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的三爷作为夫君,每到这种时候,她就只能用魏旸的世子之位安慰宽解自己。可人总是容易渴望自己没有的东西,她还是希望魏旸能给她同样的宠爱,希望魏旸能像三爷一样优秀,让她由衷地仰慕这个男人。 如今,魏旸的前途可能会更上一层楼,假如魏旸真有做太子、做皇上的那一日,这份荣耀,足以淹没她所有的羡慕与不甘,哪怕魏旸再也不来她的屋里,只给她那个位置应有的敬重,徐清婉也不在乎了。 畅远堂。 二爷魏昳同样为此事辗转反侧。 他盼着父王入京做储君,盼着回京城那富贵地,只是,如果没有大哥该多好,他就能更近一步了。 身边忽然响起纪纤纤的叹气声。 魏昳:“你叹什么?” 纪纤纤靠到他怀里,酸气十足地道:“就是不舒服,您一点都不比大哥差,我的娘家也没比徐家差太多,就算父王坐上那个位置,好事也都落到了大房头上,咱们什么都捞不到。” 魏昳自嘲道:“还是能捞到的,郡王变亲王。” 纪纤纤:“那能一样吗?” 亲王看起来与他们毫不沾边时,就觉得做个郡王也不错,可一旦成了皇子,距离那个位置只有一步之遥,谁还想当亲王? 魏昳拍拍她:“算了,别想那么远,走一步是一步吧,我是老二,该操心也有人比我更操心。” 澄心堂。 一直到半个月的服丧结束,魏曕才又在后院留宿了。 从月初殷蕙生病算起,到这半个月的服丧,两人有二十来日没在一起。 殷蕙感觉到,今晚的魏曕比她预料得更炽烈,仿佛前面每一晚的火他都攒着,一股气留到了现在。 可殷蕙也清楚,他这份炽热并非只因为夫妻小别,应该也有那道京城急报的影响。 自己的老子可能会变成太子,可能会拥有一份更大的家业,做儿子的也会高兴吧? 这不,完事了,魏曕还不想睡呢,有一下没一下地拨弄着她的头发。 殷蕙困了,抓住他的手道:“您不睡,我还睡呢。” 魏曕垂眸,看到她闭着眼睛,眉皱着嘴嘟着,是真的想睡。 魏曕很意外。 太子一逝,王府里面暗潮涌动,人人都盼着一件事,彼此之间心照不宣,她竟然该吃吃该睡睡,一点别的心思都没有? 因为出身商家,没有想到那么远? 还是她安于现状,并无野心? “睡吧。”不再扰她,魏曕回了自己的被窝。 听着她规律清浅的呼吸,魏曕竟然也就跟着睡了过去,睡了这半个月来第一个好觉。 第65章 京城,建隆帝痛失爱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人眼瞅着又老了几岁。 “皇祖父,您保重身体。”太子长子魏昂接过御医送来的养神汤药,坐到龙榻前,亲自喂起老皇帝来。 建隆帝看着自己最疼爱的长孙,心疼道:“光顾着说朕,你自己去照照镜子,都瘦成什么样了。” 魏昂苦涩垂眼,两行泪便滚落下来。 他二十七岁了,眉眼酷似太子,长得文质彬彬的,清俊儒雅,他这一哭,建隆帝的心又揪了起来。 他的前半生,四处征战打下这万里江山,等他坐稳龙椅,儿子们都已成年,除了太子留在京城,另外三个儿子都封了藩地替他驻守边疆。可以说,他没有享受过什么父子天伦,直到长孙出生,日日在他眼皮底下长大,建隆帝才弥补了做父亲时的遗憾。 “莫哭莫哭,还有皇祖父。”建隆帝拍了拍孙子的肩膀。 魏昂偏头,用袖口擦擦眼泪,继续服侍建隆帝喝药。 建隆帝身体好转后,重新上朝,一上朝,便被臣子们催着立新太子,毕竟他的年纪也摆在这儿,说不定哪天就没了。 