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之后,刘禅和岳飞俩人虽然都觉得这主意总体不错。 但是,是不是有点儿太激进了? 毕竟,北地还有不少一直心怀大宋的百姓,像辛弃疾一家这样的,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这样都把人扔到工地上,会不会寒了这些人的心? 当他俩把这个问题扔出来之后,赵鼎一时间也犯了难。 确实,对于这些心怀大宋的人,基本就是以后维护北地稳定的中坚力量。 这要是让他们寒了心,那可就不美了啊。 可是,这种事儿该怎么鉴别? 总不能一个个的把人家的心挖出来看看吧? 狗都干不出来这事儿。 一看赵鼎也犯了难,仨人便开始大眼儿瞪小眼儿的一起想起了办法。 正在他们三人冥思苦想之时,坐在岳飞身边的辛弃疾悄悄的拉了拉他的衣服。 看到他这个动作之后,岳飞还没来得及问话,刘禅就赶紧问道: “大......呃,小辛啊,你从小就生活在北地,你对此有什么想法吗?” 见问到了自己,辛弃疾便起身不卑不亢的回道: “官家......” 结果他刚站起来说了两个字儿,就被刘禅给打断了。 “今天不是朝会,坐下说!” 扭头看了一眼岳飞,见岳飞点头之后,辛弃疾才行礼道: “谢官家。” 谢完了重新坐下之后,他才开口说道: “官家、师傅、赵相,草民觉得......” 他的话则说到这里, 又被刘禅给打断了。 “你不用自称草民,虽然你现在还没有官身......” 说到这里,他突然停下来看向了岳飞。 “爱卿啊,朕给他赐个官身?” 一听这个,岳飞马上摇头道: “官家您可千万别。 他想要官身,那就让他自己到科考上取。 他想要军功,那就让他自己到杀场上拿。 臣只负责把毕生所学传授给他,可不会给他走后门儿。” “可是,上一次人家都已经战场上斩将了,这军功足够封官儿了啊。” 刘禅这么一说,岳飞想也没想就回道: “那是臣对他的入门考核,不计功!” 一听岳飞这么说,刘禅整个人都无语了。 “几个孩子你就是这样,现在收个徒弟你还是这样。 爱卿啊,这样不好。” “咋不好了? 几个孩子现在不是都成长的挺好?” “......” 知道跟岳飞掰扯不清,他干脆看向了辛弃疾。 “小辛啊,你不用听你师傅的。 你上次斩将可是大功,朕封你为正五品上的定远将军,如何啊?” 谁知道他说完了之后,辛弃疾的头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 “官家,师傅说了那一次是入门考核,不计功的。” “......” 好嘛,人家这是周瑜打黄盖,管不了管不了啊。 “那就这样,朕在武学和太学都给你留一个入学的名额。 以后你在朕的面前,就自称学生,不要再称草民了,知道吗?” 这一次,辛弃疾倒是爽快的谢恩。 “好了,那你继续说吧。” “是!” 应了一声之后,他便继续说道: “官家,学生觉得你们可能全都想多了。” “啊? 为什么?” “因为心怀故国这个事儿,对于个人来说是论心不论迹。 但是,对于朝廷来说,却只能是论迹不论心。” 这句话一出,三个人马上就被勾起了兴趣。 “哦? 怎么说?” “官家,师傅、赵相,我们都知道,这条连接京城与上京之间的铁路一旦修成了之后,造福的将是整个北地。 对于生活在北地的百姓们来说,修铁路不仅仅是一个让他们吃饱饭的营生,更是在建设自己的家乡。 如果一个人连建设家乡这样的事情,都不愿意尽心尽力的去干,那他说自己心怀故国,又会有几分的可信度呢? 所以,学生的建议,是根本就不用考虑那么多。 就让这条铁路,成为北地百姓的筛选器。” 辛弃疾讲完了自己的建议之后,赵鼎击掌赞道: “说的好,说的太好了。 “官家,正该如此,正该如此啊。” 看了眼激动的不行的赵鼎,刘禅马上就看向了岳飞。 “爱卿觉得如何?” “官家,臣以为弃疾所言极是。 之前是臣对于北地太过于紧张,总想着这些地方已经多年不闻王化,如今好不容易重归华夏,所以生怕哪里作的不好,让他们伤了心。” 