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拯救失足男配却被肏翻了(快穿,npH) > 第3章

第3章

真是元气满满的一天! 看见肖榆起来,宋毅擦了把脸上的水,又是一句: “灶上有热水,还有粥,你自己吃吧,我这还差两桶。”说完就又挑着桶出门了。 对热水的执念是古今男人的通病吗? 好在这次的粥稠了许多,而且还用的是白米,满意地点了点头,昨天吃得多,她还不太饿,这点时间正好烙点煎饼。 剩下的两个鸡蛋昨晚已经用了,抱着侥幸的心里去鸡圈溜了一圈,居然下蛋了,挺给面子。 还热乎的鸡蛋打入拌好的面糊里,搅和搅和均匀撒点盐备用,其实十三香更好,可惜没有。 油罐已经空了,用油布在锅里抹了一遍,肖榆开始一勺一勺地舀面糊,烙煎饼,眨眼间十一张煎饼就烙好了,整齐地码在簸箕里,翠绿的葱花点缀其中,让人食指大动。 宋毅回来后,看到桌上的煎饼不由自主地顿了一下,随后若无其事地往水缸添水。 肖榆用勺子刮出最后一点猪油在锅里化开,放入葱花爆香,随后加入切好的香菇丁翻炒,等到香菇微微泛黄,锅中加水,煮沸后边搅拌边倒入拌好的面絮和鸡蛋,最后放上菠菜碎煮熟调味,一锅美味的疙瘩汤就好了。 肖榆感觉她能喝三碗! 事实上宋毅喝了三碗! 还好宋母已经喝过粥了,不然疙瘩汤都怕不够她中午吃的。 收拾好东西后,辰时已过,把宋母托付给邻居大婶照顾,二人不再耽搁,出发去镇上乘车前往县城。 两个时辰后,终于到了山源县,一路上肖榆心情越来越差,不为别的,沿路时不时遇到流民乞丐,而且有不少人身上带伤。 山源县是个大县,东南西北共四条主街,药铺医馆基本都在北街。 保和堂是家小有规模的药铺,东家孙掌柜就是清泉镇人,因此宋毅启蒙的时候曾和孙希和,也就是孙掌柜的二儿子做过一年同窗,两人志趣相投,哪怕后来孙希和去了县上也未曾断了来往。 肖榆一路上的脸色宋毅看在眼里,再加上他也从振兴镖局杨大叔那听到了些消息,潮州、徽州都不大太平,昌州南边紧挨着这两州,近期越来越多的乞丐和流民也昭示着事情的严重程度。 振兴镖局最近接了单大生意,护送南边来的富户之子去往京城,因此扩招人手,杨大叔是副镖头,和他相熟,允了他可以带母亲一起北上,这也是他心动的原因。 不过现在...她应该有别的打算。 肖榆心里一边盘算着要买的东西,一边观察县城的情况,有几家铺子挂上了出售的字样,粮铺门口的价格牌子也都重写了一遍,原书视角是围绕男女主展开的,对此时的战乱和逃荒只有一言半语,真正展开的时候男女主已经到达豫州,那时,昌州已经成了三方交战的主要战场了。 惨状可想而知。 沉默地跟着宋毅到了保和堂,换了钱后,常用的药丸和宋母的药也得买一些备用。 到了保和堂,宋毅先行了一礼,才问候道:“孙伯,进来可好。” “贤侄来了,好好,一切都好。”爽朗的笑声响起,随后问道:“你娘身体可好些了。” 宋毅再次作了一揖,“劳您挂心,今日来此,此事还要劳烦您。”说着从袖中拿出一张药方。 “这是上次给您看过的方子,您看看可能配齐。” 07资金有了 宋掌柜拿过药方略微思索了下,“五味子恰好没有了,可以换成枸杞子,药效相近而且价格还低。十年份的参片还有,但是不多,一副药抓下来大概五百多文,你打算抓几副。” 肖榆直呼好家伙,昨天一副药才50文,她以为换上好的药材最多一副药也就百来文,万万没想到翻了十倍,顿时眼前一黑,就这她还夸下海口连宋毅科举应试的钱一块掏了,真想抽自己两个嘴巴子! 宋毅倒是不震惊,他心里有数,不过他没急着答话,而是扭头示意肖榆把虫草拿出来。 对对,药材这么值钱,虫草没准能超过百两。 确实超了!而且大大超出她的预期。 