建隆帝亦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还需要深思熟虑。 终于,过了一个年,考虑得也差不多,正月十六这日下了早朝,他叫来五位内阁大臣,商议立储之事。 有人试着举荐燕王。 唯一的嫡长子死了,庶出皇子们只能按照长幼顺序来,那二皇子燕王当之无愧。除了长幼,燕王戍边有功,那都是货真价实的政绩。 建隆帝沉吟半晌,道:“燕王好武,可戍边打天下,不适合守天下。” 帝王若穷兵黩武,害国害民。 刚刚举荐燕王的那个阁老便不说话了。 战功赫赫的燕王都不行,屡次触犯律法全靠太子求情才赦罪的秦王、代王就更不行了。 于是,首辅黄仁道:“皇长孙仁厚纯孝,颇有仁君遗风,可为储君。” 建隆帝仍是沉吟,然后看向其他几位阁老。 阁老们察言观色,一致同意。 平城,燕王府过了一个看似低调实则人人欢喜的新年。 殷蕙面上笑得好看,心里的弦却渐渐收紧,知道公爹燕王即将迎来新年的第一个沉重打击。 公爹不高兴,全燕王府的人都得小心翼翼。 为了不被公爹盯上,从太子病逝后,殷蕙就再也没有出过王府,只与周叔、祖父保持书信往来。 魏曕还问过她为何不出门了,被殷蕙用天寒地冻懒得动弹搪塞了过去。 果不其然,正月下旬,建隆帝下旨昭告天下,册封皇长孙魏昂为储君,称皇太孙。 建隆帝单独发给燕王的圣旨比朝廷官文先送到燕王府,尚不知圣旨内容的燕王将妻妾儿孙们都叫了出来,全府上下一起恭迎圣旨。 这阵仗,还有众人面上隐藏得很好却依然有迹可循的喜意,弄得传旨的公公笑容都微微僵硬起来,待所有人都跪好,传旨公公清清喉咙,开始宣读圣旨。 圣旨最开始,建隆帝便先对儿子燕王表达了端文太子去世给他带来的沉痛打击,由此越发地思念远方就藩的其他儿子们来,嘱咐燕王照顾好身体,千万别再让承受割肉断臂之痛。跟着,建隆帝又夸了一通皇长孙魏昂的纯孝,那是一个多么好的孙子啊,再顺理成章地要封好孙子做储君,并希望文武双全的燕王继续替皇家镇守边关,魏家祖孙三代继续开创一片盛世天下。 燕王听到前面一段,再次以袖拭泪,听到中间一段,燕王仿佛悲伤难抑般深深地垂下了头,到了最后,他哭着叩首,领旨谢恩,表明自己一定不会辜负父皇的厚望。 殷蕙默默地跪着,能看到斜前方徐王妃苍白的脸色,也能看到旁边纪纤纤愕然张开的红唇。 因为重生,众人白高兴时殷蕙能保持一颗平常心,但这会儿众人要准备迎接公爹持续数月的易爆易怒了,殷蕙就再也无法淡然了,恨不得接下来的几个月都不用离开东六所。 接了圣旨,传旨公公去客房歇息了,殷蕙等人跟随着燕王哗啦啦地站了起来。 所有人都看向燕王。 燕王的目光,落到了长子魏旸脸上。 魏旸紧张得垂眸静立,不知道父王为何要看自己,不知道要不要说些什么。 燕王实则在透过儿子看另一个人,那个他根本没有见过几面的侄儿魏昂。如果他没有记错,魏昂只比自己的长子大两岁,今年才二十七,一个从小到大可能都没离开过京城只知道跟着先生们读书的侄儿,凭什么踩在他的头上?父皇英明一世,怎么到老却糊涂了?还是说,因为他离开京城太久,父皇早忘了他这个儿子,只喜欢养在身边的孙子? 怒火在胸口翻滚,烈焰一浪高过一浪,而这怒意,全通过眼神落到了被他注视的魏旸身上。 魏旸再也承受不住,眼看就要跪下去,徐王妃及时走过来,挡在儿子面前,目光温柔地看向燕王,微笑道:“王爷,朝廷新立储君是喜事,您看咱们要不要安排一场晚宴庆祝庆祝?” 