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状态如何? 看见他过来肯定是高兴的,术前准备时还和他说了一会儿话。 “看起来很有信心,这两天姜妍在医院能更了解贝尔曼医生,双方建立的良好的信任关系。” 那就是状态很不错了。 戚戚怨怨的是做手术,高高兴兴的也是做手术,病人的心情影响着恢复进度,姜妍能积极面对最好。也不枉她主动让周诚去纽约,夏晓兰想一想,自己真是太大度善良啦。 等到姜妍被推出手术室,已经快晚上7点,周诚又给夏晓兰打个了电话: “贝尔曼医生说第一次手术很成功!” “那就好。” 夏晓兰松了口气。 “你今晚要呆在医院?” 有护工在,还是感觉怪怪的。 周诚可能也这样觉得,他不能再像从前一样,枉顾姜妍的性别差异。 既然知道姜妍喜欢他,而他又不可能给回应,那就不要做让姜妍会误会的事: “不,我等到她麻药的药效过了,意识清醒了就走。你也别担心我没有住的地方,邓司长他们还在纽约,我去挤一晚也行。” 夏晓兰轻咳一声:“周诚同志,对于你主动避嫌,并且及时汇报行踪的行为,我要给予你表扬!” 周诚哭笑不得,还得哄她早点睡觉。 两人说了半小时才挂电话,胡瑛给她端牛奶过来: “你妈妈明天就到纽约了,她们回来伊萨卡吗?” 夏晓兰摇头,“我妈肯定想来,但于奶奶的身体和心情或许不适合跑这么一趟,明天她下了飞机,就要接受儿子可能早就死亡的噩耗,我还不在现场,不知道周诚能不能处理好这件事。” 白发人送黑发人,真是人间惨事。 把自己代入于奶奶想一想,如果曼妮有什么意外,胡瑛也会当场崩溃。 1460:不信那尸体是仲易!(1更) 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 刘芬是第一次出国。 哎,自从和夏大军离婚,走出了落后的大河村,她的生活里处处都是“第一次”! 也是自己做了两年生意的女人,京城、羊城两地跑习惯了,飞机也经常坐,只不过这次坐的格外久,中途还要转机啥的怪麻烦……但也平平安安到达纽约了。 外国人咋了,外国人还经常去秀水街的‘蓝凤凰’店里买衣服呢,刘芬又不是没见过外国人,照样是两个眼睛一个嘴巴,又不是三头六臂的妖怪! 好吧,机场的外国人是太多了。 刘芬就会说简单的几个英文句子,全是打招呼和介绍价钱之类的,和她的生意息息相关。 她是捏着英语日常对话的书出发的。 不指望她,难道要靠闵小菊? 闵小菊力气大,只能提提行李。 结果也没靠上她那蹩脚的英语水平,刘芬发现于奶奶居然是会说英文的,说的还挺不错! 于奶奶对她的大惊小怪也心累的很: “我年轻时候在北平上过学,家里也要请老师教的。” 要不她咋能认识季淮辛和宁彦凡那些人? 一起上学的同学们成了教育学家、建筑学家,她啥家都不是,也不至于把以前学的东西全忘了。有身强力壮的闵小菊搬行李,有于奶奶翻译,三个女同志顺顺利利的抵达了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 下了飞机就好了。 周诚早早的等着来接她们。 周诚个子不矮,长得还出众,在一堆举着各式接机牌的人中格外显眼。 刘芬才刚看到他呢,周诚就已经跑过来: “刘姨,路上一切还顺利吧?” “哎,顺利呢,周诚你等了多久,你看我们来这一趟,又把你的事儿给耽误了!” 周诚帮忙接过行李,“您说哪里的话,这不是我应该做的事么。” 唉,未来老丈人不待见他,只有丈母娘始终坚定的支持他,他也不全是为了挣表现,发自内心将刘芬当成了亲近的长辈。 长途飞行让于奶奶很疲惫,她还是打起精神张望,只看见周诚一个人挺失望: “晓兰那丫头没来?” 周诚点头:“晓兰这两天在期末考试,我让她先考完再和我们汇合,由我先带你们去旧金山。” 这个于奶奶没有意见。 徐仲易当初就是带着妻儿在旧金山落脚的,于家的旧物出现在旧金山很正常! “晓兰考试重要,让她安心考试,不就是认个东西吗,我们自己过去就行了。小周,麻烦你了,为了我家的事奔波!” 没有谁是必须帮她的,周诚是因为夏晓兰的缘故,于奶奶心知肚明,却也仍然要感谢周诚。 周诚觉得在机场不适合告诉于奶奶真相。 “您太见外了,这里人太多,你们也奔波了20多个小时,我们先回酒店放下行李休息一下,吃点东西,我再详细说一下旧金山那边的情况。