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娇子如杀子。如果他们早这么管束,也不会养出这等脾气来,吃这样的苦。正该如此。” 寻常家宴,变得无比温馨。 乡下灯火寂静,光影在长风里游动,无丝竹歌舞,酒肉的香味却格外令人垂涎。 冯蕴、温行溯,淳于焰…… 三个人边说边聊,追往事,谈今朝,酒入喉头,夜灯的光圈渐渐幻化出无数的影子……戤 冰壶兽炉人初醉,冯蕴心情愉悦,一觉睡到天亮。 次日,太阳升了起来,又是一个大晴天。 温行溯天不亮就走了。 整个村子的人,都在忙着翻地,抢春播种。 阳光下,田间地头,处处可见农人弯腰忙碌的身影。 冯蕴昨夜多饮了几杯,坐在书房里,刚泡上茶水,外面便突然传来一阵喧闹。 马蹄声从村学那边传来的。戤 “捷报——” “捷报——” 两道长声吆喝,田地里的农人纷纷抬起头来,看着村道上扬蹄狂奔的官差,一个个脸上露出喜悦。 “大将军打胜仗了!” “不是大将军,是雍怀王,摄政王……” “是啊是啊,都是大王了。” “我们村子里还住着王妃呢。”戤 “三嫂子不说,我竟是个糊涂的,都快忘了这茬。常常看到里正娘子咧嘴一笑就走了,也不请安也不下跪的……你们说,里正娘子会不会往心里去呀。” “那就是你多想了。里正娘子多大度啊,怎会跟你一个农妇计较?她要是像咱们这点小肚鸡肠,可干不成大事。” “是是是……” “老槐树下贴的布告看了吗?长门要找短工,上山挖石炭……一天一百文,可不比在田地摸泥巴来钱?” “他们说,招工的告示都贴到安渡城里去了,是不是要招流民挖矿井?流民便宜啊,管饭就成。” 众人在捷报声里议论纷纷。 书房那一南扇,不知何时被人推开了。戤 冯蕴倚窗望出去,看着春日暖阳,心脏不知不觉地颤了一下。 征客不知期,烽火照故城。 无言见驿吏,只盼麾下骑。 这一封迟来的捷报,她等得太久…… 上辈子没有大晋的分裂,北戎部落也没有来犯,这是一场完全不在原有轨道上的战争,冯蕴其实心头从来是悬着的。 西北地形复杂,再是常胜将军,去了也说不得会遇到什么…… “娘子,娘子,捷报!捷报来了——”戤 小满以为她没有听到,双脚踩在庭院里,飞奔过来。 冯蕴走出去,面容清淡,“慌什么,以后这种捷报有的是。” 小满嘻嘻地笑。 官差过来,将捷报呈上。 “报王妃知晓,雍怀王大军已过苍岩山,北戎部落在苍岩山设陷偷袭,被大王识破,乘胜追击,把北戎部落联军打得落荒而逃,疯狂往腹地逃窜……” 冯蕴:“雍怀王呢?” 官差挠了挠头,龇着牙笑,“宵小犯我,自是要一鼓作气,把他们打回老家。王妃且放心,大王很快就能班师还朝了!”戤 冯蕴嗯一声,微笑,“阿楼,带官差下去休息,吃点东西。” 官差沿途没停,着实是累坏了,见王妃这么客气,又给吃又给钱的,笑得嘴都合不拢,又说了几句安慰的话,这才下去。 冯蕴心情复杂,久久不能平静。 北戎控制着允州苍岩山外的大片土地,天高地阔,纵深极长。虽然天气恶劣土地贫瘠,不事生产,但那里地形复杂,大军难找突破。 在这种情况下,完全是强龙和地头蛇的较量,谁占便宜谁吃亏,不好说。 所以,过了苍岩山,才是真正的挑战。 第331章 征客知期 那一天,整个花溪村都欢欣鼓舞,劳累了一天的农人,会特地绕到长门,对里正娘子说几句恭喜的话。境 顺便客气地问一声。 “大王何时班师还朝啊?” 村人大多不懂国事,雍怀王在遥远的西北打胜仗,对他们的实际影响也有限。随口这么问,就像问今日的天气,要么为唠嗑,要么为了关心。 冯蕴应着,笑盈盈的,“快了,快了。” 随捷报传回来的,有一封裴獗的家书。 “安渡已春,边塞仍寒。蕴娘体弱畏凉,勿劳苦,起居安泰,平安为宜。” 字少简洁,如他那个人,少言寡语,不说思念,那铁画银钩的字迹上,甚至看不出多少烽火边塞的艰难,但字迹潦草,已然暴露了写信人的心思。境 在那种地方,粮食补给不到,挨冻受饿是家常便饭。 他不说。 