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小说

咖啡小说> 神都猛虎 > 第161章

第161章

拧一拧熟人的水分,数额相差不会超过两千块。 到20号之前,不知道还有多少客人会拿着传单上门,把开业酬宾的热闹过了,留下来的就是真正的客人。 周末是要查寝的,夏晓兰跟着杨永红几人回寝室,307全体都累瘫了。 没人提夏晓兰家能赚多少钱,说的全是做生意辛苦。 “这算什么,一开始没本钱,我和我妈轮流用自行车载油渣去乡下卖,辛苦归辛苦,赚的钱上沾着自己的汗水,就图花起来堂堂正正不心虚呗。” 夏晓兰不是在给室友灌鸡汤,她纯粹是在自己感叹。 赚钱的方法那么多,开始是没本钱,只能一分一毛的攒。 现在有了本钱,夏晓兰对一些生意同样很谨慎。 她不去碰灰色的地带,她的发迹每一步都有迹可循,经得起查,谁想找她麻烦都不容易。 杨永红早知道这世上有钱的很有钱,比如捐几百万给学校当奖学金的港商。 但今天西单店里收的营业款,给了杨永红挺大的冲击,毕竟捐几百万的港商太遥远,一天收入几千的就和她睡同一个寝室,夏晓兰家服装店的今天的零头,都比她家一整年的收入还多……等她大学毕业,也不可能赚比这更多的工资。 杨永红迷茫了。 读这么多年书,考上华国顶级学府,经济上还不如个体户有钱? 杨永红有报效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人生理想。 但考虑到现实,她老家也真是穷。 能不能在实现自己理想的同时,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杨永红一晚上都没睡好,第二天早上她就和夏晓兰谈了。 “晓兰,我不是嫉妒,我是自己都没想明白,你能不能给我解解惑。” 有一句话,形容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现象很贴切,夏晓兰一听就知道杨永红为什么迷茫——有一短时间,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剃头的。 下海经商的赚到的钱,搞研究的人却生活清贫,哪怕将来各种待遇提高,新闻上经常说什么卖煎饼果子的大妈月入几万,大学毕业的白领一个月几千块,网上掀起了大讨论,不少人抱怨,读了十几年书出来工作,还不如早早出社会打拼。 夏晓兰觉得,杨永红现在就是陷入这种迷思里。 “我们边吃饭边说。老大,那照你的说法,我就和我妈一门心思做生意就行了,反正我去做生意,一个月赚的,也比毕业后一年的工资都高,那我为啥还要辛辛苦苦考华清?我在这里念5年本科,前后得耽误多少事儿?” 是啊,得耽误多少事儿。 杨永红瞧的清楚,夏晓兰要是每天都在服装店里守着,凭借她的销售技巧,生意不可能差。 杨永红好像有点明白了。 夏晓兰又问她:“你喜欢念书吗?” 杨永红使劲点头:“我要不喜欢念书,还能复读三年,考四次!” 她不仅是喜欢念书,还要念最好的学校。 夏晓兰摊手,“我也喜欢念书,想来大学里学更多知识。个体户是赚钱,但你看个体户有地位吗?咱们寝室的人思想开通,没有瞧不起我,那你知道社会人别人是怎么看待个体户的吗?中科院的院士一年的工资加起来,也不会有我家服装店赚得多,可谁对社会贡献大,谁能被别人真心尊重,还用我说不?” 就算是杨永红,要不是读书,根本离不开冀北省农村老家。 可能就在乡下嫁人生孩子了,一辈子都触碰不到夏晓兰的世界,又谈何迷茫! 井底之蛙才不会迷茫,以为世界就自己看到的那么大。 “老大,你肯定能靠自己的努力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咱们这才大一呢,你担心什么?你要是对做生意有兴趣呢,只管来问我,咱俩可以商量下,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你能干点啥。” 想改善家庭条件不是坏事,夏晓兰也不会藏私。 但要影响了学业,夏晓兰觉得是因小失大。 