您不要太着急,这边的机票比国内好买,我们准备好了随时都能去旧金山。” 国内的航班太少了,要买上机票真要用点关系。 美国不同,谁有钱谁都能坐飞机,哪怕是流浪汉呢,只要能掏钱照样能买到票! 话是这样说,于奶奶心急如焚,正好大家都在机场又带齐了各种证件,直接就让周诚去订了明天飞旧金山的航班。 刘芬怕于奶奶身体吃不消,“时间会不会太赶了?” “不让我去,我才是寝食难安,到了旧金山我就踏实了。” 于奶奶这样回答。 周诚心情颇为沉重,到了旧金山要申请重新验尸,等待着于奶奶的不知道是什么,怎么可能踏实? 叫了计程车把人接到了酒店。 于奶奶确实累狠了,没有人在长途飞行后不疲的,飞机上的睡眠质量是睡十个小时都抵不了在床上踏踏实实休息两三个小时的。 不过美国这边的酒店,刘芬睡得也不太习惯,床太软了! 舒服是舒服,睡上床就像睡进了海绵堆里,睡久了感觉腰没有支撑。 不是不舒服,是不习惯。 刘芬自己先醒了。 离开房间找周诚。 “周诚,我问你个事儿,你老老实实告诉我。” “刘姨,您说。” 刘芬咬牙,“晓兰把话说的不明不白的,叫于奶奶来美国认什么瓶子,我越想越不对劲,一个瓶子又不会长脚跑了,是不是于家的东西拍张照片寄回国不就能认明白了吗?” 周诚感慨,丈母娘是不爱高调表现,人也是很聪明的。 这事儿肯定不对劲啊,估计只有于奶奶是当局者迷……不对,这个借口连刘芬都糊弄不过去,怎么会骗到于奶奶那么精明的老太太? 周诚向后看去,于奶奶的房门果然拉开了一条小缝。 “于奶奶您醒了?” 房门之前关的很严实,于奶奶这是躲在门口偷听? 嘎吱。 房门被拉开了,于奶奶一点没有慌张,“人老了觉也少,你还是早点告诉我到底咋回事吧,你们的借口连阿芬都骗不过,还想让老婆子相信?是不是……是不是有不好的消息……” 这是于奶奶最不愿意去想的。 然而也是最接近事实的真相。 再睿智淡定的人,遇到这种事都会慌。 周诚也打算瞒太久,“您和刘姨都坐下,我把旧金山那边的情况详细讲一下。” 刘芬赶紧扶着于奶奶,两人一块儿坐在套房的沙发上,刘芬把于奶奶手握着,听周诚从头开始讲。 听说夏晓兰找了私人侦探调查,于奶奶很欣慰。 听到私人侦探找到了儿子徐仲易在旧金山的真正地址,于奶奶呼吸急促。 “这个侦探有本事!” 可不就是有本事吗,要不也查不到出陈年旧案。 周诚继续往下说,把吉姆汇报给夏晓兰的情况都讲了,于奶奶握着刘芬的手,一口气没接上来,瘫在沙发上。 刘芬给于奶奶拍了老半天胸口,周诚都想马上打医院急救电话了,于奶奶却慢慢缓过劲来,挣扎着坐直身体: “不,不可能,我不信那尸体是仲易!” 越是到这种时候,人越是会心存侥幸,希望那百分之一的奇迹能降临到自己身上。 没有人会想要最坏的结果,包括周诚。 “晓兰也不信,所以她请您到美国来,申请重新验尸,确认死者身份。这是解开所有谜团的第一步,决定了以后我们要往哪方面追查!” 1461:铁骨铜皮于奶奶(2更) 洪水几乎没顶,周诚的话让于奶奶抓住了最后一跟稻草: “对,验尸,要验尸,那肯定不是我儿仲易。” 于奶奶现在满脑子都是这个念头。 没找到人时,希望找到人。 找到了一具尸体,又要着急否定。 只要那具尸体不是徐仲易,于奶奶就坚信儿子还活着,只是因为某些原因不能母子团聚。 这也行啊。 为什么非要找呢? 只当他平平安安的生活在世界某个地方不就好了么。 于奶奶的刚强超过周诚和刘芬的预料。 刘芬自己都不能接受,替于奶奶难受,偷偷哭了两次。闵小菊这样心大的人都觉得不舒服,她和于奶奶还没有那么熟,远不如刘芬和于奶奶的感情了。 于奶奶自己却没哭。 一生经过了各种波折,丈夫没撑过的苦难她都撑过了,这个老太太是铁骨铜皮,她的刚强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周诚把于奶奶的状况告诉夏晓兰,夏晓兰沉默了一会儿才评价: “于奶奶现在是把伤心都化成力量了,在真正证实那具尸体是徐仲易前,于奶奶都不会倒下,这是母爱的力量。” “如果证实了的确是……” 夏晓兰的回答斩钉截铁:“那也不能让于奶奶倒下,那时候就要引导她把仇恨作为撑下去的动力了。” 徐仲易就算死了,也要找到崔意如和徐长乐。 “嗯,我知道怎么办。” 