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制住了鲁王。 刘松年道:“让他把鲁王押过来吧。”又下令,午膳照样传。看了一眼殿内诸人:“便宜你们了。” 祝缨心说,好,又能吃上御膳了。 皇帝是不可能再吃东西了,别人也没心情吃,祝缨心宽,狠狠吃了一顿。等她吃完饭,碗碟撤去,郑熹才赶过来。 看着祝缨正在擦嘴,手边放着一杯香茗,郑熹也是跑得气喘吁吁,见祝缨这个样子,差点没气着。 刘松年此时才说:“可以宣诸王、公主等入宫了。来了之后先不在到殿前,都让他们在那边的宫里候旨!”又发出命令,宣谕皇城内的各官吏人等,叛逆已平。 部分命令以政事堂的名义发布,部分旨意以皇帝的命令发出。他自己就是个笔杆子,不用别人,抬手就写,文辞流畅。皇帝的许多旨意本就是出自他手,外间什么也看不出来。 刘松年又对郑熹说:“你带人,再去迎太子殿下。” 郑熹看了祝缨一眼,刘松年道:“你不用想他了,现在不能走漏消息,他哪里都不能去。” 郑熹匆忙出去,出城二里,遇到百官会同禁军护送太子回城。他一眼就看到了太子身边的郑川,这娃身上染了血色,郑熹心头一紧! 近了才发现郑川行动无碍,以眼神询问,郑川道:“不是我,是杜世恩受伤了。” 第327章 分赃 自己儿子没事、太子也没事,郑熹放心了,正一正衣冠,上前拜见太子。 太子坐在车上,从帘内露出一个脸来。他脸色煞白,车边是王云鹤、施鲲等人,再往外一圈则是神情紧张的护卫们。百官、东宫属官也都簇拥着他。他的声音有些发紧,对郑熹道:“免礼。你、你怎么来了?” 郑熹道:“奉旨,接殿下回宫。” 太子长出了一口气:“哦、哦,好。” 郑熹又问太子身体如何,一旁郑川代答,说是受了惊吓,幸亏有护卫以及宦官杜世恩的拼死相救。郑熹又关切地询问伤者如何了,要好好带回京城医治。 太子道:“还好,让他们到后面歇息了。” 郑熹于是请太子安坐,启程回宫。他自己先到了太子车上,说了一句:“鲁王谋逆,现已被拿下,一切平安。” 太子猛然坐起:“他又干什么了?阿爹呢?东宫呢?我儿如何?” “他们自然是在宫中的,宫中有刘相公与阮大将军在,宫中太平。” 太子放心了,郑熹道:“臣去告知王、施二位,好有个准备。” “哦,好好!” 郑熹与王、施聚到一处,弄了辆车,往里一钻,王云鹤劈头便是一句:“宫中如何?” 在郑熹出迎之前,宫中已经派出禁军前来相迎了,按那个时间来算,宫中当时是不可能知道太子这儿已经出事了的。要么是有人首告了行刺,要么是宫里也有变故,然后才想到来护卫太子。王云鹤问了禁军两句,就猜出来是宫里也有事了。 郑熹道:“尽在掌握中,鲁王已被拿下。刘相公在御前。不知殿下这里又是怎么一回事?” 施鲲不答反问:“果然是鲁王忍不住了么?他自己恐怕还不能够吧?有党羽么?” 郑熹简要地述说了一遍:“鲁王买通了周游,千防万防,没防着有人在皇城里面发难。祝缨奉歧阳王到了御前,而段婴找到了阮大将军首告鲁王谋逆。” 王云鹤重复了“首告”两个字,厌恶地笑了。 施鲲问道:“陛下如何?” 郑熹面不改色地道:“安卧榻上。” 施、王二人稍稍放心,再问如何应对以及具体细节。郑熹道:“我只在宫外拿鲁王送到宫中,知道得并不清楚,只知道诸王、公主正在被召到宫中。” 王云鹤道:“也罢。都到宫里看着也好,免得再生出事端来。鲁王府围住了吗?” “京兆府帮同禁军已然将鲁王府围住,其余诸王、公主府邸亦有禁军守护。太子殿下这里呢?” 王云鹤沉着脸道:“防守看似严密,哪知竟是不中用。”这是他也没有想到的。 太子与百官出行,护卫也是乌泱乌泱的,谁都没想到会出事。凡帝后、太子、诸王、重臣、贵族等出行,总有许多城中百姓、山野乡民围观,一般是不会去禁止的。弄那么一套礼仪,就是要宣扬威德,不但允许人看,皇家还要不时让御用的画师给画下来传世哩。 除了围观的人,一些官员还会有仆从跟随。比如诸王就不可能只有他们自己,重臣里有许多老头儿,也得有人伺候着。 无论祭什么,“闲杂人等”都不会少。 绝大多数时候都不会让人靠得太近冲撞就是了。 这是惯例。 哪知惯例出事了!现在是冬天,男女老幼都比较闲,所以有些壮年男子围观的时候并没有引起护卫的警惕。在人群挨挨挤挤往前蹭的时候,也只是被正常的呵斥:“退后点!” 而一些官员的随从也是窝在一旁不远处,就更是很自然的事了。 到祭祀开始的时候,礼乐大作,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太子身上、在祭祀上,百官还得跟着太子的节奏行礼。刺客就是这个时候冲出来的。 刺客有两拨,一拨是围观的人群里蹿出来的,吸引了大部分的注意力。另一拨则是从官员随从堆里摸到靠近太子的位置再发难的。 事出突然,第一拨造成了极大的混乱,第二拨则杀得很近,伤了几个人,还撞飞了三个白胡子的老臣。最后是杜世恩挡到了太子身前,挨了好几刀。随后,刺客被拿下。 郑熹问道:“审了吗?” 王云鹤道:“事态紧急,还没来得及审。” 郑熹点了点头,左右看看,与两个白发的脑袋凑到一起,轻声说:“陛下驾崩了。” 车内一片寂静,车轱辘嘎吱嘎吱的声音、马蹄声打到天街上的声音、马喷出响鼻的声音与偶尔一声人咳嗽的声都清晰地传了进来。 施鲲道:“安卧……” 人死了,自然安得不能再安了。 二相的脸色都非常的难看,郑熹道:“还请速行。” 