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将士们在军营里也是吃的野菜,野果,或是蛤螺肉为生,最近几次的战事,明明已经胜利在即,却因为粮食困难中途退兵。” “因此,儿臣建议西部士兵在当地种地,或是招募农民种地,生产粮食,反正那些都是经过多年耕耘的肥沃农田,可以直接耕种并取得收成,以缓解将士们粮食困难的情况。” “不成,我不同意!”康王第一个反对,“将士们打仗已经够辛苦的了,到头来吃不饱也就算了,居然还要种地,如何兼顾得过来?” “另外,现在西部战火连天,老百姓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谁愿意在当地种田,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还不如从各地征收军饷,向西部运输军粮!” 裴玄凌:“长途运输太过消耗粮食,去年从各地运往西部的军粮,每运一石粮食,车马人力就要消耗六石左右的粮食,一些偏远的地方,最高消耗十石粮食,最后到军队手里的粮食少之又少。” “而屯田可以避免长途运输带来的巨大消耗,朝廷可以在水草丰茂的地区修建城堡,作为百姓移民地点,给他们提供房子,种子,农具,大夫等,并免收粮税,让他们的安全和各方面都有保障,自然就有人愿意种地了......” 说到这,裴玄凌转而朝上首的建元帝说:“父皇,秦人以急农并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儿臣恳请您下令西部边关屯田,任命一部分将士为典农校尉、屯田都尉等官职,让他们全面负责西部周边的屯田事务!” 此话一出,不少大臣用欣赏的眼神看着太子。 宋福看着太子,也流露出赞赏之色。 他果然没看错人,太子殿下每次提出的治国方略都利国利民。 只可惜,太子现在不执掌礼部,转而执掌工部了。 果然,是金子到哪都会发光。 唉,曾经有一次可以和太子好好共事的机会摆在他眼前,而他却没有好好珍惜啊。 直到现在,后悔莫及。 上首,建元帝微微颌首,“西部军粮困难,此事刻不容缓,太子的提议不错......” 说到这,他看向康王,“老二,朕命你即刻下令到西部军营,让边关将士尽快展开屯田事宜!” “是!”康王低头垂眸,嘴上应得爽快,心中却不怎么乐意。 他打心底里不愿意边关屯田,既要种地又要打仗,这只会影响将士们打仗的速度,于兵部一点好处都没有。 最后,反而有利于太子的工部。 若是军粮有了,户部不用拨款派送军粮,省下大笔银子,还有利于户部。 可父皇都下令了,他也不敢耽搁。 见皇帝同意西部边关屯田,裴玄凌又说了农具的事情,“父皇,近日工部改进了一些农具,能节省人力和畜力,让百姓们种地时事半功倍。” “所以,儿臣想申请一批银子,让工部大量制造农具,送一批农具去西部边关,其余的,送去各州、府普及新制的农具。” 在他说这些时,已经有工部大臣将农具图稿呈给了建元帝看。 建元帝看过图稿后,颇为震惊地问:“太子,那些农具当真有图稿上画的这样好?” 裴玄凌:“当初得到图稿时,儿臣也不敢相信,这段时间,儿臣特意让工部赶制了一批出来,让大臣们试用过了,这才禀报给您。” 虽然他一开始就觉得那些工具可行,可是要想让户部拨款,让工部信服,就得用试验结果说话。 工部大臣一:“皇上,经过臣等试用,那掠儿确实是割麦子的好工具,比普通镰刀割麦快上五六倍。” 工部大臣二:“还有那个曲辕犁,那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 工部大臣三:“更令人惊喜的,是那个龙骨水车,它有三种构造,可以分别利用水力、人力或畜力、风力转动水车灌溉田地!”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便是兵力和农业,如今听说工部研究出如此厉害的农具,这对于本朝农业发展特别有利,建元帝当即爽快下令,让户部拨款给工部,大批量生产新农具。 下令户部后,建元帝就问:“对了,太子,刚才你说这图稿是你得到的,你从何得到的?” “回父皇的话,是儿臣无意间看到蒋重锦画了这样的图稿,儿臣见那图稿有利于老百姓耕种,便让工部做了些农具出来。” “皇兄,你可拉倒吧,蒋重锦不是玄门子弟么,居然还会画农具图稿?”