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不停的移动着。这张地图是西湖学院所绘,但包括交趾等国被称为“南海”这一带的海图,多出自传闻与采风,并不精确――若是杭州、高丽、日本国三国之间被统称为“大宋海”(白水潭学院的地图分称“东海”、“黄海”、“渤海”――但是杭州人一直固执的称之为“大宋海”)的庞大海域,他倒是可以相信一下海图,在这里,薛奕能依赖的,只能是那些有经验的商人与廉州、钦州、雷州、琼州派来的向导船。 “这里有个岛么?”薛奕向他的书记问道。书记并不仅仅是记录资料,抄发文书这么简单,现在船队的规模并不正规,他们还要负责整理各种情报交给薛奕。 “这个小岛叫吉婆岛,离河内甚近,吉婆岛的对面,有一个深水海港,可以停泊我们的大船。”说话的书记叫钱平,非常的精干。薛奕一直都在怀疑此人有不同寻常的背景。另一个书记叫苏子秀,根本就是市舶司派来的“奸细”。“不管你们是什么人,我薛奕行得正,立得直,也不必怕你们。只要有本事,我就能容你们呆在这个位置上。”薛奕心里的主意打得清楚,自己统军在外,若说身边没有奸细,那才是匪夷所思。 “钱先生,你可能确定?”薛奕瞪着双眼,望着钱平沉声问道。 “这是向导船上的水手提供的消息,我不能确定。”钱平谨慎的回道。 “我们离吉婆岛有多远?” “不到两更。”(――当时航海,六十里称为一更。) 薛奕沉吟一会,忽然站直身来,拍拍手,笑道:“传令,船队驶向吉婆岛。” “遵令。”传令兵大声应道,正要去发旗语,忽见一个传令兵快步跑了过来,大声喊道:“报――” 薛奕立时收起笑容来,把脸一沉,厉声喝道:“什么事?” “启禀提辖,西南方船只发现交趾人的船队,至少有四十余艘!” 甲板上的气氛立时紧张起来――这是船队第一次遇上大规模的敌人,从数量上看,敌船的数目还在己方之上,加之大宋的船队是劳师远征,对敌人完全不了解,地形也不如敌人熟悉,这一切,都更让人心中加倍的不安。 “传令――神舟与商船退后回避,战船列长蛇阵准备迎敌!”薛奕站上船头,厉声喝道。 震天的战鼓在平静的海面响起,了望塔上的士兵不停地挥动着手中的旗帜,透过鼓声与旗语,宋船之间互相交换确认着一道道的命令。数艘神舟级大船与商船一面放下联络用的小艇,开始转舵,缓缓后退;战舰则依次驶入自己的位置,将自己的撞角,对准了西南方向。二十五艘福船级战舰上,到处都是军官驱使士兵的吼叫声。每艘船的甲板上,士兵们飞快的披挂纸甲,准备弓箭与朴刀;炮手们疯狂地奔跑着,将数以十计小型弩炮推到战斗位置,副手则将成坛成坛的火油弹搬到弩炮旁边;操纵着巨型床子弩的战士则拼命地拉着弓弦,一张张床子弩张弦待发,虎视眈眈的望着远处的黑点……鼓声三响之后,海面一片静寂,只有斗大的飞虎旗在海风中猎猎作响。薛奕早已披挂整齐,站在旗舰的甲板上,望着交趾的战舰驶近。他斜着眼看了一下大旗飘动的方向,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我们在上风。” “我们要先礼后兵。”薛奕没有回头看身后的属下,厉声喝问道:“谁愿去问问他们的来意?” “学生愿往。”率先请令的竟是长相秀气的苏子秀。 “便烦劳苏先生一行。”薛奕赞许的望了苏子秀一眼,一挥手,早有士兵放下小船,吊下苏子秀,往交趾的船队划去。 “敌舰四十五艘,斗舰十五艘,走舸三十艘!”忽然,了望的士兵大声喊道。 “有走舸?!”薛奕皱起了眉毛。 “提辖,我军全是大型帆船,若让敌人走舸靠近冲撞,十分不利。” “我知道了。”薛奕举起手来,厉声喝道:“命令各船,听我号令,便即进攻!” “大人!”钱平沉声道,“苏先生已经……”众人望了一眼海中,苏子秀的小船,在一起一伏的海浪中,已经到了双方船队的中间位置。薛奕寒着脸望了钱平一眼,别过脸去,注视着交趾的船队,冷冷地说道:“大宋的使者,有他自己的使命!” 交趾人显然已经发现了出现在眼前的巨无霸舰队,他们停在了视线的最远处,似乎在犹豫什么。