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说眨眼就过,只有一次出手的机会。 不管有没有击杀对方,都不可能回头去攻击第二次,因为下一名敌人已经出现在前方。 回头就意味着死亡。 唯一的办法就是冲,一直冲,拼命攻击眼前的一切敌人。 至于漏过去的敌人,就交给后面的战友去解决。 这是徐达教给他的战术,骑兵冲锋永远不要回头,直到杀光眼前的敌人。 他将这话牢牢记在了心里,将之视为圭臬。 此时他也是这么做的,不回头一直冲,一直杀。 不知道过了多久,前方突然一空。 这时他才反应过来,已经杀了个对穿。 回头看了一下己方军队,只是一瞬间他就得出了一个数字,不足七千人。 这一次冲锋就有千余人的折损。 不过剩下的人脸上都充满了战意,就连大食人的骑兵都是如此,再也没有了之前的惶恐。 显然这一战,让他们找到了自信。 再去看帖木儿一方,发现他们军阵已经有些混乱,对方将领正努力的重整阵型。 徐膺绪自然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大笑道: “兄弟们,重整阵型,随我杀过去。” “杀。”先是他身边的人跟着呐喊。 “杀杀杀。”接着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一起呐喊。 这一刻,士气达到了巅峰。 以最快的速度,重新摆出尖锥阵型,秦军再次向着敌人军阵冲了过去。 此时帖木儿军尚未将阵型整好,只能仓促迎战。 结果自然不用多说。 秦军再次凿穿了对方的军队,而且这一次更加的轻松,付出的代价更少。 只损失了不到六百人。 与之相对应的,帖木儿军损失更加惨重,且军阵终于混乱起来。 关键是,士兵和战马的体力都出现了严重不支,这导致他们的行动更加迟缓。 徐膺绪深知乘胜追击的道理,根本就没有歇息,立即重整阵型再次冲了过去。 远处,看到这一幕的帖木儿痛苦的闭上眼睛。 败了。 他没有想到,自己两万骑兵,竟然会被对方一群乌合之众给击败。 即便到了现在,他依然看不起大食人。 秦军的战术他一看就懂,靠的就是前方的秦军,大食人只是跟在后面打顺风仗而已。 可就是这样一支军队,轻易就击败了自己的骑兵。 秦军的战斗力之强,再一次超出了他的预料。 亲王卫队的战斗力都尚且如此,那么大明军队的战斗力又该多强? 此时,帖木儿不禁为自己之前的自大感到羞愧。 竟然还想越过西域攻打大明,太可笑了。 以前他以为是西域的荒漠保护了大明,今日才知道,被保护的是自己。 若是没有西域广阔的荒漠,恐怕大明早就打过来了。 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必须尽快撤离。 在对方骑兵打扫完战场,完成休整之前,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否则被对方骑兵缠上,自己这几万步兵只有全军覆没的下场。 现在他只希望,己方骑兵在灭亡前,能多拖一点时间,多给对方造成一点杀伤。 看着己方步兵缓慢的移动速度,他知道必须要做出一些改变了。 立即下令,除了必要的口粮其余辎重全部丢弃,务必以最快的速度离开。 其他将领自然也发现了异常,不敢耽搁立即执行这道命令。 到了这一步,就算是普通士兵也意识到情况不妙。 军队开始骚动。 还好,帖木儿毕竟是老将,及时下令约束全军,才没有演变成溃逃。 另一边,朱樉看到己方骑兵大展神威,喜上眉梢。 胜了。 他知道自己能赢,但怎么都想不到可以赢的如此轻松。 是的,轻松。 即便是前两天战况最激烈的时候,他依然没觉得有多危险。 箭矢才用了五分之一不到,开花弹更是一个都没用,怎么能叫危险呢? 至于后面两天,基本就是看戏中度过。 