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子千刀万剐!” 听见这话,朱高煦人都傻了。 杨荣等人听见这话也是当场懵逼,直接愣在了原地。 太子爷啊太子爷,你这话可不兴说啊! 第212 朱高燧:谁特么的想做我爹? 纪纲府邸,气氛诡异。 太子爷一句话,给所有人都整不会了。 是,人纪纲是截胡了秀女,他是大逆不道,他是罪该万死…… 但是你太子爷这话能说吗? 虽然秀女从名义上而言,的确是皇上的女人。 但是秀女多啊,皇上可只有一位啊! 正当此时,一声暴喝陡然传来。 “老大,怎么个意思?谁想做我爹?” 众人寻声望去,下一刻惊得目瞪口呆! 赵王朱高燧! 他不是在北伐嘛,怎么突然出现在帝都? 大胖胖一见到老三,顿时气就不打一处来。 “我说老三呐,皇上命你管着锦衣卫,你就是这么管的?” “你家纪纲私掠秀女、扣押贡品、搜刮民财、豢养私军……都要造我老朱家的反了!” 听到这话,朱高燧脸色很是难看。 他那日接到老头子的命令,得知老二准备培养自己做南洋王,立马屁颠屁颠地赶了回来,路上都不敢耽搁的那种。 谁曾料想,他一进帝都城门,正准备宣布赵王爷回京了,就被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震得从马上摔了下来。 多年沙场搏杀经验,让他瞬间明白,帝都绝对出大事了,所以立马追着声响赶了过来。 结果赵王爷万万没有想到,老二竟然拿着大炮轰纪纲府邸,跟他娘打仗一样! 听到太子爷这话,朱高燧内心慌乱得一批。 要知道他赵王一直受命节制锦衣卫,那纪纲真要算起来,还是他名义上的下属! 如果纪纲谋反证据确凿,那他这个赵王爷自然也不能独善其身! 一想到这儿,朱高燧急忙走到汉王爷身前,难以置信地开口问道:“老二,究竟怎么回事?纪纲怎会……” 朱高煦无奈地耸了耸肩,“老三啊,这事儿可不怪我,我只是诈了一下那纪纲,谁曾想他敢对本王起杀心,被我差点捏死,然后就闹成这样了……” 朱高燧:“???” 啥? 对你起杀心? 差点被你直接捏死? 那纪纲这么勇的嘛,我怎么没看出来? 赵王爷一脸懵逼,心中惶恐更甚。 事实摆在眼前,纪纲谋反已成定局。 一旦皇上得知,那他这个南洋王只怕是黄了啊! 朱高煦瞧见他这死了亲爹的模样,顿时笑着宽慰道:“放心,纪纲是老头子的狗,跟你没太大关系。” “最多不过是老头子面儿上抹不开,将怒火发泄到你头上,象征性地惩罚你一下!” 朝野上下都知道,纪纲是天子鹰犬,不过是名义上受赵王节制罢了。 真要论起来,纪纲意欲谋反,最难受的还是朱老四! 毕竟是自己养的狗啊,结果这狗还想反咬一口,隔谁身上都不好受。 朱高燧一听这话,神情顿时变得幽怨无比。 尽他娘的说些风凉话! 合着被骂被罚的不是你汉王爷! “行了行了,回都回来了,一起抄家吧!” 汉王爷拍了拍赵王爷的肩头,示意郭兰等人继续抄家。 金银珠宝这些都不重要,哪个贪官污吏家里没有堆积成山的赃款啊? 朱高煦此刻好奇的是,这纪纲身为“大明首富”,家底不应该只有这么点。 众人继续前进,脸色越来越难看。 饶是朱高煦提前有了心理准备,然而当他亲眼目睹纪纲的罪证时,却也是被吓到了。 除了截胡秀女外,纪纲这丧尽天良的畜生,将阉割幼童充当宦官,服侍自己左右。 这是什么性质的行为? 他纪纲是真把自己当皇帝了啊! 大胖胖看着这些满脸惶恐的幼童,已经是气得咬牙切齿。 杨荣等人都被吓得亚麻呆住了,在暴怒至极的太子爷身旁瑟瑟发抖。 “他怎么敢?这个天杀的畜生!” “行了老大,为了一个纪纲气成这样不值得,你血压可有点高注意心态啊!” 一个个院落走来,秀女幼童不计其数,锦衣卫搜出来的金银珠宝更是堆积如山。 大胖胖感觉有些疲惫,摆了摆手叹道:“到此为止吧,命人详细统计一下……” 正当这个时候,聂兴兴冲冲地跑了过来。 “太子爷,王爷,纪纲后院还有近百个宝库,一半塞满了金银珠宝古玩字画,还有一半……不便直言。” 众人:“???” 近百间宝库? 五十间塞满了金银珠宝、古玩字画? 