如此庞大的舰队,在当时的海上,是绝无仅有的!没有人敢于冒然行事。“也许他们又要放弃了。”人们心中都泛起了这样的念头。然而,在短暂的停顿之后,交趾人开始变换队形,三十艘走舸突前,排成横队,十五艘斗舰居后,列纵队。 “交趾人想用走舸突前冲撞,护卫斗舰进攻。”一个幕僚说道,话音刚落,交趾的船队又开始了逼近。 “来意不善。”钱平在心里抽了一口凉气,正待说话,便听有人说道:“提辖,交趾人还在逼近,要不要召回苏先生?” “来不及了。”薛奕他抬眼望了苏子秀的小船一眼,寒声道:“便是李乾德,也没有胆子敢杀大宋的使者!” 与此同时,“大越国”升龙府。 与沈括谈判的大将军李常杰是个极为精悍的老头。熙宁五年之时,年仅七岁的李乾德即位,大权落到了辅政的太师李道成手中,但没过多久,宦官出身的李常杰就大得宠幸,几年时间,就掌握了交趾的军政大权。此时李乾德不过是个十岁出头的小孩,一切军国事宜,实际上都是由李常杰说了算。李常杰出身武将家庭,自幼读诗书、习兵法,精通权谋之道。交趾自李公蕴得位以来,便颇有开疆拓土的野心,与周边诸国战争不断,但对于宋朝,还是颇有畏惧之心的。当沈起在桂州修寨练兵之时,李常杰便已经感觉到空气中的杀意。沈起刚刚兴兵,极通权变的李常杰立刻就做出可怜的样子,派使者昼夜兼程向中原汴京的皇帝谢罪喊冤。中原文化区内的外交关系,“礼义”是重要的主题,甚至连北方强大的辽国也非常注意“礼义”之说,李常杰心里非常明白:宋朝断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破坏外交准则,招致辽人的嘲笑与轻视。毕竟,只有唯一的强者或者得到唯一强者的支持,才可能破坏准则而不招致惩罚。宋朝并非唯一的强者。 但尽管如此,中原王朝对交趾李朝来说,仍然是绝对的强者。所以在南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李常杰,面对大宋的使者沈括,依然不得不装出一副笑脸来,细心的奉迎。 沈起已经就地罢职,继任的苏缄一面开放互市,一面继续训练土丁,修缮守备,让人摸不清头脑,不知道宋朝打的什么主意。李常杰还听来往的商人报告说宋朝有一只巨大的船队,从广州到交趾来了――这是大宋的缓兵之计么?不敢掉意轻心的李常杰立即倾全国之力,组织了一支精锐的水军,日夜在红河三角洲海岸线附近巡逻。一面又亲自去见沈括,拐弯抹角地质问:“下藩世代为大宋守卫南疆,实不敢有半点叛心,每岁进贡也从不敢怠慢,不知为何,却总是为边臣侵凌……” “沈起擅自兴事,非朝廷本意。朝廷已下旨将沈起罢职。”沈括早知他想说什么,不待他说完,便软硬兼施地说道:“但将军也万不可因此生怨望之心,否则不是朝廷的不幸,而是交趾的不幸。” “下藩万万不敢。”李常杰谦声道,一面又申诉道:“只是在下听说新上任的苏知州,依然在训练兵丁,大修战备……” “这个将军不用担心。”沈括打着官腔,拖长了音调说道:“各地守备是为了防范盗贼,那是平常之事。朝廷知道郡王忠心耿耿,这才派我不远万里而来,晋封郡王为南平王――这是前所未有的恩典。将军可转告郡王,只要不生二心,朝廷更可赐丹书铁卷。” 当时但凡交趾嗣子继位,请命之后,宋朝就会赐封交趾郡王,几年之后,再次请命,才会晋封南平王,而且,宋朝从来不肯封交趾郡王为“国王”――这个待遇,远远不及高丽,甚至连占城都不如。原因当然是因为自秦汉自五代以来,交
相关推荐:
云翻雨覆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吃檸 (1v1)
突然暧昧到太后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镇痛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蔡姬传
鉴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