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弗布鲁克勋爵被任命为英国空军生产大臣,以及法国陷落后欧洲的形势。此外他还忙于非情报工作。他到罗马尼亚视察驻那里的一个德国军事代表团,就宣传工作提出建议,向陆军总司令汇报在波兰枪杀妇女和儿童的情况。 在波兰、挪戒和法国战役期间,蒂佩尔斯基希一直担任第四副参谋总长。但是,同许多其他军官一样,他实际上想指挥一个师。一九四零年秋天前后,由于他在参谋部的工作干完了,眼前又没有作战任务,哈尔德于是告诉他,一俟接替他的人从东京回国,他就可以去那里担任陆军武官。一九四一年一月五日,两人交换了工作。 新的第四副参谋总长是格哈德・马茨基上校,四十六岁,高个头,是一个使人愉快的步兵军官。他是在二十年代同哈尔德一起在慕尼黑的一个军参谋部共事时互相认识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在东线和西线都打过仗,在几所大学学过哲学、经济、历史和国际法。他曾在国防部国联处工作过,他是除了上过著名的参谋总部军官学校以外,还上过武装部队军事学院的少数德国军官当中的一名。俄国战役开始后,他随同哈尔德一起搬到参谋总部东普鲁士大本营。 每天上午,他从副官或下级处长那里得到有关敌人情况的情报后,便在参谋总长和陆军总司令召集的上、下午形势会议上,和各处处长一起介绍这些情报。参谋总长和陆军总司令将这些情报写进各自的报告里,在元首每日两次召集的形势会议上进行汇报。马茨基本人从来没有出席过元首召集的形势会议。同蒂佩尔斯基希一样,他向哈尔德提供特别高级的报告:英国共有多少军队,日本能否对英国宣战,德国期望俄国的德占区的收成能有正常年景的百分之六十至七十,以及维希法国会不会发生危机等等。由于东线外军处和西线外军处提供了基本情报,他认为他的工作主要是进行综合平衡。在绝大・多数人的注意力只集中在东线的情况下,他力求使西线和对德国的战略可能产生影响的政界的情报赢得人们的承认。但他失败了。尽管他作出了种种努力,证明地中海同样重要,希特勒却告诉哈尔德: “我对这个边缘地区的战争不感兴趣。” 一九四二年九月,希特勒撤掉了哈尔德,换上蔡茨勒。 新任参谋总长反对剩下的两个副参谋总长,即主管作战问题的第一副参谋总长和主管情报的第四副参谋总长。在进行战争动员的时候,哈尔德取消了第二、第三副参谋总长的职位,他觉得他们碍他的事。剩下的两个副参谋总长,把蔡茨勒和各处处长隔开了。由于同样原因,他将原来由第一副参谋总长领导的作战处改为直接归他领导。在和平时期,副参谋总长们将参谋总长直接控制的下级处长从十几个减至五个。但是,取消剩下的两个副参谋总长的职位,虽然意味着参谋总长表面上大约有十六个直接下级,其实真正同他打交道的几乎只有三个,即作战处长,东线情报处长和军需处长。 在战争期间,由于分别开辟了陆军总司令部战区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战区,其他的处退到幕后了。但是蔡茨勒的反对意见也有不那么公平的地方。第一和第四副参谋总长的资格都比他老,他似乎感到尴尬。他或许觉得,如果他把哈尔德指定的两个高级领导人的职位取消了,就会削弱参谋总部内反对他所信任的希特勒的那股势力。由于开辟了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战区,马茨基的工作中有一半是蔡茨勒不感兴趣的。马茨基未能使东部战区以外的诸种因素引起指挥机关的注意,证明情报工作普遍缺乏效率。此外两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七月,当时仍然担任西线德军参谋长的蔡茨勒,由于大肆宣传同盟国对迪埃普的袭击是一次被挫败的登陆行动而赢得了一些荣誉,因为这个观点符合希特勒的看法。而马茨基的声誉却受到了损害,因为他根据被缴获的命令,证明迪埃普袭击只是一次试探。 由于所有这些因素,蔡茨勒在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九日,盟军完全出其不意地在北非登陆的第二天,取消了第四副参谋总长的职位。马茨基被调去指挥第二十一步兵师。东线外军处、西线外军处和武官处直接归蔡茨勒领导。武官处处长霍斯特・冯・梅伦廷上校承担了一部分原来由马茨基承担的报告政治军事情况的任务。 情报机构能够通过第四副参谋总长这个职位很高的共同上级,向搜集情报和使用情报的机构施加压力,这一职位被取消大概减轻了这个压力。马茨基的比较全面的综合看法渐渐消失。但是这点无论如何够勉强的长处,同取消这一职位、同两个战线可以进行对比、同两个情报处服务的各个机构可以呈现出差别所带来的有利条件相比,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在组织工作方面,损害德国军事情报的各种奇怪现象中,最奇怪的恐怕是在最上层长期缺乏一个估计敌人的能力和意图的机构。在战争的大半时期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作战部没有建立自己的这种机构。然而当时的形势并不象乍看起来那样完全不负有责任。 武装部队最高统口巾部实际上有一个机构在分析一种形式的情报,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本身的作用一样,这种情报超出了个别情报机构的狭隘利益。这种主要是政治性质和军事性质的情报,来自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外国情报局,该局反过来主要是从情报收集机构提供的材料中挑选这些情报的。战争爆发前,外国情报局局长比尔克纳海军上校、比尔克纳的上司卡纳里斯,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最高统帅部作战部部长约德尔、约德尔的副手瓦尔特・瓦尔利蒙特上校以及最高统帅部其他各部门负责人每天举行会议,保证作战部能够得到它所需的全面的情报。战争期间收到的情报更多,于是外国情报局在最高统帅部作战部设立了一位联络官。联席会议继续举行,但不是每天都开。如果作战部想要比较具体的军事情报,外国情报局就设法获取关于敌人的情报,了解敌人搜集到了哪些关于德军的作战、编制和给养的情报:它是从每个个别情报机构的能干的情报人员那里获取这些情报的。个别的情报机构主要是指西线外军处,因为它的活动领域正好适合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指挥的战区。作战部运用获取的情报制订计划,帮助约德尔在希特勒的形势会议上汇报情况。 这个安排在战争的头三年是适用的。曾经考虑在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内部建立一个中心情报分析机构。比如,在一九四二年,西线外军处处长乌尔里希・利斯曾经反复提过这个建议。他认为将东,西线外军处隶属卡纳里斯领导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这将使收集和分析估价
相关推荐:
蛇行天下(H)
炼爱(np 骨科)
永乐町69号(H)
生化之我是丧尸
抽到万人迷但绑定四个大佬
老司机和老干部的日常
朝朝暮暮
大风水地师
爱情公寓之学霸女友诸葛大力
斗罗:转生火麟飞,幻麟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