夏晓兰知道周诚会处理好,她自己仍然是着急的:“你先带她们去旧金山吧,吉姆还在那边,温曼妮也会帮忙搞定申请重新验尸的法律程序,我最晚12号会到旧金山。” 周诚的假就请到12号,可能夏晓兰刚过去,周诚就要去华国考察团所在的城市了。 这两天,两人显然没办法在一起腻歪,不过算起来周诚已经在纽约停留这么久,连买生产线谈判时两人都同进同出,夏晓兰也不能太贪心了。 大家都有各自要做的事,还真能每时每刻都粘在一起么。 周诚这次能来美国陪她这么久,夏晓兰已是心花怒放。 所有因为异地产生的问题,只要情侣彼此还喜欢着对方,一见面那种隔阂就会消失,只剩下见面的欣喜。 夏晓兰觉得自己没那么幼稚,事实证明她谈恋爱也不比别人理智多少。 周诚也知道现在首要替夏晓兰分忧。 这两天就是不能见面,俩人还是会保持高频率的电话联系啊。 8号开始考试,原本要持续到12号,夏晓兰心里着急,申请能不能考试,这事是温教授帮的忙,把她的考试提前到了10号,一天考两门,拿到卷子前就让她宣誓不能泄露考题。 夏晓兰就没打算泄露! 就这样,她比预期的时间早了一天赶往旧金山,提前用电话订好机票,考完试就直奔纽约。她买的是红眼航班,凌晨1点起飞。 纽约飞旧金山就算是直飞都要6-7小时,这个时间点起飞,到了旧金山刚好是早上。 也就比周诚他们晚到一天! 温曼妮才刚刚帮忙搞定重新验尸的申请,于奶奶本人去过警察局。 周诚来机场接夏晓兰都在念: “你怎么过来的这样急,申请递交了也有程序要走。” 这种事吉姆就帮不上忙了,他调查的手段是不能见光的。 幸好还有温曼妮! 好的律师事务所,好的律师就是有能量。 夏晓兰万分庆幸自己选择住在了温家,并且和温家人建立了亲密关系,温家人真是帮助她太多了! “我知道自己过来可能也帮不上忙,但让我一个人待在伊萨卡我也不舒服,温教授帮忙我才申请了提前考试。” 事到临头了,夏晓兰才体会到,她对于奶奶的感情要比自己想的更深厚一些。 从83年冬天去商都租房子住,一晃都要三年了,也就和于奶奶相处了三年。夏晓兰上辈子是孤女亲情缺失,本来就极度渴望家庭温馨,有她,有事事都包容她的刘芬,还有嘴巴硬却心软的于奶奶,老中青三个女性在一起生活久了,刘芬是她亲妈,于奶奶也就和她亲奶奶没啥差别了。 所以夏晓兰非常担心于奶奶。 周诚牵着她手,心软成一片。 晓兰是嘴上超凶那种,看上去贼精明谁也别想占她便宜,事事都能用“等价交换”分清楚,其实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只要是她认可的自己人,她基本上就不设防的,便宜随便占不说,她还护短又爱替别人操心。 获得晓兰认可难吗? 周诚觉得并不难。 坦坦然然,不要有那么多算计,别管爱情、亲情还是友情,对晓兰真心相待的,就会换来晓兰的真心。 “你干嘛呀?” 夏晓兰感觉周诚握她手的劲儿加大了,紧紧拽着她,好像生怕她会在机场跑丢一样。 周诚低头亲了她一下,“我发现自己好喜欢你,怎么办?” 都好了这么一段时间了,还说什么肉麻话啊,夏晓兰脸一红。 周诚也不解释。 他媳妇儿有多好,他偷偷知道就行了,难道要拿着高音喇叭满世界的喊,让他那些情敌知道怎么赢的晓兰的好感吗? 他又不是强行降智商的傻子! 周诚万分庆幸自己的运气,是他早早遇到了晓兰,走进了晓兰心里,而不是别的什么人。 不对,可能那个姓王的也有过机会,自己给放弃了。 周诚已经很久没想起来王建华那人了,现在忽然寻思着,是不是回国后要给匿名给王建华送一面感谢锦旗? 在酒店里,夏晓兰见到了于奶奶。 于奶奶瞧着精神不错。 哪怕是见到了吉姆,还亲自去警察局递交了重新验尸的申请,于奶奶都不慌: “晓兰,我去教堂的墓地看过了,我觉得墓里埋的不是我儿子。” 夏晓兰重重点头,“嗯,我也觉得不是,我请您来美国,就是要一起把徐叔叔给找出来!” 1462:开棺验尸(3更) 这两天别人也在对于奶奶说同样的话,不相信那具尸体是徐仲易。 于奶奶就是特别信任夏晓兰。 她现在也管不了夏晓兰是不是安慰她了,如果还有人能替她查出事情的真相,找到儿子一家的下落,那个人一定是夏晓兰! 夏晓兰和周诚提前一天汇合也没太多时间温存,重新验尸有太多的程序要跑,所有人都在为此事奔波。 12号周诚前往底特律,夏晓兰亲自送他去的机场。 