王云鹤问道:“在鲁王事前,事后?” “我亦不知。是真的不知道,或许刘相公能知道?”郑熹双手一摊。 二相直地盯着他,郑熹此时问心无愧,目光一片坦然。王云鹤突然提高了声音,说:“让他们走快一点!” 施鲲道:“要安抚百姓。” 王云鹤道:“只说动乱已平。一切准备停当,再昭告天下不迟。”明摆着是“秘不发丧”了,完全可以再多拖一天。王云鹤又暗中下令,与鲁王、周游、段婴相关的官员,凡在队伍中的,进京之后都要悄悄扣押。 ……—— 车队沉默地加速赶路时,宫中也是一片寂静。是个人都知道宫里出事了,太子谋逆?听起来就不太靠谱。一通杀之后,宫门都关了,留下值守的官吏甚至不能回家,也有缩在小厨房烤火的,也有悄悄串联打听消息的,却又都不敢公开走动。 祝缨掰开一块糕饼,宫里的饭真好吃!她递了半块给歧阳王,歧阳王板着脸摇了摇头。 祝缨道:“膳食没动,外头会起疑的。诸王公主现在在那边殿里,万事都要小心。”皇子跟太子出去了,留京里的是几个老一辈的亲王,是真身体吃不消请假的。让他们察觉到什么,闹起来比皇子麻烦。 歧阳王道:“我明白的,吃不下,你多吃一点儿吧。”他又看了床上的皇帝一眼,难过、思慕都是有的,更多的却是焦虑。也不知道他的父亲怎么样了。 刘松年突然说:“为王父尸。” 歧阳王勉强地挤出一点微笑,吞毒药似的又咽了半块,祝缨给他倒了杯茶递了过去,歧阳王接了,缓缓啜着。 刘松年对祝缨道:“你倒吃得下。” 祝缨道:“我该操心的时候已经过去了,现在有你们操心,我再没有不放心的,不但吃得下还睡得着呢。”说着,起身往一边屏风后去。 屏风旁边站着一个小宦官,小宦官又带着几个捧盆的宫女。 祝缨对他们说:“不用你们。” 搁这儿大半天了,还吃了一顿,人有三急。皇帝出恭的地方是临时的,用屏风围了起来,一只很漂亮的马桶放在那里,马桶上面有个椅子,能坐。旁边一个架子,上面摆着裁好的素色细布。 祝缨飞快解决完,宫女捧了盆来洗手,宦官来熏香。祝缨一边擦手一边说:“一会儿马桶该倒还是倒。” 刘松年往后退了好几步,说:“就是这样。” 歧阳王见他们两个竟不见慌乱,不由有些羡慕。刘松年却说:“殿下,接下来就该忙起来了。” 歧阳王忙上前请教,刘松年请他坐下,对他说:“太子殿下会带着百官回来,一旦回来,且还不能发丧,您要陪着太子殿下安抚诸王。等一切准备好了之后,再昭告天下。” “要我做什么?” “要心中有数,分清主次,一层一层来,先定名分,再稳朝局、安人心,赏罚并用……” 两人叽叽喳喳,蓝兴内心煎熬,他看了看祝缨,这货居然坐在一边打起坐来闭目养神了。蓝兴不动声色地往祝缨身边靠了靠,刚提起脚尖想碰一碰她,祝缨突然睁开了眼,转头看向他,把蓝兴吓了一跳。 祝缨对他点点头,蓝兴轻叹了一口气:“这宫中……” 祝缨道:“你准备好就是。” 蓝兴看了歧阳王一眼,祝缨摇了摇头。 阮大将军将整个宫中巡了一圈,回来说:“一切如常!都叫他们在屋子里不许乱动了,谁动谁就是鲁逆同党!禁军今天当值的还接着干,等局势安稳了再轮换。” 眼见日头偏西,一筐一筐的蜡烛抬了上来,宦官们开始点灯。 灯都点上的时候,太子回来了! 刘松年站了起来,祝缨重新睁开了眼睛,刘松年道:“殿下,请与大将军将太子、丞相带到这里来吧。今晚咱们是不得睡了,得拿出个章程来,明、后天才好行事。” 祝缨站了起来:“那我回鸿胪寺睡觉去了。” 歧阳王想留她,刘松年先开口了:“想得美!我熬夜,你也得陪着!” 祝缨道:“我又没什么用……”等太子回来了,他们聊的肯定是新旧交替,是清算、是分赃。她找歧阳王当然是为了挣一份功劳,但这份功劳不足以让她点天下这盘大菜。 刘松年不搭理她,她只好拣了根柱子又贴着站了。 歧阳王与阮大将军出去迎接太子,远远看到太子身后跟着一大群人。 歧阳王愉悦之情才起,却发现昏暗之中看不清大部分人的脸,那是一片黑黢黢的阴影,心里忽然打了个突:这百官之中,有多少人是能听我父子号令的呢?听话的人里,又有几个是能担大任的呢? 歧阳王愉悦不起来了,不用伪装悲伤嘴角先耷拉了下来,面上一片忧虑之色。 太子还在被刺杀的余韵中没有出来,看到儿子完好无损,放了点心,道:“你阿翁呢?” 歧阳王道:“在寝殿等着您呢。两位相公,请。京兆,请。” 他独将这几人拉去寝殿,落在百官眼里又是一番猜测。王云鹤抬脚前先下令:“百官暂勿离开。” 大冷的天,又不能把大臣们放在外面冻着,让他们先各回本衙。一些凑巧遇上冬至的刺史,也被安排到相应的值房,再次重申不许走动串连。 然后几个人到了寝殿。 祝缨在寝殿里就显得格格不入了,她努力将自己装成个木头架子。但是架不住王云鹤要点她:“你是怎么来的?” 歧阳王道:“鲁王作乱,是她发现了周游领兵犯禁,到东宫知会的我。” 刘松年道:“别管这些了,殿下,陛下驾崩了。” 太子正在弯腰对着床行礼,闻言像是谁在他腰上踹了一脚,他往前一个趔趄,跨了两步摇着胳膊把身体摇直了:“阿爹?!” “噤声!”刘松年说。 太子老实地捂住了嘴,眼泪哗哗往下掉,大家陪着默默地哭了一场。又过一阵,王云鹤道:“殿下,陛下走得匆忙,您要担起整个天下方不负陛下!还请暂时节哀,安排好朝政,咱们才好发丧。” 太子咬牙切齿:“鲁王!是不是他逼死了阿爹?我与他不共戴天!” 刘松年道:“事情很多,他只是其一,还是不怎么要紧的。” 太子红着眼晴问:“什么是要紧的?” “登基。”刘松年干脆地说。 