岳飞说完了之后,刘禅马上心有同感的说道: “没错! 对于朕来说,北地的百姓就像是朕流落在外的孩子。 朕总想着,孩子好不容易回来了,应该尽量弥补他们一点儿。 但弃疾刚才的话提醒了朕,朕就算想要弥补他们,也得先看一看,他们是不是从心里认下了朕这个君父。 如果他们已经成了数典忘祖的白眼儿狼,朕也有的是力气和手段去调教他们。” “官家圣明!” 三人齐声说完这一句之后,岳飞就马上说道: “官家,臣这次回来的急,所以就让陆游和云儿俩人代管北地之事。 但这只是权宜之地而已,您看看是不是按吏部赶紧派遣官员过去治理?” 岳飞这么一说,刘禅噌的一下就从凳子上站了起来。 “你打下的地盘儿,凭啥让朕派人去治理? 你自己看谁合适就派谁去,这事儿不用跟朕商量。 你把名单定好了之后,朕给你批准就行。” “......” 见刘禅又是这个态度,赵鼎在一边儿捂着嘴嘎嘎直乐,而岳飞则是相当的无语。 结果,还没等他辩解呢,刘禅就又继续说道: “而且,你不是已经安排了陆游跟岳云俩人吗? 朕觉得他俩就挺合适。” 第833章 陛下咱改革科举吧? 刘禅淡定的说出岳云和陆游俩人就挺合适之后,岳飞差点儿没炸了。 “官家,这哪儿合适了? 虽然被金国占领的半壁江山早就收回来了,但金国本身也还有四路十四州几百个县呢。 你就交给这么两个毛头小子?” 看着已经近乎咆哮的岳飞,刘禅两手一摊。 “这咋了? 你和赵卿不是一直都把务观当宰相培养的吗? 朕给他个地盘儿让他提前练练手,很合理吧?” “我......” 眼看岳飞被自己怼对无话可说,刘禅马上乘胜追击。 “还有,小云的吐蕃可比金国大多了,朕不让他练练手,将来怎么管理封地?” “我......” “我什么我? 难道朕说的不对吗?” 看着满脸得意的刘禅,岳飞突然就发现了漏洞。 “官家,您也说了呀,岳云的封地,不对,是他儿子的封地,在吐蕃呢,不在金国那旮沓。 你把那里交给他练手,这像话吗? 你赶紧给他弄回来吧,要不然......” “要不然怎么样?” “要不然我现在就把他扔吐蕃去,不让回来那种。” 岳飞这话一出,刘禅顿时惊了。 “你......你也太狠了吧? 小云他还是个两百多个月大的孩子,你竟然要把他扔到那么远的地方?” 这一次,轮到了岳飞两手一摊。 “那臣管不了,反正金国那旮沓是朝廷的地盘儿,官家您得派人去治理。” 岳飞耍赖般的两手一摊,一下子把刘禅弄的不知道怎么接招了。 就在他想着怎么搞之时,突然发现赵鼎在一边儿乐得肩膀一耸一耸的,跟中风了似的。 看到这个,他瞬间有话说了。 “你还好意思笑? 你可是宰相,培养选拔人才都是你的任务。 结果你看看你干了什么? 岳爱卿好不容易打下来那么大一块地盘儿,你却拿不出来足够的官员去治理,逼得朕只能逮着岳云和陆游两个孩子薅丫毛。 你不反省就算了,你还在那儿嘎嘎嘎的笑。 你的良心就不会痛吗?” 吃瓜吃的正爽呢,突然吃到了自己的身上,赵鼎噌的一下儿就站了起来。 “官家,您说话要讲良心啊。 那是臣不知道选拔培养人才吗? 这几届的春闱,朝廷每次选拔的人才都比以往多两倍还多。 但官家您是怎么用的? 赵鼎,蓬莱缺人了,再派一千个官员过去。 赵鼎,天竺缺人了,再派五百个官员过去。 赵鼎,蒲甘人手也不够了,先派六百个支援一下。 赵鼎,安南也捉襟见肘了,再给加三百个人。 除了这些之外,孟都和胡铨俩人在南海那边每打下一个地点,朝廷就得新派官员过去。 那是人,又不是物件儿。 臣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变不出来这么多的人啊。” 赵鼎这么一哭穷,刘禅马上反应了过来,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怪只怪这些年大宋开疆拓土的速度实在是太快,官员实在是不够用了。 有时候他都忍不住想,之前那个备受三冗问题困扰的大宋,是不是真的存在过。 为啥朕就不能有这种烦恼呢? 心里乱七八糟的想着,刘禅也知道自己这次算是甩锅失败了。 