将军半生戎马,征程漫漫,马蹄踩过千山万水,早习惯了风餐露宿的日子。 可再是铁石心肠,也难免有刹那柔软。 故而,在信的最后,又端端正正地写了几个字。 “言尽思卿,心中欢喜。” 村里没什么新鲜事,这事的热度持续了两天,葛义从鸣泉镇回来了,顺便捎回了金志通一行人。境 牛车里满满当当的箱子、桶子,许多人过来围观,金志通也不说话,在冯蕴的眼神里,沉着脸指挥两个仆从往里搬东西。 冯蕴把葛义叫到里屋,“怎么回事?” 葛义笑容满面,从怀里捞出一个小包,递到冯蕴的面前,摇了摇,小声道: “银子,还有珠宝。娘子快看。” 鸣泉镇的收益年前已经盘点过了,这才刚开张,断不可能有这么多。 葛义道:“陈夫人来了鸣泉,偷偷塞给我的。托我好好照顾小公子和小女郎。” 冯蕴打开包裹一看,果然是一大锭银子,还有两三件珠宝首饰,看着能值不少钱。境 收买人心? 冯蕴道:“你怎么想的?” 葛义连忙摇头:“小人在长门有吃有住的,用不着这些,但陈夫人有心,小人觉得拿着也无妨,正好长门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这行事风格完全是跟冯蕴学的。 “再说了,原本娘子也不会真的弱待了小公子和小女郎,拿钱不亏心。” 冯蕴瞥了一眼,“你倒是机灵。” 她将布包塞回到葛义的手上,“拿着吧。”境 葛广当即变了脸色,觉得这东西烫手似的,“娘子要是觉得不妥,小人等下便还给金总管,让他带还给陈夫人。” “傻啊,你给他,还不是被他没下了。”冯蕴看着葛广道:“你和你哥两个也到岁数了,指不定哪天有合适的姻缘,就得成个家,需用钱,这是你靠本事赚的,自己拿着。” 这叫什么靠本事啊? 葛义面红耳赤,硬是塞到冯蕴手上,急得脸都红了。 “我们哥俩爹娘早过世了,没家没业的,长门就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处,往后的姻缘还得靠娘子帮衬,这钱我不能要,娘子要是不收,我便还回去……” 拉拉扯扯不好看,冯蕴看他坚持,便笑着收了下来。 又出门清点了一下金志通收来的束脩,有布帛粮食也有银钱,她让邢大郎过来点数,记到村学的账上,那锱铢必较的样子,看得金志通牙都快咬碎了。境 “十二娘,这可是府君和夫人凑了好久才凑够的,往后小公子和小女郎在贵府,还望你多多担待……” 冯蕴:“放心放心。我这人最讲规矩。小满,从即日起,冯小郎不必再跟仆役同食。” 什么?跟仆役同食? 金志通眼前一黑,差点昏过去。 这要怎么禀报府君和夫人? 还不得把人怄死啊? 好狠的冯十二。境 冯蕴面不改色地点清了钱物,叫小满送客。 小满低头应一声,金志通却不动,一双眼睛瞪得溜圆,恨恨的,看着冯蕴不转眼。 冯蕴笑道:“怎么,金总管要留下来吃饭吗?正好,我家大王在西北打了胜仗,明儿村里要排流水席,金总管要是不嫌弃,便留下来同乐同乐?” 这是炫耀还是威胁? 金志通甩袖离去,临行,恶狠狠瞪了小满一眼。 - 收到捷报的第三天,庄子里摆了流水席。境 青黄不接的当下,土地上荒凉一片,作物全冻死了,粮食是稀罕物,里正娘子这流水席一摆,整个村子都来了。 人多,席面只是最简单的五大碗。油烧豆腐,上面一层肉,下面是炖豆腐,肉包子,炒粉条,还有一碗熏香浓郁的鸡汤,虽说汤碗里瞧不到几片鸡肉,可那是实实在在的鸡汤啊,盛一碗喝着,从嘴里暖到胃里,好多人家过大年,也不过如此了。 这是长门第一次正儿八经摆席。 整个庄子的桌子拿出来都不够用的,于是,各家各户就把自己家的桌子凳子搬过来,锅碗瓢盆,有用得着的,说一声,转头就有人拿来。 众人都说,这是里正娘子为征战在外的丈夫讨的吉庆…… 因此,没有人空着手来,哪怕是从鸡窝里摸出两个鸡蛋,也要挂上红纸,拿到冯蕴面前说上几句喜庆话。 冯蕴早交代了下人,不收礼,可备不住大家热情,你来我往的推拒几回,很是客气一番,才坐下吃席。