太子退后一步,一记长揖:“我已乱了方寸,还请先生教我。” 刘松年请太子先到上面坐下,各人各有一个位子,祝缨硬着头皮被蓝兴推到郑熹的下手坐了。 开会。 三个丞相已经都有想法了,你一言我一语。刘松年道:“眼下当以安定为主,有什么事儿,您灵前即位之后再说。臣于政务并不精通,只说鲁王,这种案子,宜速不宜迟,不能拖太久,要快刀斩乱麻,一直拖着容易人心浮动。到您改元大赦,我对先帝的承诺就算完成了。” 说完,他看了榻上的皇帝一眼,就闭目养神不管了。 太子问道:“那……鲁王,谁来办?” 施鲲道:“那是后面的事,先说第一件。殿下登极,当然是要先正名。立后、立太子、追谥母家。有功之臣要有封赏,罪臣、逆贼当诛当罚。另,昭告天下,安抚庶民。京城不能乱。”这些没有太大的新意,就是新群登基之后的惯常操作。重点在赏罚的细节。 太子道:“好。京城的事务,京兆多多费心,事后必不会忘。” 郑熹道:“是。” 歧阳王听到“太子”的时候,心跳又加快了,一时竟没能发出声来。 王云鹤道:“余下便是前朝、后宫两件事了。后宫一切请暂照旧。除了先移驾,安置先帝后宫及东宫迁出之事,且待大敛之后再从容安排。”他安排蓝兴与太子身边的宦官两拨人来办理。 蓝兴也出来应声。太子道:“杜世恩要是伤得不重,就叫他来安排移宫的事。” 蓝兴道:“奴婢明天就寻他办交割。” 然后是前朝,王云鹤与施鲲等请示,歧阳王“既嫡且长”当为新太子,太子道:“这是自然。” 歧阳王忙起身跪下,道:“儿年幼无知,不堪大任。” 太子道:“我儿起来,你不堪,谁还堪?” 歧阳王起来又坐了回去,对丞相们多了一丝感念。 王云鹤道:“鲁王谋逆是您第一件大案,朝野瞩目,诚如松年所言,宜速不宜迟。当严惩首恶、宽待协从,使鲁逆孤立无援,速速平息,以免动荡。鲁王身份特殊,请以一宗室、一能臣协办此案。这是罚的,赏的也要有。凡参与平乱的,都要有升赏。” 如果是赵王,就是想让另外的某一兄弟坐镇,现在他不是赵王了、他迟疑了,想了一下可靠的宗室、朝臣,也陷入了与儿子同样的境地。 他本就不是当太子养大的,哪里来得及养能臣心腹?便是东宫里的僚属,与他也不是特别的亲。他更亲近旧赵王的属官,愿意让他们来办,但那些人与他一样,都没有做过治理天下的准备,缺乏这样的能力。 他说:“由我儿为主,另择一能人,你们看谁合适?” 几个人一齐看向祝缨,祝缨吓了一跳:“我鸿胪的。” 王云鹤对太子道:“平鲁王之乱祝缨有功,大理寺卿还空着,臣请由他暂代。”郑熹也说:“臣附议。他在大理寺十年,素来可靠。” 施鲲道:“臣附议。” 歧阳王道:“儿也附议。” 太子对祝缨印象不错,如果不能用潜邸旧人,那祝缨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选择,点头道:“可。” 刘松年道:“待大计议定,一并拟诏。” 说到升赏了,就顺便说一下其他有功之臣。阮大将军说了禁军,刘松年张眼看了祝缨一下,郑熹又提了温岳、金良等人。王、施是就在太子面前的,也提了几个当时表现可圈可点的人。这些人的建议都得到了允许。 然后是安抚诸王、公主,诸王每人添五百户的封户,公主晋级,每人添三百户。就算不领情,诸王如果现在闹起来,也显得是诸王的错了。自己的亲家兼好妹夫太子也没忘了,骆晟给加了光禄大夫,可以开府了。 歧阳王道:“因为鲁王谋逆,朝中恐还有不忠之臣,一并黜去,另择忠贞之士。”譬如鲁王的岳父家,如果只是鲁王谋逆,岳父家受的影响不会太大,但是鲁王妻舅参与了,这就是三族跟着倒霉,死不死的不好说,官肯定是没了的。正好安排自己人! 父子连心,他爹马上说:“原赵王傅就很好。” 爷儿俩先提赵王府的旧人,往比较清贵的位子上放一放,然后才轮到东宫旧属。 王云鹤提醒到:“缺员没那么多。” 太子指指儿子,又指指祝缨道:“鲁王的案子,你们快些办。各地刺史,也有他的附庸。在京的,先拿下几个。”再不问俗务的亲王,对这个还是有点了解的。 祝缨只得起身听了,这一夜,她果真没有能睡,净听着这些人说分赃了。她一个字也不说,让她办事,她得攒人,这个跟政事堂、吏部去掰扯就行了。 他们议了一夜。祝缨也记了一夜,丞相的子孙都有封赏,王云鹤的儿子被调入礼部做了侍郎,这个时候正是用礼仪的时候,礼部侍郎也是个优差。 禁军周游之流被拿下,他的直属上司也因而受到了处份。太子将自己的妻舅调到了禁军,顺手把太子妃、即将来的国丈一家也给了封赏。郑熹的家人同样也有,他又为诸如冷侯等人说项,冷云终于可以回京了。郑川因是东宫属官,由东宫官转为御史。 直到窗户透出白色来,这群人才商议完,一个个熬得眼圈发青,真有点守孝的样子了。 “那便如此吧。”太子说。 刘松年道:“哭!” “啊?” 刘松年对太子说:“陛下归天了!快哭!” 歧阳王先嚎了一嗓子:“阿翁!!!” 接着,所有人都跟着哭出了声来,宦官们哭得最惨。一旦皇帝死了,身边侍奉的人是死是活就不好讲了,他们是真心的在难过。 哭声惊动了内外,皇帝死掉的消息终于传了出来。 …… 到天光大亮的时候,整个京城已经是哭声一片了。 百官、诸王、公主都没能回家,现成的开始哭丧。边哭边想接下来该怎么办,压根不知道这一夜已经有人把后事都安排完了。他们现在想已经是迟了。 丞相们早有准备,召了六部尚书等重臣来,比着仪轨开始准备后事。 诸王、公主哭到灵前,永平公主哭得昏死了过去。