但是,想让朕给你赵鼎认错? 不可能! 你又不姓岳。 于是,他啪的一声一拍桌子,然后便气势十足的说道: “朕不管! 你才是宰相,人手不够就是你的问题。 朕不管你想什么办法,朕只要有足够的人才。” 刘禅这么一说,赵鼎激动的差点儿没奸笑出声。 嘿嘿嘿,等得就是您这句话。 于是,他便拱手说道: “官家,您想要足够的人才,臣倒是有个办法。” “什么办法?” “改革科举!” “改革科举?” 看着一脸震惊的刘禅,赵鼎胸有成竹的说道: “没错! 想要解决朝廷目前人才匮乏的问题,唯有改革科举。” “你打算怎么改?” “官家,咱们目前的科举,考的是经义、策、论。 之所以要考这些,目的是通过这几项考核,选拔出能明理、通事非、懂大局的人才,来旨在选拔能够代天牧民。 但是,在实际的政务之中,有大量的官员所经手的政务其实非常的具体而且也相当的专业。 对于这些官员来说,只要其专业知道过硬,哪怕不通经史子集,其实也并不影响其处理公务。 因此,臣以为不妨将科举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还和以前一样,考比对义、策、论。 能通过这类考试的学子,主要作为各级行政长官来进行培养。 而第二个部分,则是把那些专业性较强的职务统计出来,分别考核对应的知识。 只要专业知识能过关,朝廷便可以录用。” 赵鼎说到这里,岳飞马上问道: “赵相,如果按你所说,那通过第二种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将来该如何晋升? 毕竟,这些人不通经史子集,也就不懂治国的道理。 如果将来把这些人晋升的郡县主管的位置上,很可能会出大问题的。” 岳飞问完了之后,刘禅马上激动的说道: “没错! 岳爱卿问的正是朕想问的,不通经史子集,绝对不能做郡县的主官。 更不要说进中枢了,这更是想都不要想。 但是,也不能不给人晋升的机会啊。 那样恐怕就没什么人愿意参加你这第二种科举了。” 俩人说完了之后,赵鼎便胸有成竹的说道: “官家,臣的设想是这样的。 既然将科举分成了两类,那就给他们安排两条不同的晋升路线。 考经史子集出来的人才,还有以前一样,一步步从郡县慢慢儿选拔晋升。 而参加第二类科举出来的人才,则只能在自己的衙门之类晋升。 比如工部负责官道修建的官员,如果在县一级工部衙门干的好,便可以晋升至郡一级的工部衙门来负责官道修建。 只要他表现的足够出色,完全可以直接晋升至工部。 但就算到了工部,他还是负责道路修建。 如果他想担任负责其他政务的官员,就必须重新参加考核。 甚至,如果他想担任某一级别的行政主官,则必须重新参加科举。 不知官家以为如何?” 第834章 岳飞:原来是我保守了? 不知官家以为如何? 看着一脸希冀的赵鼎,刘禅想说自己没太听懂。 但是,朕在岳爱卿面前可以露怯,在其他人面前必须是明君。 明君怎么可能听不懂? 于是,他想也没想就问道: “岳爱卿你怎么看?” 岳飞丝毫没意识到这是刘禅的丝滑甩锅,听到问题之后,他马上就看向了赵鼎。 赵鼎想改革科举这事儿,之前和他提过。 但他一直没敢答应。 因为,自科举诞生那一天开始,学子们参加科举就是为了当官儿。 当官儿是为了干什么? 自然是代天牧民。 可要按赵鼎这么改了之后,有相当一部分的官员,将会一辈子无法实现他们代天牧民的愿望。 他们能干的,就是一辈子死死的盯着那一件差事。 既使他们从州县做到了京官儿,还是干那一件事儿。 这样的制度设计,真的会有学子去参与这个科举吗? 如果改革了之后没人参与,或者参与的人数很少,达不到优中选优的目的,那朝廷的脸可就丢大了。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让岳飞不敢轻易的下这个决心。 假如这个改革真的成功了,大量技术性官员占据了岗位之后,留给政务型官员的位置就少了。 位置少了之后,朝廷录取的人数就必须也要相应的减少。 这样会不会引起学子们的反对? 