这纪纲他娘的到底多能贪,才能贪到这么大一笔赃款? 这敛财手段,怕是足以与汉王爷比肩了吧! “嗯?有什么不便直言的?” 朱高煦笑骂道,示意他但说无妨。 然而聂兴砸了咂嘴,苦笑道:“王爷还是自己去看吧,卑职只能说这纪纲造反比我们当初专业多了……” 此话一出,众人皆惊。 这聂兴以前是靖难遗孤,造反专业户啊! 连他都不敢说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难不成还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东西? 大胖胖深吸了一口气,捶了两下有些发疼的小胖腿,咬牙切齿地低喝道:“前面带路!” 众人继续前进,来到一处古色古香的园林,郭兰正守着一处暗道入口。 没有丝毫迟疑,太子爷一马当先,走进了暗道。 待众人走进一看,全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纪纲竟然将园林底下全都掏空,改建成了一间间宝库。 随便打开一间宝库,里面都堆满了金银财宝,还有古玩字画! 然而当他们继续深入,看清深处宝库里的东西后,就连朱高煦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兵器铠甲! 火药火铳! 这两样东西,足以让纪纲拉起一支战力不俗的叛军! 但接下来的东西,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倒数第四间宝库,里面放着十二件蟒服! 倒数第三间宝库,里面放着已故吴王的冠冕! 倒数第二间宝库,里面放着四件凤袍! 最后一间宝库,毫无疑问,龙袍一件! 众人看着那件龙袍,只觉得背后直冒寒气。 纪纲啊纪纲,你不死,当真天理难容! 朱高煦也是有些惊讶,望着那劣质龙袍怔怔出神。 纲子啊纲子,你丫搞这些东西,让我很难办啊! 赵王爷整个人都麻了,他已经预料到南洋王的位置,正在逐渐离自己远去。 良久之后,朱高煦这才下令道:“行了,开始抄家吧,金银送入大明钱庄,珠宝与古玩字画送入内帑!” “今日之事到此结束,纪纲一案上奏皇帝定夺。” “钱庄即将开业,你们准备准备存钱吧!” 众人麻木地点了点头,对于汉王爷的安排,他们没有任何意见。 纪纲这事儿太大,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只能让陛下定夺。 赵王爷突然扭头看向朱高煦,咬牙切齿地问道:“老二,纪纲现在何处?” “诏狱啊,怎么滴了?你要去慰问一下?” “这混账想当我爹,老子先去阉了他!” “……” 第213章 从三龙两蟒到五龙同朝! 离开纪纲府邸。 大胖胖表示他要回去缓一下。 赵王爷借了一下郭兰的开山斧,怒气冲冲地杀向了诏狱。 朱高煦好说歹说,这才总算是把老三给劝住了,一同回到了汉王府。 刚一走进房门,朱高燧便气得坐立不安。 “老二,纪纲谋反,你检举有功,你是大功一件,可我呢?” “老头子这个人你又不是不知道,他岂会承认那是他的错?到时候指不定怎么收拾我这个赵王爷!” 一想到这儿,朱高燧就委屈得想哭。 回来之前才挨了一个大逼斗,这他娘的又是一个大逼斗记账上了! 宝宝心里苦,但是宝宝不说。 朱高煦听见这话,也是很无奈。 在封建王朝里,皇帝是不能有错的,更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 因为一旦这样做了,他的统治威信就没了。 至于那什么“罪己诏”,大多都是出于政治需要罢了。 所以,即便皇帝知道自己犯了错,也绝对不会轻易承认,而是找个替罪羊。 更何况如今的皇帝是朱老四,一个一心渴望赢得天下认可的篡位皇帝,他岂会因为这些小事,污了自己的贤名。 这样一来,老三这个替罪羊,算是当定了。 “行了行了,多大点事,反正你马上去南洋了,怕他一个皇帝做什么?” 赵王爷:“???” 啥? 你啥意思? 去了南洋,就可以不鸟皇帝了? 