杨永红和她不一样,夏晓兰是老黄瓜刷漆,有先知先觉撑着,也有家里人帮忙,有上辈子的阅历,才能把生意撑起来。杨永红不笨,但要想两方面兼顾,杨永红必定要碰壁。 杨永红自己想了会,都把夏晓兰的提议否决: “不行,我肯定没办法两头兼顾。” 人的精力有限,夏晓兰能办到的事,杨永红没信心。 再说了,每个人做生意都有自己的诀窍,杨永红还没有那么厚的脸皮,要让夏晓兰帮忙。 她要能既不耽误学业,又能自己发现能赚钱的门路,那是有天赋……要不能,还是老老实实念书吧,朝着她的一个月200元的工资奋斗。 杨永红一下子就醒了。 人咋会一点都不羡慕嫉妒,她也不是圣人啊,昨天受的冲击力太大,一时钻了牛角尖! “晓兰,别笑话我,老家的日子真是穷怕了。” 贫穷没有让杨永红难堪。 但贫穷同样会让她焦虑,哪怕她考上了最好的大学,平时活的比谁都明白,偶尔也会迷茫摇摆。 夏晓兰挽住杨永红的手,“我不笑话你,其实我有件事早就想说,怕你不同意。老大你也看见了今天店里多忙,你今天感受过服装店的氛围,要觉得个体户不丢人,我邀请你周末和假期去店里兼职……前提还是不影响学业,要不经济账咱也不划算呀,不能丢掉奖学金。” 去店里兼职? 杨永红没问工资。 她这和夏晓兰探讨人生,怎么搞得向夏晓兰讨要工作了? 如果每周末去搞这个兼职,她能不能胜任,明白晓兰在照顾她,杨永红更得考虑好。 夏晓兰也不催杨永红,过什么样的人生都是自己决定的,夏晓兰是能帮就帮,绝不勉强——她当时是蛊惑了龚洋跟着刘勇工作,那也是龚洋自己选的。 学美术的去搞设计,专业还挺对口。 华清土木系的,去帮夏晓兰卖衣服,她自己都有冷汗。 兼职,只能是兼职! 793:刘芬就是个借口!(4更) 给同学打工,关系要怎么处? 杨永红现在是坦荡荡的,她是307寝室家境最差的。 贫穷的是物质,而不是精神。 杨永红的精神世界很丰富,这种自信是她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华清,并且能在学霸遍地走的华清拿一等奖学金的脑子带来的。 不贪谁的小便宜,当室长又处事公正,谁都服气她。 如果去夏晓兰家服装店打工,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还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夏晓兰。 想到拿到手的奖学金已经给家里寄了200元回去,杨永红就把夏晓兰的提议搁置了。 “晓兰,我还是算了,谢谢你的好意。” 夏晓兰抱抱她,“没事儿,你只要知道兼职的工作永远给你留着就行,周末不合适,暑假要不要考虑下?” 说的杨永红都笑了。 迷茫啥啊,身边的人都在支持着她,杨永红觉得,要是自己确实经济上有困难,夏晓兰不可能不管她。 和杨永红谈过,夏晓兰还担心着今天店里的情况。 她之前还说要把Luna和蓝凤凰彻底分开管理,现在马上自打嘴巴子,今天是周一,夏晓兰不能去店里,只有从Luna临时抽调个店员去帮忙,今天就算只有昨天一半的生意,店员还需要时间去实践夏晓兰教的东西。 昨天蓝凤凰开业大卖,带动了周边一些店的生意。 都到了西单,买了衣服肯定要逛逛街。 烫个头发,吃个午饭,或者逛逛别的店。 这一逛,就有人发现了Luna的门店。 有的人不喜欢蓝凤凰里面的衣服,倒是比较中意Luna的,剪裁很有线条,有的款很吸睛! Luna的西单店16号的营业额不到700元,昨天翻了一倍,变成了1500多块。 虽然是不如蓝凤凰,却让Luna的三个店员精神振奋,就连羊城的陈锡良听了也高兴。因为羊城的店销售额也在涨,没有西单多,从500元出头涨到了800多块……陈锡良更高兴的,可能是他带着两个设计师推出的款式,被人认可了。 没有宣传,没有推广,低调的开业,却仍然有顾客买账。 也就是高兴一下下,崔主编的广告要再不来,Luna价值20万的春款,会全部砸在陈锡良和夏晓兰手里。 羊城的春天还特别短,在5月前,羊城的Luna门店就该上夏装,否则就要错失时机。 南北气候的差异,京城的店倒是能撑到5月。 