随后就是快节奏的奔波,华国老太太时隔20年异国寻亲,爱子是生是死,这件事还获得了华国驻美大使馆的帮助,有官方介入,也有温曼妮出力,终于在15号获得了验尸许可! 尘封19年的旧案,要重新开棺验尸,不知怎么就惊动了旧金山当地的电台,他们想要采访当事人于奶奶。 “不接受采访。” 万一尸体是徐仲易,事情就像吉姆说的那样是当地黑帮做的,于奶奶也想保护仍然不知下落的儿媳妇崔意如和孙子徐长乐。 夏晓兰扶着她:“咱们不要拒绝的彻底,旧金山电视台的报道,也不全是坏事,一切等验尸结果出来再决定是不是接受采访好不好?” 不是徐仲易那最好了。 正好借电视台找一找徐仲易下落。 原本夏晓兰也打算上电视台和报纸“编故事”,她去说,哪有于奶奶真人接受采访的效果好呢。 于奶奶点头: “行,就按你说的办!” 15号获得批准,16号开棺起尸,于奶奶坚持要和警察一起去墓地现场看。 时间太久了,烧焦后的皮紧绷在骨头上,夏晓兰只看了一眼都觉得心悸。刘芬是压根儿不敢看,母女俩一左一右把于奶奶搀扶着,怕她承受不住。 于奶奶倒是亲眼看着尸骨挖出来,被警方运走。 脚是发软,也十分难受,但她不能倒下,还要反复告诉自己: “不是仲易,不可能是仲易——” 一个老太太,站在新挖开的坟墓旁,满头白发都被风吹乱,要靠两个人扶着才能不摔倒,这样的场景谁看了都会心酸。 温曼妮的心里也十分不舒服。 美国律师是按小时收费的,这件事温曼妮跑了这么多天,却是单纯的法律援助,夏晓兰表示要付费也被温曼妮拒绝了! 这是温教授和胡瑛的意思,两人都十分同情于奶奶的遭遇。 徐仲易的遭遇触动着温教授和胡瑛,他们同样是几十年前移民美国的,只是他们的运气比徐仲易好,在美国站稳了脚跟,如今过着不错的生活。 徐仲易是比较倒霉的那种,一家三口到了美国竟没了踪迹。 “我们虽然移民,还是黄皮肤黑眼睛的华人,这是我们的特征,是异乡相认的凭证,有同胞遇到这样的困难,你应该帮忙。曼妮,这叫‘守望相助’!” 温教授就这样告诉温曼妮的。 守望相助吗? 温曼妮看着和于奶奶站在一起的夏晓兰母女俩,很难相信,她们和于奶奶是毫无血缘关系的。 这件不收费的法律援助案,让温曼妮心情沉重。 不知是什么情绪,让她罕见的主动上前: “我会催促法医那边的,因为当年没有牙医记录,就需要您仔细回忆一下徐先生从小到大的经历,是否有骨折之类的能提供帮助的线索,我们最终会依靠颅骨复原术来确认死者身份。” 1986年的尸检技术和1967年比肯定有进步。 特别是在美国,作为此时的世界强国,如果说哪里有最先进的各种技术,美国肯定全球数一数二的。 于奶奶眨着干涩的眼睛: “仲易原本还有一个哥哥,几岁时就夭折,我和先夫对唯一剩下的儿子百般呵护,从小到大他连磕碰的次数都屈指可数,并没有骨折。” 温曼妮点头,“没关系,这件案子有电视台关注,大使馆那边也过问了,旧金山警方会加急处理的,我预计一周内就会有结果,还是由顶级的颅骨复原专家亲自动手,结合法医提供的身体数据,效果好的话,最终相似度有可能接近70%。” 接近70%? 夏晓兰觉得这就足够了! 不管孩子是胖了瘦了,别人认不出,当妈的还能认不出? 有60%的相像,于奶奶绝对能一眼辨认死者是不是徐仲易。 “Connie,这次真的不知要怎么谢你,吉姆也是你介绍给我的,还让你在旧金山这边耽误了这么久。” 于奶奶也寻思,自己还有什么能拿出来感谢温曼妮的,她所有的积蓄换成美元也没多少,一起拿出来够不够? 温曼妮只能再次强调这属于法律援助”: “事务所也很支持我过来,每个律师事务所都需要一定数量的援助案件,你们不需要特别感谢我……现在我们就一起等消息吧。” 等消息! 没错,只能是等消息。 旧金山电视台都知道了消息,有人重新在查当年徐仲易的案子,涉案人员也应该听到了风声。夏晓兰把报酬加到了2万美金,让吉姆的线人留心旧金山是否会有人按奈不住。 尸骨是徐仲易,凶手是谁,妻儿下落在哪里? 尸骨不是徐仲易,那他又为何销声匿迹多年,全然忘了国内还有父母! 尘封了20年的真相,到了被揭露的时候。 估计每一天对于奶奶来说都饱受煎熬。 20号的时候,颅骨复原的结果还没出来,夏晓兰的期末考试成绩先出来了。 电话里黛西的声音很尖锐: “你应该看一看!你应该亲自来学校看的,不过没关系,我可以给你传真过去……夏,我太高兴了,我现在有些语无伦次。” 