燕王还是愤怒,但被徐王妃一提醒,他那快要烧成灰的理智也回来了。 朝廷来宣旨的人还在王府,此时若传出他暴怒的消息,那些人会怎么想,父皇知道了会怎么想? 于是,燕王就笑了出来,对徐王妃道:“是该庆祝,你来安排吧,我去给父皇写封回信。” 说完,燕王先行离去。 徐王妃用警告的眼神扫视一圈众人,委婉地提点几句,便让大家散了。 魏旸、魏昳都还要去当差,魏曕甚至还在卫所并不知道此事,殷蕙等小辈女眷带着孩子自行往东六所去了。 进了东六所,纪纤纤终于忍不住,小声对徐清婉道:“大嫂,您说皇上怎么……” “住口。”徐清婉目光严厉地打断了她,“皇上也是你能随随便便挂在嘴边的?再有下次,我会禀明母妃。” 纪纤纤立刻抿紧了嘴巴。 徐清婉再看向殷蕙,见殷蕙神色恭谨,知道她不像纪纤纤那般在这种事情上口没遮拦,便没有多说什么。 终于回到澄心堂,殷蕙长长的松了口气,让安顺儿派人去给魏曕报个口信儿,然后再聚齐澄心堂所有下人,正式警告了一番,若有人胆敢议论宫中立储一事,她会绑了人直接交给王爷王妃处置,若有人听见别人议论此事禀报上来,一经证实,赏银十两。 下人们你看我我看你,既不敢自己议论,又盼着别人议论让自己听见,回头好拿赏钱。 殷蕙扫视一圈,相信澄心堂里应该没有人敢冒险犯事。 黄昏时分,魏曕风尘仆仆地回了澄心堂。 殷蕙听到消息,来前院见他。 魏曕正在擦脸,既然晚上有家宴,等会儿就要开席了,没时间沐浴。 殷蕙叫安顺儿出去,她站到一旁伺候他。 魏曕放下巾子,看她一眼,问:“可有交待下人不得擅议此事?” 殷蕙点点头,将她定的规矩说了出来。 魏曕:“嗯,这样很好,你也注意些,暂且别外出了。” 殷蕙:“知道的,家里我会照看好,您在外面当差,人多眼杂的,言行上小心些。”小心别挨你爹的骂。 父王的美梦落了空,魏曕心里也有些失望与愤怒,凭什么父王在战场上几次出生入死,却要输给一个晚辈? 他去过京城,见过魏昂,空有仁厚之名却无任何功绩,皇祖父如此安排,连他都不能信服,遑论父王? 只是,此刻听她竟然反过来交待自己,魏曕沉重的心情竟莫名放松下来。 “衡哥儿呢?早点出发吧,别迟到了。” “您换衣服,我这就去叫他。” 这两年燕王府举办了好几次家宴,今晚的宴席气氛看起来最好,然而人人却好像都藏了心事,受邀的传旨公公亦不自在。 殷蕙朝身后看了眼,衡哥儿乖乖地吃着饭,没有像二郎、三郎、四郎那般东张西望的。 很好,这段期间,能不被公爹注意,就是好事。 主位之上,燕王僵硬地维持着嘴角的笑容,一碗一碗地喝着酒,视线漫无目的地扫过席上的众人。 老大?没出息,被他看几眼就额头冒汗。老二?文不成武不就,风流好色,跟他娘一样,也就脸能看。老三?天天绷着一张脸,谁欠他了?老四,总想着去找郭家三兄弟,自家兄弟不好吗?老五,就知道读书,长得跟竹竿一样,将来带兵打仗也指望不上他。 在心里将儿子们数落一番,燕王喝口酒,脸转向了女眷那边。 老大媳妇?仗着自己出身徐家,自命清高,天天端着架子。老二媳妇?空有美色毫无城府,只会拉着老二去玩,一点也不懂相夫教子。老三媳妇…… 燕王打了一个嗝,这一打岔,突然想不起刚刚想数落老三媳妇什么了,盯着小媳妇看了两眼,却又被自己拿着勺子大口塞饭的衡哥儿拐走了注意力。 燕王先是笑,笑着笑着瞪起眼睛来,孙子有什么好,本该属于他的皇位就是被那个只知道在父皇面前卖乖的皇太孙抢走的! “五郎!”