孙掌柜看见虫草老眼都发亮了,捧在手心拿了个类似放大镜的东西,又看又闻,肖榆真怕他舔上一口尝尝味,倒不是小气,而是虫草这东西表面细菌真菌挺多的。 “老夫年轻时曾跟着师父去北方收购药材,有过些见识,这虫草堪称极品,哪怕是大户人家的收藏品也比不上,就是量太少了。” “小姑娘,这是你的?刚出土没有两天,这是你自己挖的?” 肖榆也学着宋毅行了一礼,“老先生好眼力,是我在杨家村后山,往南大概不到一个时辰的地方找到的,您感兴趣也可去看看,只是周围我已经翻遍了,大概是不会再有了。” 小姑娘如此不藏私,想来是真的找遍了就找到这么几根,不过也不代表就没有,虫草最初都在地下,或许明年开春可以去看看。 也就是肖榆不懂虫草的生长周期,不然用青气大面积覆盖催生,就会发现还会冒出一些小杆子。 最终连同那根长得粗壮的野山药,以200两价格成交,远远高出她的心理预期。 掌柜的是个好人! 又花去55两,买了些常用的止泻、祛毒、治疗风寒的药丸,以及足够宋母吃三个月的药材,参片不够,只拿走了20副,剩下的委托掌柜的制成药丸,约好了后日来取。 二人走出店门,肖榆拿出8两碎银子递给宋毅:“加上这些,之前的23两就还清了。” 说罢,也不管宋毅什么想法,直接拉起他的手塞进了手心,加上医治宋母的药材,至此原主种下的果算是还得差不多,心里的负担也清了一些。 还剩下137两,买辆骡车,再买些吃食和衣物,至少还能余下七八十两。 想好后,肖榆抬头问道:“牛市在哪?咱们先去买辆骡车吧。” 宋毅攥着碎银子深深地看了肖榆一眼,并没有回答她的问题,而是说了另外一件事: “想要离开昌州,必须要有路引,不然就会算做流民,不管哪里的官府,都能随意缉拿。” 肖榆一惊,“啥?凭什么随意缉拿?走亲戚不行吗?” “走亲戚也需要路引。” 呃... “那...没看到有人抓流民啊。” 肖榆指着路边行乞的人问道,从声音就能听出来不是本地人。 看着明显比平日多了两三倍的乞丐,宋毅声音也闷闷的,“不管是天灾也好,人祸也罢,想要逃荒都需要衙门的政令,没有政令离开所辖州府,一律按流民处置,如果流民和当地百姓发生冲突,就会被认定为乱民,衙门可以先斩后奏,甚至还能算作功绩。” “之所以山源县的流民乞丐没有被抓,一是还不足以影响到百姓的起居生活,二是山源县令是个难得的仁善之人。” 肖榆点了点头表示懂了,山源县有几个贫困村,赋税都要比别的县轻一成,她娘家肖家沟就是其中之一。 说起来,肖家沟祖上还是北方大旱逃过来的,一路到山沟沟里才定居了,因此也是距离县城最远的村子,而且山地不利于种粮食,一直都是山源县倒数第一穷。 据说当时一整个村子三四百人出发,到这边后只剩下四五十人,想了想后面战乱可能会面临朝廷抓壮丁,还是有路引踏实,沿路也可以采买补给。 不过...“你怎么知道我要离开昌州府。”肖榆寻思她好像还没来得及说逃荒的事。 “猜的,而且潮州、徽州确实不太平,能离开是最好的。” 也是,宋毅不像是笨人,应该也察觉到一些不对了,也不知道前世最后是怎么走的,原书中肖榆勾引失败被现场抓住,当晚就衣不蔽体的送到了宋毅面前,直接就请了里正主持休妻了,之后直到她弃文都没有再看到过关于他的情节。 “办路引...还是30文吧。”记忆里肖老爹出过昌州,办过路引,是这个价。 “平日里是这么多,现下...要看当值的衙役了。” 心里默默数了数,肖家加上大伯二伯两家和爷爷奶奶共12个大人,宋家算上自己三个人,总共15个人,不管怎样,总要打听了再说。 看看日头,马上午时过半了,两人决定先吃饭,再去问路引的事。 肖榆终于有时间好好逛逛县城了,山源县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流贯穿整个县城,两人边聊边走已经到了南街,右手边一眼望去古色古香的店铺整齐地排列,左手边靠近河岸形形色色的摊贩叫卖着。 