这么一说,赵王爷可来精神了,立马凑了上去。 “老二,你什么意思?仔细说说?” 朱高煦环顾四周,笑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许久没有搏杀了吧?走,披甲!” “好,打一架!” 练功房。 朱高煦兄弟二人尽皆身披战甲,左手持木刀,右手持木盾,虎视眈眈地对峙着。 下一刻犹如猛虎出笼,朱高煦率先发动了进攻,木刀迎面横劈而下,被朱高燧举盾挡住,战斗随即开始。 木刀与木刀激烈碰撞,就连木盾都成了兄弟二人拼杀的武器。 哪怕二人是关系要好的亲兄弟,此刻也是全力以赴,下手没有丝毫留情。 这是汉王爷与赵王爷的习惯,一遇大事便在僻静练功房内搏杀讨论。 全神贯注的拼死搏杀,有助于他们更理智地思考问题! 朱高煦一刀逼退赵王爷,笑着开口道:“老三,你知道我大明的财政收入吗?” “知道,以农税为主嘛,其次是盐税,再者就是商税、矿税这些杂税!” 华夏王朝重视农桑,一直都是以农税为主,分夏秋粮税。 大明朝农税的基础是两税制,每年农历八月征收夏季税,秋收之后的第二个月再征收秋粮税。 而且在大明朝初期,占据粮税主导地位的是军田的收入。 例如,永乐元年,全国粮税为三千一百万石,而军田缴纳的粮食超过两千三百万石。 其次朝廷财政收入则是盐税,每年给大明朝带来了一千多万两的财政收入。 至于如商税这些杂税,与前两者比起来,只能说聊胜于无,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了。 当然,这是汉王朱高煦还未觉醒之前。 如今因为他上交了制盐工艺并且改革了盐法,大明朝的盐税已经超过了农税,毫无疑问地稳居第一! 一记木刀斩来,朱高煦一脚将老三踹翻在地。 “也就是说,朝廷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农税与盐税对不对?” 朱高燧痛得龇牙咧嘴,没好气地咆哮道:“对对对,你姥姥的,下手真重!” “疼?疼就对了!毕竟你要做南洋王,不付出代价怎么行?” 朱高煦毫不手软,欺身上前又是一刀,狠狠斩落而下,惊得老三连滚带爬地翻滚开来。 “老二,你到底想说什么?” “呵,不止老头子,还有满朝文武,甚至整个大明,都忽视了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山银山!” 此话一出,赵王爷顿时一愣,下一秒结结实实地挨了一记木刀,痛得他不断逃窜。 “你姥姥……什么金山银山?” “商税!” 听到这两个字,朱高燧再次发愣,不出意料地又重重挨了一下。 “你隔这儿跟我吹牛逼呢?商税那点小钱,别说朝廷看不上,我都看不上!” 赵王爷一边打起精神应敌,一边还不忘出言嘲讽。 朱高煦举刀欲劈,骗得赵王爷举盾格挡,然而一记窝心脚踹出,直接将朱高燧踹得倒飞出去,硬生生地撞到了墙壁上面。 “呵,小钱?你懂个屁!” “前宋知道吧?三冗导致两积,积贫积弱,吏治败坏,军队垃圾,认辽国作大哥,认金国做叔伯,每年上交给这些外邦蛮夷的岁币高达数百万两,丢尽了我汉家儿郎的脸面!” 朱高燧捂着胸口痛得要死,闻言怒骂道:“前宋那群软骨头,都是被那些文人士大夫给祸害的,一群贪生怕死的狗东西……” “话是这么说,但是老三你想过没有,前宋不过是偏安一隅,他们哪儿来那么多的钱?除了上贡岁币给蛮夷之外,还得保证国内民生,偏偏他们还做到了!” 听到这话,朱高燧顿时一愣,都忘了继续怒喷了。 对啊,前宋偏安一隅,他们哪儿来那么多钱? 提到钱这个事儿,赵王爷突然觉得自己心口不那么疼了,立马起身继续对抗。 “很简单,因为前宋有着无比繁荣的商业,尤其是海上贸易,每年从中抽取的商税,完全足够他们给外邦蛮夷上贡那些岁币,甚至多认几个叔伯大哥都没问题!” 朱高煦冷笑了一声,趁着赵王爷发呆,再次将他打翻在地。 眼瞅着这厮躺在地上装死,朱高煦双手握刀狠狠劈了下去。 赵王爷见状吓得脸都白了,急忙举起木盾格挡,下一刻木刀与木盾应声碎裂,看得朱高燧目瞪口呆。 “姥姥!” “老二,你真想劈死我啊你?!” 汉王爷闻言笑了笑,索性也躺在了地上。 “老三,商税的利润,大到无法想象!” “等郑和他们收拾了倭国,就会再次下西洋,奔着海上贸易而去!” “到时候本王会更改商税,废除海禁,鼓励我大明子民出海贸易,届时你说这商税会是一个何等恐怖的数字?” 听到这话,赵王爷蒙了。 这个老二,胆子是真他娘的大啊! 征倭国,打南洋,还要废除海禁…… 高皇帝的祖训,在他眼里就跟放屁一样…… “我之所以让你去南洋,是因为南洋旧港等地是海上贸易的咽喉之地,无论是进还是出,都必须缴纳足量关税!” “你只要将这些咽喉之地掌握在手里,那不是一座座金山银山?” 朱高燧却提出了异议:“老二,就算商税再多,那也是朝廷的……” “朝廷的?他们掌控农税与盐税已经够了,商税必须掌握在你我二人手中,这是底线!” “再说了,倭国,安南,暹罗……我大明的疆土只会越来越大,你觉得一个皇帝管得过来吗?” 此话一出,朱高燧脸色瞬间狂变,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家老二,被吓得说话都结巴了。 “老二啊……不是……二哥……你……你要……” “时人称我老朱家如今有三龙两蟒,我觉得不太好听,应该是五龙同朝才对!” 朱高燧:“!!!” 三龙两蟒? 不,是五龙同朝! 第214章 朱高燧:老二你狂妄! 麻了。 有些麻了。 自家老二胆子竟然这么大! 这是做皇帝争不过老大,准备另起炉灶吗? 如此惊世骇俗的想法,的确吓了赵王爷一跳! 要是老二说他想夺嫡争位,朱高燧还真觉得没什么。 毕竟这话他都不止说过一次了,赵王爷听都听得烦了! 但是现在,老二突然不争了,而是想要另起炉灶! 嘶…… 令人发指! “老二呐,你说什么‘三聋两盲’,刚刚耳朵被震耳鸣了,现在还是缓过来……” 朱高煦瞧见这厮故意装疯卖傻的模样,顿时冷笑道:“老三,连造反你都敢,怎么了?现在让你另起炉灶,你却怂了?” “狂妄!” 朱高燧急了,“那是夺嫡,不是造反!” “但你背着老头子另起炉灶,这跟造反有什么区别?更何况南边还有张辅,还有沐晟,他们会任由你胡来?” “什么狗屁五龙同朝?龙就是龙,蟒就是蟒,要怪就只怪你我兄弟二人没有那成龙的命!” 想着,赵王爷心底有些发慌,直挺挺地向门口走去。 “今儿我没来过,你自己闹腾吧!” 听见这话,朱高煦嗤笑一声,准备好好教育教育这个小老三。 “老三,你知道,老头子准备迁都吧?” 听到这话,朱高燧脚步一顿。 “废话,燕平北平是咱家的‘龙兴之地’,老头子把自己的帝陵都修在了北平,谁不知道他的迁都之心?” 永乐七年,永乐帝以北平为基地进行北征,同时开始在北平附近的昌平修建长陵,他将自己的陵墓修在北平而不是金陵,证明他已经下定决心要迁都。 这个道理,朱高煦自然明白,所以问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那老三你想过没有,一旦老头子迁都北平,北平及其周边成为我大明朝的核心统治地域,那南边该怎么办?” “尤其是交趾地区,自五代吴权以来,就已独立成国,张辅之所以能够顺利平定安南,主要是因为胡氏政权多行苛政、民心不附,大明皇帝应陈天平之请,吊民伐罪,救民于水火,又承诺复立陈氏子孙之贤者,这当然受到了安南人民的欢迎,亦不失为仗义之举。” “但是,老头子不地道啊,得胜后转手就自食其言,草率地决定将安南收复,直接郡县安南,改为交趾,由大明朝廷直接管理,自然会遭到安南各阶层人民的反抗,安南可谓从此进入多事之秋。” 朱高燧点了点头,这点简单道理,赵王爷还是听得明白的。 “一旦老头子迁都北平,北边成为大明统治中心,经营重点逐渐北移,那交趾成为一个沉重的负担,直至最终成我大明脱离出去!” 朱高煦这话并非是无的放矢,而是历史上发生的事实。 因为大明言而无信,加上安南独立成国已久,导致交趾地区反叛不断,屡禁不止。 