黛西说着说着居然哭起来了。 但这绝对是喜悦的泪水。 压抑太久后流下的泪水,多么让人激动! 夏晓兰不由放轻了声音,“哦,小黛西,让我猜一猜,你的《结构要素》获得了A对吗?麦卡锡教授给了你A!” “是的,我拿了A,理查德、莱尔还有我,我们都是A!上帝,我实在太激动了,我决定给自己买一辆新车,然后开着它来一场跨州旅行!” 黛西显然决定要花掉C·W那笔奖金了,这不奇怪,不要和美国人讲储蓄概念,特别是美国年轻人,有钱不就是要及时享乐花掉?大家都是学生,又不结婚,不买房不养孩子,更不会存钱了。 1463:受害者or加害者?(4更) 夏晓兰才不会说教。 奖金是黛西付出了汗水拿到的,人家想怎么花都行。 恭喜了黛西几句,挂了电话没多久,夏晓兰就收到了传真。 一共有5门课,有的是必修,也有夏晓兰自己的选修。 最低成绩是“A-”,是一门艺术鉴赏类的课,这个“A-"也是夏晓兰尽力的结果,一个沉迷赚钱的钢铁直女努力想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必须要允许她循序渐进的进步嘛。 剩下的,不是A就是A+。 让夏晓兰颇为意外的是《结构要素》这门课,麦卡锡教授也给她A+……她以为自己拒绝了P&W事务所的邀请,和麦卡锡教授暗示她能留在康奈尔的意思后,大魔王对她应该会非常失望? “失望是肯定的,辜负了麦卡锡教授的看重,但我看轻了麦卡锡教授的职业素养。” 她考试的试卷,结合平时的作业表现,如果达到了A+的标准,麦卡锡就不会因为个人的喜恶强行将她成绩压到A或者更低! 事实上,听到黛西说小组三人都拿到了“A”,对于麦卡锡会给自己“A+”的成绩,夏晓兰也有80%的把握! 夏晓兰成绩单,大概就是近几天来唯一让人高兴的消息。 这个时候,周诚早就到了国内,和考察团分道扬镳,回到原单位了吧? 考虑到两国不同的时差,夏晓兰没有马上打电话回国内。 除了周诚,她还要告诉茅康山,告诉汤宏恩呀! 于奶奶也说好: “好事成双,这个是好消息,颅骨复原那边就一定是好消息!” 可惜了,为了她的事,一到美国就跑来旧金山,阿芬一定是很想去晓兰上学的康奈尔大学看一看的。 于奶奶其实既害怕出结果,又期盼着快点出结果。 等待是最让人煎熬的过程。 “一定是好消息!” 刘芬重重的加了句。 汤宏恩这几天也在关注着这边的事。 没有汤宏恩和周诚一起出力,华国驻美大使馆也不会这么快介入。 有这么多人在帮忙,也给了于奶奶很大安慰。 温曼妮没有说假话,多方压力下,颅骨复原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也就是夏晓兰拿成绩后两天,旧金山警方通知于奶奶: “死者为30岁左右的亚洲男子,这一点和1967年的验尸报告相同。头骨检测出钝器敲打痕迹,据推测死者生前和人有过激烈打斗,被钝器打击后昏迷吸入大量浓烟死亡,大火只是烧焦了他的尸体,并不是真正的致命原因。” 吉姆的调查是对的。 打斗和纵火是真的,基本上还原了案发时的情况,夏晓兰的美元没白花。 警察其实也这样怀疑的,携带大量财物,本来就容易被犯罪份子盯上。 于奶奶一脸刚强点头: “这些情况我都知道了,颅骨复原的结果……” 颅骨复原的结果肯定要让于奶奶亲自看的。 说实话,华国人的五官轮廓不够立体,外国人容易犯脸盲。 本来也只有60%-70%的相似度,和于奶奶提供的徐仲易旧照对比,旧金山警察辨认的很困难。 他们让于奶奶辨认。 于奶奶抓着夏晓兰的手上前两步,死死的盯着颅骨复原后的人头模型: “不是,这不是仲易!晓兰你看,这根本不是仲易!” 夏晓兰也觉得不像。 复原后的模型看起来有点突嘴,而在于奶奶给的老照片里,徐仲易不说是个大帅哥吧,三庭五眼挺标准的,分部的恰到好处,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很耐看。 突嘴就不像。 颧骨位置也略为高耸,看起来凶凶的。 “我也觉得不像。” “对,这不是仲易,仲易还活着!” 没出国前就觉得不对劲,于奶奶把不好的想法压住,没哭。 到了纽约,听了周诚的话,于奶奶没哭。 开棺验尸时候,亲眼看着警方挖出尸骨,于奶奶也没哭。 这时候确认尸骨不是徐仲易,于奶奶老泪纵横。 