出之骨面层微软,腿肿略消,疼痛渐轻,嘱上方金银花减半,加鹿角胶9g(烊冲),续服7 剂。外用药不变。 9 月25 日三诊。患肢水肿消去大半,灰暗之色已退。用煎好的生姜水温洗患处,露出之骨表层灰黑而软,边有裂缝,用手揭之离骨而脱,如皮状,厚约0.7cm、长宽约10cm。见骨面色白有光泽,骨质未坏也。复用前膏厚涂,内服自拟冲和汤加减。内服处方:生黄芪60g,党参15g,当归15g,金银花15g,熟地黄15g,鹿角胶9g(烊冲),炒白芥子6g,陈皮6g,肉桂3g,炮姜1.5g,牛膝3g,生甘草9g,7 剂。外用:每日用生黄芪煎汤温洗2 次,外敷加味生肌膏2 次。 10 月5 日四诊。患肢水肿消尽,露出之骨新肉已长平,色如桃花,脉症续有好转。原方续服7 剂,外用药不变。 10 月14 日五诊。患者饮食、睡眠已恢复正常。仅新生肉芽无皮,擦之流血,色鲜红。用生皮法(自配),内服药原方续治。 1 个月后往访,患处愈合,新肉生皮,已不出血,而痊愈。 按语:此例患者起初本属热证、阳证,失治溃烂后渐转虚证、寒证,以至毒陷见骨。经我治后,遂从虚寒转为半阴半阳,继而正复痊愈。此乃分阴阳虚实治之又一证也。 76.脱疽坏症 余某,男,19 岁,农民。1974 年6 月7 日首诊。患者因劳动时不慎,被柴草扎伤右足大趾大敦穴处,未在意。不及2 日,患处水肿,疼痛麻木,曾在某医院外科清创治疗,但患处时流臭水,淋沥不净。5 天后右足大趾皮肉烂尽露骨,骨色灰黑,患肢自膝下通肿,色灰暗,按之深陷不起,疮口流水增多,医院要求果断截趾,以免影响足踝,导致肢残。视患者右足大趾上一半的肉已烂去,趾骨半露,色微枯黑,时浸臭水。此脱疽溃后虚证,当速温补气血,以化其毒凝。方用千金内托散加减。处方:党参9g,生黄芪15g,防风、白芷各6g,当归12g,肉桂2.1g,苍术、白术各12g,牛膝12g,乌附子1.5g,生甘草6g,5 剂。外用:生姜、荆芥、防风、雄黄、枯矾各等份煎水洗患处,再涂以玉红膏,膏外撒以二味拔毒散,盖以净纱布,以防尘染。上法治之两日夜,患处所露之骨已长出嫩红色新肉,俗称 “肉芽”,覆盖趾骨。如法调治7 日,坏水渐少,腿肿缓消,足背皱皮,色转红润。内外治法不变,续调5 日。 7 月17 日三诊。疮上已长满新肉,肿势大消。
相关推荐:
武当青书:诸天荡魔至洪荒
我的傻白甜老婆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我的风骚情人
篮坛大亨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红豆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深宵(1V1 H)
淫魔神(陨落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