境 冬天让大雪积压了那么久的情绪,大家伙难得放松一回。 坐在太阳底下,吃饭说话,好生热闹。 冯蕴当然不是白请客,饭后,当着大家的面,再次重申了花溪村的规矩,接着便说农具坊、成衣坊和山上开矿的事。 “村里作坊开起来,肯定会耽误农时。所以,大家要想好,只能去一处。农具坊和矿山都是体力活,原则上只招男子。” “有属意的青壮,饭后到邢大郎那里记个名字。” “须得和家里商量着来,尤其是矿山,能赚钱,风险也高,勉强不来。” 有钱赚的事,优先着村里人。境 大家都对冯蕴感激涕零,可听说有风险,就又都犹豫了。 谁家的亲戚听谁的亲戚说了谁的亲戚,曾经死在矿井里的说法,多了起来,竟没几个人找邢州记名…… - 捷报几乎在同一时间传到了西京。 新朝廷振奋不已,民间市井也喜气洋洋。 朝中很多人并没有冯蕴的忧虑,习惯了裴大将军打胜仗,胜就变成了一种常态,理所当然。 对新朝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样一场胜仗更重要了。境 替大晋挡住来犯之敌,那便是对西京朝廷的正统说,最有力的佐证。 李宗训那个“先帝遗诏”,究竟是从哪张书案上伪造出来的,谁说得清楚? 西京朝廷欢庆胜利,邺城朝廷则是在“招兵买马”,疯狂敛财。 新登基的淳德小皇帝全然就是一个摆设,临朝太后李桑若依然是傀儡,成天醉生梦死,在酒肉男色中,麻痹自身。 而相州节度使葛培,倒是有几分领兵之才,奈何勇则勇已,谋略不够,朝政大权几乎由李宗训一人独揽。 当初李宗训逃离中京,带走了一批官吏,但事出紧急,很多人的家眷和属官都来不及离开,全留在了中京。 于是,大量空缺下来的官位,变成了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境 许多豪绅大户,有钱有粮,未必有官,一看风水轮流转,今岁到我家,便争先恐后地抢官买官。 一个个托人情,塞好处,几乎要打破头。 李宗训眼下正是大量需要用钱用人的时候,都懒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索性自己专门搞一条门路,自己收钱,明码实价地卖官,不让任何中间人赚这个差价…… 此举最显著的效果,便是在极快的时间内,为邺城新朝空虚的国库,积累了大量的钱财。 李宗训手段狠,人也阴。 等卖得差不多了,他合计合计,就给买来的官位,设了一个入职障碍,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叫“竞职”。 也就是说,买了官能不能走马上任,还得看能不能竞争过别人……境 有本事的就留下来,为李家卖命。 没有本事的,那便留一个散官头衔,无实权无俸禄,自己可以摆摆架子,在亲朋面前装一装老爷,除了娱乐身心,别的屁用没有。 这招阴毒,邺城到处是骂李宗训的人。 有些急眼的甚至在家里焚香祷告,盼裴獗快点打入邺城,统一大晋,将李宗训这个烂人赶尽杀绝…… 对这些埋怨,李宗训全不看在眼里,坦然自若。 “能者居之,天经地义。” 有本事你上啊,没本事上不了,怪得了谁?境 冯蕴在庄子里听到这些事,笑了笑,竟然觉得李宗训这一招,十分的绝。 可以说,半点毛病都没有…… 不是要官吗?一手钱,一手货,又不是没给。 毕竟买的是官位,不是权位。 大家都得偿所愿了,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又丰富了国库,又打击了本地豪绅,吃相虽然难看了一点,但确实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这损招,没有二十年为非作歹的经验,干不出来。” 邢丙、阿楼、葛氏兄弟几个都在侧,闻声不住的点头,小满却很是不懂。境 “那他不就把世家豪绅都得罪了吗?” “不。”