刘芬搀着她,也跟着掉眼泪:“这是好事呀,您应该高兴才对!” 旧金山警方糊涂了。 反复确认了几遍,于奶奶都说不是徐仲易。 这就奇怪啦,死在徐仲易当初租住的房子里,年龄和人种都对的上,如果不是徐仲易,又会是谁? “如果徐不是受害者,他就可能是杀人凶手。” 这个大胆的猜测,于奶奶完全不能接受。 “仲易不会杀人,他性格温和,连杀鸡都觉得血腥,何况是杀人!” 这个说法,警方根本不信。 所有杀人犯被抓时,家人都会为杀人犯辩解,说他不可能杀人。 事情一下反转的太快,开始以为死者是徐仲易,颅骨复原证实了不是徐仲易,徐仲易又被怀疑是杀人凶手……警方的逻辑也有一定依据,这个无名氏被烧死在徐仲易一家租住的房子里,徐仲易一家从此消失不见,杀了人害怕被抓住,也有可能主动藏了起来。 这一藏,就是19年! 于奶奶不相信,夏晓兰也觉得这事儿弄的不舒服,旧金山警方却要重查这件1967年的命案。 发生命案的房东和附近的居民全部被调查了,警方想找出无名男子的身份,身份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知道死的是谁,就能理清他和徐仲易的交集,继而确定徐仲易会因为哪些原因杀人。 于奶奶很是气愤: “这些美国警察会不会办事,我是要他们找人,不是让他们把仲易当成杀人凶手通缉!” 旧金山警方的态度,仿佛已经认定了徐仲易是杀人凶手。 旧金山电视台也没想到剧情一波三折,会是这样的反转,更想采访于奶奶了。 夏晓兰想了想,“我认为您应该接受采访。现在确定了死者不是徐叔叔,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只有找到徐叔叔才知道,我们不能让徐叔叔蒙受冤屈东躲西藏对不对?” 徐仲易真的是杀了人躲起来? 如果旧金山警察的推断是真的,徐仲易又为什么会杀人。 这完全颠覆了吉姆的调查,吉姆认为徐仲易携带着大量财物,成为当地黑帮打劫的目标。 死者不是徐仲易,已经让吉姆非常吃惊了,旧金山警察的推断,吉姆拒绝相信: “夏,你找到那个花瓶的买家了吗?” 1464:卖家和电视台采访(加) 杜兆辉办事的效率不高,至今还给她答复。 吉姆的询问她回答不上: “再等等,应该很快了,你查到卖家了?” 吉姆递给夏晓兰一张纸:“本·菲尔德,现居洛杉矶,是一名建筑商人。1969年以前,他都住在旧金山,1969年就搬到了洛杉矶,做起了建筑商,如果证实那是于家的花瓶,我认为他和徐失踪的案件有关。” “花瓶就是这个本·菲尔德卖掉的?” 吉姆点头,“去年他的建筑生意不景气,卖掉了这个花瓶作为资金周转,这是我查到的,但他坚称花瓶是他从旧货市场偶然买到的。” 不是徐仲易卖掉的,也不是从徐仲易手里抢走的? 1969年,那就是在徐仲易一家失踪后两年,本·菲尔德在旧金山住的好好的,为什么忽然搬去了洛杉矶。 洛杉矶离旧金山不远,飞机还不到两个小时。 夏晓兰觉得这个本·菲尔德值得进一步调查。 “你之前怀疑的旧金山黑帮,他们有没有异动?” 吉姆有点不好意思,证实了死者并不是徐仲易,他的前期调查整个被推翻了。要不是查到了花瓶的卖家是本·菲尔德,他都不好意思来见夏晓兰。 “我在旧金山的线人没有提供更多线索,我仍然坚持徐一家的消失和旧金山本地黑帮有关,警方现在怀疑是徐杀人后带着妻儿逃离旧金山……徐可是初到美国的人,怎么会把线索处理的那么干净逃走?他可不是专业的杀手。” 夏晓兰沉吟:“希望你的推断是正确的,我也不是百分百信任旧金山警方,他们当年就对这个案子处理的很敷衍!” 种族歧视直到30年后都没有消失,80年代的华国人在美国更不会受到尊重。 死者被认定是徐仲易时,他们不想调查。 现在证实死者是另一个亚洲无名男性,警方又说杀人凶手是徐仲易。 “我一定会查清事情的真相。” 吉姆准备再次去洛杉矶找本·菲尔德,这次有了威胁本·菲尔德的把柄,旧金山警方还不知道花瓶的事,本·菲尔德若是不告诉他真相,只有面临警察的调查了。 夏晓兰说找到了花瓶的卖家,已经让侦探去查了,于奶奶精神大振: “瞧着样式和花纹像于家的旧物,到底是不是,还要看印记。” 于家的东西是有印记的,仅看照片于奶奶也不能确认。 要等香港那边确认……其实夏晓兰和于奶奶都有几分确定,这花瓶就是徐仲易带来美国的古董之一。 