内侍将她扶到一边休息,只听诸王里有人哭:“阿爹,你好好的怎么就走了呢?!” 蓝兴上前哭着劝道:“是被鲁王谋逆气着了。” 歧阳王与太子看了他一眼,都觉得他为人尚可。 接着,施鲲站出来主持:“国不可一日无君!臣等请太子即皇帝位。” 太子又三让,以丞相为首的群臣又三劝,诸王参差不齐地跟着符合,太子于是灵前即位。以施鲲为山陵使,主持葬礼。然后是将太子妃册为皇后、歧阳王为太子,追谥自己的生母为先帝皇后。 接着,封赏“平乱有功”之臣,阮大将军加辅国大将军,又多荫一孙出仕。三个丞相都加开府,郑熹家的爵位也加封户五百,给郑熹的妻子加封郡夫人,祝缨也比较显眼地成了大理寺卿。温岳、金良都得以升做从五品。其他参与者亦各有封赏。 然后是诸王、公主,骆晟和皇后的娘家人也都有封赏,皇后的父亲被赐国公、母亲为国夫人。 再是因为新君登基,所以百官赐爵一级。 最后是举哀,当时一片哭声!哭声中,大家很自然地改了口,山呼万岁,认了这位新君向新君谢恩。 祝缨领了自己那一份孝服,跟着哭了几声,然后就被提溜到了御前。 新君旁边是刘松年等人,刘松年还在写诏书,昨夜商量好的分赃计划,还得陆续发出去呢。祝缨也不着急,她也有人要安排,第一波她抢不到,但是鲁王案捏在她的手里,抠出多少窟窿就看她的本事了。多抠几个合适的,把自己人塞进去就是了。 刘松年道:“你现在把案子办好就是对先帝的忠心!不在乎在这里多甩两滴泪!” “现在?” 新太子道:“对,现在!鲁王正押在偏殿里,拖得越长越麻烦。” 祝缨眼看无法单独与政事堂谈,只好说:“那大理寺不止缺一个大理寺卿,它还缺别的人呢,得先给我人手。大理寺还有正经的案子要办,也不能耽误了。现在多了一件大案,人不齐办不快。又,此事还须与禁军协调,要禁军襄助。” 新君道:“要多少人?” 祝缨道:“要一个能顶一个的用,现在是干事。无论是盘账,还是追查,都要懂这一行的人才行。” 新君是真不懂,他很自然地说:“你找姚尚书、阮大将军要去。” 祝缨道:“臣去协调?就怕空口过去他们不认。” 新君叫了一声:“刘先生。” 刘松年给写了个诏书,新君签了名,宦官递给祝缨。 祝缨道:“那臣就调用起来顺手的人了?” 新君道:“去吧。” 祝缨揣着诏书,走了几步之后站住了,对陈放说:“你爹在外面,我去看看,你不要担心。有话要捎去么?” 刘松年不耐烦地问:“你干什么呢?” 祝缨道:“就走了。” 他一离开,新太子便问:“刚才那是谁?” 陈放上前自报家门,是陈峦之孙、陈萌之子,新君认识陈峦,又将陈萌的名字念了一念,点了点头。说:“小孩子家,陪着熬了这两天,也累坏了。” 陈放道:“食君之禄,何言辛苦?” 新君点点头,陈放大步回到原位,按刀而立。 先去哭丧的堆里一站,大理寺的官员就围了上来。搁在其他时候,都得笑着恭喜的,现在人也不敢笑,以前的旧相识眼露激动之色:“大人!您可回来了!” 大理寺现在就剩一个少卿在主持了,少卿也是“旧家子弟”,名叫林赞,四十来岁,比祝缨大上十岁。 上司才被拿下,他就觉得自己头上顶着个雷,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炸。现在好了,来上司了,少卿逃出生天——这是个能顶事的上司! 林赞与祝缨一番寒暄,祝缨也说他:“辛苦。” 对左丞道:“老左,我回来了。” 最后对所有人说:“现在跟我回大理寺,开干了!” …… 祝缨没有马上攒人,先带所有人回到大理寺,她没有急着马上办案。先到了大理寺的正堂,再看一眼自己将要办公的屋子。左丞忙说:“这就安排人打扫,一切都很快的。” 祝缨道:“不急,一会儿收拾出个能干活儿的地方就行。先说正事。” 她将所有人集合起来,这些人里官员有一半是旧同事,她一一叫出人家名字。另一半是新来的,她也大约知道来历,但仍是细问了一回。而吏目之中,大部分都是她手里使出来的,后补的少,她也都重新认识了。 然后说:“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我就不废话了。要是以往,我到一地,必先要张罗一下大家的生活。眼下只好先往后放一放,先办案子。鲁逆的大案!大理寺上一次办这么大的案子还是二十年前,龚逆案。那是什么成果,大家都知道,不知道的互相打听一下。” 底下人脸上都浮了点笑。 祝缨道:“办案前,先有几件事,第一,鲁逆经营多年,大理寺里,有没有与他或是他的党羽相处得好的?有,自己站出来,这事儿我来平。现在瞒着我,让我知道了,鲁逆不死、你也得死!我数三声,一、二、三!” 接着,一个一个点头,必须说“是”或者“不是”,逐一问下来,都赌咒发誓,说自己绝对是忠心陛下,不与鲁王往来的。 祝缨道:“好,第二,狱里收拾出来!”武相、崔佳成以及男监狱丞都出列应是。 “第三,我知道,之前缺一个正卿、一个少卿,有些事儿办起来不利索。咱们现在要办案子了,缺什么都给它补齐,才好办事不是?林公,你先需要的单子列一列,看有什么缺失的,一会儿给我。” 林赞道:“是。” 祝缨又点了几个人,包括小陶、老吴的大儿子等:“周游、段婴等还羁押在内宫,你们随我去提人。好了,都开始干吧!” 众人答应一声,一哄而散。 小陶、大吴等人都很激动,祝缨问道:“老吴还好吗?” 二人都说:“好、好得很,捎来一封信,都念着大人的恩德呢。” 祝缨道:“他也不容易。