看着在敌军里不停穿插的己方骑兵,他不无得意的说道: “帖木儿的反应不可谓不快,但还是慢了一步。” “如果昨天他趁着大军还有体力,选择后撤重新安营扎寨,我们毫无办法。” “可惜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发起了更猛烈的攻击,将大军本就不足的体力消耗一空。” “今日再想后撤,已经晚了。” 汤軏敬佩的道:“大王用兵如神,末将佩服。” 朱樉也只是稍微炫耀了一句,并没有过于沉浸在其中。 况且他虽然残暴,但贪墨部下功劳这事儿,还是做不出来的。 “此战能胜,徐膺绪居功至伟……” “没想到他竟然掌握了凿穿之法,不愧是魏国公的传人啊。” 汤軏疑惑的道:“凿穿之法?那是什么,为何末将从未听说过?” 心情大好的朱樉,难得的为他解释了一番。 “所谓凿穿之法,是大唐骑兵最常用的战法……” “以精锐骑兵为尖刀,撕破敌军军阵……” “然后反复冲阵,彻底搅乱敌阵。” “大唐初期能纵横不败,多赖此法。” “只是随着府兵制破坏,唐军战力下降严重,此法也成了绝响。” “没想到,今日又再次见到了。” 初唐骑兵使用的战法?汤軏不明觉厉。 虽然他不知道凿穿具体是怎么回事儿,却知道初唐军队战斗力有多恐怖。 翻开史书看看就知道了,几乎都是以少击多、以寡击众,且获得大胜。 甚至百人就敢从正面对上万敌军发起进攻,还能战而胜之。 硬生生打出了一个万国来朝。 他们使用的战法,那定然不简单。 没想到徐膺绪这小子竟然还掌握着这样的战法,藏的可真深。 不行,回头必须要狠狠敲他一笔才行。 在秦军骑兵的反复冲杀下,帖木儿骑兵军团已经彻底被打散。 徐膺绪已经杀红了眼,也不再重整阵型。 杀穿敌阵之后,聚拢一批人马上发起新一轮冲锋。 哪里人多就往哪里冲,将敌军撕的七零八碎。 看到这里,朱樉马上做出了布置: “除了伤员全军出击,协助徐膺绪作战,记住多俘虏战马。” 随着他一声令下,车阵被打开缺口。 早已等待多时的将士们,犹如脱缰的野马一般,向着战场冲去。 啥,步兵冲击骑兵太危险? 呵…… 见到秦军步兵冲出,士气全无的帖木儿骑兵彻底崩溃,开始有人逃跑。 然而师老兵疲、战马力竭,他们根本就跑不快。 徐膺绪也发现对方出现溃逃,下令军队分散追击。 到了这会儿,大食骑兵也无需秦军引导,自己就爆发出了极强的战斗力。 痛打落水狗什么的,简直不要太爽。 很快大股溃兵纷纷被追上,或是被杀死,或是下马跪地投降。 只有零散的小股溃兵,因秦军人手不足实在来不及追,得以逃走。 剩下的人见逃跑无望,纷纷跪地投降。 最后统计战果,共击杀敌军七千余人,俘获九千余人。 俘获的战马过万匹,其余辎重不计其数。 己方阵亡两千余人,其中明人六百,其余为大食人。 秦军阵亡的人,基本都是死在前两次冲锋。 后面就是单方面屠杀了,死的人反倒不多。 明人阵亡率高,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冲锋在前。 但不论从哪看,这都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在完成收尾后,朱樉召集众将开了个小会。 先是口头表扬了诸将的功劳,重点夸赞了徐膺绪,之后议题就进入下一项。 说是议题,实际上就是朱樉单方面安排接下来怎么做。 追击是必然的,但光追击还不行,他想要的更多。 “我欲趁机消灭白羊国占据其土。” “所以,必须要将这五万白羊军消灭……” 白羊国在本地是大国,但也仅仅只是本地的大国。 放在全世界,其实也只是个小型国家罢了,人口不过百十万。 其中半数都是其他部族之人,听调不听宣。 这五万大军已经是他们总兵力的六成,且还是其中精锐。 将这支军队消灭,白羊国将再无抵抗之力。 对于这个命令,众将都没有异议。 以少胜多击败安西霸主帖木儿,大家的信心有些爆棚,完全没将白羊国放在眼里。 但下一步攻打白羊国,这近万名俘虏就成了拖累。 本来兵力就不足,总不能还要留下一部分看守他们吧? 朱樉的应对之法很简单,杀。 于是,在战场的中央多了一座巨大的京观。 做完这一切,朱樉叫来两个人。 