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节不生火。”他也是在街上听人说的。 苏合香摆摆手:“那咱们也冷食纪念他。”汴京的习俗和老家还是很不同的,最起码这个子推燕在她老家就没这个习俗。 中午,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早上准备好的冷食,青团、花馍、凉拌小菜,还有苏合香特意煮好放凉的茶叶蛋和冷粥。 小妮咬了一口蛋黄肉松青团,眼睛一亮:“这个好吃!” 大妮则更喜欢豆沙馅的,铜柱尝了鲜笋腊肉的,被里面的腊肉咸得直喝水,逗得全家哈哈大笑。 铁柱也喜欢吃咸的,不过甜的他也不拒绝,也一样好吃。 寒食节过后第三天便是清明节。 郑大夫家的三女儿启安的及笄礼安排在清明节前一天,郑大夫没有请苏合香上门观礼。 但他给铜柱放了一天的假。 苏合香思忖片刻后,当天还是让铜柱送了个礼盒过去。 礼盒里是一个镶嵌着红玛瑙的银戒指,还有两块上好的布料。 她对大妮说:“大妮,等明年的时候,咱家也给你办个及笄礼,到时候你应该就有嫂子了,可以请你嫂子家的亲戚来观礼。” 大妮期待地点点头,犹豫了一下又问:“娘,明天清明去琼林苑踏青,我可以化妆吗?” 苏合香不想扫女儿的兴:“化个素淡的妆容就好,不要太显眼。” “嗯嗯!”大妮开心地应着,自己都有这么漂亮的裙子了,自然也想给裙子配个好看的妆容。 清明这天,一家人吃过早饭,大约七点,苏家一家人就整装出发了。 苏合香特意提前租了一辆带车厢的驴车,还雇了个车夫包了一整天。 她想着清明时节风大,可不能让一家老小着了凉。 汴京城外游人如织,倾城而出,苏合香自以为出门已经很早了,没想到官道上车水马龙,行人如蚁,驴车的速度不快,她反而有些担心会不会比女方家还晚到。 苏合香小心翼翼地护着那个两层的仿古竹编食盒。食盒里装着青团、燕馍馍、桂花糕,米花糖,还有两竹筒的清水,打算玩累了的时候拿出来充饥。 几个孩子不时掀开车帘看看外面的景色。踏青之人摩肩接踵,连官道两畔的柳枝都被游人折去了大半。大妮时不时整理一下自己的衣裙,生怕弄皱了新春衫。 到了琼林苑,一家人穿过曲径回廊,青石板铺就的小径两旁栽种着修剪整齐的灌木,转过一道月洞门,眼前豁然开朗,来到约定的月池亭边。 小娘子们着新做的衣春衫,在阳光下格外明艳。她们执团扇遮面,笑语盈盈穿行于桃李芳菲之间。 月池亭里有了许多的小娘子,但是没见到媒婆,苏合香这才松了口气。 带着几个孩子就亭子附近转了转。 “娘,这些花好像都不是我们本地的吧?”大妮指着几株从未见过的花卉问道。 “小娘子好眼力,这些都是从南方运来的名贵花卉。”一位身着青色长衫的老者走近,他兴致颇高地指着那些花一一介绍道:“这是素馨,那是茉莉,还有山丹、瑞香、含笑、射香......”他的手指在一株开着白色小花的植物前停下:“这株射香最是难得,在北方能养活实属不易。” 大妮听得入神,苏合香也凑过来细看。只见那些南方花卉在花匠的精心照料下长势喜人,花丛间还点缀着几块玲珑的湖石,更添几分雅致。 这位老者没有多停留,很快转到了另外一条小径去了。 春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她深吸一口气,转身对几人说:“时候不早了,咱们先去亭子里等着吧,估摸着李家也该到了。” 到了亭边,铜柱有些待不住,他想去其他地方转转,尤其是琼林苑对面的金明池里鼓声阵阵,他不明白,为什么不去更热闹的金明池相见,而是要来看花花草草。 忽见媒婆领着几人从□□那头缓步而来。 许媒婆今日打扮得格外精神,头上簪着时新的绢花,身上穿着簇新的褙子,脸上堆着恰到好处的笑容。 她并未刻意张扬地安排两家年轻人相见,而是先热络地与苏合香打起招呼:“哎呦,苏夫人,今儿个你也来赏花的啊!” “是啊!”苏合香脸上挂着得体的微笑,目光不着痕迹地扫过媒婆身后的几人。她注意到李夫人约莫四十出头,穿着猪肝红色的褙子,发髻梳得一丝不苟,李夫人身后跟着两个年轻媳妇,想必是她的儿媳,再往后那个个头高挑的姑娘,就是七娘子了。 媒婆笑吟吟地为两家引见:“这是李家夫人,还有她的女儿和两个儿媳。”又转向李夫人道:“这是苏家夫人,住在景福坊。” 媒婆明明见过铁柱,也到过景福坊的家里,此时还是刻意夸张地赞叹道:“这是你家大儿子吧?哎呀,真不错,相貌堂堂。你家大娘子也真是漂亮,两个小儿女也格外的精神漂亮。” 苏合香与李夫人相视一笑,两人带着身后的女眷齐齐蹲身行了个万福礼。铁柱和铜柱则双手抱拳,行了个标准的揖礼。 七娘子躲在母亲身后,悄悄打量着苏家众人。她的目光一下子就被铁柱吸引住了。 这个苏家大郎在他家人中确实鹤立鸡群。虽然身形不如自家哥哥们壮实,但胜在挺拔。更让她惊讶的是苏家大娘子的打扮,一张白里透红的鹅蛋脸,粉嫩的嘴唇,一双黑葡萄似的大眼睛顾盼生辉。头上的玉簪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颈间的璎珞项链与腕上的手链显然是成套的,平安扣长耳环随着步伐轻轻晃动,流苏腰佩更添几分灵动。 