哪有那么巧,卖家在1969年前恰好就住在旧金山! 住在旧金山就有接触徐仲易的机会呀。 这个本·菲尔德,难道是当年的黑帮成员之一? 应该不是,是的话吉姆肯定查到了。 夏晓兰也觉得要做多手打算,旧金山警方那边有自己的调查,就算徐仲易有没有杀人,警方能把人找到也不错。吉姆按照自己的思路追查真相,于奶奶这边则接受旧金山电视台的采访,多管齐下,一定有所收获! 给了旧金山电视台答复后,夏晓兰和于奶奶还好好商量了一番上了电视怎么说。 “不要看美国人整天把人道主义挂在嘴边,为了吸引眼球,电视台什么问题都敢问,一定会反复把旧金山警方怀疑徐叔叔杀人潜逃的事拿出来问您……” 夏晓兰就担心这点。 于奶奶摆手,“这点我都承受不起,还找什么儿子?” 和电视台以及当地报纸约定好时间,于奶奶把自己收拾的妥妥当当出现。 旧金山这边的媒体脑补的是一个衣着破烂,可怜万分的华国老太太,对着镜头哭哭啼啼那种,几句话就能把她问的惊慌失措……不,甚至都不用记者开口,看见摄像机,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摆吧? 于奶奶注定要让他们意外! 老太太的白头发梳的一丝不乱,到了她这年纪又多年没保养,是不存在美不美的。 何况于奶奶常年习惯了板着脸,脸上的线条看着就很严肃。 什么样的是凶老太太,于奶奶一露面就是凶老太太的典型代表! 可她仪态好。 不畏手畏脚。 她敢面对镜头,还会说英语,根本不需要翻译,就坐在哪里,一点也不怯场。 原本准备好尖锐问题的记者竟一时不太敢开口。 还是于奶奶自己讲的: “1966年,我的儿子带着他的妻子和他们的5岁的孩子来到美国,为了能定居美国,我让他带走了一箱黄金和一些华国的古董,可他到了美国,只寄过一封信回华国,信里很高兴的告诉我和丈夫,他一定能取得美国身份,并将很快回国接我们夫妻……20年过去了,我的儿子没有了消息,他不仅没有回国接我,旧金山警察说他是潜逃的杀人嫌疑犯,这个结果,不仅是我不能接受,我已经去世的丈夫也不会答应。” 摄像机一打开就没有停过。 1966年带着一箱黄金来美国? 还有若干值钱的华国古董。 这在华国也是有钱人啊! 华国有钱人试图定居美国,先是失踪20年,剧情又反转,变成旧金山警方认为的杀人嫌疑犯,这个故事有很大的新闻价值。 旧金山当地有大量华人居住,这个新闻电视台早几天已经开始报道,只是没有采访到于奶奶本人。 等于奶奶说完,才有记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不过他的关注度有点偏: “你能说的具体点吗,你说徐带了一箱黄金来美国,一箱黄金的概念太模糊了,它具体有多重?” 这个记者显然想推算徐仲易带来美国的黄金价值多少。 美国这边黄金的单位不是克也不是两,而是“盎司”,1盎司约等于31g,夏晓兰小声提醒于奶奶。于奶奶在心里计算一番,十分肯定说道: “按照美国的计量单位,大概是有320盎司的金条。” 320盎司? 夏晓兰都吸了口凉气,徐仲易带的那满满一箱黄金,得有10公斤? 记者们也忍不住交头接耳。 1966年的时候,黄金是1盎司35美元,按于奶奶的说法,徐仲易带来美国的黄金价值就有上万美元。 那可是20年前的上万美元,见鬼,不是说华国人很穷困么,这叫穷困? “那华国的瓷器……” 黄金是能直接兑换成钱的,古董却要挑买家,所以让徐仲易带走的黄金是为了让他到了美国有钱花销,真正值钱的是那些古董,在于奶奶眼中,每一样都比一箱小黄鱼有价值——就是不知道当年的美国人是不是认可。 1465:泣血之言和死者身份(1更) 于奶奶不想讨论这些,就含糊说了个数字。 记者嗡嗡嗡的议论,显然都有点跑偏了。 好不容易才有人想起今天采访的主题,如夏晓兰所料,这些记者开始逼问于奶奶,不远万里来到美国,发现儿子是潜逃多年的杀人犯是什么心情,会不会很失望。 刘芬紧紧抓着夏晓兰的手: “这些记者太过分了,他们一点同情心都没有?” 夏晓兰摇头,“他们要的是节目播出后的关注度,争议越大,收视率越好,报纸也卖的好!” 言论自由是好事,但也让言论毫无底线。 于奶奶是一个华国老太太,这些人欺负起来更没有顾虑。 夏晓兰早就猜到了。 但于奶奶愿意接受采访,显然和被逼问欺负比起来,老太太认为找到儿子一家更重要。