到了5月,春装要是不回款,他和夏晓兰还想把品牌搞下去,就得继续追加投资。批发生意倒是能给陈锡良捋几万流动资金,夏晓兰这边早就明确表示,只有为了宣传,她才会追加投资。 衣服卖不动,花钱打广告,夏晓兰愿意出。 宣传后都没效果,那就是市场不认可Luna,是陈锡良那边的设计出了毛病。不把问题找出来,一味往里面砸钱,夏晓兰不会干这种傻事! Luna的广告,到底什么时候来? 陈锡良等的焦急,崔主编要再没动静,陈锡良都要忍不住飞来京城,亲自催促一番。 蓝凤凰开业第二天,西单店营收5900元,秀水街4400元。 周一嘛,有工作的都要上班,逛街的人可没有周末那么多,这个跌幅夏晓兰是理解的。 她有点意外的是秀水店,从5500元到4400元,同样是跌,这个跌幅只是西单店的一半。到了19号,夏晓兰就打算亲自去秀水店看看情况。 她是晚上七点过到店里的,刘芬不在,倒是瞧见了关慧蛾。 关慧蛾在店里充当翻译,有两位外国女士在买衣服,蓝凤凰的店员应付不来——任何培训,也不可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教会店员另一门语言。 “你来了,正好,你英文好。” 关慧蛾的俄语说的不错,英语真不擅长。 秀水街靠近使馆区和外交公寓,出现外国女士并不奇怪,英语这时候也是世界通用语,用英语沟通总没错。 原来这两位女士在购买了店里的衣服后,还想要买丝绸制品。 关慧蛾知道丝绸是“Silk”,但她没办法用英语给两个外国友人讲清楚丝绸的差异,日常行,设计服装纺织专业性她不行。 有刺绣的,没刺绣的,是想买丝绸睡衣,还是被子,或者围巾? 夏晓兰店里也没有。 她只能答应两人,以后会增加这方面的商品,欢迎她们过段时间再来选购。 “你家晓兰这口语水平,毕业去外交部一点问题都没有。” 詹爱群也在,还有另一个夏晓兰之前在联谊会上见过的阿姨,都是关慧蛾的朋友。 关慧蛾昨天带朋友们一起来店里买衣服,今天又带新人过来,真是为夏晓兰家的生意费心费力。夏晓兰问她为什么不去西单,关慧蛾还奇怪: “这里挺清静的,我们这把年纪了,还和年轻姑娘们挤什么。” 秀水街就是清静。 也不是说这里没人,而是没啥年轻人,在秀水街出没的外国人很多,关慧蛾觉得来这地方买衣服不打眼,夏晓兰若有所思。 这个问题于奶奶说过,两个门店客户的年龄段不一样。 夏晓兰也在观察,看这样子,两家店的一些款式需要调换下。 …… 夏子毓一直在等。 等杜兆辉主动来找她。 一眨眼苏联领导人换届的新闻都出来10天,杜兆辉没来找她,夏大军给她发的电报到了。 杜兆辉真的帮忙把小叔一家找了回来,然而人刚送回来第二天,就在羊城街上偶遇刘芬,和刘芬起了冲突,被人送到派出所,查出来没有介绍信……有琤荣集团担保都不行,要让夏大军回原籍补办介绍信。 夏红兵一家三口,还在看守所关着。 夏子毓拿着电报,脸色阴晴不定。 杜兆辉是什么意思,帮忙只帮一半? 夏子毓还不信,杜大少爷连三个人都保不出来。和刘芬起冲突导致的?夏子毓一个字都不信,她也和高干家庭打过交道,周家要管夏晓兰就不错了,还能给刘芬出头就奇怪了。 夏子毓怀疑是杜兆辉没尽心,可能想拿这件事拿捏她,什么和刘芬起冲突,就是个借口! 夏子毓根本不在意小叔一家是不是被关着,杜兆辉的试探,让夏子毓很恼火。她要不管,又不符合自己一向的形象,夏子毓只得找她爸: “二叔回安庆去补办介绍信了,爸,你也赶紧买票回去,和二叔一起去跑一跑关系!” 794:不能占便宜就吃亏了!(1更) 夏长征和张翠年后才从安庆到京城。 屁股还没坐热乎,夏子毓又叫他回去,两口子进京都是火车硬座,从乡下到省城,路上还要转好几次车,大包小包折腾着,夏长征很不爽: “他要回去给你小叔一家补办介绍信,我回去干啥?” 原本夏长征是夏家三兄弟里过得最好一个,张翠偷偷在县城里开着小吃店,他家是最不缺钱的。夏子毓还成了大学生,夏长征走哪儿都被人吹捧。 老二夏大军是最没地位的,没生儿子,夏大军的腰板就挺不起来。 不过是个听话的苦力,没儿子养老送终,就活该替家里贡献……那就是过去的情形,现在不同了,夏大军生的女儿也能考上大学,比夏子毓还厉害些。 