一个是秦军的传令兵:“告诉傅正,沿河进入白羊国,将其国搅乱。” 另一个则是波斯人法哈德,他是阿扎萨留下的联络员。 此人亲历了战争的全过程,又目睹了朱樉杀死九千多俘虏。 对这位秦王,心中充满了敬畏。 朱樉给他的命令很简单:“回去将你见到的一切告诉阿扎萨,再转告他一句话。” “世上没有免费的餐食。” 法哈德不敢怠慢,立即带着自己的部下,快马加鞭赶往白羊国。 在家族聚居地见到了阿扎萨。 得知了战争的结果以及朱樉的计划,阿扎萨又惊又喜。 他没想到这位大明亲王竟然如此强大,能以弱胜强击败帖木儿。 对于占领白羊国,他可太乐于见成了。 毕竟这是那位陈伴读划给波斯人的领土。 朱樉要将秦国放在这里,他也能理解。 眼下不是动黑羊国的时候,暂时将秦国放在这里是最合适的。 甚至他隐隐有些期望,朱樉能看上土地更加肥沃的白羊国,将黑羊国占据的高原让给他们。 毕竟那里才是波斯人的祖地,要说完全没有一点感情,也是不现实的。 只是可惜,此事由不得他。 之后他立即召集了诸位家主前来开会。 重返安西这么久,他可没有闲着,私下串联了许多大家族。 只是波斯人分裂太久,且对于秦国的实力不太信任。 大家对于那份复国协议并不太感兴趣。 当然,他们不感兴趣的原因还有一个,凭什么你阿扎萨当领袖? 因此这次秦国和帖木儿之战,他们没有出兵帮助,仅仅只是提供情报上的支持。 只是,此一时彼一时也。 秦国竟然真的击败了帖木儿,情况就不一样了。 更何况朱樉的话已经很明白了,天下没有白吃的餐食。 你们不出力就想复国? 想多了。 重视起来的各家,立即开始了各种小动作。 前面已经说过,自从萨珊王朝覆灭后,波斯人就选择化整为零分散各地。 靠着祖上传下来的底蕴,担任着政务官和宗教学者。 无论谁成为安西霸主,他们都能活的很滋润。 白羊国内就充斥着大量波斯官僚和学者。 如果白羊国精锐尚存,这些波斯官僚其实做不了太多事情。 然而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至少他们能拉拢一部分人,在关键时刻打开城门。 正在撤退路上的白羊王奥斯曼,还不知道家里已经快要变了天。 与此同时,接到命令的傅正,也率领一部分水师再次杀入大食河,对沿岸的聚居点进行了攻击。 而且这次他的行动很激进,竟然将船驶入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直接捅了白羊国的老窝了属于。 他的行动自然瞒不过黑羊国等势力的眼线。 只是诸多势力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按照常理来推算,这会儿应该是双方交战最激烈的时候。 不知道谁占据了上风。 秦军水师这时候出动,却让诸多势力浮想联翩。 莫非是秦国处于劣势?或者干脆快要支撑不住了? 所以才让水师骚扰白羊国的大后方,动摇白羊军心? 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个推测是靠谱的。 毕竟帖木儿名声在外,且兵力占据绝对优势。 秦国只是外来户将少兵寡,打不赢是很正常的。 很多势力都生出了别样的心思。 秦国人虽少,但有钱啊。 若是…… 只是想到自家的船都被撵出了安西湾,他们也只能遗憾的放弃了这个念头。 ----------------- 另一边,朱樉并没有急于对帖木儿的步兵发起进攻。 秦国这边的骑兵也很累的,缴获的战马也需要歇息,急不来。 他先是派出一千骑坠在对方的后面,既是监视也是骚扰。 大部队则在原地休整了足足两天。 利用这两天的空挡,他让伤兵全部撤离,留下尚能战斗的八千人。 外加四千大食人骑兵,共计一万两千人。 正好缴获的有战马,这些步兵摇身一变就成了骑兵。 当然,马上作战能力确实不行,可是骑着马赶路还是能做得到的。 在不知情的人面前,冒充一下骑兵完全没有问题。 两天后人马都恢复巅峰,他才正式出兵。 真要比长途跋涉能力,人类堪称地球所有动物里的最强王者。 