我还有鸿胪寺的交割未办,你们随我暂去办交割,收拾搬过来。然后咱们去吏部,再去内宫找人。” “是。” 祝缨带着二人到了鸿胪寺,上一轮举哀毕,官员都回到自己的地方休息。小官们正在收拾,准备回家——他们的品级不够,不用每天哭丧,正在准备轮流休息。 见了祝缨,有道喜的,也有不舍的。骆晟不在,沈瑛有些复杂地看向祝缨:“后生可畏,前途无量呀。” 祝缨道:“一时侥幸罢了。我来办交割。”她又拿出了那份诏书,“奉诏办案,许我调人。我先要把祁泰带走,用得着。” 沈瑛道:“这个当然依你。” 祝缨让祁泰收拾东西跟她去大理寺,祁泰也不问要他干什么,扭头就叫:“牛金。” 牛金眼巴巴地看着祝缨,祝缨道:“你也来。” 祝缨又对赵苏道:“鸿胪寺也需要有人,你且在这里。” 赵苏道:“是。” 其他人祝缨也没有带,她是把小柳、丁贵、小黄都留给了赵苏。祝缨又问赵苏:“昨日祭典上,你做了什么吗?” 赵苏道:“只伤了一个贼人。” “好,我知道了,我一会儿去提人,你与我走一趟,指认一下。”祝缨说。这两天讨论的都是大事,赵苏如果立功,那她就要为赵苏争一争了,至少得有个记录。没官也得有钱给他。 御前的大菜不能点,这些小菜还是可以的。 大吴留下来,帮同牛小柳、乔三把祝缨的东西打包,往大理寺搬。 祝缨先冲到吏部,要求把祁泰等几人先调到大理寺。姚臻二话没说,先给登记,趁着底下人办事的功夫,他低声问道:“要严办么?” 祝缨道:“要快办。严与宽,要看陛下。” 一时办好了,祝缨又去找阮大将军协调禁军。阮大将军道:“两百够吗?” “先借我二十,我去后面提人。您慢慢给挑两百可靠的,我一会儿来领。” 阮大将军道:“好。”也问了与姚臻同样的问题,他问得更细:“有些老臣,可是先帝在世时默许与鲁逆交往的,譬如他的老师,这样要怎么办?” 祝缨低声道:“我只管查,如何决断,看陛下。” 阮大将军问道:“能有通容的吗?” “相公们在御前说的话您也听到了的。您要讨情,只不要将过说成委屈、说成功劳。” 阮大将军点了点头:“子璋多费心。” “好说。” 从阮大将军那里领了两什人,问了各人姓名。带着二十个人,祝缨到后面提人去了。段婴本以为自己不是立功也得是个“不功不过”,不想先被软禁,又被祝缨给提走。 因匆忙,祝缨身上丧服底下还穿着亮眼的红衣,段婴道:“我揭发有功。” 祝缨道:“哦,我奉诏问案。” 除了段婴,又有周游,他一直在骂,看到祝缨反而住了口,只恨恨地看着祝缨。祝缨又从王云鹤处提到了段琳,段琳算是被牵连的,看到祝缨也没有好脸色:“我有何罪?” “问案而已,还没定罪。你还有机会。”祝缨说。 段琳道:“鸿胪寺的少卿竟能问我了吗?” 一旁小陶乐了:“好叫您知道,我们大人已是大理寺卿了,正管着您的事儿。” 鲁王是单独囚禁的,他的样子更狼狈,恶狠狠地看着祝缨,祝缨对殿外的禁军道:“劳驾,到外面找蓝大监,请他调一乘小轿过来,宫车也行。毕竟是先帝之子,不合叫人围观。唔,两辆吧,段太仆也是国家大臣呐!” 段琳黑着脸,说了一句:“小人得志。” 小陶等人不乐意了,还没说话,祝缨上前一步,将他左右打量,忽然一伸手,扯着他的领子用力向左右一分! 段琳就要破口大骂,祝缨道:“你这软甲不错,我的眼力没有倒退。”就说这货刚才的样子与平时有点区别。 “豁!”一个禁军没忍住发出一声惊叹。 祝缨道:“走了。” 第328章 问他 小车载着鲁王等人一路回到大理寺,直奔大理寺狱。狱丞们已经督促着狱卒将里面打扫干净,将之前的几个不太重要的囚犯换了囚室,腾出一整片的囚室来预备关押鲁王谋逆案即将入住的嫌犯。 男女狱丞都在门口相迎,祝缨打量了一下这个熟悉的地方,十几年没过来,它更有岁月的意味了。 祝缨道:“现在只有男囚,来,这几个人都要单独关押。从现在开始,不许放一个生人进来!除了办案之人,自己人也不许放入。” 狱丞道:“是。” 他已经打扫好了房间了,鲁王的单间是最大的,当年龚劼就住这儿。然后是段琳、周游、段婴,周游手下的禁军小军官统统关进一间囚室,参与谋乱的士卒在一番拼杀之后,死了一些,余下的还有受伤的,都暂时关押在禁军的一处营房里,由专人看守。 祝缨道:“准备热水,请他们沐浴更衣。大理寺狱是讲道理的地方,该给洗沐就给洗沐。不得对他们无礼。规矩都懂吧?他们除下来的衣服,要分门别类的放好,都是物证,连一根针、一粒砂都不许落下,不许同他们说话、也不许他们互相之间通话,更不许生人入内。”又指着大吴专门看着鲁王。 狱丞躬身道:“是。”逐个将犯人押入囚室。 祝缨又返出来,再去接下一批的办犯,即行刺太子的刺客。这一批人被当场打死了不少,还有十几个活口都是带伤的,其中还有鲁王的妻舅,这个人是必须拿过来的。两辆车不够,她又多准备了几辆车,去将这些人又拉回了大理寺狱。 回来之后问道:“他们洗完了吗?” 狱丞道:“快了。” 时值冬日,热水不易得,洗澡还得防着他们冻坏了生病病死,又要烧炭盆保暖,所以麻烦一些。祝缨道:“现在这一批也要同样收拾干净,再把伤口重新包扎一些,要活口。” “是。” 祝缨又去女监那里,女监们都很高兴,她们过了十几年冷清的日子,终于又等来了祝缨。有几个人的头发已经花白,腰也微微弯了起来,大部分人的头发已经梳了妇人的发髻,只有周娓,头发梳成个道士髻。周娓微微低头:“我没嫁,自己养活自己挺好的。” 