夏大军也走了狗屎运,被香港老板瞧中收到身边做事。 夏长征则断了一只手,现在还要靠在京城摆小吃摊为生。在安庆县,他家原有个店面,别人都叫一声夏老板,在京城一点恒产都没有,夏长征的生活过得很压抑。 夏子毓的吩咐,他也不是那么听了,因为这闺女好像也靠不住,口风一转,夏长征想起未来亲家调职的事: “你公公不当教育局的领导了,你弟俊宝到京城上学的事咋整?我早说过,让王家把你弟上学的事办好,你就一天天拖着,现在找谁帮忙!” 高教司是隶属教育部的,夏长征不懂,他就晓得王广平是教育局的领导。 可人在位置上才能办事的道理他懂,不在教育局当领导了,还能替他儿子办上学的事不? 夏长征提起这事儿就生气,夏子毓被堵得说不出话,心里也不舒服。 党史办是什么地方,夏子毓花了点功夫终于弄明白了。 那就是个养老的衙门! 王广平才50多点,哪里就到养老的年龄,调职分明是提前退居二线,以后再翻身的机会渺茫。夏子毓自己都迷茫过,若没有王广平的帮忙,王建华以后还能不能成功? 夏长征怪她不抓住机会,夏子毓有苦说不出,王广平没有调职前,王家的门槛可高了,她废了那么多功夫才和王建华订婚,她爸就知道埋怨她,却不想想,她那时候在王家是什么地位。 她倒是能指挥动王建华,让建华去和王广平提要求。 可那样,王广平多半会更瞧不起她。 夏子毓是在忍耐,忍到她真正和王建华结婚的那天,两只脚稳稳当当踏进王家门,那时候再慢慢来呗。 结果这一等,等来的是王广平被调职去党史办! 夏子毓不想和她爸翻这些旧账,“二叔现在跟在香港老板身边,每个月工资都有三千块,我说你的手是被夏晓兰弄坏的,二叔现在可愧疚的很。但咱家远在京城,小叔一家和奶奶却去了二叔身边,再多的愧疚,又哪里比得上每天在眼前刻意讨好的,你不回去,二叔的工资以后便宜了我小叔和我奶,可落不到咱家身上。” 一个月工资三千块? 那一年12个月,岂不是有四万! 安庆县的小吃店生意那么好,一年也不可能赚四万。 老二一个人的工资,居然有这么多。 夏子毓的话,算是说在了夏长征心坎上。 夏长征下意识就忘了,是他先找人想撞断夏晓兰的手,让她不能高考,才被夏晓兰激烈报复。 子毓说的没错,他这手就是夏晓兰弄坏的,要不是变成残废,他现在不至于成这样,老二就是该愧疚,该补偿! 夏长征眼睛一翻,“我和你妈听到消息,就给你发了电报,年前你赶在别人前头去鹏城见了你二叔,他要是愧疚,就没点表示?” 夏子毓一顿,语气特别自然: “当然有表示,我告诉二叔,你和我妈还想在京城开个小吃店,二叔给了我一万块钱当本钱。开学特别忙,我忘了告诉你们,春天化冻了,你和我妈也找找有没有适当的铺子,你俩还是把店开起来,比在街上摆摊强。” 夏子毓开始没想把一万块钱交出来。 她爸妈用这钱当本钱,赚到的钱可不一定给给她,谁让她家里还有弟弟的。 夏子毓背着处分,将来分配不到好工作,她肯定要自己做生意赚钱的。 但现在杜兆辉有了动静,夏子毓又瞧不上夏大军给的一万块了,给出来倒是无妨。 她也考虑过让父母做别的生意,可思来想去,好像只有做小吃最适合他们,以前开过店,依样画葫芦的再开起来也不难吧? 夏子毓说要把钱给他和张翠,夏长征就没抓着不放了。 老二能随随便便给一万,可见每个月三千的工资是真的。 那钱要是给夏红兵一家哄去,夏长征很不舒服。 “我这就买票回安庆。” 夏子毓终于露出笑脸:“爸,我们才是一家人,一家人都不团结,日子怎么能过好,我难道还能害你和我妈?你回安庆去,跟在我二叔身边帮帮忙。我和我妈在京城这边看看店铺,有合适的就租下来,等你回京城了,店说不定就能开张了!” 有了夏大军的慷慨资助,夏子毓把这一万拿出来,张翠手里还有点钱,开个小吃店是绰绰有余的。 小吃店本来就不讲究装修,铺地砖刷钱,置办家什,能花多少钱? 外地人想在首都扎根,从小店做起,慢慢攒钱安家的不少。夏子毓没有那耐心,买房也想着一步到位,知道夏晓兰买几万的四合院,她怎么瞧得上几千块能买到的破平房! 夏长征被夏子毓说的心动,当即买了回豫南的车票。 张翠想要开店,却是想开在师范学院门口,被夏子毓给反驳掉: “大学食堂便宜实惠,十个学生九个穷,你开在学校门口不行。” 