正是因为这两点顾虑,赵鼎提出这个想法之后,他才没第一时间表达意见。 他的本意,是想着先放出点儿消息吹吹风,试探一下学子们的反应,等他打完了金国之后再说。 毕竟,在他原来的预计之中,像这样的灭国之战至少要打个两至三年。 当时他提出来这个想法之后,赵鼎也同意了。 可他没想到,他还没开始发力呢,金兀术竟然果断的跑了。 这一下子,对金国之战竟然就这么结束了。 结果,就被赵鼎打了个措手不及。 从他俩开始商量到放出消息,这一共也不到半年的时间。 消息根本就没经过充分的发酵,学子们尚处于一个应激的阶段。 这个时候提出来,稍微早了一点儿。 但赵鼎的话都说出来了,总不能再给塞回去。 想到这里,他便看着赵鼎问道: “赵相,你这个想法本帅很好。 但是,具体操作是不是再缓一缓?” 岳飞这么一说,赵鼎再次叫起了撞天屈。 “元帅,我也想缓一缓。 可谁知道您这么快就把金国给平了,这一下子多出来这么大个人员缺口,我也很无奈啊。” “可这么突然的改革,万一没人参与怎么办?” 听到这个,赵鼎顿时放下了心。 “元帅,这一点儿您尽管放心。 您忙着在金国打仗的时候,我已经把这个方案推敲了无数遍。 咱们现在只是缺可用的官员,但并不缺少学子。 相反,每次春闱之后,都有大量的学子因为表现不佳而郁郁不得志。 这些失意学子的学问自然不算顶尖,但他们也都至少寒窗苦读十年,不仅识文断字还懂圣人道理。 有了这样的基础之后,只要他们愿意去钻石一门手艺,应该是很快就能上手甚至是精通。 我们如此改革之后,既能为朝廷招揽足够的人才,也能为这些学问不算顶尖的学子提供一个入仕的机会。” 赵鼎说完了之后,岳飞不由的点了点头。 他这边一点头,刘禅也马上跟着点了点头。 不过,他俩点头之后,还没来得及说话呢,赵鼎就又继续说道: “而且,元帅您也不会担心,他们担任了技术型官员了之后,会因为一生只能困于一个岗位而懈怠。” “哦? 此话何解?” “元帅可知道,为何天下的学子都觉得科举之路难于上青天?” 听见这个问题,岳飞想也没想便答道: “那自然是因为他们学问不精。” 他一说完答案,赵鼎便笑着说道: “元帅说的没错,但这只是其一。” “哦?还有别的原因吗?” “当然。 除了自身学问不精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他们不通实务。” “不懂实务?” “没错! 科举的目的,是为了替朝廷检拔人才。 除了经义是考察学子的学问之外,剩下的策、论都是在考察他们对于如何施政的理解。 但他们本身并没有参与过任何的政务,甚至连朝廷是如何运转都搞不清楚。 因此,除了少部分的天纵之才以外,大部分学子的策、论都显得过于天真。 但就算是这些天纵之才,通过了科举之后,也要先观政,,才会下派去接触实际的政务。 这便是学子不懂实力的弊端。” 说到这里,赵鼎话锋一转,便接着说道: “可是,岳元帅您想一想,当这些学子以技术型官同的身份进入了朝廷之后,哪怕他们只是负责具体的业务,也会慢慢的了解的政务到底是什么。 有了这些经验,再加上他们本身的学识。 如果他们再次去参加科举之时,岂不是要更加的容易?” 赵鼎说到这里,岳飞和刘禅俩人都是眼前一亮。 这老赵,真他娘的是个天才。 心里生出来这个想法之后,刘禅正要答应,却听到岳飞又再次问道: “可是,朝廷的技术型官员多了之后,留给参与经义科考的那些学子们的官员可就少了。 万一他们要是闹起来,也不好处理啊。” 谁知道他这话问完了之后,赵鼎却是笑眯眯的看着他,就是不说话。 被赵鼎笑眯眯的样子看的心里直发毛,岳飞不由的彺后退了一步。 “你这样看着我干什么?” “嘿嘿嘿,那是因为元帅您刚才问的那个问题,只有您才能解决呀。” “我? 你想让本帅强力镇压? 不行不行,这些学子都是大宋未来的希望,岂能强力镇压? 那不是寒了他们的心嘛。 不行,绝对不行! 本帅的手段只对外敌,可不会用到自己人身上。” 岳飞毫不犹豫的说完了之后,结果却是收到了赵鼎好大一个白眼儿。 “元帅你想什么呢? 