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者,所以他提出这个做法刘邦是认可的啊,既然刘邦认可那有什么错呢?没错,韩信实际上没有错。但是虽然没有错,违反了官场的潜规则,这个专制政权下的官场有一个规则,做下级的你只能等待上级给你官,给你加封,你不能自己去要,你要去要就违反潜规则了,韩信求封没有错,刘邦也赞同,但是要等着刘邦主动给你封,韩信一去要违反规则了。 这个违反规则了以后,刘邦动了杀心了吗?我觉得不好讲,我的看法是动了防范之心,至于是不是动了杀心,我认为不大好讲。所以宋代的一个大诗人黄庭坚,他写过一首诗叫《韩信》,他在这首诗中间写了四句,讲得很有道理,黄庭坚的诗这样写的:“成皋日夜望救兵,取齐自重身已轻,蹑足封王能蚤窹,岂恨淮阴食千户”。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说刘邦在荥阳跟成皋日夜盼望着韩信的救兵,等着你来,结果你拿了齐地以后呢,你要求封齐王,封齐王是把自己的身份提高一点,这叫自重。黄庭坚认为“取其自重”实际上的效果是“身已轻”,你想自重实际上在刘邦那儿你轻了,没有分量了。“蹑足封王能蚤窹,岂恨淮阴食千户”,当你看到刘邦是被人家踩了两脚,才封你做齐王的时候,你就不要埋怨后来封你淮阴侯,那是必然的。黄庭坚就认为,求封齐王是韩信的人生败笔,这也是一个很有名的观点,说求封齐王惹来杀身之祸。 画外音: 在王立群先生看来,韩信攻打齐国和求封假齐王都让刘邦感到不舒服甚至反感,但这两件事还不足以让刘邦动了杀心,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就不那么简单了。这件事情让刘邦对韩信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那么这究竟是件什么事呢?它是韩信被杀的最终原因吗? 王立群: 第三个,还是跟齐王有关,你看一个是灭齐,一个是求封齐王,第三个是扩大齐王封地惹的祸,又跟齐王有关,就是韩信帮助刘邦捣毁了项羽的后方以后,项羽没有办法鸿沟议和,议和以后项羽就撤,刘邦就追,结果追到固陵刘邦吃了个亏,他20万追兵叫人家项羽的10万追兵打得困在城中不敢动,20万人硬是打不过人家10万人。等韩信韩信不来,等彭越彭越不来,后来他不理解他为啥不来啊,张良给他说了,你马上要当皇帝了,人家就那么一块地,太小了人家不来,现在的办法,你赶快给人家加封土地人家就来了。所以刘邦就大规模地扩封了韩信跟彭越的封地,土地一到他俩来了,他俩一来项羽完了。这件事惹得刘邦动了杀心,这件事应当怎么看呢?这件事我的看法是这样的,我觉得韩信有英雄之才,但是同时还有市井之心,就是市井小人之心,他自己是以市井之心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但是他同时又希望刘邦能够用君子之心厚待自己,这就是个很大的矛盾。 这一次当韩信要求扩大自己的封地的时候,他其实没说,那个假齐王他是明明白白写信要的,但是扩大封地他没说,他是用行动来说,就是你让我来我不来,你猜吧,猜对了我就去,猜错了我不动。刘邦猜不透,说明刘邦智力还达不到,张良猜出来谜底了,张良发觉是给人家“发工资”发得少了,所以人家不来加班了,那怎么办?多发点,刘邦就赶快给人家发“加班费”,“加班费”一发人家来了。求封齐王的时候刘邦是拍桌子大骂,这次要求加封的时候是韩信没写信刘邦也没骂人,这次很微妙,那次是韩信写了封信,刘邦气得当着使者的面破口大骂,所以张良跟陈平各踩了他一脚。这次人家不写信了他也不骂了,但是我觉得这个不骂比骂更可怕,骂说明他对韩信的判断是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为什么叫出乎意料之外?他觉得韩信是自己的部下,打了齐国灭了齐,理应带着军队来,你现在不来,要求封假齐王,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所以他恼怒了。但是这一次由于张良说在前面,刘邦早就明白他为什么不来了,所以这次刘邦没有骂,不骂说明他把韩信定位在一个什么样呢?定位在一个小人的位置上了,这次不骂了,因为没有出乎他的意料,我就知道你这家伙不给钱就不来,所以刘邦不骂了,但不骂比骂后果更严重,这是第三个有代表性的说法。 第四个有代表性的说法说韩信之死什么原因呢?就一个原因,功高震主,功劳太大了,你这个功劳大得让刘邦已经觉得无法驾驭你了,他非杀你不可。功高震主是不是韩信杀身之祸的重要原因呢?我觉得这个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可以分析,并不是所有功高的人都会死,比如说张良,张良的功劳非常大,但是张良在刘邦眼里一直受到刘邦器重,刘邦对张良一直称子房,称他的字
相关推荐:
蔡姬传
误打误撞(校园1v1H)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捉鬼大师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盛爱小萝莉
总统(H)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致重峦(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