祝缨扫过了她们的用器,都收拾得很干净,很多东西都已经很旧了,被子打了很多的补丁,估计还有她走之前就用的。囚室里的东西也不大好。问道:“大理寺近来很穷么?” 崔佳成道:“谁也比不上大人在的时候呀!” 话匣子一打开就关不住了,“当时只是道是寻常”是一句太可怕的话,她们一入大理寺,就是祝缨在张罗,知道“好”,但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好。直到后来日子过得一年不如一年,再回头看看,知道了,又无能为力。只好尽力把自己的日子过下去。 从苏匡开始,中间窦大理在的时候稍有改观,窦大理一走,又不行了。她们没有说左丞什么坏话,但也没什么好话,左丞也小贪一些,比苏匡强。再换一个,怕是还不如左丞。 武相道:“左丞是把大理寺当自己的地方,换一个把这里当踏脚石的,只会更糟。他也尽力了,可又有谁能比得上大人呢?” 众女都是惋惜出声,祝缨道:“现在我来了,会好起来的。你们把这里面的几个女囚的案卷再整理一下,有听到她们说的什么话也记下来。屋子也腾出来,鲁逆的案子,说不得也会有女囚。” “是。” “女囚所用之物,全部换新的。一定要崭新,不要向她们的家里索要,以防夹带!” “是。” 那边男监隔着栅栏禀告:“快洗好了。” 祝缨于是出来,说:“知道了。去把少卿请来,再带上左丞。” 等候二人的时候,祝缨又对男监说了同样的话:“所用之物,全部换新的。一定要崭新,不要向他们的家里索要,以防夹带!需要置办什么,你们写文书,我来批钱。” 须臾,林、左二人被请了来,都有点激动、有点忐忑,到了行礼:“大人,咱们要怎么审?”左丞又问:“就咱们大理寺吗?没有御史台也没有刑部的人?” 祝缨道:“咱们先过一遍,才知道有些事能不能宣扬出来叫三法司会审不是?” 二人都不敢再多问了。 祝缨将此事看得很明白,她现在给自己划了道线——我就是来“查案”的,不是来“审案”的,更不是做“判决”的。现在的“提审”只是“查明真相”的手段之一。 她先问狱丞:“他们随身的衣物都除下来了吗?” 狱丞道:“是。” 祝缨对林、左二人道:“瞧瞧去?” 二人去看了一回物品,狱里准备了几个竹筐,一个一个的贴上了标签。有写着“鲁”字的,有写着“段”字的,为区分段氏父子,一个写着“大段”一个写着“小段”,仿佛学徒准备切葱花。 鲁王的东西没有什么特别的,他的马是被郑熹给没收的,现在就只有随身的东西——铠甲、衣服、佩饰、刀。 段琳很惹眼的就是软甲,段婴身上还有一只锦囊,里面放着好闻的香料。 祝缨提起软甲,道:“这个,要记好。”左丞道:“放心,一准儿能看好了。” 他们边看边说话,祝缨对左丞道:“办案嘛,得花钱,这些车马呀、人呐,都是钱。你先草拟个文书,拿来我与少卿签了名,明天一早,我就找户部要钱去。项目列细一点,灯油钱、烧炭钱、宵夜钱都得有,与祁泰把账合一合,别叫那边挑出毛病来。先把钱给大家伙儿发下去,才好干活。”这个钱是为办案的,肯定能要来。 左丞笑道:“是!”一旁听到的人也都受到了鼓舞。 祝缨又说:“先别高兴,这个案子,大家都不得闲,且有得熬夜哩!” 狱卒里已经有忍不住的了,说:“咱们都听大人的!”这位大人是真的会给好处啊! 一时群情激荡。 祝缨道:“安静。” 底下顿时收声。林赞心道:这就收买?再仔细一想,肯“收买”所有人的上官,还真没遇到过几个,这得是真金白银拿出来的。一般人还真不太会这么干。 祝缨对林赞道:“接下来咱们都得辛苦啦。” 林赞赶忙回神:“哦哦,听您的。” 祝缨先不在狱中大堂上暂审,而是问小陶:“段婴的衣服取来了吗?” “是。” “走。你们二位,不要进去,在外看着就好。”又指着个文吏要他做好笔录。 林、左二人默默闪到她的身后,林赞很好奇她会怎么做,就在祝缨去提犯人的这段时间,他已经又听了许多的传奇故事。有些过于玄幻,他很想仔细看一看。左丞是知道祝缨的,祝缨说什么,他也就听什么。 ……—— 狱卒打开了段婴监房的门,段婴穿着一身素身的里衣站在当地。监房里的光线不太好,点了一盏油灯,灯光之下显得段婴更加的好看了。许多男人过了三十岁就跟以前长得不一样了,大多数是变丑,段婴竟没有!他身形颀长,现在有四十岁了身材仍然没有变形,脸也没有变形,白面有须,目光盈盈。不愧是曾列为驸马候选的人! 段婴冷冷地看着祝缨,仍然是那句话:“我有揭发之功。” 祝缨道:“阮大将军已经对我说过了。”她伸出手指在空中虚拨了一下,小陶小心地捧着新衣服过来了。 段婴张开了胳膊,祝缨对小陶使了个眼色,小陶把衣服放到了一边的桌子上。几个狱卒往外抬用过的浴桶,林赞看着段婴的姿势就知道这是要人伺候着穿衣。祝缨好像不知道这事,小陶是知道的,他看了一眼祝缨。 祝缨看看段婴又看看小陶,点了点头。 小陶理起衣服,一件一件给段婴穿上,祝缨慢慢地说:“你一代才子,为官十数载,朝廷的律法规矩,都是懂的。孩子死了,你知道奶了,这可不行。” 段婴道:“我有本奏上,早递到政事堂了。” “什么时候?” “前天。” “前天什么时候?” “下行。” 祝缨算了一下,这个时间掐得准,前天是冬至前一天,大家都准备着冬至去祭祀。下午往那儿递,当天很难被看到,昨天丞相们有事,就更看不到了,百官都跟太子出去见识刺客了。昨天周游就在皇城里大杀特杀了,今天再看到了还有什么用?递了,又没完全递,告发了,又没完全告发。 这墙头骑得,他也不怕掉下来摔死。 