到了大侄儿朱瞻基即位称帝,他考虑到交趾地区“数年以来,一方不靖,屡勤王师”,给大明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索性直接撤军交趾,任由黎利坐大,最终安南成功复国。 交趾叛军作乱,大明王朝撤军,直接放弃交趾,安南重新复国,叛军头子黎利成了安南后黎朝开国之主! 大侄儿朱瞻基放弃交趾允许安南重新独立,虽然为大明去掉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为大明朝廷节省了大量的开支,但是这一事件也沉重地打击了大明在东南亚地区的国际声望,动摇了大明的宗主国地位。 更何况,安南又怎么会是包袱呢? “老二,交趾那鬼地方要来干什么?张辅一代帅才,如今都三征交趾了,被那鬼地方烦得脱不开身……” “鬼地方?你知道交趾有多少金矿银矿吗?你知道交趾有多少人口吗?你知道交趾水稻一年三熟吗?” 朱高燧愣了,他只懂打仗,哪里懂得这些! “田地可以盛产粮食,经营得好就是一个大粮仓,矿山矿脉交给商人百姓去开矿,就算是收取矿税朝廷也能赚个盆满钵满,哪里还需要像如今这般倒贴银子去平叛……” 朱高煦笑了笑,目光变得幽深无比。 “疆域太辽阔,一个皇帝,是治理不过来的,以后南洋这块,需要我老朱家的天潢贵胄前去坐镇,立世镇王府,为大明永镇山河!” “本王让杨士奇去南洋旧港,推动南洋布局,到时候张辅平定了安南,还会一路向南,打下占城,控制这条海岸线,而后逐步蚕食,直至掌控整个南洋!” “你赵王府需要做的,就是替我大明守好这片家业,将南洋那些咽喉之地牢牢掌控在手中,一旦出现叛乱造反等情况,直接斩尽杀绝,不留隐患!” 朱高燧:“!!!” 世镇王府! 为大明永镇山河! 那如此一来,他可就成真的南洋王了! 只是,皇上会答应吗?太子爷会答应吗? “老二,老头子那边……不会答应吧?” “咱们老朱家造反出身,不断削弱地方藩王的权力,就是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再发生,他怎么会允许什么南洋王出现……” 诚然,他朱高燧是赵王,尊贵的一字亲王,但比起南洋王而言,狗屁都不是。 一旦朱高燧回到自己的封地彰德府,别说什么一字亲王了,他的地位还比不过一个州府县官,只能做个混吃等死的富家翁! 但是老二口中的南洋王,那是世镇王爷,掌握实权的南洋之王! 这二者一比较,傻子都知道该选什么! 可是,皇帝不会答应啊! 朱高煦淡淡一笑,“你怎么知道老头子不会答应?” “我给他开疆拓土,建功立业,助他成为千古一帝,他巴不得大明疆域越辽阔越好!” “放心吧,南洋只是起点,不是终点,我大明不止你这个南洋王,还会有东海王,西域王,甚至中亚王!” 朱高燧听得心惊肉跳,忍不住硬着头皮问道:“可是这样一来,与那汉朝的分封制有什么区别?万一日后我老朱家出现了不肖子孙,想要坐一坐那张龙椅……” “那又如何?老大这一脉的子孙后人如果不成器,那就换另外一脉去坐那个位置,只要将军权牢牢掌控在手里,即便这偌大一个帝国就算要分崩离析,那就推倒重来,坐上那张龙椅的人,只要是我老朱家的后人即可!” 朱高煦神色平静,“就算是脑浆子都打出来,这锅肉也要烂在锅里,不容外人觊觎窥伺!” “老三,你的目光要放长远一些,死盯着那张龙椅有什么意思?这个世界大得很,我们真正的敌人,从来都不是自家人!” 听到这话,赵王爷瞬间亚麻呆住了,久久都说不出话来。 不知为何,朱高燧总觉得他有些不认识自家老二了。 眼前这个准备干翻全世
相关推荐:
取向狙击
穿书后有人要杀我(np)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醉情计(第二、三卷)
盛爱小萝莉
云翻雨覆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凄子开发日志
离婚后孕检,她肚子里有四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