那在安庆县时,开在县一中门口怎么就行了? 总不可能,县城的高中生,比首都的大学生还有钱。 张翠不说话了,她也能明白女儿的心思,夏子毓嫌她和夏长征在学校门口开店,被同学知道了丢脸。 那她有啥办法,张翠自己也不想当农民,更不想当被人瞧不起的个体户,她还想像冉淑玉一样不用工作,男人是国家干部,可就是命不好。 子毓也是命不好,投胎在她肚皮里。 夏子毓没注意到她妈张翠的异样,她在捉摸杜兆辉的意思,香港佬很精明,小小一个香港岛,出了多少亿万富翁,杜兆辉事事反应都偏离夏子毓的预期,让她很是恼火! 795:华国人能消费的时尚(2更) 夏子毓也不傻。 在安庆想开个店,都要孙校长帮忙,在京城想开个店,要找到合适的店面,还要办手续,这些统统都需要点关系。 在安庆上学的时候,她花了好多心思,总算经营出孙校长这层关系。 有了孙校长的照顾,张记小吃店也是顺顺利利开在县一中门口,要不是后来忽然冒出个黄嫂快餐,她家的店不会败的那样快。 现在想要在京城复制曾经的成功,夏子毓才恍然大悟,她都到京城快两年,能帮忙的“能人”,她却一个都不认识。 时间都花到哪里去了? 全花在王建华身上。 王建华第一年刚进校表现的那么优秀,心无旁鹫的学习,因为夏子毓帮他把生活琐事都处理了。 操心王建华的吃穿,还得替在农场改造的王广平夫妻俩操心。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夏子毓这里折腾一番,那里耽搁一阵,花了两年除了和王建华订婚成功,好像没有取得别的成就。 想起来也郁闷,补习班多好的财路,怎么到她手里就做不起来? 还是缺了点运道,要没有何佳怀孕的事,她现在补习班肯定规模不小。 “自己管不住裤腰带,怀了孕要赖补习班……” 男女一块儿睡觉就要怀孕,何家不教女儿,到头来还把原因赖到她身上,害的补习班开不下去,还白挨了一个大处分。夏子毓从前不是没想这些,是在忍耐,王广平是高教司的副司长,她身上的处分早晚都能去掉,一个处分换来王家的承认,不亏。 现在王广平不是副司长了,夏子毓先前的忍耐,就酝酿出了不平。 开店的事儿,还是要找王家帮忙,党史办虽然是冷衙门,王广平当了那么多年干部,肯定有些朋友。 衙门冷不怕,级别还没丢,办点小事总行吧? 夏子毓不找王广平,直接找王建华。 她最近有点魂不守舍的,难得主动来找自己,王建华也挺高兴:“子毓,我都好几天没见你了!” “建华,我要先向你道歉,最近开学事多,我还在忙着另一件事,可能有点忽略你,你不会怪我吧?” 王建华松了口气,原来是这样。 “我怪你什么,我难道还会怀疑你对我的心?” 王建华就问夏子毓在忙什么事,夏子毓顺势把自己的难处说出来:“我爸妈想在京城租个铺子开小吃店,你也知道他们干惯了这个,小吃摊日晒雨淋的,开个店就好了。这不他俩攒了这么久钱,现在就想试试。” 开店王建华也赞同。 夏子毓父母在街道上摆摊卖小吃,说出去王建华也没面子,王广平和冉淑玉不喜欢夏子毓,这个原因占了大因素。 未来亲家是摆摊的个体户,让王广平的脸往哪里搁? 开店比流动摊位强,京城里卖吃食的百年老店不少,以前公私合营了全是国营的,改革开放这几年,百年老店的传人,也有低调单干的。 总之,小吃店就是比摆摊强,不说做到东来顺那种规模,像什么爆肚冯也行的。 王建华很积极,“你怎么不早说,你一个人跑这些关系——“ 夏子毓苦笑,“没跑下来!建华,我是不是很没用,家里条件不行,不能帮上你忙,还要给你添麻烦。外地人在京城,不认识个人,办事儿可真难呀。” 王建华一伸手把她搂在怀里,“你不是认识我吗?我俩都订过婚了,还分什么里外,这事儿我帮你办好。” 夏子毓是真开不起小吃店? 补习班租借学校的场地,都是夏子毓一个人办的,给学校的领导送礼,夏子毓懂得投其所好呢。 但她现在心里有点失衡,为王家付出了那么多,让王建华替她办点事,难道不应该? 王建华也的确有点本事。 王广平虽然调去了党史办,王建华恢复走动的朋友瞬间散去大半。 这不还有几个没走的么,王建华开口求人,这点小事不算啥。 不到两天,就替夏子毓找好了一处店面。 “地方在西单,你要嫌远,我再换个地方。” 