康王可不信太子的鬼话。 倒是建元帝说:“蒋重锦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当时科举时,他写的治国方策就特别好, 没想到他居然还会改进农具,简直是个奇才!让他当个四品少监都有点屈才了......” 于是乎,建元帝一个高兴,就把蒋重锦晋升为三品司天监! 不仅如此,还赏赐了大量财宝,让人送去蒋府。 听说皇帝晋升蒋重锦的官职,康王不满地咬了咬牙。 太子现在只管着一个工部,关键才接管工部多久,这便出尽了风头,又是屯田,又是改进农具的。 又是让兵部配合他,还得让户部给他拨款。 咋那么能呢? 他严重怀疑太子最近是不是受什么高人指点了,等他下次约见蒋家母女,得好好问一问才是! 工部的事商议好了,建元帝说起了年终总结的事情。 在这之前,各部官员都向建元帝呈上了年终总结,建元帝花时间早都看完了。 这会子,建元帝根据大臣们的总结,他也做了个总结。 做完总结,他俯视着下首的臣子,“关于诸位爱卿写的年终总结,朕已经看完了,大部分人都写的不错,只个别人写得极为差劲!” 说话时,建元帝眼神凌厉地瞪着康王。 对上建元帝不满的眼神,康王暗叫不好。 果然,只听建元帝厉声道:“康王写的兵部总结,虚词失实、巧文乱真,朕甚厌之,现罚一月俸禄,取消年终馈岁!” 前几日看大臣们的年终总结,人家都是写的几百上千字,最多几千字就了不起了。 他这个二儿子,直接写了将近两万字,给他看的头昏眼花,怒从心头起! 关键明明一句话就能写好的事,康王非得长篇大论。 若是人人都像康王这般废话连篇,他如何看得过来? 康王吓得立马跪下了,“儿臣头一回写总结,没写好,还请父皇息怒。” 他这不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头一回写年终总结么。 加之他在文学方面有缺失,便找了几个文学好的,帮他出谋划策。 最后东拼西凑,洋洋洒洒写了将近两万字。 本以为父皇会满意的,谁知居然被父皇当众怒斥。 这还没完,建元帝还让太监当众念康王的年终总结,听得大臣们那是昏昏欲睡。 本来康王觉得自个写的挺好,被建元帝一通训斥,如今还被太监当众念出来,他自个听了都觉得羞耻。 等到太监将两万字念完后,建元帝就说了:“明明几百字就能说清楚的事情,非要长篇大论,从今日起,不管你们写什么奏折,都要简洁明了,听明白没!” 众大臣:“是,臣等明白。” 事情都说得差不多了,建元帝就让大臣们去殿外领取年终馈岁。 都是按照官籍发放银子、铜钱、牛羊猪肉、大米等物...... 别小看这年终馈岁,一些官职高的大臣,年终馈岁比俸禄还高。 看着大臣们领取年终馈岁,康王心里头不是滋味。 他被罚了俸禄,还没了年终馈岁,回去只怕不好跟王妃交代啊。 就在康王失望离开时,七王爷就快步跟上康王,哥俩好地揽着康王肩膀,“二哥,别闷闷不乐了,这样吧,我把我的月俸和年终馈岁都给你,你就不用担心没法和二嫂交代了。” 康王摆手拒绝,“那是你的月俸和年终馈岁,我怎能要你的?” 七王爷:“咱哥俩谁跟谁,反正我又没有媳妇,不怕媳妇和我闹,再说了,我有那么多生意,过年也不愁银子花,倒是你,想好怎么跟二嫂交代了吗?” 最近他和蒋良娣合作的那几个新买卖,个个都赚得盆满钵满。 那些银子建立在背叛二哥上,他必须得对二哥做出补偿。 一想到家里的王妃,康王也就没有再推辞,“那行,等我之后发月俸了,再慢慢还你。” “二哥,我既然给你了,就没想过让你还......”七王爷颇为壕气! ** 当天下午,朝廷的圣旨送到蒋家时,蒋家正围坐在前院堂间,琢磨着置办年货的事儿。 蒋怀哲要准备三年后的科举,整天不是在家看书写文章,就是在京城与才子们谈天。 因此,除了他和蒋家的小孩,其余人都在。 冯氏噼里啪啦说了一堆要求,“这过年了,我和柔姐儿里里外外得置办两套新衣裳。” “再就是新的头面,我看那些贵女不是戴一套赤金的头面,就是戴一套玉饰头面,我不要求高了,你给我置办一套纯银的头面就成。” “......” 诸如此类的新年要求,冯氏提了一箩筐。 