但短距离行军,人的速度是不如马的。 帖木儿军步行跑了三天,被朱樉一天就给追了上来。 朱樉依然没有发起进攻,而是再次使用了扰敌战术。 日夜不停地对敌人进行袭扰。 数日后,眼见敌军已经筋疲力竭,朱樉也不想夜长梦多,就果断发起了进攻。 敌军六万步兵毫无抵抗能力,被轻易杀穿。 看着乱成一团的敌军,朱樉却面露疑惑之色。 不对,敌人乱的太容易了。 以帖木儿的能力,就算士卒疲惫也不可能毫无抵抗。 而眼前的敌军,似乎根本就没有人指挥。 他心中一动,想到一个可能。 莫非帖木儿不在军中? 越想就越觉得这种可能性很大。 他马上下令继续攻击,将敌军彻底扰乱。 然后又派出一些人去抓对方的将领,询问情况。 最终确认,帖木儿早在前天晚上,就带着亲卫骑兵逃走了。 一同逃走的还有沙哈鲁、奥斯曼等人。 指挥大军的,是他的一个心腹。 眼见猜测成真,朱樉也不得不承认,帖木儿够果断也够狠。 但不妨碍他鄙视对方。 十万大军被我两万人击败,关键是连我的底牌都没逼出来,帖木儿名不副实。 第379章 屠鱿令 本就士气全无的帖木儿步兵军团,在得知高层弃他们而去之后,果断选择了投降。 就在朱樉下令清点降兵的时候,小亚细亚的白袍子王爷们,屁颠屁颠的出现了。 战争就发生在这块土地上,他们第一时间就收到了消息。 对这个战果他们自然非常高兴,这次总算是找对老大安全有保障了,以后就可以躺着享福了。 在高兴之余,立即又凑了一支万余人的军队出来。 一来是表忠心,二来是看看能不能捞点战利品。 然后朱樉就把这六万俘虏交给他们看管。 并且叮嘱他们,将帖木儿的部下和白羊部的人分开看押。 休整一天后,他再次率军发出前往白羊国。 白羊王奥斯曼还想殊死抵抗,然而精锐尽失的他已经拿不出太多兵力。 再加上有波斯人里应外合,他们并未对秦军造成多大的阻碍。 大片的领土被占领,白羊国灭亡在即。 朱樉和帖木儿会战的结果,也已经传播开来。 整个西方世界都为之震惊,还以为是神灵开的玩笑。 帖木儿纵横安西无敌手,是当之无愧的区域霸主。 以绝对优势的兵力,竟然被一个外来户给反过来碾压了。 是真的碾压。 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只有五百亲卫跟随他逃走。 而秦国损失的兵力加起来不足四千人。 在会战结束后,依然有余力覆灭白羊国。 这种能力,实在让人敬畏。 然后大家就想到了他背后的大明。 一个亲王就有如此强大的实力,大明的总体实力该有多强? 拥有六千多万人口,占据天下大半财富的庞大帝国。 实在可畏可怖。 周围各势力,纷纷收起了小心思。 就算侥幸占了一点小便宜又能如何,谁能抵挡的住大明的报复? 况且,还不一定能在朱樉手上占到便宜。 既然不能为敌,那就想办法交好。 于是,各势力纷纷派出使者前去拜见朱樉,表示愿意友好相处。 朱樉又不傻,这种口头保证那是不要钱一般的往外说。 秦国吞并白羊国,已经属于蛇吞象了。 需要很长时间来消化,这期间也没有能力四处扩张。 既然大家都想和平相处,正好如了他的意。 啥,你想和我签署和平协议? 对不起,我是大明的藩属国,这么大的事情需要经过大明朝廷的同意才可以。 周围势力明知道他故意推诿,却也无可奈何。 与秦国这边的热闹景象不同,帖木儿那边的氛围则显得凝重和肃杀。 帖木儿帝国的面积很大,人口也很多。 但很多部族都是被他强行兼并的,并不是真心臣服。 他强的时候,那些人摄于他的威信不敢反叛。 现在他大败而归,个人威信被动摇,那些部族自然就开始蠢蠢欲动。 但这并不是最致命的,真正的威胁来自于北方的钦察汗国。 他用了五年时间,将敌对的钦察汗国大汗脱脱迷失赶下台,扶持了一个亲近自己的傀儡。 可是就在他征讨朱樉的时候,脱脱迷失趁机复辟,并矢志复仇。 不知不觉间,强大不可一世的帖木儿帝国,竟变得内忧外患起来。 本来帖木儿还想着出兵支持白羊王,现在不得不打消了这个计划。 攘外必先安内,他要先将内部肃清,然后应对脱脱迷失的攻击。 