王建华是好心,不管开什么店,都要人多才行,半天没有人经过,哪有生意。 西单现在就很热闹,就是离京城师范学院有十来公里路。 夏子毓觉得‘西单’挺耳熟,凡是她耳熟的地方,肯定是有名的。至于远一点,夏子毓根本不怕,就是要离的远,学校的人才不会知道她爸妈开小吃店。 “建华,我相信你的眼光,不知道租金贵不贵?” 租金肯定不便宜。 和租金比,更重要是花的人情,夏子毓一脸崇拜和感激,王建华硬着头皮承诺: “我找找人,肯定不会多收钱。” …… 20号,蓝凤凰的开业大酬宾结束。 四天,两家店加起来营业额有4万,一些款连尺码都卖断货。刘芬整天忙得脚不沾地,夏晓兰也算是放心,能叫羊城补发春款来,传单宣传没有白搞。 陈锡良看着眼红啊,Luna的生意倒是挺稳,但有蓝凤凰的显赫战绩,陈老板不满足平稳。 没等他杀到京城来,崔主编那边总算有了动静。 《时装》的一篇封面报道,标题就叫“汪明明穿过的裙子”,以一名杂志编辑的口吻,说了Luna这个华国的本土服装品牌。 文章里说,Luna虽然才刚诞生,却是华国本土孵化的时尚,连香港明星都要选择的品牌,杂志社的编辑部自然很好奇,在西单发现了Luna的门店,是意外惊喜。 从店面的装修,到销售员热情专业的态度,再回到Luna的设计本身,《时装》编辑盛赞: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唤醒了老百姓对美的追求……Luna是华国人能消费的时尚!” ——Luna的定价不算便宜,但比起要用美元结算的国际品牌,它又真的是华国人能消费的时尚了。 汪明明也的确穿上了Luna品牌的裙子在春晚舞台上连唱三首歌。 85年在工人体育馆举行的春节联欢会,调度失调,春节后电视台已经收到了用麻布口袋装的投诉信。 节目组没讨好,导演被骂的狗血淋头,却便宜了夏晓兰和陈锡良这俩奸商,把汪明明女士消费的够呛——杂志一上市,京城和羊城都各有一家报纸上登了类似的软广告,生怕女顾客们找不到地方,汪明明春晚的照片被做成了巨型海报,就贴在门店的橱窗外! 796:发展要像坐火箭!(3更) 陈锡良没找全国性的大报纸。 Luna明明没有那个铺货能力,搞那么大宣传干嘛? 再说地方报的人要好接触点,陈锡良好不容易打通的关系,能在报纸上混个软广告就不错了。《时装》的报道,是给爱美的女同志们看的。 报纸上的软广告,是用来“招商引资”的。 引资暂时用不着,能起到“招商”的效果就不错,如果不把Luna的名气炒出来,经销商不会引进Luna,靠夏晓兰和陈锡良一家家去开门店,要等到猴年马月,这个牌子才能做起来? Luna要比快销品牌贵点。 Luna同样需要别人主动来加盟。 要想成功招商,夏晓兰和陈锡良就要把已有的门店做到极致,让别人瞧见Luna有多赚钱。 也不知道是杂志的读者太忠诚,还是汪明明的号召力大,杂志发行没几天,Luna的销量暴涨。现在Luna的店员,总算不用去羡慕蓝凤凰的生意……小夏总不是不管Luna的死活,而是憋大招。 “夏总,客人们喜欢汪明明的穿上春晚的裙子。” 那裙子怪夸张的,其实不太适合日常穿。 夏晓兰不会拒绝客人的要求,客人是上帝,但汪明明女士,此时就是她和陈锡良的及时雨:“你和她们说清楚,那条裙子是汪明明定制的,全世界就只有那么一条,裙子我们已经送给汪明明女士,她们还想要,就只有款式相仿的,没有一模一样,还想要吗?” 裙子短一点,领口低一点,反正得有细节不一样。 夏晓兰是强行碰瓷汪明明,却不会言而无信。 消费了汪明明的名气,那给汪明明的裙子,自然得独一无二。 店员还以为女顾客们不会要仿版,哪知道把夏晓兰的话一转述,说那件裙子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专门给汪明明女定制的,把一群85年代时髦女客人们哄得一愣一愣的。 “那我们就要相仿的!” 店员百思不得其解,夏晓兰却能理解,明星的号召力呗。 汪明明本人不愿意和Luna多打交道,真是可惜了,要不夏晓兰趁机搞几张签名海报,在搞个积分抽奖,累积消费满多少,就能抽汪明明亲笔签名的海报……能把汪明明的粉丝给玩瘸了! 