按现代的说法,南街就是典型的商业街,成衣、布匹、脂粉、首饰这里应有尽有,此外典当行、钱庄、酒楼客栈等等也都在此处,最是繁华。 两人边走边聊北上的路线,想着最好能弄到一份舆图,或者相关的游记也行。 突然想到北方天冷,得准备御寒的衣物,据她记忆全家好像只有宋母有一床洗得发黑的棉被,其他的被子和冬衣都是用些芦苇絮之类的东西填充,好在昌州偏南,不至于太难熬。 思及此,肖榆指了指不远处的布行,“布行现在有棉花卖么?咱们是不得做些冬衣。” 宋毅认可的点了点头,“应该有,现在夏季陈棉多,正好价格不贵,可以多买些。” “大概多钱一斤?”肖榆问道。 08又是一个炮灰 “现在估计五六十文左右,棉花售价波动比较大,新棉和旧棉差距也很大。” "五六十?这么贵?"她以为陈棉三四十文就差不多了。 难怪棉布那么贵,粗棉布一匹都要500文,细棉布要900文,而且细棉布的价格几乎是同等原材料价格的两倍到三倍,在纺织品来说是很大的利润了,应该是纺织技术受限了,所以价高。 历史上蚕丝纺织技术是最古老最成熟的,商周之前就有丝绸制品了,反倒是棉纺织技术到宋代改良后才逐渐发展起来,大融朝虽是她没听过的地方,但发展情况倒是相似。 棉花产量应该也不怎么样,不然不会这么贵,这么说吧,现代棉花的价格和好点的大米差不太多。而在这里,一斤陈棉就能抵三四斤精白米。 有机会得搞点种子试着种种。 午时过半,福源酒楼正是人多的时候。 连带着附近的茶棚生意也好得不行,肖榆两人正坐在一家混沌摊,一口馄饨一口酥饼,吃得酣畅淋漓。 本来肖榆是想去福源酒楼的,结果随便两个菜就得几十文,还不如她炒的卖相好,不如吃点小吃算了,纯正猪大骨吊的汤,鲜香爽口,哪怕涨价了也才7文钱一碗。 “宋兄,你果真在这。”一身高至少190的瘦竹竿从人群里戳了出来,直奔宋毅。 与宋毅见了一礼又朝肖榆拱了拱手,唤了一声:“嫂夫人。” 想必这就是宋兄的娘子了,自上次宋兄成婚后已有两月未见,没想到今日二人来县城售药,要不是爹让人去县学通知他,他都不知道宋兄来了。 看到来人,宋毅也难得露出笑脸,站起身招呼瘦竹竿落座,“店家,劳烦再来碗馄饨。” 瘦竹竿哪怕坐下,都感觉快挨到棚顶了,肖榆好奇地看着这个脑袋像笋瓜的年轻男子。 “希和,你怎么过来了,今日不是休沐日吧。”瘦竹竿头上都有些薄汗,宋毅贴心地给他倒了杯茶。 随后给肖榆介绍:“这是孙希和,孙掌柜的二儿子,幼时与我同在清泉镇蒙学。” 原来这就是他说的那位同窗。 瘦竹竿听完再次道了句:“见过嫂夫人,希和幼时多亏了宋兄照顾,一直将他当做大哥看待,宋兄总是太客气,不拿我当自家兄弟。” “嫂夫人不必同他一般见外,保和堂掌柜就是我家老头子,嫂夫人再要售药直接找我,有我在,他肯定不敢压价。” 瘦竹竿人还挺好的,跟孙掌柜都是实诚人,有机会还是要提醒一下,也让他们早做打算。 孙希和?名字好像有点熟悉...原女主好像有个忠心大夫姓孙。 “希和兄弟,你也懂医吗?” “希和蠢笨,只读了些粗浅的书本,在医术上一窍不通,就勉强分得清药材,说来惭愧,读书十余载,连个童生都没捞到,哎。” 不懂医术?可她隐约记得就是这个名字啊。 “倒是家兄,拜得丹清先生为师,虽未正式出师,但医术那是没的说,早已青出于蓝,在山源县也是小有名气。” 对,就是丹清先生,她记得原书中男女主北上的路上从山匪手中救下一名男子,男子家中从医,拜丹清先生为师,全家覆灭只剩他一人。 又从男子口中得知流民占山为寇,打劫掠杀了许多过路人,女主说服当地府衙出兵,用计围剿匪寇,帮男子夺回药材家当,事后男子就跟随女主当了随行大夫,并把所有家当都给了女主,后来在一次前线战争为救女主挡剑挂了。 