祝缨道:“好,我记下,我会去政事堂找这份奏本的。你还知道什么,不妨一起说了。” 段婴摇了摇头。 祝缨道:“那我给你提个醒?从这间屋子里出去,左拐,第三个门,里面有一个人,他是行刺陛下的刺客之首,我看着有点儿眼熟。” 段婴挥开小陶,自己将衣襟掩上,往椅上一坐,小陶俯下身给他拿袜子。 段婴低声道:“是他。” 祝缨看着他穿好鞋袜,道:“他没死,一起去看看吧,以后见着娘子,也有话好安慰她。” 祝缨话一说完,本来还恭敬伺候着穿衣的小陶马上直起了腰,摆开架式要押着段婴的胳膊出去。段婴抖抖胳膊:“我自己走。” 祝缨转身率先出去,段婴整整衣领,也随后出去。 到了囚室门前,狱丞开门。鲁王的妻舅也是段婴的妻舅,才被洗刷完。行刺太子,被拿下来之后很受了几顿皮肉之苦,惊魂未定的禁军、护卫们将他暴打——差点被他害死了!太子有事,护卫也活不了。 他的脸上有几处破损,嘴角青紫,一只眼睛也肿了,人也瘫在了床上。祝缨与段婴到了床边,问道:“是他吗?” 段婴垂下眼睑:“是。” “他不该在京城。” “流三千里,他没有去,潜逃回来了。谋刺陛下。”段婴说。 床上的人看到段婴的时候眼睛里闪过一丝希冀的光,听到段婴这么说想了一下,仿佛想明白了什么,独眼瞪得很大:“你!叛徒!”他开口之后祝缨才发现,他说话漏风,牙齿可能被打落了几颗。 祝缨道:“按住他,不许他对段著作无礼。看好了。” 然后请段婴出了囚室,又示意锁好门。出了囚室,段婴道:“你还想问什么?” 祝缨道:“跟我来。” 这一次,她把段婴带到了鲁王的囚室。鲁王倒不惊慌,大剌剌地坐着让人给他穿靴,嫌穿得慢了,又踢了狱卒两脚。祝缨看狱卒的袖子卷到了肘上,狱丞低声道:“嫌咱们的人手脏,要洗干净了再伺候他。” 门打开了,鲁王扬着下巴轻蔑地看向门口,挑衅地看着祝缨:“拿我换来的官,你也得有命做!” 祝缨平静地往内走了两步,后面段婴进来了。 鲁王将脚放了下来,目光由轻蔑转向了阴沉,他死死地盯着段婴。祝缨道:“我与鲁王殿下不熟,段著作看看,是他本人吗?” 段婴咬咬牙,深恨祝缨狡猾:“是。” “安排周游谋逆的,是他吗?” “是。” “好。有劳了。”祝缨的口气仍是那么的谦和有礼,鲁王怎么也看不出来她是个主审官,而段婴也是她手里的囚徒。段婴这一身,簇新合身,身上没有一点狼狈的样子。 祝缨在鲁王对面坐下,指着身边的一个位子,对段婴做了个“请”的手势,段婴也只好坐下。祝缨对狱丞再做一个手势,狱丞端上来文具,祝缨点点段婴身前的桌面,狱丞将文具放到段婴的面前。 祝缨对鲁王道:“您还没有被定罪,我也不是审问您,我在请教您,您有什么话要说的,都尽可以说,可以吗?” 鲁王盯着段婴,祝缨立起手掌往文具上一悬,对段婴道:“段著作,记。” 段婴深吸一口气,打开砚盖,拿起笔来。 鲁王气疯了,捶着坐椅的扶手,大骂:“段婴!你这个狗东西!你猪狗不如!” 祝缨道:“要我换个人来记吗?” 鲁王切齿冷哼:“不用!你要聊什么?聊他与我喝了血酒在盟书上签字画押,还是他卖主求荣?段婴,你怎么不写了?写啊!”他忽略了祝缨一个劲儿地冲段婴去,段婴的手微微颤抖,鲁王又是一阵冷笑。 段婴提着笔,对鲁王、也是对自己说:“我揭发有功。” 鲁王大骂:“无耻!你们就信这样的小人的话吗?” 他将头转了个向去问祝缨,却见祝缨一脸的失望,鲁王道:“你那是什么样子?” “他是朝廷命官,谁是他的‘主’?您吗?那可不是啊。”祝缨不疾不徐地说。 鲁王更气,将祝缨也给骂了进去:“蠢货!” 眼见问话是问不下去了,祝缨道:“冬季干燥,您许是上火了。咱们以后再聊吧,一会儿让他们给您上点茶,去去火。” 她率先起身,狱丞收了纸笔,祝缨拎起记录看了一眼,对段婴做了个“请”的手势,与他一同出了鲁王的囚室,将他又“请”回了牢房。关门前,祝缨道:“段著作一会儿要是想起来什么,可以叫人,我让他们都给记下来。” 段婴问道:“你要公报私仇吗?” “啊?我没有私仇,要不您提醒一下?” 段婴一噎。 祝缨退出了牢门,“啪”一声,牢门被锁上了。 ……—— 林赞与左丞蹿了出来,左丞赞道:“高啊!” 祝缨摇了摇头:“这才刚开始。段琳先不要审,留一下。时候不早了,今天就先到这里。” 他们又巡视了一圈大狱,三人才回到大理寺。 此时,上下都已经知道祝缨要向户部请款了,一个个精神抖擞。正堂已重新布置过了,连同祝缨办公室的屋子、当值时留宿的卧房,狸花猫的窝旁都用熏笼罩了个炭盆,这猫正趴在上面,将竹条往下压弯了一个弧度。 祝缨看了两眼,道:“好。时候不早了,今天多留一些人值夜。不许有人单独、私下接触嫌犯。”又下令,将今年要复核的其他案卷之类都统统整理出来,这个事也不能耽误了。 “是!” 左丞与祁泰很快核了个数目出来,祝缨看了一眼,让林赞也看一看,林赞道:“很好。” 祝缨提笔又列了几项,包括医药费、更换大狱里的一些物品的费用等,最后才签上了字:“明天相机行事吧。散了。少卿、老左,你们留一下。” 二人留下,祝缨带着他们先去政事堂,索取段婴所说的那份奏本。 果不其然,丞相们还没有看到奏本。政事堂这两天忙得要死,办皇帝的丧礼、发布新的诏书都还来不及,确实积压了两天的奏本。 祝缨运气不错,三个丞相还在政事堂里,他们在商量大行皇帝的谥号、庙号,此外又有建庙的事宜,皇陵的事宜。天子七庙,过了这个数,就要把多出来的那个共到一个庙里,给新死的皇帝腾地方。 