不行不行,这样搞真的太心黑了,85年可不像后世,粉丝能满世界追着明星跑,搞一张明星签名算什么,还能合影,能抱抱。现在只能在磁带里听见港台明星的声音,只能在电视上,在录像带和海报上瞧见他们的身影,隔着那么远的距离,明星亲笔签名这种刺激,实在太大。 85年的老百姓们还有一点朴实的可爱,他们不挑嘴。 只喜欢某个明星的少,基本上谁演了一部好看的电视,谁唱了一首好听的歌,他们能换来换去的喜欢,还能同时喜欢好多明星——夏晓兰已经决定了,今年的春装回款后,汪明明要还是瞧不上内地的本土品牌,她就让陈锡良去找内地的女演员拍广告。 让Luna的知名度,像坐火箭一样窜升! 逼急了,她看看最近有没有正在拍摄中的都市剧,让Luna去给都市剧当服装赞助商。 反正她也认识了王导,影视圈就这么大,王林树肯定认识其他导演。 夏晓兰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好,连拍广告的钱都省了。 她是趁着没课才来西单的,视察完两个店,就得回去。伍行长说把人情托到了这边派出所的所长身上,夏晓兰请伍行长当中人,要请所长吃个饭。 她是习惯了自己办这些事,刘芬听了,却主动和她分担。 “你一个学生,和所长吃饭像话吗?让妈去,店本来就是我在管。” 一个人暂时照看三个店,这才多久呢,好不容易养起来的肉又掉了些,夏晓兰也心疼她,“那咱娘俩一起去,有伍行长在,没啥的。” 要想把生意做好,就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男人可以在酒桌上谈生意,有些人还乐在其中呢。 女人做生意又格外难一些,有求于人,这酒你是喝不喝?不喝就谈不成事,喝了,说不定保障不了自己的安全。 夏晓兰上辈子倒是没遇到过,反正灌她酒的,全是因为她豪爽,就没有图她色的。 这辈子夏晓兰变漂亮了,却是经验丰富,反正不会把自己置于险地。 但她妈对这些场面却没见识过。 希望伍行长找的这个所长是真靠谱,没有乱七八糟的恶习。 …… 夏晓兰离开西单没多久,夏子毓和张翠,由王建华陪着,到西单看铺面。 西单是真热闹,张翠下了公交车就满意了大半。 理发店、百货商店,服装店,各种铺子都有,瞧着生意都不错。 王建华找的店只有一间门面,是在居民楼外面,可能有二十几平方米,没有安庆县的‘张记’敞亮。就这铺子,一年也要问他们要几百块,张翠想到这租金就肉痛。 还以为王建华出面,这钱就能省下来呢,结果还是要出租金。 夏子毓更理解不了,私底下对她妈说:“几百块钱算什么,一个月都不用就赚回来了,你要不想要建华找的店面,那你就自己去找。安庆的店最后是怎么关门的,咱家在京城是外地人,要没有人打招呼,肯定有人欺负我们!” 难道夏子毓找不到店? 让王建华找,肯定有她的考量。 一年几百的租金不算啥,只要能安安稳稳营业,很快就能从小店换大店面。 生意好,开分店也行的。 别人能做早餐连锁店,她为什么不能? 夏子毓的心思又活络了,瞧着二十几平方米的小店,好像瞧见了遍布华国的张记连锁店。 其实搞餐饮也是行的吧? 夏子毓拿不定主意,先等她妈把生意理顺了,再看看情况。 王建华去买了两瓶汽水回来,“子毓,阿姨,这店面还满意吗?收拾一下就能开业,工商那边也不用担心,我会让人搞定。” 夏子毓抢在张翠前面开口:“当然满意,你肯定是用心选的。” 王建华把汽水给她,她不肯要,说王建华辛苦了,让他喝。 王建华感动,想起自己刚才买汽水的时候瞧见前头有家服装店生意好的很,看看夏子毓身上的衣服朴素,想到兜里揣着百来块钱,心中一动: “子毓,我带你去买件新衣服吧。” 797:是时候改变了!(1更) 夏子毓站在Luna面前。 原来85年,已经有如此光鲜的服装店。 “Luna?建华,这是不是个外国牌子,不要去了,肯定很贵。” 王建华也不知道是不是外国品牌。 外国货可不是在西单卖。 夏子毓瞧着两个女客人从店里出来,手上还抓着杂志,杂志的封面和橱窗上的海报一模一样。 “同志,能借您杂志看一下吗?” 女客人一愣,继而笑了,“你也喜欢汪明明呀!” 