至于白羊王……自求多福吧。 他自然也知道,放任秦国站稳脚跟,以后再想消灭对方就更难了。 可现在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秦国以小吞大,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消化,他必须趁着这个时间将其它方向的敌人消灭。 然后集中力量,与朱樉一决胜负。 计划既定,他也没有多做犹豫,立即下令西面战场收缩兵力,以防守为主。 在北方边境布置重兵,防范脱脱迷失。 这一切做完之后,他就开始着手肃清内部。 为接下来北征钦察汗国做准备。 ----------------- 朱樉也没有闲着,只用了两个月就兵临白羊国都城。 之所以如此顺利,还要得益于大食人和波斯人的帮忙。 大食人虽然战斗力不行,可维护治安没问题啊。 秦军打下城池,就暂时交给他们看管。 当然不是白看的,朱樉给他们许诺了很多大明商品转卖份额。 这些商品拿到西边转转手,就是十倍的利润。 他们自然非常乐意帮忙。 至于波斯人,为了复国他们自然要出力,还要出大力。 前面已经说过,他们虽然没有自己的国家,但一直在安西扮演着行政官和宗教学者的身份。 地位是相当高的。 关系网也错综复杂,和谁都能说的上话。 由他们出面安抚白羊国内的各部落,效果非常的好。 而且他们还劝降了大批的土克曼贵族,招降大批百姓。 比如之前俘虏的那数万白羊国将士,在波斯人的劝说下很快就变成了治安军。 帮助秦国稳定地方局势。 在这块土地上,不只是大食人没有国家概念,大多数族群都没有。 他们只有最基本的信仰,然后跟随部族首领生活而已。 换谁当首领,对他们来说问题都不大,只要能保证自身财产安全就可以了。 秦国强大,反而更能保护他们。 当然了,朱樉可不会轻易就将后背交给一群陌生人。 找大食人过来帮忙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和波斯人互相牵制。 这也是他最初的计划。 而事情也确实如他设想的那般,大食人和波斯人果然相看两厌。 不是因为历史原因,也不是因为信仰,而是因为利益。 在大食人看来,波斯人忽然投诚,那就是在争宠啊。 你们这群小贱人,呸,不要脸。 在波斯人看来,大食人是过来掠夺钱财的。 朱樉将部分城池交给大食人看管,他们自然会伸手搜刮一番。 波斯人肯定不乐意,你们抢的都是原属于我们的钱财。 两边为此事没少互喷。 不过双方还算比较克制,并没有因为矛盾就耽误了朱樉的大事。 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秦国军事方面所向披靡,民政方面也迅速由乱转治。 只用了两个月,就拿下了白羊国大部分领土。 下一步目标,白羊国都大不里士。 白羊王奥斯曼自知不是朱樉对手,在秦国大军到达之前,带领本部人马弃城而去。 他没有去东面投奔帖木儿,而是一路北上,目标亚美尼亚北部以及高加索山脉地区。 那里的条件虽然艰苦,但能获得独立发展的空间。 去投奔帖木儿,只有被兼并一个结局。 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孰轻孰重,他还是分得清的。 因为他的主动放弃,朱樉轻而易举的拿下大不里士,这也意味着白羊国正式成为过去式。 朱
相关推荐:
新年快乐(1v1h)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深宵(1V1 H)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过激行为(H)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顾氏女前传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