我的意思是,只要你开疆拓土的速度足够快,你说的那个问题,就永远不会出现。” 第835章 官家,臣妾恭喜你发财了啊! 只要你开疆拓土的速度足够快,你说的问题就永远不会出现。 赵鼎的话直接让岳飞呆立当场,好半天没反应过来。 搞了半天,原来是我保守了啊。 嘴巴张了好几次,发现这话实在无法反驳之后,岳飞只好扭头看向了刘禅。 “官家,臣以为赵相这个改革之法甚好。” 岳飞这么一说,刘禅马上笑着点了点头。 “既然爱卿你也说好,那明日早朝朕就颁布圣旨开始执行。” ...... 第二天的早朝之上,大臣们还没从岳飞突然回京的懵逼之中反应过来,刘禅便笑眯眯的说道: “诸位爱卿,朕有个小事儿要通知你们一下。” 他这么一说,大臣们一时间也顾不上岳飞了,纷纷拱手应道: “官家请讲!” 然后,他们就听到刘禅非常淡定的从嘴里吐出来五个字儿。 “朕要改革科举!” “......” 寂静,是此时大殿上的主旋律。 谁也没想到,官家竟然会如此轻描淡写的,就向他们扔出来这么大一个炸弹。 改革? 科举? 是我们知道的那个科举吗? 这可是关系国本的大事,你这开玩笑的语气,是认真的吗? 过了好大一会儿,大臣们终于反应了过来。 “官家,科举关系国本岂能轻动,还请官家慎重啊。” “是啊,还请官家慎重啊。” 看着一个个出列请求慎重的大臣,站在前面的秦桧整个人都无奈了。 本官怎么就跟你们这些蠢才同朝为官了呢? 你们没看赵鼎和岳飞俩人淡定的就像在看戏一般吗? 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们已经开过小会了啊。 你们都已经是成熟的官员了,难道连小会定大事儿,大会定小事儿的道理,都不懂了吗? 在心里把出列的官员统统骂了一顿之后,秦桧便悄悄看了岳飞和赵鼎一眼。 哼,一定又是你们两个合起伙来欺负官家。 官家不敢明着反抗你们,但他故意把那么大一件事儿,用如此轻措淡定的语气说出来,就是官家无声的反抗。 想到这里,他就又看向了刘禅。 官家您放心吧,您求救的信号臣已经收到了,臣不会让您孤军奋战的。 想到这里,他便出列问道: “官家,不知您打算如何改革科举?” 听到秦桧的问话,刘禅马上便说道: “你们都知道,岳爱卿已经覆灭金国,为我大宋报了靖康之仇。 但是,同时也赞成了一个问题,就是朝廷的官员又不够用了。 所以,此次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顺应局势,尽量多的用朝廷检拔人才。”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等大家消化了一会儿之后,才接着说道: “至于具体的改革方案嘛,就由赵卿给大家讲一讲吧。” 他一说完之后,赵鼎就马上从大臣之中出列。 看着出列的赵鼎,秦桧暗道一声果然如此。 哼,你们想造着大胜之威操纵科举,培植自己的党羽? 等着吧,老夫一会儿就把你们虚伪的面具给揭下来。 可是,等赵鼎把改革的方案说完了之后,秦桧一时间却有些傻眼儿。 因为,他发现完全挑不出毛病。 这个改革方案,竟然是一个所有人都受益的方案。 那些学问优秀的学子,可以继续考自己的经史子集,只要考上了就有官儿当。 那些学问不怎么样的,则可以去挑一问专业技术,然后去参加相应专业的科举。 如果考上了,同样有官儿作。 虽然这种官员的上升渠道相对来说窄了一点儿,但朝廷都不嫌弃你学问不精,你还敢嫌弃上升渠道窄? 还是赶紧找个赛道上车再说吧! 秦桧想了半天,愣是没想出来有谁会因为这个改革而利益受损。 这特么不合理啊,以前的每次改革,一部分人受益的同时,就必然会有一部分人利益受损。 一方想要多得利,一方想保住固有的利益,双方便会斗的你死我活,最终导致改革进行不下去。 就像熙宁年间,宰相王安石的改革。 按理说那次改革的初衷没有问题,制定的政策也基本对症,但为什么最后会弄到一地鸡毛? 说白了便是新旧两党的利益无法调和。 所以,赵鼎这货到底是怎么想出来了这样一个所有人都受益的改革? 