燕王重重放下酒碗,突然大叫道。 殷蕙心一抖,魏曕也提起心来。 只有衡哥儿,还在专心吃饭。 “把五郎抱过来!”燕王不耐烦地道。 乳母赶紧拍掉衡哥儿围兜上的饭粒,抱起小家伙匆匆来到王爷的席位前。 衡哥儿小脸茫然地看着自己的祖父。 燕王捏捏孙子的脸,哼了一声:“天天就知道吃,除了吃,你还会什么?” 席上早安静了下来,坐得再远也能听到他的话。 殷蕙替儿子委屈,这么大的孩子当然只知道吃喝玩乐,公爹也真是的,第一通火怎么就出在了儿子身上? 上辈子好像没有这茬啊。 有人替小家伙捏了一把汗,有人暗暗幸灾乐祸,只有衡哥儿,认真思索了一下祖父的问题,然后道:“我还会背诗。” 衡哥儿快两周岁了,这半年来在说话上突飞猛进,不但能说长长的句子,还会转动脑筋了。 燕王似笑非笑:“背一个听听。” 衡哥儿看眼娘亲的方向,从自己会背的几首里面挑了一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天真单纯的小儿,口齿清晰地诵读着。 燕王听着,忽然落下泪来。 故乡,他不止一次思念父皇,可是父皇,好像早已忘了他。 “祖父怎么哭了?”衡哥儿喃喃地问。 燕王吸吸鼻子,拿袖子擦掉眼泪,红着眼圈道:“祖父想你曾祖父了,曾祖父就是祖父的爹,还想你伯祖父,他是祖父的大哥。” 衡哥儿:“他们在哪儿?” 燕王笑中带泪:“曾祖父在故乡,伯祖父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半个多月后,祖孙俩这番对话便由传旨公公带到了京城。 建隆帝闻言,大哭一场,即兴挥笔赋诗一首,表尽思子之情,派人送去燕地。 燕王收到回信,临窗远眺,重新露出笑颜来。 第66章 车马往来,建隆帝给燕王的那封回信是二月底到的。 这封信到的很是时候,因为三月初五便是魏杉与杨鹏举大婚的日子,如果燕王再像之前那般喜怒无常,这场婚事可能都会蒙上一片阴影。 幸好,看过信的燕王又恢复了往日的神采,还主动叫来徐王妃、李侧妃,打听婚礼筹办得如何了。 这个好消息,也由徐王妃、李侧妃传达到了王府各院,包括建隆帝那首感人肺腑的诗。 殷蕙抱住衡哥儿,用力地在儿子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 她很清楚,当日的宴席上,公爹就是想拿衡哥儿出气,也是衡哥儿运气好,歪打正着背了一首思念故乡的诗,引得公爹真情流露也好,趁机演戏给传旨公公也罢,总之都巧妙地向京城的老皇帝传达了思念之情,减轻了老皇帝对公爹可能会心生怨愤的猜疑。 老皇帝再一回信,公爹也没有那么委屈了,虽然以公爹的心性与城府,该暗中筹备的肯定还会筹备,而且会因为少了京城的猜疑而筹备得更顺利。 在夺位这件事上,殷蕙完全支持公爹。公爹大权在握他们这一大家子才能好,公爹若像其他两个藩王一样束手就擒,任凭朝廷扣
相关推荐:
清冷仙尊时刻准备跑路
漂亮大美人被腹黑校草叼走了
缠欢!被清冷佛子撩的脸红心跳
挚爱
火影之最强白眼
花样宠妻:猎户撞上小作精
三岁半修仙,洗白系统早来五百年
成瘾[先婚后爱]
玩笑(H)
光影沉浮(1V1h 强取豪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