夏子毓就没有喜欢的明星。 港台的,内地的,都不喜欢! 她的时间多珍贵,不会浪费在任何一个明星身上。明星都是虚假的,现实里的真面目和银幕上完全不一样……每到类似的时刻,夏子毓都会有众人皆醉她独醒的感觉。 夏子毓是想看杂志上的介绍。 她抓住了“Luna是华国本土品牌”几个关键词,把杂志还给别人,夏子毓才对王建华说道:“原来不是外国牌子,走吧,我们进去看看。” 这个服装店看起来生意很好。 做服装应该比开小吃店赚钱,夏子毓打量着这店,随手拿起一件衣服看价钱,一件衬衣售价24元,以现在的工资来看真贵。 自己买布做一件衬衣,算上工钱,这样质量的,十块钱就能搞定吧? 放到这样的店里,衬衣能贵上一倍! 张翠踩在光洁的地砖上,感觉气短心虚。 夏子毓却神情自若。 王建华瞧了瞧价钱,发现他的百来块能买下一套衣服,心中大定。 这店装修的太高档了,比百货大楼的柜台都光鲜,王建华还真怕自己兜里的钱不够付,那一会儿场面就比较尴尬了。 夏子毓逛了一圈,并没有试衣服的意思,她在看店里衣服的标价! 有贵的,有便宜的。 但便宜的不至于太低,贵的也不会太高。 低收入者会望而生畏,高收入则一个月的工资就能从头到脚置办一套。夏子毓三人实在不像来买衣服的,Luna的店员是受过培训的,就算顾客只看不买,她们也不能瞧不起人。 除非顾客上手摸浅色的衣服,她们才会走过来温馨提醒。 现在店里人不少,也不能分出一个店员来围着夏子毓三人打转,实际上,三人一家被划为只看不买的一类。 “子毓,你怎么不去试试,这件裙子你喜欢吗?” 王建华从衣架上取下一条连衣裙,红白条纹,长袖,长度在膝盖下,坚持让夏子毓试。 夏子毓从试衣间出来,试衣镜照出焕然一新的她。 她虽然比不上夏晓兰漂亮,长相也是中等略偏上的,朴素老气的打扮让夏子毓暗淡不少,只要换一件衣服,整个人颜值提升还是比较大的。如果再精心化化妆,夏晓兰有10分,夏子毓也能打7分。 试衣镜柔和明亮的灯光,给夏子毓添加了滤镜。 脸颊的疤破坏了美感,夏子毓用手把疤覆盖掉,果然顺眼不少。 裙子换了,鞋子还是双土土的黑布鞋。 店员十分机灵,给夏子毓找来一双白皮鞋换上。 “同志,你穿这套真好看!” 是很好看,夏子毓都没见过这样的自己。 这和她精心塑造的朴实形象不符,但她向往的,可从来不是什么朴实! 她的忍耐,为的就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她已经22岁了,从1979年到现在,她已经忍耐了6年。女人的青春多么短暂,夏子毓不想自己要到中年了才能去穿这些好看的衣服,是时候改变一下周围人对她的固定印象了。 “建华,我就要这条裙子!” 王建华回过神来,“好,就买这条。” 子毓就是太节省。 在安庆时,蓝色的工农装没毛病,周围人都是那么穿的,夏子毓当时梳了两条大辫子,满是青春气息。但现在是85年,周围的人在快速改变,夏晓兰都越走越远,王建华觉得子毓也该有所改变。 人都是视觉动物,说王建华不喜欢长得漂亮的就太假了。 王建华把兜里的钱都掏干净,花38元买了连衣裙,又给夏子毓买了一件薄外套35元,一双春天穿的长袜12元,一双皮鞋25元。 这里是西单,不仅有服装店,还有理发店。 夏子毓把自己的大辫子剪成了齐耳短发,让理发店把耳侧的头发烫卷,卷起的发梢,刚好将脸颊上的疤遮掉大半。 本来是看店面的,夏子毓却对自己进行了改头换面。 镜子里的人让她自己都陌生。 张翠掰着指头算夏子毓这身行头,从头到脚买衣服就花了110元,再加上烫头发……好看倒是好看了,是拿钱堆出来的。 要想维持这种好看,整个春天总不能没有换洗的衣服。 准备个两三套,那就是

相关推荐: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鉴昭行   【刀剑乱舞】审神计画   天下男修皆炉鼎   女扮男装死后,她开始演柔弱绿茶   凄子开发日志   一本正经的羞羞小脑洞   致重峦(高干)   云翻雨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