七娘子看得目不转睛,若不是正在相看未来夫婿的场合,她真想冲过去问问这些精致的首饰衣裳都是在哪家铺子置办的。 第102章 相看成功 苏合香第一次清晰地看清七娘子的全貌。 七娘子身量修长, 比苏合香和大妮高出大半个头。苏合香暗自估量着:自己和大妮约莫一米六的个头,在女子中已算中等,而七娘子怕是有近一米七。铁柱一米八, 两人站在一起时, 还是很般配的。 细看之下,她的身形匀称得恰到好处, 肤色是健康的小麦色抹了层香粉, 一双凤眼顾盼间神采飞扬,鼻梁高挺的,唇锋明显, 她的脸型偏方, 配合着她的身高,不笑时有些端庄严肃。但当她展颜一笑, 右颊那个浅浅的酒窝便悄然浮现, 顿时多了几分少女的娇俏。 今日她梳着时兴的同心髻, 发间一支银鎏金缠枝梅花钗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芒, 耳垂上一对小巧的珍珠坠子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曳。这两样首饰都不便宜, 李屠户家的家底还是有些殷实的。 她身着水红色交领褙子, 衣缘上精致的暗纹若隐若现,下配月白色百褶罗裙, 腰间悬着的香囊随着步伐轻轻摆动。 苏合香对这个儿媳妇人选很是满意, 暗自点头。七娘子举止大方, 身上带有商贾之家的精明干练,与铁柱那憨厚老实的性子倒是互补。 “这琼林苑的花开得真好,”李夫人适时开口, 打破了短暂的沉默。她手持团扇轻摇,目光在花丛间流连:“听说今年新引进了好些南方品种?” “正是呢, ”苏合香顺着话题接道,脸上挂着笑容:“方才我家巧云还问起这些花名,我们北地人倒是少见。她朝花丛方向指了指:“您瞧那株,听说是从广南东路运来的素馨花,香气清雅得很。” 两家女眷就这样借着赏花的话题渐渐热络起来,边说边沿着□□缓步前行。大妮则乖巧地站在母亲身侧,时不时为众人介绍几句花卉知识。她声音轻柔,始终保持着得体的微笑,偶尔接话也是言简意赅,既不失礼数,又显得稳重可靠。铜柱和小妮也老老实实地跟在大人后面,偶尔交换个眼神,却不敢造次。 春风拂过,月池亭边的花枝轻轻摇曳,暗香浮动。媒婆见气氛融洽,眼中闪过一丝满意的神色,心想这门亲事看来有戏。她悄悄瞥了眼落在后面的两个年轻人,嘴角的笑意更深了。 铁柱和七娘子渐渐落于人后几步。铁柱只觉得手心冒汗,不敢多瞧七娘子,只好眼神瞟一下就赶紧收回,他高大的身躯此刻显得格外笨拙,连路都不知该怎么走了。 七娘子见他这般模样,心中觉得好笑,便主动开口打破了沉默:“你叫铮远吗?”声音爽朗。 “嗯!”铁柱应了一声,不知为何,脸一下子红得像块红布,连耳根都烧了起来。他慌忙低下头,盯着自己的鞋尖。 七娘子在家虽说不必亲自操刀卖肉,但见惯了市井百态,自然比深闺中的小娘子们大方许多。 见铁柱这般腼腆,七娘子只好又挑起话头:“你家是新搬来汴京的啊。” “嗯!”铁柱还是只蹦出一个字,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七娘子心中暗想,这人怎么如此木讷。她眼波一转,换了个话题:“去过瓦子没有?” 铁柱摇摇头,总算多说了几个字:“没有。” 七娘子眼睛一亮,便给铁柱介绍起来:“新门瓦子里清明节有新增加的傀儡戏,还有相扑表演呢。”她边说边比划,腕上的银镯叮当作响:“那些傀儡做得可精巧了,会翻跟头、会跳舞。新门瓦子就离我家两条街,我想明天和嫂子去看看。” “那、那、”铁柱想开口说要不要自己陪她去,又感觉这样说会太轻佻了。 李夫人察觉到自家闺女在后面和苏家大郎说话说得热闹,手肘轻轻捣了下身边的儿媳妇。儿媳妇会意,不动声色地落后两步,一把拉住小姑子的衣袖,低声道:“七娘,别走散了。”说着将她拉回了女眷队伍中。 七娘子回头看了眼铁柱,见他仍站在原地发愣,忍不住抿嘴一笑。铁柱见她笑了,更是手足无措。 走在前面的苏合香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与李夫人相视一笑。 琼林苑里的游人大都是像他们这样的妇人带着家中待字闺中的小娘子在赏花游玩。 彼时对面的金明池正锣鼓喧天,龙舟竞渡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那边人山人海,看热闹的百姓摩肩接踵,欢呼声此起彼伏。许多讲究体面的夫人不愿去与百姓们挤作一团,便都转而来到了这清雅的琼林苑中。 走到牡丹亭时,
相关推荐:
凄子开发日志
天下男修皆炉鼎
盛爱小萝莉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蔡姬传
云翻雨覆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差生(H)
[快穿]那些女配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