再好强的人,为了亲生孩子都愿意妥协。 刘芬不忍心,于奶奶却还保持着镇定,目光坚定看着镜头: “我再说一次,我不接受旧金山警方的猜测,不相信自己的儿子是杀人嫌疑犯,我现在只想找到他,不管当年发生了什么事,我可以和他一起面对!仲易,你到底在哪里,我都等了你20年,你看我这把年纪,也等不了几年了,死之前不见你一面,我死都没脸去地下见你爸,死不瞑目啊!” 这段话前半段是用英文说的。 后半段就是地道的华语了。 都说乡音亲切,于奶奶希望徐仲易能看见新闻,能有所触动。 她没有在镜头前哭哭啼啼卖惨,但说的又句句都是泣血之言。 于奶奶的话说完了,记者们还意犹未尽,夏晓兰让刘芬带着于奶奶先走,自己留下来和记者打交道,问什么可以不管,这个拿一个老太太炒新闻是不是没道德也不重要,双方都是利用关系。 夏晓兰只有一个要求,于奶奶最后说的话不要剪掉。 她拿出徐仲易一家三口的照片: “希望大家报道时可以顺便提一下,如果知道这一家三口下落的,请和我们联系,能直接找到人的我们给1万美元的报酬,间接帮我们找到人的线索给5000美元报酬,这一条寻人奖励长期有效!” 是了,这回来旧金山寻儿子的华国老太太,看起来可不是不发达国家的贫困人口。 1万美元的奖励不少了。 旧金山警方才不会花钱悬赏,有报酬的刺激,说不定真能把徐仲易一家找出来。 连几个记者都在念着拗口的华国名字,如果他们有了线索,也是能领奖金的……说实话,以记者的工资来算,1万美元的现金也是很多了! 于奶奶接受采访,晚上新闻就在旧金山电视台播出了。 旧金山当地华人很多,这个新闻有之前的预热,一经播出引发了很大的讨论。 旧金山警方猛然就承受了舆论压力。 为什么1967年的纵火案早早结案? 现在证实死者不是徐仲易,怎么就轻易怀疑凶手是徐仲易! 华人在旧金山落地生根,已经是旧金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一个华人不重要,那所有华人手里的选票都不重要吗? 更叫夏晓兰欣喜的是,新闻播出的第二天晚上,就有人找上门来提供线索。 “他说他认识旧金山警方颅骨复原后的死者,要不要见他?” 闵小菊对美国这边很警惕。 她一个人可不仅要保护刘芬,还有于奶奶和夏晓兰,如果徐仲易一家失踪真和当地黑帮有关,黑帮可能不希望夏晓兰她们继续往下查吧! “见一见吧。” 夏晓兰要见,闵小菊还是把人给搜身了。 枪是没有的,就是一个华裔流浪汉糟老头,见到夏晓兰,那双眼睛就不老实。 闵小菊把一只手搭在对方肩膀上,流浪汉哎哟哎哟叫起来: “住手,住手,只要给我100美元,我就告诉你们他是谁!” 居然只要100美元? 夏晓兰都怀疑是个骗钱的老流氓。 别以为老人就不混账,那句话怎么说的,不是老人变坏了,是坏人变老了! “给他。” 流浪汉对着100美元吹了口哨,把钱揣在怀里: “死的那个人花名叫老鼠强,你看他嘴巴突脸瘦长是不是好像一只老鼠呀,在旧金山干得也是老鼠事,至于他是为谁办事我不知道,都过了20年,老鼠强当年的同伴现在都混成了旧金山本地的人物……100美元,我就只能告诉你们这么多!” 老鼠强? 好端端的谁会取花名。 只有在道上混的人才有这些绰号。 吉姆的调查是对的,真的涉及到黑帮,夏晓兰看这流浪汉: “大爷,我看你胆子大得很,100美元你能告诉我他叫老鼠强,1000美元你能不能告诉我更多?” 流浪汉舔舔嘴皮,使劲摇头: “我想要钱,我不敢说,钱到手没命花怎么办?快放手,要是被人发现我来过,我连这100美元都没命花了!” 流浪汉死活不肯说了,夏晓兰把钱加到2000美元他都意志坚定的很,只能把他放走。 闵小菊
相关推荐: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黑篮同人NPH】愿你相伴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差生(H)
蔡姬传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误打误撞(校园1v1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