就在他百思不得骑姐之时,他突然脑子里灵光一闪。 是了! 这并不是赵鼎的水平就比王安石要高,而是因为岳飞。 或者说,是因为大宋的地盘儿在不断的扩大。 因为大宋的地盘不断的扩大,让原来饱受冗官之苦的大宋,开始变得官员不够用了。 而且,这个缺口还相当的大。 正是因为缺口太大,大到足以让所有人吃饱。 所以,这次改革才能全是受益者。 想明白了这一点儿之后,他心里突然冒出来了一个想法。 老夫之前几次想帮着官家从岳飞手里夺权失败,就是因为朝廷的权力只有那么多。 而且,那些权力已经基本被岳飞给把持完了。 老夫现在无兵无权无钱,想从他手里虎口夺食,确实是太难了。 既然如此,老夫为何不能效仿赵鼎这一次的改革,直接把朝廷的权力做大呢? 只要朝廷的权力变得足够大,那么总有一部分会落到官家的手里。 而且,我要是能主导这个权力变大的过程,那岂不是就能让更多的权力落到官家手里。 等官家手里掌握的权力足够大了,便有了和岳飞抗衡的资本。 这样,官家便能一步步重新掌控整个大宋。 等到了那个时候,就算金兀术把他做的那些事儿给说出来,官家肯定也能保我一命。 可是,到底应该怎么把朝廷的权力给变大呢? 就在秦桧苦思冥想这个问题之时,反应过来的大臣们一个个的已经压不住自己心里的惊喜了。 他们是真的没想到,竟然还有这种美事和。 技术性官员的晋升渠道不够宽? 这也叫个事儿? 家里的那些败家儿子们,想要通过科举肯定没戏。 但是,让他们学个技术总没问题吧? 实在不行,就拿钱砸呗。 只要他们能考过,这不就吃上皇粮了吗? 于是,大臣们便一个个的开始高呼官家圣明。 看到这么大的改革,竟然没一点儿杂音的全票通过,刘禅的心情那是相当的好。 下了朝之后,刘禅带着岳飞、赵鼎等人正哼着小曲儿往御书房走呢,就看到高软软在外面等着他呢。 “爱妃,你怎么来这儿了?” 听到这问话,高软软便笑咪咪的回道: “官家,臣妾恭喜你发财了啊!” 第836章 糟糕,高看天下英雄了! 官家,臣妾恭喜你发财了啊! 高软软笑眯眯的一句话,直接把刘禅给搞的一头雾水。 但过了一会儿之后,他突然就反应了过来。 “爱妃,蓬莱那边运钱的船又到了?” “......” 看着一脸喜色的刘禅,高软软差点儿没忍住把白眼儿翻出来。 “官家,蓬莱的钱本来就是您的,算不得发财。” 听到这个,刘禅竟然有点儿小失落。 “不是蓬莱的钱到了啊。 那难道是孟都在海上或者胡铨又把哪个国家打下来了? 朕就知道他们俩肯定行的,他们果然没辜负朕的期望。” “呃,他们就算打下来地盘,也是朝廷管理,这也算不得发财。” “啊? 这也不算啊?” 郁闷的说了一句之后,他突然又惊喜了。 “难道是爱妃你又发现.......” 结果,这一次还没等的话说完呢,赵鼎嗷一嗓子就跑到了他俩中间。 挤过来之后,他甚至把刘禅给拱到了一边儿,然后才看着高软软说道: “娘娘,朝廷有钱。 您想到了什么好生意呀? 有财大家一起发呗,朝廷要的不多,一半儿股份。 怎么样?” 看着一直把自己往一边儿拱的赵鼎,刘禅整个人都无语了。 “赵卿,朕有必要提醒你一句。 这是朕的爱妃,不是朝廷的爱妃。 朕的爱妃做点儿小生意补贴一下家用,她容易吗? 你能不能不要什么事儿,都非得来掺和一脚?” 刘禅的话一说完,赵鼎马上就扭头看向了他。 “小生意? 官家您就别忽悠我了,刚才我都听见了,娘娘说的是恭喜您发财了。 娘娘哪次恭喜您发财的时候,您发的财能小了? 您可别忘了,前几天您大手一挥,就给全国的百姓免了一年的税。 然后,
相关推荐:
绝对占有(H)
修仙:从杂役到仙尊
误打误撞(校园1v1H)
小白杨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蔡姬传
醉情计(第二、三卷)
【综英美】她怎么不讲wood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云翻雨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