冯蕴浅抿一口香茶,淡淡地道:“手可遮天的世家,无须买官,新朝自己就要巴结上去,拉拢收买,许以官位。花钱买官的,恰是那些手头宽裕,有几个钱,但地位身份够不到的人。这一部分人,最好收割……得罪他们又如何?无非抱怨几句,无兵无势,还翻得了天不成?” 在绝对的势力面前,愤怒即是无能。 “李宗训这人,不可小瞧。” 第332章 燃眉之急 忙碌几天下来,庄子里的田地都翻得差不多了,冯蕴看了一下水田的情况,准备先育秧苗。礎 育苗那天,几个什长伍长恰好过来议事,顺便凑过来观看。 冯蕴没有把苗放到田里去育,而是专门为稻种安排了一间暖房,搭上数层竹架子,取田泥置于上方,均匀撒上稻种,屋子里用木炭保暖加热,密不透风,再派人按时添加水分…… 徐嫂子也在旁边,整个人看得目瞪口呆。 “娘子让人捯饬屋子的时候,俺还不知干啥用的。哎哟娘也,原来是给稻子住的呗。” 众人齐笑。 杨什长问道:“里正娘子,把稻子撒在竹垫上,这能成吗?” “能成。”冯蕴道:“先育苗,等苗出芽,天气暖和了,连同竹垫一起,整个放入苗圃里养着,等五月份,秧苗长到二十来公分,再移栽到水田里去。”礎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这是个什么说法?为何要如此麻烦?” 但凡下过地的人,都知道,稻子是直接丢在水田里播种的,里正娘子这么倒腾,不嫌麻烦吗? 冯蕴也是从书上看来的。 那些解释,一时半会跟他们说不清。 她只道:“这么做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是给稻种保温,加快育苗速度,弥补雪灾误了的农时。二是育苗的时候不占用田地,田里可以种一些蔬菜,还有那些种了冬小麦的田,等到五月收割再整一遍,不受影响,土地利用率就高了。三是育好的苗,等到一定的大小,可以看出苗种好劣。我们只移植那些长势好的,差的便淘汰掉。如此,产量便会比直接播种好上许多……” 村人种了一辈子地,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说法。礎 尽管里正娘子很有本事,可看她细皮嫩肉的,也不是种过地的人,他们不信冯蕴比自己家世代传下来的手艺更强。 看了半晌,笑盈盈地离去了。 嘴上没说什么,显然是不信。 冯蕴当然不会相劝。 播种是大事,勉强不得。何况用育苗法代替直播法,她也是第一次尝试,没有经验。弄不好少了收成,那不就是害了别人吗? 忙碌一上午,冯蕴累得腰酸背疼。 其实她有耐心也喜欢做这些事,可备不住身体不够强壮,稍稍累一下,就感觉虚弱……礎 这个时候,她就有些感慨人不够用了。 摊子铺得太大,到处都需要人…… 冯蕴在书房里坐了片刻,叫来邢丙,让他从部曲里再挑几个得用的人,锻炼锻炼。 往后用人的地方多,单靠他们几个,转成陀螺也转不开。 邢丙满口答应。 冯蕴这才想到什么似的。 “大郎呢?怎么不见人影?”礎 邢丙笑了笑,“好似是矿山报名的人少,小子发愁,想着怎么挨家挨户去游说……” 冯蕴眼皮一跳,“你把他找过来。” 十五岁的少年揪着眉头被父亲叫到冯蕴面前,满脸严肃,一副小大人的模样。 “娘子。”邢大郎看着冯蕴,便撇了一下嘴唇,这才递上册子。 “统共才五六个人记名。这可怎生是好?” 花溪村现在的日子比别的村落好过,村里人的选择也多,因此更为惜命。得知那矿山有性命风险,没几个人想去…… “就册子上这几个,也是碍于情面才来记的名……”礎 冯蕴拿着册子看了一眼,数了数人数,不慌不忙地放
相关推荐:
朝朝暮暮
大风水地师
斗罗:转生火麟飞,幻麟星云
先婚后爱
医武兵王混乡村
莽夫从打穿肖申克开始
长夜(H)
可以钓我吗
蛇行天下(H)
贵妃母子民国文生存手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