本朝有数的天子不到七个,但是开国的时候一不留神,往前追溯了七代,这就造成了后来每死一个皇帝就要移一次庙,把多余那个移走。 这些都是礼制。 此外就是调整,也就是分赃的后续。分赃是个陆续的过程,就像是往湖面上投下一颗石子,涟漪泛开,直到铺满整个湖面。 听说祝缨来了,王云鹤道:“快让他来,怕是有事。” 祝缨进来也不客气,道:“相公,审到一半儿,牵涉政事堂了。” 三个人都是一惊,眼中精光一闪,互相看了一眼,刘松年道:“说人话。” “段婴说他前天就上本揭发了。” “前天?”刘松年更要笑了,“找!” 祝缨与林、左等了一阵,还真让政事堂找到了。三个丞相先看了一阵,祝缨道:“能交给我了吧?” 一旁的政事堂的小官惊得双腿发软,恨不得将这玩艺儿投到炭盆里给烧了!狗日的婴!他们忙说:“这就是故意的!不想让咱们看到!” 王云鹤严肃地道:“论理,你们应该看到!这事我们也有责任。”是的,如果他们勤快一点,不管是不是要冬至祭祀、是不是死了皇帝都把奏本都看完了,就应该早知道了的。 但是…… 林赞小声道:“这也太强人所难了。” 王云鹤剜了他一眼。林赞上下牙打战,脖子顿时秤了一截。 刘松年冷笑道:“如果政事堂一直没有发现这份奏本,而鲁王事成,他会站出来承认这份奏本吗?看我干什么?祝缨,去问他!” 祝缨道:“这话就不必问了,奏本我拿走?我这就写个收条。” 她从政事堂拿了这份“证物”,拿到大理寺派人收好、看好。此时天已经黑了,厨房又做好了饭,祝缨没有留下来吃饭,与祁泰等人先回家去。 ……—— 祝府这一天一夜过得也很煎熬,首先,祝缨一整夜都没有回家,随她上朝的人在皇城外面的人差点被当成乱党给抓了起来。亏得是郑熹带人拿鲁王,有人认得祝文,说了一声:“回家去,宫中有事。” 他们回到府里,一家子大鬼小鬼没经过这种事,一时也拿不出主意。项乐去赵苏家打听,发现赵苏也没能回来。他又去找张、范二人,二人也没回鸿胪寺的宿舍。祝炼往冼敬府上去打听,发现冼敬也没回来。 几个人一碰头,反而心安了一点:看来不独咱们家。 一夜没睡好,第二天起来,听说皇帝死了。大家都没经历过,又手忙脚乱的找白布之类。胡师姐不放心,与项乐两个到皇城外面去,发现那里也开始戒备,并不能近前,只得折返。 提心吊胆了一天一夜,终于,祝缨回来了。 祝文几乎喜极而泣:“大人可算回来了!” 祝缨道:“那是什么样子?走,进去说。” 一家人将她拥簇到了堂上,厨下又忙着准备晚饭。苏喆问道:“阿翁,皇帝死了,不会有什么事吧?” 祝缨道:“嗯,有点事。项安,找裁缝吧。” “全家都换素服吗?” 祝缨道:“想哪儿去了?咱们家只照着诏书上说的做就成啦,等到新年改元大赦,该怎么过日子怎么过日子。天子崩,以日易月,嗣皇帝守孝三十六日而释服,何况我等?” “那裁缝。” 祝缨道:“哦,今天的旨意,我是大理寺卿了。” 宅中发出一阵惊呼,祝缨道:“且慢高兴,还在国丧里。” 全家上下都很欢乐,祝青君道:“要是家里知道了,不定多么高兴呢。” 祝缨笑笑,一会儿她就得给爹娘写奏折请封了。此外还有别的一些事,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聊天,祝缨说:“我接下来会很忙,如果有人到门上,将帖子收下,人请回去,就说我不定什么时候回来。回来了,一定会有回音。” 项乐忙答应了。 祝缨又说:“这些日子,都要谨言慎行,不许收受外人一丝一缕。” 所有人又都答应了。 祝缨有点犯愁,现在她手里有点小资本,大理寺现在是个好地方,缺员,她可以与人勾兑了。但是勾兑谁呢?苏喆、祝青君乃至项安都颇为优秀,但是……没地方安排她们。祝炼也不错,项乐也跟随她多年的,还有林风,千里迢迢地赶了过来,孩子也挺可靠。 她轻叹一声,对苏喆与林风道:“要传信回家去给新君写贺表了。” 朝廷肯定会通知到梧州,但是这个贺表怎么写,还是有门道的。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皇帝一个爱好,得微调。祝缨还要通知他们,再抓两只白翎子野鸡送过来。 吉兆嘛! 收拾完一切,门上又来了一个人,却是郑府派人来给祝缨送了一套冠服——紫色的。 来的是甘泽,他的眼神里很明显地流露出了惊叹:“金大与温大郎也得了红衣,都好气派,终不及大人。” 祝缨道:“什么大人?骂我。” 甘泽笑着改口:“三郎。” “哎!” 祝缨两天一夜没睡,看着与平常稍有不同,甘泽道:“辛苦了呀。” 祝缨道:“累的日子还在后头,手里有案子。且等着吧,往后我能睡个囫囵觉就不错了。” 甘泽道:“那我就不打搅了。” “
相关推荐: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虎王的花奴(H)
树深时见鹿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淫魔神(陨落神)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
过激行为(H)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桃源俏美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