陶氏只记了几条她能办到的,至于办不到的,她便直说了,“冯姨娘,如今锦郎虽是京官,咱家的日子也还算过得去,但比起京中那些富贵人家,还是差了许多的,你说的那些头面,我们根本置办不了。” “另外,今年过年,我除了给两个孩子置办新衣,便是我和锦郎自个,都是穿的旧衣过年......” 生怕新衣没了着落,冯氏赶紧劝道:“人靠衣装,届时过年了,咱们少不了要和官家夫人打交道,若是穿着打扮太过寒酸,容易被人家瞧不起,会抬不起头来的。” 冯氏:“锦郎是司天少监,爹是通州县令,同咱们打交道的,无非都是一个层次的官员,大家俸禄差不多,穿着打扮也都一样,怎会被人瞧不起?” 每次参加宴会,她都是和锦郎的同僚,或是一些投缘的人打交道。 大家家庭情况都差不多,打交道也不会累,更不会有压力。 冯姨娘就不一样了,每次都和一些京中贵女攀谈。 哪怕人家对冯姨娘爱答不理,冯姨娘也能热脸贴人家冷屁股。 “我这不是想着结识一些家室好的,对锦郎和老爷有利嘛。”冯氏主要是想结识一些家室好的,看能不能成为亲家。 陶氏:“冯姨娘,看在您是长辈的份上,我与锦郎便给您和爹各做一套新衣,至于柔姐儿和哲哥儿的衣服,这不由我们负责。” 冯氏一听,立马就不高兴了,“都是孩子,你怎的只给你自个的小孩置办新衣,却不给我的柔姐儿和哲哥儿置办新衣?” “南南和初初还小,身体长得快,许多去年的衣服都穿不下了。”陶氏实话实说,“另外,父母给儿女置办新衣,那是天经地义,冯姨娘若是心疼儿女过年没新衣穿,您也可以帮她们置办新衣的。” 胡氏也附和道:“这个月勇郎从边关寄了些银子回来,我也打算给孩子们置办一套新衣。” 听到这话,蒋高达和冯氏脸上臊得慌。 蒋高达:“罢了,冯氏,柔姐儿和哲哥儿的新衣,便由我们做父母的置办吧。” 一旁的蒋怀柔也说:“娘,不就是置办新衣和头面么,大嫂置办不起,我这个当女儿的帮你置办!” 最近怀王宠她,赏了她不少银子。 之前她说给娘买首饰,娘不要。 如今却低声下气找大嫂要首饰,何必看人脸色呢? “你个姑娘家家的,少在这打肿脸充胖子,只要你有这份心意,为娘的就知足了!”冯氏知道蒋怀柔手头上有银钱。 未免旁人怀疑,她立马把话圆回来了。 如今柔姐儿只是个未出阁的闺秀,突然有钱了,难免遭人多疑。 就在一大家子闹得不太愉快时,一名仆人就进来了,“大爷,宫里头的太监来了,说是让您出去接旨,我已经将他们迎到前厅了!” “接旨?接什么旨?”冯姨娘起身看向外头,一脸惊慌,第一反应是问:“锦哥儿,你该不会在司天监犯什么事儿了吧?” 在她看来,蒋重锦在司天监才当差几个月,总不可能是升官的圣旨。 要是官儿那么好升,老爷就不会为官多年,仍是个小小县令了。 既不是升官,那皇上下的自然是罚蒋重锦的圣旨。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她得想办法和蒋重锦分家! 可不能让他连累了柔姐儿和哲哥儿。 (本章完) ===第195章 啪啪打脸,农具风波起=== 第195章啪啪打脸,农具风波起 冯氏幸灾乐祸的同时,已经在心底想好了对策。 “锦郎能犯什么事儿?”这句话,陶氏是对冯氏说的。 然后,她才对蒋重锦说:“锦郎,咱们出去看看吧。” 话毕,小两口就并肩朝前厅走去。 家里来了圣旨,无论好坏,便是冯氏这样的人,也得跟着出去迎接圣旨。 蒋怀柔皱着眉,不情愿地跟在冯氏身后。 一家人到了蒋家前厅,就见几个太监打扮的人坐在那,且前厅还多了一个大红箱子,以及一个小箱子。 见蒋家人都来了,为首的太监起身,摊开手中的明黄卷轴,“蒋重锦接旨!” 一时间,蒋家人通通跪下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司天少监蒋重锦,不仅在司天监兢兢业业,还研究出利国利民的好农具,现将其升为三品司天监,赐白银两千两,黄金二百两,钦此!” 此话一出,蒋家人喜忧参半。 蒋重锦欢欢喜喜地接下了圣旨,“谢皇上隆恩!” 并且,
相关推荐:
圈圈圈圈酱短篇合集二
天下男修皆炉鼎
烈驹[重生]
氪金大佬和菜鸡欧神
如何逃脱乙女游戏
(兄弟战争同人)梦境
清冷美人手拿白月光剧本[快穿]
镇痛
捉鬼大师
郝叔和他的女人-续