肖榆好似想起了什么,突然开口: “你大哥可是孙希舟?” 瘦竹竿一脸惊喜:“嫂夫人也听过家兄?” 嘶...还真是个炮灰啊,还是个出场就死全家贡献药材的炮灰。 不行,得救一救。 肖榆挂上一丝甜笑,再次找到工具人宋毅:“相公,希和兄弟是县城人士,结实的人肯定比咱们多,路引的事能不能托希和兄弟帮帮忙。” 说完还眨巴了下双眼。 宋毅喝了口水的功夫,俩人的对话就一路神转折的他都跟不上了。 肖榆怎么会知道希和的哥哥? 为什么要提路引的事? 想拉孙家一起上路? 倒是瘦竹竿一脸茫然:“路引?宋兄,你们要办路引吗?是要出远门?” 宋毅轻咳了声打断询问,顺便把刚上的馄饨推到孙希和面前示意他先吃。 如果有医者能够同行,对他母亲来说再好不过,而且不管孙家愿不愿同行,他既然察觉到危险,也该给希和提醒一二,若能一起同行自然是再好不过,思及此宋毅直截了当开口: “我们准备起程北上避祸。” “避祸?” “对,潮州洪灾百姓流离失所,徽州李将军和朝廷嫌隙已久,近期...也有些不太平,咱们这里流民乞丐越来越多,再加上今年粮食减产,我怕昌州会受到波及,我妻子祖上是北方人,所以我们打算办了路引北上避祸。” 顿了下又继续道:“希和,如果可以,我希望你和孙叔他们能和我们一起北上,若真发生什么事乱起来....” 后面的话宋毅没有再点明,要真乱起来,街上的商铺肯定是第一批受害的对象。 闻言孙希和也慢慢停下了手中的筷子,“近几月除了你成亲,我几乎都在县学,你所说之事确实不曾留意,流民以往偶尔也会有些,而且雨已经停了,粮食可以再种,应该...不会这么严重吧。” 宋毅知道让人离开故土确实难以接受,但结合他所知道的消息,昌州八成会乱起来,到时再走,必然更加危险。 “先不论收成的事,就说流民,往年虽也有过,但都是小范围受灾的,大多还是昌州府附近的人,哪像如今,听这些流民的口音就知道是南边远处逃来的,况且这次不只天灾。” “宋兄,你是说徽州会...反?” 宋毅认真地点了点头,很可能已经打起来了。 09 采购 当今独断专权又敏感多疑,登基后对世家、门阀、藩王轮番打击,至今20余年不知杀了多少忠良名将,其中就有徽州总兵李仁的父亲,而且专宠皇贵妃,偏信宦官,信奉愚民之策,各项赋税都比前朝要重,早已怨声载道。 恰巧此时一名半百的老妇带着个八九岁的孩童上前乞讨,操着一口完全听不懂的方言,肖榆没敢直接给钱,怕这两人会被其他乞丐盯上,只包了两个掌心大小的酥饼示意他们吃了,又在递过去的瞬间,往老妇手心塞了几个铜板。 孙希和如当头一棒,一下就意识到严重性了,顿时有些着急,他家里上上下下几十口人,还有店铺,不是说走就能走的。 再次向宋毅和肖榆道过谢后,便匆匆家去了,临走承诺会办好路引的事,他兄长曾帮府衙以为捕快看过腿伤,使些银子应该不成问题。 有了孙希和的帮忙,就不必再去衙门了,离开的老妇也让肖榆有了紧迫感,向宋毅问道:“接下来去买骡车吗?粮食和衣物这些在县上买还是去镇上?” 有些东西她怕镇上没有。

相关推荐: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变成丧尸后被前男友抓住了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快穿之炮灰的开挂人生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误打误撞(校园1v1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